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4張PPT)
第三單元 資產階級民主革命與中華民國的建立
第8課 革命先行者孫中山
第9課 辛亥革命
第10課 中華民國的創建
第11課 北洋政府的統治與軍閥割據
時空定位
1894年
1905年
1912年
1913年
1915年
1911年
辛亥革命
成立興中會
國際背景:19世紀末,隨著帝國主義國家經濟政治發展不平衡的加劇,德國、奧匈帝國、意大利組成三國同盟;英國、法國、俄國組成三國協約,兩大軍事集團不斷擴軍備戰,1914年6月28日,薩拉熱窩事件成為一戰的導火線。1914.7奧匈帝國向塞爾維亞宣戰,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
成立中國同盟會
中華民國成立
二次革命
護國戰爭
◎了解孫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動,知道孫中山是中國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了解武昌起義和中華民國成立的史實,認識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
◎知道袁世凱獨裁統治和復辟帝制的史實;了解北洋軍閥混戰的黑暗局面。
【課標導航】
主題一:革命前的準備
—建立中國同盟會 組織基礎
—宣傳革命思想
— 提出三民主義
—革命志士革命活動 實踐基礎
思想基礎
孫中山早期革命活動
(3)提出三民主義(民族、民權、民生)
(1)創立興中會;
1894年;美國檀香山 “振興中華”
(2)創立中國同盟會;
1905年;日本東京
政治綱領:
領導機構:
機關報:
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
總理 孫中山
《民報》
中國同盟會是中國第一個全國規模的、統一的資產階級革命政黨;
三民主義是孫中山領導辛亥革命的指導思想;
同盟會綱領與三民主義的關系
3.革命團體興中會、華興會、光復會的成立;
2.資產階級革命思想的進一步傳播(章炳麟、鄒容、陳天華等革命黨人的努力)
中國同盟會成立的條件
1.《辛丑條約》簽訂,中華民族危機更加嚴重,國內革命情緒高漲。
4.孫中山成為公認的革命領袖;
革命志士的奮斗
萍瀏醴起義(劉道一、蔡紹南)1906年
安慶、(徐錫麟、秋瑾)1907年
廣西起義(襲取鎮南關)
(孫中山、黃興)
1907年
黃花崗起義
(黃興)
1911年4月
——革命黨人不屈不撓的精神和視死如歸的英雄氣概,極大地鼓舞了全國人民的斗志!
主題二:辛亥革命
概況
(1)時間:
(2)高潮:
(3)領導人:
(4)指導思想:
(5)意義:
辛亥革命沒有能夠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歷史任務,沒有改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性質(失敗的一面)。
戊戌變法和辛亥革命的失敗說明:資本主義道路在中國走不通!
1911年;
1911.10.10 武昌起義
孫中山(資產階級革命派)
三民主義
①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動統治;
②宣告了中國兩千多年君主專制制度的終結;(最大功績)
③開創了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
④極大推動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
⑤打開了中國進步潮流的閘門。
革命成果
—頒布《中華民國臨時約法》1912.3.11
—創建中華民國:
地位: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具有資產階級共和國憲法性質的重要文件。它肯定了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則,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
1912.1.1
孫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中華民國成立
【點撥】
民國紀年法與公元紀年法的換算:
民國年=公元年-1911,
公元年=民國年+1911。
袁世凱竊取革命果實
對內:
實行獨裁統治
對外:
出賣國家利益投靠帝國主義
袁世凱逼迫宣統帝退位
在北京就任臨時大總統;
破壞責任內閣制,刺殺宋教仁
鎮壓國民黨 解散國會
頒布《中華民國約法》
修改總統選舉法
簽訂喪權辱國的“二十一條”
建立中華帝國,登基帝位
主題三:維護革命
——二次革命、護國戰爭、護法運動
1913年,袁世凱刺殺宋教仁,鎮壓國民黨
孫中山、黃興號召反袁,發動“二次革命”,被袁鎮壓失敗;
1915年12月
袁世凱復辟帝制
1915年底,孫中山發表《討袁檄文》,蔡鍔、李烈鈞、唐繼堯組織護國軍在云南起事北上討袁,發動護國戰爭,袁世凱被迫取消帝制。
袁世凱死后,北洋政府拒絕恢復約法和國會
1917年秋,孫中山組織護法運動失敗
1.“萬戶涕淚、一人冠冕,其心尚有共和兩字存耶 既忘共和,即稱民賊。”在孫中山這篇《討袁檄文》號召下,1915年底,蔡鍔在云南宣告獨立,起兵北上討袁,史稱( )
A.黃花崗起義 B.武昌起義 C.護國戰爭 D.北伐戰爭
2.辛亥革命后,資產階級革命派同全國人民一道,與北洋軍閥政府展開了不懈的斗爭。下列歷史事件發生的先后順序是 ( )
①袁世凱登基?、谧o國戰爭③二次革命④宋教仁遇刺
A.④①③② B.④③①②
C.①③④② D.④③②①
C
B
直系軍閥(馮國璋、曹錕)
江蘇、江西、湖北
皖系軍閥(段祺瑞)
控制北京政府 安徽、浙江、山東、福建
奉系軍閥(張作霖)東北
滇系軍閥(唐繼堯)云南、貴州
桂系軍閥(陸榮廷)廣西
1.一句話評價孫中山:偉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
2.孫中山的革命活動:
(1)創立興中會;(2)創立中國同盟會;
(4)提出三民主義;(5)領導辛亥革命;
(6)創立中華民國;(7)頒布《中華民國臨時約法》;
(8)領導二次革命、護國戰爭;(9)創立黃埔軍校;
3.辛亥革命的時間、性質、指導思想?
1911年;資產階級民主革命;三民主義
4.辛亥革命最大的功績:結束了我國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制度(封建帝制)
5.中華民國創立的時間、地點:1912年1月1日、南京。
6.《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的性質、意義?
《中華民國臨時約法》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具有資產階級共和國憲法性質的重要文件。它肯定了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則,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
7.中華民國的成立,《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的頒布在思想領域產生的影響:使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
8.袁世凱死后,中國陷入怎樣的局面:軍閥割據混戰的局面。
從人物視角看歷史
章炳麟、鄒容、陳天華
資產階級革命派,他們著書立說,促進了資產階級思想的傳播,為同盟會的成立和辛亥革命爆發奠定了思想基礎。(41—42)
劉道一、蔡邵南
1906年領導了萍瀏醴起義(第一次武裝起義)
徐錫麟、秋瑾
領導了安慶起義,失敗后犧牲
黃 興
創立華興會,領導了廣西起義、黃花崗起義。
黎元洪
武昌起義后任湖北軍政府總督;1912年1月1日,被選舉為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副總統;
宋教仁
1912年改組同盟會,成立國民黨;1913年被袁刺殺,引發了二次革命。
蔡鍔、李烈鈞、唐繼堯
袁世凱復辟帝制后,發動護國戰爭。
從人物視角看歷史
馮國璋、曹錕
直系軍閥,控制江蘇、江西、湖北等地。
段祺瑞
皖系軍閥,掌握北京政府,控制著安徽、浙江、山東、福建等省。
張作霖
奉系軍閥,控制東北地區。
(13分)留心身邊之物,既是留心歷史,也是留心學問。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普通的宣紙上,留下簽名,鈐上印章,形成了一張世上獨一無二的簽名簿(下圖)。此原件現存于南京大學校史博物館。
(1)一張簽名簿,深藏歷史。請判斷簽名簿的大體時間,并寫出判斷依據。(3分)
時間:中華民國初期或1912年。(1分)
依據:簽名者多數在南京臨時政府任職(如黎元洪);孫中山處于最高領導地位;袁世凱還屬于孫中山為首的革命陣營;宋教仁尚未遇害;黃興尚在國內任職。
(任取兩個說法即可,一點 1分,共2分)
(2)一張簽名簿,大有來頭。簽名者盡是各方面的頭面人物,請按要求完成下表。(8分)
身份 簽名者
符合其身份的相關事跡(各舉一例)
革命先行者
北洋軍閥代表
著名實業家
著名教育家
建立興中會、同盟會;提出三民主義;領導辛亥革命;建立中華民國,任中華民國政府臨時大總統;頒布《中華民國臨時約法》;領導二次革命;反對袁世凱復辟;創辦黃埔軍校。
孫中山
。
袁世凱
段祺瑞
逼迫宣統帝退位,就任中華民國大總統;刺殺宋教仁,鎮壓二次革命;復辟帝制
皖系軍閥,掌握北京政府,控制安徽、浙江、山東、福建等省。
張謇
創辦大生紗廠等;倡導“實業救國”。
蔡元培
北京大學校長,提出“兼容并包”辦學方針;支持新文化運動。
(3)一張簽名簿,飽含學問。請指出簽名簿所承載的中華傳統文化元素。(至少兩項,2分)
宣紙、書法、印章、筆墨、篆刻、漢字等。(任選兩項,每項1分,共2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