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6張PPT)第九單元 溶液序號 單元目標 核心素養01 知道絕大多數物質在溶劑中的溶解是有限度的,了解飽和溶液的含義,知道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相互轉化的方法 化學觀念02 能設計簡單實驗,探究溶解過程的吸熱或放熱現象 科學探究與實踐03 通過繪制和分析溶解度曲線,體驗數據處理的過程,學會數據處理的方法 科學思維04 初步感受定量研究的意義 科學態度與責任05 從定性和定量的視角,說明固體溶解度的含義;知道影響氣體溶解度的因素 化學觀念06 學會利用物質的溶解性差異,設計物質分離、提純的方法 科學思維07 學會配制一定溶質質量分數的溶液 科學探究與實踐08 學習用辯證的觀點分析問題 科學態度與責任課題1 溶液及其應用一、溶液的形成1.定義: ,形成的 ,叫作溶液。 2.基本特征。(1)均一性——指溶液中各部分的濃度和性質都 。 (2)穩定性——外界條件不變(溫度、壓強不改變,溶劑不蒸發)時,溶質、溶劑不分層,也不會 。 一種或幾種物質分散到另一種物質里均一、穩定的混合物相同析出固體3.溶液由兩部分組成——溶劑和溶質。(1)溶劑的定義: 。 (2)溶質的定義: 。 (3)溶液、溶質、溶劑的質量關系: 。 (溶液的體積≠溶質的體積+溶劑的體積)二、溶解時的吸熱或放熱現象物質在溶解形成溶液時,溶液的溫度與加入溶質前溶劑的溫度相比會發生改變。這說明物質在溶解過程中通常伴隨著熱量的變化,幾種典型物質如 溶于水時會放熱,溶液溫度 ; 等溶于水時沒有明顯的熱現象,溶液溫度 ; 等溶于水時會吸熱,溶液溫度 。 能溶解其他物質的物質叫作溶劑被溶解的物質叫作溶質溶液的質量=溶質的質量+溶劑的質量氫氧化鈉、濃硫酸升高氯化鈉、蔗糖無明顯變化硝酸銨降低三、溶液的應用1.應用的范圍:日常生活、工農業生產、科學研究和醫療等領域。2.作用:在溶液中進行的化學反應通常比較快。3.溶液、乳濁液和懸濁液的區別。狀態 溶液 乳濁液 懸濁液分散在水里的粒子(本質區別) 分子或離子 小液滴 固體小顆粒分散物原狀態 固體、液體、氣體 液體 固體宏觀特征 均一、穩定 不均一、不穩定 不均一、不穩定實例 食鹽水、糖水 牛奶、豆漿、油水混合物、合成樹脂乳液 泥水、鋇餐(硫酸鋇的懸濁液)[素養提升]1.區分溶劑和溶質。(1)固體(或氣體)與液體混合——固體(或氣體)是溶質,液體是溶劑。(2)液體與液體混合時,規定液體少的為溶質,液體多的為溶劑,但當溶液中有水時,無論水量多少,水都是該溶液中的溶劑。(3)當兩種物質完全反應后,新生成的物質是溶質,而析出的沉淀或產生的氣體不是溶質,溶劑仍是水。2.常見物質生石灰遇水也會放出大量的熱,但不屬于溶解放熱,其本質是發生化學反應放熱。3.懸濁液和乳濁液都不是溶液,不具備均一、穩定的特征。4.影響物質溶解速率的因素。溶解速率是指物質在溶劑里溶解的快慢,影響物質溶解速率的因素有溶質和溶劑的性質、溫度、溶質的顆粒大小和是否攪拌等。(1)一般溶劑的溫度越高,大多數固體物質的溶解速率越快。(2)固體顆粒越小,溶解速率越快。(3)攪拌可以加快物質的溶解速率。知識點一 溶液1.下列有關溶液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A.溶液都是無色透明的液體B.均一、穩定的液體是溶液C.將NaCl放入植物油中攪拌,能形成溶液D.將NaOH溶液均分成兩份,每份溶液的濃度均相同解析:溶液可以有顏色,例如,硫酸銅溶液是藍色的,故A錯誤;均一、穩定的液體不一定是溶液,例如,蒸餾水不屬于溶液,故B錯誤;氯化鈉難溶于植物油中,不能形成溶液,故C錯誤;由于溶液是均一的,各部分性質相同,將NaOH溶液均分成兩份,每份溶液的濃度均相同,故D正確。答案:D1.[勞動教育]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大力發展農業生產,農業上常用溶質質量分數為16%的氯化鈉溶液來選種。下列有關溶液的說法正確的是( )A.溶液是化合物B.氯化鈉溶液中溶質是氯化鈉C.長時間放置,溶液會分層D.植物油和水可以形成溶液B知識點二 溶解時的吸熱或放熱現象、懸濁液和乳濁液2.請將下面相關說法的字母,填在對應的橫線上。a.離子向水中擴散吸收的熱量大于離子生成水合離子放出的熱量b.不同物質在同一溶劑中的溶解性不同c.汽油能溶解油污形成溶液,從而將油污洗掉d.離子向水中擴散吸收的熱量小于離子生成水合離子放出的熱量e.同種物質在不同溶劑中的溶解性不同(1)高錳酸鉀難溶于汽油,易溶于水 。 解析:(1)高錳酸鉀難溶于汽油,易溶于水是因為同種物質在不同溶劑中的溶解性不同,故選e。答案:(1)e(2)碘難溶于水,氯化鈉易溶于水 。 (3)固體硝酸銨溶于水,溶液溫度降低 。 (4)固體氫氧化鈉溶于水,溶液溫度升高 。 (5)用汽油能洗去衣服上的油污 。 解析:(2)碘難溶于水,氯化鈉易溶于水是因為不同物質在同一溶劑中的溶解性不同,故選b。答案:(2)b (3)a (4)d (5)c(3)固體硝酸銨溶于水,溶液溫度降低是因為離子向水中擴散吸收的熱量大于離子生成水合離子放出的熱量,故選a。(4)固體氫氧化鈉溶于水,溶液溫度升高是因為離子向水中擴散吸收的熱量小于離子生成水合離子放出的熱量,故選d。(5)用汽油能洗去衣服上的油污是因為汽油能溶解油污形成溶液,故選c。2.(2024連平檢測)如圖是某同學探究燃燒條件的改進裝置,往燒杯中加入的物質能引起白磷燃燒的是( )A.硝酸銨 B.氫氧化鈉C.蔗糖 D.食鹽B1.(2024湖南)化學世界絢麗多彩。下列溶液中,有一種與其他三種顏色不同,這種溶液是( )A.硝酸鉀溶液 B.硫酸鈉溶液C.稀硫酸 D.硫酸銅溶液2.(2023永州)下列溶液中,溶劑不是水的是( )A.稀硫酸B.生理鹽水C.蔗糖溶液D.碘的酒精溶液DD3.(2023邵陽)化學老師帶領學生在實驗室開展“自制簡易冰袋”的探究活動,下列用來制作冰袋最佳的固體物質是( )A.氫氧化鈉 B.硝酸銨C.生石灰 D.氯化鈉4.下列洗滌方式利用溶解作用的是( )A.用汽油洗油污B.用水洗去盤子上的食物殘渣C.用熱水洗掉油污D.用鹽酸洗水垢BA5.(2024鶴山月考)下面是四位同學在小組學習群中的交流記錄,其中錯誤的是( )A.小云:氫氧化鈉固體溶于水后,溶液溫度升高B.小丁:固體、液體、氣體均可作為溶質C.小麗:具有均一性、穩定性的液體一定是溶液D.小凱:把不溶于水的固體或液體農藥配制成懸濁液,既節省農藥,又提高藥效6.在如圖所示裝置的試管中,加入氫氧化鈉固體,片刻后,U形管中a側液面將 (填“上升”“下降”或“不變”),產生這一現象說明集氣瓶內氣體分子間的間隔 .(填“增大”“減小”或“不變”)。若用硝酸銨代替氫氧化鈉固體,則U形管中a側液面將 (填“上升”“下降”或“不變”)。 C下降增大上升1.(2023青島)下列物質分別放入適量水中,充分攪拌后能得到溶液的是( )A.食鹽 B.面粉C.泥沙 D.花生油2.(2024蘇州)下列有關溶液的說法正確的是( )A.溶液由溶質和溶劑組成B.碘酒中,碘是溶劑,酒精是溶質C.溶液的溶質只能是一種D.所有溶液均是無色、澄清的液體AA3.(2024樂昌月考)將蔗糖放入水中,蔗糖會“消失”,最后形成均一、穩定的蔗糖溶液。關于蔗糖溶解過程的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A.蔗糖分子是構成蔗糖的最小粒子B.蔗糖分子均一分散到水分子中間,說明水分子之間有間隔C.蔗糖不斷向水中擴散,說明蔗糖分子和水分子都在不斷運動D.形成溶液后,蔗糖分子和水分子都不再運動D4.寫出下列溶液中溶質的化學式。編號 溶液 溶質化學式① 澄清的石灰水 ② 醫療消毒用高錳酸鉀溶液(俗稱紫藥水) ③ 0.9%的氯化鈉注射液(俗稱生理鹽水) ④ 42°白酒 Ca(OH)2KMnO4NaClC2H5OH5.將一塊油污抹布剪成相等的四塊后,分別浸沒在等質量的溶有少量洗滌劑的冷水和熱水中,其中C、D分別再加同一牌子的洗滌劑各5滴,如圖所示。(1)10 min后分別用小洗衣機洗滌20 min,再用清水漂洗干凈,并進行比較, (填字母)中的抹布最干凈,原因是 . 。 (2)由上述實驗得到啟示:洗餐具時應 。 D溫度升高,洗滌劑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增強,相同溫度下,D燒杯中洗滌劑的濃度較大,洗滌效果最佳向熱水中加洗滌劑6.溶液具有廣泛的用途,下列不屬于溶液用途的是( )A.實驗室用于反應 B.農業上配制營養液C.洗滌劑清洗油污 D.醫療上配制生理鹽水7.(2023蘇州)向5 mL碘的水溶液(黃色)中加入2 mL汽油(無色),振蕩靜置,實驗現象如圖所示。由該實驗不能得出的結論是( )A.汽油的密度比水小,且不溶于水B.汽油易揮發,沸點比水低C.碘在汽油中的溶解性比在水中強D.碘在不同溶劑中形成的溶液顏色可能不同CB振蕩前 振蕩靜置后8.如圖所示,將液體X加入集氣瓶中與固體Y作用,觀察到氣球逐漸變大。下表中液體X和固體Y的組合,符合題意的是( )CA.①②⑤ B.①③④C.①②④ D.②③⑤序號 ① ② ③ ④ ⑤X 稀鹽酸 水 水 過氧化氫溶液 水Y 鐵粉 氫氧化鈉 氯化鈉 二氧化錳 硝酸銨9.碘是紫黑色晶體,可以溶解在酒精里,形成碘酒,是一種常用的消毒劑。碘也可以溶解在汽油中,形成紫紅色溶液。(1)碘的汽油溶液中,溶質是 ,溶劑是 。 (2)甲、乙、丙三個同學分別畫出下面的示意圖,表示溶液中碘分子的分布(汽油分子沒有畫出)。①假設乙同學的示意圖符合事實,應該觀察到的現象是 。 ②根據所學知識和題意分析 (填“甲”“乙”或“丙”)同學的示意圖符合事實。 碘汽油燒杯底部的顏色較深甲10.為了探究常見物質溶于水的過程中是吸熱還是放熱,某化學興趣小組用圖甲裝置進行了如下實驗:①在室溫下,往反應釜(一種容器)中加90 mL的蒸餾水,再往反應釜中加入0.400 g NaOH固體;②立刻蓋上反應釜的蓋子,開啟磁力攪拌器和數據采集器,采集反應釜內的溫度數據,持續100 s;③清洗反應釜,然后用下表所示的其他種類試劑及其對應的質量更換下一種試劑,重復步驟①②,直到所有試劑采集結束。實驗過程溫度變化曲線如圖乙所示。(1)分析圖乙可知,當時的室溫約為 ℃。 (2)根據探究的目的,反應釜應該具有的性質是 (寫一種即可)。 (3)在探究過程中,每次加入的試劑質量都不一樣。請你說說這樣做會不會影響探究的結論,并說明理由: . 。 種類 質量/gNaOH 0.400NaCl 0.585NH4Cl 0.535KCl 0.745H2O 0.50020.3能隔熱不影響,因為實驗只需要測量液體的溫度的變化,與所加試劑的質量無關,不會影響探究的結論(共19張PPT)課題3 溶質的質量分數3.意義:溶質質量分數越大,表示溶液中溶質相對含量越大,溶液越濃。溶質質量與溶液質量之比二、溶液稀釋或濃縮1.溶液稀釋:稀釋前后溶液中所含 的質量不變。 (1)加水稀釋。(2)加稀溶液稀釋。2.溶液濃縮(無溶質析出)。(1)向原溶液中添加溶質:添加溶質前后, 的質量不變。 (2)將原溶液蒸發掉部分溶劑:蒸發溶劑前后, 的質量不變。 (3)與濃溶液混合。①新溶液的質量=稀溶液的質量+濃溶液的質量。②新溶液中溶質的質量=稀溶液中溶質的質量+濃溶液中溶質的質量。溶質溶劑溶質[素養提升]4.溶液去水濃縮或加水稀釋的計算:濃縮或稀釋前后溶質質量不變。即m(濃)·w(濃)=m(稀)·w(稀)或m(濃)·w(濃)=[m(濃)+m(水)]·w(稀)知識點 溶質的質量分數(2024和平模擬)下面是某過氧化氫消毒溶液的標簽。(1)這瓶過氧化氫溶液中溶質的質量為 (寫出計算式和結果)。 250 mL品名:過氧化氫 化學式:H2O2相對分子質量:34 密度:1.08 g·mL-1溶質質量分數:10%答案:(1)250 mL×1.08 g· mL-1×10%=27 g(2)現要配制1 080 g 5%的過氧化氫溶液用作消毒劑,需要量取上述溶液及加入水的體積分別是多少 (3)某化學興趣小組的同學取68 g過氧化氫溶液和2 g二氧化錳制取氧氣,并對實驗中非氣態物質的總質量隨時間變化作出下列圖示。計算過氧化氫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1.配制100 g質量分數為19.6%的稀硫酸,需要質量分數為98%的濃硫酸的質量為( )A.98 g B.20 g C.19.6 g D.10 g2.(2024云南)實驗室中存放有如圖所示的氯化鉀溶液。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該溶液中的溶劑是水B.該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為6%C.配制100 g該溶液需要6 g KClD.該溶液取出一半后,溶質質量分數變為3%BD1.(2024潮州模擬)從植物“地不容”中提取千金藤素,需用到5%的Na2CO3溶液。若配制100 g該溶液,需要稱取Na2CO3的質量為( )A.95 g B.90 g C.20 g D.5 g2.壓強為101 kPa下,硝酸鉀和氨氣在不同溫度下的溶解度如下表。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DC溫度/ ℃ 10 20 30 60溶解度/g KNO3 20.9 31.6 45.8 110溶解度/體積 NH3 70 56 44.5 20A.兩種物質的溶解度均隨溫度升高而增大B.20 ℃時,KNO3飽和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為31.6%C.60 ℃的KNO3飽和溶液降溫至30 ℃,有晶體析出D.NH3的溶解度與壓強大小無關3.(2023包頭)下表是硝酸鉀和氯化鈉在不同溫度時的溶解度。根據此表回答:溫度/ ℃ 0 20 40 60 80溶解度/g KNO3 13.3 31.6 63.9 110 169NaCl 35.7 36.0 36.6 37.3 38.4(1)兩種物質的溶解度受溫度影響變化較大的是 。 (2)40 ℃時,向兩只各盛有100 g蒸餾水的燒杯中分別加入50 g NaCl和50 g KNO3固體,充分溶解,能達到飽和狀態的是 溶液。此時NaCl的溶質質量分數 .(填“>”“<”或“=”)KNO3的溶質質量分數。 KNO3(或硝酸鉀)NaCl(或氯化鈉)<4.(2023錦州)如圖是KNO3和KCl的溶解度曲線圖,據圖回答問題:(1)40 ℃時,KCl的溶解度是 g。 (2)KNO3中混有少量KCl,提純KNO3的方法是 。 (3)40 ℃時,將KNO3和KCl的固體各20 g分別加入各盛有50 g水的兩個燒杯中,充分攪拌后。所得兩種溶液的質量大小關系是KNO3 (填“<”“>”或“=”)KCl;欲增大該KCl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可采用的方法是 (寫出一種即可)。 40冷卻熱飽和溶液=升高溫度(或增加溶質或蒸發溶劑)5.(2024南海檢測)某化學興趣小組整理試劑時,發現一瓶標簽受損的稀鹽酸。為測定該稀鹽酸的溶質質量分數,同學們進行了如圖所示的實驗(所選石灰石中的雜質不溶于水,也不與其他物質反應;生成的氣體全部逸出)。請回答下列問題:(1)生成二氧化碳的質量為 g。 答案:(1)4.4(2)計算稀鹽酸的溶質質量分數。1.[健康教育]醫生常用生理鹽水(溶質質量分數為0.9%)給患者輸液。下列對生理鹽水的理解不正確的是( )A.生理鹽水中氯化鈉是溶質,水是溶劑B.生理鹽水中氯化鈉與水的質量比為 9∶1 000C.每輸入100 g生理鹽水,進入患者體內的氯化鈉的質量為0.9 gD.輸液時,輸液管中和輸液瓶中生理鹽水的溶質質量分數相同B2.(2024三水檢測)已知甲物質在水中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20 ℃時,將甲固體物質加入盛有10 g水的試管中,充分溶解后,觀察到試管中有剩余的甲。下列操作一定會改變溶質的質量分數的是( )A.再加入少量的水B.再蒸發一部分溶劑,恢復到20 ℃C.升高溫度到40 ℃D.加40 ℃甲的飽和溶液,恢復到20 ℃3.向100 g 10%的NaCl溶液中加入12.5 g NaCl固體,完全溶解后,所得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為( )A.12.5% B.20%C.22.5% D.25%CB4.(2024陜西)小明同學在測定某氯化鈉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時,用兩只燒杯各取80 g待測溶液分別進行了如下實驗。已知20 ℃時,氯化鈉的溶解度為36 g。(1)20 ℃時,100 g水中最多溶解氯化鈉的質量是 g。 (2)20 ℃時,A1、A2中的溶液是氯化鈉的 (填“飽和”或“不飽和”)溶液。 (3)B1、B2中的溶液溶質與溶劑的質量比 (填“相等”或“不相等”)。 (4)x的值等于 。 (5)由上述實驗可得出待測氯化鈉溶液中溶質質量分數為 。 36不飽和相等2.425%5.(2024香洲三模)在天宮一號飛行器上,航天員用飽和醋酸鈉溶液演示“冰雪”實驗。如圖是醋酸鈉的溶解度曲線,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降溫能使P點醋酸鈉溶液變為飽和溶液B.40 ℃時,50 g水中加入40 g醋酸鈉,可得90 g溶液C.40 ℃時,飽和醋酸鈉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是65.6%D.將A點的飽和溶液升溫至60 ℃,溶質質量分數增大A6.(2023河北)20 ℃和60 ℃時KCl的溶解度分別為34.0 g和45.5 g,如圖所示為對KCl進行的溶解實驗。下列分析錯誤的是( )A.①中溶液為KCl的飽和溶液B.②中溶液的質量為25.0 gC.溶液中溶質的質量:①<②=③D.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①<②=③D7.(2024濱州)黃銅(銅和鋅的合金)是一種重要的金屬材料,常用于制造軸承、齒輪等機器零件。為回收黃銅中的銅,某化學興趣小組的同學取黃銅樣品粉末32.5 g,放入燒杯中,然后逐漸加入稀硫酸至過量。所加稀硫酸的質量與剩余固體的質量關系如圖所示。試計算:(1)黃銅樣品中銅的質量為 g。 答案:(1)26(2)恰好完全反應時,所得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共20張PPT)課題2 溶解度第一課時 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一、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的概念飽和溶液:在一定 下,向一定量溶劑里加入某種溶質,當溶質不能 時,所得到的溶液叫作這種溶質的飽和溶液。 不飽和溶液:在一定 下,向一定量溶劑里加入某種溶質,還能 溶質的溶液,叫作這種溶質的不飽和溶液。 溫度繼續溶解溫度繼續溶解二、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的轉化(一般情況)不飽和溶液 飽和溶液溫馨提示:對少部分物質如氫氧化鈣來說,有以下轉化關系飽和溶液 不飽和溶液三、結晶1.概念:溶質從溶液中以 形式析出的過程。 2.結晶的方法有兩種:一是 ,二是 。 晶體冷卻熱飽和溶液蒸發溶劑[素養提升]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1)描述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時應指明三要素:一定溫度、一定量溶劑、溶解的溶質。(2)改變溶液的溫度和溶質、溶劑的質量可以使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相互轉化,不過要注意一般規律與特殊情況(如熟石灰)。(3)飽和溶液、不飽和溶液與濃、稀溶液沒有必然聯系。知識點 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結晶一杯10 ℃的硝酸鉀溶液,下列能證明它是飽和溶液的方法是( )A.蒸發5 g水有固體析出B.加入少許硝酸鉀固體,固體不溶解C.把溶液降溫到5 ℃,有固體析出D.上述三種方法均可解析:蒸發溶劑后有固體析出,無法證明原溶液一定飽和;加入固體后不再溶解,能證明該物質是此溫度下的飽和溶液;降溫到5 ℃后有固體析出,無法證明原溶液一定飽和。答案:B1.(2024廣元模擬)在一定溫度下,將一瓶接近飽和的硝酸鉀溶液轉變為飽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①升高溫度,②降低溫度,③增加硝酸鉀,④減少硝酸鉀,⑤增加溶劑,⑥蒸發水。其中正確的是( )A.①②③ B.②③④C.③④⑤ D.②③⑥2.硝酸鉀溶液中含有少量氯化鈉,若得到較為純凈的硝酸鉀晶體,可采用的下列方法是( )A.冷卻熱飽和溶液 B.蒸發溶劑C.過濾 D.蒸餾DA1.(2024濱州)下列關于溶液的說法正確的是( )A.飽和溶液升高溫度一定變為不飽和溶液B.均一、穩定的液體一定是溶液C.硝酸銨溶于水使溶液的溫度降低D.只有固體和液體可以作為溶質2.在實驗室配制氯化鈉溶液時,向配好的一定量氯化鈉溶液中加入10 g 氯化鈉晶體,充分攪拌后,尚有部分晶體未溶解。再加入10 g 水后,晶體全部溶解。則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加晶體前溶液一定不飽和B.加水前溶液一定飽和C.加水后可能是飽和溶液D.加水后一定是不飽和溶液CD3.關于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的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飽和溶液一定是很濃的溶液B.飽和溶液是指一定溫度下不能再溶解同種溶質的溶液C.飽和溶液是指一定溫度下不能溶解任何物質的溶液D.不飽和溶液可以轉化為飽和溶液,但飽和溶液不能轉化為不飽和溶液B4.(2024高州模擬)向一接近飽和的KNO3溶液中,逐漸加入KNO3固體,下列圖像中符合溶液中溶質質量變化規律的是( )C5.工業上采用如圖所示的流程從海水中提取精鹽:(1)上述流程中Ⅰ、Ⅱ、Ⅲ中對氯化鈉來說溶液的狀態分別是 、 、 (均填“飽和”或“不飽和”)。 (2)從海水中提取粗鹽的過程中,利用了 的方法,使氯化鈉溶液達到飽和。 不飽和飽和飽和蒸發溶劑1.感染流感可服用感冒藥,食用前需要將藥粉倒入水中充分溶解。下面幾個選項中能作為判斷溶解后的感冒藥溶液是飽和溶液的依據是( )A.該溶液顏色很深B.該溶液味道很苦C.感冒藥溶解得很快D.感冒藥固體有剩余D2.概念圖能清晰地反映概念之間的聯系,如圖表示溶液中部分概念的相互聯系。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甲表示均一、穩定B.乙表示溶劑C.丙方法可為蒸發溶劑D.丁方法可為增加溶質C3.天熱的時候把半杯糖水(蔗糖已全部溶解)放進冰箱的冷藏室,過一段時間后發現杯底出現了部分蔗糖晶體。對于這一現象的認識,不正確的是( )A.放入冰箱前的糖水一定是飽和溶液B.降低溫度可從糖水中獲得蔗糖晶體C.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可以互相轉化D.放入冰箱前溶液中溶質比放入冰箱后多A4.如圖是利用海水提取粗鹽的過程:(1)圖中①是 (填“蒸發”或“冷卻”)池,操作a的名稱是 。 (2)根據海水曬鹽的原理,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填字母)。 A.海水進入儲水池,海水中水的質量幾乎不變B.在①中,海水中氯化鈉的質量逐漸增加C.母液是氯化鈉的不飽和溶液D.海洋中蘊含著豐富的資源蒸發過濾AD5.請根據下列實驗回答問題。實驗操作 實驗結果取100 mL水,加入25 g硝酸鉀,攪拌 全部溶解,得溶液①再加10 g硝酸鉀,攪拌,還有3.4 g固體不溶 得溶液②(1)溶液②的質量為 g,屬于不飽和溶液的是 (填序號)。 (2)將一塊塑料板放入50 ℃的硝酸鉀飽和溶液中,塑料板漂浮于液面上。若將溶液降溫到20 ℃時,可觀察到的現象是 。若要看到20 ℃的溶液中的塑料板上浮,應采用的方法是 。 131.6①塑料板下沉,有晶體析出加入其他可溶性固體物質6.某“天氣瓶”通過樟腦在酒精溶液中的結晶情況反映氣溫變化。如圖為該“天氣瓶”在三種不同氣溫下的狀況,則瓶內溶液一定為相應氣溫下樟腦飽和溶液的是( )A.甲、乙 B.甲、丙C.乙、丙 D.甲、乙、丙C7.20 ℃時,向下列3只盛有100 g水的燒杯中,分別加入40 g三種固體,充分溶解。A上述溶液為飽和溶液的是( )A.①② B.② C.③ D.①②③溫度/℃ NaCl KNO3 NaNO320 36.0 g 31.6 g 88 g60 37.3 g 110 g 125 g8.[科學思維]利用20 ℃時KNO3溶液(有少量未溶解的KNO3晶體)見圖Ⅰ,進行下面實驗:①加入NH4NO3固體后,實驗結果見圖Ⅱ;②加入NaOH固體后,實驗結果見圖Ⅲ。分析實驗過程,判斷以下說法錯誤的是( )A.硝酸銨溶于水時,吸收熱量B.隨溫度升高,硝酸鉀的溶解能力增大C.圖Ⅰ、圖Ⅱ中,硝酸鉀溶液都是飽和溶液D.圖Ⅲ中,硝酸鉀溶液一定是不飽和溶液D9.如圖所示,一物體懸掛在飽和的氯化鈉溶液中,在恒溫條件下向燒杯內溶液中分別加入下列物質(懸掛物不參與反應),說明彈簧秤示數變化情況(填“變大”“不變”或“變小”):(1)如果加入氯化鈉晶體,彈簧秤示數 。 (2)如果加入蒸餾水,彈簧秤示數 。 (3)如果加入氯化鉀晶體,彈簧秤示數 。 不變變大變小10.(2024陽西期中)某同學在學習溶液時進行了如圖甲實驗探究:(1)上述①②③燒杯的溶液,一定屬于飽和溶液的是 (填燒杯編號)。 (2)若要使燒杯②中的剩余固體全部溶解,除了實驗中已經采取的措施外,還可以采取的措施為 。 (3)如圖乙所示,若向燒杯中加入足量的硝酸銨固體并使之充分溶解,試管中可觀察到的現象是 。 ②升高溫度有晶體析出(共13張PPT)單元綜合回顧1.(2024龍川期中)向50 g稀硫酸中加入16%的硫酸溶液150 g,混合后溶液中溶質質量分數為20%,則原稀硫酸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為( )A.2% B.8%C.12% D.32%D兩溶液混合后錯算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解答時因把混合后溶質的質量計算錯誤而導致出錯。溶質質量分數不同的兩種溶液混合,溶液質量是兩溶液的質量和,溶質是兩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和,依據溶質質量分數的公式計算混合后溶質的質量分數。2.如圖是A、B、C三種固體物質的溶解度隨溫度變化的曲線圖。根據圖回答下列問題: (1)t3 ℃時,50 g水中加50 g A物質形成溶液的質量為 g。 (2)要將t3 ℃時A、B、C三種物質的飽和溶液降溫到t1 ℃時,三種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由大到小的順序是 。 90利用溶解度曲線比較溶液、溶劑、溶質質量分數B>A>C固體的溶解度曲線(1)查出某物質在一定溫度下的溶解度,從而確定物質的溶解性。(2)比較不同物質在同一溫度下的溶解度大小,從而判斷飽和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的大小。1.(2023遼寧)廚房里的下列物質放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 )A.面粉 B.白糖C.植物油 D.辣椒面2.(2024樂昌模擬)下面是四位同學在小組學習群中的交流記錄,其中錯誤的是( )A.小云:硝酸銨溶于水后,溶液溫度降低B.小丁:飽和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不一定大于不飽和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C.小麗:具有均一性、穩定性的液體一定是溶液D.小凱:飽和溶液析出晶體后,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不一定減小BC3.(2024惠陽區月考)要配制100 g溶質質量分數為16%的氯化鈉溶液,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A.儀器:燒杯、玻璃棒、漏斗等B.計算:需加入氯化鈉的質量為16 gC.溶解: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D.裝瓶:配制好的溶液裝瓶時灑出一部分,會使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偏小B4.(2024新疆)KNO3和NaCl的溶解度曲線如圖所示。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KNO3的溶解度大于NaCl的溶解度B.升高溫度可使接近飽和的KNO3溶液變為飽和溶液C.t1 ℃時,KNO3和NaCl的飽和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相等D.t2 ℃時,在50 g水中加入40 g KNO3固體,能得到90 g KNO3溶液C5.為探究KCl固體在水中的溶解情況,進行如圖所示的操作(忽略水的蒸發)。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BKCl在不同溫度時的溶解度溫度/℃ 20 40 90溶解度/g 34 40 54A.①的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約為23%B.②的溶液為不飽和溶液C.②的溶液降溫到20 ℃時會析出固體D.③的溶液質量是77 g6.(2024廣東)硫酸鋁的溶解度曲線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將硫酸鋁飽和溶液從10 ℃升溫至40 ℃,仍是飽和溶液B.20 ℃時,將16.0 g硫酸鋁加入50.0 g水中,形成不飽和溶液C.30 ℃時,硫酸鋁的溶解度為36.4 gD.40 ℃時,硫酸鋁飽和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為45.8%B7.(2023葫蘆島)如圖Ⅰ所示,t1 ℃時,將等質量的KNO3和KCl分別加入100 g水中充分溶解后,升溫至t2 ℃。圖Ⅱ是KNO3和KCl的溶解度曲線。(1)圖Ⅰ燒杯甲中溶解的物質是 。 (2)t2 ℃時,燒杯乙中的溶液是 (填“飽和”或“不飽和”)溶液。 (3)若KNO3中混有少量KCl,可采用 的方法提純KNO3。 (4)t3 ℃時,將50 g KNO3固體放入50 g水中充分溶解,所得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為 。KCl不飽和冷卻熱飽和溶液50%(共5張PPT)1.“粗鹽的初步提純”實驗中不需要的儀器是( )A.試管 B.玻璃棒 C.漏斗 D.蒸發皿A實驗活動7 粗鹽中難溶性雜質的去除2.粗鹽中難溶性雜質的去除實驗涉及稱量、溶解、過濾、蒸發等操作。下列操作正確的是( )A.蒸發時,將濾液蒸干后停止加熱B.溶解時,振蕩燒杯加速粗鹽的溶解C.過濾時,將玻璃棒靠在三層濾紙一邊D.稱量時,將粗鹽直接放在天平的左盤上C3.某實驗小組的同學在實驗室完成了“粗鹽的初步提純”實驗,實驗過程如圖所示,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A.操作Ⅰ在稱量粗鹽時,應將粗鹽放在天平的右盤B.操作Ⅲ過程應不斷攪拌,增大粗鹽的溶解度C.操作Ⅳ的目的是除去粗鹽中的難溶性雜質D.操作Ⅴ過程需加熱至液體蒸干為止C4.(2024三鄉模擬)如圖所示為粗鹽提純實驗的部分操作。請回答下列問題:A.溶解 B.蒸發 C.過濾 D.取一定量的粗鹽(1)如圖所示的操作中,有錯誤的是 (填字母)。 (2)改正操作后,粗鹽提純的正確操作順序為 (填字母)。 (3)操作B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4)操作C中要將圓形濾紙折疊處理,下列步驟中,不該出現的是 (填字母)。 CDACB攪拌,防止因局部溫度過高造成液滴飛濺d(5)操作D中稱取10.0 g粗鹽,將該粗鹽逐漸加入盛有20 mL水的燒杯中,邊加邊用玻璃棒攪拌,直到粗鹽不再溶解為止,稱得未溶解的粗鹽的質量為2.0 g,最終得到精鹽的質量為6.4 g,該實驗精鹽的產率是 。 (6)制得精鹽的產率偏低,可能的原因是 (填字母)。 A.過濾時濾紙有破損B.蒸發時有液體濺出C.所得精鹽比較潮濕D.過濾時未進行洗滌操作80%BD(共4張PPT)1.(2024揚州)實驗室用NaCl固體和蒸餾水配制50 g 15%的NaCl溶液時,不需要使用的儀器是( )A.燒杯 B.玻璃棒 C.量筒 D.坩堝鉗2.(2023安徽)為制作葉脈書簽,某同學在實驗室配制10%的NaOH溶液,部分操作如下,其中正確的是( )A.取用NaOH B.稱量NaOH C.量取所需的水 D.讀取水的體積D實驗活動6 一定溶質質量分數的氯化鈉溶液的配制C3.用質量分數為98%的濃硫酸配制100 g質量分數為10%的硫酸。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需要98%的濃硫酸的質量為10 g,水的質量為90 gB.用量筒量取濃硫酸時仰視讀數,會導致配制的溶液質量分數偏大C.在量筒中將濃硫酸和水混勻D.裝瓶時有少量液體濺出,會導致配制的溶液質量分數偏小4.(2024河南)某同學在實驗室配制一定溶質質量分數的氯化鈉溶液,若其他操作均正確,量取水時俯視量筒讀數,會導致所配制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 )A.偏大B.偏小C.不變D.無法判斷BA5.(2024開平模擬)配制一定溶質質量分數的氯化鈉溶液的過程如圖所示:(1)寫出儀器a的名稱: 。圖①③⑤中相同的儀器名稱是 。 (2)①配制100 g溶質質量分數為5%的氯化鈉溶液,所需氯化鈉 g,水 mL,量取所需要的水應選擇 (填“10 mL”“50 mL”或“100 mL”)的量筒。 量筒燒杯595100 mL②稱量過程中,若發現天平指針偏右,此時應該 (填字母)。 A.調節游碼和砝碼 B.調節平衡螺母C.減少氯化鈉固體 D.增加氯化鈉固體(3)上述步驟中有一處明顯的錯誤,請你改正: ;改正錯誤后,該實驗正確的操作順序是 (填序號),溶解過程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 。 (4)下列操作會導致溶質質量分數偏小的是 (填字母)。 ①稱量的氯化鈉固體中含有不溶性雜質 ②用量筒量取水時仰視讀數③有少量水灑出 ④將配制好的溶液裝入試劑瓶中有少量濺出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D稱量時應該左物右碼④②③⑤①攪拌,加速氯化鈉溶解A(共4張PPT)跨學科實踐活動8 海洋資源的綜合利用與制鹽(2024太原期末)21世紀我國海洋事業的總目標是建成現代化的海洋強國。某化學興趣小組的同學們利用寒假時間,通過參觀場館、采訪專家、實驗模擬等形式,就“海洋資源的綜合利用與制鹽”展開了項目式學習。活動一:認識海洋資源[參觀場館] 同學們走進山西某海洋館,認真學習了有關海洋資源的知識,參觀結束時海洋館的工作人員向同學們贈送了海水樣品。[歸納總結] (1)海洋除蘊含著豐富的水資源外,還可為人類提供的資源是 . (寫一種)。 化學資源(或礦產資源、動力資源、生物資源等)(2)海水中的氯、鈉、鎂、鉀、溴等11種 (填“元素”“原子”或“單質”),占海水所溶解物質總質量的99.8%以上,從中可以提取50多種化學物質。 活動二:了解海水淡化[采訪專家] 同學們來到某大學,聆聽有關專家介紹海水淡化的常用方法和最新研究:目前海水淡化的主流方法有多效蒸發海水淡化技術和反滲透技術,除鹽率可高達96%。[交流心得] (3)將海水蒸發淡化的過程屬于 變化。 (4)淡化后的海水屬于軟水,其中可溶性鈣、鎂化合物的含量 (填“增大”“減小”或“不變”)。 活動三:模擬海水曬鹽海水曬鹽的目的是從海水中獲取NaCl。同學們在實驗室中用海水樣品模擬海水曬鹽。[實驗模擬] 取少量海水進行過濾。將過濾后的海水倒入蒸發皿中,點燃酒精燈加熱海水,同時用玻璃棒不斷攪拌。一段時間后有晶體析出,停止加熱。元素物理減小[實驗分析] 同學們利用海水中兩種主要物質的溶解度表(如下),對海水曬鹽的過程進行分析。溫度/℃ 0 20 40 60 80 100溶解度/g NaCl 35.7 36.0 36.6 37.3 38.4 39.8CaCl2 30.1 37.8 51.7 103.3 111.0 120.1(5)海水曬鹽過程中析出的主要物質是 ,原因是 .. ;剩余海水為這種物質的 (填“飽和”或“不飽和”)溶液。 (6)實驗停止后,剩余海水溫度恢復至 20 ℃,此時海水中NaCl的質量分數為 (結果精確到0.1%)。 氯化鈉氯化鈉的溶解度受溫度影響不大,蒸發過程中結晶析出,氯化鈣的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增大,且受溫度影響較大,故蒸發過程中,氯化鈣溶解在水中,不易析出飽和26.5%(7)若將海水完全蒸干反而不利于制鹽,原因是 . 。 [成果分享] 通過此次項目式學習,同學們認識到,要學好知識,用好知識,真正認識世界,合理開發資源,為報效祖國貢獻自己的力量。若將海水完全蒸干,氯化鈣等雜質會留在所得氯化鈉固體中,導致得到的鹽不純,增加了分離它們的難度和成本(共27張PPT)第二課時 溶解度一、固體的溶解度1.概念:在 下,某固態物質在 里達到 時所溶解的質量,叫作這種物質在這種溶劑里的 。 2.影響固體溶解度大小的因素。(1) 、 本身的性質。 (2) 的高低也是影響溶解度大小的一個重要因素。 一定溫度100 g溶劑飽和狀態溶解度溶質溶劑溫度3.根據物質溶解度的大小可以將物質分為四大類。①為 ;②為 ;③為 ;④為 。 二、氣體物質的溶解度1.概念:該氣體的壓強為101 kPa和一定溫度時,在1體積水里溶解達到 時的氣體體積。如0 ℃時,氮氣的溶解度為0.024,表示氮氣在壓強為101 kPa、溫度為 0 ℃ 時, 水里最多能溶解 的氮氣。 2.影響因素。(1)內部因素:溶質、溶劑的性質。難溶微溶可溶易溶飽和狀態1體積0.024體積(2)外界因素。①溫度:隨著溫度升高,氣體的溶解度 。 ②壓強:隨著壓強增大,氣體的溶解度 。 三、溶解度曲線1.定義:在平面直角坐標系里,用縱坐標表示 ,橫坐標表示 ,將某物質在不同溫度下的溶解度繪制成一條平滑的曲線,這種反映物質的 隨 變化的曲線,稱為溶解度曲線。 2.溶解度曲線的意義。(1)溶解度曲線表示 的變化情況。 (2)溶解度曲線上的每一個點表示 。此時,溶液必定是飽和溶液。 減小增大溶解度溫度溶解度溫度某物質溶解度隨溫度溶質在某一溫度下的溶解度(3)兩條曲線的交叉點表示 。在該溫度下,這兩種物質的飽和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相等。 (4)在溶解度曲線下方的點,表示 。 (5)在溶解度曲線上方的點,表示 ,且在溶液中存在未溶解的溶質。 兩種物質在該溫度下具有相同的溶解度該溫度下的溶液是該物質的不飽和溶液該溫度下的溶液是該物質的飽和溶液[素養提升]1.溶解度的要素。(1)一定溫度下:因為每種固態物質的溶解度在一定溫度下有一個對應的定值,但此定值是隨溫度變化而變化的,所以給出某固態物質的溶解度時,必須指出在什么溫度下,溶解度才有意義。(2)100 g溶劑里:溶劑質量有規定的值,統一為 100 g。(3)飽和狀態:即在一定量的溶劑里,溶質的溶解度達到了最大值。(4)單位:克(g)。2.固體物質溶解度與溫度的關系。(1)大多數固體物質(如硝酸鉀等)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2)少數固體物質(如氯化鈉)的溶解度受溫度影響變化很小。(3)極少數固體物質(如氫氧化鈣)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減小。3.溶解度曲線點、線、面的意義。知識點一 溶解度1.下表是不同溫度時甲和乙在水中的溶解度,根據此表回答問題。溫度/℃ 10 20 30 40 50溶解度/g 甲 30 33 35 38 41乙 21 31 45 65 88解析:(1)從表中數據可以看出,乙物質的溶解度受溫度影響變化較大。(2)在30 ℃時,甲物質的溶解度為35 g,即在該溫度下,100 g 水中最多能溶解35 g甲,則在 30 ℃時,100 g水中加入50 g甲,充分攪拌后得到的溶液質量為135 g。(3)由表中的數據分析可知,甲和乙在某一溫度時具有相同的溶解度x g,則x的取值范圍是 33答案:(1)乙 (2)135 (3)33(1)從表中數據可以看出,兩種物質的溶解度受溫度影響變化較大的是 。 (2)在30 ℃時,100 g水中加入50 g甲,充分攪拌后得到的溶液質量為 g。 (3)由表中的數據分析可知,甲和乙在某一溫度時具有相同的溶解度x g。則x的取值范圍是 。 (4)某同學取甲、乙中的一種物質,按如圖所示進行實驗,下列有關說法不正確的是 .(填序號)。 ①燒杯中加入的是乙 ②w取值為50 ③40 ℃時,甲、乙的飽和溶液中溶質的質量:乙>甲 ④將等質量的甲、乙分別加入等質量的水中,所得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甲=乙答案:(4)②③④1.(2024深圳)下面是Ca(OH)2、K2CO3溶解度示意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40 ℃時,將0.14 g Ca(OH)2放入100 g水中得到100.14 g溶液B.40 ℃時,Ca(OH)2的飽和溶液降溫后仍是飽和溶液C.40 ℃時,K2CO3飽和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為11.7%D.40 ℃時,Ca(OH)2溶解度比K2CO3溶解度大A知識點二 溶解度曲線2.(2023齊齊哈爾)甲、乙、丙三種固體物質的溶解度曲線如圖所示。請回答下列問題:(1)t3 ℃時,三種物質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順序是 。 (2)t1 ℃時,將40 g丙加入100 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質量是 g。 解析:(1)由圖可知,t3 ℃時,三種物質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順序是甲>乙>丙。(2)由圖可知,t1 ℃時,丙的溶解度為30 g,則將40 g丙加入100 g水中,充分溶解后,最多只能溶解30 g丙,所得溶液的質量為30 g+100 g=130 g。答案:(1)甲>乙>丙 (2)130(3)若甲中混有少量乙,可用 的方法提純甲。 (4)根據甲、乙、丙三種物質的溶解度曲線,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填字母)。 A.降低溫度可以使丙的飽和溶液變為不飽和溶液B.t3 ℃時,等質量甲、乙、丙飽和溶液中,溶劑的質量由大到小的順序是丙>乙>甲C.將t3 ℃時,甲、乙的飽和溶液降溫至t2 ℃,析出固體的質量:甲>乙解析:(3)由圖可知,甲、乙溶解度均隨溫度升高而增大,且甲溶解度受溫度影響變化比較大,則若甲中混有少量乙,可用冷卻熱飽和溶液的方法提純甲。(4)丙的溶解度隨溫度降低而增大,則降低溫度可以使丙的飽和溶液變為不飽和溶液,A正確;t3 ℃時,溶解度:甲>乙>丙,則等質量甲、乙、丙飽和溶液中,溶質的質量關系為甲>乙>丙,則溶劑的質量關系為丙>乙>甲,B正確;由于不確定甲、乙溶液的質量關系,則無法比較析出固體的質量,C不正確。故選AB。答案:(3)冷卻熱飽和溶液 (4)AB2.(2023大連)如圖是硝酸鉀和氯化鈉的溶解度曲線。(1)氯化鈉的溶解度受溫度影響變化 。 (2)要使硝酸鉀飽和溶液變為不飽和溶液,除加水外,還可以采取的一種方法是 。(3)60 ℃時,向100 g水中加入100 g硝酸鉀充分溶解,所得溶液的質量為 g。 (4)若硝酸鉀中混有少量的氯化鈉,提純硝酸鉀的方法是 。 較小升溫200冷卻熱飽和溶液1.(2024新興檢測)某同學發現含KNO3和NaCl都接近飽和的熱溶液,在降到室溫時不析出NaCl是因為( )A.NaCl溶解度受溫度影響變化小B.NaCl溶解度比KNO3大C.NaCl溶解度在室溫下更大D.NaCl的化學性質不活潑A2.(2024成都)將某碳酸飲料擰開,倒入裝有冰塊的杯中,如圖。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A.擰開瓶蓋后,二氧化碳溶解度變大B.產生氣泡的原因是飲料與冰發生化學反應C.冒泡剛結束時,飲料仍然是二氧化碳的飽和溶液D.圖中現象能說明二氧化碳溶解度與壓強、溫度的關系C3.(2024翁源檢測)下列關于溶解度的說法正確的是( )A.100 g水中溶解20 g NaCl達到飽和狀態,則NaCl的溶解度為20 gB.在20 ℃時,把20 g NaCl溶解在100 g水中,所以20 ℃時,NaCl的溶解度為20 gC.在20 ℃時,把20 g NaCl溶解在水里制成飽和溶液,所以20 ℃時,NaCl的溶解度為20 gD.在30 ℃時,100 g水中最多能溶解37 g NaCl 并恰好飽和,則30 ℃時NaCl的溶解度為37 gD4.(2024河源模擬)如圖為MgCl2、KCl和MgSO4的溶解度曲線。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T2℃時,溶解度:S(MgCl2)>S(KCl)>S(MgSO4) B.T2℃時,將MgSO4、MgCl2固體各30.0 g分別溶于50.0 g水,均形成不飽和溶液C.T3℃時,將KCl、MgSO4的飽和溶液分別降溫到T2 ℃,均有晶體析出D.T1℃時,將等質量的KCl、MgCl2固體分別配成飽和溶液,溶液的質量:KCl>MgCl2D5.(2023河南)如圖是硝酸鉀、氯化鈉固體的溶解度曲線。(1)兩種物質的溶解度相等時的溫度是 ℃;30 ℃時,30 g氯化鈉固體加入100 g水中充分溶解,可得到該溫度下氯化鈉的 (填“飽和”或“不飽和”)溶液。 (2)10 ℃時,分別將等質量的硝酸鉀、氯化鈉的飽和溶液升溫到30 ℃,硝酸鉀溶液中溶質的質量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氯化鈉溶液中溶質的質量。 t不飽和小于1.(2024化州月考)打開汽水瓶瓶蓋,當大量氣泡冒出后,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瓶中溶液的溶質減少B.瓶中溶液的質量減少C.瓶中CO2氣體的溶解度不變D.瓶中溶液是CO2的飽和溶液C2.(2023揚州)KNO3和NaCl的溶解度曲線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KNO3的溶解度比NaCl大B.將室溫下KNO3的飽和溶液升高溫度,溶液仍飽和C.KNO3和NaCl均屬于難溶物質D.除去KNO3中少量NaCl可用冷卻熱飽和溶液結晶的方法D3.(2023樂山)氣體的溶解度通常指壓強為 101 kPa 和一定溫度時,在1體積水里溶解達到飽和狀態時的氣體體積。如圖是甲、乙兩種氣體在101 kPa時的溶解度曲線,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B.兩種氣體的溶解度都隨溫度升高而增大C.甲氣體的溶解度受溫度變化的影響小于乙D.T ℃時,氣體乙的溶解度為2 gC4.(2024湖南)柴米油鹽醬醋茶,琴棋書畫詩酒花,都與化學息息相關。《天工開物·作咸》記載“候潮一過,明日天晴,半日曬出鹽霜,疾趨掃起煎煉?!薄胞}霜”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鈉固體,結合氯化鈉溶解度曲線,回答下列問題:(1)20 ℃時,氯化鈉的溶解度是 g。 (2)氯化鈉的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 。 (3)“半日曬出鹽霜”中的“曬”說明,從氯化鈉溶液中得到晶體的方法是 結晶。36.0增大蒸發5.(2024甘肅)溶液與人們的生產、生活密切相關。如圖為甲、乙、丙三種固體物質(不形成結晶水合物)在水中隨溫度變化的溶解度曲線,請按要求填空。(1)由圖可知,甲、乙、丙三種物質的溶解度受溫度影響最小的是 。 (2)交點C的含義是 。 (3)T1 ℃時,將乙溶液由B點變為A點的方法是 (填一種)。(4)T3 ℃時,將35 g甲物質放入50 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質量為 g。 乙T2 ℃時,甲、丙的溶解度相等加入乙物質(或恒溫蒸發溶劑)806.(2023成都)溶解氧一般指溶解于水中的氧氣。用實驗裝置測定河水、噴泉水及自來水的溶解氧數據如圖。下列相關分析正確的是( )D實驗裝置不同種類的水A.a為自來水,b為噴泉水B.空氣中氧氣含量不影響溶解氧的含量C.自然界里河水中溶解氧的含量不發生改變D.管材選擇可能會影響自來水輸送中溶解氧的含量7.(2024赤峰)我國北方鹽堿湖地區有“夏天曬鹽,冬天撈堿”的說法,結合Na2CO3和NaCl的溶解度曲線分析,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Na2CO3和NaCl的溶解度都隨溫度升高而持續增大B.t2 ℃時,將20 g Na2CO3加入50 g水中,得到70 g不飽和溶液C.兩種物質的溶液由t2 ℃降溫至t1 ℃,析出晶體的質量相等D.“夏天曬鹽”得到的是Na2CO3,“冬天撈堿”得到的是NaClB8.(2024云溪模擬)神奇的“風暴瓶”能“預報天氣,冷暖先知”。制作“風暴瓶”用到以下物質:樟腦、酒精、KNO3、NH4Cl、水等。(1)將樟腦的酒精飽和溶液滴入水中,出現了明顯的渾濁,說明樟腦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填“強于”或“弱于”)其在酒精中的溶解能力。把樟腦的酒精飽和溶液降溫也出現了晶體。除上述方法外, 也能使樟腦從溶液中結晶。 (2)如圖為KNO3和NH4Cl的溶解度曲線,t3 ℃時將等質量的KNO3、NH4Cl兩種物質的飽和溶液降溫到t2 ℃,所得溶液中的溶質質量大小關系為KNO3 (填“>”“<”或“=”)NH4Cl。 弱于蒸發<(3)已知X是KNO3或NH4Cl中的一種,小敏同學對該物質進行了如圖所示實驗,據圖回答問題。X是 ,②和③中的溶液分別達到飽和狀態還需加入X的質量更大的是 (填“②”或“③”)。 硝酸鉀③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人教版九年級化學下冊第九單元溶液單元綜合回顧課件.ppt 人教版九年級化學下冊第九單元溶液實驗活動6一定溶質質量分數的氯化鈉溶液的配制課件.ppt 人教版九年級化學下冊第九單元溶液實驗活動7粗鹽中難溶性雜質的去除課件.ppt 人教版九年級化學下冊第九單元溶液課題1金屬材料課件.ppt 人教版九年級化學下冊第九單元溶液課題3溶質的質量分數課件.ppt 人教版九年級化學下冊第九單元溶液跨學科實踐活動8海洋資源的綜合利用與制鹽課件.ppt 人教版九年級化學下冊第九單元溶液課題2溶解度第一課時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課件.ppt 人教版九年級化學下冊第九單元溶液課題2溶解度第二課時溶解度課件.ppt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