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2025年中考九年級化學一輪復習主題一 物質的化學變化測試卷(解析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2025年中考九年級化學一輪復習主題一 物質的化學變化測試卷(解析版)

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主題一 物質的化學變化測試卷
一、選擇題(本題包括12小題,每小題1分,共12分.每小題只有一個正確答案)
1.【原創題】課本實驗改編
下圖所示的變化中,屬于化學變化的是
A.石油分餾 B.煤的干餾
C.水的凈化 D.相互刻劃比較硬度
2.【新考法】傳統工藝制作中的化學明代《本草綱目》記載“豆腐之法,始于漢淮南王劉安”介紹了豆腐的制作方法。下列有關制作豆腐的部分傳統工藝中涉及化學變化的是
A.浸泡黃豆 B.黃豆磨漿
C.煮沸豆漿 D.壓制成型
3.下列物質的自我介紹中,介紹的是其化學性質的是
A.我是紫紅色固體 B.我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質
C.我在常溫下是氣體 D.我能滅活病毒
4.【原創題】下列做法與物質的化學性質有關的是
A.利用點燃的方法鑒別棉毛制品 B.利用顏色差別區分鐵粉和銅粉
C.根據氣味不同區分酒精與白醋 D.根據導電性區分食鹽水和蒸餾水
5.分類是化學學習和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分類正確的是
A.物理性質包括:溶解性、揮發性、可燃性
B.混合物:空氣、海水、稀有氣體
C.黑色固體:木炭、二氧化錳、氧化汞
D.可在酒精燈上加熱的儀器:燃燒匙、量筒、集氣瓶
6.【原創題】化學基本概念是化學基礎知識的重要組成部分,下列概念中關系不正確的是
選項 概念X 概念Y X和Y的關系
A 陽離子 陰離子 交叉關系
B 物理性質 化學性質 并列關系
C 元素 非金屬元素 包含關系
D 化合反應 氧化反應 交叉關系
A.A B.B C.C D.D
7.【新考法】航空航天科技中的化學
2024年4月25日,神舟十八號載人飛船搭載長征二號F遙十五運載火箭發射升空。該火箭使用了偏二甲肼(C2H8N2)和四氧化二氮(N2O4)作推進劑,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2H8N2+2N2O4=2CO2+3N2+4X,則X的化學式為
A.NO2 B.NO C.H2O D.H2O2
8.科研人員已成功研制出一種納米纖維催化劑,可將二氧化碳轉化成液體燃料甲醇,其微觀過程如下圖所示,下列有關說法中,正確的是
A.乙、丙、丁均為氧化物 B.該反應屬于置換反應
C.參加反應的甲、乙分子個數比為3:1 D.反應前后氫元素的化合價不變
9.【新考法】古代工藝中的化學
東漢《周易參同契》中記載:“胡粉投火中,色壞還為鉛”,該反應過程的主要原理是。下列有關說法錯誤的是
A.為 B.反應中發生了氧化反應
C.反應前后碳元素的化合價升高 D.反應前后各原子的質量不變
10.【原創題】新課標相結合
化學學科核心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有“證據推理與模型認知”。下列推理合理的是
A.催化劑可以加快化學反應速率,所以任何化學反應都需要催化劑
B.燃燒都伴隨著發光、放熱現象,所以有發光、放熱現象的一定是燃燒
C.某純凈物在氧氣中燃燒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該純凈物中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氫元素
D.稀有氣體可以作保護氣,做保護氣的氣體一定是稀有氣體
11.下列實驗能達到實驗目的的是
A B C D
測定空氣中O2含量 驗證質量守恒定律 探究是過氧化氫分解產生氧氣的催化劑 驗證CO2能溶于水
A.A B.B C.C D.D
12.【原創題】銅粉在耐高溫的密閉容器(內含空氣)內加熱,容器內有關的量隨時間變化的圖像錯誤是
A. B.
C. D.
二、填空題(本題5小題,化學方程式2分,其余每空1分,共28分)
13.(5分)閱讀材料并回答問題:
材料一:中國人首先發明火箭這一事實被世界所公認。宋朝時的爆竹、明朝時出現的“火龍出水”火箭是近代火箭的始祖。明朝的萬戶進行了最早的火箭升空試驗(如圖甲),成為載人飛行先驅。
材料二:2020年11月24日,長征五號遙五運載火箭(如圖乙)成功發射嫦娥五號探測器,開啟中國首次地外天體采樣返回之旅。
材料三:現代火箭的飛行原理與萬戶的升空試驗原理基本相同。現代火箭大多是利用噴氣發動機(如圖丙)升空的,而噴氣發動機是利用燃料在燃燒室中燃燒,燃氣經噴管向后高速噴出,從而獲得向前的動力。
(1)爆竹被點燃時,爆竹發生了 變化。(填“物理”或“化學”)
(2)如圖甲,萬戶升空試驗所用火箭的燃料為“黑火藥”,黑火藥爆炸的原理為:2KNO3+S+3C=X+N2↑+3CO2↑,從物質的分類看X屬于 ;從化肥類型的角度分析,反應物硝酸鉀屬于 肥。
(3)如圖乙,火箭上升過程中將燃料燃燒釋放出的內能轉化為火箭的 能。
(4)若萬戶升空后有一段時間處于勻速上升狀態,則此時間段內他的機械能是 (填“不斷增加”“不斷減小”或“保持不變”)
14.(6分)氧氣廣泛應用于生產、醫療和科研等領域,研究氧氣的制備具有重要意義。
(1)工業制氧。在低溫條件下加壓,使空氣轉變為液態,然后升溫,氮氣首先從液態空氣中分離出來,剩下的主要是液態氧。上述方法是利用氮氣和氧氣 的不同將二者分離。
(2)實驗室制氧。現有高錳酸鉀、水以及儀器a~i。
①儀器b的名稱是 。
②利用上述儀器和試劑可以制取氧氣,所需的六個儀器是c、f、 ;證明收集的氣體是O2的方法是 。
③與本實驗不相關的圖標是 (填字母)。
a. b. c. d.
(3)空間站制氧。我國天宮空間站航天員生存所需的氧氣主要通過電解水獲得,其原理如圖所示。
①由圖可知,A玻璃管上方產生的氣體是 (填化學式)。
②在下面的方框中用微觀示意圖表示反應所得的另一產物 。
15.(6分)乙醇在生產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下圖是利用煤制備乙醇的一種流程。
查閱資料:煤主要含有碳、氫、氧、硫等元素。
(1)“氣化”前,需將煤磨細,其目的是 。
(2)“氣化”:含多個反應,寫出與在高溫下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寫一個即可),該反應的基本反應類型為 。
(3)“凈化”:為提高產率,需除去 等氣體雜質(忽略水蒸氣的影響)。
(4)乙醇可作燃料,這是利用乙醇的 (寫一條化學性質)。
16.(6+3分)質量守恒定律的發現,使得人們對于化學變化的認識進入了“定量”研究的階段,某中學化學興趣小組從定量的角度對某些化學反應進行了探究。
探究一:驗證質量守恒定律,該興趣小組同學設計了如圖所示的甲乙兩個實驗。
(1)甲實驗所做的是銅與氧氣反應前后質量的測定實驗,觀察到的現象有 。
(2)乙實驗是先將燒杯放在天平上用砝碼平衡,然后傾斜燒杯使鹽酸與碳酸鈉粉末(Na2CO3)接觸,反應結束后發現天平的指針 (填“偏左”“偏右”或“不偏轉”)。
(3)交流討論:①乙實驗的反應 (填“符合”或“不符合”)質量守恒定律。
②為達到實驗目的,小組同學設計了圖中丙、丁實驗裝置來改進乙實驗,選出你認為最合適的裝置,并說明理由 。
探究二:應用質量守恒定律探究物質組成。木糖醇是一種白色粉末狀物質,新型甜味劑。
【提出問題】木糖醇是由什么元素組成的?
【提供資料】①濃硫酸是干燥劑,能夠吸收水分。
②氫氧化鈉溶液能與二氧化碳反應。
③堿石灰能夠用來吸收水蒸氣和二氧化碳。
【實驗探究】
(4)完善表格
實驗步驟 實驗現象 實驗結論
1.取適量的木糖醇使其燃燒,同時將一只干燥的燒杯罩在火焰上方 燒杯內壁出現水霧 證明木糖醇中一定含有 。
2.將燒杯倒轉,并注入澄清的石灰水,振蕩 證明木糖醇中一定含有碳元素。
3.查閱資料可知,經權威實驗證明木糖醇完全燃燒的產物只有二氧化碳和水。為進一步確定木糖醇的元素組成,取6.08g木糖醇樣品進行如圖的探究(假設圖中每一步反應都能充分進行)。
【實驗分析】
【若正確回答下列問題加3分,總分不超過40分】
(5)在實驗前,需要先通一會兒氮氣的目的是 。
(6)實驗時將6.08g木糖醇樣品放入A裝置中使之充分燃燒,待反應物消失后繼續通入氮氣直至室溫,稱量發現B裝置增重4.32g,C裝置增重8.8g,則木糖醇中含有的元素是 ,理由是 。
17.(5分)化學項目小組用圖1所示裝置驗證質量守恒定律。點燃紅磷前電子天平示數為106.23g(見圖1)。驗證質量守恒定律后,待白煙完全沉降取下橡膠塞,片刻后再一起稱量,電子天平示數穩定為106.28g(見圖2)。
回答下列問題:
(1)參加反應的氧氣的質量為 g。
(2)計算參加反應紅磷的質量?(寫出計算過程,結果精確到0.01g)
答案和解析
一、選擇題(本題包括12小題,每小題1分,共12分.每小題只有一個正確答案)
1.【原創題】課本實驗改編
下圖所示的變化中,屬于化學變化的是
A.石油分餾 B.煤的干餾
C.水的凈化 D.相互刻劃比較硬度
【答案】B
【詳解】A、石油分餾是利用各成分的沸點不同進行分離,沒有生成新物質,不屬于化學變化,A選項錯誤;
B、煤的干餾,會產生煤焦油、焦爐氣等物質,有新物質生成,屬于化學變化,B選項正確;
C、該裝置主要作用是過濾、吸附,沒有生成新物質,不屬于化學變化,C選項錯誤;
D、銅與黃銅相互刻劃,硬度較小的銅會留下劃痕,沒有生成新物質,不屬于化學變化,D選項錯誤。
故選:B。
2.【新考法】傳統工藝制作中的化學
明代《本草綱目》記載“豆腐之法,始于漢淮南王劉安”介紹了豆腐的制作方法。下列有關制作豆腐的部分傳統工藝中涉及化學變化的是
A.浸泡黃豆 B.黃豆磨漿
C.煮沸豆漿 D.壓制成型
【答案】C
【詳解】A、浸泡黃豆過程中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不符合題意;
B、黃豆磨漿過程中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不符合題意;
C、煮沸豆漿過程中有新物質生成,屬于化學變化,符合題意;
D、壓制成型過程中只是形狀的改變,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不符合題意;
故選:C。
3.下列物質的自我介紹中,介紹的是其化學性質的是
A.我是紫紅色固體 B.我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質
C.我在常溫下是氣體 D.我能滅活病毒
【答案】D
【詳解】A、我是紫紅色固體,顏色、狀態屬于物理性質;故選項錯誤;
B、我在自然界中硬度最大,硬度屬于物理性質;故選項錯誤;
C、我在常溫下是氣體,狀態屬于物理性質;故選項錯誤;
D、滅活病毒屬于化學變化,我能殺死新型冠狀病毒屬于化學性質;故選項正確;
故選:D。
4.【原創題】下列做法與物質的化學性質有關的是
A.利用點燃的方法鑒別棉毛制品 B.利用顏色差別區分鐵粉和銅粉
C.根據氣味不同區分酒精與白醋 D.根據導電性區分食鹽水和蒸餾水
【答案】A
【詳解】A、利用點燃的方法鑒別棉毛制品,是利用了棉毛的可燃性,該性質需要在化學變化中表現出來,屬于化學性質,符合題意;
B、利用顏色差別區分鐵粉和銅粉,該性質不需要發生化學變化就能表現出來,屬于物理性質,不符合題意;
C、根據氣味不同區分酒精與白醋,該性質不需要發生化學變化就能表現出來,屬于物理性質,不符合題意;
D、根據導電性區分食鹽水和蒸餾水,該性質不需要發生化學變化就能表現出來,屬于物理性質,不符合題意。
故選:A。
5.分類是化學學習和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分類正確的是
A.物理性質包括:溶解性、揮發性、可燃性
B.混合物:空氣、海水、稀有氣體
C.黑色固體:木炭、二氧化錳、氧化汞
D.可在酒精燈上加熱的儀器:燃燒匙、量筒、集氣瓶
【答案】B
【詳解】A、溶解性、揮發性不需要通過化學變化就能表現出來,屬于物理性質;可燃性需要通過化學變化才能表現出來,屬于化學性質,不符合題意;
B、空氣中含有氮氣、氧氣等多種物質,屬于混合物;海水中含有水和多種溶于水的物質,屬于混合物;稀有氣體中含有氦氣、氬氣等多種物質,屬于混合物,符合題意;
C、木炭、二氧化錳均為黑色固體,氧化汞為紅色固體,不符合題意;
D、燃燒匙可在酒精燈上直接加熱;量筒、集氣瓶不能再酒精燈上加熱,不符合題意;
故選B。
6.【原創題】化學基本概念是化學基礎知識的重要組成部分,下列概念中關系不正確的是
選項 概念X 概念Y X和Y的關系
A 陽離子 陰離子 交叉關系
B 物理性質 化學性質 并列關系
C 元素 非金屬元素 包含關系
D 化合反應 氧化反應 交叉關系
A.A B.B C.C D.D
【答案】A
【詳解】A、陽離子帶正電,陰離子帶負電,兩者屬于并列關系,該選項不正確;
B、物理性質是指不需要通過化學變化就能表現出來的性質,化學性質是指需要通過化學變化才能表現出來的性質,兩者屬于并列關系,該選項正確;
C、元素分為金屬元素、非金屬元素和稀有氣體元素,兩者屬于包含關系,該選項正確;
D、化合反應是指多種物質生成一種物質的反應,物質和氧氣的反應屬于氧化反應,兩者屬于交叉關系,該選項正確。
故選A。
7.【新考法】航空航天科技中的化學
2024年4月25日,神舟十八號載人飛船搭載長征二號F遙十五運載火箭發射升空。該火箭使用了偏二甲肼(C2H8N2)和四氧化二氮(N2O4)作推進劑,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2H8N2+2N2O4=2CO2+3N2+4X,則X的化學式為
A.NO2 B.NO C.H2O D.H2O2
【答案】C
【詳解】由質量守恒定律可得,在化學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和數目不變,在化學方程式方程式為C2H8N2+2N2O4=2CO2+3N2+4X,反應前所有物質中的碳原子共為2個,氫原子共為8個,氮原子共為6個,氧原子共為8個,反應后除4X外,氧原子共為4個,碳原子共為2個,氮原子6個,故4X中含有氫原子共為8個,氧原子4個,因此每個X分子中含有2個氫原子1個氧原子,所以X化學式為H2O.故選:C。
8.科研人員已成功研制出一種納米纖維催化劑,可將二氧化碳轉化成液體燃料甲醇,其微觀過程如下圖所示,下列有關說法中,正確的是
A.乙、丙、丁均為氧化物 B.該反應屬于置換反應
C.參加反應的甲、乙分子個數比為3:1 D.反應前后氫元素的化合價不變
【答案】C
【詳解】由圖示可知,反應為H2和CO2在催化劑作用下生成CH4O和H2O,方程式為
3H2+CO2CH4O+H2O;
A、氧化物是含有兩種元素,其中一種為氧元素的化合物,由物質的構成可知,甲是單質,丙物質的分子是由三種原子構成的,宏觀上該物質是由三種元素組成的化合物,不屬于氧化物,乙、丁均為氧化物,錯誤;
B、置換反應是由一種單質和一種化合物反應生成一種單質和一種化合物的反應,反應生成兩種化合物,不屬于置換反應,錯誤;
C、根據化學方程式可知,參加反應的甲(H2)、乙(CO2)分子個數比為3:1,正確;
D、甲(H2)屬于單質,其中氫元素化合價為零,H2O中氫元素化合價為+1價,反應前后氫元素的化合價分別為0、+1價,發生了改變,錯誤。
故選C。
9.【新考法】古代工藝中的化學
東漢《周易參同契》中記載:“胡粉投火中,色壞還為鉛”,該反應過程的主要原理是。下列有關說法錯誤的是
A.為 B.反應中發生了氧化反應
C.反應前后碳元素的化合價升高 D.反應前后各原子的質量不變
【答案】B
【詳解】A、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化學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和個數不變。反應前Pb、O、C的個數分別是2、2、1,反應后除X外Pb、O、C的個數分別是2、0、0,則X包含2個O、1個C,X的化學式為CO2,A選項正確;
B、根據化學方程式,PbO失去氧變為Pb,是氧化劑,發生的是還原反應,B選項錯誤;
C、化合物中元素正負化合價之和為零,單質中元素化合價為零。反應前C中碳元素顯0價,反應后CO2中碳元素顯+4價,因此反應前后碳元素的化合價升高,C選項正確;
D、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化學反應前后,原子的質量不變,D選項正確。
故選:B。
10.【原創題】新課標相結合
化學學科核心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有“證據推理與模型認知”。下列推理合理的是
A.催化劑可以加快化學反應速率,所以任何化學反應都需要催化劑
B.燃燒都伴隨著發光、放熱現象,所以有發光、放熱現象的一定是燃燒
C.某純凈物在氧氣中燃燒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該純凈物中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氫元素
D.稀有氣體可以作保護氣,做保護氣的氣體一定是稀有氣體
【答案】C
【詳解】A、催化劑可以加快化學反應速率,但是不是任何化學反應都需要催化劑,如高錳酸鉀制取氧氣不需要催化劑,不符合題意;
B、燃燒是物質與氧氣發生的發光、放熱的劇烈的氧化反應,故燃燒都伴隨著發光、放熱現象,但是有發光、放熱現象的不一定是燃燒,如電燈通電時發光、放熱,只是能量的轉變,無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不符合題意;
C、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化學反應前后元素的種類不變,某純凈物在氧氣中燃燒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生成物中含C、H、O,反應物氧氣由氧元素組成,則該純凈物中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氫元素,符合題意;
D、稀有氣體化學性質穩定,可作保護氣,但是能做保護氣的氣體不一定是稀有氣體,如氮氣化學性質穩定,可作保護氣,不符合題意。
故選C。
11.下列實驗能達到實驗目的的是
A B C D
測定空氣中O2含量 驗證質量守恒定律 探究是過氧化氫分解產生氧氣的催化劑 驗證CO2能溶于水
A.A B.B C.C D.D
【答案】D
【詳解】A、紅磷燃燒能夠消耗空氣中的氧氣,氧氣消耗后,容器中的氣壓減小,打開止水夾,在外界大氣壓作用下,水進入容器,進入容器中的水的體積即為容器中空氣中的氧氣體積,但右邊容器用橡皮塞密封,水無法進入集氣瓶中,因此不能測定空氣中O2含量,故選項不能達到實驗目的;
B、稀鹽酸與碳酸鈉反應生成氯化鈉、水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氣體逸散到空氣中,燒杯中剩余物質的質量減少,天平不平衡,不能驗證質量守恒定律,故選項不能達到實驗目的;
C、對比實驗必須控制變量唯一性,該實驗中H2O2溶液濃度不同,不能探究是過氧化氫分解產生氧氣的催化劑,故選項不能達到實驗目的;
D、圖中實驗會觀察到軟塑料瓶變癟了,是因為二氧化碳溶于水使瓶內壓強減小,故選項能達到實驗目的。
故選D。
12.【原創題】銅粉在耐高溫的密閉容器(內含空氣)內加熱,容器內有關的量隨時間變化的圖像錯誤是
A. B.
C. D.
【答案】B
【詳解】A、銅為固體,加熱時銅和氧氣反應生成固體氧化銅,隨著反應進行,固體質量逐漸增大,至完全反應不再發生變化,故選項正確;
B、加熱溫度升高,氣體膨脹,氣壓增大,完全反應后溫度降低,氧氣被消耗,氣壓減小至小于原氣壓,故選項不正確;
C、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反應前后物質總質量不變,故選項正確;
D、加熱時銅和氧氣反應生成固體氧化銅,隨著反應進行,氧氣被消耗,則氣體的質量逐漸減小,至完全反應不再發生變化,故選項正確;
故選:B。
二、填空題(本題5小題,化學方程式2分,其余每空1分,共28分)
13.(5分)閱讀材料并回答問題:
材料一:中國人首先發明火箭這一事實被世界所公認。宋朝時的爆竹、明朝時出現的“火龍出水”火箭是近代火箭的始祖。明朝的萬戶進行了最早的火箭升空試驗(如圖甲),成為載人飛行先驅。
材料二:2020年11月24日,長征五號遙五運載火箭(如圖乙)成功發射嫦娥五號探測器,開啟中國首次地外天體采樣返回之旅。
材料三:現代火箭的飛行原理與萬戶的升空試驗原理基本相同。現代火箭大多是利用噴氣發動機(如圖丙)升空的,而噴氣發動機是利用燃料在燃燒室中燃燒,燃氣經噴管向后高速噴出,從而獲得向前的動力。
(1)爆竹被點燃時,爆竹發生了 變化。(填“物理”或“化學”)
(2)如圖甲,萬戶升空試驗所用火箭的燃料為“黑火藥”,黑火藥爆炸的原理為:2KNO3+S+3C=X+N2↑+3CO2↑,從物質的分類看X屬于 ;從化肥類型的角度分析,反應物硝酸鉀屬于 肥。
(3)如圖乙,火箭上升過程中將燃料燃燒釋放出的內能轉化為火箭的 能。
(4)若萬戶升空后有一段時間處于勻速上升狀態,則此時間段內他的機械能是 (填“不斷增加”“不斷減小”或“保持不變”)
【答案】(1)化學
(2) 鹽 復合
(3)機械
(4)不斷增加
【詳解】(1)爆竹被點燃時,爆竹發生爆炸,生成了新物質,所以發生的是化學變化;
(2)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學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與數目不變,反應前鉀原子是2個,反應后應該是2個,包含在X中;反應前后氮原子都是2個,氧原子都是6個,碳原子都是3個,原子種類和數目已經守恒;反應前硫原子是1個,反應后應該是1個,包含在X中,所以物質X的化學式是K2S,該物質是由金屬陽離子鉀離子與酸根離子硫離子構成的化合物,屬于鹽的類別,故填:鹽;硝酸鉀中含有農作物生長所需的鉀元素與氮元素,屬于復合肥,故填:復合;
(3)火箭上升過程中將燃料燃燒釋放出的內能轉化為火箭的機械能,故填:機械;
(4)若萬戶升空后有一段時間是勻速上升狀態,則此時間段內動能不變,重力勢能變大,所以機械能是不斷增加,故填:不斷增加。
14.(6分)氧氣廣泛應用于生產、醫療和科研等領域,研究氧氣的制備具有重要意義。
(1)工業制氧。在低溫條件下加壓,使空氣轉變為液態,然后升溫,氮氣首先從液態空氣中分離出來,剩下的主要是液態氧。上述方法是利用氮氣和氧氣 的不同將二者分離。
(2)實驗室制氧。現有高錳酸鉀、水以及儀器a~i。
①儀器b的名稱是 。
②利用上述儀器和試劑可以制取氧氣,所需的六個儀器是c、f、 ;證明收集的氣體是O2的方法是 。
③與本實驗不相關的圖標是 (填字母)。
a. b. c. d.
(3)空間站制氧。我國天宮空間站航天員生存所需的氧氣主要通過電解水獲得,其原理如圖所示。
①由圖可知,A玻璃管上方產生的氣體是 (填化學式)。
②在下面的方框中用微觀示意圖表示反應所得的另一產物 。
【答案】(1)沸點
(2) 燒杯 a、d、h、i 將帶火星的木條伸入氣體中,木條復燃,說明是氧氣 b
(3) O2
【詳解】(1)工業制氧是利用氮氣和氧氣沸點的不同將其分離,氮氣的沸點低,故蒸發過程中,氮氣先分離出來;
(2)①由圖可知,儀器b的名稱是:燒杯;
②根據所給藥品,是加熱高錳酸鉀制取氧氣,屬于固體加熱反應,氧氣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氣略大,可用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氣法收集,根據所給儀器,應選擇排水法收集,故所需的六個儀器是:a、c、d、f、h、i;
氧氣具有助燃性,故證明收集的氣體是氧氣的方法是:將帶火星的木條伸入氣體中,木條復燃,說明是氧氣;
③a、該圖標是“洗手”,實驗結束后需要及時洗手,不符合題意;
b、該圖標是“用電”,該實驗無需用電,無需該圖標,符合題意;
c、該圖標是“護目鏡”,實驗過程中需要佩戴護目鏡,防止發生危險,不符合題意;
d、該圖標是“明火”,該實驗需要加熱,需要注意明火,不符合題意。
故選b;
(3)①在電解水實驗中,“正氧負氫”,A管與正極相連,產生的是O2;
②每個水分子由2個氫原子和1個氧原子構成,則表示氫原子, 表示氧原子,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化學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和數目不變,反應物中含4個H、2個O,生成物中含2個O,故生成物中還應含4個H,每個氫分子由2個氫原子構成,則應補充2個氫分子,表示為:。
15.(6分)乙醇在生產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下圖是利用煤制備乙醇的一種流程。
查閱資料:煤主要含有碳、氫、氧、硫等元素。
(1)“氣化”前,需將煤磨細,其目的是 。
(2)“氣化”:含多個反應,寫出與在高溫下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寫一個即可),該反應的基本反應類型為 。
(3)“凈化”:為提高產率,需除去 等氣體雜質(忽略水蒸氣的影響)。
(4)乙醇可作燃料,這是利用乙醇的 (寫一條化學性質)。
【答案】(1)增大反應物的接觸面積,使反應更充分
(2) C+O2CO2(或2C+O22CO) 化合反應
(3)CO2或SO2
(4)可燃性、能燃燒等合理即可
【詳解】(1)“氣化”前,需將煤磨細,其目的是增大反應物的接觸面積,使反應更充分。
(2)碳和氧氣在高溫條件下反應生成二氧化碳,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O2CO2,或碳和氧氣在高溫條件下反應生成一氧化碳,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C+O22CO,兩個反應均為反應物為兩種,生成物為一種的反應,都屬于化合反應。
(3)氣化時,煤中含有硫元素,反應后會生成二氧化硫,煤中含有碳元素,反應后會生成二氧化碳,故“凈化”時,為提高產率,需除去二氧化碳或二氧化硫等氣體雜質。
(4)乙醇可作燃料,這是利用乙醇的可燃性。
16.(6+3分)質量守恒定律的發現,使得人們對于化學變化的認識進入了“定量”研究的階段,某中學化學興趣小組從定量的角度對某些化學反應進行了探究。
探究一:驗證質量守恒定律,該興趣小組同學設計了如圖所示的甲乙兩個實驗。
(1)甲實驗所做的是銅與氧氣反應前后質量的測定實驗,觀察到的現象有 。
(2)乙實驗是先將燒杯放在天平上用砝碼平衡,然后傾斜燒杯使鹽酸與碳酸鈉粉末(Na2CO3)接觸,反應結束后發現天平的指針 (填“偏左”“偏右”或“不偏轉”)。
(3)交流討論:①乙實驗的反應 (填“符合”或“不符合”)質量守恒定律。
②為達到實驗目的,小組同學設計了圖中丙、丁實驗裝置來改進乙實驗,選出你認為最合適的裝置,并說明理由 。
探究二:應用質量守恒定律探究物質組成。木糖醇是一種白色粉末狀物質,新型甜味劑。
【提出問題】木糖醇是由什么元素組成的?
【提供資料】①濃硫酸是干燥劑,能夠吸收水分。
②氫氧化鈉溶液能與二氧化碳反應。
③堿石灰能夠用來吸收水蒸氣和二氧化碳。
【實驗探究】
(4)完善表格
實驗步驟 實驗現象 實驗結論
1.取適量的木糖醇使其燃燒,同時將一只干燥的燒杯罩在火焰上方 燒杯內壁出現水霧 證明木糖醇中一定含有 。
2.將燒杯倒轉,并注入澄清的石灰水,振蕩 證明木糖醇中一定含有碳元素。
3.查閱資料可知,經權威實驗證明木糖醇完全燃燒的產物只有二氧化碳和水。為進一步確定木糖醇的元素組成,取6.08g木糖醇樣品進行如圖的探究(假設圖中每一步反應都能充分進行)。
【實驗分析】
【若正確回答下列問題加3分,總分不超過40分】
(5)在實驗前,需要先通一會兒氮氣的目的是 。
(6)實驗時將6.08g木糖醇樣品放入A裝置中使之充分燃燒,待反應物消失后繼續通入氮氣直至室溫,稱量發現B裝置增重4.32g,C裝置增重8.8g,則木糖醇中含有的元素是 ,理由是 。
【答案】(1)紅色粉末變成黑色,小氣球先變鼓后變癟,反應前后電子秤讀數相同
(2)偏右
(3) 符合 丁,裝置密閉,用天平測量時不受浮力影響
(4) 氫元素 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5)排盡裝置內的空氣,防止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干擾實驗
(6) 碳、氫、氧元素 D裝置增加的質量為水的質量,E裝置增加的質量為二氧化碳的質量,4.32g水中氫元素質量為0.48g,8.8g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質量為2.4g,0.48g+2.4g=2.88g,小于6.08g,則木糖醇中還含有氧元素
【詳解】(1)銅粉與氧氣在加熱條件下反應生成氧化銅,一開始裝置內氣體溫度升高,氣壓升高,會導致小氣球鼓起,隨著反應的進行,氧氣不斷被消耗,且反應結束后裝置逐漸恢復室溫,這兩個因素都會導致裝置內氣壓降低,最終由于氧氣被消耗,裝置內氣壓低于初始值,會觀察到小氣球變癟。裝置一直處于密閉狀態,則反應前后裝置內物質總質量不變,反應后電子秤示數與初始值相同。因此觀察到的現象有:紅色粉末變成黑色,小氣球先變鼓后變癟,反應前后電子秤讀數相同。
(2)碳酸鈉與鹽酸反應生成二氧化碳,裝置敞口,二氧化碳逸散到空氣中,導致左盤上物質總質量減小,反應結束后天平的指針偏右。
(3)①任何化學變化都遵循質量守恒定律,乙實驗的反應符合質量守恒定律。
②最合適的裝置是丁,理由是裝置密閉,用天平測量時不受浮力影響。
(4)取適量的木糖醇使其燃燒,燃燒需要消耗氧氣,氧氣只含氧元素。將一只干燥的燒杯罩在火焰上方,燒杯內壁出現水霧,說明木糖醇燃燒生成水,水中含有氫元素和氧元素,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化學反應前后,元素種類不變,證明木糖醇中一定含有氫元素。
將燒杯倒轉,并注入澄清的石灰水,振蕩,實驗結論是木糖醇中一定含有碳元素,可知燃燒生成了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則實驗現象是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5)反應前裝置內含有空氣,空氣中含有二氧化碳和水,B裝置中的濃硫酸可以吸收水分,C裝置中的氫氧化鈉溶液可以吸收二氧化碳。在實驗前,需要先通一會兒氮氣的目的是排盡裝置內的空氣,防止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干擾實驗。
(6)B裝置中的濃硫酸可以吸收水分,C裝置中的氫氧化鈉溶液可以吸收二氧化碳,實驗時將6.08g木糖醇樣品放入A裝置中使之充分燃燒,待反應物消失后繼續通入氮氣直至室溫,稱量發現B裝置增重4.32g,C裝置增重8.8g,則木糖醇中含有的元素是碳、氫、氧元素,理由是:D裝置增加的質量為水的質量,E裝置增加的質量為二氧化碳的質量,4.32g水中氫元素質量為,8.8g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質量為,,小于6.08g,則木糖醇中還含有氧元素。
17.(5分)化學項目小組用圖1所示裝置驗證質量守恒定律。點燃紅磷前電子天平示數為106.23g(見圖1)。驗證質量守恒定律后,待白煙完全沉降取下橡膠塞,片刻后再一起稱量,電子天平示數穩定為106.28g(見圖2)。
回答下列問題:
(1)參加反應的氧氣的質量為 g。
(2)計算參加反應紅磷的質量?(寫出計算過程,結果精確到0.01g)
【答案】(1)0.05
(2)設:參加反應紅磷的質量的質量為x。
答:參加反應紅磷的質量約為0.04g。
【詳解】(1)該實驗中,紅磷燃燒消耗氧氣,待完全反應后,逐漸冷卻至室溫,待白煙完全沉降取下橡膠塞,片刻后再一起稱量,則增加的質量即參加反應氧氣的質量為,故:0.05。
(2)見答案。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赤壁市| 东乡| 蒲城县| 徐州市| 秦皇岛市| 昆明市| 襄垣县| 岑溪市| 荆门市| 海安县| 张北县| 陆良县| 常德市| 永丰县| 和林格尔县| 五莲县| 留坝县| 额济纳旗| 聂拉木县| 朝阳区| 怀远县| 芦山县| 临朐县| 民乐县| 合阳县| 杂多县| 化德县| 娱乐| 泽普县| 措勤县| 舞阳县| 肇州县| 乌恰县| 金乡县| 兴国县| 汉源县| 波密县| 凤庆县| 曲水县| 南郑县| 双柏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