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0張PPT)思考:根據視頻歸納自改革開放我國取得了哪些成就呢?繼往開來的偉大復興之路——第28課 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巨大成就認識“一國兩制”對實現祖國完全統一的重大意義;認識鄧小平理論對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指導意義;認識“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推進我國社會主義自我完善和發展的強大理論武器;認識科學發展觀是馬克思主義關于發展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集中體現。目錄CONTENTS制度自信——綜合國力不斷提升“一國兩制”與祖國統一大業國際影響力不斷擴大123壹綜合國力不斷提升一.綜合國力不斷提升【學習任務】歸納總結20世紀80年代我國現代化建設的成就。科學技術成就重大工程建設知識拓展:綜合國力是衡量一個國家基本國情和基本資源最重要的指標, 也是衡量一個國家的經濟、政治、軍事、文化、科技、教育、人力資源等實力的綜合性指標。經濟加速發展邁向小康社會“七五”計劃(1986—1990)銀河-1號巨型計算機秦山核電站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一、綜合國力不斷提升:國民經濟加速發展在從1978年到2016年的38年間,中國國內生產總值以平均每年9.6%的增速增長,根據世界銀行的數據,經濟規模占世界經濟的比重從1978年的2.3%提升至14.9%?!耙赃@么高的速度持續這么長時間的增長,人類歷史上不曾有過?!绷忠惴蛘f。——《改革開放40年中國經濟發展成就及其對世界的影響》一、綜合國力不斷提升:“三步走”發展戰略“三步走”發展戰略:中共十三大(1987)從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出發,制定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三步走”發展戰略:第一步,到20世紀80年代末,實現國民生產總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決人民的溫飽問題。(有吃有穿,吃飽穿暖,滿足生存)第二步,到20世紀末,使國民生產總值再增長一倍,人民生活達到小康水平。(吃好穿好,享受生活)第三步,到21世紀中葉,人均國民生存總值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較富裕,基本實現現代化。(享受人生)一、綜合國力不斷提升:科技進步1983年“銀河-I”億次巨型計算機1988年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1999“神威·太湖之光”超級計算機1991年“秦山核電站”2008年神舟七號”航天員首次太空漫步2007年“嫦娥一號”首次完成繞月探測一、綜合國力不斷提升:上九天攬月2003年"神舟五號”首次載人飛行1999年神舟一號一、綜合國力不斷提升:基礎設施建設三峽大壩(1994)西電東送(1996)西氣東輸(2004)清晨我站在青青的牧場 看到神鷹披著那霞光 像一片祥云飛過藍天 為藏家兒女帶來吉祥黃昏我站在高高的山崗 盼望鐵路修到我家鄉 一條條巨龍翻山越嶺 為雪域高原送來安康那是一條神奇的天路 把人間的溫暖送到邊疆 從此山不再高路不再漫長 各族兒女歡聚一堂 黃昏我站在高高的山崗 看那鐵路修到我家鄉 一條條巨龍翻山越嶺 為雪域高原送來安康 那是一條神奇的天路 帶我們走進人間天堂 青稞酒 酥油茶會更加香甜 幸福的歌聲傳遍四方青藏鐵路天路——韓紅一、綜合國力不斷提升:交通一、綜合國力不斷提升:應對人禍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指發生于1997年的一次世界性金融風波。1997年7月2日,亞洲金融風暴席卷泰國。不久,這場風暴波及馬來西亞、新加坡、日本和韓國、中國等地。亞洲一些經濟大國的經濟開始蕭條,一些國家的政局也開始混亂。應對亞洲金融危機:1997年下半年,東南亞國家爆發金融危機,我國外貿進出口總額呈下降趨勢,經濟建設遇到嚴重困難。面對金融危機沖擊,黨中央積極采取一系列措施,千方百計增加出口,從多方面拉動經濟增長。這些對策措施很快見效。1997年以后,我國經濟持續增長,外貿出口也從1999年下半年開始大幅回升。中國兌現了人民幣不貶值的承諾,在克服亞洲金融危機中發揮了定海神針的關鍵作用。——《中國共產黨簡史》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江澤民總書記、李鵬委員長親赴現場視察,慰問作戰軍民,朱镕基總理、溫家寶副總理親臨一線指揮;解放軍和武警部隊共投入兵力36萬多人,地方黨委和政府組織調動了800多萬干部群眾參加抗洪搶險。一、綜合國力不斷提升:抗擊天災5·12汶川地震發生后,在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的領導下,在國務院抗震救災總指揮部的直接領導下,在全國黨政軍民的大力支持下,四川省委、省政府率領8600萬人民沉著應對,開展了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搶險救援難度最大的一次地震救援搶險。一、綜合國力不斷提升:百姓生活水平提高以圖證史——感悟21世紀初期我國現代化建設取得的巨大成就2008年汶川抗震2003年抗擊非典"神舟五號”首次載人飛行(2003年)神舟七號”航天員成功進行第一次太空漫步(2008年)“嫦娥一號”首次完成繞月探測(2009年)國家取消農業稅2010年國內生產總值貳“一國兩制”與祖國統一大業二、“一國兩制”與祖國統一大業:問題由來臺灣元朝 設置澎湖巡檢司1624 荷蘭侵占臺灣 1662 鄭成功收復臺灣1683 康熙統一臺灣 1684 設臺灣府1885 中法戰爭后在臺灣設立行省1895 日本通過《馬關條約》強占臺灣1945 抗日勝利臺灣主權回歸 1949 內戰結束,蔣介石敗退臺灣1842年《南京條約》英國割占香港島1860年《北京條約》英國割占九龍司一區1898年中英《展拓香港界址專條》租借新界1553年,葡萄牙人借口晾曬被海水打濕的貨物,強行進入澳門1557年,通過賄賂明朝官員,取得在澳門的定居權1887年,強迫清政府簽訂《中葡北京條約》香港、澳門深刻內涵在一個中國的前提下,國家的主體實行社會主義制度,臺灣、香港和澳門保持原有的資本主義制度長期不變。中華人民共和國前提和核心一國兩制大陸港澳臺社會主義制度資本主義制度主體補充高度自治權 無外交權 臺灣可保留軍隊二、“一國兩制”與祖國統一大業:解決措施1982年9月鄧小平和撒切爾夫人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就解決香港問題舉行會談。鐵打的撒切爾,打鐵的鄧小平。二、實力自信——“一國兩制”與祖國統一大業:港澳回歸香港問題為什么能夠談成呢?……主要是我們這個國家這幾年發展起來了,是個興旺發達的國家,有力量的國家……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五年多的時間確實發生了非常好的變化。我們國家的形象變了,國內的人民看清了這一點,國際上也看清了這一點……香港問題能夠解決好,還是由于“一國兩制”的根本方針或者說戰略搞對了……香港問題的解決會直接影響到臺灣問題?!腋赓e談話時還提出:解決國際爭端,要根據新情況、新問題,提出新辦法?!耙粐鴥芍啤保菑奈覀冏约旱膶嶋H提出來的,但是這個思路可以延伸到某些國際問題的處理上。——鄧小平《在中央顧問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上的講話(1984.10.22)1997年香港回歸1999年澳門回歸二、“一國兩制”與祖國統一大業:港澳發展1.1979年元旦全國人大常委會發表《告臺灣同胞書》中國政府推動大陸同臺灣同胞的經濟技術交流與合作,促進雙方人員往來。2.1992年達成“九二共識”。3.1993年汪辜會談。4.2005年3月《反分裂國家法》。5.2005年4月胡錦濤邀請中國國民黨主席連戰訪問大陸。6.2008年兩岸“三通”邁開實質性步伐。7.大陸方面實施多項對臺惠民政策措施,兩岸在學術、文化、教育、體育等方面的交流交往不斷深化。二、“一國兩制”與祖國統一大業:海峽兩岸1992年11月,大陸海峽兩岸關系協會與臺灣海峽交流基金會就雙方在事務性商談中各自以口頭方式表述“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達成“九二共識”。199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臺灣同胞投資保護法》,推動了兩岸的經濟交流與合作。1995年,江澤民發表《為促進祖國統一大業的完成而繼續奮斗》的重要講話,成為解決臺灣問題的綱領性文件。1993年4月,汪辜會談,標志兩岸關系發展邁出重要一步。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是實現和平統一的基礎和前提。中國的主權和領土決不容許分割。任何制造“臺灣獨立”的言論和行動,都應堅決反對;主張“分裂分治”、“階段性兩個中國”等等,違背一個中國的原則,也應堅決反對?!瓭擅瘛稙榇龠M祖國統一大業的完成而繼續奮斗》2005年3月,《反分裂國家法》出臺。2008年,兩岸實現三通。2015年11月7日,習近平與馬英九新加坡會面,1949年以來兩岸領導人首次會面,翻開了兩岸關系歷史性一頁。目的:反對和遏制“臺獨”分裂國家,促進祖國和平統一,維護臺灣地區和平穩定,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維護中華民族根本利益。臺灣問題 港澳問題異 本質權利同 措施 權利 臺灣問題是內戰遺留問題,屬內政問題,反對外國勢力干涉港澳問題是殖民主義遺留問題,涉及國際關系與外交臺灣可以保留自己的軍隊港澳則派駐中國人民解放軍設立特別行政區,享有高度自治權現行的社會、經濟制度不變,生活方式不變臺灣問題與港澳問題的異同二、“一國兩制”與祖國統一大業叁國際影響力不斷擴大三、國際影響力不斷擴大:十一屆三中全會后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對外交政策予以戰略性調整意義:有利于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外部環境初步形成1978年8月中日簽訂《中日和平友好條約》1979年1月中美正式建交1989年月中蘇兩國實現關系正?;?br/>三、國際影響力不斷擴大:20世紀90年代相互尊重、公平正義、合作共贏的新型國際關系推進大國協調合作“親誠惠容”深化周邊外交“真實親誠”中非友好合作中國與歐洲、拉美國家加強合作全方位外交布局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中國正從全球化的積極參與者變成更具影響力和作用力的推動者,堅持和平發展道路,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共商共建共享對既有國際金融體系的有益補充促進全球治理體系的改革完善大小國家共同倡導、安全先行、互利協作為特征的新興區域合作模式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巨大成就綜合國力不斷提升國際影響力不斷擴大經濟科技基礎設施建設戰勝天災應對人禍提高百姓生活水平“一國兩制”與祖國統一大業“一國兩制”港澳回歸海峽兩岸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20世紀90年代21世紀板書設計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