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內環境的結構識別、跨膜分析及組織水腫原因一、內環境相關圖解識別局部組織結構示意圖的判斷技巧例1 (2024·成都高二期末)如圖表示人體某組織細胞與內環境之間的關系,①~⑤代表不同的結構或成分。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人體的內環境是體內細胞生活的環境,主要由②③④構成B.①屬于細胞內液,其中的K+濃度高于②,Na+濃度則低于②C.②中的成分主要包括水、呼吸酶、無機鹽、激素等D.構成⑤的細胞生活的環境是②③,①在體液中的占比大于②③④例2 (2024·重慶黔江中學高二校考)如圖為細胞與內環境物質交換的示意圖,①②③④為 4 種體液,圖中的箭頭表示血液流動的方向。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A.①②③④共同組成內環境的成分B.若③為肺泡細胞,則氧氣濃度⑤端大于①端,二氧化碳則相反C.血紅蛋白是①中重要成分D.若③所在細胞為肝細胞,則其所處內環境中的水可來自③⑤二、組織水腫1.實質:組織間隙液(組織液)過多。2.原因:組織液滲透壓升高或血漿滲透壓下降,引起水分移動,使血漿中的水分滲透到組織液。原因分析如下:例3 (2021·海南,5)腎病綜合征患者會隨尿丟失大量白蛋白,導致血漿白蛋白減少,出現水腫。有的患者血漿中某些免疫球蛋白也會減少。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A.患者體內的水分在血漿與組織液之間不能相互滲透B.長期丟失大量的蛋白質可導致患者營養不良C.免疫球蛋白減少可導致患者免疫力低下D.臨床上通過靜脈輸注適量的白蛋白可減輕水腫癥狀例4 (2024·四川綿陽南山中學高二校考)如圖表示人體中部分體液的關系圖,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丁中O2濃度有可能比甲中的高B.甲中含有激素、尿素、葡萄糖、纖維素等C.淋巴流向組織液中的量增多,會引起機體組織水腫D.若某人患腎小球腎炎,將會導致乙中蛋白質減少,形成組織水腫三、物質進出內環境的“穿膜”層數1.消化道中的葡萄糖進入組織細胞被利用經過的膜層數至少為進、出小腸黏膜上皮細胞(2層)+進、出毛細血管壁細胞(兩次,4層)+進組織細胞(1層)=7層。2.外界空氣中的O2進入組織細胞被利用經過的膜層數至少為進、出肺泡壁細胞(2層)+進、出毛細血管壁細胞(兩次,4層)+進、出紅細胞(2層)+進組織細胞(1層)+進線粒體(2層)=11層。例5 人體內,外界空氣中的O2通過肺部氣體交換進入血液中,與血液中的血紅蛋白結合形成氧合血紅蛋白,至少穿過的生物膜層數是( )A.3層 B.4層C.5層 D.6層例6 (2023·阜陽第三中學高二期中)圖甲是內環境的結構圖,其中①②③④分別代表體液中的不同成分,圖乙表示體液中這幾種成分相互之間進行物質交換的關系。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體內絕大多數細胞直接生活的環境是圖甲中的③,圖乙中蛋白質含量較多的是aB.若飲食過咸,攝入水分較少,則d的滲透壓會升高C.②中產生的CO2進入④中至少要穿過8層磷脂分子D.從外界環境攝入的O2進入肝臟細胞的途徑為:外界環境→呼吸系統→循環系統→d→b→肝臟細胞1.如圖是正常人體某組織結構示意圖,①處的箭頭表示血液流動的方向,②表示組織細胞,③④⑤表示不同的細胞外液。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圖中③④⑤依次表示血漿、組織液和淋巴B.毛細血管壁細胞生活的具體內環境是③⑤C.③④中的蛋白質可以直接通過毛細淋巴管壁相互交換D.若②為肝臟細胞,則①處的氧氣濃度高于⑤處2.如圖中甲、乙為人體內兩種不同組織處的毛細血管,①②③表示某些化學物質。據圖判斷,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圖中CO2濃度最高的部位是乙B.若②為氨基酸,經吸收、運輸,在組織細胞中的核糖體上合成組織蛋白共要穿過5層生物膜C.①②③三種化學物質中②和③可以是葡萄糖D.相對于內環境來說,相當于外界環境的是甲中的液體3.(2023·浙江寧波北侖中學高二期中)如圖表示人體內各種細胞(A、B、C)和各種細胞外液(甲、乙、丙)之間的物質交換關系。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組織水腫是A、B、C中的液體增加造成的B.abc和def可以分別表示O2 和CO2擴散的方向C.丙中的糖進入B中被利用至少要穿過3層膜D.甲、乙、丙中的液體總量少于A、B、C中的液體總量4.感染性肺水腫的病理過程中,會出現肺毛細血管通透性增加、肺毛細血管壓力增加、淋巴循環障礙等癥狀。如圖為肺組織的結構示意圖,a、b、c分別表示不同的體液。下列關于感染性肺水腫的分析,表述不正確的是( )A.血液流經肺組織,靜脈端O2含量比動脈端低B.肺毛細血管通透性增加,會導致血漿滲透壓降低,引起a增加C.b與c中均存在淋巴細胞和抗體D.紅細胞中的O2被組織細胞利用需穿過6層生物膜5.據圖回答下列問題(圖甲中a~d表示膜結構或管壁,A~D為體液,圖乙中①~⑦為體液或相關結構):(1)若某人長期營養不良,血漿中蛋白質減少,會引起圖甲中[ ]____________中的液體增多,其結果將會引起__________。(2)圖乙中⑦內的液體約占人體體液的____;④與①⑥成分上的主要區別在于④中含有較多的____________;④的滲透壓大小主要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含量有關,③所處的具體內環境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血液中紅細胞所攜帶的氧氣被組織細胞利用經過的途徑為(用圖乙中序號和箭頭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微專題一 內環境的結構識別、跨膜分析及組織水腫原因例1 C例2 D [內環境主要由①(血漿)、②(組織液)和④(淋巴)構成,A錯誤;若③為肺泡細胞,由于血液經過肺部的氣體交換后會將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排出,同時把外界的氧氣吸收進來,因此隨著血流方向氧氣濃度增加,二氧化碳濃度下降,因此⑤端的二氧化碳濃度高于①端,而氧氣濃度①端大于⑤端,B錯誤;血紅蛋白是⑤紅細胞中的重要成分,因而紅細胞具有運輸氧氣的功能,C錯誤;若③為肝細胞,則其所處內環境(組織液)中的水可來自③(細胞內液)和⑤(血漿),D正確。]例3 A [患者體內的水分在血漿與組織液之間可以相互滲透,A錯誤;根據“腎病綜合征患者會隨尿丟失大量白蛋白,導致血漿白蛋白減少,出現水腫”可知,臨床上通過靜脈輸注適量的白蛋白可減輕水腫癥狀,D正確。]例4 A例5 C [在人體中,外界物質O2進入血管中并與血紅蛋白結合,必須要考慮到三點:一是O2從外界環境進入肺泡中,經過呼吸道,并未穿過任何生物膜;二是O2從肺泡進入毛細血管中,肺泡壁由一層扁平的上皮細胞構成,O2在穿過時先進細胞,再出細胞,共穿過2層細胞膜,同樣,毛細血管壁也是由一層扁平的上皮細胞構成的,O2在進出毛細血管時要穿過2層細胞膜;三是O2要與血紅蛋白結合,還要穿過1層紅細胞膜。綜合上述三點,該過程至少要穿過5層膜。]例6 C [據圖分析,圖甲中①是淋巴,②是細胞內液,③是組織液,④是血漿。圖乙中a是細胞內液,b是組織液,c是淋巴,d是血漿。體內絕大多數細胞直接生活的環境是組織液,組織液為圖甲中的③,圖乙中蛋白質含量較多的是細胞內液,即圖乙中的a,A正確;若飲食過咸,攝入水分較少,則d(血漿)中的水分會減少,血漿滲透壓會升高,B正確;②是細胞內液,②中產生的CO2進入④(血漿)中至少要穿過5層膜(線粒體雙層膜、細胞膜、毛細血管壁細胞膜2次),共10層磷脂分子,C錯誤;從外界環境攝入的O2進入肝臟細胞的途徑為:外界環境→呼吸系統→循環系統→d(血漿)→b(組織液)→肝臟細胞,D正確。]跟蹤訓練1.D2.C [CO2是細胞呼吸產生的,所以圖中CO2濃度最高的部位是組織細胞內,A錯誤;氨基酸經過吸收、運輸,在組織細胞中的核糖體上合成組織蛋白,至少需要經過小腸上皮細胞(2層膜)、2層毛細血管壁細胞(4層膜)、組織細胞膜(1層膜),共要穿過7層生物膜,B錯誤;由圖可知:①→②表示物質的消化過程,②和③可以是葡萄糖,C正確;甲、乙為人體內兩種不同組織處的毛細血管,其內的液體均為血漿,是內環境的組成部分,D錯誤。]3.A [組織水腫是乙(組織液)中的液體增加造成的,A錯誤;O2由紅細胞攜帶,運送到組織細胞各處,首先從紅細胞擴散進入血漿,從而進入組織液,再進入組織細胞,可以用abc表示O2 的擴散方向;CO2由組織細胞產生,首先擴散進入組織液,再進入血漿,隨血液循環到達肺泡,可以用def表示CO2擴散的方向,B正確;丙(血漿)中的糖進入B(組織細胞)中被利用至少要穿過一層毛細血管壁細胞(2層生物膜)+1層組織細胞膜=3層膜,C正確;體液分為細胞內液和細胞外液,甲、乙、丙(細胞外液)中的液體總量少于A、B、C(細胞內液)中的液體總量,D正確。]4.A [血液流經肺組織,在該部位發生氣體交換,將CO2排出,O2吸收進來,顯然,動脈端O2含量比靜脈端低,A錯誤;肺毛細血管通透性增加,會導致血漿滲透壓降低,導致a(組織液)滲透壓相對升高,組織液增多進而引起肺組織水腫,B正確;b為血漿,c為淋巴,淋巴最終會匯入血漿,因此b與c中均存在淋巴細胞和抗體,C正確;紅細胞中的O2被組織細胞利用需穿過6層生物膜,分別是1層紅細胞膜、2層毛細血管壁膜、1層組織細胞膜和2層線粒體膜,D正確。]5.(1)B 組織液 組織水腫 (2)2/3 蛋白質 無機鹽(和蛋白質) 組織液和血漿 (3)⑤→④→③→⑥→⑦(共32張PPT)微專題一內環境的結構識別、跨膜分析及組織水腫原因第一章 內環境與穩態<<<一、內環境相關圖解識別局部組織結構示意圖的判斷技巧例1 (2024·成都高二期末)如圖表示人體某組織細胞與內環境之間的關系,①~⑤代表不同的結構或成分。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人體的內環境是體內細胞生活的環境,主要由②③④構成B.①屬于細胞內液,其中的K+濃度高于②,Na+濃度則低于②C.②中的成分主要包括水、呼吸酶、無機鹽、激素等D.構成⑤的細胞生活的環境是②③,①在體液中的占比大于②③④√分析圖示可知:①為細胞內液,②為血漿,③為組織液,④為淋巴,⑤為毛細血管,人體的內環境是體內細胞生活的環境,主要由②③④構成,A正確;①(組織細胞內)屬于細胞內液,其中的K+濃度細胞內高于細胞外,Na+濃度細胞外高于細胞內,B正確;②為血漿,主要包括水、無機鹽、激素等,呼吸酶不是內環境成分,C錯誤;體液中細胞內液(①)的含量大于細胞外液(②③④),⑤直接生活的環境是②(血漿)和③(組織液),D正確。例2 (2024·重慶黔江中學高二校考)如圖為細胞與內環境物質交換的示意圖,①②③④為4種體液,圖中的箭頭表示血液流動的方向。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A.①②③④共同組成內環境的成分B.若③為肺泡細胞,則氧氣濃度⑤端大于①端,二氧化碳則相反C.血紅蛋白是①中重要成分D.若③所在細胞為肝細胞,則其所處內環境中的水可來自③⑤√內環境主要由①(血漿)、②(組織液)和④(淋巴)構成,A錯誤;若③為肺泡細胞,由于血液經過肺部的氣體交換后會將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排出,同時把外界的氧氣吸收進來,因此隨著血流方向氧氣濃度增加,二氧化碳濃度下降,因此⑤端的二氧化碳濃度高于①端,而氧氣濃度①端大于⑤端,B錯誤;血紅蛋白是⑤紅細胞中的重要成分,因而紅細胞具有運輸氧氣的功能,C錯誤;若③為肝細胞,則其所處內環境(組織液)中的水可來自③(細胞內液)和⑤(血漿),D正確。二、組織水腫1.實質:組織間隙液(組織液)過多。2.原因:組織液滲透壓升高或血漿滲透壓下降,引起水分移動,使血漿中的水分滲透到組織液。原因分析如下:例3 (2021·海南,5)腎病綜合征患者會隨尿丟失大量白蛋白,導致血漿白蛋白減少,出現水腫。有的患者血漿中某些免疫球蛋白也會減少。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A.患者體內的水分在血漿與組織液之間不能相互滲透B.長期丟失大量的蛋白質可導致患者營養不良C.免疫球蛋白減少可導致患者免疫力低下D.臨床上通過靜脈輸注適量的白蛋白可減輕水腫癥狀√患者體內的水分在血漿與組織液之間可以相互滲透,A錯誤;根據“腎病綜合征患者會隨尿丟失大量白蛋白,導致血漿白蛋白減少,出現水腫”可知,臨床上通過靜脈輸注適量的白蛋白可減輕水腫癥狀,D正確。例4 (2024·四川綿陽南山中學高二校考)如圖表示人體中部分體液的關系圖,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丁中O2濃度有可能比甲中的高B.甲中含有激素、尿素、葡萄糖、纖維素等C.淋巴流向組織液中的量增多,會引起機體組織水腫D.若某人患腎小球腎炎,將會導致乙中蛋白質減少,形成組織水腫√據圖可知,甲為血漿,則丁可以為生活在血漿中的紅細胞。紅細胞中血紅蛋白攜帶O2,當O2從紅細胞進入血漿時,紅細胞中O2濃度大于血漿O2濃度,所以紅細胞中的O2濃度有可能比血漿中的高,A正確;據圖可知,甲為血漿,纖維素不屬于內環境成分,B錯誤;組織液流向淋巴受阻,會引起組織水腫,C錯誤;若某人患腎小球腎炎,將會導致甲(血漿)中蛋白質減少,組織液滲透壓升高,形成組織水腫,D錯誤。三、物質進出內環境的“穿膜”層數1.消化道中的葡萄糖進入組織細胞被利用經過的膜層數至少為進、出小腸黏膜上皮細胞(2層)+進、出毛細血管壁細胞(兩次,4層)+進組織細胞(1層)=7層。2.外界空氣中的O2進入組織細胞被利用經過的膜層數至少為進、出肺泡壁細胞(2層)+進、出毛細血管壁細胞(兩次,4層)+進、出紅細胞(2層)+進組織細胞(1層)+進線粒體(2層)=11層。例5 人體內,外界空氣中的O2通過肺部氣體交換進入血液中,與血液中的血紅蛋白結合形成氧合血紅蛋白,至少穿過的生物膜層數是A.3層 B.4層C.5層 D.6層√在人體中,外界物質O2進入血管中并與血紅蛋白結合,必須要考慮到三點:一是O2從外界環境進入肺泡中,經過呼吸道,并未穿過任何生物膜;二是O2從肺泡進入毛細血管中,肺泡壁由一層扁平的上皮細胞構成,O2在穿過時先進細胞,再出細胞,共穿過2層細胞膜,同樣,毛細血管壁也是由一層扁平的上皮細胞構成的,O2在進出毛細血管時要穿過2層細胞膜;三是O2要與血紅蛋白結合,還要穿過1層紅細胞膜。綜合上述三點,該過程至少要穿過5層膜。例6 (2023·阜陽第三中學高二期中)圖甲是內環境的結構圖,其中①②③④分別代表體液中的不同成分,圖乙表示體液中這幾種成分相互之間進行物質交換的關系。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體內絕大多數細胞直接生活的環境是圖甲中的③,圖乙中蛋白質含量較多的是aB.若飲食過咸,攝入水分較少,則d的滲透壓會升高C.②中產生的CO2進入④中至少要穿過8層磷脂分子D.從外界環境攝入的O2進入肝臟細胞的途徑為:外界環境→呼吸系統→循環系統→d→b→肝臟細胞√據圖分析,圖甲中①是淋巴,②是細胞內液,③是組織液,④是血漿。圖乙中a是細胞內液,b是組織液,c是淋巴,d是血漿。體內絕大多數細胞直接生活的環境是組織液,組織液為圖甲中的③,圖乙中蛋白質含量較多的是細胞內液,即圖乙中的a,A正確;若飲食過咸,攝入水分較少,則d(血漿)中的水分會減少,血漿滲透壓會升高,B正確;②是細胞內液,②中產生的CO2進入④(血漿)中至少要穿過5層膜(線粒體雙層膜、細胞膜、毛細血管壁細胞膜2次),共10層磷脂分子,C錯誤;從外界環境攝入的O2進入肝臟細胞的途徑為:外界環境→呼吸系統→循環系統→d(血漿)→b(組織液)→肝臟細胞,D正確。1.如圖是正常人體某組織結構示意圖,①處的箭頭表示血液流動的方向,②表示組織細胞,③④⑤表示不同的細胞外液。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圖中③④⑤依次表示血漿、組織液和淋巴B.毛細血管壁細胞生活的具體內環境是③⑤C.③④中的蛋白質可以直接通過毛細淋巴管壁相互交換D.若②為肝臟細胞,則①處的氧氣濃度高于⑤處√12345跟蹤訓練12345分析題圖可知,③為淋巴,④為組織液,⑤為血漿,A錯誤;毛細血管壁細胞生活的具體內環境是④⑤,B錯誤;④中的蛋白質可以直接通過毛細淋巴管壁進入③,但③中的蛋白質不能直接通過毛細淋巴管壁進入④,C錯誤;若②為肝臟細胞,血液由①流向⑤的過程中進行氣體交換,故①處的氧氣濃度高于⑤處,D正確。跟蹤訓練2.下圖中甲、乙為人體內兩種不同組織處的毛細血管,①②③表示某些化學物質。據圖判斷,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圖中CO2濃度最高的部位是乙B.若②為氨基酸,經吸收、運輸,在組織細胞中的核糖體上合成組織蛋白共要穿過5層生物膜C.①②③三種化學物質中②和③可以是葡萄糖D.相對于內環境來說,相當于外界環境的是甲中的液體√12345跟蹤訓練CO2是細胞呼吸產生的,所以圖中CO2濃度最高的部位是組織細胞內,A錯誤;氨基酸經過吸收、運輸,在組織細胞中的核糖體上合成組織蛋白,至少需要經過小腸上皮細胞(2層膜)、2層毛細血管壁細胞(4層膜)、組織細胞膜(1層膜),共要穿過7層生物膜,B錯誤;12345跟蹤訓練由圖可知:①→②表示物質的消化過程,②和③可以是葡萄糖,C正確;甲、乙為人體內兩種不同組織處的毛細血管,其內的液體均為血漿,是內環境的組成部分,D錯誤。12345跟蹤訓練3.(2023·浙江寧波北侖中學高二期中)如圖表示人體內各種細胞(A、B、C)和各種細胞外液(甲、乙、丙)之間的物質交換關系。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A.組織水腫是A、B、C中的液體增加造成的B.abc和def可以分別表示O2 和CO2擴散的方向C.丙中的糖進入B中被利用至少要穿過3層膜D.甲、乙、丙中的液體總量少于A、B、C中的液體總量√12345跟蹤訓練12345組織水腫是乙(組織液)中的液體增加造成的,A錯誤;O2由紅細胞攜帶,運送到組織細胞各處,首先從紅細胞擴散進入血漿,從而進入組織液,再進入組織細胞,可以用abc表示O2 的擴散方向;CO2由組織細胞產生,首先擴散進入組織液,再進入血漿,隨血液循環到達肺泡,可以用def表示CO2擴散的方向,B正確;跟蹤訓練12345丙(血漿)中的糖進入B(組織細胞)中被利用至少要穿過一層毛細血管壁細胞(2層生物膜)+1層組織細胞膜=3層膜,C正確;體液分為細胞內液和細胞外液,甲、乙、丙(細胞外液)中的液體總量少于A、B、C(細胞內液)中的液體總量,D正確。跟蹤訓練4.感染性肺水腫的病理過程中,會出現肺毛細血管通透性增加、肺毛細血管壓力增加、淋巴循環障礙等癥狀。如圖為肺組織的結構示意圖,a、b、c分別表示不同的體液。下列關于感染性肺水腫的分析,表述不正確的是A.血液流經肺組織,靜脈端O2含量比動脈端低B.肺毛細血管通透性增加,會導致血漿滲透壓降低,引起a增加C.b與c中均存在淋巴細胞和抗體D.紅細胞中的O2被組織細胞利用需穿過6層生物膜√12345跟蹤訓練12345血液流經肺組織,在該部位發生氣體交換,將CO2排出,O2吸收進來,顯然,動脈端O2含量比靜脈端低,A錯誤;肺毛細血管通透性增加,會導致血漿滲透壓降低,導致a(組織液)滲透壓相對升高,組織液增多進而引起肺組織水腫,B正確;跟蹤訓練12345b為血漿,c為淋巴,淋巴最終會匯入血漿,因此b與c中均存在淋巴細胞和抗體,C正確;紅細胞中的O2被組織細胞利用需穿過6層生物膜,分別是1層紅細胞膜、2層毛細血管壁膜、1層組織細胞膜和2層線粒體膜,D正確。跟蹤訓練5.據圖回答下列問題(圖甲中a~d表示膜結構或管壁,A~D為體液,圖乙中①~⑦為體液或相關結構):(1)若某人長期營養不良,血漿中蛋白質減少,會引起圖甲中[ ]________中的液體增多,其結果將會引起__________。(2)圖乙中⑦內的液體約占人體體液的____;④與①⑥成分上的主要區別在于④中含有較多的_______;④的滲透壓大小主要與________________的含量有關,③所處的具體內環境是_____________。12345B組織液組織水腫2/3蛋白質無機鹽(和蛋白質)組織液和血漿跟蹤訓練(3)血液中紅細胞所攜帶的氧氣被組織細胞利用經過的途徑為(用圖乙中序號和箭頭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12345⑤→④→③→⑥→⑦跟蹤訓練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第一章 微專題一 內環境的結構識別、跨膜分析及組織水腫原因.docx 第一章 微專題一 內環境的結構識別、跨膜分析及組織水腫原因.ppt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