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9 常見的酸、堿、鹽題號 一 二 總分 累分人得分 注意事項:1.總分60分,考試時間60分鐘。2.可能用到的相對原子質量:H-1 C-12 O-16 S-32試卷好題分析 教材素材T1,生活、生產應用T4、T6、T11、T15中考押題點分析 化學與可持續發展T15,新題型、新考法T17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0小題,每小題2分,共20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最符合題意)1.運輸火堿的車輛應張貼圖1中的危險化學品標志是 ( )圖12.碳酸鈉是生活中常用的一種物質。碳酸鈉的俗稱是 ( )A.熟石灰 B.純堿 C.苛性鈉 D.食鹽3.向分別盛有下列物質的點滴板孔穴中滴加足量稀硫酸,無明顯現象的是 ( )A.CuO B.稀NaOH溶液C.Al D.Na2CO3溶液4.下列有關酸、堿、鹽的表述正確的是 ( )A.濃鹽酸敞口放置,瓶口有白煙出現,溶質質量分數會變小B.氫氧化鈉具有吸水性,可用來干燥CO2氣體C.廚房中可用食醋除去水壺中的水垢D.氯化銨可作氮肥,與堿性草木灰混合使用可提高肥效5.下列物質中堿性最強的是 ( )物質 食醋 牛奶 唾液 雞蛋清pH 2.3~3.8 6.3~6.6 6.6~7.1 7.6~8.0A.食醋 B.牛奶C.唾液 D.雞蛋清6.中和反應在生產、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下列利用中和反應原理的是 ( )A.用碳酸鈉去除手上的油污B.服用含Al(OH)3的藥物治療胃酸過多C.用生石灰作食品干燥劑D.用熟石灰和硫酸銅配制波爾多液7.向盛有一定量銅和氧化銅混合物的燒杯中滴加稀鹽酸,邊滴邊攪拌,反應過程中剩余固體的質量與加入稀鹽酸的質量關系如圖2所示。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圖2A.N點時,剩余固體是銅B.M、N點時,溶液中的溶質均只有CuCl2C.M、N、P點時,溶液均呈藍色D.混合物中銅的質量為(a-b)g8.下列各組物質在pH=7的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且溶液呈無色的是 ( )A.KNO3、NaCl、Na2SO4B.HNO3、CaCl2、AgNO3C.BaCl2、NaOH、HClD.BaCl2、NaNO3、FeCl39.推理是化學學習和研究中常用的思維方法。下列推理正確的是 ( )A.酸中含有氫元素,則組成中含氫元素的物質都是酸B.元素的原子最外層電子數相同,化學性質相似,則氦元素與鎂元素化學性質也相似C.堿溶液能使無色酚酞溶液變紅,能使無色酚酞溶液變紅的溶液不一定是堿溶液D.向某固體中滴加稀鹽酸有氣泡產生,則該固體一定是碳酸鹽10.在宏觀、微觀和符號之間建立聯系,是化學學科獨特的思維方式。學習酸堿鹽的知識后,某化學小組對該部分內容進行了圖3所示歸納,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圖3A.反應①~④中共涉及4種基本反應類型B.若反應①有兩種沉淀生成,則堿只能為氫氧化鈣C.反應②生成水,則生成水的反應一定是中和反應D.若利用反應④除鐵銹,則生成物一定含Fe3+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8小題,共40分)11.(4分)科學知識在生產、生活中有廣泛的應用。(1)白菜、大米、雞蛋中富含蛋白質的是 。(2)生活中防止鐵質柵欄生銹的一種方法是 。(3)水是生命之源,生活中常用 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4)請寫出一點回收利用廢舊金屬的意義: 。12.(3分)根據圖4所示的實驗回答問題:圖4(1)甲是實驗室稀釋濃硫酸的實驗。用玻璃棒不斷攪拌的目的是 ;若不慎將水倒入濃硫酸中,導致的后果是 。(2)乙是驗證質量守恒定律的實驗。試劑M可以選用下列物質中的 (填字母)。A.硫酸鈉 B.碳酸鈉 C.鐵粉 D.鐵銹13.(6分)化學既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1)NaHCO3可稱為鈉鹽或碳酸氫鹽,它是由 (填粒子符號)和HC構成的,在生活中常用于 。(2)①小明在家進行勞動實踐——種植,他用pH試紙測得自家土壤浸出液的pH為4,老師建議應施用 來改良土壤。②小麥葉片發黃,可適當施加下列化肥中的 (填字母,下同);若需增強其抗病蟲害和抗倒伏能力,則需要施加化肥 。A.K2SO4 B.Ca(H2PO4)2 C.CO(NH2)2(3)波爾多液是一種農業上常用的殺菌劑,它由硫酸銅溶液和石灰水配制而成,不能用鐵質容器盛放波爾多液的原因是 (用化學方程式表示)。14.(5分)t1℃時,將等質量的硝酸鉀和氯化鉀分別加入盛有100 g水的兩個燒杯中,充分攪拌后現象如圖5甲所示,硝酸鉀和氯化鉀的溶解度曲線如圖5乙所示,請回答下列問題:圖5(1) ℃時,硝酸鉀和氯化鉀的溶解度相等。(2)燒杯①中溶解的溶質是 。(3)燒杯②中的上層清液屬于 (選填“飽和溶液”或“不飽和溶液”)。(4)t1℃時,將15 g硝酸鉀加入盛有50 g水的燒杯中,充分溶解后,得到 g硝酸鉀溶液。(5)分別將等質量的硝酸鉀、氯化鉀的飽和溶液從t2℃降溫到t1℃,得到的硝酸鉀溶液中溶質的質量 (選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氯化鉀溶液中溶質的質量。15.(5分)在低碳行動中,我國明確提出了碳減排目標: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在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在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某種“碳捕捉技術”的流程如圖6所示,請結合圖文信息,分析思考,回答下列問題:圖6(1)捕捉室中發生的反應為CO2+2NaOHNa2CO3+Y,其中Y的化學式是 。(2)得到溶液X需要進行的實驗操作是 。(3)煅燒爐中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該反應的基本反應類型為 。(4)上述流程中可循環使用的物質有 (填化學式,寫一種即可)。16.(5分)化學實驗是進行科學探究的重要方法,根據下圖回答問題:(1)圖7通過對比試管 (填字母)中的現象,可得出鐵生銹的條件之一是與水接觸。(2)如圖8,向試管中不斷滴加稀鹽酸,當觀察到 的現象時,稀鹽酸和澄清石灰水恰好完全反應,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3)圖9是粗鹽中難溶性雜質去除的部分實驗操作,其中正確的操作順序是 (填序號)。②操作中當 時,停止加熱。17.(7分)某興趣小組同學外出研學時,自帶了不同種類的自熱食品,對于自熱食品中的發熱包,他們非常感興趣,進行了以下系列探究。【查閱資料】Ⅰ.圖10是同學們所帶食品中某品牌發熱包說明書中的部分內容。產品名稱:食品專用發熱包主要成分:生石灰、鋁粉、碳酸鈉貯存條件:……圖10Ⅱ.鋁能和NaOH溶液反應生成偏鋁酸鈉(NaAlO2)和氫氣,偏鋁酸鈉溶于水。【知識應用】說明書中的生石灰是 (填物質名稱)的俗稱。探究一:【提出問題1】發熱包的發熱原理是什么 【進行實驗1】小組同學取出發熱包,撕去塑料膜,放入適量涼水中,可觀察到的現象是 。固體迅速膨脹,同時還可觀察到發熱包內固體變硬結塊,其可能的原因是 (用化學方程式表示)。探究二:【提出問題2】反應后固體混合物中含有什么物質 【進行實驗2】(1)取適量反應后的固體于燒杯中,加入足量蒸餾水溶解,觸摸燒杯外壁,有熱感,無其他明顯現象,過濾,得到濾渣和濾液。(2)取步驟(1)的濾渣于試管中,加入足量稀鹽酸,將產生的氣體按圖11所示進行操作。觀察到澄清石灰水變渾濁,干冷燒杯內壁有水珠。 圖11 圖12(3)取步驟(1)的濾液于試管中,按圖12所示操作進行實驗。觀察到A試管內沒有明顯現象,B試管內溶液變紅。【解釋與結論】(1)同學們依據上述實驗現象,得出反應后固體中含有 的結論。(2)上述實驗中濃硫酸的作用是 。【拓展延伸】(1)根據探究一的實驗現象,同學們推測,自熱米飯的蓋子上有一個透氣孔,如果透氣孔堵塞,容易造成 ,甚至燙傷人。(2)根據實驗探究和生活經驗,請完善發熱包說明書中的貯存條件: 。18.(5分)悅悅同學用粗鋅測定某稀硫酸中溶質的質量分數。她取一定量的稀硫酸于燒杯中,向其中分兩次加入粗鋅(雜質不參加反應),實驗過程中的數據如下表所示:實驗順序 開始時 第一次 第二次加入粗鋅的質量/g 0 8 2燒杯中剩余物質的質量/g 100 107.8 109.8請計算:(1)生成氫氣的總質量為 g。(2)該稀硫酸中溶質的質量分數。參考答案1.A 2.B3.B 【解析】A.氧化銅和稀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銅和水,此過程中固體溶解,溶液由無色變為藍色,該選項不符合題意;B.稀硫酸和氫氧化鈉反應生成硫酸鈉和水,無明顯現象,該選項符合題意;C.鋁和稀硫酸反應生成硫酸亞鐵和氫氣,此過程中固體溶解,產生氣泡,該選項不符合題意;D.碳酸鈉和稀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鈉、水和二氧化碳,此過程中產生氣泡,該選項不符合題意。4.C 5.D 6.B7.D 【解析】A.N點時,氧化銅完全反應,剩余固體是銅,該選項說法正確;B.M、N點時,氧化銅部分反應、氧化銅完全反應,溶液中的溶質均只有CuCl2,該選項說法正確;C.氧化銅與稀鹽酸反應,溶液呈藍色,該選項說法正確;D.混合物中銅的質量為b g,該選項說法不正確。故選D。8.A 【解析】pH=7的水溶液顯中性。A.KNO3、NaCl、Na2SO4在中性溶液中,不會發生反應,能共存,沒有顏色,A正確;B.HNO3、CaCl2、AgNO3在中性溶液中,CaCl2和AgNO3發生反應,生成AgCl白色沉淀,不能大量共存,B不正確;C.BaCl2、NaOH、HCl在中性溶液中,NaOH和HCl可以發生反應生成水,不能共存,C錯誤;D.BaCl2、NaNO3、FeCl3在中性溶液中,不會發生反應能共存,但是FeCl3溶液是黃色的,D錯誤。9.C 10.D11.(4分)(1)雞蛋(2)噴漆(合理即可)(3)煮沸(4)節約金屬資源,減少對環境的污染(合理即可)12.(3分)(1)使熱量及時地擴散 液體飛濺(2)D13.(6分)(1)Na+ 作面點發酵劑(2)①熟石灰 ②C A(3)Fe+CuSO4FeSO4+Cu14.(5分)(1)t2(2)氯化鉀(3)飽和溶液(4)62.5(5)小于15.(5分)(1)H2O(2)過濾(3)CaCO3CaO+CO2↑ 分解反應(4)NaOH[或CaO,或Ca(OH)2]16.(5分)(1)A和C(2)溶液由紅色恰好變為無色 2HCl+Ca(OH)2CaCl2+2H2O(3)③①② 蒸發皿中出現大量固體17.(7分)【知識應用】氧化鈣【進行實驗1】劇烈反應,放出大量熱,有氣泡產生 Na2CO3+Ca(OH)2CaCO3↓+2NaOH【解釋與結論】(1)鋁粉、碳酸鈣、氧化鈣(2)干燥氣體【拓展延伸】(1)爆炸(2)密封,存放于陰涼干燥處(合理即可)18.(5分)(1)0.2(1分)(2)解:設100 g該稀硫酸中溶質的質量為x。H2SO4+ZnZnSO4+H2↑(1分) 98 2 x 0.2 g(1分)=(1分)x=9.8 g該稀硫酸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為×100%=9.8%(1分)答:該稀硫酸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為9.8%。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