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二章 章末檢測試卷(二)(課件 練習,共2份)浙科版(2019)選擇性必修2 生物與環境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二章 章末檢測試卷(二)(課件 練習,共2份)浙科版(2019)選擇性必修2 生物與環境

資源簡介

章末檢測試卷(二)
(分值:100分)
一、選擇題(本題包括20小題,每小題2.5分,共50分)
1.有關探究不同群落中土壤動物類群豐富度的活動,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該探究活動一般都采用樣方法
B.該探究活動主要針對小動物進行,最好采用標志重捕法
C.進行這類研究時,常用取樣器取樣的方法進行采集、調查
D.若完成統計和分析后,發現小動物還存活,最好將其放入體積分數為70%的酒精溶液中
2.每年的5月份基本上都是浙江海域赤潮的高發時期,導致赤潮發生的優勢種多為夜光藻。有關赤潮發生時期此夜光藻的說法,錯誤的是(  )
A.通常會占有競爭優勢
B.能取得資源的優先占有地位
C.其主要識別特征是個體較大
D.若去除夜光藻,必然會導致赤潮群落的結構和內部環境發生變化
3.生態位是指群落中某個物種在時間和空間上的位置及與其他物種之間的功能關系。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不同物種的生態位可能會出現重疊現象
B.同一環境中的兩個生態位相同的物種,常常會由于食物或生活資源而發生競爭
C.兩種鳥的覓食生境相同,則它們的生態位就完全相同
D.如果環境發生重大變化,某種生物的生態位可能會隨之改變
4.(2023·海南,6改編)海草是一類生長在淺海的單子葉植物,常在不同潮帶形成海草床,具有極高的生產力。某海域海草群落的種類及其分布見表。
海草種類 中潮帶 低潮帶 潮下帶上部 潮下帶下部
海神草 + + + -
齒葉海神草 - + + -
羽葉二藥藻 + + + +
二藥藻 + + + +
海菖蒲 - + + -
注:“+”表示存在,“-”表示無。
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
A.可用樣方法調查某種海草的種群密度
B.海草葉片表面附著的藻類與海草之間存在競爭
C.據表可知,海草群落物種豐富度最高的潮帶是低潮帶和潮下帶上部
D.據表可知,生態位最寬的海草是海神草和二藥藻
5.青魚、草魚、鰱魚和鳙魚是我國傳統的四大家魚。它們在池塘生活的水層和食物見表,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項目 生活的水層 主要食物
青魚 中下層 螺、蚌、小河蝦等底棲動物
草魚 中下層 水草、蘆葦
鰱魚 上層 硅藻、綠藻等浮游植物
鳙魚 中上層 原生動物、水蚤等浮游動物
A.四大家魚混養可顯著提高經濟效益
B.鳙魚主要捕食浮游動物
C.四種魚因食物的關系而在池塘中呈垂直分布
D.四種魚占據著不同的生態位,不存在競爭關系
6.陸地生物群落包括苔原、荒漠、草原、森林等類型。下列有關陸地生物群落的敘述,正確的是(  )
A.不同的陸地生物群落的物種組成完全不同
B.森林多分布在濕潤或較濕潤的地區,森林中的生物完全不能適應半干旱地區的草原環境
C.在生物群落中長期生存的各種生物,往往都能適應所處的非生物環境
D.荒漠生物群落中的物種少、群落結構簡單,因此沒有垂直結構
7.群落交錯區是兩個或多個群落之間的過渡區域,如我國大興安嶺森林邊緣,具有呈狹帶狀分布的林緣草甸,每平方米植物種數達30種以上,明顯高于其內側的森林群落與外側的草原群落。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群落交錯區的物種豐富度更高
B.群落交錯區的種間競爭更激烈
C.在群落交錯區生物生活的環境條件往往與兩群落的核心區域有明顯區別
D.在群落交錯區的各物種密度均大于相鄰群落
8.下列關于群落結構及群落演替的敘述,錯誤的是(  )
A.人類活動會影響群落的空間結構
B.群落演替過程中生物種類可能會不斷增多,也可能會不斷減少
C.群落的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主要區別是演替經歷的時間長短不同
D.群落中生態位越相似的物種競爭越激烈,結果會導致物種的豐富度下降
9.在沙漠的一個灌木群落中,某種基于種子繁殖的灌木,其分布型隨著生長進程會發生改變,幼小和小灌木呈集群分布,中灌木呈隨機分布,大灌木呈均勻分布。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這種改變使群落的水平結構發生變化
B.這種改變是群落演替所引起的結果
C.均勻分布形成的原因主要是競爭
D.集群分布主要是因為種子不能遠離母株
10.一塊棄耕的農田,生活著某種老鼠,很快長滿雜草,幾年后,草本植物開始減少,各種灌木卻繁茂起來,最后這塊農田演變成了一片馬尾松林。這片馬尾松林在不受外力干擾的情況下會長期占據那里,成為一個非常穩定的群落。下列有關該群落的敘述中,不正確的是(  )
A.該群落的演替比從裸巖開始的演替所經歷的時間短
B.該穩定的群落屬于頂極群落
C.當該種老鼠的種群數量為K/2時,其出生率與死亡率相等
D.該穩定的群落會隨著季節的變化而變化
11.某島嶼由海底火山噴發形成,現已成為旅游勝地,島上植被茂盛,風景優美。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
A.該島嶼不同地段物種組成上的差異是群落水平結構的體現
B.該島嶼形成后最初進行的群落演替屬于次生演替
C.旅游可能使島上的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進程進行
D.該島嶼可能發生過漫長的群落演替過程
12.東北東部山地的闊葉紅松林受破壞之后,形成一片空地,叫作“林窗”。這時候往往最先進入的是楊樹、白樺等。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周圍的紅松林會慢慢在這片區域生長繁殖并逐漸替代楊樹和白樺重新成為林地中的優勢種。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
A.影響該林地發生演替的主要原因是自然條件的改變
B.紅松林重新取代楊樹和白樺說明紅松林在競爭中處于優勢
C.在群落演替的初期,不存在種群間的競爭關系
D.在群落演替的過程中,群落的物種組成不會發生變化
13.豚草是原產北美的植物,某課外小組對某地區的一片閑散地的部分植物的種群密度進行了五年的調查,部分結果如表所示(單位:株/m2)。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年份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豚草 0.3 0.6 1.1 1.5 2.3
狗尾草 10.0 9.2 8 6.8 5.5
龍葵 3.0 2.0 0.4 0 0
A.可以推測該區域植物的豐富度在增加
B.調查豚草的種群密度應該采取樣方法
C.豚草入侵不會改變該區域群落演替的進程
D.該區域豚草的種群數量將保持“J”形增長
14.亂石窯裸地上的群落演替過程如圖所示。據圖分析,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亂石窯裸地與棄耕農田上發生的演替種類相同
B.相同群落發生的群落演替演變的群落類型一定相同
C.雜木植物群落的物種組成復雜,且豐富度大于闊葉林群落
D.上述演替中,生物多樣性趨于復雜,有機物總量增多
15.以空間變化代替時間變化進行調查是植物群落演替研究的常用方法。近年來人為開發及黃河下游水量的減少造成地下水位下降,使得青龍湖濕地植物群落發生了較顯著變化。研究人員對現階段該濕地的植物群落分布情況進行調查(群落名稱以占優勢的植物命名),結果如圖所示。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植物的分布狀況反映了該群落的垂直結構
B.不同植物群落與湖心的距離會隨著水位變化發生改變
C.群落中占優勢的物種的改變可作為群落演替的標志之一
D.根據現有植物群落分布狀況可推測水位下降后群落演替的方向
16.退耕還林還草是實現“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重要生態工程。研究人員以生物的有機物積累量為指標,統計某農田在退耕3年、10年及30年后生態系統中草本植物、灌木和喬木有機物積累量所占比例,結果如圖所示。下列分析錯誤的是(  )
A.該農田演替過程中,原有的一些優勢種會被后出現的物種所取代
B.棄耕后的3~10年間,草本植物的豐富度有可能減少
C.引起圖中不同生長型植物有機物積累量比例變化的主要生態因素是光照
D.在退耕農田上發生的演替為次生演替,經過30年演替已形成頂極群落
17.下列有關種群和群落的敘述,錯誤的是(  )
A.當種群密度過大時,其死亡率也會升高
B.在“S”形增長種群的不同時期,其年齡結構可能呈現增長型或穩定型
C.群落中不同的物種往往占據不同的生態位
D.棄耕的農田經過若干年后就會演替成森林
18.如圖是某丘陵山地群落演替過程。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
A.過程①②均為次生演替,決定兩者演替方向的因素相同
B.在演替過程中,各植物種群的環境容納量保持相對穩定
C.在演替過程中,草本階段和喬木階段的物種組成完全不同
D.與灌木階段相比,喬木階段垂直結構復雜,光能利用率高
(2024·嘉興高二期中)閱讀下列材料,完成第19、20小題。
某廢棄礦區,經過多年治理,恢復了“綠水青山”的相對穩定狀態。隨地勢不同出現了多種生態環境,植被覆蓋率達到了34.2%,樟子松、云杉、落葉松等植物隨處可見,野兔(常以草、松子為食)、松鼠、蛇、狐、鷹等多種動物也重新出現在了這片土地之上。
19.上述群落中的每種生物都占據著相對穩定的生態位,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
A.生態位重疊越多,種群間的競爭越激烈
B.不同生物的生態位不同,有利于不同生物充分利用環境資源
C.野兔大多地下穴居,松鼠常以樹洞棲息,因此兩者生態位完全不重疊
D.群落中的不同種群間通過復雜的種間關系形成統一的有機整體
20.下列有關群落演替的敘述,錯誤的是(  )
A.群落在演替的不同階段,優勢種群的生物種類可能不同
B.群落的演替速度和方向都可能因為人類活動而發生改變
C.廢棄的礦區,恢復了“綠水青山”的狀態,這一過程為次生演替
D.此礦區地勢雖有不同,但氣候環境相同,最終都將演替為熱帶雨林
二、非選擇題(本題包括5小題,共50分)
21.(9分)科研人員對太公山常綠落葉針闊混交林內繁殖季節時鷺類組成和筑巢高度情況進行了調查,結果如表所示。據此回答下列問題:
筑巢高度/m 池鷺/只 白鷺/只 夜鷺/只 牛背鷺/只 鷺鳥總數/只
6~8 6 6 8 0 20
8~10 52 6 6 2 66
10~12 14 4 4 2 24
12~14 10 22 4 0 36
(1)表中數據顯示,該森林群落中鷺類的優勢種是____________。表中數據的獲得是科研人員在林內從山腳到山頂________________(填“隨機”或“在密度大的地方”)選取9塊(10 m×10 m)樣方,逐個調查、統計并記錄得出的。調查這些樹種上某鷺類的種群密度常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正常情況下,由于鷺類被捕獲一次后,再被捕獲的難度增大,則所得數據比真實值______________(填“偏大”或“偏小”)。
(2)當不同鷺類利用同一資源時,會發生生態位的重疊。本次的調查結果顯示,白鷺與夜鷺的生態位重疊程度最大,然而,白鷺主要在白天飛向西南方向活動、覓食,而夜鷺主要在傍晚飛向西北方向活動、覓食。由于這兩種鷺鳥在覓食時間和方向上的不同,錯開了取食相同食物資源的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可以較為均衡地利用資源,二者之間的________________關系趨于緩和,從而實現共存,這是進化過程中這兩種鷺鳥對環境適應的必然結果。
22.(11分)研究者調查了大別山不同海拔的9個馬尾松林群落的物種豐富度,結果如圖所示。據圖回答下列問題:
注:字母A~I代表群落類型,A為發育早期的群落,B、C、D、E為發育中期的群落,F、G、H、I為發育晚期的群落。
(1)大別山的全部馬尾松可稱為一個__________。在野外調查中,很難從外部特征確定馬尾松種群的準確年齡,通常以馬尾松立木的胸徑結構(種群中不同胸徑大小的個體數)代替其______________,來進一步預測種群數量的變化。
(2)在野外群落調查中,首先識別組成群落的物種并列出它們的名錄,這是測定物種豐富度的最簡單的方法。調查發現,群落A以馬尾松林形式存在,群落物種豐富度________(填“較高”“較低”或“不變”),A~I群落發育階段不同,馬尾松林群落的物種豐富度呈____________________的變化趨勢,且群落物種多樣性在群落發育的________(填“早”“中”或“晚”)期最高。
(3)在群落發育晚期,由于不同植物間的__________加劇,群落的物種豐富度降低。喬木、灌木和草本植物分別配置在群落的不同高度上,具有明顯的______現象,這能提高群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能力。
(4)若群落A是由冰蓋融化后的裸地演替而來,則此種演替屬于________演替,該演替過程中生態系統所含有機物變化的情況是__________________。
23.(9分)20世紀90年代,浙江省定海、普陀兩地黑松死亡現象嚴重,罪魁禍首是松材線蟲。松材線蟲活動能力較弱,松墨天牛是它傳播的中間宿主。松材線蟲可進入松墨天牛體內,在松墨天牛進行取食或者產卵時,從天牛體內逸出并進入新的植物體。從1990年到1997年,舟山松材線蟲種群數量變化如圖所示?;卮鹣铝袉栴}:
(1)優勢種黑松對于群落的______________和內部環境的形成起決定作用。從1990到1997年,松材線蟲呈______________增長,bc段處于種群增長的________________期。
(2)判斷松材線蟲是否需要進行防治,應采用____________法調查松材線蟲種群密度。松材線蟲鉆入樹木,難以清除,可先從防治____________入手,從而阻斷松材線蟲侵染其他植物的途徑。
(3)松材線蟲導致大量黑松死亡,市林業部門選取優良樹種如紅楠、香樟、普陀樟等進行中心造林,避免了原有松林群落演替為灌木叢,病木區的生態恢復過程屬于______________演替,該實例說明人類活動可以改變群落演替的__________________。
24.(12分)內蒙古白音錫勒牧場是著名的草原自然保護區,牧草繁茂、牛羊遍地。但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由于長期過度放牧,該地區羊草草原群落退化為冷蒿群落,研究人員從1983年到2012年間研究了退化羊草草原圍欄耙地處理后植物群落恢復演替的過程。如表顯示退化羊草草原圍欄耙地處理后各恢復演替階段五種植物的相對密度及相對生物量的綜合值。回答下列問題:
恢復演替階段 相對密度及相對生物量的綜合值
羊草 冰草 大針茅 冷蒿 豬毛菜
第一階段 23 27 19 43 5
第二階段 65~72 17~32 10~11 15~19 14~47
第三階段 50~134 8~69 1~43 1~19 0~5
第四階段 22~104 2~35 11~149 4~26 0~13
(1)研究人員調查羊草草原植物種群密度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該群落發生的演替類型是__________。
(2)由表可知,與第一階段相比,第二階段由于圍欄耙地處理使__________迅速成為明顯的優勢種,冷蒿急劇下降,其他物種也有相應的變化;到了第三階段,豬毛菜由于_______________而明顯下降。第四階段末,植物經過激烈競爭后,達到一個與群落所處環境相適應的相對穩定的狀態,這是群落中物種之間及生物與環境間________________的結果。
(3)為探究不同治理方式對退化羊草草原土壤微生物數量的影響,1983年科研人員除圍欄耙地外,另取兩塊類似樣地,分別進行圍欄封育(自然恢復)和不圍欄繼續放牧。2008年分別取上述3種處理方式的0~10厘米和10~30厘米的土樣,測定土壤微生物的數量,實驗結果如圖所示。
①“不圍欄繼續放牧”在本實驗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分析圖中的數據可知:圍欄封育處理后,細菌數量在________厘米的土層增長率較高,真菌數量在________厘米的土層增長率較高。
③根據圖中的數據推測:淺土層中圍欄封育的細菌和真菌數量均高于不圍欄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淺土層中圍欄耙地的細菌和真菌數量均高于圍欄封育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9分)(2024·杭州高二聯考)冰川灣對研究群落結構變化具有重要的價值。冰川消退后,大地裸露,許多生物進入該地。圖1、圖2為科研人員從冰川消退的時間算起,不同地質年齡冰川灣植物物種數及植物生長型隨時間的變化圖?;卮鹣铝袉栴}:
(1)群落的一些物種替代另一些物種、一個群落替代另一個群落的自然演變過程,叫作____________。冰川消退后,經過75~100年,逐步形成以云杉為優勢種的森林時,常采用________法調查云杉的種群密度,已知該地區為狹長的冰川灣,故采取____________(填取樣方法)更合適。此后經歷約1 500年左右,云杉林被鐵杉林所取代,至此鐵杉林群落與當地的氣候和土壤條件處于平衡狀態,此時該群落稱為__________。在不同的時間段,群落的組成和外貌可隨時間有規律的變化,這種變化屬于群落的________結構。
(2)據圖1可知,冰川灣的植物物種數隨著地質年齡的變化趨勢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據圖2推測隨著冰川消退,離冰川越近的區域,群落結構越________(填“簡單”或“復雜”)。
答案精析
1.C [許多土壤小動物有較強的活動能力,而且身體微小,因此不適合采用樣方法,A錯誤;標志重捕法調查的是種群密度,B錯誤;土壤小動物對土壤中動植物遺體的分解有重要的輔助作用,實驗徹底結束后,還存活的小動物最好放回原地,D錯誤。]
2.C [優勢種的主要識別特征是它們的個體數量多、生活力較強,而不是體型較大,C錯誤。]
3.C
4.D [據表可知,羽葉二藥藻和二藥藻分布的范圍最廣,故生態位最寬,D錯誤。]
5.D [四大家魚混養有利于充分利用養殖資源,可顯著提高經濟效益,A正確;由表格可知,鳙魚捕食原生動物、水蚤等浮游動物,B正確;四大家魚因捕食對象的不同而分布在池塘的不同水層,出現了垂直分層的現象,C正確;四種魚占據著不同的生態位,但不同魚的生態位有重疊,存在競爭關系,如鰱魚和鳙魚生活的水層有重疊部分,二者會競爭空間和水中溶解氧,D錯誤。]
6.C [不同的陸地生物群落的物種組成不完全相同,A錯誤;在進化的過程中,生物群落里長期生存的各種生物,往往都能適應所處的非生物環境,C正確;荒漠生物群落也有垂直結構,D錯誤。]
7.D [群落交錯區物種的數目以及一些物種(但不是全部物種)的密度要比相鄰群落大,D錯誤。]
8.C [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主要區別是演替的起點不同,初生演替是“從無到有”,次生演替是“從有到有”,C錯誤。]
9.B [群落演替指的是群落的一些物種替代另一些物種,一個群落替代另一個群落的自然演變過程。由題干信息可知,該群落仍然是灌木占優勢地位的灌木群落,未出現其他群落代替該灌木群落,B錯誤。]
10.C [在種群數量為K/2時,出生率大于死亡率,并且二者的差值最大,C錯誤。]
11.B [由題意可知,該島嶼由海底火山噴發形成,最初進行的群落演替屬于初生演替,B錯誤。]
12.B [紅松林之所以能夠取代白樺和楊樹,說明在競爭中處于優勢,B正確;在演替的整個過程中都存在著競爭關系,而且物種組成是在不斷變化的,C、D錯誤。]
13.B [由于豚草入侵,該區域群落演替的進程發生了改變,C錯誤;豚草的種群密度不斷增大,競爭強度加大,最終呈“S”形增長,D錯誤。]
14.D [亂石窯裸地發生的演替屬于初生演替,棄耕農田上發生的演替屬于次生演替,A錯誤;從圖形分析,雜木植物群落在山坡地帶和凹谷地帶由于環境因素不同,發生不同方向的演替,因此相同群落發生的群落演替演變的群落類型不一定相同,B錯誤;雜木植物群落向闊葉林群落演替,闊葉林群落的物種豐富度大于雜木植物群落,C錯誤。]
15.A [在水平方向上由于光照、風、土壤濕度和鹽漬化程度的差異等因素,不同地段往往分布著不同的種群,反映了該群落的水平結構,A錯誤]。
16.D [在退耕農田上發生的演替為次生演替,經過30年演替后喬木占據一定的優勢,但還未占據絕對的優勢,因此不能確定已形成頂極群落,D錯誤。]
17.D [棄耕的農田經過若干年后不一定會演替成森林,環境條件不適宜就不會演替成森林,D錯誤。]
18.D [過程①②均為次生演替,決定兩者演替方向的因素不同,后者體現了人類活動能改變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A錯誤;演替的本質是物種的優勢取代的過程,據此可推測,在演替過程中,各植物種群的環境容納量會發生變化,B錯誤;在演替過程中,草本階段和喬木階段的物種組成不完全相同,因為有些物種在草本階段、灌木階段和喬木階段都會一直存在,C錯誤。]
19.C [野兔大多地下穴居,松鼠常以樹洞棲息,但兩者在食物方面有重疊的部分,都吃松子,因此生態位并非完全不重疊,C錯誤。]
20.D [最終能否演替為熱帶雨林取決該地的氣候條件,D錯誤。]
21.(1)池鷺 隨機 標志重捕法 偏大 (2)時間 地點 競爭
解析 (1)表中數據顯示,池鷺的總體數量明顯多于其他鷺類,因此池鷺是該森林群落中鷺類的優勢種。樣方選取的關鍵是隨機取樣,以排除主觀因素的干擾。鷺類的活動能力強、活動范圍大,調查這些樹種上某鷺類的種群密度常采用標志重捕法,其種群數量的估算值=第一次捕獲并標志的個體數×第二次捕獲的個體數÷第二次捕獲的個體中被標志的個體數。正常情況下,由于鷺類被捕捉一次后,第二次被捕捉的難度增加,因此所得數據比真實值偏大。
22.(1)種群 年齡結構 (2)較低 先增加后減少 中 (3)競爭 分層 利用陽光、空間等環境資源 (4)初生 先增加后保持穩定
解析 (1)大別山的全部馬尾松屬于在一定時間和一定空間內的同種生物,屬于一個種群;種群的數量特征中,年齡結構可以預測種群數量的變化趨勢。(2)群落A以馬尾松林形式存在,據圖分析可知,此階段群落物種數較少,群落的物種豐富度較低;圖中A~I群落發育階段,馬尾松林群落的物種豐富度呈現先增加后減少的趨勢,且群落物種多樣性在群落發育的中期最高。(4)冰蓋融化后的裸地從來沒有被植被覆蓋過,所以其演替屬于初生演替;自然條件下的群落演替過程是生態系統趨于相對穩定的過程,其有機物含量也逐漸增多并趨于相對穩定。
23.(1)結構 邏輯斯諦(或“S”形) 減速 (2)樣方 松墨天?!?3)次生 方向
解析 (1)由題意可知,黑松屬于優勢種,因此對于群落的結構和內部環境的形成起決定作用。分析題圖可知,松材線蟲在1993年種群數量到達K/2,在1997年達到環境容納量(K值),說明該環境中,松材線蟲所利用的資源和空間有限,因此呈“S”形曲線增長。bc段種群的增長速率在減小,說明bc段處于種群增長的減速期。(2)松材線蟲的活動能力弱,應采用樣方法調查松材線蟲種群密度。由題意可知,松材線蟲是以松墨天牛為中間宿主,從天牛體內逸出并進入新的植物體,松材線蟲鉆入樹木,難以清除,所以可先從防治中間宿主即松墨天牛入手,從而阻斷松材線蟲侵染其他植物的途徑。
24.(1)樣方法 次生演替 (2)羊草 種間競爭能力弱 協同進化 (3)①對照?、?~10 10~30?、鄄环拍撂岣吡送寥辣韺拥挠袡C物含量,進而提高了細菌和真菌的繁殖速度 耙地提高了土壤的通氣性,進而提高了細菌和真菌的繁殖速度
25.(1)群落演替 樣方 等距取樣法 頂極群落 時間
(2)在演替早期植物物種數快速增加,之后緩慢增加,最后相對穩定 簡單(共64張PPT)
章末檢測試卷(二)
第二章 群落
<<<
1.有關探究不同群落中土壤動物類群豐富度的活動,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該探究活動一般都采用樣方法
B.該探究活動主要針對小動物進行,最好采用標志重捕法
C.進行這類研究時,常用取樣器取樣的方法進行采集、調查
D.若完成統計和分析后,發現小動物還存活,最好將其放入體積分數為
 70%的酒精溶液中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許多土壤小動物有較強的活動能力,而且身體微小,因此不適合采用樣方法,A錯誤;
標志重捕法調查的是種群密度,B錯誤;
土壤小動物對土壤中動植物遺體的分解有重要的輔助作用,實驗徹底結束后,還存活的小動物最好放回原地,D錯誤。
25
2.每年的5月份基本上都是浙江海域赤潮的高發時期,導致赤潮發生的優勢種多為夜光藻。有關赤潮發生時期此夜光藻的說法,錯誤的是
A.通常會占有競爭優勢
B.能取得資源的優先占有地位
C.其主要識別特征是個體較大
D.若去除夜光藻,必然會導致赤潮群落的結構和內部環境發生變化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優勢種的主要識別特征是它們的個體數量多、生活力較強,而不是體型較大,C錯誤。
3.生態位是指群落中某個物種在時間和空間上的位置及與其他物種之間的功能關系。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不同物種的生態位可能會出現重疊現象
B.同一環境中的兩個生態位相同的物種,常常會由于食物或生活資源而
 發生競爭
C.兩種鳥的覓食生境相同,則它們的生態位就完全相同
D.如果環境發生重大變化,某種生物的生態位可能會隨之改變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4.(2023·海南,6改編)海草是一類生長在淺海的單子葉植物,常在不同潮帶形成海草床,具有極高的生產力。某海域海草群落的種類及其分布見表。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海草種類 中潮帶 低潮帶 潮下帶上部 潮下帶下部
海神草 + + + -
齒葉海神草 - + + -
羽葉二藥藻 + + + +
二藥藻 + + + +
海菖蒲 - + + -
注:“+”表示存在,“-”表示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A.可用樣方法調查某種海草的種群密度
B.海草葉片表面附著的藻類與海草之間存在競爭
C.據表可知,海草群落物種豐富度最高的潮帶是低潮帶和潮下帶上部
D.據表可知,生態位最寬的海草是海神草和二藥藻

據表可知,羽葉二藥藻和二藥藻分布的范圍最廣,故生態位最寬,D錯誤。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海草種類 中潮帶 低潮帶 潮下帶上部 潮下帶下部
海神草 + + + -
齒葉海神草 - + + -
羽葉二藥藻 + + + +
二藥藻 + + + +
海菖蒲 - + + -
5.青魚、草魚、鰱魚和鳙魚是我國傳統的四大家魚。它們在池塘生活的水層和食物見表,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項目 生活的水層 主要食物
青魚 中下層 螺、蚌、小河蝦等底棲動物
草魚 中下層 水草、蘆葦
鰱魚 上層 硅藻、綠藻等浮游植物
鳙魚 中上層 原生動物、水蚤等浮游動物
A.四大家魚混養可顯著提高經濟效益
B.鳙魚主要捕食浮游動物
C.四種魚因食物的關系而在池塘中呈垂直分布
D.四種魚占據著不同的生態位,不存在競爭關系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項目 生活的水層 主要食物
青魚 中下層 螺、蚌、小河蝦等底棲動物
草魚 中下層 水草、蘆葦
鰱魚 上層 硅藻、綠藻等浮游植物
鳙魚 中上層 原生動物、水蚤等浮游動物
四大家魚混養有利于充分利用養殖資源,可顯著提高經濟效益,A正確;
由表格可知,鳙魚捕食原生動物、水蚤等浮游動物,B正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項目 生活的水層 主要食物
青魚 中下層 螺、蚌、小河蝦等底棲動物
草魚 中下層 水草、蘆葦
鰱魚 上層 硅藻、綠藻等浮游植物
鳙魚 中上層 原生動物、水蚤等浮游動物
四大家魚因捕食對象的不同而分布在池塘的不同水層,出現了垂直分層的現象,C正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項目 生活的水層 主要食物
青魚 中下層 螺、蚌、小河蝦等底棲動物
草魚 中下層 水草、蘆葦
鰱魚 上層 硅藻、綠藻等浮游植物
鳙魚 中上層 原生動物、水蚤等浮游動物
四種魚占據著不同的生態位,但不同魚的生態位有重疊,存在競爭關系,如鰱魚和鳙魚生活的水層有重疊部分,二者會競爭空間和水中溶解氧,D錯誤。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項目 生活的水層 主要食物
青魚 中下層 螺、蚌、小河蝦等底棲動物
草魚 中下層 水草、蘆葦
鰱魚 上層 硅藻、綠藻等浮游植物
鳙魚 中上層 原生動物、水蚤等浮游動物
6.陸地生物群落包括苔原、荒漠、草原、森林等類型。下列有關陸地生物群落的敘述,正確的是
A.不同的陸地生物群落的物種組成完全不同
B.森林多分布在濕潤或較濕潤的地區,森林中的生物完全不能適應半干旱
 地區的草原環境
C.在生物群落中長期生存的各種生物,往往都能適應所處的非生物環境
D.荒漠生物群落中的物種少、群落結構簡單,因此沒有垂直結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不同的陸地生物群落的物種組成不完全相同,A錯誤;
在進化的過程中,生物群落里長期生存的各種生物,往往都能適應所處的非生物環境,C正確;
荒漠生物群落也有垂直結構,D錯誤。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7.群落交錯區是兩個或多個群落之間的過渡區域,如我國大興安嶺森林邊緣,具有呈狹帶狀分布的林緣草甸,每平方米植物種數達30種以上,明顯高于其內側的森林群落與外側的草原群落。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群落交錯區的物種豐富度更高
B.群落交錯區的種間競爭更激烈
C.在群落交錯區生物生活的環境條件往往與兩群落的核心區域有明顯區別
D.在群落交錯區的各物種密度均大于相鄰群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群落交錯區物種的數目以及一些物種(但不是全部物種)的密度要比相鄰群落大,D錯誤。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8.下列關于群落結構及群落演替的敘述,錯誤的是
A.人類活動會影響群落的空間結構
B.群落演替過程中生物種類可能會不斷增多,也可能會不斷減少
C.群落的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主要區別是演替經歷的時間長短不同
D.群落中生態位越相似的物種競爭越激烈,結果會導致物種的豐富度下降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主要區別是演替的起點不同,初生演替是“從無到有”,次生演替是“從有到有”,C錯誤。
9.在沙漠的一個灌木群落中,某種基于種子繁殖的灌木,其分布型隨著生長進程會發生改變,幼小和小灌木呈集群分布,中灌木呈隨機分布,大灌木呈均勻分布。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這種改變使群落的水平結構發生變化
B.這種改變是群落演替所引起的結果
C.均勻分布形成的原因主要是競爭
D.集群分布主要是因為種子不能遠離母株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群落演替指的是群落的一些物種替代另一些物種,一個群落替代另一個群落的自然演變過程。由題干信息可知,該群落仍然是灌木占優勢地位的灌木群落,未出現其他群落代替該灌木群落,B錯誤。
10.一塊棄耕的農田,生活著某種老鼠,很快長滿雜草,幾年后,草本植物開始減少,各種灌木卻繁茂起來,最后這塊農田演變成了一片馬尾松林。這片馬尾松林在不受外力干擾的情況下會長期占據那里,成為一個非常穩定的群落。下列有關該群落的敘述中,不正確的是
A.該群落的演替比從裸巖開始的演替所經歷的時間短
B.該穩定的群落屬于頂極群落
C.當該種老鼠的種群數量為K/2時,其出生率與死亡率相等
D.該穩定的群落會隨著季節的變化而變化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在種群數量為K/2時,出生率大于死亡率,并且二者的差值最大,C錯誤。
11.某島嶼由海底火山噴發形成,現已成為旅游勝地,島上植被茂盛,風景優美。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A.該島嶼不同地段物種組成上的差異是群落水平結構的體現
B.該島嶼形成后最初進行的群落演替屬于次生演替
C.旅游可能使島上的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進程進行
D.該島嶼可能發生過漫長的群落演替過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由題意可知,該島嶼由海底火山噴發形成,最初進行的群落演替屬于初生演替,B錯誤。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12.東北東部山地的闊葉紅松林受破壞之后,形成一片空地,叫作“林窗”。這時候往往最先進入的是楊樹、白樺等。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周圍的紅松林會慢慢在這片區域生長繁殖并逐漸替代楊樹和白樺重新成為林地中的優勢種。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A.影響該林地發生演替的主要原因是自然條件的改變
B.紅松林重新取代楊樹和白樺說明紅松林在競爭中處于優勢
C.在群落演替的初期,不存在種群間的競爭關系
D.在群落演替的過程中,群落的物種組成不會發生變化
25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紅松林之所以能夠取代白樺和楊樹,說明在競爭中處于優勢,B正確;
在演替的整個過程中都存在著競爭關系,而且物種組成是在不斷變化的,C、D錯誤。
13.豚草是原產北美的植物,某課外小組對某地區的一片閑散地的部分植物的種群密度進行了五年的調查,部分結果如表所示(單位:株/m2)。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年份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豚草 0.3 0.6 1.1 1.5 2.3
狗尾草 10.0 9.2 8 6.8 5.5
龍葵 3.0 2.0 0.4 0 0
A.可以推測該區域植物的豐富度在增加
B.調查豚草的種群密度應該采取樣方法
C.豚草入侵不會改變該區域群落演替的進程
D.該區域豚草的種群數量將保持“J”形增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年份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豚草 0.3 0.6 1.1 1.5 2.3
狗尾草 10.0 9.2 8 6.8 5.5
龍葵 3.0 2.0 0.4 0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由于豚草入侵,該區域群落演替的進程發生了改變,C錯誤;
豚草的種群密度不斷增大,競爭強度加大,最終呈“S”形增長,D錯誤。
25
年份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豚草 0.3 0.6 1.1 1.5 2.3
狗尾草 10.0 9.2 8 6.8 5.5
龍葵 3.0 2.0 0.4 0 0
14.亂石窯裸地上的群落演替過程如圖所示。據圖分析,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亂石窯裸地與棄耕農田上發生
 的演替種類相同
B.相同群落發生的群落演替演變
 的群落類型一定相同
C.雜木植物群落的物種組成復雜,且豐富度大于闊葉林群落
D.上述演替中,生物多樣性趨于復雜,有機物總量增多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1
25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1
25
亂石窯裸地發生的演替屬于初生演替,棄耕農田上發生的演替屬于次生演替,A錯誤;
從圖形分析,雜木植物群落在
山坡地帶和凹谷地帶由于環境因素不同,發生不同方向的演替,因此相同群落發生的群落演替演變的群落類型不一定相同,B錯誤;
雜木植物群落向闊葉林群落演替,闊葉林群落的物種豐富度大于雜木植物群落,C錯誤。
15.以空間變化代替時間變化進行調查是植物群落演替研究的常用方法。近年來人為開發及黃河下游水量的減少造成地下水位下降,使得青龍湖濕地植物群落發生了較顯著變化。研究人員對現階段該濕地的植物群落分布情況進行調查(群落名稱以占優勢的植物命名),結果如圖所示。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植物的分布狀況反映了該群落的垂直結構
B.不同植物群落與湖心的距離會隨著水位變化
 發生改變
C.群落中占優勢的物種的改變可作為群落演替
 的標志之一
D.根據現有植物群落分布狀況可推測水位下降后群落演替的方向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在水平方向上由于光照、風、土壤濕度和鹽漬化程度的差異等因素,不同地段往往分布著不同的種群,反映了該群落的水平結構,A錯誤。
16.退耕還林還草是實現“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重要生態工程。研究人員以生物的有機物積累量為指標,統計某農田在退耕3年、10年及30年后生態系統中草本植物、灌木和喬木有機物積累量所占比例,結果如圖所示。下列分析錯誤的是
A.該農田演替過程中,原有的一些優勢種會被后
 出現的物種所取代
B.棄耕后的3~10年間,草本植物的豐富度有可
 能減少
C.引起圖中不同生長型植物有機物積累量比例變
 化的主要生態因素是光照
D.在退耕農田上發生的演替為次生演替,經過30年演替已形成頂極群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在退耕農田上發生的演替為次生演替,經過30年演替后喬木占據一定的優勢,但還未占據絕對的優勢,因此不能確定已形成頂極群落,D錯誤。
17.下列有關種群和群落的敘述,錯誤的是
A.當種群密度過大時,其死亡率也會升高
B.在“S”形增長種群的不同時期,其年齡結構可能呈現增長型或穩定型
C.群落中不同的物種往往占據不同的生態位
D.棄耕的農田經過若干年后就會演替成森林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棄耕的農田經過若干年后不一定會演替成森林,環境條件不適宜就不會演替成森林,D錯誤。
18.如圖是某丘陵山地群落演替過程。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A.過程①②均為次生演替,決定兩
 者演替方向的因素相同
B.在演替過程中,各植物種群的環
 境容納量保持相對穩定
C.在演替過程中,草本階段和喬木階段的物種組成完全不同
D.與灌木階段相比,喬木階段垂直結構復雜,光能利用率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過程①②均為次生演替,決定兩者演替方向的因素不同,后者體現了人類活動能改變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A錯誤;
演替的本質是物種的優勢取代的過程,據此可推測,在演替過程中,各植物種群的環境容納量會發生變化,B錯誤;
在演替過程中,草本階段和喬木階段的物種組成不完全相同,因為有些物種在草本階段、灌木階段和喬木階段都會一直存在,C錯誤。
(2024·嘉興高二期中)閱讀下列材料,完成第19、20小題。
某廢棄礦區,經過多年治理,恢復了“綠水青山”的相對穩定狀態。隨地勢不同出現了多種生態環境,植被覆蓋率達到了34.2%,樟子松、云杉、落葉松等植物隨處可見,野兔(常以草、松子為食)、松鼠、蛇、狐、鷹等多種動物也重新出現在了這片土地之上。
19.上述群落中的每種生物都占據著相對穩定的生態位,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A.生態位重疊越多,種群間的競爭越激烈
B.不同生物的生態位不同,有利于不同生物充分利用環境資源
C.野兔大多地下穴居,松鼠常以樹洞棲息,因此兩者生態位完全不重疊
D.群落中的不同種群間通過復雜的種間關系形成統一的有機整體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野兔大多地下穴居,松鼠常以樹洞棲息,但兩者在食物方面有重疊的部分,都吃松子,因此生態位并非完全不重疊,C錯誤。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0.下列有關群落演替的敘述,錯誤的是
A.群落在演替的不同階段,優勢種群的生物種類可能不同
B.群落的演替速度和方向都可能因為人類活動而發生改變
C.廢棄的礦區,恢復了“綠水青山”的狀態,這一過程為次生演替
D.此礦區地勢雖有不同,但氣候環境相同,最終都將演替為熱帶雨林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最終能否演替為熱帶雨林取決該地的氣候條件,D錯誤。
25
21.科研人員對太公山常綠落葉針闊混交林內繁殖季節時鷺類組成和筑巢高度情況進行了調查,結果如表所示。據此回答下列問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筑巢高度/m 池鷺/只 白鷺/只 夜鷺/只 牛背鷺/只 鷺鳥總數/只
6~8 6 6 8 0 20
8~10 52 6 6 2 66
10~12 14 4 4 2 24
12~14 10 22 4 0 36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1)表中數據顯示,該森林群落中鷺類的優勢種是_______。表中數據的獲得是科研人員在林內從山腳到山頂______(填“隨機”或“在密度大的地方”)選取9塊(10 m×10 m)樣方,逐個調查、統計并記錄得出的。調查這些樹種上某鷺類的種群密度常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正常情況下,由于鷺類被捕獲一次后,再被捕獲的難度增大,則所得數據比真實值_____(填“偏大”或“偏小”)。
25
筑巢高度/m 池鷺/只 白鷺/只 夜鷺/只 牛背鷺/只 鷺鳥總數/只
6~8 6 6 8 0 20
8~10 52 6 6 2 66
10~12 14 4 4 2 24
12~14 10 22 4 0 36
池鷺
隨機
標志重捕法
偏大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表中數據顯示,池鷺的總體數量明顯多于其他鷺類,因此池鷺是該森林群落中鷺類的優勢種。樣方選取的關鍵是隨機取樣,以排除主觀因素的干擾。鷺類的活動能力強、活動范圍大,調查這些樹種上某鷺類的種群密度常采用標志重捕法,其種群數量的估算值=第一次捕獲并標志的個體數×第二次捕獲的個體數÷第二次捕獲的個體中被標志的個體數。正常情況下,由于鷺類被捕捉一次后,第二次被捕捉的難度增加,因此所得數據比真實值偏大。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當不同鷺類利用同一資源時,會發生生態位的重疊。本次的調查結果顯示,白鷺與夜鷺的生態位重疊程度最大,然而,白鷺主要在白天飛向西南方向活動、覓食,而夜鷺主要在傍晚飛向西北方向活動、覓食。由于這兩種鷺鳥在覓食時間和方向上的不同,錯開了取食相同食物資源的_____和______,可以較為均衡地利用資源,二者之間的_____關系趨于緩和,從而實現共存,這是進化過程中這兩種鷺鳥對環境適應的必然結果。
時間
地點
競爭
22.研究者調查了大別山不同海拔的9個馬尾松林群落的物種豐富度,結果如圖所示。據圖回答下列問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注:字母A~I代表群落類型,A為發育早期的群落,B、C、D、E為發育中期的群落,F、G、H、I為發育晚期的群落。
(1)大別山的全部馬尾松可稱為一個____。在野外調查中,很難從外部特征確定馬尾松種群的準確年齡,通常以馬尾松立木的胸徑結構(種群中不同胸徑大小的個體數)代替其_________,來進一步預測種群數量的變化。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種群
年齡結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大別山的全部馬尾松屬于在一定時間和一定空間內的同種生物,屬于一個種群;種群的數量特征中,年齡結構可以預測種群數量的變化趨勢。
25
(2)在野外群落調查中,首先識別組成群落的物種并列出它們的名錄,這是測定物種豐富度的最簡單的方法。調查發現,群落A以馬尾松林形式存在,群落物種豐富度_______(填“較高”“較低”或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不變”),A~I群落發育階段不同,馬尾松林群落的物種豐富度呈____
___________的變化趨勢,且群落物種多樣性在群落發育的_____(填“早”“中”或“晚”)期最高。
較低

增加后減少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群落A以馬尾松林形式存在,據圖分析可知,此階段群落物種數較少,群落的物種豐富度較低;圖中A~I群落發育階段,馬尾松林群落的物種豐富
度呈現先增加后減少的趨勢,且群落物種多樣性在群落發育的中期最高。
25
(3)在群落發育晚期,由于不同植物間的_____加劇,群落的物種豐富度降低。喬木、灌木和草本植物分別配置在群落的不同高度上,具有明顯的______現象,這能提高群落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的能力。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競爭
利用陽光、空間等環境
分層
資源
(4)若群落A是由冰蓋融化后的裸地演替而來,則此種演替屬于______演替,該演替過程中生態系統所含有機物變化的情況是__________________。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初生
先增加后保持穩定
冰蓋融化后的裸地從來沒有被植被覆蓋過,所以其演替屬于初生演替;自然條件下的群落演替過程是生態系統趨于相對穩定的過程,其有機物含量也逐漸增多并趨于相對穩定。
23.20世紀90年代,浙江省定海、普陀兩地黑松死亡現象嚴重,罪魁禍首是松材線蟲。松材線蟲活動能力較弱,松墨天牛是它傳播的中間宿主。松材線蟲可進入松墨天牛體內,在松墨天牛進行取食或者產卵時,從天牛體內逸出并進入新的植物體。從1990年到1997年,舟山松材線蟲種
群數量變化如圖所示。
回答下列問題:
(1)優勢種黑松對于群落的______和內部環境的形成
起決定作用。從1990到1997年,松材線蟲呈_______
_____________增長,bc段處于種群增長的_____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結構
邏輯斯
諦(或“S”形)
減速
由題意可知,黑松屬于優勢種,因此對于群落的結構和內部環境的形成起決定作用。分析題圖可知,松材線蟲在1993年種群數量到達K/2,在1997年達到環境容納量(K值),說明
該環境中,松材線蟲所利用的資源和空間有限,因此呈“S”形曲線增長。bc段種群的增長速率在減小,說明bc段處于種群增長的減速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判斷松材線蟲是否需要進行防治,應采用______法調查松材線蟲種群密度。松材線蟲鉆入樹木,難以清除,可先從防治__________入手,從而阻斷松材線蟲侵染其他植物的途徑。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樣方
松墨天牛
松材線蟲的活動能力弱,應采用樣方法調查松材線蟲種群密度。由題意可知,松材線蟲是以松墨天牛為中間宿主,從天牛體內逸出并進入新的植物體,松材線蟲鉆入樹木,難以清除,所以可先從防治中間宿主即松墨天牛入手,從而阻斷松材線蟲侵染其他植物的途徑。
(3)松材線蟲導致大量黑松死亡,市林業部門選取優良樹種如紅楠、香樟、普陀樟等進行中心造林,避免了原有松林群落演替為灌木叢,病木區的生態恢復過程屬于_______演替,該實例說明人類活動可以改變群落演替的_____。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次生
方向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4.內蒙古白音錫勒牧場是著名的草原自然保護區,牧草繁茂、牛羊遍地。但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由于長期過度放牧,該地區羊草草原群落退化為冷蒿群落,研究人員從1983年到2012年間研究了退化羊草草原圍欄耙地處理后植物群落恢復演替的過程。如表顯示退化羊草草原圍欄耙地處理后各恢復演替階段五種植物的相對密度及相對生物量的綜合值?;卮鹣铝袉栴}:
25
恢復演替階段 相對密度及相對生物量的綜合值 羊草 冰草 大針茅 冷蒿 豬毛菜
第一階段 23 27 19 43 5
第二階段 65~72 17~32 10~11 15~19 14~47
第三階段 50~134 8~69 1~43 1~19 0~5
第四階段 22~104 2~35 11~149 4~26 0~13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1)研究人員調查羊草草原植物種群密度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該群落發生的演替類型是__________。
25
恢復演替階段 相對密度及相對生物量的綜合值 羊草 冰草 大針茅 冷蒿 豬毛菜
第一階段 23 27 19 43 5
第二階段 65~72 17~32 10~11 15~19 14~47
第三階段 50~134 8~69 1~43 1~19 0~5
第四階段 22~104 2~35 11~149 4~26 0~13
樣方法
次生演替
(2)由表可知,與第一階段相比,第二階段由于圍欄耙地處理使_____迅速成為明顯的優勢種,冷蒿急劇下降,其他物種也有相應的變化;到了第三階段,豬毛菜由于_______________而明顯下降。第四階段末,植物經過激烈競爭后,達到一個與群落所處環境相適應的相對穩定的狀態,這是群落中物種之間及生物與環境間_________的結果。
協同進化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恢復演替階段 相對密度及相對生物量的綜合值 羊草 冰草 大針茅 冷蒿 豬毛菜
第一階段 23 27 19 43 5
第二階段 65~72 17~32 10~11 15~19 14~47
第三階段 50~134 8~69 1~43 1~19 0~5
第四階段 22~104 2~35 11~149 4~26 0~13
羊草
種間競爭能力弱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3)為探究不同治理方式對退化羊草草原土壤微生物數量的影響,1983年科研人員除圍欄耙地外,另取兩塊類似樣地,分別進行圍欄封育(自然恢
復)和不圍欄繼續放牧。2008年分別取上述3種處理方式的0~10厘米和10~30厘米的土樣,測定土壤微生物的數量,實驗結果如圖所示。
①“不圍欄繼續放牧”在本實驗中
的作用是_______。
對照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②分析圖中的數據可知:圍欄封育處理后,細菌數量在________厘米的土層增長率較高,真菌數量在________厘米的土層增長率較高。
0~10
10~30
耙地提高了土壤的通氣性,進而提高了細菌和真菌的繁殖速度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③根據圖中的數據推測:淺土層中圍欄封育的細菌和真菌數量均高于不圍欄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淺土層
中圍欄耙地的細菌和真菌數量均高于圍欄封育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放牧提高了土壤表層的有機物含量,進而提高了細菌和真菌的繁殖速度
25.(2024·杭州高二聯考)冰川灣對研究群落結構變化具有重要的價值。冰川消退后,大地裸露,許多生物進入該地。圖1、圖2為科研人員從冰川消退的時間算起,不同地質年齡冰川灣植物物種數及植物生長型隨時間的變化圖?;卮鹣铝袉栴}: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1)群落的一些物種替代另一些物種、一個群落替代另一個群落的自然演變過程,叫作__________。冰川消退后,經過75~100年,逐步形成以云杉為優勢種的森林時,常采用______法調查云杉的種群密度,已知該地區為狹長的冰川灣,故采取____________(填取樣方法)更合適。此后經歷約1 500年左右,云杉林被鐵杉林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所取代,至此鐵杉林群落與當地的氣候和土壤條件處于平衡狀態,此時該群落稱為__________。在不同的時間段,群落的組成和外貌可隨時間有規律的變化,這種變化屬于群落的______結構。
群落演替
樣方
等距取樣法
頂極群落
時間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據圖1可知,冰川灣的植物物種數隨著地質年齡的變化趨勢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據圖2推測隨著冰川消退,離冰川越近的區域,群落結構越______(填“簡單”或“復雜”)。
在演替早期
植物物種數快速增加,之后緩慢增加,最后相對穩定
簡單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阳山县| 德惠市| 通山县| 新泰市| 旬阳县| 昌宁县| 阿合奇县| 潞西市| 麻栗坡县| 黎川县| 南丰县| 唐海县| 苏尼特右旗| 绍兴县| 石家庄市| 旬邑县| 临安市| 都兰县| 桐城市| 永州市| 乌什县| 长宁区| 永济市| 沂源县| 梧州市| 桂平市| 万载县| 麻城市| 中牟县| 温州市| 阿克陶县| 香格里拉县| 玛纳斯县| 陇川县| 新平| 黑龙江省| 景德镇市| 沙洋县| 遂宁市| 三台县| 宣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