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16課 明朝的對外關系 課件(19ppt+視頻)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16課 明朝的對外關系 課件(19ppt+視頻)

資源簡介

(共19張PPT)
第16課 明朝的對外關系
第三單元明清時期(至鴉片戰爭前):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鞏固與發展
核心素養目標
1.通過觀看視頻,填寫表格,分析材料,準確說出鄭和下西洋的概況,認識鄭和在傳播中華文明、溝通中外交流上的貢獻。(史料實證、家國情懷)
2.通過閱讀教材,填寫表格,流暢講述戚繼光抗倭的基本史實,感悟戚繼光以國家和民族安危為己任、抗擊外來侵略的愛國精神。(唯物史觀、家國情懷)
3.通過填寫表格,完善時間軸,準確說出援朝戰爭與葡萄牙人攫取在澳門租住權的基本情況,回顧所學,了解明朝在努力發展對外友好關系的同時也在積極進行反抗外來侵略的斗爭。(時空觀念、歷史解釋)
導入新課
榜葛剌在今孟加拉國和印度西孟加拉邦一帶,《榜葛剌進麒麟圖》描述了榜葛剌遣送長頸鹿來明朝的史實,當時的人們將長頸鹿視為瑞獸麒麟。
思考:為何榜葛剌要給明朝進獻瑞獸?雙方關系如何?明朝還有哪些海外交流事件?
【視頻】鄭和下西洋
一、鄭和下西洋
分析材料,說說鄭和為什么下西洋?
材料1:欲耀兵異域,示中國富強。——《明史·鄭和傳》
材料2:西洋諸國,對明朝出品之陶瓷、絲綢等,都極喜愛……在返程中,鄭和官船亦購買或交換一些中國所缺之香料,染料,寶石,象皮,珍奇異獸等等。
材料3:成祖疑惠帝(注:建文帝朱允炆)亡海外,欲蹤跡之,且欲耀兵異域,示中國富強。永樂三年六月,命和及其儕王景弘等通使西洋。——《明史·鄭和傳》
①提高明朝在國外的地位和威望,“示中國富強”。
②用中國的貨物去換取海外的奇珍。
1.目的
2.條件
材料研讀:
觀夫海洋洪濤接天,巨浪如山……而我之云帆高張,晝夜星馳,涉彼狂瀾,若履通衢者。
——天妃靈應之記碑文
閱讀材料,結合所學,說說支持鄭和船隊“涉彼狂瀾,若履通衢”的歷史條件有哪些。
鄭和下西洋路線圖
①宋元以來指南針技術得到廣泛應用,為船只遠航提供保障。
②地圖制作技術也在長期的航海實踐中得到了驗證。
③宋元以來造船技術持續的進步,為大型船只的建造提供了條件。
④海上絲綢之路的長期拓展深耕,使得這一時期國人對周邊區域的風土人情等都有了更為清晰的認識。
⑤明朝統治者給予了鄭和船隊巨大的經費支持和后勤保障。
3.概況
起止時間
次數
船數
人數
到達范圍
1405年-1433年
7次
船隊最多時有船200多艘
首次下西洋時有27000多人
到過亞非30多個國家和地區,最遠到達非洲東海岸和紅海沿岸
西



香料、染料、藥物、珍珠、瑪瑙、寶石、象牙等
絲織品、瓷器、茶葉、印花布、漆器、金屬貨幣等
鄭和遠航,船隊最多時有船200多,最少的一次也有60余艘。其中最大的海船可乘千人,是當時世界上最大最先進的海船。鄭和的船隊有嚴整的編隊,船只分工明確,分別承擔載人、載貨、運糧、裝淡水等任務,還有戰船護航。僅首次下西洋時,就有27000多人,其中有使臣、官兵、航海技術人員、宗教人士、翻譯、醫生、廚師、工匠等。鄭和的船隊采用了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遠洋航海技術,能夠準確地測定航區、航線和船位,有效地利用季風、海流進行航行。
4.影響
材料一:鄭和下西洋后,浮泥、滿刺加、蘇祿的國王和王后回訪中國。蘇祿國王率300多人訪問中國,歸國圖中病逝于中國,即在中國安葬。
材料二:鄭和作為世界上第一個洲際航海家,作為人類征服海洋的先驅,他揭開了世界航運史從大陸轉向海洋的序幕,開創了西太平洋與印度洋之間的亞非海上交通網。
——陳佛松《世界文化史》
材料三:明代初年,鄭和統率技術上最先進的“寶船”。艦隊出洋,遠至爪哇、印度、非洲之角。鄭和下西洋時,歐洲的探險時代尚未開始。……航海期間,鄭和每到一地,便宣示中國當朝皇帝的德威,厚贈遇到的君主。
——摘自【美】基辛格《論中國》
材料四:鄭和下西洋后,費錢銀十數萬,軍民死者萬計,縱得奇寶而歸,與國家何益。和之后,再無下西洋了。——《明史·鄭和傳》
在東南亞一些國家和地區,有一些地名、廟宇是以“三寶”命名的,如泰國有“三寶塔寺”“三寶城”,馬來西亞有“三寶鎮”,馬六甲有“三寶廟”,爪哇有“三寶廟”“三寶井”“三寶洞”,新加坡有“三寶山”。
①發展了海上絲綢之路,增進了中國與亞非國家和地區的了解和友好往來。
②為人類的航海事業作出了偉大貢獻。
③不以貿易獲利為目的,不計成本,給明朝財政造成巨大負擔。
史料鏈接
鄭和下西洋時曾到訪過榜葛剌,雙方建立了友好關系。永樂時,榜葛剌的國王遣使送來長頸鹿。當時的人們將長頸鹿視為瑞獸麒麟。
《榜葛剌進麒麟圖》(局部)
明朝《鄭和航海圖》
(局部)
天妃靈應之記碑拓片
此碑是鄭和等人第七次下西洋前夕所立,俗稱鄭和碑。
明初的對外交往
明太祖時,積極與周邊國家和地區發展友好關系,“命使出疆,周于四維,歷邦國,足履其境者三十六”。明成祖時,除了派鄭和下西洋,還向各國派遣使臣50多次,加強了與周邊國家和地區的往來。其中,1414年,他派陳誠攜帶國書和絲綢、布匹等禮品出使中亞各國。一些國家也紛紛遣使來中國,還有幾個國家的國王到中國訪問。其中,浡泥國、蘇祿國的國王來中國訪問時因病去世,就安葬在中國。
江蘇南京浡泥王墓
山東德州蘇祿王墓
【視頻】戚繼光抗倭
二、戚繼光抗倭
1.背景
倭寇:
我國古代稱日本為倭國。元末明初,日本的一些武士和奸商,組成海盜武裝集團,到我國東南沿海地區進行走私貿易和搶劫,被稱為“倭寇”。
倭患:
他們殺居民,劫財貨,無惡不作,沿海各地遭到重大破壞,造成嚴重的倭患。
結合教材,思考明朝來自于海上的威脅是什么?
①明朝政治腐敗,海防松懈;
②倭寇與我國海盜、奸商等相互勾結,倭患嚴重
2.概況
第二階段
第一階段
率軍前往 地區,
使 的倭患基本解除。
1561年在 ,
平定了 地區的倭患。
浙東
東南沿海
臺州九戰九捷
福建、廣東
材料一: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戚繼光晉升為參將,在任期間,他針對明朝松弛的海防,上奏《練浙兵議》;訓練從義烏召集的三千新軍,增強軍隊的戰斗力;大力建造大小不同的戰船,建立艦隊巡邏,加強海防。根據江浙的地形和倭寇的作戰特點,他還創制了“鴛鴦陣”和“三才陣”。經過10余年的奮戰,基本掃除了東南沿海倭寇,使東南沿海地區的社會秩序回歸正常。
——摘編自趙玉敏《從戚繼光抗倭看明朝的海禁政策》
材料二: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戚繼光
思考:戚繼光抗倭勝利的原因?
①戚家軍軍紀嚴明,軍隊戰斗能力強;②是正義的反侵略戰爭,得到廣大軍民的支持;③戚繼光以國家和民族安危為己任、抗擊外來侵略的愛國精神;(戚繼光精神/品質)
3.勝利的原因
戚繼光《紀效新書》中的鴛鴦陣示意圖
“鴛鴦陣”陣形以11人為一隊,長短兵器結合,作戰能力大增;
4.評價
想一想:為什么說戚繼光是民族英雄?
從戰爭性質而言,戚繼光抗倭是一場反抗外來侵略的正義戰爭;從戰爭過程和結果來看,戚繼光編練的戚家軍英勇善戰,在民眾的支持下,基本解除了東南沿海的倭患;從戚繼光本人來看,他在抗倭戰爭中身先士卒,臨危不懼,維護了國家主權和民族尊嚴,他的英雄事跡成為中華民族抗擊外侮的典范,因此被譽為“民族英雄”。
他(戚繼光)一生在東南沿海抗倭十余年,掃平了為虐沿海多年的倭寇,保衛了國家的領土主權,保衛了沿海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
——范中義等《戚繼光傳》
三、援朝戰爭
第一次援朝戰爭
1592年,日本太閣豐臣秀吉基本統一日本后,以朝鮮拒絕攻明為由侵入朝鮮。日軍在戰爭初期處于優勢,一個月內攻陷朝鮮王京漢城,朝鮮國王李昖北逃義州,向宗主國明朝求援。明朝派李如松統領4萬大軍抗倭援朝,取得平壤大捷。在碧蹄館之戰后,明、日雙方開始議和。1595年,戰爭第一階段基本結束。
李如松自少驍勇善戰,三十五歲時便升任山西總兵官。萬歷二十年(1592年)授中軍都督府僉事,提督薊、遼、保定、山東諸軍援助朝鮮,抗擊入侵的日本軍。萬歷二十一年(1593年),在平壤之戰大破日軍小西行長等部,督中朝聯軍收復平壤、開城。碧蹄館之戰失利后,李如松與日軍對峙朝鮮王京漢城一線,隨后派兵突襲龍山大倉,破壞日軍糧食補給,迫使日軍放棄漢城。雙方停戰后,李如松于年底回朝述職,升任中軍都督府左都督,加太子太保。
李如松
(1549-1598年)
史料鏈接
第二次援朝戰爭
1597年正月,日軍14萬大軍再侵朝鮮。朝鮮二次求援,明朝調7萬兵力赴朝救援。日軍在秀吉死后難以為繼,遂從朝鮮半島撤退。中朝聯軍在陳璘、鄧子龍、李舜臣的指揮下,取得了露梁海戰的勝利,但李舜臣和鄧子龍壯烈犧牲。萬歷朝鮮戰爭以中朝聯軍的勝利告終。
萬歷朝鮮戰爭保衛了朝鮮半島,進一步鞏固了中朝友誼。朝鮮從亡國到復國。日本元氣大傷,豐臣秀吉集團的勢力被削弱而間接導致德川幕府崛起。從長遠來看,萬歷朝鮮戰爭實際上起到了重新整合東亞各國政治軍事力量的作用,奠定了之后300年東亞的和平局面。
明朝繼承了我國歷代王朝處理周邊關系的方式。朝鮮、琉球、越南、緬甸等周邊國家仰慕中國文化和經濟發展,向中國納貢稱臣,并和中國進行貿易,中國對這些周邊國家的國王進行冊封。
明朝的宗藩關系
明朝時期,中國皇帝被視為天下的共主,周邊的國家如朝鮮、越南等藩屬國的國王需要接受明朝皇帝的冊封以示臣服。宗藩關系還表現在朝貢貿易,朝貢和回賜既是經濟貿易,又是外交活動。漢字文化、儒家思想以及中國的禮儀制度等傳播到周邊國家,促進了文化的交流和傳播。此外,宗主國有責任幫助藩屬國維護其統治秩序,包括派遣軍隊協助鎮壓叛亂或抵御外敵人侵。
知識拓展
四、葡萄牙攫取在澳門的居住權
通過填寫表格,完善時間軸,準確說出援朝戰爭與葡萄牙人攫取在澳門租住權的基本情況,回顧所學,了解明朝在努力發展對外友好關系的同時也在積極進行反抗外來侵略的斗爭。
1553年
主權仍屬中國,澳門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1573年
后 來
葡萄牙殖民者將500兩白銀改交明朝地方政府。
葡萄牙殖民者500兩白銀買通地方官員,在澳門上岸,搭蓬建屋,并進行貿易。
明政府在澳門設置守澳官,加強對澳門的管理。
租住≠割讓
澳門媽祖閣
媽祖,又稱天妃,被廣東、福建、浙江等地沿海地區部分人民看作護航海神。
鄭和下西洋
前提:國力強盛
意義:增進中國與亞非的了解和友好往來、開創了亞非海上交通線
明朝的對外關系
目的:宣揚國威、加強友好往來
概況:七下西洋、最遠達到非洲東海岸和紅海 沿岸、友好之行
戚繼光抗倭
背景:倭患嚴重
概況:浙江臺州大捷,福建、廣東抗倭
性質:反侵略戰爭
葡萄牙攫取在澳門的居住權
援朝戰爭
課堂小結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博野县| 无棣县| 淮南市| 浦江县| 沈阳市| 抚宁县| 虎林市| 石狮市| 启东市| 临江市| 邢台县| 丁青县| 柳州市| 潍坊市| 秦皇岛市| 永济市| 纳雍县| 宜兴市| 什邡市| 静乐县| 泾阳县| 仙游县| 吉林市| 拉萨市| 山东省| 甘肃省| 宕昌县| 乌鲁木齐县| 五莲县| 宜昌市| 桓台县| 宽甸| 临邑县| 曲松县| 左权县| 永胜县| 尼勒克县| 平湖市| 太仆寺旗| 永吉县| 页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