資源簡介 (共25張PPT)導入秘魯的西班牙殖民者強迫印第安人在礦山勞動,獲取了巨額黃金、白銀,將它們源源不斷地運回歐洲,供西班牙王公貴族揮霍,而印第安人卻在殘暴的奴役下大量死亡。18世紀秘魯金銀礦的作業場面(繪畫作品)資本主義政治體系資本主義經濟體系第六單元 世界殖民體系與亞非拉民族獨立運動資本主義世界體系18世紀19世紀中后期20世紀初資本主義世界殖民體系建立亞洲、非洲變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拉丁美洲處于殖民統治之下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爭取民族獨立斗爭高漲資本主義世界殖民體系的形成第 12 課【課標要求】通過了解西方列強對亞非拉的殖民擴張、世界殖民體系的建立,理解世界殖民體系的建立對世界歷史發展的影響。18世紀60年代開始資本主義世界殖民體系形成的過程最終形成早期殖民擴張兩次工業革命時期的殖民擴張19世紀中期19世紀末20世紀初15世紀工業革命開始新航路開辟工業革命完成第二次工業革命完成暴力掠奪原始積累武力侵略商品輸出瓜分世界資本輸出開始初步形成【知識梳理】閱讀教材,在地圖中找出主要殖民國家以及其占領的殖民地、殖民統治方式,填寫下面表格。列強在拉丁美洲的殖民地(18世紀晚期)殖民者所殖民的地區西班牙葡萄牙英荷法南美大部,中美洲,部分北美巴西中南美洲零散地區(2)殖民方式(政治、經濟)政治:經濟:(1)殖民國家及區域一、拉丁美洲的殖民地化列強在拉丁美洲的殖民地(18世紀晚期)(2)殖民方式(政治、經濟)政治:經濟:專制統治;總督制度。農奴制,發展種植園經濟;開采金銀礦;奴役屠殺印第安人;黑奴貿易;壟斷貿易;限制殖民地經濟發展【知識梳理】閱讀教材,在地圖中找出主要殖民國家以及其占領的殖民地、殖民統治方式,填寫下面表格。教材72頁一、拉丁美洲的殖民地化觀察地圖,思考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殖民地圖與18世紀晚期拉丁美洲的殖民地圖,少了哪些殖民者的蹤影,為什么?列強在拉丁美洲的殖民地(18世紀晚期)列強在亞洲的殖民地和勢力范圍(19世紀末20世紀初)從地圖可以看出,亞洲的殖民情況和美洲有何不同?(3)殖民影響對歐洲:對拉美: 加強了美洲與世界的聯系,促進了美洲開發 深重災難,加劇美洲貧困,影響其社會發展“價格革命”;加速資本原始積累,促進歐洲社會轉型一、拉丁美洲的殖民地化【殖民地】指近代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在亞非拉地區直接侵占的國家或地區,它在政治、經濟、軍事和外交上沒有獨立自主的權力,完全受西方殖民國家的控制。如印度。【半殖民地】形式上獨立自主,實際上在政治、經濟、軍事等方面受外國資本主義國家不同程度控制的國家或地區。如中國。歷史解釋【概念解讀】對比解讀殖民地與半殖民地的概念,并從亞洲國家中分別舉出一例任務:請閱讀教材第二目“亞洲淪為殖民地半殖民地”,對列強在亞洲的殖民擴張進行階段劃分,并說明劃分依據。二、亞洲淪為殖民地半殖民地1510年葡占領印度東南部港口果阿(東方殖民活動大本營)1498年達伽馬船隊到印度南部港口卡里庫特。1509葡擊敗埃及和印度,確立印度洋的海上霸權。1511葡占領馬六甲16世紀中期葡萄牙獲得澳門租住權1564西占領菲律賓1505葡占領錫蘭時間:16世紀國家:西班牙、葡萄牙手段:建立商站,控制商路地區:果阿、澳門、馬六甲海峽等原因:資本原始積累的需要二、亞洲淪為殖民地半殖民地1602荷蘭成立東印度公司,擁有亞洲貿易特權1618荷蘭在爪哇建立殖民地,后占領印尼17世紀中期荷蘭從葡手里奪取馬六甲和錫蘭1624荷蘭占臺灣1600英國東印度公司成立1609英在印度蘇拉特建立第一個商站1673法在印度建立第一個殖民據點時間:17世紀國家:荷蘭、英國、法國手段:直接搶掠、成立壟斷性貿易公司等地區:印度、印尼、臺灣等原因:資本原始積累的需要二、亞洲淪為殖民地半殖民地1824英占馬六甲19世紀中期英占緬甸和馬來半島1842英占香港島1849年英占整個印度1898美占菲律賓法占印度支那地區英法俄占領英俄占領1910日本占領朝鮮1901年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時間:18世紀中期至19世紀末20世紀初國家:英國、法國、美國、俄國、荷蘭等手段:強占為殖民地、劃分勢力范圍地區:整個亞洲原因:商品輸出、資本輸出需要大量的殖民地、半殖民地二、亞洲淪為殖民地半殖民地1.15—19世紀中葉局限在沿海地區,在西非、中非和南非占領重要的港口和城鎮;進行奴隸貿易。三、西方列強瓜分非洲蘇伊士運河拿破侖入侵埃及2.工業革命后,全面的殖民入侵(逐步放棄奴隸貿易)(1)北非01埃及成為英、法爭奪的重點,控制蘇伊士運河。021882年,英國占領埃及,對蘇丹實行武力擴張。03法國入侵阿爾及利亞,并向突尼斯和摩洛哥擴張。三、西方列強瓜分非洲英國制訂了從開普敦到開羅的所謂“二C計劃”,企圖建立縱貫非洲南北大陸的殖民帝國。法國制訂了從佛得角(塞內加爾)到索馬里的“二S計劃”,企圖橫斷非洲東西大陸。德國制訂了從東非洲到西南非洲的斜穿非洲大陸計劃。2.工業革命后,全面的殖民入侵(逐步放棄奴隸貿易)(2)18 世紀后期到19 世紀后期歐洲探險者紛紛深入非洲腹地探險,為進一步侵略準備地理人文資料。(3)19世紀后期對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爭奪①英、法、德各自制定了侵略計劃。三、西方列強瓜分非洲會議期間為各自利益討論、協商,最后柏林會議瓜分結果產生了一份總決議書。規定:簽字國凡占領非洲領土時需要分別通知其他簽字國,而且還要保證對所占領土有足夠統治權力,否則不算有效占領。“有效占領”會議還規定,各國可以先在地圖上劃定彼此的勢力范圍,然后再去占領。“地圖上作業”(3)19世紀后期對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爭奪②1884年柏林會議:背景:搶奪殖民地過程中,列強沖突加劇,為緩和矛盾和進一步瓜分非洲內容:確立了“有效占領”原則;“地圖上作業”影響:列強瓜分非洲的速度加快。三、西方列強瓜分非洲帝國主義瓜分非洲示意圖③到1914年,除埃塞俄比亞和利比里亞保持獨立外,整個非洲已經被帝國主義瓜分完畢。(3)19世紀后期對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爭奪三、西方列強瓜分非洲列強瓜分非洲示意圖(1)特點:分界線幾乎是直線(2)問題:歐洲列強瓜分非洲,無視非洲國家主權,人為劃定疆界,沒有考慮當地的地理面貌和土著民族的情況。(3)影響:土著部落、民族的分離,破壞了當地傳統政治、經濟及人文結構,給非洲國家間的邊界、種族等沖突埋下隱患。帝國主義瓜分非洲的特點及影響四、世界殖民體系的形成殖民國家數量逐漸增多,并且以歐洲國家為主1. 時間:19 世紀末 20 世紀初2. 表現①亞洲;②非洲;③拉丁美洲;④世界上大部分人口生活在殖民地或半殖民地3. 原因:資本主義發展到帝國主義階段聯系在一起的。4.過程開始:15世紀新航路開辟18世紀60年代工業革命開始第一階段:早期殖民擴張暴力掠奪原始積累武力侵略商品輸出為主瓜分世界資本輸出為主第二階段:自由資本主義時期的殖民擴張第三階段:壟斷資本主義時期(帝國主義時期)的殖民擴張初步形成:19世紀中期工業革命完成最終形成:20世紀初第二次工業革命完成四、世界殖民體系的形成5.影響材料一:讓別的國家分割大陸和海洋,而我們德國滿足于藍色的天空的時代已經過去,我們也要陽光下的地盤。——德國外交大臣皮洛夫材料二:英國的工業品使印度自給自足的村莊變成了生產鴉片、棉花和其他原料的農場。這樣,由英國生產工業品,由印度負責生產原料的國際分工形成了。這種演變過程也在其他落后國家相繼發生,如中國。——高德步《世界經濟史》(1)對殖民者:帝國主義之間擴張與爭奪的加劇,孕育著新的更大的沖突(一戰)。(2)對世界:世界上幾乎所有國家和地區都被卷入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當中,世界越來越緊密地連為一體。四、世界殖民體系的形成5.影響在拉美的甘蔗種植園中,黑人奴隸過著悲慘的日子……非洲和美洲為了滿足歐洲人的快樂而遍體鱗傷,這無疑是一種“甜蜜的悲哀”。——艾周昌、鄭家馨《非洲通史·近代卷》(3)對殖民地半殖民地:①破壞性、反抗斗爭高漲英國人在印度修建鐵路和興修水利,開辦近代教育推行英語教育,禁止印度舊社會惡俗,還廢除了殘存的奴隸制度。——馬克垚《世界文明史》②建設性:傳播先進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思想觀念,客觀上促進了殖民地歷史的發展與進步。(客觀進步性)四、世界殖民體系的形成多元視角,辯證分析殖民體系殖民地(半)資本主義世界建設性:瓦解落后社會,客觀促進現代化破壞性:帶來深重災難,造成長期的落后建設性:完成資本積累,促進社會轉型破壞性:引發階級對立,導致矛盾重重建設性:世界聯系加強,世界市場形成破壞性:東方從屬西方,國際秩序霸凌民族主義民主主義馬克思主義社會達爾文主義四、世界殖民體系的形成資本主義世界殖民體系的形成拉丁美洲的殖民地化亞洲淪為殖民地半殖民地西方列強瓜分非洲世界殖民體系的形成歐洲列強在拉丁美洲的殖民情況西、葡在拉丁美洲的殖民統治南亞:英國對印度的征服與掠奪東南亞:荷、英、法、美匯聚東南亞西亞:英、法、俄在西亞的勢力范圍東亞:中、朝兩國遭受侵略早期殖民殖民擴張柏林會議概念形成原因、過程評價殖民體系本課小結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