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9張PPT)沁園春 · 雪毛澤東惜秦皇漢武, 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俱往矣, 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新課導入第二單元遼宋夏金元時期:民族關系發展和社會變化第11課元朝的建立與統 一己 被 兒 里 ,南 宋◎ 都 城◎ 路級駐所理蒙古族:我國北方一個古老的口旅 而居,過游牧生活人民渴望: 草原統也,結速戰爭,過上和平安定的生活統一前的蒙古:部落回頻繁 進自己的臥F一、元朝的建立 教材P58還 共古部上京會寧◎金燕 京 ◎T 大 白蒙古族克 烈 部西 夏(一)成吉思汗統一蒙古南宋千里 南長沙 萬里石塘南海◎臨安 海海吐 蕃 等 部 、部城o 重要地點 × 關 隘-一政權部族界 未定今國界羊 遼流求南沙千里長西(一)成吉思汗統- 維吾爾文 1.時 間 :1206年2.人 物 :鐵木真—— 100 YUAN3.政 權 :蒙古政權4.意 義 :蒙古草原結束了長期混戰的局面 (為元朝的建立和統一奠定基礎)ZHONGGUO RENMIN YINHANG8蒙 古 文 —一、元朝的建立 10O2005年!d 宰壯文治體現藏文5.擴 張 過 程 :先滅西遼業1227年滅西夏1234年滅金征戰吐蕃↓滅大理1218年滅西遼西 過 1227年蒙古滅西夏 西夏金滅亡后,蒙古與南宋形成了長達40多年的對峙局面一、元朝的建立 教材P58蒙 古 1234年蒙古滅金大翰耳朵◎用蒙古軍進攻金、西遼、 西夏、大理路線元軍進攻南宋路線東臨安州為江宋點南厘山△材料一 : “馬克思在談到成吉思汗時曾說: ‘成吉思汗 征戰終生,統一了蒙古,為中國統一而戰,祖孫三代鏖 戰六七十年,其后征服民族多至720部。’”材料二: “成吉思汗在中世紀踏碎了歐洲人的心靈。”積極:他統一蒙古,促進了蒙古社會的發展,為后來元朝統一全國奠定了基礎。消 極 :統一蒙古后,他加緊對外侵略擴張,給當地人民帶來了災難。如何評價成吉思汗 (二)忽必烈建立元朝1.繼位時間: 1260年2.人 物 :忽必烈(元世祖)3.治國措施: ① “行仁政”“行漢法” “ 不嗜殺”的建議②施行治國安民的方略③ 廣開言路,整頓吏治,注重農桑4.時間:1271年 5.國號:大元 6.都 城 :大都(北京) (涿郡一燕京一中都一大都)一、元朝的建立 教材P59二、元朝的統一 教材P601.過 程 :1276年,元軍攻入南宋都城臨安,南宋滅亡南宋大臣陸秀夫、文天祥等人繼續展開抗 元斗爭2.統 一 時間:3.意 義 :惶恐說惶除意羊 生 以 王 : ) 人生與古誰不死曾取 汗 青 西 意 寫1.過 程 :1276年,元軍攻入南宋都城臨安,南宋滅亡南宋大臣陸秀夫、文天祥等人繼續展開抗元斗爭2.統一時間: 1279年,元朝攻滅南宋殘部,完成了全國 統一3.意 義 :①對元朝而言:結束了我國歷史上長時期多個政 權并立的局面②對后世而言:為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進一步發展 奠定了基礎二、元朝的統一 教材P60之前分裂時期春秋戰國時期 三國鼎立時期 南北朝時期民族政權并立 時期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由少數民族建立的統一的封建王朝統一朝代秦朝西 晉隋朝元朝二、元朝的統一元h 溝都在光的 纜理志》治范圍內。元約2267萬平方公里 嶺 北 行 省嶺北行省北部察 合 西北流沙國省今 天 的 , 西 南、東 北 廣大反 百二、元朝的統一 教材P60陰山嶺 北 行河云 南 行 省海表東北省渤海4.疆域范圍:◎ 都城- - 政 權 部 族 界 ……省級界_未定 今國界萬南 里石 :南海江西行省湖廣行省遼 陽斡政 院 轄西南元朝南海諸島江浙行省 萬遼左中大都 書◎河南江北行省里石塘遼陽行省鯨海湖廣行省省 難南東四宣自封建變為郡縣,有天下者,漢、隋、唐、宋為盛, 然幅員之廣,咸不逮元。 ……元東南所至不下漢、唐, 而西北則過之,有難以里數限者矣。——《元史 ·地理志》元朝是我國歷史上版圖最大的朝代二、元朝的統一 教材P60, 川 敏 江 |--- 政權部族界約1251.19萬平方公里約2267萬平方公里嶺北行省北部5.疆 域 特 點 :.5萬 里后◎ 都城◎ 郡級駐所 unnn 長城- - 政 權 部 族 界禁 令國界約673西漢唐朝唐朝前期疆域和邊疆各族的分布圖(二古A南 海中書省 樞密院 御史臺行政 軍政 監察吏 戶 禮 兵 刑 工三、元朝的統治(一)在中央宣政院宗教和 西藏教材P61皇帝元朝中央政府機構示意圖2.影響:①行省轄區廣闊,軍政大權集中,(加強了中央集權),提高了行政效率②行省制度的創立,是我國古代地方行政制度 的重大改革,成為我國省制的開端(二)在地方 行省制度★1.機 構 :設行中書省,簡稱 “行省” ;是中書省臨時派出處理 地方事務的機構,后轉變為常設的地方最高行政機構中書省轄地 今山東、山西和河北行中書省 全國共設10個行省三、元朝的統治 教材P62行省制度材料一:始分立行中書省……鎮邊鄙,與都省為表里 ….…AL上山六 T工 在地方權力很大 漕運、軍國重事,無不領之。 ——《元史 · 百官志》材料二:各行省的重大民政事務,必須呈報中書省;軍 政要務則需呈報樞密院。沒有中書省、樞密院轉發的詔一 口 T T 么 k T 仍受到中央的管理賦稅,也不得調動軍隊。——白鋼《中國政治制度史》啟示 : 國家制定制度應順應時代潮流,與時俱進,不斷創新行省的職權有何特征 特征:中央集權與地方分權相結合東南地區:設置澎湖巡檢司 ,加強對臺灣的管理西北地區:設 置北庭都元帥府 ,管理西域軍政事務西藏地區:設立宣慰使司都元帥府中央政府對西藏正式行使行政管轄權(三)在邊疆地區1.方式:因地制宜(特點)2.地 區 :中央政府首次在臺灣地 區正式建立行政機構三、元朝的統治 教材P62(1)三國時期,衛 (2)隋朝時期,臺灣 (3)元朝時期,臺灣稱 溫率船隊到達夷洲 稱 作流求,三赴流求 作琉球,設置澎湖巡檢司西 突 厥 東 突 厥長安◎ O 洛陽隋- - - 政 權 部 族 界◎ 都城元朝及以前大陸與臺灣交往的史實麗察合臺汗國0 元嶺 北 什 A大都0羞河曲江北付意首竹酒元室 政 院 地幽 什遼 加中 中 通嶺 北單 午 酒班球界 界萬高任著元朝及以前與西域交往的史實(2)唐朝時期先后設置 安西都護府和北庭都護府(3)元朝時期設置北庭都元帥府(1)西漢時期 設置西域都護西 漢 形 勢 圖 唐朝前期疆域和邊疆各族的分布圖(669年)▲元朝形勢圖(1330年)宣慰使司都元帥府宣政院元宣政院印唐蕃會盟碑西藏是中國 西南邊陲的 重要門戶唐太宗 唐中宗 唐穆宗 元朝元朝及以前漢藏兩族交往的史實文成公主嫁與 松贊干布吃宣 政 院 轄 地成金城公主嫁 與尺帶珠丹1 . 表 現 : 涼州行 工南,同漢人[元末明初]戴良●●●●●●年年此地成邊土,竟與胡人相間處。E 區 別胡人有婦解漢音,漢女亦解調胡琴。③形成新的民族: 回回(回族的前身)2.影 響 :元朝境內大規模的人口流動,促進了各族經濟、 文化的交流與發展,加強了各族間的了解與聯 系 ,對中華民族進一步交融具有重要意義四、元朝的民族交融 教材P62—63臺灣、新疆、西藏地區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國的領土主權不需要別國仲裁,堅決維護國家統一與民族團結,反對任何形式的分裂國土的行為!①制度要不斷創新;② 統治者要善于學習先進文化;③各民族應團結友好平等地相處國際反華勢力 臺獨分子 禍港四人幫 藏獨分子:達賴2009年新疆七.五事件通過以上學習我們能獲得什么啟示 統 一 全 國南宋滅亡建立元朝蒙古滅金蒙古滅西夏建立蒙古政權六大事件1206年 1227年 1234年 1271年 1276年 1279年成吉思汗(鐵木真) 忽必烈(元世祖)課堂小結兩個人物課堂小結疆域:元朝的版圖是我國歷史上最大的。中 央 :中書省、樞密院、御史臺、宣政院統治措施 地 方 :行省制度邊 疆 : 澎湖巡檢司、北庭都元帥府、 宣慰使司都元帥府民族交融:形成新民族——回回1.毛澤東在《沁園春 · 雪》中所說的: "惜秦皇漢武 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 一代天驕, …… 只識彎弓射大雕。”詩中“一代天驕”是( C )A.忽必烈 B.趙匡胤 C.鐵木真 D.漢武帝2.我國歷史是由整個中華民族共同創造的。 在歷史發展的長河中,出現了許多由少數民族建立的政權, 其中第一個統一全國的少數民族政權是(D )A.遼 B.西夏 C.清朝 D.元朝課堂練習課堂練習3.元滅南宋時,南宋軍民進行奮勇抵抗,其中留下"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這一千古名句的南宋大臣是(A.岳飛 B.陸秀夫 C.文天祥 D.魏征4.元末有人寫詩云:"胡人有婦解漢音,漢女亦解調胡琴這反映了( )。A.元朝漢族婦女擅長音樂 B.少數民族婦女喜歡音樂C.元朝統一促進民族交融 D.當時婦女受教育條件好5.來自中亞、西亞的人移居中國,同漢、蒙古、畏兀兒等人,長期雜居相處,互通婚姻,逐漸交融,形成新的民 族 , 這個民族是( B )A.藏族 B.回族 C.滿族 D.錫伯族課堂練習"課堂練習6.假如穿越歷史回到元朝。你生活在元朝的山東地區,那么管轄山東地區的是( )。A.中書省 B.行中書省 C.遼陽行省 D.江南江北行省7.臺灣島南北縱長約395千米,東西寬度最大約145千米,是我國第一大島。我國歷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這一地區 正式建立的行政機構是 (A )A.澎湖巡檢司 B.樞密院 C.御史臺 D.西域都護本特征是( D )A.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建立B.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C.繁榮與開放 900課堂練習8.從下圖中可以清晰地看出。遼宋夏金元時期的基D.多民族政權由并立到統一916契丹遼9601000西夏(黨項)122711151125 金(女真)1100 1200 1300(年)十國南 宋1127 1276蒙古元1038 1206北宋1234小組討論我們肯定文天祥抗元,也不否定元統一全國的進步性,只是看問題的角度不同。元朝統一全國的進步性:結束了長期分裂割據的局面,疆域遼闊,社會安定,有 利于人民的生產和生活,為社會經濟的發展提供了可靠的保 證,進一步促進了我國統一多民族國家的發展和民族大融合。文天祥抗元受后人欽佩:蒙古在統一過程中大肆屠殺和掠奪激起各族的反抗,而 文天祥反抗蒙古的民族壓迫,與人民群眾的愿望一致,是正 義行為,其寧死不屈的精神和崇高的民族氣節,值得敬仰。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