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人教版九年級化學下冊第十單元常見的酸、堿、鹽課時教學課件(9份打包下載)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人教版九年級化學下冊第十單元常見的酸、堿、鹽課時教學課件(9份打包下載)

資源簡介

(共28張PPT)
單元綜合回顧
1.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使石蕊溶液變紅色的溶液一定是酸的水溶液
B.堿的溶液能使石蕊溶液變紅色
C.pH=2的水溶液能使石蕊溶液變紅色
D.遇酚酞不變色的溶液一定呈酸性
C
不能正確理解酸堿指示劑的變色
酸堿指示劑加入溶液中,是酸堿指示劑變色而不是酸或堿變色。使酸堿指示劑變色的酸性溶液不一定是酸的溶液,使酸堿指示劑變色的堿性溶液不一定是堿的溶液。
2.(2024開平模擬)觀察下列測定溶液pH的圖示,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
C
不能正確掌握測定pH的方法
Ⅰ   Ⅱ Ⅲ
A.圖Ⅰ測定的結果會偏大
B.圖Ⅱ測定方式對待測液無影響
C.圖Ⅲ用干燥潔凈的玻璃棒蘸取待測液滴在pH試紙上,跟標準比色卡比較可確定該溶液的pH
D.若待測液是澄清石灰水,圖Ⅲ測得澄清石灰水的pH為12.4
(1)pH試紙不能直接浸入待測液,以免污染待測液。
(2)pH試紙不能用水潤濕,因為潤濕試紙相當于稀釋待測液,則會導致測量結果不準;酸性溶液測定結果會偏大;堿性溶液測定結果會偏小。
(3)在半分鐘內顯色讀數。
(4)pH試紙只能粗略地測定溶液的酸堿度,測定結果為整數。
3.[數字化實驗]如圖甲所示裝置,同學們借助傳感器監測溶液pH和溫度的變化情況來探究稀鹽酸和氫氧化鈉溶液的反應,圖乙為反應過程中溶液的pH變化曲線,圖丙為反應過程中溶液溫度的變化曲線,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C
不能正確分析中和反應的圖像題
A.該反應屬于化合反應
B.由圖丙可知該反應為吸熱反應
C.圖乙曲線的c點表示該反應恰好完全反應
D.圖乙曲線的d點溶液中溶質為NaCl
正確利用曲線的起點、拐點、終點的變化趨勢來判斷所發生的反應,并據此進行溶液中所含離子及酸堿性的正確判斷。
4.(2023麗水)小科學習了物質的性質后,梳理單質、氧化物、酸、堿、鹽與X之間的轉化關系如圖所示。“→”表示某一種物質經一步反應可轉化為另一種物質,部分反應物、生成物及反應條件已略去。
(1)若X是氯化鈉。它在物質分類上屬于化合物中的   ,圖中堿的化學式為   。
(2)若X是水,則能實現圖中物質轉化的基本反應類型有   (填字母)。
A.化合反應
B.分解反應
C.置換反應
D.復分解反應

常見鹽的性質
NaOH
ABCD
對于酸堿鹽之間的反應不能很好地進行判斷。復分解反應發生的條件要熟練記憶并會靈活應用,才能準確進行酸堿鹽綜合題目的解答。
1.(2024越秀月考)下列化肥屬于復合肥料的是( )
A.CO(NH2)2 B.(NH4)2SO4
C.NH4H2PO4 D.NH4HCO3
2.(2023臨沂)某學校興趣小組在“探究土壤酸堿性對植物生長的影響”的實踐活動中,測得土壤樣品呈酸性,其測得結果可能是( )
A.pH=6 B.pH=7
C.pH=8 D.pH=9
C
A
A
D
5.(2024惠城月考)已知某無色溶液X是NaOH溶液和稀硫酸兩者之一,又知甲、乙、丙三種試劑分別是NH4Cl溶液、BaCl2溶液、Na2CO3溶液三種溶液中的各一種,取三等份無色溶液X,分別向其中加入適量的甲、乙、丙三種試劑,產生的現象如下表。則依據實驗現象作出的下列推斷中,合理的是( )
B
加入試劑 甲 乙 丙
實驗現象 有氣泡冒出 產生沉淀 無明顯現象
A.溶液X一定是NaOH溶液
B.溶液X一定是稀硫酸
C.乙一定是NH4Cl溶液
D.丙一定是Na2CO3溶液
6.(2023陜西)如圖是初中四種常見物質之間的反應關系圖,圖中“—”表示相連的兩種物質能反應,“→”表示兩端的物質通過一步反應能轉化。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X一定是Ca(OH)2
B.Y可能是鈉鹽
C.X與Y不可能都是鹽
D.X與Y反應能生成NaOH
A
7.(2024廣東)銅箔在新能源汽車電池制造等領域有重要應用。一種制造銅箔工藝的主要工序如圖甲所示。

(1)“溶銅”前,粉碎處理銅原料的目的是   。
(2)“溶銅”中,存在Cu與O2生成CuO的反應,該反應屬于   (填基本反應類型)。“操作Ⅰ”的目的是除去難溶性固體雜質,該操作名稱為   。
增大反應物之間的接觸面積,使反應更充分
化合反應
過濾
(3)“制箔”中,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CuSO4+2H2O 2Cu+O2↑+2X,X的化學式為
   。物質X可用于   和   工序。
(4)“制箔”中,需生產抗拉強度大于 355 MPa且延伸率大于13.5%的銅箔,據圖乙可知,溫度應控制在   (填字母)內。
H2SO4
溶銅
酸洗
c

a.45~49 ℃ b.50~52 ℃
c.53~55 ℃ d.56~60 ℃
(5)“酸洗”后,用熟石灰中和酸性廢液,其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
8.(2024遼寧)為實現氫氧化鈉溶液和鹽酸反應現象的可視化,某興趣小組設計如下實驗。
[監測溫度]
(1)在稀氫氧化鈉溶液和稀鹽酸反應過程中,溫度傳感器監測到溶液溫度升高,說明該反應   (填“吸熱”或“放熱”),化學方程式為   。
[觀察顏色]
(2)在試管中加入2 mL某濃度的氫氧化鈉溶液,滴入2滴酚酞溶液作   劑,再逐滴加入鹽酸,振蕩,該過程中溶液的顏色和pH記錄如圖所示。
放熱
指示
(3)在①中未觀察到預期的紅色,為探明原因,小組同學查閱到酚酞變色范圍如下:
013時呈無色。
據此推斷,①中a的取值范圍是   (填字母)。
A.0C.a>13
(4)一段時間后,重復(2)實驗,觀察到滴加鹽酸的過程中有少量氣泡生成,原因是  .
 。
[觀察沉淀]
(5)小組同學提出,可通過調控反應物濃度觀察生成的氯化鈉沉淀。向含8 g溶質的濃氫氧化鈉溶液中加入濃鹽酸,恰好完全反應至中性,生成NaCl的質量為   g;恢復至室溫,稱得混合物的總質量為36.7 g,其中NaCl沉淀的質量為   g。(提示:室溫下100 g水最多能溶解 36 g NaCl)
C
氫氧化鈉變質生成了碳酸鈉,鹽酸與碳酸鈉發生反應生成了二氧化碳
11.7
2.7
[多現象可視]
(6)如圖所示,注射器1、3中均為8 mL氯化氫氣體,注射器2、4中分別為2 mL蒸餾水和稀氫氧化鈉溶液(均滴有酚酞溶液)。打開彈簧夾,迅速將注射器1、3中全部氯化氫分別推入注射器2、4中,用彈簧夾夾緊乳膠管。最終發現注射器2、4的活塞均恢復至2 mL刻度附近,此現象不足以說明氯化氫與稀氫氧化鈉溶液發生了反應,理由是  .
 。若實驗中溶液始終澄清,為了說明中和反應已發生,還應依據的現象為   。
氯化氫溶于水也可導致注射器4的活塞恢復至2 mL刻度附近
注射器2中溶液仍為無色,注射器4中溶液由紅色變為無色
9.[項目式學習](2023自貢)1921年,正在美國留學的侯德榜先生為了發展我國的民族工業毅然回國,其“侯氏制堿法”為我國純堿和氮肥工業技術的發展作出了杰出貢獻。工業純堿中可能混有少量NaCl,某化學興趣小組對工業純堿樣品展開探究。
[探究一] 確定純堿樣品中是否含有NaCl
(1)取樣品加水溶解,加入過量稀硝酸,觀察到實驗現象:有   產生。
(2)取上述溶液,繼續滴加適量AgNO3溶液,觀察到實驗現象:有   產生。
[結論] 樣品中含有NaCl。
(3)甲、乙、丙三個同學分別用以下試劑代替稀硝酸進行(1)步實驗,也能確定樣品中是否含有NaCl的是   (填“甲”“乙”或“丙”)。
甲:CaCl2溶液 
乙:稀鹽酸 
丙:Ba(NO3)2溶液
氣泡
沉淀

[探究二] 測定純堿樣品中Na2CO3的質量分數
(4)興趣小組設計了以下兩個測定方案:
方案一:將樣品溶解,加入過量CaCl2溶液,攪拌至反應完全。過濾、洗滌、干燥,稱量沉淀的質量,計算Na2CO3的質量分數。
方案二:如圖所示,取樣品于錐形瓶中,加入足量稀鹽酸。反應結束后,根據球形干燥管的增重計算Na2CO3的質量分數。
[討論] ①上述兩個方案中,你認為方案   更優。
②方案二錐形瓶內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
[探究三] 確定Na2CO3溶液的酸堿性
(5)向Na2CO3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變成紅色,所以Na2CO3溶液呈   性。
[知識拓展]
(6)純堿屬于   (填“酸”“堿”或“鹽”)。



10.(2024湖北)NaHCO3是治療胃酸過多癥的一種抗酸藥。某學習小組在室溫下,對Na2CO3是否適合作為抗酸藥進行了如下探究。
[查閱資料]
①NaHCO3俗稱小蘇打,Na2CO3俗稱   。
②人體胃液(含有鹽酸)通常約100 mL,pH約1.5,體溫約37 ℃。
③抗酸藥的標準之一:藥物發生療效時,胃液的pH保持在3~5之間最宜,pH過高會導致胃痛等不適癥狀。
[提出猜想]
猜想甲:Na2CO3適合作為抗酸藥。其理由是   (用化學方程式表示)。
猜想乙:Na2CO3不適合作為抗酸藥。其原因可能是堿性較強。
純堿(或蘇打)
[實驗探究1] 探究Na2CO3與NaHCO3堿性的強弱
依次測量等濃度的Na2CO3溶液和 NaHCO3溶液的pH,結果分別為11和9。Na2CO3溶液的堿性比NaHCO3溶液   (填“強”或“弱”)。
[實驗探究2] 探究Na2CO3作為抗酸藥的適應性
先向500 mL燒杯中加入100 mL pH=1.5 的鹽酸,用自動注射器向燒杯中以 1 mL/min 的速度滴入pH=1.5的鹽酸模擬人體分泌胃液,再加入1.0 g Na2CO3固體,并持續攪拌。用pH傳感器記錄溶液pH隨時間的變化曲線。
將上述實驗中Na2CO3換成NaHCO3,重復實驗過程,所得兩條曲線如圖所示。

[分析數據] 由圖可知,與NaHCO3相比:①Na2CO3反應時造成胃液pH遠大于5。②Na2CO3
   。
[得出結論] Na2CO3不適合作為抗酸藥,猜想乙正確。
[反思評價] 有小組成員提出,從控制變量和對比實驗的角度看,“實驗探究2”設計不夠嚴謹,你認為不嚴謹之處是   。
[拓展延伸] Al(OH)3也是一種常用的抗酸藥。相比Al(OH)3,從與胃酸反應的產物分析,
NaHCO3抗酸藥存在的不足是   。
pH>5的持續時間過長,會導致胃部不適
實驗沒有模擬人體的溫度
與胃酸反應產生氣體,可能造成胃脹(共4張PPT)
跨學科實踐活動9 探究土壤酸堿性對植物生長的影響
1.(2024三水模擬)項目學習小組在校園取少量土壤樣品,在實驗室將土壤樣品與蒸餾水按1∶5的質量在燒杯中混合,充分攪拌后靜置,用pH試紙測澄清液體的酸堿度。下列與測土壤酸堿性項目有關的說法錯誤的是( )
A.用紫色石蕊溶液檢驗浸出液的酸堿性
B.用pH試紙測得pH約為6.0,則土壤呈堿性
C.可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D.若該校園土壤為酸性則適合種植耐酸性植物
B
2.(2024長沙)科學種田,助力鄉村振興,農作物的生長需要適宜的酸堿性土壤。小張同學在實驗室測量土壤樣品酸堿度時,下列操作正確的是( )
C
A.取水 B.量水
C.溶解 D.測pH
3.(2023青島)科學種田能有效提高作物產量,助力鄉村振興。草莓適宜生長在弱酸性的土壤中,某地區為種植草莓,對土壤進行檢測,“圓夢”活動小組積極參與。請回答下列問題:
取少量土壤樣品,加入足量水,攪拌、過濾,測得濾液pH=8.2,說明土壤呈堿性,由此判斷該土壤不適合種植草莓。
[探究一] 土壤中的堿性物質是什么
結合已有知識,小組同學猜測堿性物質可能是碳酸鈉或氫氧化鈉中的一種或兩種。
[實驗探究]
實驗操作 實驗現象 實驗結論
取土壤浸出液少許于試管中,向其加入
  產生白色沉淀 土壤中的堿性物質只有碳酸鈉
過濾,向濾液中滴加無色酚酞溶液  
過量的氯化鈣溶液
無明顯現象
[探究二] 如何改變土壤的堿性
查閱資料:向土壤中施加硫粉,硫粉在微生物和水的共同作用下最終生成硫酸。
活動小組按照用量要求向試驗田中加入硫粉,3個月后,再次測得土壤pH=6.3,確認可以種植草莓。土壤堿性改變的原因是   (用化學方程式表示)。
[交流反思] 針對該地區土壤,除改變其堿性外,還可以選種適合生長的作物。以下作物中,適合在該地區種植的是   。
作物 小麥 大豆 海水稻
適宜生長的pH范圍 6.0~7.0 6.5~7.5 8.0~9.2
生長過程中為增加作物產量,還要合理施肥。小組同學認為原堿性土壤中不適合施用銨態氮肥,原因是   。
海水稻
銨態氮肥與堿性物質反應產生氨氣,降低肥效(共32張PPT)
課題3 常見的鹽
第一課時 生活中常見的鹽、復分解反應
一、鹽的定義
由   (或銨根離子)和   形成的化合物。
二、幾種常見的鹽
金屬離子
酸根離子
物質 俗稱 物理性質 用途
氯化鈉     .
.
①用作調味品,腌漬蔬菜;
②用作防腐劑;
③消除積雪;
④農業上用氯化鈉溶液來選種;
⑤制生理鹽水(濃度為0.9%的氯化鈉溶液)
食鹽
白色粉末,水溶液有咸味,溶解度受溫度變化影響不大
碳酸鈉     用于玻璃、造紙、紡織和洗滌劑的生產等
碳酸
氫鈉     焙制糕點所用的發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醫療上,治療胃酸過多癥
碳酸鈣 —   用作建筑材料;補鈣劑;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料的主要成分
備注 碳酸氫鈉不穩定,受熱能分解:2NaHCO3 Na2CO3+H2O+CO2↑;
區別碳酸鈉和碳酸氫鈉的方法是分別加熱,產生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氣體的是碳酸氫鈉,否則是碳酸鈉
純堿、蘇打
白色粉末狀固體,易溶于水
小蘇打
白色晶體,可溶于水
白色固體,不溶于水
三、復分解反應
1.復分解反應的概念:復分解反應是指在溶液中由兩種   互相交換成分,生成另外兩種   的反應。復分解反應可以用AB+CD AD+CB來表示。
2.復分解反應的條件:當兩種化合物互相交換成分,有   或有   或有   生成時,才是發生了復分解反應。
化合物
化合物
沉淀
氣體

[素養提升]
1.有些化合物中不含金屬離子,而是由銨根離子和酸根離子構成的,它們也屬于鹽,如NH4Cl、(NH4)2SO4等。
2.碳酸鈉俗稱純堿,但它屬于鹽,其溶液呈堿性,能使無色酚酞溶液變紅,使紫色石蕊溶液變藍。
檢驗 原理 組成里含有 或 的鹽都能與鹽酸反應生成二氧化碳氣體
檢驗 試劑 稀鹽酸和澄清石灰水
檢驗 方法 向待檢測溶液中加入稀鹽酸,有無色無味的氣體放出,且該氣體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則該物質中含有 (或 )
4.物質的溶解性口訣。
鉀、鈉、銨、硝遇水溶(含有K+、Na+、N、N的鹽都溶);氯化物難溶銀(氯化物中AgCl難溶于水,其他都溶);硫酸鹽難溶硫酸鋇,微溶還有鈣和銀(硫酸鹽中BaSO4難溶,CaSO4、Ag2SO4微溶,其余均溶);碳酸鹽只溶鉀、鈉、銨,還有碳酸鎂是微溶[碳酸鹽中除K2CO3、Na2CO3、(NH4)2CO3溶于水,MgCO3微溶于水外,其他都難溶];堿中只有鉀、鈉、鋇、銨溶,鈣微溶[除KOH、NaOH、Ca(OH)2(微溶)、Ba(OH)2、NH3·H2O外,其他堿都難溶于水]。
5.復分解反應發生的條件。
化學反應 反應物的條件 生成物的條件
酸十金屬氧化物→鹽十水 反應物之一可溶 生成物中要有氣體、沉淀、水中的一種
酸十堿→鹽十水
酸十鹽→新酸+新鹽
堿十鹽→新堿+新鹽 反應物都可溶
鹽十鹽→新鹽+新鹽
知識點一 生活中常見的鹽
1.A~H是初中化學常見的物質,其中A是發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B是常用調味品,E、F的俗稱分別是熟石灰、純堿。它們之間的相互轉化關系如圖所示。
(1)在物質的分類中,D屬于    (填“酸”“堿”“鹽”或“氧化物”)。
(2)寫出B、E的化學式:B   ,E   。
(3)圖中反應②的化學方程式為                      。
(4)圖中反應④的化學方程式為                      。
解析:A是發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則A是NaHCO3,與稀鹽酸反應生成NaCl、CO2和H2O;B是常用調味品,則B是NaCl;E、F的俗稱分別是熟石灰、純堿,則C是H2O,D是CO2,D屬于氧化物。反應②是H2O與CaO反應生成Ca(OH)2;反應④是Ca(OH)2與Na2CO3反應生成CaCO3沉淀與NaOH。
答案:(1)氧化物 
(2)NaCl Ca(OH)2 
1.(2024新豐模擬)下列關于酸、堿、鹽用途的說法錯誤的是( )
A.Na2CO3溶液呈堿性
B.醫療上用氯化鈉配制生理鹽水
C.食品行業中用碳酸氫鈉焙制糕點
D.農業上用氫氧化鈉改良酸性土壤
D
知識點二 復分解反應
2.(2023金昌)某校化學興趣小組的同學利用稀鹽酸、碳酸鈉、Ba(OH)2溶液三種物質探究“復分解反應發生的條件”,做了以下實驗。
(1)大家一致認為在試管①中還需要加入    溶液才能證明發生了復分解反應。
解析:(1)試管①中的中和反應沒有明顯現象,所以需要滴入指示劑證明發生了反應,可以選擇無色酚酞或者紫色石蕊溶液。
答案:(1)酚酞(或紫色石蕊)
(2)試管②中觀察到的現象是            ,試管③中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
(3)通過三組實驗,同學們得出復分解反應發生的條件是  。
(3)通過三組實驗,同學們得出復分解反應發生的條件是要有沉淀或有氣體或有水生成。
(4)興趣小組的同學將試管③反應后的物質過濾,對濾液中溶質的成分進一步探究。
[提出問題]濾液中溶質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與假設]
猜想一:NaOH;
猜想二:Ba(OH)2、NaOH;
猜想三:  。
解析:(4)[猜想與假設]試管③中可能完全反應,只有氫氧化鈉;也可能氫氧化鋇過量,是氫氧化鋇和氫氧化鈉;也有可能是碳酸鈉過量,是氫氧化鈉和碳酸鈉。故猜想三為NaOH、Na2CO3。
答案:(4)[猜想與假設]NaOH、Na2CO3
[設計實驗]驗證你的猜想正確。
實驗操作 現象 結論
步驟一:取試管③中濾液少量于試管中,加入足量CaCl2溶液 有       產生 猜想三正確
步驟二:靜置一段時間,向上層清液中滴加適量    溶液 有藍色沉淀產生
答案:(4)[設計實驗]白色沉淀 CuSO4[或CuCl2、Cu(NO3)2等]
[反思拓展]通過探究實驗,同學們發現Ba(OH)2和NaOH化學性質相似,你認為Ba(OH)2的保存方法是           。
解析:(4)[反思拓展]NaOH有吸水性,且在空氣中容易變質,因為Ba(OH)2和NaOH化學性質相似,所以氫氧化鋇需要密封干燥保存。
答案:(4)[反思拓展]密封干燥保存
D
1.(2024河南)科學無止境,精神永流傳。發明了將制堿、制氨結合的“聯合制堿法”的科學家是( )
A.侯德榜 B.張青蓮 C.袁隆平 D.徐光憲
2.下列物質的名稱、化學式、俗稱不一致的是( )
A.碳酸氫鈉、NaHCO3、小蘇打
B.氧化鈣、CaO、消石灰
C.汞、Hg、水銀
D.氫氧化鈉、NaOH、火堿
B
A
3.(2024紫金檢測)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氯化鈉能融雪是因為其溶液的凝固點比水低
B.鹽都能食用,故稱食鹽
C.鹽都有咸味,都是白色晶體
D.使用大量氯化鈉融雪,對公路周圍農作物的生長無影響
4.(2024河南)《周禮·考工記》中記載,古人將含碳酸鈣的貝殼制成石灰乳,在草木灰
(含K2CO3)的水溶液中加石灰乳,生成物能除去絲帛污漬。以上反應中不涉及的基本反應類型是( )
A.化合反應 B.分解反應
C.置換反應 D.復分解反應
A
C
A
6.鹽酸和碳酸鈉是重要的化工產品,也是實驗室中重要的化學試劑。
(1)碳酸鈉俗稱   ,屬于   (填“酸”“堿”或“鹽”),廣泛用于玻璃、造紙、紡織和洗滌劑的生產等。
(2)在鹽酸中加入一定量碳酸鈉固體充分反應。
①此反應的現象是   。
②如圖表示該反應前后溶液中存在的主要離子,用pH試紙測定反應后溶液的酸堿度,pH
   (填“>”“<”或“=”)7。反應后的圖中R代表的離子是   。
純堿、蘇打

固體粉末逐漸溶解,溶液中有氣泡產生
<
Na+
(3)下列物質中能與鹽酸發生反應的是   (填字母)。
A.Pb   B.NaHCO3     C.KOH D.NaNO3    E.Al2O3
ABCE
1.關于復分解反應的說法一定正確的是( )
A.反應物為酸和堿 B.伴隨有明顯現象
C.生成物為鹽和水 D.元素化合價不變
2.(2023杭州)有一瓶標簽無法辨認的試劑,是碳酸鈉溶液或硫酸鈉溶液中的一種。僅用下列試劑無法進行鑒別的是( )
A.pH試紙 B.酚酞溶液
C.稀硫酸 D.硝酸鋇溶液
D
D
C
C
5.(2024濱州)下列各組物質的鑒別方法、現象及結論均正確的是( )
D
選項 物質 鑒別方法 現象及結論
A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 聞氣味 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為一氧化碳,無味的氣體為二氧化碳
B 食鹽水和蒸餾水 測pH pH<7的液體為食鹽水,pH=7的液體為蒸餾水
C 硫酸鐵溶液和硫酸亞鐵溶液 觀察
顏色 淺綠色溶液為硫酸鐵溶液,黃色溶液為硫酸亞鐵溶液
D 碳酸氫鈉和碳酸鈉 充分
加熱 產生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氣體的物質為碳酸氫鈉,無明顯現象的物質為碳酸鈉
6.下列物質的溶液,不另加其他試劑就能相互鑒別出來的一組是( )
A.H2SO4 NaOH CuSO4
B.HCl Ca(OH)2 NaCl
C.Na2CO3 CaCl2 BaCl2
D.KNO3 Na2SO4 FeCl3
7.(2023武威)向少量氯化鈣和稀鹽酸的混合液中逐滴加入一定質量分數的碳酸鈉溶液,采用pH傳感器采集的實驗數據如圖所示。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
A.a→b過程,溶液的酸性逐漸增強
B.b點時碳酸鈉和稀鹽酸恰好完全反應
C.c點時溶液中的溶質為氯化鈉和碳酸鈉
D.a→b→c→d過程,溶液中氯化鈉的質量不斷增加
A
B
Ba2+
Na+、Cl-
9.[科學探究與實踐](2023樂山)碳酸鈉是生活中常用的鹽,其水溶液呈堿性。某同學在完成“碳酸鈉溶液與稀鹽酸反應”的實驗后(如圖),對所得溶液溶質的成分進行如下
探究。
[作出猜想]
猜想Ⅰ:溶質只有NaCl;
猜想Ⅱ:溶質有NaCl和   ;
猜想Ⅲ:溶質有NaCl和Na2CO3。
HCl
[實驗探究]
實驗操作 實驗現象 實驗結論
實驗1:取少量溶液于試管中,并向試管中加入一小段鎂條   猜想Ⅱ不正確
實驗2:取少量溶液于試管中,滴加CaCl2溶液 有白色沉淀產生 猜想 
正確
無明顯現象

[反思討論]
(1)實驗2中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
(2)某同學認為只要實驗2中有白色沉淀產生,不需要實驗1就可以判斷猜想Ⅱ不正確,其理由是   。
Na2CO3與HCl不能在溶液中共存
(3)向碳酸鈉與稀硫酸反應后的溶液中進行下列操作,其現象一定能證明碳酸鈉過量的是
   (填字母)。
a.加入少量酚酞溶液后,溶液呈紅色
b.繼續加入稀硫酸,產生氣泡
c.加入氫氧化鋇溶液產生白色沉淀
d.加入少量鐵屑后無氣泡產生
ab
10.[科學探究題](2024端州一模)《周禮考工記》中載有“涑帛”的方法,即利用“灰”(草木灰,主要成分為K2CO3)和“蜃”(貝殼灰,主要成分為CaO)混合加水所得溶液來洗滌絲帛,使其與絲表面的絲膠蛋白發生反應,生成物用水沖去,從而可把絲洗得干脆亮麗。化學小組對“混合加水所得溶液”的成分進行了探究。
[實驗過程]
(1)如圖所示,步驟Ⅱ的化學方程式為   。
(2)探究:對燒杯丁中澄清溶液的成分進行探究。
[查閱資料] BaCl2易溶于水;BaCO3為白色固體,難溶于水。
[提出問題] 澄清溶液的溶質成分是什么
由步驟Ⅱ中反應可知,丁中澄清溶液中一定含有KOH。
[作出猜想]
猜想1:只有KOH;
猜想2:KOH和K2CO3;
猜想3:KOH和   。
Ca(OH)2
[實驗探究] 取少量丁中澄清溶液分別加入試管A、B中:
實驗
序號 操作 現象 結論
① 向A中通入
CO2   不含
   
② 向B中滴加
幾滴稀鹽酸 始終沒有
明顯現象 不含
K2CO3
沒有明顯現象
Ca(OH)2
[分析評價] 有同學認為實驗②的結論不嚴謹,理由是  .
 。
滴入的稀鹽酸量不足,鹽酸先和氫
氧化鉀反應,無法判斷是否有碳酸鉀
[補充實驗]
[實驗結論] 根據以上實驗,可得出燒杯丁中澄清溶液含有的溶質是   。
[延伸應用] 同學們查閱資料得知,濃度為10%的K2CO3溶液pH=11.6,濃度為1%的KOH溶液的pH=13.2,根據如圖數據分析,選用   溶液洗滌絲帛效果更好。
實驗序號 操作 現象 結論
③ 取少量丁中溶液于試管C中,滴加少量   溶液   猜想2成立
氯化鈣
有白色沉淀產生
不同pH水溶液對繭層絲膠蛋白溶解性的影響
KOH和K2CO3
濃度為1%的氫氧化鉀(共23張PPT)
第十單元 常見的酸、堿、鹽
序號 單元目標 核心素養
01 了解食鹽、純堿、小蘇打和碳酸鈣等鹽的組成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 化學觀念
02 驗證中和反應 科學探究與實踐
03 從定性到定量角度認識酸堿性和酸堿度 科學思維
04 酸堿性和酸堿度檢驗的規范性;安全、合理使用酸、堿溶液,知道酸、堿溶液危險事故的處理方法 科學態度與責任
05 根據復分解反應發生的條件,判斷酸、堿、鹽之間能否發生反應 科學思維
06 通過制鹽專家范旭東、制堿專家侯德榜的故事學習科學家熱愛祖國的精神,增強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推動社會進步而勤奮學習的責任感 科學態度與責任
07 認識常用化肥名稱和作用 化學觀念
08 碳酸根或碳酸氫根離子的檢驗 科學探究與實踐
課題1 溶液的酸堿性
一、酸堿指示劑
1.像石蕊、酚酞這一類能跟   或   的溶液作用而顯示不同顏色的物質叫酸堿指示劑。
2.酸堿指示劑遇酸性溶液、堿性溶液的變化規律。


指示劑 酸性溶液 堿性溶液 本身
石蕊溶液     紫色
酚酞溶液     無色
紅色
藍色
無色
紅色
二、pH的范圍(0~14)
在酸性溶液中,酸性越強,   。
在堿性溶液中,堿性越強,   。
三、pH的測定
最簡單的方法是使用pH試紙。
在白瓷板或玻璃片上放一小片pH試紙,用干燥、潔凈的  蘸取溶液滴到pH試紙上,把試紙顯示的顏色與   比較,讀出pH。
四、pH與溶液酸堿性的關系
pH=7,溶液呈   。
pH<7,溶液呈   。
pH>7,溶液呈   。
pH越小
pH越大
玻璃棒
標準比色卡
中性
酸性
堿性
五、了解溶液酸堿性的重要意義
1.在化工生產中,許多反應都必須在一定pH范圍的溶液里才能進行。
2.農作物一般適宜在pH=7或接近7的土壤中生長。
3.測定雨水的pH,了解空氣的污染情況。
正常雨水的pH   ,pH   的降雨稱為酸雨。
4.人的健康與體內某些液體正常的pH密不可分。
≈5.6
<5.6
[素養提升]
1.酸堿指示劑跟酸或堿溶液混合時,是酸或堿溶液使酸堿指示劑顯示不同的顏色,而不是指示劑使酸或堿溶液變色。
2.指示劑顏色的變化,只能說明被測溶液顯酸性或堿性,而不能確定此溶液一定是酸溶液或一定是堿溶液。
3.用pH試紙測得的pH只能為正整數,不能為小數及零。
4.用pH試紙測pH時,不能先用蒸餾水潤濕pH試紙。若先用蒸餾水潤濕后再測會影響結果
(使酸性溶液的pH增大;使堿性溶液的pH減小;中性溶液的pH不變)。
5.酸溶液一定顯酸性,但顯酸性的不一定是酸溶液;同理,堿溶液一定顯堿性,但顯堿性的不一定是堿溶液。使用酸堿指示劑只能證明某溶液顯酸性或堿性,不能證明某溶液是酸或堿的溶液。
[易錯判斷]
1.pH=1的溶液呈酸性。( )
2.酸或堿溶液稀釋時pH均減小。( )

×
知識點 酸堿指示劑、pH
小明每隔幾分鐘測一次某地雨水的pH,記錄數據如下表。據表中數據分析,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該雨水能使石蕊溶液變紅
B.雨水的酸性逐漸減弱
C.表中數據由pH試紙測得
D.該地區一定有CO排放到空氣中
測定時刻 5:05 5:10 5:15 5:20 5:25 5:30 5:35
pH 4.95 4.94 4.94 4.88 4.86 4.85 4.85
解析:A.該雨水的pH小于7,顯酸性,能使石蕊溶液變紅,選項說法正確;B.在測定期間,雨水的pH逐漸減小,酸性逐漸增強,選項說法錯誤;C.pH試紙只能測定整數值,選項說法錯誤;D.一氧化碳不能和水反應,不是導致酸雨的物質,選項說法錯誤。
答案:A
(2024翁源期中)下列關于pH的說法正確的是( )
A.酸溶液的pH越大酸性越強
B.某同學用pH試紙測得某堿溶液的pH為9.5
C.測定溶液的pH時,需先將pH試紙潤濕
D.測定人體內液體pH,可以了解人體健康狀況
D
1.(2024云南)幾種經濟作物適宜生長的土壤pH范圍如下表所示。某地土壤pH為 4.6,該地最適宜種植的經濟作物是( )
作物 楊梅 茶樹 柑橘 櫻桃
pH范圍 4.0~5.0 5.0~5.5 5.5~6.5 6.5~7.5
A.楊梅 B.茶樹
C.柑橘 D.櫻桃
2.(2024河北)某興趣小組探究土壤酸堿性對植物生長的影響時,測得常溫下四種不同土壤的pH如下,其中顯堿性的是( )
A.pH=8 B.pH=7
C.pH=6 D.pH=5
A
A
3.(2024天津)下列食物的近似pH范圍分別是蘋果為2.9~3.3,番茄為4.0~5.0,牛奶為6.3~6.6,玉米粥為6.8~8.0。胃酸過多的人空腹時最適宜吃的食物是( )
A.蘋果 B.番茄
C.牛奶 D.玉米粥
4.測定下列溶液酸堿度,所得數值不合理的是( )
A.肥皂水pH=10
B.食用醋pH=8
C.胃酸pH=1
D.蒸餾水pH=7
D
B
5.(2024連平模擬)我們身邊的許多物質具有酸性或堿性,溶液的酸堿性強弱程度(即酸堿度)通常用pH來表示。請你根據如圖判斷,下列物質具有酸性的是( )
A.醋 B.草木灰水
C.肥皂 D.爐具清潔劑
A
6.(2024連云港)在“測定土壤樣品酸堿性”實驗中,下列裝置和操作正確的是( )

A.取樣 B.溶解
C.過濾 D.測pH
B
1.(2024揚州)室溫下,維生素C的水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變紅。其水溶液的酸堿性是
( )
A.酸性 B.中性
C.堿性 D.無法判斷
2.(2023北京)重陽賞菊。菊花適合在弱酸性土壤中生長,下列土壤的pH最適合菊花生長的是( )
A.6.3 B.8.5
C.8.9 D.9.2
A
A
3.用pH試紙測定石灰水的pH,如圖所示,則測得結果與實際值相比( )
A.偏高 B.偏低
C.相等 D.無法確定
B
4.(2024遂溪月考)分別將石蕊溶液和酚酞溶液滴入如圖所示的溶液中,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在白醋和蘋果汁中,石蕊溶液變紅,酚酞溶液不變色
B.在石灰水和氫氧化鈉溶液中,石蕊溶液變藍,酚酞溶液變紅
C.石蕊溶液和酚酞溶液是常用的酸堿指示劑
D.實驗說明指示劑能使酸或堿的溶液改變顏色
D
5.某同學將一朵紫色牽牛花泡在石灰水里,牽牛花很快就變成了藍色,又將牽牛花泡在稀鹽酸中,牽牛花又變成了紅色,請你根據以上實驗現象回答下列問題:
(1)該同學將紫色牽牛花泡在肥皂水里,牽牛花很快就變成了藍色,肥皂水顯   (填“酸性”或“堿性”)。
(2)該牽牛花的汁液   (填“能”或“不能”)用作指示劑。
(3)將牽牛花泡在家庭廚房里的某種調味品中,牽牛花變成了紅色,選用的調味品可能是
   。
堿性

白醋
6.(2024陽春檢測)健康人的體液必須維持在一定的酸堿度范圍內,如果出現異常,則可能導致疾病。下表是人體內的一些液體和排泄物的正常pH范圍。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 )
A
液體 血漿 胃液 肝膽汁 尿液
pH范圍 7.35~7.45 0.9~1.5 7.1~8.5 4.4~8.0
A.當肝膽汁pH<7.1或pH>8.5時,人體可能導致疾病
B.胃液一定顯酸性,尿液一定顯堿性
C.可使用pH試紙測定血漿的pH是否在正常范圍內
D.肝膽汁、血漿都呈堿性且肝膽汁的堿性一定比血漿強
7.下列有關測定氫氧化鈉溶液pH的實驗操作或描述,你認為正確的是( )
A.用鑷子夾取pH試紙直接伸入氫氧化鈉溶液中測量
B.先用蒸餾水將pH試紙潤濕,再用滴管吸取氫氧化鈉溶液滴到pH試紙上測量
C.用潔凈干燥的玻璃棒蘸取氫氧化鈉溶液滴到pH試紙上,再與標準比色卡對照
D.用pH試紙測得該氫氧化鈉溶液的 pH=12.6
C
8.(2023福建節選)為完成“自制酸堿指示劑”實踐性作業,某學習小組開展如下活動。
[查閱資料] 某品種菊花的色素提取液具有如下特性:
色素提取液 變色情況
滴入酸中 滴入水中 滴入堿中
紫色 紅色 紫色 黃色
[動手操作] 取該品種菊花的新鮮花瓣放入研缽中搗爛,移入容器中,加入乙醇,攪拌后浸泡約 10 min,再加入等體積蒸餾水混合并過濾,得到的色素提取液即為自制酸堿指示劑。
(1)“攪拌”的作用是   。
促進色素溶解
(2)若在實驗室開展過濾操作,下列玻璃儀器無須用到的是   (填字母)。
(3)為驗證自制酸堿指示劑在酸、堿性溶液中的顏色變化效果,可選擇生活中常見的兩種物質是   、   。
[實踐應用]
(4)用自制酸堿指示劑檢驗二氧化碳溶于水所得溶液的酸堿性。
將二氧化碳通入水中一段時間,向所得溶液中滴入自制酸堿指示劑,溶液變   色。
D
白醋
肥皂水(合理即可)
紅(共4張PPT)
1.(2024黃江模擬)“跑龍圖”是跑友們獨特的迎龍年方式(如圖)。某同學代表稀鹽酸逆時針奔跑,若稀鹽酸分別能與各旗點的物質反應,就能跑向下一個旗點。為順利跑完,各旗點的物質選擇錯誤的是( )
A.②-Al
B.③-Al2O3
C.④-Al(OH)3
D.⑤-AlCl3
D
實驗活動8 常見酸、堿的化學性質
2.(2024山西)室溫下,向一定體積10%的氫氧化鈉溶液中滴加10%的鹽酸,測得溶液溫度變化與加入鹽酸體積的關系如下表(Δt為溶液實時溫度與初始溫度差),其中表述正確的是( )
D
鹽酸體積V/mL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溶液溫度變化
Δ t/ ℃ 5.2 9.6 12.0 16.0 18.2 16.7 15.7 14.7 13.7 12.9
A.滴加鹽酸的全過程中,持續發生反應并放出熱量
B.滴加鹽酸的過程中,溶液的堿性逐漸增強
C.滴加鹽酸的全過程中,氯化鈉的溶解度逐漸增大
D.反應過程中,氫氧化鈉在混合溶液中的濃度逐漸減小
3.[微型實驗](2023重慶)微型化學實驗,因節能環保備受青睞,某化學興趣小組設計了圖甲、圖乙兩個微型實驗,據圖回答下列問題。
(1)如圖甲所示:在直徑約為1.5 cm的水滴兩邊,同時放少量硫酸銅晶體、氫氧化鈉固體。已知:相對分子質量越大,粒子運動越慢,反之越快。實驗中在   (填“A”或“B”)區域會先出現沉淀,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
(2)如圖乙所示:探究紫色石蕊溶液變色規律。
步驟1:向點滴板1~6號的孔穴中先加入如圖乙所示的試劑,再分別滴入2滴紫色石蕊溶液。6號孔穴中水的作用是   。
A
作對比
步驟2:將步驟1中所得的1號溶液和4號溶液互滴后溶液顏色發生明顯變化,選出下列組合中互滴后溶液顏色有明顯變化的是   (填字母)。
A.1號、5號
B.1號、3號
C.3號、4號
D.4號、5號
步驟3:重復步驟1,用吸管向5號孔穴吹入人呼出的氣體,溶液表面出現白膜,寫出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
BD(共16張PPT)
第二課時 常見的堿
一、常見的堿
堿 氫氧化鈉(燒堿、火堿、苛性鈉) 氫氧化鈣(消石灰、熟石灰)
化學式        
工業制法 Na2CO3+Ca(OH)2 2NaOH+CaCO3↓ CaO+H2O Ca(OH)2
狀態    
腐蝕性 強腐蝕性 較強腐蝕性
特點   .
    .

用途 用于制取肥皂,以及石油、造紙、紡織和印染等工業。氫氧化鈉能與油脂反應,所以生活中可用來除油污 建筑材料、改良酸性土壤、配制波爾多液等
NaOH
Ca(OH)2
白色塊狀固體
白色粉末狀固體
極易溶于水,溶于水時放出大量的熱,氫氧化鈉固體易吸水而潮解
微溶于水,溶于水時放熱不明顯
二、堿的化學性質
1.堿有相似的化學性質是因為   。
2.堿溶液能與指示劑作用:使紫色石蕊溶液   ,使無色酚酞溶液   。
3.堿與某些非金屬氧化物反應生成鹽和水。
(1)二氧化碳與氫氧化鈉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
(2)二氧化碳與氫氧化鈣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
不同的堿溶液中都含有相同的OH-
變藍
變紅
[素養提升]
1.由于NaOH易溶于水,而Ca(OH)2微溶于水,所以吸收或除去CO2氣體常用NaOH溶液。因為CO2與NaOH溶液反應現象不明顯,與Ca(OH)2溶液反應生成沉淀,故檢驗CO2時用Ca(OH)2
溶液。
2.氫氧化鈉密封保存的原因有兩點:一是易潮解;二是吸收空氣中的CO2發生變質。
3.氫氧化鈉固體易吸水潮解,可以做某些氣體的干燥劑,但是不能干燥能與氫氧化鈉反應的氣體,如CO2、SO2、HCl等。
4.氫氧化鈉有強烈的腐蝕性,在稱量氫氧化鈉固體時要放在玻璃器皿中,不能直接放在托盤上稱量,以防氫氧化鈉固體腐蝕托盤。
知識點一 幾種常見的堿
1.(2024順義一模)氫氧化鈣的俗名是( )
A.燒堿 B.蘇打
C.小蘇打 D.熟石灰
解析:消石灰、熟石灰是氫氧化鈣的俗名。故選D。
答案:D
1.(2023深圳)有關NaOH說法錯誤的是( )
A.NaOH固體溶解時放出熱量
B.如圖所示是NaOH包裝箱上張貼的標志
C.NaOH是所有氣體的干燥劑
D.NaOH應密封保存
C
知識點二 堿的化學性質
2.(2024徐聞檢測)以典型物質為核心,進行問題的設置與整合,是我們全面認識物質性質及應用的有效途徑。小明同學在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對氫氧化鈉的相關問題,以結構圖的形式進行了如下梳理聯系實際,解決問題:
(1)氫氧化鈉在生活中可用來     。
(2)氫氧化鈉在空氣中吸水后的熱量變化為   (合理即可)。
解析:(1)氫氧化鈉可以與油脂發生反應,所以氫氧化鈉在生活中可用來去除油污。(2)氫氧化鈉溶于水放出熱量,所以氫氧化鈉在空氣中吸水后的熱量變化為放熱。
答案:(1)去除油污
(2)放熱
(3)使用氫氧化鈉時必須十分小心,原因是      。
(4)檢驗其溶液的酸堿性,可使用           (填試劑名稱)。
(5)向其溶液中滴加硫酸銅溶液,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
解析:(3)氫氧化鈉屬于堿,具有強腐蝕性,所以使用氫氧化鈉時必須十分小心。(4)檢驗溶液的酸堿性最簡單的方法是使用酸堿指示劑,故檢驗氫氧化鈉溶液的酸堿性,可使用紫色石蕊試劑或無色酚酞試劑。(5)向氫氧化鈉溶液中滴加硫酸銅溶液,氫氧化鈉與硫酸銅反應生成氫氧化銅沉淀和硫酸鈉,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NaOH+CuSO4 Cu(OH)2↓
+Na2SO4。 
答案:(3)有強腐蝕性
(4)紫色石蕊試劑(或無色酚酞試劑)
2.某同學為了區別氫氧化鈉溶液和澄清石灰水,設計了如圖所示的四組實驗方案,其中能達到目的的是( )
D
1.(2024眉山)下列物質能使紫色石蕊溶液變藍的是( )
A.KOH B.O2
C.NaCl D.CO2
2.(2023武威)下列物質露置于空氣中一段時間,質量會減少的是( )
A.氫氧化鈉 B.濃硫酸
C.濃鹽酸 D.食鹽
3.(2023棗莊)實驗室中有兩瓶失去標簽的無色溶液,分別為稀鹽酸與氫氧化鈉溶液。下列選用的物質不能將它們鑒別出來的是( )
A.紫色石蕊溶液 B.鎂條
C.氧化銅 D.銅片
C
A
D
4.(2023株洲)固體氫氧化鈉在空氣中不但易吸收水蒸氣而潮解,還能吸收二氧化碳而變質。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
①潮解過程是物理變化 ②變質過程是化學變化 ③變質過程是物理變化 ④潮解過程是化學變化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5.(2023河北)小明按如圖所示進行趣味實驗,將U形管開口端放入燒杯內,觀察到溶液進入U形管并流入另一端。
(1)燒杯內的溶液呈   色。
(2)二氧化碳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
(3)U形管開口端放入燒杯后,管內氣體壓強   (填“增大”“減小”或“不變”),溶液在管內上升并流入另一端。
A

減小
1.(2024廉江模擬)下列關于NaOH和Ca(OH)2的用途描述錯誤的是( )
A.用Ca(OH)2制波爾多液
B.用Ca(OH)2改良酸性土壤
C.用NaOH溶液檢驗CO2
D.用NaOH固體干燥某些氣體
2.(2024陽東模擬)下列各組氣體中,均能用氫氧化鈉固體干燥的一組是( )
A.N2、O2、CO B.H2、O2、HCl
C.H2、SO2、CO D.O2、CO、CO2
C
A
3.[傳統文化](2023江西)《天工開物》中記載:“凡石灰,經火焚煉為用。”“石灰”主要成分為氧化鈣,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石灰”與石灰石成分相同
B.“石灰”含有鈣、氧元素
C.“石灰”與水反應會放熱
D.“石灰”可用作干燥劑
A
4.(2023宜賓)如圖,杠桿已調至平衡,向集氣瓶內緩慢通入一定量的CO2氣體,稍后再倒入濃NaOH溶液(液面不接觸乒乓球)。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通入CO2氣體后,左端乒乓球下降
B.整個過程中乒乓球位置始終沒有變化
C.倒入濃NaOH溶液后,杠桿逐漸恢復原狀
D.其他條件不變,將CO2換成H2會產生同樣現象
5.(2024高州檢測)取樣品實驗,獲得“置于空氣中的CaO已經變質”的結論。下列實驗證據最可靠的是( )
A.加少量水后放熱
B.加少量水振蕩后有不溶物
C.加稀鹽酸有氣泡
D.加酚酞溶液后變紅
C
C
6.(2024南昌模擬)類比推理在化學學習和科學研究中有重要意義,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
A.金屬陽離子與氫氧根離子可以結合成堿,所以堿中一定含金屬元素
B.CO2和SO2都能與堿溶液反應,所以非金屬氧化物一定能與堿溶液反應
C.氫氧化鈣與氫氧化鈉都能與二氧化碳反應,所以也可以用氫氧化鈉溶液來檢驗二氧
化碳
D.堿中一定含有氫元素與氧元素,含有氫元素與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堿
D
7.(2024蘭州改編)為測定某氫氧化鈉固體是否變質,某興趣小組同學取一定量的樣品配制成溶液,加入錐形瓶中,再逐滴加入稀鹽酸至過量,并利用傳感器測定CO2的含量,如圖所示,下列結論中不正確的是( )
A.氫氧化鈉固體已變質
B.0~50 s時段是氫氧化鈉和稀鹽酸發生反應
C.100 s時溶液的pH>7
D.200 s時溶液中的溶質只有一種
D
8.[科學探究與實踐](2023臨沂)為了探究二氧化碳和氫氧化鈉是否發生化學反應,某興趣小組設計如圖實驗裝置(氣密性良好)進行實驗,并利用數字化傳感器測反應前后錐形瓶內的壓強變化情況。
向一個錐形瓶中注入10 mL的氫氧化鈉溶液(如圖甲),再向另一個錐形瓶中注入10 mL的水(如圖乙),使其充分反應,得到壓強隨時間變化的曲線如圖丙所示。
(1)設計圖乙裝置實驗的目的是   。
(2)圖丙中曲線   (填“Ⅰ”或“Ⅱ”)表示二氧化碳和氫氧化鈉溶液的反應。
(3)本實驗從探究反應物減少的角度證明了二氧化碳和氫氧化鈉的反應,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
作對照
Ⅱ(共23張PPT)
第三課時 中和反應
一、鹽
由   (或銨根離子)和   構成的化合物。
二、中和反應
酸與堿作用生成   和   的反應。
三、中和反應的實質
酸中的   和堿中的   結合生成水,可以寫成   。
金屬離子
酸根離子


H+
OH-
四、中和反應在實際中的應用
1.用于醫藥。
常用含Al(OH)3和Mg(OH)2的藥物來中和胃酸,化學方程式分別為(1)   .
;
(2)  。
2.處理工廠的廢水。
例如:用熟石灰來處理含硫酸的廢水。
3.改變土壤的酸堿性。
例如:若土壤顯酸性,則用   來改良酸性土壤。
AlCl3+3H2O
熟石灰
[素養提升]
1.中和反應的產物是鹽和水,但有鹽和水生成的反應不一定是中和反應(如氫氧化鈉和二氧化碳反應:2NaOH+CO2 Na2CO3+H2O)。
2.(1)中和反應不是基本反應類型。
(2)中和反應一定放熱。
(3)中和反應的反應物是酸和堿(酸堿中和反應)。
(4)中和反應一定生成氧化物(水)。
3.中和反應的實質:H+和OH-結合生成H2O。
知識點一 中和反應
1.(2024煙臺)某興趣小組借助數字技術探究“稀鹽酸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圖甲所示是室溫下稀鹽酸與稀氫氧化鈉溶液反應的實驗裝置,圖乙是反應過程中的pH變化曲線。
(1)根據圖乙曲線判斷,圖甲中的溶液B是    。
(2)圖乙中a點所示的溶液pH    (填“>”“<”或“=”)7,溶液呈    (填“酸性”“堿性”或“中性”)。
(3)c點所示的溶液中Na+個數與Cl-個數關系是N(Na+)    (填“>”“<”或“=”)N(Cl-)。
解析:(1)由圖乙可知,開始溶液的pH從大于7逐漸減小到小于7,故該實驗為稀鹽酸加入氫氧化鈉溶液中,則圖甲中的溶液B為稀鹽酸。
(2)由圖乙可知,a點所示的溶液pH>7,溶液呈堿性。
(3)氫氧化鈉與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鈉和水,c點時,溶液pH<7,說明此時溶液呈酸性,溶液中存在稀鹽酸,此時溶液中溶質為氯化鈉和HCl,則c點所示的溶液中Na+個數與Cl-個數關系是N(Na+)答案:(1)稀鹽酸 (2)> 堿性 (3)< 
(4)a點到b點pH變化的微觀本質是
  。
解析:(4)a點到b點pH變化,是因為氫氧化鈉與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鈉和水,實質是H+和OH-結合生成水。
答案:(4)H+和OH-結合生成水
1.(2024小欖模擬)氫氧化鈉溶液與稀鹽酸恰好完全反應的微觀示意圖如圖所示。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恰好完全反應時,溶液呈中性
B.Na+和Cl-在該反應過程中沒有被消耗
C.稀鹽酸中存在的粒子有水分子和氯化氫分子
D.該反應的微觀實質是H+和OH-結合生成水分子
C
知識點二 中和反應在實際中的應用
2.下列生產生活中的應用,利用了中和反應原理的是( )
A.生石灰用作食品干燥劑
B.用熟石灰和硫酸銅制波爾多液
C.用小蘇打(碳酸氫鈉)作面點發酵劑
D.服用含Al(OH)3的藥物治療胃酸過多
解析:生石灰和水反應生成氫氧化鈣,不是酸與堿的反應,A不符合題意;氫氧化鈣和硫酸銅反應生成氫氧化銅沉淀和硫酸鈣,反應物是堿和鹽,B不符合題意;碳酸氫鈉和酸反應,反應物是鹽和酸,C不符合題意;服用含Al(OH)3的藥物治療胃酸過多,該反應是酸與堿反應生成鹽和水,屬于中和反應,D符合題意。
答案:D
2.(2024惠城月考)中和反應在日常生活和工農業生產中有廣泛的應用。
(1)農業上可用來降低土壤酸性的物質是   。
(2)新鮮芋頭在去皮時會產生一種白色汁液,汁液內含有一種堿性物質皂角甙,沾上它會奇癢難忍。下列物質可用來涂抹止癢的是   (填字母)。
A.食醋  B.肥皂水  
C.牙膏
(3)醫療上可用含氫氧化鋁的藥物來中和過多的胃酸,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
熟石灰
A
1.在我國南方一些地區,分布著酸性土壤,不適宜某些作物生長。為改良作物生長條件,當地的農民常用來中和酸性土壤的物質是( )
A.石灰石 B.熟石灰
C.燒堿 D.醋酸
2.(2023郴州)胃舒平治療胃酸過多的化學反應為Al(OH)3+3HCl AlCl3+3H2O,其中未涉及的物質類別是( )
A.酸 B.堿 C.單質 D.氧化物
C
B
3.(2024重慶A)用NaOH溶液與稀硫酸進行中和反應實驗,開始時滴入幾滴酚酞溶液,測得溶液的pH變化如圖所示。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圖像表明是向NaOH溶液中加入稀硫酸
B.ac段溶液顏色逐漸變淺,d點溶液為無色
C.d點溶液鈉元素質量分數大于b點溶液鈉元素質量分數
D.ac段溶液升溫明顯高于cd段,說明該反應放出熱量
C
4.(2024河南)某同學用pH傳感器測定稀硫酸滴入稀氫氧化鋇溶液的過程中pH的變化,測定的結果如圖所示。硫酸與氫氧化鋇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
c點所表示的溶液中溶質為   ;在a點所表示的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溶液會顯  色。(提示:BaSO4難溶于水)
H2SO4

B
2.(2023揚州)《天工開物》記載“以泥瓦罐載銅十斤,繼入爐甘石六斤……即成黃銅”。爐甘石的主要成分為ZnCO3,ZnCO3屬于( )
A.氧化物 B.酸 C.堿 D.鹽
3.(2024雷州模擬)如圖是氫氧化鈉溶液與稀鹽酸恰好完全反應的微觀示意圖,由此得出的結論正確的是( )
A.該反應的實質是Na+和Cl-結合生成食鹽分子
B.反應前后離子的總數不變
C.反應后溶液中的粒子只有Na+和Cl-
D.反應前后Na+和Cl-的總數不變
D
D
4.(2024增城二模)某興趣小組對中和反應進行探究。向盛有100 g Ba(OH)2溶液的燒杯中逐滴加入50 g 9.8%的稀硫酸,測得溶液的導電能力隨時間變化的曲線如圖所示。
(1)上述實驗除了觀察到導電能力的變化,還觀察到的現象是   。
(2)m點對應的溶液中存在的主要離子有   (填離子符號)。
(3)從溶液導電性的微觀本質分析,用試劑   (填字母)代替稀硫酸進行實驗,可得到與AB段類似的變化曲線。
a.稀鹽酸 b.MgSO4溶液
c.Na2SO4溶液 d.CuSO4溶液
(4)t1時,還有30 g稀硫酸沒有加入燒杯內,則本次實驗使用Ba(OH)2溶液溶質的質量分數為   。
產生白色沉淀
Ba2+、OH-
bd
3.42%
(5)向KOH稀溶液中通入HCl氣體時無明顯現象,請設計實驗方案證明反應的發生。
實驗操作 實驗現象 實驗結論
  .
  KOH稀溶液能與HCl反應
向氫氧化鉀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通入氯化氫氣體
溶液由紅色變成無色
5.(2024鶴山模擬)氫氧化鈉溶液和稀鹽酸混合沒有明顯現象,它們是否發生了反應呢 某化學興趣小組的同學設計如圖甲所示實驗進行探究。他們在盛有一定量X溶液的燒杯中放置pH傳感器和溫度傳感器,并滴入 3滴酚酞溶液,然后開啟電磁攪拌器,從滴定管中逐滴加入Y溶液,計算機顯示兩種傳感器所得的數據曲線如圖乙和圖丙。
回答下列問題:
(1)燒杯中的X溶液是   ,實驗過程中燒杯內溶液的顏色變化是   。
(2)實驗過程中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   。若使用的NaOH溶液已經變質,則實驗時還可觀察到燒杯中出現的現象是   。
(3)結合圖像分析上述實驗,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填字母)。
A.a點溶液顯堿性
B.加入10 mL Y溶液時恰好完全反應
C.該反應是放熱反應
D.燒杯中NaCl的質量分數一直增大
(4)從微觀視角分析,酸堿中和反應的實質是在溶液中,酸解離出的氫離子和堿解離出的
   結合生成水。寫出一個符合上述反應實質,產物有硫酸鹽的化學方程式:   (合理即可)。
稀鹽酸
由無色變為紅色
溶液中冒氣泡
BC
氫氧根離子(或OH-)
6.(2023宜昌)為了證明中和反應是否發生,小文同學做了下圖四個實驗,不能達到實驗目的的是( )
A.甲實驗中,溶液仍為無色
B.乙實驗中,溶液由無色變為紅色
C.丙實驗中,溶液由紅色變為無色
D.丁實驗中,溶液由紅色變為無色
B
7.(2024新疆)用數字傳感器探究稀鹽酸與稀氫氧化鈉溶液反應過程中溫度和pH的變化,測定結果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該反應為吸熱反應
B.反應過程中,溶液的酸性逐漸增強
C.該實驗是向稀氫氧化鈉溶液中加入稀鹽酸
D.45 s時,稀鹽酸與稀氫氧化鈉溶液恰好完全反應
D
8.[科學探究與實踐] (2023臨沂)學習完酸堿中和反應后,某化學研究小組在老師的指導下進行了下列探究活動。
(1)按圖甲所示進行實驗,證明了稀硫酸和NaOH溶液能發生反應,依據的實驗現象是
   ,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   。
(2)圖乙是圖甲反應的微觀示意圖,反應后“ ”表示的微觀粒子是   (用化學符號表示)。
溶液由紅色變為無色
H2O
(3)實驗結束后得到無色溶液,研究小組的同學對溶液的成分進行了進一步探究。
[提出問題] 溶液中溶質的成分有哪些
[作出猜想]
猜想一:Na2SO4;
猜想二:Na2SO4和H2SO4。
[查閱資料] BaSO4難溶于水。(提示:氯化鋇與硫酸、硫酸鈉均能反應生成硫酸鋇沉淀)
[進行實驗] 為了驗證猜想,研究小組同學分別設計實驗進行如下探究:
實驗操作 實驗現象 實驗結論
方案1:向盛有少量碳酸鈉粉末的試管中滴加待測溶液   溶液中含有硫酸
方案2:取少量待測溶液于試管中,滴加氯化鋇溶液 有白色沉淀生成 溶液中含有硫酸
有氣泡產生
[實驗結論]
通過實驗探究,同學們認為猜想二正確。
[反思交流]
①研究小組同學討論交流后,認為方案2是不合理的,理由是  .
 。
②分析反應后所得物質的成分時,不但要考慮生成物,還要考慮   。
[拓展應用]
應用中和反應,可以解決生產、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如某工廠排放的廢水呈酸性,可加入
   進行中和。
硫酸鈉也會與氯化鋇反應生
成白色沉淀
反應物是否過量
熟石灰(合理即可)(共19張PPT)
第二課時 化肥
一、化肥的定義
以化學和物理方法制成的、含農作物生長所需營養元素的物質叫   ,簡稱
   。
二、化肥的種類
按化肥中所含營養元素的種類,化肥可分為   、   、   、   。
三、氮肥
1.常見氮肥有尿素[CO(NH2)2]、氯化銨(NH4Cl)和硝酸鈉(NaNO3)等。
2.氮肥可以促進植物莖、葉   ,使葉色濃綠,提高植物蛋白質含量。
化學肥料
化肥
氮肥
磷肥
鉀肥
復合肥料
生長茂盛
四、磷肥
1.常見磷肥有磷酸鈣[Ca3(PO4)2]等。
2.磷肥可以促進作物生長,增強作物的   、   能力。
五、鉀肥
1.常見鉀肥有硫酸鉀(K2SO4)、氯化鉀(KCl)等。
2.鉀肥可以保證各種代謝過程順利進行,促進植物生長,增強   和   能力。
六、復合肥料
1.概念:同時含有氮、磷、鉀中的   營養元素的化肥。
2.常見種類:磷酸二氫銨(NH4H2PO4)和硝酸鉀(KNO3)等。
3.特點:能同時均勻地供給作物   。
抗寒
抗旱
抗病蟲害
抗倒伏
兩種或三種
幾種養分
總結:
某種化肥中若只含有氮、磷、鉀三種營養元素中的任一種,則含哪種營養元素稱什么肥;若含氮、磷、鉀三種營養元素中的兩種或兩種以上,則該化肥為復合肥料。
七、合理施肥
施用化肥成為農作物增產的有力措施,解決了部分地區糧食短缺的問題。但是,不合理的施用化肥會造成土壤退化,以及   、   和大氣環境的污染。因此,要有針對性、均衡適度地施用化肥。
土壤

[素養提升]
1.化肥的選擇方法。
根據缺乏癥狀可知需要施什么肥。巧記口訣為“鉀抗倒伏,磷抗旱,枝葉發黃使用氮。”
2.化肥的施用對環境的影響
(1)土壤污染:重金屬元素、有毒有機物、放射性物質。
(2)大氣污染:N2O、NH3、H2S等。
(3)水域污染:N、P含量升高,導致水體富營養化。
3.(1)銨態氮肥不能與堿性物質(如氨水、草木灰等)一起施用,因為銨態氮肥中的N遇到OH-會生成易揮發的NH3,降低肥效。
(2)硝酸銨受熱易分解,經高溫或猛烈撞擊后易發生爆炸,所以當硝酸銨結塊時,不要用重錘砸碎。
(3)硫酸銨、硫酸鉀不宜長期大量施用,以免使土壤酸化、板結。
知識點 化肥簡介
(2024徐聞模擬)化肥對提高農作物的產量具有重要作用。下列物質中屬于氮肥的是( )
A.KCl B.NH4HCO3
C.Ca(H2PO4)2 D.K2CO3
解析:A.KCl中只含有氮、磷、鉀這三種營養元素中的鉀元素,屬于鉀肥,故選項錯誤。B.NH4HCO3中只含有氮、磷、鉀這三種營養元素中的氮元素,屬于氮肥,故選項正確。C.Ca(H2PO4)2中只含有氮、磷、鉀這三種營養元素中的磷元素,屬于磷肥,故選項錯誤。D.K2CO3中只含有氮、磷、鉀這三種營養元素中的鉀元素,屬于鉀肥,故選項錯誤。
答案:B 
下列有關化肥的敘述中不正確的是( )
A.施用化肥是重要的作物保護手段
B.化肥施用后,會通過農作物、農產品等發生轉移
C.為提高農作物產量,可以大量施用化肥
D.為了減少污染,應根據作物、蟲害和化肥的特點按規定合理施用化肥
C
1.(2024重慶B)張奶奶家的菜園需要施加復合肥料。下列符合條件的是( )
A.Ca3(PO4)2 B.KNO3
C.NH4Cl D.KCl
2.(2024貴州)合理使用化學肥料,可提高農作物產量。下列物質屬于磷肥的是( )
A.CO(NH2)2 B.MgSO4
C.K2CO3 D.Ca(H2PO4)2
D
B
3.(2023濱州)施肥是使農業增產的重要手段。下列關于化肥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A.尿素[CO(NH2)2]屬于氮肥
B.植物的葉片發黃,應施用磷肥來改善其生長狀況
C.銨態氮肥不能與堿性物質混用
D.硝酸鉀屬于復合肥
4.(2024源城期中)下列關于化肥與農藥的說法正確的是( )
A.氯化銨可與堿性草木灰混合施用,提高肥效
B.磷酸二氫銨、硫酸鉀和尿素依次屬于復合肥料、鉀肥、氮肥
C.農藥本身有毒性,應該禁止使用
D.硝酸銨受潮結塊后,要用錘子砸碎后使用
B
B
1.(2023重慶)某植物的無土栽培營養液配方中含有下列物質,其中含有營養元素種類最多的是( )
A.NH4H2PO4 B.KCl
C.NaNO3 D.NH4NO3
2.化肥對提高農作物的產量具有重要作用。為了增強作物的抗寒、抗旱能力,建議施用的化肥是( )
A.Ca(H2PO4)2 B.NH4HCO3
C.KCl D.CO(NH2)2
A
A
3.化肥碳酸銨、硫酸鉀均為白色固體。分別取少量固體進行下列實驗,不能將兩者區別出來的是( )
A.與熟石灰粉末混合研磨
B.加入稀鹽酸中
C.加入BaCl2溶液中
D.加入Ba(OH)2溶液中
C
4.(2024新興檢測)觀察和實驗是獲取化學知識的重要途徑。回答下列問題:
(1)施肥是農業增產的重要手段。某肥料包裝袋的部分說明書如圖,據圖回答問題。
①該化肥屬于   (填字母)。
A.氮肥 B.磷肥
C.鉀肥 D.復合肥
②由說明書的“注意事項”,推測該化肥可能具有的性質是   (寫出一點即可)。
③一袋該化肥中含氮元素的質量為   (結果保留到小數點后一位)。
A
受熱易分解(合理即可)
8.9 kg
H2SO4
5.(2023仙桃)氯化銨(NH4Cl)是一種常見的氮肥,能與NaOH溶液反應生成NaCl、NH3和H2O。某同學為了探究某混合肥料中氯化銨的質量分數,取20.0 g該混合肥料樣品于燒杯中,加入足量的氫氧化鈉溶液,充分反應(其他成分和雜質不參與反應),產生氨氣的質量為
3.4 g。請計算該混合肥料中氯化銨的質量分數。(寫出計算過程,結果精確到0.1%)
6.(2024樂昌一模)NH4NO3是一種常見的化肥,易溶于水,受熱易分解,在高溫或受猛烈撞擊時易爆炸。下列有關NH4NO3的認識,錯誤的是( )
A.組成:NH4NO3中氮元素的化合價分別為-3和+5
B.性質:能與NaOH、CuSO4發生反應
C.用途:可用作氮肥,促進植物莖、葉生長茂盛
D.儲存:不能受潮或者暴曬,結塊時不要用鐵錘砸碎
B
7.(2023哈爾濱)如圖是兩種氮肥的標簽(氮肥中雜質均不含氮元素)。下列有關計算的說法正確的是( )
①NH4NO3的相對分子質量為80
②NH4Cl中氮、氫、氯三種元素的質量比為1∶4∶1
③等質量的NH4NO3和NH4Cl所含氮元素的質量比為80∶107
④通過計算判斷出氯化銨標簽上的含氮量是虛假的
A.①④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A
8.如圖甲是某品牌化肥標簽,為了驗證該化肥的含氮量,分析和實驗如下:
(1)通過列式計算判斷此標簽是否有錯誤。(計算結果精確至0.1%)
(2)根據國家標準碳銨化肥中碳酸氫銨含量不得低于95%。某實驗小組為了驗證該化肥是否合格,利用圖乙裝置進行了三次實驗(假設雜質不發生反應),實驗結果如下表:
實驗次數 1 2 3 平均值
樣品的質量/g 16.0 16.0 16.0 16.0
濃硫酸增加的質量/g 3.41 3.39 3.40 3.40
答案:(2)①98.8%
②小青同學認為小華的計算結果不能說明該化肥是否合格,理是        。根據小青的分析,列式計算該化肥中碳酸氫銨的質量分數,并判斷該化肥是否合格。(計算結果精確至0.1%)
答案:(2)②濃硫酸有吸水性,濃硫酸增加的質量不一定全部是吸收氨氣的質量,也可能還有水的質量(共22張PPT)
課題2 常見的酸和堿
第一課時 常見的酸
一、濃鹽酸和濃硫酸的物理性質
酸 濃鹽酸 濃硫酸
溶質的化學式 HCl H2SO4
顏色、狀態    
打開
瓶蓋 現象 瓶口有   
原因 具有  —
氣味    
無色液體
無色、黏稠、油狀液體
白霧出現
無明顯現象
揮發性
有刺激性氣味
無味
二、濃硫酸的腐蝕性
1.具有強腐蝕性的原因:濃硫酸能奪取紙張、木材、布料、皮膚(都由含碳、氫、氧等元素的化合物組成)里的水分,生成黑色的炭。
2.濃硫酸的稀釋。
將   沿器壁慢慢注入   ,并不斷   ,切不可   。
3.意外事故處理:若不慎將濃硫酸沾到皮膚上,應立即用   沖洗,然后涂上質量分數為3%~5%的   溶液。
濃硫酸
水中
攪拌
將水倒入濃硫酸中
大量水
碳酸氫鈉
三、酸的化學性質
1.酸能使酸堿指示劑顯示不同的顏色。
2.與活潑金屬的反應。
鎂+稀鹽酸:   ;
鎂+稀硫酸:   。
鋅+稀鹽酸:   ;
鋅+稀硫酸:   。
鐵+稀鹽酸:   ;
鐵+稀硫酸:  。
3.與金屬氧化物的反應。
氧化鐵+稀鹽酸:   ;
氧化鐵+稀硫酸:   。
[素養提升]
1.濃硫酸和濃鹽酸在空氣中敞口放置,都會變稀,但原因不一樣。濃硫酸變稀,是因為吸收水分,溶劑增加,溶質不變;濃鹽酸變稀是因為具有揮發性,溶質減少,溶劑不變。因此,濃鹽酸和濃硫酸露置于空氣中溶質的質量分數都會變小,都需要密封保存。
2.(1)與活潑金屬發生置換反應生成氫氣的酸一般是稀鹽酸、稀硫酸。濃硫酸、硝酸具有強氧化性,與金屬反應不生成氫氣。
(2)鐵與稀鹽酸、稀硫酸反應分別生成FeCl2和FeSO4,溶液為淺綠色,而氧化鐵與稀鹽酸、稀硫酸反應分別生成FeCl3和Fe2(SO4)3,溶液為黃色。
3.濃硫酸的吸水性和脫水性
(1)濃硫酸能將紙張、木材、布料、皮膚等物質中的氫、氧按水的組成比脫去,生成黑色的炭,這種作用通常叫脫水作用,濃硫酸表現為脫水性。
(2)濃硫酸的吸水性和脫水性不同,吸水性是指吸收物質中所含的水分,濃硫酸的吸水性屬于物理性質;脫水性是將組成原物質的氫元素和氧元素按水的組成比脫去,發生的是化學變化。
知識點一 常見的酸
1.(2023吉林)用硫酸進行下列實驗,存在錯誤的做法是( )
A.干燥:用濃硫酸作為某些氣體的干燥劑
B.稀釋:將10 g溶質質量分數為98%的濃硫酸稀釋成10%的稀硫酸,需添加90 g的水
C.制備:用稀硫酸與鋅粒反應來制取氫氣
D.除銹:用適量的稀硫酸除去鐵釘表面的鐵銹
解析:濃硫酸具有吸水性,能夠吸收水蒸氣,可以作為某些物質的干燥劑,故A正確;將10 g溶質質量分數為98%的濃硫酸稀釋成10%的稀硫酸,需添加:10 g×98%÷10%-10 g=88 g的水,故B錯誤;可以用稀硫酸與鋅粒反應來制取氫氣,故C正確;可以用適量的稀硫酸除去鐵釘表面的鐵銹,故D正確。
答案:B
1.(2024東源月考)將一定質量的濃鹽酸盛于燒杯中,敞口放置在實驗室安全之處。
(1)過幾分鐘后,可以觀察到圖Ⅰ燒杯A中液體變成   色。
(2)濃鹽酸的質量和放置天數關系的曲線(如圖Ⅱ)正確的是   (填“甲”或“乙”)。隨著放置天數的增加,濃鹽酸的質量發生變化的主要原因是   ;如果將濃硫酸敞口放置一段時間,它的溶質質量分數將   (填“變大”或“變小”)。


濃鹽酸有揮發性
變小
知識點二 酸的化學性質
2.酸是一類重要的化合物,它能與許多物質發生化學反應,請將你所學過的有關酸的性質與用途歸納整理,并完成下面的填空。
A.生銹
的鐵釘
B.氧化銅  C.鐵片 D.銅片  E.鎂條  F.鋅粒
(1)不反應的是   (填字母,下同);開始就冒氣泡的是   ;開始就有淺綠色溶液出現的是  ;有黃色溶液出現且最后有氣泡冒出的是   ;有藍色溶液出現的是   。
解析:(1)銅的化學性質不活潑,不能與稀硫酸發生反應,而能與酸反應冒氣泡的是鐵片、鎂條、鋅粒;鐵片與酸反應產生亞鐵離子,所以溶液呈現淺綠色;鐵銹與酸反應產生鐵離子,故溶液呈現黃色,鐵銹反應完后,酸會與鐵反應生成氫氣,有氣泡冒出,且生成氯化亞鐵,溶液呈現淺綠色;氧化銅可與酸反應產生銅離子,故溶液呈現藍色。
答案:(1)D CEF C A B
(2)根據實驗及現象,分析、比較和歸納得出的結論:
①  ;
②  ;
③  。(3)指出上述實驗中有關物質及反應在實驗室、生產和生活等方面的實際應用:
①  ;
②  。
解析:(2)由以上實驗不難得出酸的通性,即①酸能跟某些金屬氧化物反應、②酸能跟多種活潑金屬反應、③酸并不能跟所有的金屬反應等。(3)物質的性質決定物質的用途,如①鹽酸可以用于除去鐵銹、②鋅粒和稀硫酸反應常用于實驗室制取氫氣等。
答案:(2)①酸能跟某些金屬氧化物反應 ②酸能跟多種活潑金屬反應 ③酸并不能跟所有的金屬反應(合理即可)
(3)①鹽酸可用于除鐵銹 ②鋅粒和稀硫酸反應常用于實驗室制取氫氣(合理即可)
2.學習了酸的化學性質后,小科同學以稀硫酸為主題,繪制了“多彩酸世界”思維導圖。請據圖回答:
(1)若用紫色石蕊溶液實現①,會得到   色溶液。
(2)若要實現④,可選用   (填化學式)和稀硫酸反應。
(3)寫出有淺綠色溶液生成的化學方程式:   。

Fe2O3
1.(2024重慶B)鹽酸、硫酸是常見的酸。下列關于它們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A.兩者的水溶液都能導電
B.兩者的水溶液都能使紫色石蕊溶液變紅
C.將水沿燒杯內壁緩慢注入濃硫酸中進行稀釋
D.打開濃鹽酸瓶蓋觀察到的白霧是鹽酸小液滴
2.(2024新豐模擬)濃鹽酸敞口時能聞到刺激性氣味,說明濃鹽酸具有( )
A.揮發性 B.腐蝕性
C.吸水性 D.酸性
A
C
3.(2023蘇州)在配制稀硫酸并制備氫氣的實驗中,下列裝置和實驗操作正確并規范的是
( )
D
A.量取濃硫酸 B.稀釋濃硫酸
C.制取氫氣 D.干燥氫氣
4.(2023郴州)下列關于硫酸的說法錯誤的是( )
A.濃硫酸有強烈的腐蝕性
B.稀釋濃硫酸時,應將水注入濃硫酸中,并用玻璃棒攪拌
C.稀硫酸可用來除鐵銹
D.稀硫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變紅
5.(2023濱州)下列有關實驗現象的描述,正確的是( )
A.打開盛濃硫酸的試劑瓶,瓶口會形成白霧
B.鐵與稀硫酸反應時有氣泡產生,形成黃色溶液
C.將銅片放入稀硫酸中,銅片逐漸消失,形成藍色溶液
D.用稀硫酸除鐵銹時,鐵銹逐漸溶解,形成黃色溶液
D
B
1.(2023淄博)識別常用危險化學品標志是必備的化學實驗技能。實驗室中濃硫酸試劑瓶標簽上印有的標志是( )
A
2.(2024順德期中)詩句“梅子留酸軟齒牙”中的“梅子”含有較多的檸檬酸,檸檬酸具有酸的通性。小華同學設計如圖所示實驗,驗證檸檬酸的某些性質,下列實驗沒有現象的是( )
C
3.(2024徐聞模擬)在一次社團活動中,同學們為探究某除銹劑的成分,進行了如下實驗。下列有關分析正確的是( )
A.實驗①滴管使用后放在實驗臺上
B.實驗①可證明除銹劑液體呈酸性
C.實驗②中產生的氣泡為二氧化碳
D.實驗②可證明除銹劑中含有鹽酸
C
4.使用濃硫酸時要十分小心,濃硫酸有強烈的   。所以,不要將濃硫酸沾到皮膚或衣服上。
(1)將紫色石蕊溶液滴入稀硫酸中,紫色石蕊溶液變成   。
(2)稀硫酸能夠除鐵銹(主要成分為 Fe2O3·xH2O),除銹后溶液顏色的變化情況是
   ,寫出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
(3)用廢鐵屑與廢硫酸(H2SO4的質量分數為20%)反應可制取硫酸亞鐵,寫出由廢鐵屑中的鐵制取硫酸亞鐵的化學方程式:   ;若得到的硫酸亞鐵溶液中含少量硫酸銅,請你選擇合適的物質除去硫酸銅,寫出其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
腐蝕性
紅色
溶液由無色變為黃色
5.小科按圖示操作進行酸的性質實驗,下列有關分析錯誤的是( )
A.若X是稀硫酸,則a可能是紫色石蕊溶液
B.若X是稀硫酸,則d可能是CuO固體
C.若X是稀鹽酸,則c可能是單質
D.若b是Fe2O3,則黃色溶液一定是氯化鐵溶液
D
6.(2023眉山)將一塊已生銹的鐵片放入質量分數為7.3%的稀鹽酸中充分反應,測得生成H2的質量與稀鹽酸的質量關系如圖所示(假設鐵片除有Fe2O3外不含其他雜質)。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配制200 g質量分數為7.3%的稀鹽酸需要質量分數為36.5%的濃鹽酸40 g
B.剛開始加稀鹽酸時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Fe2O3+6HCl 2FeCl3+3H2O
C.加入12 g稀鹽酸時,溶液中的溶質為FeCl2和FeCl3
D.m=0.2
C
7.(2024德陽月考)硫酸是常見的酸,也是常用的化工原料。請結合有關實驗,按要求回答下列問題:
(1)用玻璃棒蘸取硫酸在白紙上寫字,如圖a,放置一會兒后,發現用   (填“濃”或“稀”)硫酸在白紙上寫的字變黑,結論:同種酸由于   不同,它們的性質不完全相同。

溶質的質量分數
(2)探究濃硫酸的吸水性。將10 mL 98%的濃硫酸和20 mL 63.3%的稀硫酸(用 10 mL 98%的濃硫酸與10 mL水配成)分別放入兩個相同的燒杯中,稱量、觀察、記錄、分析。根據室溫環境下數天的實驗數據,繪成的曲線如圖b。
①配制63.3%的稀硫酸,應將   沿著燒杯內壁緩緩地注入盛有   的燒杯中,并不斷攪拌。
②根據圖b曲線,你能得到的實驗結論有  .
 (至少寫兩點)。
濃硫酸

濃硫酸和一定濃度以上的稀硫酸都具有吸水性;濃硫酸吸水能力比稀硫酸強(或濃硫酸吸水速度快、吸水量大等)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康马县| 赤城县| 当阳市| 凌云县| 黄骅市| 萍乡市| 宜宾县| 连平县| 东乌珠穆沁旗| 嵩明县| 大庆市| 惠来县| 开原市| 南靖县| 高州市| 宜州市| 墨竹工卡县| 汾阳市| 灌南县| 西盟| 吴忠市| 仲巴县| 红安县| 张家港市| 鄂托克前旗| 宜宾市| 临沂市| 台中县| 大新县| 冀州市| 横山县| 金山区| 德昌县| 读书| 嘉祥县| 饶平县| 宜章县| 柘城县| 嵊州市| 定远县| 新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