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8張PPT)(統編版)七年級下第16課 明朝的對外關系01學習目標內容總覽02新知導入03探究新知04課堂練習05課堂總結06作業布置教學目標知道鄭和下西洋、戚繼光抗倭、援朝戰爭、葡萄牙人攫取在澳門的租住權等史事。(史料實證、時空觀念)0102了解鄭和下西洋和戚繼光抗倭的歷史意義,認識到明朝在發展對外友好關系的同時也在積極反抗外來侵略。(唯物史觀、歷史解釋)03了解鄭和下西洋和戚繼光抗倭的歷史意義,認識到明朝在發展對外友好關系的同時也在積極反抗外來侵略。(唯物史觀、歷史解釋)新知導入麒麟,前二足高九尺余,后兩足約高六尺,頭抬頸長一丈六尺,首昂后低,人莫能騎。頭上有兩肉角,在耳邊。牛尾鹿身,蹄有三跲,匾口。食粟、豆、面餅。——《瀛涯勝覽》榜葛剌進麒麟圖探究新知壹鄭和下西洋探究新知1、鄭和鄭和,云南人。世所謂三保太監者也。初事燕王于藩邸,從起兵有功。累擢太監。 ——《明史·鄭和傳》鄭和(1371-1433)(郵票)世代信奉伊斯蘭教,祖父和父親都曾朝拜過伊斯蘭教圣地麥加,這使鄭和從小就知道一些外洋的情況。由于他在朱棣奪取皇位的斗爭中多次立功,明成祖朱棣即位后,他被賜名鄭和。人稱三寶太監(三保太監)。一、鄭和下西洋2、西洋何為西洋?鄭和為何要下西洋?東洋:明初,人們常把東海及其以外海域稱為“東洋”西洋:把今文萊以西的東南亞和印度洋一帶海域及沿岸地區稱為“西洋”東洋西洋一、鄭和下西洋2、西洋何為西洋?鄭和為何要下西洋?材料一 成祖疑惠帝(建文帝)亡海外,欲蹤跡之,且欲耀兵異域,示中國富強。永樂三年六月,命和及其儕王景弘等通使西洋。———《明史·鄭和傳》材料二 鄭和所率船隊滿載瓷器、茶葉、鐵器、農具、金銀和絲綢等國內產品,去換取亞非各國的象牙、香料、寶石等奇珍。鄭和每到一國,就給其國王贈送中國禮物,表明建立友好關系的愿望,同時與各國的商民和平交易。 ——摘編自朱紹侯主編《中國古代史》政治目的:尋找失蹤的建文帝;外交目的:提高明朝在國際上的地位和威望。經濟目的:用中國的貨物去換取海外的奇珍。一、鄭和下西洋3、條件當時全國各地倉儲相當充裕,(永樂中)“米粟自輸京師數百萬石外,府、縣藏蓄積甚豐?!?br/>——朱紹侯等《中國古代史》寶船高大如樓,底尖上闊,可容千人。 ——《明史 兵志》寶斫木為盤,書刻干支之字,浮針于水,指向舟行。 ——《西洋番國志》和公勤明敏,謙恭謹密。——《故馬公墓志銘》明成祖即位后,隨著國內形勢的好轉,眼光開始移向海外,要求擴大對外關系......經濟繁榮,國力強盛。造船和航海技術的進步。鄭和出眾的個人能力。明成祖大力支持。經濟政治技術個人鄭和能夠實現遠洋航行的條件有哪些?根本原因一、鄭和下西洋4、概況鄭和七次下西洋,……不占別國一寸土地,未掠奪他人一分財富。——《鄭和下西洋——偉大的和平使者》時間:次數:出發:7劉家港1405-1433越南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斯里蘭卡印度沙特阿拉伯索馬里最遠到達:非洲東海岸、紅海沿岸到達地區:亞、非30多個國家和地區往來方式:訪問當地首領,贈送禮品、商品交易一、鄭和下西洋5、影響人物 鄭和 哥倫布 達伽馬時間 1405-1433 1492-1504 1497-1498次數 7次 4次 2次船隊規模 大船62艘(連小船共有200多艘,最大的有1500噸左右) 3艘,最大船120噸左右 4艘,最大船110噸左右到達范圍 亞非30多個國家和地區。 美洲 印度鄭和1405-14337次大船62艘(連小船共有200多艘,最大的有1500噸左右)亞非30多個國家和地區。時間長次數多規模大范圍廣對比15-16世紀中西方主要航?;顒?,你發現了什么?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壯舉一、鄭和下西洋▲印度尼西亞 三寶壟▲泰國 三寶塔寺▲馬來西亞 三寶廟在東南亞一些國家和地區,有一些地名、廟宇是以“三寶”命名的,如泰國有“三寶塔寺”“三寶城”,馬來西亞有“三寶鎮”,馬六甲有“三寶廟”,爪哇有“三寶廟”“三寶井”“三寶洞”,新加坡有“三寶山”。5、影響(1)提高了明朝在國際上的地位和威望,同時推動了中外貿易發展。一、鄭和下西洋明初的對外交往明太祖時,積極與周邊國家和地區發展友好關系,“命使出疆,周于四維,歷邦國,足履其境者三十六”。明成祖時,除了派鄭和下西洋,還向各國派遣使臣50多次,加強了與周邊國家和地區的往來。其中,1414年,他派陳誠攜帶國書和絲綢、布匹等禮品出使中亞各國。一些國家也紛紛遣使來中國,還有幾個國家的國王到中國訪問。其中,浡泥國、蘇祿國的國王來中國訪問時因病去世,就安葬在中國。知識拓展江蘇南京的浡泥王墓山東德州的蘇祿王墓一、鄭和下西洋一、鄭和下西洋5、影響一個如此強大的艦隊,卻沒有進行任何侵略與殖民行為,說明鄭和時代的中國,真正承擔起了一個文明大國的責任:強大卻不欺凌小國,播仁愛友誼于遠邦,宣昭頒賞,薄來厚往。鄭和的船隊曾訪問過越南、印度尼西亞、泰國、柬埔寨、馬來西亞、斯里蘭卡、印度、伊朗、沙特阿拉伯、索馬里、肯尼亞、坦桑尼亞等30多個國家。最遠到達非洲東海岸和紅海沿岸,加深了明王朝和南海(今東南亞)、東非的友好關系。鄭和下西洋是中國古代規模最大、船只最多、海員最多、時間最久的海上航行,比歐洲很多國家航海的時間都早幾十年。②增進了中國與亞非國家和地區的了解和友好往來。①發展了海上絲綢之路。③為人類的航海事業作出了偉大貢獻。(2)時間之長,規模之大,堪稱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壯舉:鄭和下西洋表現出來的民族精神被稱為“鄭和精神”,即敬業奉獻、忠心報國、敢為人先、科學探索、百折不撓、奮勇拼搏、崇尚和平。經國務院批準,自2005年起,每年7月11日(即鄭和下西洋的日子)為中國“航海日” 。一、鄭和下西洋5、影響一、鄭和下西洋5、影響鄭和下西洋后,費錢銀十數萬,軍民死者萬計,縱得奇寶而歸,與國家何益。和之后,再無下西洋了。 ——《明史·鄭和傳》(3)不以貿易獲利為目的,不計成本,給明朝財政造成巨大負擔。鄭和七次下西洋,海上絲綢之路盛極一時,他每到一地,都以中國的絲綢和瓷器換取當地的特產或饋贈當地的國王,與當地居民公平交易,互通有無,不占別國一寸土地,未掠奪他人一分財富。——《鄭和下西洋——偉大的和平使者》雖然鄭和下西洋對我國當時對外貿易有一定影響,但其出發點卻并非發展本國經濟,朝貢貿易所得商品大多為奢侈品,不利于市面流通……因此我國錯失大力發展綜合實力的最佳時機。——張戀綺《明清時期我國對外貿易特殊淺析》一、鄭和下西洋欲中國富強,不可置海洋于不顧。財富取之于海洋,危險亦來自于海上。 ——鄭和七次大規模遠航和饋贈性貿易,給明朝政府造成了很大的經濟負擔,未使中國真正走向開放,走向富強。鄭和下西洋之后明政府開始實行海禁政策,這給落后的西方人提供了充分的趕超機會。雖然海禁政策能夠禁止中國人民出海,卻阻止不了來自于海上的威脅——貳戚繼光抗倭二、戚繼光抗倭1、背景倭國倭寇倭患古代日本日本武士和奸商組成的海盜武裝集團倭寇與中國海盜奸商勾結,對中國沿海地區帶來的災難樹嬰孩桿上,沃(澆)以沸湯,視其啼號,拍手笑樂。得孕婦卜度(推測)男女,刳(剖開)視中否,為勝負飲酒,積骸如陵(丘陵)。——《明史紀事本末》放火搶劫虐殺百姓殘暴、毫無人性思考:明朝中期,中國沿海為何出現嚴重的倭患?材料二:天順(明英宗)以后,明廷又放松了海上防衛。至嘉靖初年,沿海水軍明顯減少,備倭戰船破損嚴重,倭患再起。——《巡洋會哨與明帝國海疆防務》二、戚繼光抗倭1、背景明朝中期,隨著日本國內社會動蕩加劇,特別是由于明朝政治腐敗,海防松懈,倭寇與我國海盜、奸商等相互勾結,對我國沿海進行武裝搶劫,造成嚴重的倭患?!鞒衅谝院髧﹂_始減弱。材料一:濱海細民,以海禁過嚴,生理(活)日促(艱難),轉而從盜。——[明]趙文華戚繼光(1528—1588)明代杰出的軍事家,抗倭民族英雄,出身將門。17歲承襲父職,后考中武舉,擔負起防御倭寇的任務。戚繼光先后在山東、浙江、福建沿??官?,并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其率領的軍隊被稱為“戚家軍”。二、戚繼光抗倭2、戚繼光抗倭二、戚繼光抗倭2、戚繼光抗倭這種布陣方式使得短兵能夠保護長兵免受敵人攻擊,同時長兵持長槍又能救短兵,整個隊伍協同作戰,形成有效的攻防體系。戚繼光在實戰中練兵和治軍的實踐經驗總結促進了士兵之間的團結和協作,標志著中國古代軍事思想的進步和發展。戚繼光《紀效新書》中的鴛鴦陣示意圖二、戚繼光抗倭2、戚繼光抗倭率軍前往 地區,使 的倭患基本解除。1561年在 ,平定了 地區的倭患。【時空觀念】閱讀教材P94-95,概括戚繼光抗倭的主要戰績。民族英雄戚家軍浙東東南沿海臺州九戰九捷福建、廣東性質:是一場反侵略的戰爭第一階段第二階段二、戚繼光抗倭2、戚繼光抗倭3412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橫戈馬上行。——《馬上作》遙知百國微茫外,未敢忘危負歲華。——《過文登營》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韜鈐深處》繁霜盡是心頭血,灑向千峰秋葉丹。——《望闕臺》不追求個人名利,以國家和民族安危為己任的愛國情懷。【家國情懷】從這些詩句中可以感受到戚繼光什么樣的情懷和抱負?材料一 隨著明朝國力衰落,倭寇氣焰日益囂張,不斷騷擾東南沿海。.....東南沿海倭患的完全解除....與廣大人民群眾的支持和其他抗倭將領的配合密不可分。在剿倭戰爭中,戚繼光身先士卒,與士兵同甘其苦,嚴格要求士兵.....在戰略戰術上,攻其無備,出其不意,進攻中集中兵打殲滅戰,.....創造了獨樹一幟的鴛鴦陣。這是戚家軍屢敗倭寇的重要原因,也是戚繼光和戚家軍留給后人的一份寶貴財富。——摘編自《戚繼光評傳》合作探究:戚繼光抗倭取得勝利原因?二、戚繼光抗倭2、戚繼光抗倭①戚繼光領導的抗倭戰爭是一場反侵略的戰爭,贏得廣大人民的支持和其他抗倭將領的配合。②戚家軍紀律嚴明,英勇善戰。③戚繼光軍事才能出眾,善于制定合理的戰略戰術。想一想:為什么說戚繼光是民族英雄?評價標準:民族英雄需在外敵入侵時,堅定捍衛國家主權與領土完整,全力守護民族尊嚴和同胞利益 ,還得憑借非凡勇氣與智慧,為民族發展作出卓越貢獻。戚繼光率 “戚家軍” 抗擊倭寇,捍衛沿海百姓安全,守護國家領土完整,是當之無愧的民族英雄。對比人物 岳飛 戚繼光抗擊對象稱號金朝(女真族政權,中華民族內部不同民族政權)倭寇(日本海盜集團,外來侵略者)抗金英雄民族英雄二、戚繼光抗倭2、戚繼光抗倭叁援朝戰爭三、援朝戰爭1、背景國家:朝鮮、琉球、越南、緬甸等;影響:促進了經濟、文化的交流和傳播②與明朝形成上述關系的都有哪些國家?這種關系有何影響?通過冊封、納貢稱臣形成宗藩關系。①明朝是如何處理與周邊國家關系的?維護藩屬國統治秩序冊封納貢稱臣藩屬國宗主國三、援朝戰爭1、背景明朝繼承我國歷代王朝處理周邊關系的方式。朝鮮、琉球等周邊國家仰慕中國文化和經濟發展,向中國納貢稱臣,并和中國進行貿易,中國對這些周邊國家國王進行冊封。2概況時間:概況:結果:影響:明朝萬歷年間日本權臣豐臣秀吉發動侵略朝鮮的戰爭明朝應朝鮮要求,兩次出兵援助,都取得勝利①對日本:沉重打擊了日本的政治軍事勢力。②對中國:明朝的國力因此也收到削弱。③對東亞:這場戰爭對東亞政治軍事格局產生了深遠影響。肆葡萄牙人攫取在澳門的租住權四、葡萄牙人攫取在澳門的租住權1、背景16世紀開始,一些歐洲殖民者相繼來到我國沿海地區,進行侵略活動。葡萄牙殖民者幾次侵入我國廣東、福建、浙江地區,都被我國居民趕走。葡萄牙殖民者借口遇到風浪,請求暫時借地晾曬貨物。他們許諾每年繳納白銀500兩,買通廣東地方官員,得以在澳門上岸,搭建帳篷,進行貿易。1553年殖民者將500兩白銀改交明朝政府,獲得在澳門的租借居住權。1573年3、結果 后來,明政府在澳門設置守澳官,駐扎軍隊,加強對澳門的管理澳門媽祖閣媽祖,又稱天妃,被廣東、福建、浙江等沿海地區部分人民看作護航海神。四、葡萄牙人攫取在澳門的租住權2、過程課堂練習1.(2024·江蘇徐州·中考真題)明朝時期,招募義烏、金華的剽悍壯丁,教習擊刺之法更新火器兵械,打擊倭寇的是( )A.鑒真 B.玄奘 C.戚繼光 D.鄭成功2.(2024·黑龍江牡丹江·中考真題)原產于中東地區的蘇麻離青(顏料),于明朝永樂年間大量引入我國。這得益于( )A.張騫通西域 B.玄奘西行C.鄭和下西洋 D.鑒真東渡CC課堂總結目的:提高明朝在國際上的地位和威望。時間:1405-1433(明成祖)最遠到達:非洲東海岸和紅海沿岸意義:是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壯舉,發展了海上絲綢之路,增進了中國與亞非國家和地區的了解和友好往來,為人類的航海事業作出了偉大貢獻。鄭和下西洋援朝戰爭葡萄牙人攫取在澳門的租住權時間:1553年明朝管理:在澳門設置守澳官。明朝的對外關系背景:東南沿海倭患嚴重人物:戚繼光(戚家軍)功績:臺州九戰九捷性質:是一場反侵略的戰爭,戚繼光是我國歷史上的民族英雄。時間:萬歷年間影響:沉重打擊了日本政治軍事勢力,明朝國力受到削弱,對東亞政治軍事格局產生深遠影響。友好往來戰爭沖突戚繼光抗倭作業布置1、作業本P85-892、練習精編P51-54www.21cnjy.com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