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三章 章末檢測試卷(三)(課件(共68張PPT) 練習(含解析),共2份)浙科版(2019)選擇性必修2 生物與環境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三章 章末檢測試卷(三)(課件(共68張PPT) 練習(含解析),共2份)浙科版(2019)選擇性必修2 生物與環境

資源簡介

章末檢測試卷(三)
(分值:100分)
一、選擇題(本題包括20小題,每小題2.5分,共50分)
1.下列有關生態系統的說法,錯誤的是(  )
A.非生物成分是生態系統的其他成分賴以生存的前提
B.生態系統的各種成分通過物質循環、能量流動和信息傳遞維系成一個整體
C.消費者和分解者獲取營養的方式不同,但其能量都直接或間接來源于生產者
D.生產者可以是原核生物,但一定含有光合色素
2.(2023·全國甲,5)在生態系統中,生產者所固定的能量可以沿著食物鏈傳遞,食物鏈中的每個環節即為一個營養級。下列關于營養級的敘述,錯誤的是(  )
A.同種動物在不同食物鏈中可能屬于不同營養級
B.作為生產者的綠色植物所固定的能量來源于太陽
C.作為次級消費者的肉食性動物屬于食物鏈的第二個營養級
D.能量從食物鏈第一個營養級向第二個營養級只能單向流動
3.某湖泊生態系統的食物網關系如圖,下列敘述中正確的是(  )
A.丙和丁只存在著競爭關系
B.乙同化得到的能量一定比丁同化得到的能量多
C.若湖泊中受到DDT污染,則體內DDT濃度最高的生物是甲
D.此食物網中占有三個營養級的生物是丁
4.(2023·嘉興高二檢測)如圖表示某自然生態系統的生物成分模式圖。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能量只能通過成分2輸出該生態系統
B.若成分1是生產者,則其可能是細菌
C.圖中的成分1、成分3可構成食物鏈
D.在該生態系統中,成分1、成分2均不可缺少
5.某生態系統中簡化的食物網如圖所示,據圖分析,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
A.蝸牛的次級生產量除了流向鼠和雀之外,剩余部分流向分解者
B.若鼠被人類大量捕殺,則短時間內雀的數量會增多
C.鷹同化的能量少于鼠和雀同化的能量之和
D.若各種次級生產者的生物量均不變,則生產者的凈初級生產量為零
6.(2023·寧波高二期末)下列關于生態系統生物量和生產量的敘述,正確的是(  )
A.次級生產量是消費者對有機物的第二次生產
B.頂極群落的總初級生產量和凈初級生產量都大于同類型的非頂極群落
C.開闊海洋生態系統中生物量金字塔會呈現倒金字塔形,是因為該生態系統以捕食食物鏈為主
D.海洋中,初級生產量到次級生產量的轉化效率遠高于陸地
7.如圖為某人工魚塘中能量流動圖解部分示意圖(字母表示能量的多少),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
A.流經該生態系統的總能量a大于生產者所固定的太陽能
B.第二個營養級攝入的能量b屬于次級生產量
C.根據能量傳遞基本規律,能量金字塔絕不會是倒的
D.圖中d表示第二個營養級用于生長和繁殖的能量
8.某生態系統中4種生物的生物量占該生態系統總生物量的比例如圖所示。這4種生物之間的食物關系最可能的是(  )
A. B.
C.甲→乙→丙→丁 D.
9.下列有關物質循環的敘述,正確的是(  )
A.非生物環境中的物質只有通過植物的光合作用才能進入生物群落
B.生物群落中的物質只能通過分解者的分解作用才能返回非生物環境
C.能量流動和物質循環是獨立進行的兩個過程
D.非生物環境中的物質可以被生物群落反復利用
10.(2023·山東,13)某淺水泉微型生態系統中能量情況如表所示,該生態系統中的初級消費者以生產者和來自陸地的植物殘體為食。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項目 生產者固定 來自陸地的植物殘體 初級消費者攝入 初級消費者同化 初級消費者呼吸消耗
能量/ [105J/(m2·a)] 90 42 84 13.5 3
A.流經該生態系統的總能量為90×105 J/(m2·a)
B.該生態系統的生產者有15%的能量流入下一個營養級
C.初級消費者用于生長、發育和繁殖的能量為10.5×105 J/(m2·a)
D.初級消費者糞便中的能量為70.5×105 J/(m2·a),該能量由初級消費者流向分解者
11.從生態系統的營養結構和生態系統功能的角度考慮,下列關于提倡素食的好處的敘述,錯誤的是(  )
A.提倡素食能使人類的食物鏈縮短
B.提倡素食能提高能量傳遞效率
C.提倡素食能減少生態系統中能量的散失
D.提倡素食能使人類從生產者中獲得更多的能量
12.(2024·溫州高二期末)稻—魚共生系統是在稻田中養魚,魚能吃掉部分害蟲,魚糞又能肥田,從而減少農藥和化肥的使用。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該生態農業模式可提高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
B.與普通稻田相比,該系統能量傳遞效率更高
C.稻田中水稻、魚、害蟲和雜草組成生物群落
D.魚糞可以為水稻的生長發育提供物質和能量
13.如圖表示生物圈中碳元素的循環過程,下列有關敘述不正確的是(  )
A.b是生態系統的主要成分
B.溫室效應主要是由⑦過程造成的
C.a和b屬于捕食關系
D.c在生態系統中通過食物關系促進了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
14.下列關于生態系統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A.生物圈中的物質可以循環利用,但能量不能循環流動
B.相對穩定的生態系統需要得到來自系統外的能量補充
C.能量、生物量或數量金字塔有可能出現上寬下窄的倒置的形狀
D.古代的“桑基魚塘”實現了能量的多級利用,大大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
15.生態系統自我調節能力的基礎是負反饋調節。下列哪項不屬于負反饋調節(  )
A.草原鼠的數量上升引起蛇的數量上升,使得鼠的數量增加受抑制
B.草原被蝗蟲采食后,草原植物再生能力增強,減緩植物種群數量的下降
C.森林局部著火破壞了部分植被,但空地上土壤肥沃光照充足,幸存植物能迅速萌發生長
D.池塘被倒入大量污水后,水生生物大量死亡,進一步引起水質變差
16.如圖是人們設想的宇宙飛船生態系統模式圖,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圖中①~⑤可表示航天員所需的食物、氧氣和水等生活資源
B.飛船中的能量循環利用,使飛船生態系統保持長期穩定
C.分解罐中的微生物可將流入的排出物分解,為立體農業中的植物提供物質和能量
D.該生態系統營養結構簡單、自我調節能力弱,需要航天員進行調控
17.生物量是指某一調查時刻單位面積內現存生物的有機物總量。科研人員對某自然保護區地震導致山體滑坡30年后,恢復群落和未受干擾的原始林群落的不同植被類型的生物量研究結果如下。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
A.研究應選擇群落中植被茂密的區域,收獲植物并分類后進行生物量測量
B.圖中S1代表恢復群落的生物量
C.相對恢復群落,未受干擾的原始林群落的光能利用率較高
D.恢復群落抵抗外界干擾的能力要高于未受干擾的原始林群落
18.(2023·紹興高二期末)如圖表示某湖泊夏季的凈初級生產量和次級生產量與水深的關系,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凈初級生產量是流經生態系統的總能量
B.初級消費者糞便中的能量屬于次級生產量
C.該湖泊水深6 m時的次級生產量大于凈初級生產量
D.隨著水深增加,凈初級生產量下降,可能是光強度減弱和溫度下降所致
閱讀下列材料,回答第19、20小題。
枸杞根系發達,生長適應性強,能耐干旱寒冷環境。通過與豆科植物、中藥材植物的合理空間配置種植,結合枝條還田技術,我國西北某荒漠地區成功實現了“生態、經濟”雙贏的枸杞園種植模式。
19.下列關于枸杞園種植模式的敘述,錯誤的是(  )
A.該模式能增強防風固沙能力
B.該地區的營養結構基本不變
C.該地區土壤中有機質含量增加
D.該地區生物群落結構發生了改變
20.分析該枸杞園生態系統的功能及穩定性,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該地區生態系統的穩態可通過反饋調節來完成
B.將荒漠改造成枸杞園后光能利用率明顯增加
C.枸杞園中枝條還田技術有效提升了能量循環
D.與多種植物的空間配置種植提高了枸杞園抵抗干擾保持穩態的能力
二、非選擇題(本題包括5小題,共50分)
21.(9分)如圖為某生態系統的碳循環示意圖,其中甲、乙、丙為生態系統中的三種生物組成成分,A、B、C、D是乙中的四種生物。回答下列問題:
(1)丙代表__________,碳從非生物環境進入生物群落主要是通過[  ]________的________作用完成的。
(2)寫出圖中存在的食物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A與B之間的信息傳遞方式除物理信息、化學信息外,還有______________等方式。
(4)__________調節是該生態系統自我調節能力的基礎。
(5)碳在甲、乙、丙之間主要是以____________的形式進行傳遞的。
22.(9分)(2023·浙江1月選考,22節選)2021年,棲居在我國西雙版納的一群亞洲象有過一段北遷的歷程。時隔一年多的2022年12月,又有一群亞洲象開啟了新的旅程,沿途穿越了森林及農田等一系列生態系統,再次引起人們的關注。回答下列問題:
(1)植物通常是生態系統中的生產者,供養著眾多的__________________和分解者。亞洲象取食草本植物,既從植物中獲取物質和能量,也有利于植物________________的傳播。亞洲象在食草的食物鏈中位于第________個營養級。
(2)亞洲象經過一片玉米地,采食了部分玉米,對該農田群落結構而言,最易改變的是群落的________結構。這塊經亞洲象采食的玉米地,若退耕后自然演替成森林群落,這種群落演替類型稱為______演替。
(3)與森林相比,玉米地的抗干擾能力弱、維護系統穩定的能力差,下列各項中屬于其原因的是哪幾項?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多選)。
A.物種豐富度低 B.結構簡單
C.功能薄弱 D.氣候多變
(4)亞洲象常年的棲息地熱帶雨林,植物生長茂盛,凋落物多,但土壤中有機質含量低。土壤中有機質含量低的原因是在雨林高溫、高濕的環境條件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12分)如圖表示某人工魚塘能量流動過程中部分環節涉及的能量流動值(單位:kJ·m-2·a-1),回答下列問題:
(1)圖中的A代表的是________________,流入該生態系統的總能量為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文字表述)。
(2)圖中生產者的凈初級生產量為______________;第二個營養級到第三個營養級的能量傳遞效率為________。根據圖中數據,________(填“能”或“不能”)推算出分解者通過呼吸散失的熱能。
(3)植食動物流向分解者的能量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人工魚塘中魚類對聲音、光、溫度等__________信息能做出相應的反應,從而采取捕食、繁殖等行為,這說明信息傳遞對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起著重要作用。
24.(8分)某鄉鎮利用原有的自然資源開發打造成勞動教育基地,該基地包括農耕園、漁趣園、放牧園等若干個功能區塊。回答下列問題:
(1)農耕園主要種植水稻和蔬菜,基地人員在養護水稻田時,利用養殖鴨子對稻田進行除蟲、除草,該防治措施屬于________________。種植水稻需要合理密植,因為隨著種植密度的不斷增加,水稻田的凈初級生產量變化趨勢為________________。
(2)漁趣園的湖泊中生長著荷花、蘆葦等不同的水生植物,湖中養殖了泥鰍和魚類,各種生物分布在不同的水層,體現了群落的________結構。湖中動、植物殘體的腐敗和分解主要發生在__________層,分解形成的無機鹽經過定期清理挖淤,轉移到農耕園中被水稻和蔬菜吸收利用,實現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放牧園種植果樹、牧草,其中草地的產品輸出如圖所示,其中序號①②③代表能量。
該放牧園利用種植業和畜牧業合理優化技術,實現了________________利用,提高了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圖中屬于家畜同化的能量是__________(用圖中的序號表示)。
25.(12分)(2024·金華高二期末)在塑料制品生產和使用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微塑料(直徑小于5 mm的含碳有機物),它們以顆粒等形態釋放到環境中,給陸地生態系統等帶來不良影響,如圖表示某地區部分微塑料的遷移示意圖。
請回答下列問題:
(1)陸地生態系統主要以________食物鏈為主。請寫出圖中有四個營養級的兩條食物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圖中土壤微塑料進入植物的途徑有根系吸收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進入生物群落后,微塑料對人類的影響比對其他生物更嚴重,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土壤中的部分微生物可降解微塑料,并會在其周圍形成新的微生物群落。該群落與____________相互作用可形成微型生態系統(也稱為塑料圈),塑料圈能量的主要來源是__________。塑料圈不能長期持續,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微塑料進入土壤后,土壤生態系統短期內未受到顯著影響,說明生態系統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的能力。
(4)請寫出一條緩解微塑料污染的建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精析
1.D [生產者不一定含有光合色素,如硝化細菌,D錯誤。]
2.C [雜食動物既會取食植物,又會捕食動物,如果以植物為食就是第二個營養級,如果以動物為食就是第三個營養級或更高營養級,所以不同食物鏈中的同種動物會處于不同的營養級,A正確;綠色植物進行光合作用所固定的能量來源于太陽,B正確;生產者是第一個營養級,初級消費者是第二個營養級,次級消費者是第三個營養級,C錯誤。]
3.D [分析題圖可知,丙被丁捕食,且丙和丁有共同的食物乙,二者之間除存在競爭關系外,還存在捕食關系,A錯誤;乙只以甲為食物,丁除以甲為食物外,還以乙和丙為食物,二者之間缺乏其他條件,同化能量多少無法比較,B錯誤;若湖泊中受到DDT污染,根據生物富集的原理,丁體內DDT的濃度最高,C錯誤;與丁有關的食物鏈有三條,丁分別占有第二個營養級、第三個營養級和第四個營養級,D正確。]
4.A [生態系統內的能量還可通過各種生物的細胞呼吸輸出該生態系統,A錯誤;生態系統中的生產者主要是綠色植物,也可以是藍細菌、硝化細菌等自養型原核生物,B正確;生態系統中,成分1(生產者)、成分2(分解者)均不可缺少,生產者是生態系統中最主要的成分,沒有生產者,分解者和消費者就會因缺少有機物供應而無法生存,分解者是生態系統中不可缺少的組成成分,影響物質的再循環過程,D正確。]
5.C [蝸牛的次級生產量除了自身呼吸消耗、流向鼠和雀、未被利用之外,剩余部分流向分解者,A錯誤;若鼠被人類大量捕殺,鷹捕食的雀的數量將會增加,所以短時間內雀的數量會減少,B錯誤;生產者的凈初級生產量指在初級生產過程中,植物光合作用固定的能量中扣除植物呼吸作用消耗的那部分,剩下的可用于植物的生長和繁殖的能量(其中一條去路是被下一個營養級同化),因此生產者的凈初級生產量不可能為0,D錯誤。]
6.D [次級生產過程是指次級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利用生態系統中現有的有機物再生產有機物的過程,A錯誤;頂極群落的凈初級生產量小于同類型的非頂極群落,B錯誤;開闊海洋生態系統中生物量金字塔會呈現倒金字塔形,是因為該生態系統中的生產者主要是藻類,藻類個體小、繁殖快,含纖維素少,世代周期短,只能積累較少的有機物,可以被浮游動物整個吞食和消化,因此測量生物量時會出現生產者生物量小于消費者生物量的現象,C錯誤;在海洋生態系統中,植食動物利用藻類的效率大大高于陸地動物利用植物的效率,故海洋中初級生產量到次級生產量的轉化效率遠高于陸地,D正確。]
7.B [次級生產量是被異養生物同化后用于生長和繁殖的部分,第二個營養級攝入的能量b不是次級生產量,B錯誤。]
8.A
9.D [非生物環境中的物質可以通過植物或光合細菌等的光合作用、硝化細菌等的化能合成作用進入生物群落,A錯誤;生物群落中的物質通過生產者、消費者的呼吸作用和分解者的分解作用返回非生物環境,B錯誤;物質是能量沿食物鏈(網)流動的載體,能量是物質在生態系統中循環往復的動力,二者相互依存,不可分割,C錯誤;在物質循環過程中,非生物環境中的物質可以被生物群落反復利用,D正確。]
10.C [該生態系統中的初級消費者以生產者和來自陸地的植物殘體為食,因此可知,流經該生態系統的總能量為生產者固定的太陽能和來自陸地的植物殘體中的能量,即90×105 J/(m2·a)+42×105 J/(m2·a)=132×105 J/(m2·a),A錯誤;表格中沒有顯示生產者流入初級消費者的能量,因此無法計算有多少能量流入下一個營養級,B錯誤;初級消費者同化量為13.5×105 J/(m2·a),初級消費者呼吸消耗的能量為3×105 J/(m2·a),因此初級消費者用于生長、發育和繁殖的能量=同化量-呼吸消耗的能量=10.5×105 J/(m2·a),C正確;初級消費者糞便中的能量=初級消費者攝入量-初級消費者同化量=70.5×105 J/(m2·a),該能量由第一個營養級(生產者)流向分解者,D錯誤。]
11.B [提倡素食使人類直接食用生產者,所以使食物鏈縮短,A正確;提倡素食不能提高能量傳遞效率,B錯誤;提倡素食縮短了食物鏈,所以能減少能量的散失,C正確;提倡素食能使人的營養級降低,縮短了食物鏈,減少了能量的散失,所以人類能從生產者獲得更多的能量,D正確。]
12.A [與普通稻田相比,該系統能量利用率更高,但能量傳遞效率沒有改變,B錯誤;稻田中水稻、魚、害蟲和雜草沒有包括該地域所有的生物,不能組成生物群落,C錯誤;魚糞可以為水稻的生長發育提供物質,但不能提供能量,水稻生長發育所需能量來源于光能,D錯誤。]
13.C [由物質循環的箭頭指向可以看出,b是生產者,在生態系統中處于主導地位。a是分解者,不可能與b構成捕食關系。]
14.C [能量金字塔不會出現上寬下窄的倒置的形狀,C錯誤。]
15.D [池塘被倒入大量污水后,水生生物大量死亡,進一步引起水質變差,屬于正反饋調節,D符合題意。]
16.D [題圖中②③④可表示航天員所需的食物、氧氣和水等生活資源,①表示航天員呼吸產生的二氧化碳,A錯誤;密封飛船中的物質可以循環利用,但能量是不能循環利用的,需要外界補充,B錯誤;分解罐中的微生物可將流入的排出物分解為無機物,可以為立體農業中的植物提供多種無機鹽和二氧化碳,但不提供能量,C錯誤;該生態系統涉及的生物種類少,營養結構簡單,因而自我調節能力弱,需要航天員進行調控,D正確。]
17.C [選取樣地時應隨機取樣,不能只選擇群落中植被茂密的區域,A錯誤;由于S2群落生物量普遍低于S1,所以圖中代表恢復群落生物量的是S2,B錯誤;未受干擾的原始林群落生物量高于恢復群落,因為未受干擾的原始林群落的光能利用率較高,C正確;恢復群落營養結構復雜程度較低,其抵抗外界干擾的能力要低于未受干擾的原始林群落,D錯誤。]
18.D [總初級生產量是流經生態系統的總能量,A錯誤;初級消費者糞便中的能量屬于初級生產量,B錯誤;據圖可知,該湖泊水深6 m時的次級生產量約為0.25 kg/(m2·a),凈初級生產量約為1.5 kg/(m2·a),次級生產量小于凈初級生產量,C錯誤;隨著水深增加,光強度減弱和溫度下降,植物的光合作用下降的幅度大于呼吸作用下降的幅度,導致凈初級生產量下降,D正確。]
19.B [荒漠植被恢復成枸杞園的過程中,物種豐富度增加,食物鏈增多,食物網更加復雜,即該地區的營養結構更加復雜,B錯誤。]
20.C [生態系統中能量是單向流動的,不能循環,C錯誤。]
21.(1)分解者 甲 生產者 光合
(2)
(3)行為信息 (4)負反饋 (5)含碳有機物
解析 (1)據圖可知,甲是生產者,乙是消費者,丙是分解者。碳進入生物群落主要是通過生產者的光合作用完成的。(2)根據乙中能量的數值可知,B、C屬于同一個營養級。(5)碳在生物群落內以含碳有機物的形式進行傳遞。
22.(1)消費者 繁殖體 二 (2)水平 次生 (3)ABC
(4)分解者將有機物快速分解為無機物
解析 (2)亞洲象采食了部分玉米,最易改變的是群落的水平結構。退耕后仍保留原有土壤條件以及某些植物的繁殖體,這種群落演替類型為次生演替。(3)與森林相比,玉米地的物種豐富度低,結構簡單,功能薄弱,抵抗干擾保持穩態的能力弱,即抗干擾能力弱、維護系統穩定的能力差,A、B、C符合題意。
23.(1)呼吸作用 生產者所固定的太陽能和輸入有機物中的能量 (2)880 kJ·m-2·a-1 18.75% 不能 (3)植食動物遺體殘骸的能量 肉食動物的糞便(下一個營養級的糞便)中的能量 (4)物理 生物個體的生存 生物種群的繁殖
24.(1)生物防治 先增加后減少 (2)垂直 底泥 物質的循環利用 (3)(物質和)能量的多級 ①②
解析 (1)生物防治是指利用一種生物對付另外一種生物的方法。題干中“利用養殖鴨子對稻田進行除蟲、除草”,所以該防治措施屬于生物防治。合理密植是在正常密度種植的情況下,合理加密一些,但是不能過多,過度密植植物會互相遮擋,甚至一部分植物完全照射不到太陽,影響光合作用,而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機物卻增加,所以隨著種植密度的不斷增加,水稻田的凈初級生產量變化趨勢為先增加后減少。(2)根據題干信息“各種生物分布在不同的水層”可知,這體現了群落的垂直結構。湖泊的底泥層有較多的微生物,因此是分解動植物遺體殘骸的主要場所。將湖泊中分解形成的無機鹽經過定期清理挖淤,轉移到農耕園中被水稻和蔬菜吸收利用,實現了物質的循環利用。(3)能量的多級利用,一般指的是生態農業,人們再次利用廢棄物,可以提高能量的利用率。根據圖示,該放牧園利用畜糞培育蚯蚓和食用菌,實現了(物質和)能量的多級利用。消費者的同化量是指被其消化吸收的能量,一部分通過呼吸作用散失,一部分用于生長和繁殖。消費者攝入的食物中的能量中有一部分以糞便的形式排出,未被消費者同化,因此同化量=攝入量-糞便量。分析圖示,①是家畜的呼吸量,②是家畜用于生長和繁殖的能量,屬于家畜的同化量,③是糞便量。
25.(1)腐食 微塑料→蚯蚓→家禽→人類 植物→無脊椎動物→家禽→人類 (2)體表吸收或葉片吸收等 與其他生物相比,人類處于更高位的營養級 (3)非生物環境 微塑料中含有的能量 塑料圈中塑料所含的有機物是有限的 抵抗干擾保持穩態(或自我調節) (4)不使用或少使用一次性塑料袋、重視塑料制品的回收和處理
解析 (1)在任何生態系統中都存在著捕食食物鏈和腐食食物鏈,陸地生態系統通常以腐食食物鏈為主。捕食食物鏈的起點是生產者,終點是不能被其他生物所捕食的動物,即最高營養級。由圖可知,有四個營養級的兩條食物鏈為:微塑料→蚯蚓→家禽→人類、植物→無脊椎動物→家禽→人類。(2)由圖可知,土壤微塑料進入植物的途徑有根系吸收、體表吸收、葉片吸收等。微塑料難以降解,會沿著食物鏈逐漸在生物體內聚集,最終會積累在食物鏈的頂端,與其他生物相比,人類處于更高位的營養級,因此微塑料進入生物群落后,對人類的影響比對其他生物更嚴重。(3)該群落與非生物環境相互作用可形成微型生態系統(也稱為塑料圈),塑料圈中能量的主要來源是微塑料中含有的能量。塑料圈中塑料所含的有機物是有限的,因此塑料圈不能長期持續。生態系統具有抵抗干擾保持穩態的能力,所以當微塑料進入土壤后,土壤生態系統短期內未受到顯著影響。(4)緩解微塑料污染的建議:不使用或少使用含塑料的生活用品,使用性質類似的環保材料代替;不使用或少使用一次性塑料袋;減少農用地膜的使用;盡可能生產或使用可重復利用的塑料制品;重視塑料制品的回收和處理等。(共68張PPT)
章末檢測試卷(三)
第三章 生態系統
<<<
1.下列有關生態系統的說法,錯誤的是
A.非生物成分是生態系統的其他成分賴以生存的前提
B.生態系統的各種成分通過物質循環、能量流動和信息傳遞維系成一個整體
C.消費者和分解者獲取營養的方式不同,但其能量都直接或間接來源于生產者
D.生產者可以是原核生物,但一定含有光合色素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生產者不一定含有光合色素,如硝化細菌,D錯誤。
2.(2023·全國甲,5)在生態系統中,生產者所固定的能量可以沿著食物鏈傳遞,食物鏈中的每個環節即為一個營養級。下列關于營養級的敘述,錯誤的是
A.同種動物在不同食物鏈中可能屬于不同營養級
B.作為生產者的綠色植物所固定的能量來源于太陽
C.作為次級消費者的肉食性動物屬于食物鏈的第二個營養級
D.能量從食物鏈第一個營養級向第二個營養級只能單向流動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雜食動物既會取食植物,又會捕食動物,如果以植物為食就是第二個營養級,如果以動物為食就是第三個營養級或更高營養級,所以不同食物鏈中的同種動物會處于不同的營養級,A正確;
綠色植物進行光合作用所固定的能量來源于太陽,B正確;
生產者是第一個營養級,初級消費者是第二個營養級,次級消費者是第三個營養級,C錯誤。
3.某湖泊生態系統的食物網關系如圖,下列敘述中正確的是
A.丙和丁只存在著競爭關系
B.乙同化得到的能量一定比丁同化得到的
 能量多
C.若湖泊中受到DDT污染,則體內DDT濃度最高的生物是甲
D.此食物網中占有三個營養級的生物是丁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分析題圖可知,丙被丁捕食,且丙和丁有共同
的食物乙,二者之間除存在競爭關系外,還存
在捕食關系,A錯誤;
乙只以甲為食物,丁除以甲為食物外,還以乙和丙為食物,二者之間缺乏其他條件,同化能量多少無法比較,B錯誤;
若湖泊中受到DDT污染,根據生物富集的原理,丁體內DDT的濃度最高,C錯誤;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與丁有關的食物鏈有三條,丁分別占有第
二個營養級、第三個營養級和第四個營養
級,D正確。
4.(2023·嘉興高二檢測)如圖表示某自然生態系統的生物成分模式圖。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能量只能通過成分2輸出該生態系統
B.若成分1是生產者,則其可能是細菌
C.圖中的成分1、成分3可構成食物鏈
D.在該生態系統中,成分1、成分2均不可缺少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生態系統內的能量還可通過各種生物的
細胞呼吸輸出該生態系統,A錯誤;
生態系統中的生產者主要是綠色植物,
也可以是藍細菌、硝化細菌等自養型原核生物,B正確;
生態系統中,成分1(生產者)、成分2(分解者)均不可缺少,生產者是生態系統中最主要的成分,沒有生產者,分解者和消費者就會因缺少有機物供應而無法生存,分解者是生態系統中不可缺少的組成成分,影響物質的再循環過程,D正確。
5.某生態系統中簡化的食物網如圖所示,據圖分析,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A.蝸牛的次級生產量除了流向鼠和雀之外,剩余
 部分流向分解者
B.若鼠被人類大量捕殺,則短時間內雀的數量會增多
C.鷹同化的能量少于鼠和雀同化的能量之和
D.若各種次級生產者的生物量均不變,則生產者的凈初級生產量為零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蝸牛的次級生產量除了自身呼吸消耗、流向鼠和雀、
未被利用之外,剩余部分流向分解者,A錯誤;
若鼠被人類大量捕殺,鷹捕食的雀的數量將會增加,
所以短時間內雀的數量會減少,B錯誤;
生產者的凈初級生產量指在初級生產過程中,植物光合作用固定的能量中扣除植物呼吸作用消耗的那部分,剩下的可用于植物的生長和繁殖的能量(其中一條去路是被下一個營養級同化),因此生產者的凈初級生產量不可能為0,D錯誤。
6.(2023·寧波高二期末)下列關于生態系統生物量和生產量的敘述,正確的是
A.次級生產量是消費者對有機物的第二次生產
B.頂極群落的總初級生產量和凈初級生產量都大于同類型的非頂極群落
C.開闊海洋生態系統中生物量金字塔會呈現倒金字塔形,是因為該生態系
 統以捕食食物鏈為主
D.海洋中,初級生產量到次級生產量的轉化效率遠高于陸地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次級生產過程是指次級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利用生態系統中現有的有機物再生產有機物的過程,A錯誤;
頂極群落的凈初級生產量小于同類型的非頂極群落,B錯誤;
開闊海洋生態系統中生物量金字塔會呈現倒金字塔形,是因為該生態系統中的生產者主要是藻類,藻類個體小、繁殖快,含纖維素少,世代周期短,只能積累較少的有機物,可以被浮游動物整個吞食和消化,因此測量生物量時會出現生產者生物量小于消費者生物量的現象,C錯誤;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在海洋生態系統中,植食動物利用藻類的效率大大高于陸地動物利用植物的效率,故海洋中初級生產量到次級生產量的轉化效率遠高于陸地,D正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7.如圖為某人工魚塘中能量流動圖解部分示意圖(字母表示能量的多少),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A.流經該生態系統的總能量a
 大于生產者所固定的太陽能
B.第二個營養級攝入的能量b
 屬于次級生產量
C.根據能量傳遞基本規律,能量金字塔絕不會是倒的
D.圖中d表示第二個營養級用于生長和繁殖的能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次級生產量是被異養生物同化后用于生長和繁殖的部分,第二個營養級攝入的能量b不是次級生產量,B錯誤。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8.某生態系統中4種生物的生物量占該生態系統總
生物量的比例如圖所示。這4種生物之間的食物關
系最可能的是
A.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C.甲→乙→丙→丁 D.
9.下列有關物質循環的敘述,正確的是
A.非生物環境中的物質只有通過植物的光合作用才能進入生物群落
B.生物群落中的物質只能通過分解者的分解作用才能返回非生物環境
C.能量流動和物質循環是獨立進行的兩個過程
D.非生物環境中的物質可以被生物群落反復利用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非生物環境中的物質可以通過植物或光合細菌等的光合作用、硝化細菌等的化能合成作用進入生物群落,A錯誤;
生物群落中的物質通過生產者、消費者的呼吸作用和分解者的分解作用返回非生物環境,B錯誤;
物質是能量沿食物鏈(網)流動的載體,能量是物質在生態系統中循環往復的動力,二者相互依存,不可分割,C錯誤;
在物質循環過程中,非生物環境中的物質可以被生物群落反復利用,D正確。
10.(2023·山東,13)某淺水泉微型生態系統中能量情況如表所示,該生態系統中的初級消費者以生產者和來自陸地的植物殘體為食。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項目 生產者固定 來自陸地的植物殘體 初級消費者攝入 初級消費者同化 初級消費者呼吸消耗
能量/ [105J/(m2·a)] 90 42 84 13.5 3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項目 生產者固定 來自陸地的植物殘體 初級消費者攝入 初級消費者同化 初級消費者呼吸消耗
能量/ [105J/(m2·a)] 90 42 84 13.5 3
A.流經該生態系統的總能量為90×105 J/(m2·a)
B.該生態系統的生產者有15%的能量流入下一個營養級
C.初級消費者用于生長、發育和繁殖的能量為10.5×105 J/(m2·a)
D.初級消費者糞便中的能量為70.5×105 J/(m2·a),該能量由初級消費者流向分
 解者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該生態系統中的初級消費者以生產者和來自陸地的植物殘體為食,因此可知,流經該生態系統的總能量為生產者固定的太陽能和來自陸地的植物殘體中的能量,即90×105 J/(m2·a)+42×105 J/(m2·a)=132× 105 J/(m2·a),A錯誤;
表格中沒有顯示生產者流入初級消費者的能量,因此無法計算有多少能量流入下一個營養級,B錯誤;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初級消費者同化量為13.5×105 J/(m2·a),初級消費者呼吸消耗的能量為3×105 J/(m2·a),因此初級消費者用于生長、發育和繁殖的能量=同化量-呼吸消耗的能量=10.5×105 J/(m2·a),C正確;
初級消費者糞便中的能量=初級消費者攝入量-初級消費者同化量=70.5×105 J/(m2·a),該能量由第一個營養級(生產者)流向分解者,D錯誤。
11.從生態系統的營養結構和生態系統功能的角度考慮,下列關于提倡素食的好處的敘述,錯誤的是
A.提倡素食能使人類的食物鏈縮短
B.提倡素食能提高能量傳遞效率
C.提倡素食能減少生態系統中能量的散失
D.提倡素食能使人類從生產者中獲得更多的能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提倡素食使人類直接食用生產者,所以使食物鏈縮短,A正確;
提倡素食不能提高能量傳遞效率,B錯誤;
提倡素食縮短了食物鏈,所以能減少能量的散失,C正確;
提倡素食能使人的營養級降低,縮短了食物鏈,減少了能量的散失,所以人類能從生產者獲得更多的能量,D正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12.(2024·溫州高二期末)稻—魚共生系統是在稻田中養魚,魚能吃掉部分害蟲,魚糞又能肥田,從而減少農藥和化肥的使用。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該生態農業模式可提高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
B.與普通稻田相比,該系統能量傳遞效率更高
C.稻田中水稻、魚、害蟲和雜草組成生物群落
D.魚糞可以為水稻的生長發育提供物質和能量
25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與普通稻田相比,該系統能量利用率更高,但能量傳遞效率沒有改變,B錯誤;
稻田中水稻、魚、害蟲和雜草沒有包括該地域所有的生物,不能組成生物群落,C錯誤;
魚糞可以為水稻的生長發育提供物質,但不能提供能量,水稻生長發育所需能量來源于光能,D錯誤。
13.如圖表示生物圈中碳元素的循環過程,下列有關敘述不正確的是
A.b是生態系統的主要成分
B.溫室效應主要是由⑦過程造成的
C.a和b屬于捕食關系
D.c在生態系統中通過食物關系促進了
 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由物質循環的箭頭指向可以看出,b是生產
者,在生態系統中處于主導地位。a是分解
者,不可能與b構成捕食關系。
25
14.下列關于生態系統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A.生物圈中的物質可以循環利用,但能量不能循環流動
B.相對穩定的生態系統需要得到來自系統外的能量補充
C.能量、生物量或數量金字塔有可能出現上寬下窄的倒置的形狀
D.古代的“桑基魚塘”實現了能量的多級利用,大大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1
25

能量金字塔不會出現上寬下窄的倒置的形狀,C錯誤。
15.生態系統自我調節能力的基礎是負反饋調節。下列哪項不屬于負反饋調節
A.草原鼠的數量上升引起蛇的數量上升,使得鼠的數量增加受抑制
B.草原被蝗蟲采食后,草原植物再生能力增強,減緩植物種群數量的下降
C.森林局部著火破壞了部分植被,但空地上土壤肥沃光照充足,幸存植物能迅
 速萌發生長
D.池塘被倒入大量污水后,水生生物大量死亡,進一步引起水質變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池塘被倒入大量污水后,水生生物大量死亡,進一步引起水質變差,屬于正反饋調節,D符合題意。
16.如圖是人們設想的宇宙飛船生態系統模式圖,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圖中①~⑤可表示航天員所需的食物、
 氧氣和水等生活資源
B.飛船中的能量循環利用,使飛船生態
 系統保持長期穩定
C.分解罐中的微生物可將流入的排出物
 分解,為立體農業中的植物提供物質和能量
D.該生態系統營養結構簡單、自我調節能力弱,需要航天員進行調控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題圖中②③④可表示航天員所需的食物、氧氣和水等生活資源,①表示航天員呼吸產生的二氧化碳,A錯誤;
密封飛船中的物質可以循環利用,
但能量是不能循環利用的,需要外界補充,B錯誤;
分解罐中的微生物可將流入的排出物分解為無機物,可以為立體農業中的植物提供多種無機鹽和二氧化碳,但不提供能量,C錯誤;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該生態系統涉及的生物種類少,營養結構簡單,因而自我調節能力弱,需要航天員進行調控,D正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17.生物量是指某一調查時刻單位面積內現存生物的有機物總量。科研人員對某自然保護區地震導致山體滑坡30年后,恢復群落和未受干擾的原始林群落的不同植被類型的生物量研究結果如下。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A.研究應選擇群落中植被茂密的區域,
 收獲植物并分類后進行生物量測量
B.圖中S1代表恢復群落的生物量
C.相對恢復群落,未受干擾的原始林
 群落的光能利用率較高
D.恢復群落抵抗外界干擾的能力要高于未受干擾的原始林群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選取樣地時應隨機取樣,不能只選擇群落中植被茂密的區域,A錯誤;
由于S2群落生物量普遍低于S1,所以圖中代表恢復群落生物量的是S2,B錯誤;
未受干擾的原始林群落生物量高于恢復群落,因為未受干擾的原始林群落的光能利用率較高,C正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恢復群落營養結構復雜程度較低,其抵抗外界干擾的能力要低于未受干擾的原始林群落,D錯誤。
18.(2023·紹興高二期末)如圖表示某湖泊夏季的凈初級生產量和次級生產量與水深的關系,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凈初級生產量是流經生態系統的總能量
B.初級消費者糞便中的能量屬于次級生產量
C.該湖泊水深6 m時的次級生產量大于凈初
 級生產量
D.隨著水深增加,凈初級生產量下降,可能
 是光強度減弱和溫度下降所致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總初級生產量是流經生態系統的總能量,A錯誤;
初級消費者糞便中的能量屬于初級生產量,B錯誤;
據圖可知,該湖泊水深6 m時的次級生產量約為0.25 kg/(m2·a),凈初級生產量約為
1.5 kg/(m2·a),次級生產量小于凈初級生產量,C錯誤;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隨著水深增加,光強度減弱和溫度下降,植物的光合作用下降的幅度大于呼吸作用下降的幅度,導致凈初級生產量下降,D正確。
閱讀下列材料,回答第19、20小題。
枸杞根系發達,生長適應性強,能耐干旱寒冷環境。通過與豆科植物、中藥材植物的合理空間配置種植,結合枝條還田技術,我國西北某荒漠地區成功實現了“生態、經濟”雙贏的枸杞園種植模式。
19.下列關于枸杞園種植模式的敘述,錯誤的是
A.該模式能增強防風固沙能力
B.該地區的營養結構基本不變
C.該地區土壤中有機質含量增加
D.該地區生物群落結構發生了改變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荒漠植被恢復成枸杞園的過程中,物種豐富度增加,食物鏈增多,食物網更加復雜,即該地區的營養結構更加復雜,B錯誤。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0.分析該枸杞園生態系統的功能及穩定性,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該地區生態系統的穩態可通過反饋調節來完成
B.將荒漠改造成枸杞園后光能利用率明顯增加
C.枸杞園中枝條還田技術有效提升了能量循環
D.與多種植物的空間配置種植提高了枸杞園抵抗干擾保持穩態的能力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生態系統中能量是單向流動的,不能循環,C錯誤。
25
21.如圖為某生態系統的碳循環示意圖,其中甲、乙、丙為生態系統中的三種生物組成成分,A、B、C、D是乙中的四種生物。回答下列問題:
(1)丙代表_______,碳從非生物環境進入生物群落主要是通過[ ]_______的______作用完成的。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分解者

生產者
光合
據圖可知,甲是生產者,乙是消費者,丙是分解者。碳進入生物群落主要是通過生產者的光合作用完成的。
(2)寫出圖中存在的食物網:________________。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根據乙中能量的數值可知,B、C屬于同一個
營養級。
(3)A與B之間的信息傳遞方式除物理信息、化學信息外,還有_________等方式。
(4)________調節是該生態系統自我調節能力的基礎。
(5)碳在甲、乙、丙之間主要是以____________的形式進行傳遞的。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行為信息
負反饋
含碳有機物
碳在生物群落內以含碳有機物的形式進行傳遞。
22.(2023·浙江1月選考,22節選)2021年,棲居在我國西雙版納的一群亞洲象有過一段北遷的歷程。時隔一年多的2022年12月,又有一群亞洲象開啟了新的旅程,沿途穿越了森林及農田等一系列生態系統,再次引起人們的關注。回答下列問題:
(1)植物通常是生態系統中的生產者,供養著眾多的_______和分解者。亞洲象取食草本植物,既從植物中獲取物質和能量,也有利于植物_______的傳播。亞洲象在食草的食物鏈中位于第____個營養級。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消費者
繁殖體

(2)亞洲象經過一片玉米地,采食了部分玉米,對該農田群落結構而言,最易改變的是群落的_____結構。這塊經亞洲象采食的玉米地,若退耕后自然演替成森林群落,這種群落演替類型稱為______演替。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水平
次生
亞洲象采食了部分玉米,最易改變的是群落的水平結構。退耕后仍保留原有土壤條件以及某些植物的繁殖體,這種群落演替類型為次生演替。
(3)與森林相比,玉米地的抗干擾能力弱、維護系統穩定的能力差,下列各項中屬于其原因的是哪幾項?______(填字母,多選)。
A.物種豐富度低 B.結構簡單
C.功能薄弱 D.氣候多變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ABC
與森林相比,玉米地的物種豐富度低,結構簡單,功能薄弱,抵抗干擾保持穩態的能力弱,即抗干擾能力弱、維護系統穩定的能力差,A、B、C符合題意。
(4)亞洲象常年的棲息地熱帶雨林,植物生長茂盛,凋落物多,但土壤中有機質含量低。土壤中有機質含量低的原因是在雨林高溫、高濕的環境條件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分解者將有機物快速分解為無機物
23.如圖表示某人工魚塘能量流動過程中部分環節涉及的能量流動值(單位:kJ·m-2·a-1),回答下列問題:
(1)圖中的A代表的是_________,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流入該生態系統的總能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文字表述)。
呼吸作用
生產者所固定的太陽能和輸入有機物中的能量
(2)圖中生產者的凈初級生產量為______________;第二個營養級到第三個營養級的能量傳遞效率為_______。根據圖中數據,______(填“能”或“不能”)推算出分解者通過呼吸散失的熱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3)植食動物流向分解者的能量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80 kJ·m-2·a-1
18.75%
不能
植食動物遺體殘骸的能量
物的糞便(下一個營養級的糞便)中的能量
肉食動
(4)人工魚塘中魚類對聲音、光、溫度等______信息能做出相應的反應,從而采取捕食、繁殖等行為,這說明信息傳遞對________
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起著重要作用。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物理
生物個
體的生存
生物種群的繁殖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4.某鄉鎮利用原有的自然資源開發打造成勞動教育基地,該基地包括農耕園、漁趣園、放牧園等若干個功能區塊。回答下列問題:
(1)農耕園主要種植水稻和蔬菜,基地人員在養護水稻田時,利用養殖鴨子對稻田進行除蟲、除草,該防治措施屬于__________。種植水稻需要合理密植,因為隨著種植密度的不斷增加,水稻田的凈初級生產量變化趨勢為______________。
25
生物防治
先增加后減少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生物防治是指利用一種生物對付另外一種生物的方法。題干中“利用養殖鴨子對稻田進行除蟲、除草”,所以該防治措施屬于生物防治。合理密植是在正常密度種植的情況下,合理加密一些,但是不能過多,過度密植植物會互相遮擋,甚至一部分植物完全照射不到太陽,影響光合作用,而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機物卻增加,所以隨著種植密度的不斷增加,水稻田的凈初級生產量變化趨勢為先增加后減少。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漁趣園的湖泊中生長著荷花、蘆葦等不同的水生植物,湖中養殖了泥鰍和魚類,各種生物分布在不同的水層,體現了群落的______結構。湖中動、植物殘體的腐敗和分解主要發生在______層,分解形成的無機鹽經過定期清理挖淤,轉移到農耕園中被水稻和蔬菜吸收利用,實現了_______________。
25
垂直
底泥
物質的循環利用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根據題干信息“各種生物分布在不同的水層”可知,這體現了群落的垂直結構。湖泊的底泥層有較多的微生物,因此是分解動植物遺體殘骸的主要場所。將湖泊中分解形成的無機鹽經過定期清理挖淤,轉移到農耕園中被水稻和蔬菜吸收利用,實現了物質的循環利用。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3)放牧園種植果樹、牧草,其中草地的產品輸出如圖所示,其中序號①②③代表能量。
該放牧園利用種植業和畜牧業合理優化技術,實現了_________________
___利用,提高了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圖中屬于家畜同化的能量是______(用圖中的序號表示)。
(物質和)能量的多

①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能量的多級利用,一般指的是生態農業,人們再次利用廢棄物,可以提高能量的利用率。根據圖示,該放牧園利用畜糞培育蚯蚓和食用菌,實現了(物質和)能量的多級利用。消費者的同化量是指被其消化吸收的能量,一部分通過呼吸作用散失,一部分用于生長和繁殖。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消費者攝入的食物中的能量中有一部分以糞便的形式排出,未被消費者同化,因此同化量=攝入量-糞便量。分析圖示,①是家畜的呼吸量,②是家畜用于生長和繁殖的能量,屬于家畜的同化量,③是糞便量。
25.(2024·金華高二期末)在塑料制品生產和使用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微塑料(直徑小于5 mm的含碳有機物),它們以顆粒等形態釋放到環境中,給陸地生態系統等帶來不良影響,如圖表示某地區部分微塑料的遷移示意圖。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請回答下列問題:
(1)陸地生態系統主要以_____食物鏈為主。請寫出圖中有四個營養級的兩條食物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腐食
微塑料→蚯蚓→家禽→人類
植物→無脊椎動物→家禽→人類
兩條食物鏈為:微塑料→蚯蚓→家禽→人類、植物→無脊椎動物→家禽→人類。
在任何生態系統中都存在著捕食食物鏈和腐食食物鏈,陸地生態系統通常以腐食食物鏈為主。捕食食物鏈的起點是生產者,終點是不能被其他生物所捕食的動物,即最高營養級。由圖可知,有四個營養級的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圖中土壤微塑料進入植物的途徑有根系吸收和_____________________。進入生物群落后,微塑料對人類的影響比對其他生物更嚴重,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體表吸收或葉片吸收等
與其他生物相比,人類處于更高位的營養級
因此微塑料進入生物群落后,對人類的影響比對其他生物更嚴重。
由圖可知,土壤微塑料進入植物的途徑有根系吸收、體表吸收、葉片吸收等。微塑料難以降解,會沿著食物鏈逐漸在生物體內聚集,最終會積累在食物鏈的頂端,與其他生物相比,人類處于更高位的營養級,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3)土壤中的部分微生物可降解微塑料,并會在其周圍形成新的微生物群落。該群落與____________相互作用可形成微型生態系統(也稱為塑料圈),塑料圈能量的主要來源是___________________。塑料圈不能長期持續,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_________。微塑料進入土壤后,土壤生態系
統短期內未受到顯著影響,說明生態系統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能力。
非生物環境
微塑料中含有的能量
塑料圈中塑料所含的有機物
是有限的
抵抗干擾保持穩態(或自我調節)
力,所以當微塑料進入土壤后,土壤生態系統短期內未受到顯著影響。
該群落與非生物環境相互作用可形成微型生態系統(也稱為塑料圈),塑料圈中能量的主要來源是微塑料中含有的能量。塑料圈中塑料所含的有機物是有限的,因此塑料圈不能長期持續。生態系統具有抵抗干擾保持穩態的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4)請寫出一條緩解微塑料污染的建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不使用或少使用一次性塑料袋、重視塑料制品的回收和處理
緩解微塑料污染的建議:不使用或少使用含塑料的生活用品,使用性質類似的環保材料代替;不使用或少使用一次性塑料袋;減少農用地膜的使用;盡可能生產或使用可重復利用的塑料制品;重視塑料制品的回收和處理等。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咸阳市| 汉阴县| 夏邑县| 莫力| 平泉县| 平果县| 塘沽区| 浦城县| 高州市| 新密市| 黔南| 乌什县| 高平市| 武胜县| 建德市| 台山市| 土默特右旗| 绥滨县| 仁寿县| 靖远县| 黑龙江省| 巫山县| 县级市| 卓资县| 交口县| 额尔古纳市| 梅河口市| 三河市| 和政县| 乡城县| 三亚市| 乐陵市| 高碑店市| 汉源县| 永清县| 池州市| 开封市| 仁化县| 阳春市| 神农架林区| 亚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