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模塊檢測試卷(一) (分值:100分)一、選擇題(本題包括20小題,每小題2.5分,共50分)1.種群數量特征是種群最基本的特征,下列有關種群數量特征的敘述,錯誤的是( )A.種群密度不能反映種群未來的數量變化趨勢B.頂極群落中各生物的種群密度不再發生變化C.年齡結構和性別比例會影響種群密度的變化D.遷入率和遷出率是影響種群密度變化的直接因素2.為了調查某山區喜鵲的種群密度,初捕50只鳥中有喜鵲20只,將其標志后原地放回。適宜時間后,再捕50只鳥,其中被標志的喜鵲5只,沒有標志的喜鵲10只。由于喜鵲被捕一次后更難捕捉,因此推測此山區中喜鵲的種群數量最可能( )A.小于60只 B.大于60只C.小于220只 D.大于220只3.在一段時間內,某自然生態系統中甲種群的增長速率變化、乙種群的數量變化如圖所示。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A.t1~t2,甲種群的增長速率大于乙種群B.t2時的甲種群環境容納量最大C.t2~t3,甲種群和乙種群的年齡結構類型相同D.t4后,乙種群基數增大,增長會越來越快4.(2024·舟山高二質檢)下列有關種群增長曲線的敘述,正確的是( )A.自然界中多數生物為“J”形增長B.在自然條件下,種群的環境容納量(即K值)是固定不變的C.魚類養殖過程中,在接近K/2值時進行捕撈有利于獲得最大捕撈量D.在“S”形曲線中,種群密度不同時可能具有相同的種群增長速率5.(2024·寧波高二調研)下列有關種群的數量波動及調節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A.大多數種群的數量波動表現為非周期性波動B.種群周期性年間波動主要發生在成分比較簡單的高緯度環境中C.降雨量是調節種群數量波動的外源性因素D.食物是調節種群數量波動的內源性因素6.嘉興南湖放養著青、草、鰱、鳙四大家魚。青魚棲息在水體的中下層,以水底的螺、蚌及水生昆蟲等為食;草魚棲息于水體的中下層或水草多的地方,主要以水草為食;鳙魚生活在水體的中上層,主要以浮游動物為食,也食用部分浮游植物;鰱魚主要以浮游植物為食,生活在水體的上層。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四大家魚的分層現象體現了群落的垂直結構B.四大家魚的混養利用了物種生態位分化的原理C.南湖水生生物群落的邊界與南湖的水體邊界基本一致D.與鰱、鳙魚間的生態位重疊相比,鰱、青魚間的生態位重疊更多7.(2023·湖州高二期末)下列群落中既具有明顯的季節性變化,又具有明顯的垂直結構的是( )A.熱帶雨林 B.溫帶落葉闊葉林C.北方針葉林 D.草原8.(2023·杭州高二期末)在森林、草原等不同的群落中,土壤動物的種類、數量和分布都有所不同。某生物興趣小組的同學對土壤動物類群豐富度進行研究。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土壤中小動物的豐富度與季節變化無關B.土壤中小動物數量越多豐富度越大C.調查土壤動物類群豐富度可采用標志重捕法D.體型較小的動物使用干漏斗分離裝置進行分離9.(2024·紹興高二期末)群落的演替是普遍存在的現象,且有一定規律。群落演替的過程可人為劃分為三個階段:侵入定居階段(先鋒群落階段)→競爭平衡階段→相對穩定階段。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A.群落中各種生物數量之間的比例叫豐富度B.成功定居的先鋒植物可通過影響環境為以后侵入的生物創造有利條件C.侵入定居階段的優勢種都會在競爭平衡階段消失D.演替達到相對穩定的階段后,群落內物種組成不再變化10.旅游干擾是指旅游者踩踏、攀折植物,獵殺動物或由于污水與尾氣排放等對旅游景區的生態環境產生影響的行為。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A.旅游干擾可能會改變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B.旅游干擾會使景區生態系統的能量金字塔發生倒置C.旅游干擾可能會改變某些種群的環境容納量D.旅游體現了景區的直接使用價值,但旅游干擾降低了景區的間接使用價值11.(2024·金華高二檢測)生態系統的生產量和生物量是兩個不同的概念,下列有關說法錯誤的是( )A.湖泊和開闊的海洋生態系統中浮游植物生物量小于浮游動物和其他底棲動物生物量B.綠色植物的生產量屬于生態系統的初級生產量,是生態系統的基石C.頂極群落的總初級生產量大于演替中群落的D.通過對動物生產量的計算,可以推測其在生態系統中的相對重要性12.生物氧化塘是利用藻類和細菌處理污水的一種生態系統。如圖是生物氧化塘內部分成分之間的關系,下列相關分析正確的是( )A.流經生物氧化塘的總能量是藻類固定的全部太陽能B.生物氧化塘實現了能量的多級循環利用C.不同生物生活在生物氧化塘的不同層次體現了生物群落的垂直結構D.圖中藻類和細菌都是分解者13.(2024·舟山高二期末)我國是世界上草原資源最豐富的國家之一,草原總面積近4億公頃。如圖表示某草原生態系統中部分生物的營養關系及同化的能量值。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該草原生態系統通常以捕食食物鏈為主B.與昆蟲相比,鼠用于生長和繁殖的能量在同化量中的比值更大C.從第二個營養級到第三個營養級的能量傳遞效率約為12.5%D.若該地受到DDT污染,食蟲鳥體內DDT濃度最高14.生態系統中的物質是循環利用的,但是仍要向農田中施加N、P、K等肥料,其原因是( )A.在沒有物質輸出的情況下,物質在某一個封閉生態系統中是循環的B.生態系統中的物質自給自足的前提是物質循環的全球性C.一塊農田中的一些無機鹽會隨著農產品輸出而導致農田中的無機鹽減少D.一塊農田不是一個生態系統,物質不能循環利用15.稻魚共生系統是一種獨特的農業生態模式:魚為水稻除草、除蟲,有的魚取食稻花,魚糞可以肥田。稻田養魚模式實現了農業的綠色生態發展和可持續發展。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A.稻魚共生系統實現了物質循環再生和能量多級利用B.魚取食稻花后,這部分稻花的能量一部分被魚同化,另一部分流向分解者C.魚糞中含有大量的有機物和能量可供水稻生長發育,減少了化肥的用量D.稻田中的魚可能處于不同的營養級,但都屬于消費者16.下列關于人類與環境的敘述,錯誤的是( )A.生物圈指地球上有生物存在的部分,由所有生物組成B.限制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是防治酸雨的有效措施C.臭氧減少危及地球上所有生物D.人類活動已經造成大量野生生物的滅絕17.(2023·衢州高二校聯考期末)有研究報道,某地區近40年內森林脊椎動物種群數量減少了80.9%。該時段內,農業和城鎮建設用地不斷增加,擠占和蠶食自然生態空間,致使森林生態系統破碎化程度增加。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森林群落植物多樣性高時,可為動物提供多樣的棲息地和食物B.森林生態系統破碎化不利于生物多樣性的形成C.保護生物多樣性,必須禁止一切森林砍伐和野生動物捕獲的活動D.農業和城鎮建設需遵循自然、經濟、社會相協調的可持續發展理念18.某地通過新建沼氣池和植樹造林,構建了新型農業生態系統(如圖所示)。下列關于該農業生態系統的敘述,錯誤的是( )A.該生態系統的維持,人的作用非常關鍵B.該生態系統實現了農業生產的可持續發展C.該生態系統提高了能量傳遞效率D.該生態系統充分利用了廢棄物中的能量,實現了能量的多級利用(2023·湖州高二統考期末)閱讀下列材料,完成第19、20小題。生態環境破壞、過度捕撈等導致長江中下游生態退化,漁業資源銳減,長江江豚、中華鱘等長江特有珍稀動物瀕臨滅絕。為了挽救長江生態環境,國家制定了“長江10年禁漁”等保護政策,對長江生態環境及生物多樣性進行保護和修復。19.科學家建立長江江豚的基因資源庫,可以直接保護生物多樣性中的( )A.遺傳多樣性 B.生態系統多樣性C.種群多樣性 D.群落多樣性20.下列關于對長江生態環境及生物多樣性進行保護和修復措施的敘述,正確的是( )A.長江魚類資源穩定恢復的關鍵在于長期禁漁B.定期投放本土魚類魚苗可增加其環境容納量C.建立江豚、中華鱘的人工養殖場是對其最有效的保護措施D.在禁漁期應對禁漁區域定期開展抽樣調查以評估物種資源現狀二、非選擇題(本題包括5小題,共50分)21.(9分)青海湖是我國最大的內陸湖泊,也是我國重要的濕地生態系統,生活著多種鳥類,其中斑頭雁是國家保護的珍稀動物。請分析回答下列問題:(1)斑頭雁每年3月份從越冬地陸續遷徙至青海湖,先在各濕地分散棲息,補充在飛行過程中消耗的體能,然后集中到繁殖地繁殖,整個過程中也伴有不參加繁殖的斑頭雁的遷入和遷出活動。據此可知,在研究斑頭雁的種群數量變化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數量特征)是影響其種群密度的主要因素。影響斑頭雁種群數量的環境因素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答出兩點)等。(2)某研究所調查了青海湖地區的斑頭雁種群數量,他們用了多種調查方法,包括在斑頭雁產卵期用____________法調查產卵量,也用____________法調查斑頭雁個體的種群密度。(3)如圖中甲、乙兩條曲線分別表示調查過程中的斑頭雁和另一種非國家保護鳥類棕頭鷗在一段時間內的種群數量(Nt)和一年后的種群數量(Nt+1)之間的關系,直線p為參照,表示Nt+1=Nt。甲曲線上A、B、C三點中,表示種群數量增長的是________點;乙曲線上D、E、F三點中,表示種群數量相對穩定的是________點;追蹤調查中發現2005年斑頭雁種群數量達到20 000只左右后,至今十余年時間里曲線幾乎與p重合,說明20 000只左右是該地區斑頭雁種群的____________量;當Nt小于a時,甲、乙中的________曲線所代表的生物更易消亡。22.(9分)人工松樹林中,布谷鳥一般棲息在樹冠層,是捕捉松毛蟲的能手,花鼠主要棲息在灌木層,黃鼠和野兔主要棲息在草本層。請回答下列問題:(1)布谷鳥以松毛蟲為食,據此判斷布谷鳥屬于第________個營養級。布谷鳥糞便中的能量屬于____________(填“布谷鳥”或“松毛蟲”)同化能量中的一部分。(2)松樹林中的松樹有高有低、錯落有致,這種現象____________(填“屬于”或“不屬于”)群落的垂直結構。各種動物在松樹林中的分層分布現象主要是由________決定的。黃鼠和野兔都會從共同食用的植物轉向吃不同植物從而達到共存,這種____________現象是生物對環境長期適應以及自然選擇的結果。(3)調查黃鼠的種群密度一般采用標志重捕法。若黃鼠被捕一次后,再次被捕的難度增大,則黃鼠種群密度估算值比種群實際值__________。(4)人工林的物種相對比較簡單,所以常常引入多種且數量不多的其他生物,這樣做的意義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3.(10分)回答下列與生態系統有關的問題:(1)西雙版納熱帶雨林是我國保存最完整的熱帶雨林之一。白天有各種蝶類、蜂類和蠅類活動,而到晚上只能看到夜蛾類和螟蛾類昆蟲,這是群落的________________隨時間發生變化,體現了群落的時間結構。該群落__________________復雜,抵御外界干擾的能力強。該群落與當地氣候和土壤條件處于最終平衡狀態,此時群落稱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熱帶雨林中動植物種類多,營養級數目多。營養級的位置越高,歸屬于這個營養級的生物種類、數量和__________越少??捎胈_________________來表示各營養級之間的個體數量關系,通過計算動物的________________,可以推測各類動物在生態系統中的重要性。(3)用標志重捕法調查該雨林某區域的種群數量時,若部分標志個體的標志物不慎脫落,則導致調查結果______________(填“偏高”或“偏低”);對捕獲的野兔進行性別比例調查,發現其雌雄比例稍大于1,該比例____________(填“有利于”或“不利于”)種群增長。24.(12分)(2024·諸暨高二期末)茭白田套養小龍蝦是一種新型的生態種養模式,小龍蝦以田間的雜草、昆蟲和飼料為食,其糞便可為茭白生長提供有機肥料。小龍蝦在覓食的同時還可為茭白田松土、攪活水體,更好地促進茭白的生長,提高經濟效益?;卮鹣铝袉栴}:(1)茭白葉上有昆蟲棲息,根系處有小龍蝦和水生生物生活,這種分布主要體現了群落的________結構。長綠飛虱是影響茭白生長的主要害蟲,主要采食茭白綠色的葉片,據此分析此信息屬于____________。為減輕長綠飛虱對茭白的危害,常使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誘劑W誘殺長綠飛虱雄性個體以控制其種群數量,該防治方法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輸入該養殖田的總能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圖為該養殖田中某兩個營養級(甲、乙)的能量流動示意圖,其中a~e表示能量值。乙糞便中的能量包含在________(填圖中字母)中,乙用于生長和繁殖的能量值可表示為__________(用圖中字母和計算符號表示)。(3)小龍蝦是入侵物種,入侵我國后的最初一段時間種群數量迅速上升。從種群特征角度分析,導致小龍蝦數量上升的直接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從小龍蝦生存條件分析,導致小龍蝦數量上升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2點)。(4)若研究小龍蝦的生態位,通常需要研究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A.小龍蝦的棲息地B.小龍蝦的天敵C.小龍蝦的食物D.小龍蝦與其他物種的關系25.(10分)(2024·嘉興高二月考)觀光農業是指利用農業的自然資源和鄉村民俗風情及鄉村文化等條件,建立具有農業生產、生態度假于一體的綜合區域。如圖為某觀光農業的部分示意圖,請回答下列問題:(1)將作物的秸稈及殘次果實曬干打粉后作為魚飼料,其中部分飼料碎屑直接被某些細菌利用,然后細菌再被某些原生動物利用,這種單方向的營養關系構成了____________。但過多的魚飼料會污染魚塘而使溶解氧下降,進一步導致更多的魚死亡,這種調節方式屬于____________________。(2)塘泥和家畜糞便中含有的有機物和無機物屬于生態系統的__________成分,家畜的糞便中含有尿素和尿酸,往往要通過________作用才能被農作物或果樹利用。果園中陽光透過桑樹形成了斑駁的光影,陰影處長了許多二月蘭,而光斑處長了許多車前草,這種現象體現了群落的______________。(3)單位時間內家畜用于生長和繁殖的能量就是其__________________量。研究發現,在同一生態系統,與植食動物相比,肉食動物該部分能量占其自身同化量的比例__________,這是從____________層次上對能量流動進行的研究。答案精析1.B [頂極群落中各生物的種群密度也會發生變化,只不過是在一定范圍內波動,B錯誤。]2.A [根據標志重捕法的原理,用重捕中標志個體比例與樣地個體總數中標志個體比例相等來估計種群的數量。根據公式X∶20=15∶5,得X=60(只)。又因為喜鵲被捕一次后更難捕捉,第二次捕到的5只比應該捕到的要少,因此推測此地區中喜鵲的種群數量最可能小于60只。]3.C [圖示為甲種群的增長速率變化和乙種群的數量變化曲線,無法比較二者的增長速率大小,A錯誤;t2時,甲種群的增長速率最大,種群數量達到環境容納量的一半,B錯誤;t2~t3,甲種群的增長速率大于零,種群數量仍在增多,乙種群的數量也在增多,其年齡結構都為增長型,C正確;由于自然界的資源和空間總是有限的,當種群數量增大時,種內斗爭就會加劇,以該種群為食的動物的數量也會增加,這就會使種群的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增高,當死亡率增加到與出生率相等時,種群的增長就會停止,D錯誤。]4.D [受諸多因素限制,自然界中多數生物種群數量均為“S”形增長,A錯誤;在自然條件下,種群的環境容納量(即K值)是相對穩定的,不是固定不變的,B錯誤;魚類養殖中,在K值時進行捕撈有利于獲得最大捕撈量,C錯誤;在“S”形曲線中,隨種群數量的增大種群增長速率先增大后減小,種群密度不同時可能具有相同的種群增長速率,D正確。]5.D [氣候、食物、捕食、疾病、寄生等都是調節種群數量波動的外源性因素,D錯誤。]6.D [四大家魚因為棲息地和食性不同而出現的分層現象體現了群落的垂直結構,A正確;池塘混養的魚在池塘中棲息的水層位置不同,提高了空間和食物的利用率,這是物種生態位分化的原理的充分體現,B正確;因為水體中的生物無處不在,因此,南湖水生生物群落的邊界與南湖的水體邊界基本一致,C正確;根據題目信息可知,鳙魚生活在水體的中上層,主要以浮游動物為食,也食用部分浮游植物,鰱魚主要以浮游植物為食,生活在水體的上層,而青魚棲息在水體的中下層,鰱、鳙魚間的生態位重疊較多,鰱、青魚間的生態位重疊少,D錯誤。]7.B [熱帶雨林所處環境高溫高濕,是地球上最豐富的基因庫,季節性變化不明顯,A不符合題意;溫帶落葉闊葉林主要分布在溫帶地區,是以落葉喬木為主的森林,該區由于冬季樹木落葉,夏季樹木綠葉,季節性變化明顯,又具有明顯的垂直結構,B符合題意;北方針葉林是寒溫地帶性植被,主要由耐寒的針葉喬木組成森林植被類型,季節性變化不明顯,C不符合題意;草原上以草本為主,垂直結構不明顯,D不符合題意。]8.D [不同的季節環境條件不同,土壤中小動物的豐富度會發生變化,A錯誤;豐富度是指物種的多少,不是個體數的多少,B錯誤;調查土壤動物類群豐富度可采用取樣器取樣法,C錯誤;土壤動物分離時,體型較大的動物可以直接用鑷子夾出來,體型較小的動物使用干漏斗分離裝置進行分離,D正確。]9.B [物種豐富度是指群落中不同物種的總數,A錯誤;侵入定居階段的優勢種在競爭平衡階段不再是優勢種,但仍然可以存在而不是消失,C錯誤;演替達到相對穩定的階段后,群落內物種組成仍然處于動態變化之中,而不是不再變化,D錯誤。]10.B [人類活動可能會改變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A正確;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是單向的、逐級遞減的,所以在生態系統中能量金字塔不會倒置,B錯誤;旅游干擾會改變生態環境,可能會改變某些種群的環境容納量,C正確;旅游體現了景區的直接使用價值,但旅游干擾破壞了生態環境,降低了景區的間接使用價值,D正確。]11.C [頂極群落的初級生產量有可能大于演替中的群落,但也不一定,因為有些植物在群落演替過程中可能被淘汰,有的頂極群落是苔原或沙漠,C錯誤。]12.C [流經生物氧化塘的總能量是藻類等生產者固定的全部太陽能與污水中有機物含有的能量,A錯誤;生物氧化塘實現了物質的循環利用,能量不能循環利用,B錯誤;藻類屬于生產者,D錯誤。]13.C [該生態系統為陸地生態系統,以腐食食物鏈為主,A錯誤;與昆蟲相比,鼠用于生長和繁殖的能量在同化量中的比值更小,因為鼠需要通過呼吸作用釋放的熱能維持機體體溫相對穩定,故鼠呼吸作用散失的熱能更多,B錯誤;從第二個營養級到第三個營養級的能量傳遞效率是(3.0+1.0)÷(17.0+15.0)×100%=12.5%,C正確;該食物網中猛禽營養級最高,其體內DDT濃度最高,D錯誤。]14.C [在沒有物質輸出的情況下,物質在某一個封閉生態系統中是循環的,生態系統中的物質循環是全球性的,一塊農田是一個開放的生態系統,農田中的一些無機鹽會隨著農產品輸出而導致農田中的無機鹽減少,所以要施肥,C符合題意。]15.C [稻魚共生系統屬于生態農業,可以實現物質循環再生和能量多級利用,A正確;魚取食稻花后,這部分稻花的能量一部分被魚同化,另一部分即未被同化部分流向分解者,B正確;水稻屬于綠色植物,能通過光合作用將無機物轉化為有機物并儲存能量,不能利用魚糞中有機物中的能量,C錯誤;稻田中的魚根據取食不同,可能處于不同的營養級,但都屬于消費者,D正確。]16.A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態系統,由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環境構成,A錯誤。]17.C [森林群落中植物的垂直分層為動物創造了多種多樣的棲息空間和食物條件,因此森林群落植物多樣性高時,可為動物提供多樣的棲息地和食物,A正確;森林生態系統破碎化造成的小種群會減少個體間交配繁殖的機會,使小種群易于滅絕,因此不利于維持生物多樣性,B正確;保護生物多樣性,是在不破壞生物多樣性的前提下,合理開發和利用,并非禁止一切森林砍伐和野生動物捕獲的活動,C錯誤;農業和城鎮建設需遵循自然、經濟、社會相協調的可持續發展理念,以利于人與自然和諧發展,D正確。]18.C [該生態系統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并沒有提高能量的傳遞效率。]19.A [生物多樣性包括遺傳多樣性、物種多樣性和生態系統多樣性,科學家建立長江江豚的基因資源庫,是對長江江豚這一物種的保護,可以直接保護生物多樣性中的遺傳多樣性。]20.D [長江魚類資源穩定恢復的關鍵在于對長江生態環境及生物多樣性進行保護和修復,并不意味著禁止開發和利用,A錯誤;環境容納量是指長時期內環境所能維持的種群最大數量,定期投放本土魚類魚苗是促進長江魚類資源快速恢復的手段之一,但不能增加其環境容納量,B錯誤;挽救江豚、中華鱘等珍稀瀕危動物長期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護區,實行就地保護,C錯誤;在禁漁期應對禁漁區域定期開展抽樣調查以評估物種資源現狀,為下一步物種資源的保護提供依據,D正確。]21.(1)出生率、死亡率和遷入率、遷出率 食物、天敵、氣候 (2)樣方 標志重捕 (3)B F 環境容納 甲解析 (3)由圖示分析可知,甲曲線上B點在直線p以上,表示種群數量增長了;乙曲線的F點與直線p相交,說明種群數量相對穩定,沒有發生改變。根據題干信息可知,從2005年后的十余年時間,斑頭雁種群數量維持在20 000只左右,說明20 000只左右是該地區斑頭雁種群的環境容納量。當Nt小于a時,甲曲線在直線p以下,種群數量在減少,所以甲更容易消亡。22.(1)三 松毛蟲 (2)不屬于 食物 生態位分化 (3)偏大 (4)通過增加生物多樣性,來提高人工林的自我調節能力解析 (1)布谷鳥以松毛蟲為食,松毛蟲以松葉為食,所以布谷鳥是第三個營養級;布谷鳥糞便中的能量沒有被布谷鳥同化,是上一營養級的能量,即松毛蟲同化能量中的一部分。(2)松樹林中的松樹屬于同一種群,所以有高有低、錯落有致的現象不屬于群落的垂直結構;動物在松樹林中的分層分布現象主要由食物決定;黃鼠和野兔都會從共同食用的植物轉向吃不同植物從而達到共存,這是生態位分化的現象。(3)標志重捕法的計算公式是種群中個體數(N)÷標志總數=重捕總數÷重捕中被標志的個體數,由于被捕過的黃鼠不容易再次被捕到,重捕中被標志的個體數偏小,則估算的種群中個體數偏大。23.(1)組成和外貌 營養結構 頂極群落 (2)能量 數量金字塔(或生態金字塔) 生物量 (3)偏高 有利于24.(1)垂直 物理信息 破壞害蟲自然性別比例,降低出生率(2)生產者固定的太陽能和飼料中的化學能 c a-b(3)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食物充足、沒有天敵制約 (4)ABCD解析 (1)茭白葉上有昆蟲棲息,根系處有小龍蝦和水生生物生活,這種分布體現了群落的垂直結構;長綠飛虱主要采食茭白綠色的葉片,綠色是一種物理信息;常使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誘劑W誘殺長綠飛虱雄性個體,破壞了其性別比例,降低了出生率,從而降低了種群數量。(2)茭白田套養小龍蝦是一種新型的生態種養模式,輸入該養殖田的總能量是生產者固定的太陽能和飼料中的化學能;乙糞便中的能量屬于上一個營養級的同化量,因此包含在甲流向分解者的能量(c)中;乙用于生長和繁殖的能量值可表示為同化量(a)-呼吸量(b)。(3)影響種群數量的因素有很多,最直接的原因是出生率大于死亡率(遷入率大于遷出率),導致小龍蝦數量上升;從小龍蝦生存條件分析,資源較充足、無天敵制約,導致小龍蝦數量上升。(4)小龍蝦的棲息地、小龍蝦的天敵、小龍蝦的食物、小龍蝦與其他物種的關系都屬于其生態位的研究內容。25.(1)食物鏈 正反饋調節 (2)非生物 氨化 水平結構 (3)凈次級生產 小 生態系統解析 (1)作物的秸稈及殘次果實曬干打粉后作為魚飼料,部分飼料碎屑直接被某些細菌利用,然后細菌再被某些原生動物利用,這種單方向的營養關系構成了食物鏈。過多的魚飼料會污染魚塘而使溶解氧下降,進一步導致更多的魚死亡,魚死亡后導致需氧微生物大量繁殖,消耗更多的氧氣,魚死的更多,因此屬于正反饋調節。(2)生態系統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塘泥和家畜糞便中含有的有機物和無機物屬于生態系統的非生物成分。家畜糞便中含有的尿素和尿酸往往要通過氨化作用轉變為無機化合物如氨,才能被農作物或果樹利用。群落中的生物在水平方向上的配置狀況形成了群落的水平結構,陰影處長了許多二月蘭,而光斑處長了許多車前草,這種現象體現了群落的水平結構。(3)家畜同化的總能量稱為總次級生產量,一部分通過呼吸作用散失,剩余的用于生長和繁殖,這部分能量就是其凈次級生產量。由于肉食動物活動能力強,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多,凈次級生產量就少,因此肉食動物用于生長和繁殖的能量占其自身同化量的比例小。能量流動的研究是從生態系統層次進行的研究。(共68張PPT)模塊檢測試卷(一)1.種群數量特征是種群最基本的特征,下列有關種群數量特征的敘述,錯誤的是A.種群密度不能反映種群未來的數量變化趨勢B.頂極群落中各生物的種群密度不再發生變化C.年齡結構和性別比例會影響種群密度的變化D.遷入率和遷出率是影響種群密度變化的直接因素√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頂極群落中各生物的種群密度也會發生變化,只不過是在一定范圍內波動,B錯誤。2.為了調查某山區喜鵲的種群密度,初捕50只鳥中有喜鵲20只,將其標志后原地放回。適宜時間后,再捕50只鳥,其中被標志的喜鵲5只,沒有標志的喜鵲10只。由于喜鵲被捕一次后更難捕捉,因此推測此山區中喜鵲的種群數量最可能A.小于60只 B.大于60只C.小于220只 D.大于220只√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根據標志重捕法的原理,用重捕中標志個體比例與樣地個體總數中標志個體比例相等來估計種群的數量。根據公式X∶20=15∶5,得X=60(只)。又因為喜鵲被捕一次后更難捕捉,第二次捕到的5只比應該捕到的要少,因此推測此地區中喜鵲的種群數量最可能小于60只。3.在一段時間內,某自然生態系統中甲種群的增長速率變化、乙種群的數量變化如圖所示。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A.t1~t2,甲種群的增長速率大于乙種群B.t2時的甲種群環境容納量最大C.t2~t3,甲種群和乙種群的年齡結構類型相同D.t4后,乙種群基數增大,增長會越來越快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圖示為甲種群的增長速率變化和乙種群的數量變化曲線,無法比較二者的增長速率大小,A錯誤;t2時,甲種群的增長速率最大,種群數量達到環境容納量的一半,B錯誤;t2~t3,甲種群的增長速率大于零,種群數量仍在增多,乙種群的數量也在增多,其年齡結構都為增長型,C正確;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由于自然界的資源和空間總是有限的,當種群數量增大時,種內斗爭就會加劇,以該種群為食的動物的數量也會增加,這就會使種群的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增高,當死亡率增加到與出生率相等時,種群的增長就會停止,D錯誤。4.(2024·舟山高二質檢)下列有關種群增長曲線的敘述,正確的是A.自然界中多數生物為“J”形增長B.在自然條件下,種群的環境容納量(即K值)是固定不變的C.魚類養殖過程中,在接近K/2值時進行捕撈有利于獲得最大捕撈量D.在“S”形曲線中,種群密度不同時可能具有相同的種群增長速率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受諸多因素限制,自然界中多數生物種群數量均為“S”形增長,A錯誤;在自然條件下,種群的環境容納量(即K值)是相對穩定的,不是固定不變的,B錯誤;魚類養殖中,在K值時進行捕撈有利于獲得最大捕撈量,C錯誤;在“S”形曲線中,隨種群數量的增大種群增長速率先增大后減小,種群密度不同時可能具有相同的種群增長速率,D正確。5.(2024·寧波高二調研)下列有關種群的數量波動及調節的敘述,不正確的是A.大多數種群的數量波動表現為非周期性波動B.種群周期性年間波動主要發生在成分比較簡單的高緯度環境中C.降雨量是調節種群數量波動的外源性因素D.食物是調節種群數量波動的內源性因素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氣候、食物、捕食、疾病、寄生等都是調節種群數量波動的外源性因素,D錯誤。6.嘉興南湖放養著青、草、鰱、鳙四大家魚。青魚棲息在水體的中下層,以水底的螺、蚌及水生昆蟲等為食;草魚棲息于水體的中下層或水草多的地方,主要以水草為食;鳙魚生活在水體的中上層,主要以浮游動物為食,也食用部分浮游植物;鰱魚主要以浮游植物為食,生活在水體的上層。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四大家魚的分層現象體現了群落的垂直結構B.四大家魚的混養利用了物種生態位分化的原理C.南湖水生生物群落的邊界與南湖的水體邊界基本一致D.與鰱、鳙魚間的生態位重疊相比,鰱、青魚間的生態位重疊更多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四大家魚因為棲息地和食性不同而出現的分層現象體現了群落的垂直結構,A正確;池塘混養的魚在池塘中棲息的水層位置不同,提高了空間和食物的利用率,這是物種生態位分化的原理的充分體現,B正確;因為水體中的生物無處不在,因此,南湖水生生物群落的邊界與南湖的水體邊界基本一致,C正確;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根據題目信息可知,鳙魚生活在水體的中上層,主要以浮游動物為食,也食用部分浮游植物,鰱魚主要以浮游植物為食,生活在水體的上層,而青魚棲息在水體的中下層,鰱、鳙魚間的生態位重疊較多,鰱、青魚間的生態位重疊少,D錯誤。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7.(2023·湖州高二期末)下列群落中既具有明顯的季節性變化,又具有明顯的垂直結構的是A.熱帶雨林 B.溫帶落葉闊葉林C.北方針葉林 D.草原√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熱帶雨林所處環境高溫高濕,是地球上最豐富的基因庫,季節性變化不明顯,A不符合題意;溫帶落葉闊葉林主要分布在溫帶地區,是以落葉喬木為主的森林,該區由于冬季樹木落葉,夏季樹木綠葉,季節性變化明顯,又具有明顯的垂直結構,B符合題意;北方針葉林是寒溫地帶性植被,主要由耐寒的針葉喬木組成森林植被類型,季節性變化不明顯,C不符合題意;草原上以草本為主,垂直結構不明顯,D不符合題意。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8.(2023·杭州高二期末)在森林、草原等不同的群落中,土壤動物的種類、數量和分布都有所不同。某生物興趣小組的同學對土壤動物類群豐富度進行研究。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土壤中小動物的豐富度與季節變化無關B.土壤中小動物數量越多豐富度越大C.調查土壤動物類群豐富度可采用標志重捕法D.體型較小的動物使用干漏斗分離裝置進行分離√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不同的季節環境條件不同,土壤中小動物的豐富度會發生變化,A錯誤;豐富度是指物種的多少,不是個體數的多少,B錯誤;調查土壤動物類群豐富度可采用取樣器取樣法,C錯誤;土壤動物分離時,體型較大的動物可以直接用鑷子夾出來,體型較小的動物使用干漏斗分離裝置進行分離,D正確。9.(2024·紹興高二期末)群落的演替是普遍存在的現象,且有一定規律。群落演替的過程可人為劃分為三個階段:侵入定居階段(先鋒群落階段)→競爭平衡階段→相對穩定階段。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A.群落中各種生物數量之間的比例叫豐富度B.成功定居的先鋒植物可通過影響環境為以后侵入的生物創造有利條件C.侵入定居階段的優勢種都會在競爭平衡階段消失D.演替達到相對穩定的階段后,群落內物種組成不再變化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物種豐富度是指群落中不同物種的總數,A錯誤;侵入定居階段的優勢種在競爭平衡階段不再是優勢種,但仍然可以存在而不是消失,C錯誤;演替達到相對穩定的階段后,群落內物種組成仍然處于動態變化之中,而不是不再變化,D錯誤。10.旅游干擾是指旅游者踩踏、攀折植物,獵殺動物或由于污水與尾氣排放等對旅游景區的生態環境產生影響的行為。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A.旅游干擾可能會改變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B.旅游干擾會使景區生態系統的能量金字塔發生倒置C.旅游干擾可能會改變某些種群的環境容納量D.旅游體現了景區的直接使用價值,但旅游干擾降低了景區的間接使用 價值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人類活動可能會改變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A正確;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是單向的、逐級遞減的,所以在生態系統中能量金字塔不會倒置,B錯誤;旅游干擾會改變生態環境,可能會改變某些種群的環境容納量,C正確;旅游體現了景區的直接使用價值,但旅游干擾破壞了生態環境,降低了景區的間接使用價值,D正確。11.(2024·金華高二檢測)生態系統的生產量和生物量是兩個不同的概念,下列有關說法錯誤的是A.湖泊和開闊的海洋生態系統中浮游植物生物量小于浮游動物和其他底 棲動物生物量B.綠色植物的生產量屬于生態系統的初級生產量,是生態系統的基石C.頂極群落的總初級生產量大于演替中群落的D.通過對動物生產量的計算,可以推測其在生態系統中的相對重要性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頂極群落的初級生產量有可能大于演替中的群落,但也不一定,因為有些植物在群落演替過程中可能被淘汰,有的頂極群落是苔原或沙漠,C錯誤。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12.生物氧化塘是利用藻類和細菌處理污水的一種生態系統。如圖是生物氧化塘內部分成分之間的關系,下列相關分析正確的是A.流經生物氧化塘的總能量是藻類 固定的全部太陽能B.生物氧化塘實現了能量的多級循 環利用C.不同生物生活在生物氧化塘的不同層次體現了生物群落的垂直結構D.圖中藻類和細菌都是分解者25√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流經生物氧化塘的總能量是藻類等生產者固定的全部太陽能與污水中有機物含有的能量,A錯誤;生物氧化塘實現了物質的循環利用,能量不能循環利用,B錯誤;藻類屬于生產者,D錯誤。13.(2024·舟山高二期末)我國是世界上草原資源最豐富的國家之一,草原總面積近4億公頃。如圖表示某草原生態系統中部分生物的營養關系及同化的能量值。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該草原生態系統通常以捕食食 物鏈為主B.與昆蟲相比,鼠用于生長和繁 殖的能量在同化量中的比值更大C.從第二個營養級到第三個營養級的能量傳遞效率約為12.5%D.若該地受到DDT污染,食蟲鳥體內DDT濃度最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該生態系統為陸地生態系統,以腐食食物鏈為主,A錯誤;與昆蟲相比,鼠用于生長和繁殖的能量在同化量中的比值更小,因為鼠需要通過呼吸作用釋放的熱能維持機體體溫相對穩定,故鼠呼吸作用散失的熱能更多,B錯誤;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從第二個營養級到第三個營養級的能量傳遞效率是(3.0+1.0)÷(17.0+15.0)× 100%=12.5%,C正確;該食物網中猛禽營養級最高,其體內DDT濃度最高,D錯誤。14.生態系統中的物質是循環利用的,但是仍要向農田中施加N、P、K等肥料,其原因是A.在沒有物質輸出的情況下,物質在某一個封閉生態系統中是循環的B.生態系統中的物質自給自足的前提是物質循環的全球性C.一塊農田中的一些無機鹽會隨著農產品輸出而導致農田中的無機鹽減少D.一塊農田不是一個生態系統,物質不能循環利用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125√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125在沒有物質輸出的情況下,物質在某一個封閉生態系統中是循環的,生態系統中的物質循環是全球性的,一塊農田是一個開放的生態系統,農田中的一些無機鹽會隨著農產品輸出而導致農田中的無機鹽減少,所以要施肥,C符合題意。15.稻魚共生系統是一種獨特的農業生態模式:魚為水稻除草、除蟲,有的魚取食稻花,魚糞可以肥田。稻田養魚模式實現了農業的綠色生態發展和可持續發展。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A.稻魚共生系統實現了物質循環再生和能量多級利用B.魚取食稻花后,這部分稻花的能量一部分被魚同化,另一部分流向分 解者C.魚糞中含有大量的有機物和能量可供水稻生長發育,減少了化肥的用量D.稻田中的魚可能處于不同的營養級,但都屬于消費者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稻魚共生系統屬于生態農業,可以實現物質循環再生和能量多級利用,A正確;魚取食稻花后,這部分稻花的能量一部分被魚同化,另一部分即未被同化部分流向分解者,B正確;水稻屬于綠色植物,能通過光合作用將無機物轉化為有機物并儲存能量,不能利用魚糞中有機物中的能量,C錯誤;稻田中的魚根據取食不同,可能處于不同的營養級,但都屬于消費者,D正確。16.下列關于人類與環境的敘述,錯誤的是A.生物圈指地球上有生物存在的部分,由所有生物組成B.限制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是防治酸雨的有效措施C.臭氧減少危及地球上所有生物D.人類活動已經造成大量野生生物的滅絕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態系統,由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環境構成,A錯誤。17.(2023·衢州高二校聯考期末)有研究報道,某地區近40年內森林脊椎動物種群數量減少了80.9%。該時段內,農業和城鎮建設用地不斷增加,擠占和蠶食自然生態空間,致使森林生態系統破碎化程度增加。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森林群落植物多樣性高時,可為動物提供多樣的棲息地和食物B.森林生態系統破碎化不利于生物多樣性的形成C.保護生物多樣性,必須禁止一切森林砍伐和野生動物捕獲的活動D.農業和城鎮建設需遵循自然、經濟、社會相協調的可持續發展理念√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森林群落中植物的垂直分層為動物創造了多種多樣的棲息空間和食物條件,因此森林群落植物多樣性高時,可為動物提供多樣的棲息地和食物,A正確;森林生態系統破碎化造成的小種群會減少個體間交配繁殖的機會,使小種群易于滅絕,因此不利于維持生物多樣性,B正確;保護生物多樣性,是在不破壞生物多樣性的前提下,合理開發和利用,并非禁止一切森林砍伐和野生動物捕獲的活動,C錯誤;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農業和城鎮建設需遵循自然、經濟、社會相協調的可持續發展理念,以利于人與自然和諧發展,D正確。18.某地通過新建沼氣池和植樹造林,構建了新型農業生態系統(如圖所示)。下列關于該農業生態系統的敘述,錯誤的是A.該生態系統的維持,人的作用非常關鍵B.該生態系統實現了農業生產的可持續發展C.該生態系統提高了能量傳遞效率D.該生態系統充分利用了廢棄物中的能量, 實現了能量的多級利用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該生態系統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并沒有提高能量的傳遞效率。(2023·湖州高二統考期末)閱讀下列材料,完成第19、20小題。生態環境破壞、過度捕撈等導致長江中下游生態退化,漁業資源銳減,長江江豚、中華鱘等長江特有珍稀動物瀕臨滅絕。為了挽救長江生態環境,國家制定了“長江10年禁漁”等保護政策,對長江生態環境及生物多樣性進行保護和修復。19.科學家建立長江江豚的基因資源庫,可以直接保護生物多樣性中的A.遺傳多樣性 B.生態系統多樣性C.種群多樣性 D.群落多樣性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生物多樣性包括遺傳多樣性、物種多樣性和生態系統多樣性,科學家建立長江江豚的基因資源庫,是對長江江豚這一物種的保護,可以直接保護生物多樣性中的遺傳多樣性。20.下列關于對長江生態環境及生物多樣性進行保護和修復措施的敘述,正確的是A.長江魚類資源穩定恢復的關鍵在于長期禁漁B.定期投放本土魚類魚苗可增加其環境容納量C.建立江豚、中華鱘的人工養殖場是對其最有效的保護措施D.在禁漁期應對禁漁區域定期開展抽樣調查以評估物種資源現狀√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長江魚類資源穩定恢復的關鍵在于對長江生態環境及生物多樣性進行保護和修復,并不意味著禁止開發和利用,A錯誤;環境容納量是指長時期內環境所能維持的種群最大數量,定期投放本土魚類魚苗是促進長江魚類資源快速恢復的手段之一,但不能增加其環境容納量,B錯誤;挽救江豚、中華鱘等珍稀瀕危動物長期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護區,實行就地保護,C錯誤;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在禁漁期應對禁漁區域定期開展抽樣調查以評估物種資源現狀,為下一步物種資源的保護提供依據,D正確。21.青海湖是我國最大的內陸湖泊,也是我國重要的濕地生態系統,生活著多種鳥類,其中斑頭雁是國家保護的珍稀動物。請分析回答下列問題:(1)斑頭雁每年3月份從越冬地陸續遷徙至青海湖,先在各濕地分散棲息,補充在飛行過程中消耗的體能,然后集中到繁殖地繁殖,整個過程中也伴有不參加繁殖的斑頭雁的遷入和遷出活動。據此可知,在研究斑頭雁的種群數量變化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數量特征)是影響其種群密度的主要因素。影響斑頭雁種群數量的環境因素包括________________(至少答出兩點)等。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出生率、死亡率和遷入率、遷出率食物、天敵、氣候(2)某研究所調查了青海湖地區的斑頭雁種群數量,他們用了多種調查方法,包括在斑頭雁產卵期用_______法調查產卵量,也用__________法調查斑頭雁個體的種群密度。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樣方標志重捕(3)如圖中甲、乙兩條曲線分別表示調查過程中的斑頭雁和另一種非國家保護鳥類棕頭鷗在一段時間內的種群數量(Nt)和一年后的種群數量(Nt+1)之間的關系,直線p為參照,表示Nt+1=Nt。甲曲線上A、B、C三點中,表示種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群數量增長的是____點;乙曲線上D、E、F三點中,表示種群數量相對穩定的是____點;追蹤調查中發現2005年斑頭雁種群數量達到20 000只左右后,至今十余年時間里曲線幾乎與p重合,說明20 000只左右是該地區斑頭雁種群的_________量;當Nt小于a時,甲、乙中的___曲線所代表的生物更易消亡。BF環境容納甲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由圖示分析可知,甲曲線上B點在直線p以上,表示種群數量增長了;乙曲線的F點與直線p相交,說明種群數量相對穩定,沒有發生改變。根據題干信息可知,從2005年后的十余年時間,斑頭雁種群數量維持在20 000只左右,說明20 000只左右是該地區斑頭雁種群的環境容納量。當Nt小于a時,甲曲線在直線p以下,種群數量在減少,所以甲更容易消亡。22.人工松樹林中,布谷鳥一般棲息在樹冠層,是捕捉松毛蟲的能手,花鼠主要棲息在灌木層,黃鼠和野兔主要棲息在草本層。請回答下列問題:(1)布谷鳥以松毛蟲為食,據此判斷布谷鳥屬于第____個營養級。布谷鳥糞便中的能量屬于_________(填“布谷鳥”或“松毛蟲”)同化能量中的一部分。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三松毛蟲布谷鳥以松毛蟲為食,松毛蟲以松葉為食,所以布谷鳥是第三個營養級;布谷鳥糞便中的能量沒有被布谷鳥同化,是上一營養級的能量,即松毛蟲同化能量中的一部分。(2)松樹林中的松樹有高有低、錯落有致,這種現象________(填“屬于”或“不屬于”)群落的垂直結構。各種動物在松樹林中的分層分布現象主要是由_____決定的。黃鼠和野兔都會從共同食用的植物轉向吃不同植物從而達到共存,這種____________現象是生物對環境長期適應以及自然選擇的結果。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不屬于食物生態位分化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松樹林中的松樹屬于同一種群,所以有高有低、錯落有致的現象不屬于群落的垂直結構;動物在松樹林中的分層分布現象主要由食物決定;黃鼠和野兔都會從共同食用的植物轉向吃不同植物從而達到共存,這是生態位分化的現象。(3)調查黃鼠的種群密度一般采用標志重捕法。若黃鼠被捕一次后,再次被捕的難度增大,則黃鼠種群密度估算值比種群實際值_____。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偏大標志重捕法的計算公式是種群中個體數(N)÷標志總數=重捕總數÷重捕中被標志的個體數,由于被捕過的黃鼠不容易再次被捕到,重捕中被標志的個體數偏小,則估算的種群中個體數偏大。(4)人工林的物種相對比較簡單,所以常常引入多種且數量不多的其他生物,這樣做的意義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通過增加生物多樣性,來提高人工林的自我調節能力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3.回答下列與生態系統有關的問題:(1)西雙版納熱帶雨林是我國保存最完整的熱帶雨林之一。白天有各種蝶類、蜂類和蠅類活動,而到晚上只能看到夜蛾類和螟蛾類昆蟲,這是群落的____________隨時間發生變化,體現了群落的時間結構。該群落_________復雜,抵御外界干擾的能力強。該群落與當地氣候和土壤條件處于最終平衡狀態,此時群落稱為________。組成和外貌營養結構頂極群落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熱帶雨林中動植物種類多,營養級數目多。營養級的位置越高,歸屬于這個營養級的生物種類、數量和_____越少??捎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來表示各營養級之間的個體數量關系,通過計算動物的________,可以推測各類動物在生態系統中的重要性。(3)用標志重捕法調查該雨林某區域的種群數量時,若部分標志個體的標志物不慎脫落,則導致調查結果_____(填“偏高”或“偏低”);對捕獲的野兔進行性別比例調查,發現其雌雄比例稍大于1,該比例______(填“有利于”或“不利于”)種群增長。能量數量金字塔(或生態金字塔)生物量偏高有利于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4.(2024·諸暨高二期末)茭白田套養小龍蝦是一種新型的生態種養模式,小龍蝦以田間的雜草、昆蟲和飼料為食,其糞便可為茭白生長提供有機肥料。小龍蝦在覓食的同時還可為茭白田松土、攪活水體,更好地促進茭白的生長,提高經濟效益?;卮鹣铝袉栴}:25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1)茭白葉上有昆蟲棲息,根系處有小龍蝦和水生生物生活,這種分布主要體現了群落的______結構。長綠飛虱是影響茭白生長的主要害蟲,主要采食茭白綠色的葉片,據此分析此信息屬于__________。為減輕長綠飛虱對茭白的危害,常使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誘劑W誘殺長綠飛虱雄性個體以控制其種群數量,該防治方法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5垂直物理信息破壞害蟲自然性別比例,降低出生率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茭白葉上有昆蟲棲息,根系處有小龍蝦和水生生物生活,這種分布體現了群落的垂直結構;長綠飛虱主要采食茭白綠色的葉片,綠色是一種物理信息;常使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誘劑W誘殺長綠飛虱雄性個體,破壞了其性別比例,降低了出生率,從而降低了種群數量。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輸入該養殖田的總能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圖為該養殖田中某兩個營養級(甲、乙)的能量流動示意圖,其中a~e表示能量值。乙糞便中的能量包含在____(填圖中字母)中,25乙用于生長和繁殖的能量值可表示為_____(用圖中字母和計算符號表示)。生產者固定的太陽能和飼料中的化學能ca-b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茭白田套養小龍蝦是一種新型的生態種養模式,輸入該養殖田的總能量是生產者固定的太陽能和飼料中的化學能;乙糞便中的能量屬于上一個營養級的同化量,因此包含在甲流向分解者的能量(c)中;乙用于生長和繁殖的能量值可表示為同化量(a)-呼吸量(b)。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3)小龍蝦是入侵物種,入侵我國后的最初一段時間種群數量迅速上升。從種群特征角度分析,導致小龍蝦數量上升的直接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從小龍蝦生存條件分析,導致小龍蝦數量上升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2點)。出生率大于死亡率食物充足、沒有天敵制約影響種群數量的因素有很多,最直接的原因是出生率大于死亡率(遷入率大于遷出率),導致小龍蝦數量上升;從小龍蝦生存條件分析,資源較充足、無天敵制約,導致小龍蝦數量上升。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4)若研究小龍蝦的生態位,通常需要研究的因素有________。A.小龍蝦的棲息地B.小龍蝦的天敵C.小龍蝦的食物D.小龍蝦與其他物種的關系ABCD小龍蝦的棲息地、小龍蝦的天敵、小龍蝦的食物、小龍蝦與其他物種的關系都屬于其生態位的研究內容。25.(2024·嘉興高二月考)觀光農業是指利用農業的自然資源和鄉村民俗風情及鄉村文化等條件,建立具有農業生產、生態度假于一體的綜合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區域。如圖為某觀光農業的部分示意圖,請回答下列問題:(1)將作物的秸稈及殘次果實曬干打粉后作為魚飼料,其中部分飼料碎屑直接被某些細菌利用,然后細菌再被某些原生動物利用,這種單方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向的營養關系構成了________。但過多的魚飼料會污染魚塘而使溶解氧下降,進一步導致更多的魚死亡,這種調節方式屬于____________。食物鏈正反饋調節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作物的秸稈及殘次果實曬干打粉后作為魚飼料,部分飼料碎屑直接被某些細菌利用,然后細菌再被某些原生動物利用,這種單方向的營養關系構成了食物鏈。過多的魚飼料會污染魚塘而使溶解氧下降,進一步導致更多的魚死亡,魚死亡后導致需氧微生物大量繁殖,消耗更多的氧氣,魚死的更多,因此屬于正反饋調節。(2)塘泥和家畜糞便中含有的有機物和無機物屬于生態系統的_______成分,家畜的糞便中含有尿素和尿酸,往往要通過_____作用才能被農作物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或果樹利用。果園中陽光透過桑樹形成了斑駁的光影,陰影處長了許多二月蘭,而光斑處長了許多車前草,這種現象體現了群落的_________。非生物氨化水平結構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生態系統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塘泥和家畜糞便中含有的有機物和無機物屬于生態系統的非生物成分。家畜糞便中含有的尿素和尿酸往往要通過氨化作用轉變為無機化合物如氨,才能被農作物或果樹利用。群落中的生物在水平方向上的配置狀況形成了群落的水平結構,陰影處長了許多二月蘭,而光斑處長了許多車前草,這種現象體現了群落的水平結構。(3)單位時間內家畜用于生長和繁殖的能量就是其___________量。研究發現,在同一生態系統,與植食動物相比,肉食動物該部分能量占其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自身同化量的比例___,這是從_________層次上對能量流動進行的研究。凈次級生產小生態系統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家畜同化的總能量稱為總次級生產量,一部分通過呼吸作用散失,剩余的用于生長和繁殖,這部分能量就是其凈次級生產量。由于肉食動物活動能力強,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多,凈次級生產量就少,因此肉食動物用于生長和繁殖的能量占其自身同化量的比例小。能量流動的研究是從生態系統層次進行的研究。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模塊檢測試卷(一).docx 模塊檢測試卷(一).ppt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