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9張PPT)導入新課觀察兩幅圖片,思考這兩幅圖片反映了什么歷史事件?瓦特改良蒸汽機珍妮紡紗機工業革命分為幾個階段?其背景、進程和影響如何 工業革命機器生產手工勞動工業革命的本質工業革命是由一系列技術變革引起的從手工勞動轉向機器生產的重大飛躍18世紀60年代19世紀中期19世紀70年代20世紀初第一次工業革命第二次工業革命1、工業革命的概念:由一系列技術變革引起的從手工勞動轉向機器生產的重大飛躍。手工勞動機器生產18世紀60年代19世紀中期19世紀七十年代第一次工業革命(蒸汽時代)19世紀末20世紀初第二次工業革命(電氣時代)一、工業革命的背景2、發源地:英國思考:工業革命為什么首先發生在英國?材料:就某一方面條件,或某些條件來說,在歐洲大陸也有比英國更好的國家——如荷蘭和法國,但是沒有哪個國家具有英國這樣好的綜合條件。——馬克垚主編《世界文明史》豐富的原料雄厚的資本廣闊的市場穩定的環境充足自由的勞動力假如你是一位18世紀英國商人,現在你準備投資工業,需要哪些條件呢?情境體驗這些條件其他國家不具備嗎?生產技術的進步歷史大事年表 1789年 法國大革命1775-1783年 美國獨立戰爭19世紀中期 意大利還處于分裂之中1864-1871年 普魯士三次王朝戰爭制度優勢位置優勢資本優勢制度優勢制度優勢材料:就某一方面條件,或某些條件來說,在歐洲大陸也有比英國更好的國家——如荷蘭和法國,但是沒有哪個國家具有英國這樣好的綜合條件。——馬克垚主編《世界文明史》3、首先發生在英國的歷史條件:(2)經濟條件:(1)政治前提:英國“光榮革命”后,君主立憲制確立,國內政局穩定,政府鼓勵經濟發展。①農業資本主義發展(圈地運動),為工業發展提供了農產品、自由勞動力和國內市場。驅 趕供 給英國制呢業發達,對羊毛需求激增農民資產階級、新貴族圈占公田和農民份地,將其變成私田離開土地,成為雇傭勞動力牧場你知道“羊吃人”運動嗎?圈地運動查理一世被處死養羊世界煤炭分布材料 歐內斯特·曼德爾估計,從1500年到1800年,歐洲殖民掠奪的總值為10億英鎊金幣……這批資本的流入即便不能說是英國新工業革命的全部資本,至少也促進了英國對新工業革命的投資,尤其在蒸汽機和紡織技術方面的投資。 ——【加拿大】貢德·弗蘭克《白銀資本》②通過殖民擴張,促進了資本原始積累,獲得大量原材料和廣闊的海外市場。英國殖民地的分布資源資本海外市場③技術:手工工場發展水平較高16至19世紀,英國出現了培根、牛頓、波義爾、胡克等近代科學的先驅,他們重視觀察和實驗,把利用新發明和新發現來改善人類生活作為科學的崇高目標。英國還于1660年成立了皇家學會,1754 年成立了“工藝制造業和商業促進會”等學術團體,這些團體在促進學術交流和技術進步方面起了積極作用。——王章輝《英國和法國工業革命的比較》英國皇家學會(1660成立)勞動分工細致,生產工具專門化,工人技術純熟17世紀中期,英國已經成為歐洲科學技術中心之一,許多科學家熱心于生產技術的改進。手工工場為技術改革和工業發明提供了條件西歐大量的煤炭資源都儲藏在英國,而且儲藏在水路交通方便、商業中心附近和熟練工人密集的地方。煤炭儲藏集中以及必要挖掘技術的具備,……為工業化打下了基礎。——[美]本特利《新全球史》英國有豐富的發展工業的煤炭資源。市場總是在擴大,需求總是在增加。甚至工場手工業也不再能滿足需求了。于是蒸汽和機器就引起了工業生產的革命。——[德]馬克思、恩格斯《共產黨宣言》(3)直接原因:手工生產的產品已不能滿足國內外市場的需要。④資源:英國礦產資源分布圖——必要性政治 前提 光榮革命后,國內政局穩定,政府鼓勵經濟發展。 經濟條件 勞動力 圈地運動資本 海外貿易、殖民掠奪、販賣黑奴、圈地運動市場 殖民擴張獲得海外市場,圈地運動提供國內市場技術 手工工場發展水平較高;英國成為歐洲科學技術中心之一;生產技術進步資源 通過殖民擴張獲得大量廉價的原材料;英國有豐富的發展工業的煤鐵資源直接 原因 手工生產的產品已不能滿足國內外市場的需要。 英國首先進行工業革命的背景(從政治前提、勞動力、資本、技術、市場、資源等角度梳理)小結18世紀中國為什么未能發生工業革命?政治對外文化經濟英國中國工場手工業時期中西方社會發展的對比(15-18世紀)資本主義制度資本主義萌芽工場手工業重商主義文藝復興宗教改革思想解放近代科學興起殖民擴張封建君主制自然經濟主體資本主義萌芽緩慢重農抑商文化專制科舉制度宋明理學閉關鎖國英國1733飛梭英國1765珍妮紡紗機英國1768水力紡紗機英國1779騾機英國1785水力織布機隨著一系列的發明創造,棉紡織業基本實現了機械化生產,工廠隨之出現。1771年,阿克萊特在曼徹斯特開辦了第一家水力紡紗廠,成為近代工廠的開端,機器生產的工廠逐步取代手工工場(一)第一次工業革命二、工業革命的進程類別 時間 發明者 國別 發明成就棉紡織業 1765 哈格里夫斯 英國 手搖紡紗機1769 阿克萊特 英國 水力紡紗機1779 克隆普頓 英國 騾機1785 卡特萊特 英國 水力織布機動力 1690 巴本 法國 活塞1696 塞維利 英國 蒸汽抽水機1705 紐可門 英國 大氣活塞式蒸汽機1769 瓦特 英國 單動式蒸汽機1782 瓦特 英國 聯動式蒸汽機交通運輸 1807 富爾頓 美國 汽船1814 史蒂芬孫 英國 蒸汽火車(一)第一次工業革命二、工業革命的進程主要成果與特點(1)開始領域:棉紡織業(2)第一階段:機器發明與工廠出現;(3)第二階段:動力革新與交通發展;(4)第三階段:工業革命完成及擴展;19世紀中期,英國制造業實現機械化,標志著英國率先完成工業革命,英國確立其“世界工廠”地位。法國美國英 國美國歐洲從18世紀末到19世紀中葉,工業革命從英國逐漸擴展到歐洲大陸和北美,從大西洋兩岸逐步深入內陸,形成持續不斷的輻射效應。(一)第一次工業革命二、工業革命的進程1.電力技術的開發應用2.內燃機的創制應用3.新通訊手段的發明4.化學工業的興起5.改造舊產業部門人類進入“電氣時代”(二)第二次工業革命二、工業革命的進程內 容 第一次工業革命 第二次工業革命不 同 點 發明者 工匠、技師 工程師、科學家發明基礎 生產實踐的總結 科學實驗的成果時 間 1760s--19世紀中期 1860s-19世紀末20世紀初范 圍 英國—法美—德俄日 同時開始于幾國開始部門 棉紡織---輕工業 電力---重工業機械化機器生產 生產方式 生產組織形式 工廠 壟斷組織動力 人力-水力-蒸汽動力 電力重工業開始科學技術和生產的緊密結合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特點兩次革命交叉進行速度快范圍廣規模大(二)第二次工業革命二、工業革命的進程世界格局:改變世界面貌,世界各地的聯系日益緊密,逐漸形成了東方從屬于西方的世界格局。19世紀末20世紀初,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最終形成。三、工業革命的影響1851年英國舉辦了第一次世界博覽會。建造了世界上第一座完全由玻璃及金屬建成的大廈——“水晶宮”。社會生產力大發展;工業成為社會經濟的先導;各國經濟空前繁榮、聯系日益緊密。生產關系:建立了資本主義大工廠制度,管理日益科學化;出現壟斷組織。社會生活:城市化進程加快;生活改善;體育與文化發展;女性地位提高,女權主義逐漸興起;人口增長;價值觀念的轉變……思想領域:產生自由主義思想英國人亞當·斯密主張終結封建制度、以及由國家壟斷獨占的重商主義管制,強調自由市場、自由貿易,提倡“自由放任”。三、工業革命的影響人力、畜力蒸汽機電力、內燃機產業規模:小→大資本需求:少→多社會化趨勢:弱→強生產社會化手工工場工廠壟斷組織手工業、商業輕工業重工業生產力組織方式領域生產組織形式·壟斷1.概念:一些大企業通過強強聯合或兼并弱小的方式,建立的一種行業新型經濟聯合體。2.原因:是生產力發展的必然結果;生產和資本的高度集中是壟斷組織產生的直接原因。3.實質:資本家為了適應生產力的發展而對生產關系所做的局部調整。三、工業革命的影響概念:分散的、互不聯系的生產過程變為集中的、互相聯系的社會生產過程。主要表現:生產資料由個人分散使用變為許多人共同使用;生產過程由個人分散進行變為許多人分工協作共同進行;生產日益依賴市場的需要。發展趨勢:社會分工越來越細,協作范圍越來越廣,生產愈來愈具有社會性質,分散的市場逐漸匯合成統一的市場,生產和流通日益國際化。科技進步推動生產社會化向更廣更深發展。18世紀以來歷次產業革命不斷推動生產社會化進入新的階段。——《中國大百科全書》第二版生產社會化知識拓展社會問題:社會貧富分化加劇、城市居住條件惡劣、環境污染嚴重、疾病與犯罪等社會問題出現。國際秩序: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經濟發展不平衡加劇(美德崛起),要求重新分割世界和爭奪全球霸權,國際局勢日趨緊張。(“一戰”)這個時代一方面產生了以往人類歷史上任何一個時代都不能想象的工業和科學的力量。而另一方面卻顯露出衰退的征兆……總之,每一種事物好像都包含有自己的反面。 ——1856年馬克思在工人運動的推動下,歐美各國開始通過社會立法來解決這些問題,社會福利制度興起。三、工業革命的影響內涵:資本主義世界市場即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占主導地位的世界市場。形成過程:階段 推動因素 主要資本 顯著特點 形成進程工場手工業時期 (15C、16C) 新航路開辟 商業資本 暴力掠奪 雛形階段工場手工業時期 (16C—18C中期) 殖民爭奪 商業資本 暴力掠奪 拓展階段自由資本主義時期 (18C中期—19C中期) 第一次工業革命 工業資本 商品輸出 基本形成壟斷資本主義時期 (19C中后期以后) 第二次工業革命 壟斷資本 資本輸出 最終形成第二次工業革命·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知識拓展工業革命的影響(1)生產力:(2)生產關系:(3)社會結構:(4)社會生活:(5)思想領域:(6)社會問題:(7)世界格局:本課小結(8)國際秩序:社會生產力大發展;各國經濟空前繁榮建立了資本主義大工廠制度,管理日益科學化;出現壟斷組織工業資產階級和工業無產階級壯大,工業資產階級實力增強;工業無產階級迅速崛起;中間階層的力量也開始發展城市化進程加快;生活改善;體育與文化發展;女性地位提高;人口增長;價值觀念的轉變……產生自由主義思想、空想社會主義、馬克思主義出現社會貧富分化加劇、城市居住條件惡劣、環境污染嚴重、疾病與犯罪等逐漸形成了東方從屬于西方的世界格局。19世紀末20世紀初,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最終形成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經濟發展不平衡加劇(美德崛起),要求重新分割世界和爭奪全球霸權,國際局勢日趨緊張(“一戰”)1.根據英國傳統,在每一位國王開始其統治時,都要被授予終生的王室收入;1689年后,議會不再授予威廉親王終生的王室收入,而限制在只給一年的收入。這表明( )A.根據神授權力繼承王位的思想被否定B.英國議會實質上掌控了政府的行政權C.近代英國君主政治影響力的基本喪失D.政府在議會規定范圍之外的支出違法D?【解析】據材料“1689年后,議會不再授予威廉親王終生的王室收入,而限制在只給一年的收入”可知,1689年《權利法案》頒布后,國王權力受到議會的限制,威廉親王只有一年收入,除此規定之外的支出屬于違法支出,故選D項;材料主要說明1689年前后王室收入的變化,1689年前國王開始統治時即可獲得終生的王室收入,1689年后王室收入限制在只給一年的收入,材料沒有體現王位繼承的問題,《權利法案》的頒布否定了君權神授的思想,與材料所述內容無關,排除A項;議會掌握了立法權和財權,政府仍然后行政權,18世紀中期后,國王逐漸統而不治,排除B項;《權利法案》頒布后,國王權力受到限制,但國王仍然掌握行政權,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任命官員,具有較大的政治影響力,18世紀中期后,責任內閣制逐漸確立,國王逐漸成為統而不治的國家元首,僅保留有象征性的權力,排除C項。?2.如圖為世界物種交流過程中兩種作物的傳播路線示意圖,兩種作物是A.小麥、玉米B.玉米、水稻C.小麥、甘蔗D.水稻、甘蔗C?【詳解】根據材料可知,白色箭頭所代表的的農作物以西亞北非為中心,向其他大洲傳播,結合所學可知,小麥是人類最早種植的糧食作物,小麥原產于北非或者西亞;黑色箭頭所代表的的農作物以東南亞和印度地區為中心,向其他地區傳播,結合所學可知,甘蔗原產地可能是新幾內亞或印度,后來傳播到南洋群島。C項正確;結合所學可知,玉米的原產于中美洲和南美洲。進而向其他地區傳播,與圖示傳播起源地不符,排除AB項;水稻起源于中國和印度,與與圖示傳播起源地不符,排除D項。故選C項。?3.16世紀前的葡萄牙,原產印度的胡椒售價昂貴,用胡椒入菜只是少數人的特權。而17世紀后,胡椒價格卻逐步走低,開始大量進入尋常百姓家的餐桌。這種變化是因為A.民眾消費觀念發生顯著變化B.商業革命沖擊西歐傳統市場C.威尼斯香料壟斷地位被打破D.資本主義世界市場基本形成B?【詳解】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商業革命的主要表現是商品種類增多,世界聯系日益密切,因此材料“17世紀后,胡椒價格卻逐步走低,開始大量進入尋常百姓家的餐桌”體現的是商業革命對西歐傳統市場的沖擊,B項正確;材料與民眾消費觀念變化無關,排除A項;C項也是商業革命的表現之一,排除C項;資本主義世界市場初步形成是在第一次工業革命后,排除D項。故選B項。?4. 如圖是近代某一時期世界主要貿易路線圖。由該圖可知( )A. 全球聯系初步建立 B. 中國主導世界白銀流向C. 世界市場最終形成 D. 西歐加大對華資本輸出【詳解】根據材料“近代某一時期世界主要貿易路線圖”、“三角貿易”可知,這一時期應該出現在新航路開辟后全球聯系初步建立,A項正確;中國并不主導世界白銀流向,B項與史實不符,排除B項;C項發生在第二次工業革命后,與“三角貿易”時間不符,排除C項;資本輸出發生在19世紀末,時間不符,排除D項。故選A項。?A?5.西班牙在美洲的主要黃金來源地是新格拉納達。到1600年,從這里出口了400多萬盎司的黃金。新格拉納達的黃金產量逐步上升,到18世紀,其產量約為16世紀產量的三倍。這些黃金的流入直接導致西班牙A.國力增強,確立世界霸主地位B.資本積累,引發本國工業革命C.貿易發達,成為世界市場中心D.物價上漲,沖擊封建生產關系D?【詳解】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新航路開辟后,西班牙雖從美洲掠奪了大量的金銀,但并未將其轉化為資本積累,而是將之應用于向英、荷等國購買昂貴的奢侈品,排除B項;金銀大量輸入,導致“價格革命”,即金銀價值下降,物價暴漲,依靠固定地租為生的封建地主地位下降,資產階級實力上升,,加速了封建制度的衰落,故本題選擇D項;17、18世紀的世界霸主分別為荷蘭和英國。故排除A項;C項應為荷蘭和英國。與題目中的國家“西班牙”不符,故排除。?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