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人教版八年級生物下冊第七單元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續和發展【基礎知識過關+精練解析】(共13個課件)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人教版八年級生物下冊第七單元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續和發展【基礎知識過關+精練解析】(共13個課件)

資源簡介

(共4張PPT)
第七單元 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續和發展
一、生物的生殖和發育
二、遺傳與進化
2門世2有
3厚
次位概念
次位概念
1.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
重要概念2
重要概念1
2.基因是包含遺傳信息的DNA片段,隨配子由
親代傳給子代
大概念1
生物通過
3基因位于染色體上,人的性別是由性染色體
生物體的
遺傳信總控制
有性生殖
生物可以通過有性生殖和
的組成決定的
性狀主要
生物性狀,并
或無性生
無性生殖繁殖后代
4.生物的性狀是由基因組成和環境共同決定的
由基因控制
由親代遺傳給
殖產生后代
子代
5.遺傳信息發生改變可以引起生物的變異
6雜交育種、轉基因等技術促進了農業發展
重要概念2
重要概念1
1.遺傳變異和環境因素的共同作用導致了
多種多樣
大概念2
地球上現
1.生命最有可能是在原始海洋
生物的進化
的生物是
地球上現存的
存的生物
中形成的
2.生物的進化總體上呈現出由簡單到復雜、
經過自然
生物來自共同
2.化石是生物進化的直接證據
祖先,是長期
具有共同
由水生到陸生的趨勢
選擇長期
進化的結果
祖先
進化的結果(共17張PPT)
第三章 生命起源和生物進化
第一節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
基礎主干梳理 
一、研究生命起源的科學方法——推測
科學推測不同于一般的推測,其特點包括_________(填序號)。
①需要有一定的證據做基礎
②可憑空想象
③需要有嚴密的邏輯及豐富的聯想和想象
 ①③ 
二、原始地球概況
形成時間 大約在_______億年前
環境條件 溫度很_______。天空中或_____________,或電閃雷鳴;地面上
_________噴發,熔巖橫流
原始大氣 ___________、氫氣、氨、甲烷、二氧化碳、硫化氫等
 46 
 高 
 赤日炎炎 
 火山 
 水蒸氣 
三、原始生命的起源
1.米勒的實驗:
(1)實驗裝置:
(2)實驗結果及推測。
①結果:“原始大氣”在正負電極火花放電(模擬閃電)的條件下,合成了多種
___________。
②推測:原始地球上盡管不能形成生命,但能產生構成生物體的___________。
2.海洋化學起源說:一些學者認為,從原始大氣中的無機物到有機物、再到原始生命
的出現這一漫長的過程,是在_____________上進行的。
 氨基酸 
 有機物 
 原始地球 
自我歸納 海洋化學起源說
進化過程 具體內容 場所
第一階段 無機物→有機小分子物質 ______________
第二階段 有機小分子物質→有機大分子物質 原始海洋
第三階段 有機大分子物質→多分子體系 原始海洋
第四階段 多分子體系→原始生命 ______________
 原始大氣 
 原始海洋 
辨易錯
1.與現在大氣相比,原始大氣沒有氧氣。
2.與現在地球相比,原始地球溫度很高。
3.與現在海洋相比,原始海洋像一盆稀薄的熱湯。
4.易錯字詞書寫:
隕石   
助巧記
拓教材
1.關于地球上生命起源的學說有哪些
提示:神創論、自然發生論、生生說、宇生說和海洋化學起源說。現在能為大多數學者接受的是海洋化學起源說。
2.蛋白質、核酸、糖類和脂類等物質在一定溶液中,可濃縮聚集為球狀小滴,證實了什么
提示:由大分子有機物組成多分子體系即細胞是可能實現的。
素養分層評價 
                                  
  研究生命起源的科學方法——推測
1.(2023·佛山質檢)有科學家推測:“地球上的生命可能來自外星球。”下列支持該推
測的證據是 (   )
A.隕石中含有構成生物體所需要的部分有機物 B.在月球上發現了原始生命
C.1953年米勒的模擬實驗 D.“露西”少女骨骼化石
A
  原始地球概況
2.下列現象中不屬于地球形成初期的現象是 (   )
A.熔巖橫流 B.火山噴發 C.風雨交加 D.電閃雷鳴
3.(2023·揭陽質檢)原始大氣的主要成分一般認為是 (   )
A.甲烷、水蒸氣、氫氣、氨、氧氣等 B.甲烷、水蒸氣、氫氣、氨等
C.甲烷、水、氫氣、氧氣、二氧化碳等 D.甲烷、水、氫氣、氨、氧氣等
C
B
  原始生命的起源
4.科學家推測,有機小分子物質形成和原始生命誕生的場所分別是 (   )
A.原始海洋和原始大氣 B.原始大氣和原始海洋
C.都是原始海洋 D.都是原始大氣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生命起源的過程。海洋化學起源說將生命的起源分為四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從無機小分子生成有機小分子的階段,即原始大氣在高溫、雷電以及紫外線
的長期作用下,形成了許多簡單的有機物;第二個階段,從有機小分子物質生成有機大分子
物質;第三個階段,從有機大分子物質組成多分子體系;第四個階段,有機多分子體系演變
為原始生命。該學說認為,原始生命起源的后三個階段都是在原始海洋中進行的,原始海
洋是原始生命的搖籃。故有機小分子物質形成和原始生命誕生的場所分別是原始大氣
和原始海洋。
B
5.根據生命起源的海洋化學起源說,下列排序正確的是 (   )
①形成有機大分子物質  ②形成原始生命 
③形成相對獨立的多分子體系  ④形成有機小分子物質
A.①②③④ B.④①③② C.①④③② D.④③①②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生命起源的過程。原始大氣中的無機小分子物質在紫外線、
雷電和高溫等條件的長期作用下形成有機小分子物質,有機小分子物質隨著雨水匯入
原始海洋,經過長期演變,形成了比較復雜的有機大分子物質,這些物質逐漸聚集并在
外表形成了原始界膜,構成了相對獨立的多分子體系,這些獨立的多分子體系不斷完善,
最終形成原始生命。即④→①→③→②,B正確。
B
6.下列關于生命起源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
A.原始地球和現在的地球沒有區別 B.生命起源于非生命物質
C.原始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 D.現在地球條件下不可能再形成原始生命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生命起源的條件。原始地球上沒有氧氣,現在地球上有氧氣,
A錯誤;在原始海洋中,有機物不斷地相互作用,經過極其漫長的歲月,在地球形成以后的
10億年左右,才逐漸形成了原始生命,B、C正確;生命的起源及生物的進化是不可逆轉的
過程,現在地球已不具備原始生命形成的條件,D正確。
A
7.用氨基酸人工合成結晶牛胰島素是生命科學上的重要成果,它為生命起源問題的
哪個階段提供了有力證據 (   )
A.從無機小分子生成有機小分子物質
B.從有機小分子物質形成有機大分子物質
C.從有機大分子物質演變為原始生命
D.從原始生命發展成單細胞生命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生命起源的過程。結晶牛胰島素是一種活性蛋白質,蛋白質
是有機大分子物質,人工合成蛋白質的成功,證明了在生命起源的過程中“從有機小
分子物質形成有機大分子物質”是可能的。
B
8.1953年米勒做了一個探索地球上的生命是如何起源的實驗。米勒向裝置中通入推
測的原始大氣成分——甲烷、氫氣、氨、水蒸氣等,通過火花放電的方法模擬原始
地球的環境條件,獲得了多種氨基酸。請據圖回答下列問題。
(1)米勒實驗屬于_____________(填“對照實驗”或“模擬實驗”)。
(2)米勒實驗裝置中大容器內模擬了_____________的成分,它與現在的大氣成分相比
主要不含_________。進行火花放電模擬_________,主要為該實驗提供能量。
 模擬實驗 
 原始大氣 
 氧氣 
 閃電 
(3)米勒實驗裝置中煮沸的水模擬了_____________,冷凝后獲得了___________。
(4)通過這個實驗米勒得出的結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米勒實驗。
(1)在難以直接拿研究對象做實驗時,有時用模型來做實驗,或者模仿實驗的某些條
件進行實驗,叫模擬實驗。米勒的實驗符合其特點,屬于模擬實驗。
(2)該實驗裝置中大容器內沒有氧氣,模擬了原始大氣的成分。實驗中,進行火花放
電是模擬了原始地球上的閃電,這主要是為該實驗提供能量。
 原始海洋 
 氨基酸 
 原始地球上盡管不能形成生命,但能產生構
成生物體的有機物 
(3)裝置中煮沸的水可以為大容器增加水蒸氣,模擬了原始海洋。大容器的“原始大氣”在“閃電”的作用下形成了氨基酸等小分子有機物,經過冷卻后,積聚在儀器底部的溶液內。
(4)米勒的實驗向人們證實,原始地球上盡管不能形成生命,但能產生構成生物體的有機物,即生命起源的第一步,從無機小分子物質形成有機小分子物質,在原始地球的條件下是完全可能實現的。(共28張PPT)
第四節 鳥的生殖和發育
基礎主干梳理 
一、鳥卵的結構
1.“觀察雞卵的結構”實驗步驟:
(1)用___________觀察卵殼→(2)將雞卵的_________輕輕敲出裂紋,用鑷子將卵殼和
外殼膜除去,觀察_________→(3)剪破內殼膜→(4)將卵白和卵黃倒入培養皿中→(5)
觀察雞卵的內部結構。
2.鳥卵的結構示意圖:(填圖)
 放大鏡 
 鈍端 
 氣室 
3.鳥卵各結構的功能:(連線)
4.鳥卵的結構有利于鳥類在陸地上繁殖后代:
(1)_________和_________可貯存豐富的營養物質供胚胎發育需要;
(2)有_________和___________的保護,能減少水分的丟失。
 卵白 
 卵黃 
 卵殼 
 卵殼膜 
二、鳥的生殖和發育過程
1.鳥類的生殖特點:_________生殖、卵生、體內受精。
2.鳥類的發育過程:一般包括_________、交配、_________、產卵、_________和育
雛幾個階段,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_是鳥類生殖和發育的必經階段。
 有性 
 求偶 
 筑巢 
 孵卵 
 求偶、交配和產卵 
自我歸納 區分昆蟲、兩棲動物和鳥的生殖和發育
項目 昆蟲 兩棲動物 鳥
代表動物 家蠶 蝗蟲 青蛙 家鴿
生殖方式 _________生殖、卵生
受精方式 體內受精 _________受精 _________受精
發育過程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卵→若蟲→成蟲 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 受精卵→雛鳥→成鳥
發育方式 完全變態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沒有變態發育
 有性 
 體外 
 體內 
 卵→幼蟲→蛹
→成蟲 
 不完全變態 
 變態發育 
辨易錯
1.一個鳥卵≠一個卵細胞。鳥卵的卵細胞只包括卵黃膜、卵黃和胚盤。
2.胚盤≠胎盤:胚盤是鳥卵卵黃表面中央一個盤狀的小白點,內有細胞核。而胎盤是胎兒和母體進行物質交換的器官。
3.易錯字詞書寫:
胚盤   孵卵   
育雛   筑巢   
會方法
受精的雞卵和未受精雞卵的區分方法:未受精的卵,胚盤色淺而小;已受精的卵,胚盤色濃而略大。
DIY小實驗
雞卵的“呼吸”
1.準備一個大燒杯,倒入45~50 ℃溫水;
2.取一枚新鮮雞卵放在盛有溫水的燒杯中,可以看到雞卵的外殼上有許多氣泡出現。
提示:雞卵內的空氣受熱膨脹,從卵殼上的氣孔排出,產生氣泡。
重點案例探析
如圖是幾種生物的生殖和發育及鳥卵的結構,請分析回答問題。
(1)圖1生物的生殖和發育過程均在_________完成,它的發育方式是_________發育。
(2)圖2植物的生殖方式為無性生殖中的_________,保證其成活的關鍵是圖中接穗和砧木的_______
緊密結合。如果接穗是黃桃,砧木是毛桃,嫁接成活后結的桃子是_________。圖1、3、4為有性生殖,
由精子和卵細胞結合后發育而成,所以蛙、家蠶、鳥的發育起點是___________。
 水中 
 變態 
 嫁接 
形成層
 黃桃 
 受精卵 
(3)圖3的發育過程經過①卵、②_________、③_______、④成蟲四個時期,這樣的
個體發育過程屬于_____________發育,蝗蟲的發育與圖3生物的發育過程相比缺少
了[_______]_______期。
(4)圖4的①_________上面有_________,有利于與外界進行氣體交換。胚胎發育的
部位是[_______]_________。
 幼蟲 
 蛹 
 完全變態 
 ③ 
 蛹 
 卵殼 
 氣孔 
 ⑤ 
 胚盤 
(5)請列表比較青蛙和鳥的生殖和發育特點:
項目 受精方式(體外/體內) 幼體生活環境 幼體與成體形態結構及生活習性的差異(很大/較小)
青蛙 ①_________ ③_________ ⑤_________
鳥 ②_________ ④_________ ⑥_________
 體外 
 體內 
 水中 
 陸地 
 很大 
 較小 
青蛙、家蠶、蝗蟲個體發育的共同特點是什么
點撥:青蛙、家蠶、蝗蟲的發育都屬于變態發育。其中家蠶為完全變態,蝗蟲為不完全變態。
蝗蟲對農作物危害最大的時期是哪個時期 消滅蝗蟲的最佳時期是哪個時期
點撥:(1)蝗蟲的發育過程經過卵、若蟲、成蟲三個時期,其中成蟲食量大,活動范圍廣,因此蝗蟲的成蟲時期對農作物的危害最大。
(2)蝗蟲的若蟲與成體相似,但沒有飛行能力,只能跳躍,是消滅的最佳時期。
與兩棲動物相比,鳥類在生殖和發育方面有哪些優勢
點撥:鳥類的體內受精方式和卵外有卵殼保護,以及孵卵、育雛等行為,使卵的孵化擺脫了對環境的依賴,提高了卵的孵化率,提高后代的成活率。
圖中所示青蛙、家蠶和鳥類的生殖方式與圖2所示的生殖方式都有什么優勢
點撥:(1)青蛙、家蠶和鳥類的生殖方式屬于有性生殖,有性生殖經過兩性生殖細胞的結合,具備雙親的遺傳特性,后代具有較大的變異性,適應環境的能力強。
(2)圖2所示的生殖方式屬于無性生殖,無性生殖只具有母體的遺傳特性,繁殖速度快,能夠保持母體的優良特性。
素養分層評價 
 鳥卵的結構
1.(2023 齊齊哈爾)我國野化放飛的朱鹮在野外自然繁殖成功,促進了其數量的增長。
朱鹮通過產卵繁殖后代,以下關于鳥卵的結構和功能說法錯誤的是(   )
A.卵殼——保護卵的內部結構 B.卵黃——胚胎發育的主要營養來源
C.胚盤——都能發育成胚胎 D.卵白——為胚胎發育提供營養
2.下列屬于構成雞卵卵細胞結構的是(   )
A.胚盤、卵黃、卵黃膜 B.卵白、卵黃、胚盤
C.胎盤、卵黃、卵殼膜 D.卵殼、卵白、卵黃膜
C
A
3.下列選項是某同學在進行“觀察雞卵的結構”實驗時的一些操作和分析,其中不恰當
的是(   )
A.觀察雞卵時,用鑷子輕敲雞卵的鈍端
B.將雞卵放到溫水中有氣泡冒出,說明卵殼上有氣孔
C.打破雞卵置于培養皿中后,如果不能直接觀察到白色小點,說明該雞卵沒有胚盤
D.觀察雞卵時會用到放大鏡
C
 鳥的生殖和發育過程
4.(2024·茂名質檢)詩句“勸君莫打枝頭鳥,子在巢中望母歸”描述了鳥媽媽正處于
(   )
A.筑巢期 B.產卵期 C.孵卵期 D.育雛期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鳥類的生殖發育階段。在春季大多數鳥類進入了繁殖期,在繁殖季節,雛鳥的食量需求很大,一天中往往需要親鳥飼喂幾十次,甚至數百次,才能保證它們的生長發育。為保證鳥類的正常繁殖,春天最好不捕鳥。“勸君莫打枝頭鳥,子在巢中望母歸”這句詩體現鳥所處的時期是育雛期。
D
5.(教材改編)民諺曰:“不打春日三月鳥。”不僅如此,隨著人們環保意識的增強,許多
地方樹林里的樹干上還懸掛了人工巢箱,你認為這樣做的好處是(   )
A.可用于捕捉鳥類 B.可為鳥類產卵、孵卵和育雛創造條件
C.可用于引誘鳥類的天敵 D.迎接檢查,美化環境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人工巢箱的作用。許多地方的“春日三月”是鳥類的繁殖季節,
而鳥巢是鳥類繁殖的重要場所,所以,樹干上懸掛人工巢箱可以為鳥類產卵、孵卵和
育雛創造條件。
B
6.下面是幾種鳥卵的孵化時間,請推測鳥卵孵化時間的長短可能與什么有關(   )
A.生活環境
B.溫度
C.受精與否
D.鳥卵大小       
鳥名 家燕 麻雀 家鴿 雞 鴨 天鵝 鴕鳥
孵化時間/天 12~15 14 17~19 20~22 28~32 34~38 45
【解析】由表中的數據可以看出:鳥卵孵化時間的長短與卵的大小成正比。一般來說,鳥卵體積越小,孵化期越短;鳥卵越大,孵化期越長。
D
7.(生活鏈接)(2023·佛山質檢)在人工孵化雞卵的過程中,為了能及時清除不能孵化的
雞卵,需借助照蛋器進行檢查。你推測工作人員主要用照蛋器檢查雞卵的(   )
A.胚盤 B.系帶 C.卵白 D.卵殼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胚盤在生活中的應用。胚盤內含有細胞核,是胚胎發育的部
位。產出的雞卵中,受精卵的胚盤較未受精卵的胚盤大而顏色較深。在人工孵化雞
卵的過程中,為了能及時清除不能孵化的雞卵,需借助照蛋器進行檢查。他們主要用
照蛋器檢查雞卵的胚盤。
A
8.鳥類的繁殖行為復雜多樣,下列屬于鳥類繁殖行為的是(   )
①織布鳥筑巢 ②小雞啄米 ③大雁南飛 ④公雞報曉 ⑤燕子孵卵 
⑥蜂鳥采食花蜜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①⑤ D.②④⑥
【解析】鳥類的生殖和發育過程一般包括求偶、交配、筑巢、產卵、孵卵和育雛幾個階段。①織布鳥筑巢(筑巢)、⑤燕子孵卵(孵卵)都屬于繁殖行為。②小雞啄米屬于取食行為,③大雁南飛和④公雞報曉都屬于節律行為,⑥蜂鳥采食花蜜屬于取食行為。
C
9.(2023 深圳質檢)蜂鳥(如圖)是鳥類中體型最小的一種。關于蜂鳥的生殖,下列說法
錯誤的是(   )
A.蜂鳥的生殖方式是有性生殖
B.蜂鳥的受精方式是體內受精
C.一個蜂鳥卵就是一個卵細胞
D.蜂鳥孵卵能給胚胎發育提供適宜的溫度
C
10.觀察鳥卵的結構時常選用雞蛋。圖1是觀察雞蛋的結構部分操作示意圖,圖2是鳥
卵的結構模式圖。下列有關操作或分析錯誤的是(   )

A.將雞蛋鈍端的蛋殼敲碎,剝去破碎的蛋殼,可觀察到外殼膜
B.用鑷子撕破外殼膜,即看到②卵黃膜
C.剪破內殼膜,將里面的物質倒入培養皿進行觀察
D.①胚盤進行胚胎發育時需要④卵白供給營養物質
B
11.“梁上有雙燕,翩翩雄與雌……青蟲不易捕,黃口無飽期……”白居易這首膾炙人口的詩,反映了生物繁衍后代的本能。下列有關燕子生殖和發育的敘述,正確的是(   )
A.為了減少水分的流失,燕子卵的卵殼是密不透氣的
B.燕子發育的過程屬于變態發育
C.燕子卵中卵黃上有一個盤狀小白點,里面含有卵細胞
D.燕子繁育后代的過程包括求偶、交配、筑巢、產卵、孵卵和育雛等一系列行為
D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燕子的生殖和發育。燕子卵的卵殼位于鳥卵的最外面,堅硬,其上有氣孔,用氣孔進行氣體交換,A錯誤。燕子的發育過程不是變態發育,B錯誤。胚盤是卵黃中央盤狀的小白點,里面含有細胞核,C錯誤。燕子繁育后代的過程包括求偶、交配、筑巢、產卵、孵卵、育雛等階段,每個階段都伴隨著復雜的繁殖行為,D正確。
12.(科學思維·比較)閱讀下列資料,回答問題。
資料一:北京雨燕(如圖一)主要棲息在適宜建巢的古建筑物或仿古建筑橫梁的縫隙中。它每窩產卵2~4枚。雌燕和雄燕輪流孵卵,孵化期為21~23天。雛鳥需親鳥喂養,一對20日齡的雛鳥一天可吃3 000多只昆蟲。近20年來,老建筑物的減少導致雨燕棲息地縮小,使北京雨燕數量明顯減少。
資料二:黑斑蛙(如圖三)在我國多數省區均有分布。其蝌蚪期為雜食性,成體期以昆蟲為食。黑斑蛙4~7月繁殖,每次產卵3 000粒左右(圖四是池塘中黑斑蛙的卵塊),棲息于水域及附近的草叢中。由于數量銳減,目前黑斑蛙已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
(1)圖二北京雨燕的卵中[_______]_________將來可以發育成雛鳥,與黑斑蛙相比,北
京雨燕的產卵量極少,但是這樣少的產卵量足以保證其種群的繁衍,其原因:鳥卵結構
復雜,鳥類進行體_______(填“內”或“外”)受精,使受精過程不受外界環境的影響;親鳥
還有_________、_________(至少寫出兩種)等繁殖行為,保證了鳥卵的孵化率和雛
鳥的成活率。
 ④ 
 胚盤 
 內 
 孵卵 
 育雛 
(2)與北京雨燕相比,黑斑蛙除了產卵數量多以外,其在生殖和發育方面還有哪些不同
的特點 請寫出兩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北京雨燕和黑斑蛙的數量都在減少甚至面臨滅絕的境地。請分析導致黑斑蛙瀕
危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針對保護北京雨燕,請給出一條合理的建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體外受精 
 變態發育 
 棲息地的破壞或喪失 
 要保護它們的棲息環境(合理即可)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北京雨燕和黑斑蛙的生殖和發育的過程以及保護措施。
(1)在鳥卵結構中,圖二中④胚盤中含有細胞核,將來可以發育成雛鳥。鳥類的生殖和發育過程一般包括求偶、交配、筑巢、產卵、孵卵、育雛等階段,鳥類是體內受精,鳥類的受精過程不受外界條件的限制,鳥類具有的孵卵和育雛行為,保證了鳥卵的孵化率和雛鳥的成活率。
(2)與北京雨燕相比,黑斑蛙除產卵數量多外,還具有體外受精、變態發育等特有的特征。
(3)黑斑蛙瀕危的原因可能是棲息地的破壞或喪失。保護鳥類要保護它們的棲息環境,不要打鳥,要愛護鳥類。(共24張PPT)
第二節 基因在親子代間的傳遞
基礎主干梳理 
一、基因、DNA和染色體
1.基因:
(1)位置:存在于_________分子上。
(2)概念:具有_____________的DNA片段。
(3)功能:不同的基因分別控制不同的性狀。
 DNA 
 遺傳效應 
2.基因、DNA和染色體的關系圖:
3.基因、DNA和染色體在體細胞中的存在形式:一般情況下,在生物的體細胞中,染色
體是_________存在的,DNA分子是_________存在的,基因是_________存在的。
 成對 
 成對 
 成對 
二、基因經精子或卵細胞的傳遞
1.染色體和基因傳遞圖解:
2.有性生殖過程中染色體的變化:
3.有性生殖過程中基因的變化:
(1)形成精子或卵細胞的細胞分裂過程中基因的變化:親代的一對基因中只有_____ 
進入精子或卵細胞。
(2)受精過程中基因的變化:精子和卵細胞中的基因組合在一起,受精卵內的基因數目
和原來體細胞的_________。
(3)基因在親子代間傳遞的“橋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個
 相同 
 精子和卵細胞(或生殖細胞) 
辨易錯
1.誤認為基因是DNA分子上的任意片段:基因是DNA分子上具有遺傳效應的片段,而不是任意片段。DNA分子上還有不具有遺傳效應的片段,這些片段不能稱為基因。
2.誤認為一條染色體上有多個DNA分子:一條染色體上一般含有一個DNA分子和多個蛋白質分子,一個DNA分子上有多個基因。因此,在一個體細胞中染色體數目=DNA分子數目<基因數目。
3.易錯字詞書寫:
遺傳效應    
染色體  
拓教材
人體所有的細胞都含有染色體和DNA嗎 請舉例說明。
提示:不是。比如人體成熟的紅細胞沒有細胞核,也沒有染色體、DNA。
素養分層評價 
 基因、DNA和染色體
1.細胞中容易被堿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質稱作染色體,組成染色體的物質主要是
(   )
A.蛋白質分子和糖類 B.蛋白質分子和無機鹽
C.DNA分子和糖類 D.DNA分子和蛋白質分子
D
2.(2023 常州)如圖是與遺傳有關的概念簡圖,圖中的①②③依次是(   )
A.染色體、基因、性狀 B.基因、細胞核、性狀
C.染色體、性狀、基因 D.基因、性狀、細胞核
A
3.(2023·臨沂)下列關于基因、DNA和染色體關系的敘述,錯誤的是(   )
A.每個DNA分子上會有很多個基因 B.每條染色體上會有很多個DNA分子
C.每條染色體上會有很多個蛋白質分子 D.基因是有遺傳效應的DNA片段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基因、DNA和染色體的關系。基因是有遺傳效應的DNA片段,DNA分子上有多個基因,A正確。一般來說,一條染色體上有一個DNA分子,B錯誤。染色體主要由DNA和蛋白質組成,每條染色體上有很多個蛋白質分子,C正確。基因是有遺傳效應的DNA片段,是生物體遺傳物質的功能單位,D正確。
B
4.如圖表示某大豆品種的4號染色體上存在著一種抗蟲基因。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
A.4號染色體位于細胞核內
B.抗蟲基因是包含遺傳信息的DNA片段
C.4號染色體主要由DNA和蛋白質組成
D.4號染色體上只有這一個基因
【解析】染色體是細胞核內容易被堿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質,4號染色體位于大豆細胞的細胞核內,A正確;基因是有遺傳效應的DNA片段,抗蟲基因是包含遺傳信息的DNA片段,B正確;染色體主要是由DNA和蛋白質組成的,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C正確;一條染色體上一般包含一個DNA分子,一個DNA分子上包含許多個基因,D錯誤。
D
 基因經精子或卵細胞的傳遞
5.科學家經研究發現生物在有性生殖過程中,親代把基因傳遞給子代的“橋梁”是
(   )
A.性狀 B.生殖細胞 C.血液 D.體細胞
【解析】本題考查的是基因在親子代間傳遞的“橋梁”。性狀的遺傳實質上是親代通過生殖細胞把基因傳遞給了子代,在有性生殖過程中,生殖細胞(精子與卵細胞)就是基因在親子代間傳遞的“橋梁”。
B
6.荷蘭垂耳兔軟萌可愛,深受寵物愛好者的喜愛,其體細胞中有22對染色體。你推測,
它的卵細胞中染色體有(   )
A.22對 B.11對 C.22條 D.11條
【解析】本題考查的是形成卵細胞的細胞分裂過程中染色體的變化情況。荷蘭垂
耳兔體細胞中有22對染色體,正常情況下,它的體細胞內染色體數目是恒定的,而且是
成對存在的;生殖細胞中的染色體數目是體細胞的一半,所以它產生的卵細胞內的染
色體數為22條。
C
7.圖示中,能正確表示生殖細胞中染色體和基因組成的是(   )
A.①和② B.①和④
C.②和③ D.③和④
8.下列關于染色體和基因在親子代之間傳遞特點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A.子代體細胞中的染色體,一半來自父方,一半來自母方
B.子代體細胞核中的基因,一半來自父方,一半來自母方
C.親代體細胞中的染色體數為46條,子代體細胞中的染色體數為23條
D.染色體在體細胞中成對存在,在生殖細胞中成單個存在
C
C
9.某期《科學》雜志以封面的形式介紹了人類基因組計劃的最新成果:由多個科學
家組成的團隊首次完成了對整個人類基因組的完整測序。據圖所示,下列有關敘述
正確的是(   )
A.基因和DNA分子構成染色體
B.基因通過生殖細胞傳遞給子代
C.基因在所有細胞中成對存在
D.基因是具有遺傳效應的染色體片段
B
10.每種生物都具有恒定數目的染色體。人類體細胞中有23對染色體,人的精子、造
血干細胞、卵細胞、肌細胞中染色體數目依次是(   )
A.23條、46條、23條、23條 B.23條、46條、23條、46條
C.23條、23條、23條、46條 D.46條、92條、46條、92條
【解析】體細胞中的染色體是成對存在的,在形成精子和卵細胞的細胞分裂過程中,
染色體數都要減少一半,而且不是任意的一半,是每對染色體中各有一條進入精子和
卵細胞。生殖細胞中的染色體數是體細胞中的一半,成單存在。當精子和卵細胞結
合形成受精卵時,染色體又恢復到原來的水平。人的體細胞中有23對染色體,因此人
的精子、造血干細胞、卵細胞、肌細胞中染色體數目依次為23條、46條、23條、
46條。
B
11.如圖表示人的生殖發育相關過程示意圖,請據圖回答:
(1)a、b分別表示父母的體細胞,那么a、b的染色體數均為_______對。
(2)A表示父母分別產生生殖細胞的過程,生殖細胞c、d分別叫_________和_______。
它們的染色體數均為_______條,比a、b少________________。
 23 
 精子 
卵細胞
 23 
 一半(或23條) 
(3)B過程為_________。形成的e細胞叫___________,它的染色體數為_______條,又
恢復到與細胞_________(填字母)一樣的數量。
(4)f細胞是女兒的體細胞,其染色體數為_______條。
(5)由上述可以看出,人類上下代的體細胞中染色體數目是________________的。生
物體細胞中的每一對染色體都是一條來自_________,一條來自_________。因此,后
代個體具有_____________的遺傳物質。
 受精 
 受精卵 
 46 
 a、b 
 46 
 一樣(或恒定) 
 父方 
 母方 
 父母雙方 
【解析】本題考查的是人體在生殖過程中染色體的變化情況。
(1)正常人的體細胞染色體數目為23對,a、b分別表示父母的體細胞,染色體數目均為23對。
(2)A表示父母分別產生生殖細胞的過程,生殖細胞c叫作精子,生殖細胞d叫作卵細胞。在形成生殖細胞的過程中,成對的染色體分開,每對染色體中的一條進入精子或卵細胞中,因此生殖細胞中的染色體數比體細胞中的少一半,正常人的體細胞染色體數目為23對,因此生殖細胞c、d的染色體均為23條,比a、b減少一半。
(3)精子與卵細胞相融合形成受精卵的現象叫作受精,因此B過程為受精,形成的細胞e叫作受精卵,它的染色體數目為46條,又恢復到與父母的體細胞相等的染色體數目。
(4)由一個受精卵到個體所經歷的一系列發展變化過程叫作發育,因此C過程為發育,f細胞為女兒的體細胞,其染色體數目為46條。
(5)由上述內容可以看出,人類親代和子代的體細胞中染色體數目是一樣(或恒定)的,生物體細胞中的每一對染色體都是一條來自父方,一條來自母方,因此,后代個體具有父母雙方的遺傳物質。
12.如圖是與遺傳物質相關的示意圖,請分析回答下列問題。
(1)圖一為傘藻嫁接實驗示意圖,該實驗表明___________是遺傳的控制中心,該結構內存在著一些能
被堿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質,這些物質就是___________。
 細胞核 
 染色體 
(2)圖二為果蠅體細胞內染色體示意圖,從圖中可以看出果蠅體細胞內的染色體是_______
存在的。
(3)圖三為染色體組成示意圖,染色體的化學成分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
___________,其中_______(填序號)是主要的遺傳物質,其上有許多與遺傳特征相關的片段,
稱為[_______]_________。
成對 
 ② 
 DNA 
 ③ 
 蛋白質 
 ② 
 ① 
 基因 
【解析】(1)圖一為傘藻嫁接實驗示意圖:將傘柄嫁接到另一傘藻后,表達出的是含有細胞核的傘藻的性狀,說明細胞核含有傘藻的遺傳信息,進一步說明細胞核是遺傳信息庫,是遺傳的控制中心。細胞核內存在著一些能被堿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質,叫作染色體。
(2)圖二為果蠅體細胞內染色體示意圖,從圖中可以看出果蠅體細胞內的染色體是成對存在的。
(3)圖三為染色體組成示意圖,染色體主要包括②DNA和③蛋白質,其中②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其上有許多與遺傳特征相關的片段稱為①基因,生物的各種性狀都是由這些不同的基因控制的。(共23張PPT)
第五節 生物的變異
基礎主干梳理 
一、變異的類型及原因
1.變異:
(1)概念:親子間以及子代個體間的_________。
(2)舉例:不同品種的菊花、不同品種的玉米果穗等。
(3)特點:生物性狀的變異是_____________的。
 差異 
 普遍存在 
2.變異的類型:
變異類型 可遺傳的變異 不遺傳的變異
引起變異的原因 由_____________的變化引
起的變異 單純由_________變化引起(沒有影
響到遺傳物質)的變異
結果 _______遺傳給后代 _________遺傳給后代
舉例 紅眼果蠅的后代出現白眼果蠅,太空育種形成的太空椒個大、質優 長期野外工作皮膚變黑
 遺傳物質 
 環境 
 能 
 不能 
二、探究花生果實大小的變異
1.制訂并實施計劃:①取樣(要做到_________取樣)→②測量(測量果實_________的長短)→③繪圖(可繪制成_________圖或柱形圖)
2.分析數據,得出結論:
品種 甲品種花生 乙品種花生
長軸長度/毫米 12 14 15 18 22 24 26 28
樣品個數/個 2 4 20 4 3 20 5 2
平均值/毫米 15 24
乙品種花生果實長度的平均值_________甲品種花生果實長度的平均值,這種變異是
由_____________不同引起的;同一品種的花生果實的長度也存在著變異,這種變異
是由_________引起的。
 隨機 
 長軸 
 曲線 
 大于 
 遺傳物質 
 環境 
3.探究后思考:從乙品種花生中選取粒大飽滿的種子種在貧瘠的土壤中,可能結出小
花生,如果將此小花生的種子再種下去,所收獲的果實___________(填“一定”或“不一
定”)是小花生,這種變異屬于___________的變異。
 不一定 
 不遺傳 
三、人類應用遺傳變異原理培育新品種(將下列舉例與對應的培育方法連起來)
辨易錯
易錯字詞書寫:
誘變育種   
遺傳  
變異  
會方法
判斷可遺傳的變異和不遺傳的變異
如果是由遺傳物質的改變引起的變異,就能遺傳,否則是不會遺傳的。

識圖解
花生果實長軸長度的測量方法
拓教材
神舟十四號和神舟十五號載人飛船共搭載 112 家單位1 300 余份作物種子、微生物菌種等航天育種材料。通過太空育種培育成功的優質高產新品種屬于可遺傳的變異嗎 為什么
提示:屬于可遺傳的變異。因為在太空環境下,由于失重和宇宙射線影響,改變了種子的遺傳物質,產生了可遺傳的變異。
素養分層評價 
 變異的類型及原因
1.獼猴桃有黃心、綠心和紅心等多個品種,不同品種的差異源于生物的(   )
A.遺傳 B.變異 C.分化 D.分裂
2.(2023 東莞期中)變異是生物進化和人類育種的根源,包括可遺傳的變異和不遺傳
的變異。下列現象屬于不遺傳的變異的是(   )
A.無光條件下長出的蒜苗是黃白色的 B.經太空育種形成的太空椒
C.用雜交技術培育的高產抗倒伏小麥 D.利用轉基因技術培育的抗蟲棉
B
A
3.“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樹葉”說明自然界中普遍存在變異現象。下列有關變
異的說法錯誤的是(   )
A.所有的變異都能遺傳給后代
B.用化學藥劑處理甜菜的幼苗,使細胞內的染色體數目加倍,甜菜的含糖量提高,這種
變異屬于可遺傳的變異
C.遺傳物質和環境的改變都有可能引起生物的變異
D.生物的變異是普遍存在的
A
4.在北京培育出的優質甘藍品種,葉球最大有3.5 kg。當引種到拉薩后,由于晝夜溫差
大,日照時間長,大多葉球可達7 kg左右,若再引種回北京,大多還是3.5 kg。由甘藍的
引種過程可以看出(   )
A.環境引起葉球大小的變化不屬于變異
B.甘藍葉球大小只受基因控制,與環境無關
C.甘藍形態發生的這種變化屬于不遺傳的變異
D.引種過程中遺傳物質發生了改變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引起甘藍發生變異的原因。甘藍引種到拉薩后,由于晝夜溫
差大,日照時間長,葉球可重達7 kg左右,但再引種回北京后,葉球又只有3.5 kg左右,這
是環境改變引起的變異,遺傳物質沒有發生變化,屬于不遺傳的變異,不能遺傳。
C
5.(科學態度)探究“花生果實大小的變異”活動中,正確的取樣方法是(   )
A.在大、小兩種花生果實中分別隨機取30枚
B.在大、小兩種花生果實中分別隨機取1枚
C.在大花生果實中取1枚最大的,在小花生果實中取1枚最小的
D.在大花生果實中取30枚較大的,在小花生果實中取30枚較小的
【解析】為了使抽樣檢測的結果接近總體真實情況,抽樣時應當盡量避免主觀因素的影響。為了提高實驗的準確性,樣品要有足夠的數量并隨機取樣。
A
 人類應用遺傳變異原理培育新品種
6.(2023·懷化)2023年5月30日,神舟十六號升空,搭載著小麥、花椒等多種農作物種子,
其目的是使用射線處理農作物種子,再從中選出優質高產的新品種。這種育種方法
能夠成功,從根本上是因為改變了農作物的(   )
A.遺傳物質 B.生活習性 C.生活環境 D.性狀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變異在農業生產中的應用。誘變育種是通過采用射線照射
和藥物處理等手段,使種子里的遺傳物質發生改變而培育出新品種的方法,如太空椒
等,這種育種方法能夠成功,從根本上是因為改變了農作物的遺傳物質。
A
7.下列關于雜交育種的說法,正確的是(   )
A.屬于有性生殖,新品種的基因組成沒有發生改變
B.屬于有性生殖,新品種的基因組成發生了改變
C.屬于無性生殖,新品種的基因組成沒有發生改變
D.屬于無性生殖,新品種的基因組成發生了改變
B
8.利用不同品種的水稻雜交獲得新品種。該技術依據的原理不包括(   )
A.水稻具有豐富的基因(遺傳)多樣性 B.親子代間通過生殖細胞傳遞遺傳信息
C.有性生殖的后代具有雙親的遺傳信息 D.轉基因技術可以向水稻轉入新的基因
【解析】生物基因的多樣性為動植物的遺傳育種提供了寶貴的遺傳資源,A不符合題意。利用不同品種的水稻雜交屬于有性生殖,親子代間通過生殖細胞傳遞遺傳信息,有性生殖的后代具有雙親的遺傳信息,B、C不符合題意。雜交育種利用了基因的多樣性,進行基因重組;轉基因技術是把一種生物的某個基因,用生物技術轉入另一種生物的基因組中,培育出轉基因生物,D符合題意。
D
9.下列有關變異的敘述,錯誤的是(   )
A.生物性狀的變異是普遍存在的
B.由遺傳物質發生改變引起的變異是可遺傳的
C.所有的可遺傳的變異都是有利的,不遺傳的變異都是不利的
D.雜交育種、太空育種都是遺傳變異原理在生產實踐中的應用
【解析】遺傳和變異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生命現象,A正確;由遺傳物質發生改變引起的變異是可遺傳的,屬于可遺傳的變異,B正確;按照變異對生物是否有利分為有利變異和不利變異,可遺傳的變異有可能對生物的生存不利(玉米白化苗),不遺傳的變異有可能對生物的生存是有利的,C錯誤;雜交育種、太空育種都是遺傳變異原理在生產實踐中的應用,D正確。
C
10.(探究實踐)為了探究花生果實大小的變異是否受環境條件的影響,某同學進行了如下實驗:
①將20枚花生種子平均分成A、B兩組。
②將A、B兩組分別種在裝有等量的貧瘠土壤和肥沃土壤的大花盆中,然后將兩個花盆放在同樣的生存環境中,并給予相同的管理和條件。
③收獲后觀察,比較兩個花盆中所結花生果實的大小,實驗結果如圖所示:
請根據實驗回答下列問題。
(1)該同學作出的假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據花生果實長度統計圖分析可知,_________土壤組花生果實的長度平均值較大。
(3)實驗過程中,在抽取20枚花生樣品時,要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保證變量唯一,使實驗結果更可靠。
(4)通過分析實驗數據,可得出結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花生果實大小的變異受(或不受)環境條件的影響 
 肥沃 
 隨機取樣、保證花生果實的品種相同、
果實長度相近等(寫出一點,合理即可) 
 花生果實大小的變異受環境條件的影響 
【解析】本題以探究花生果實大小的變異是否受環境條件的影響為背景考查探究實驗的設計和分析。
(1)該實驗提出的問題為花生果實大小(長度)的變異是否受環境條件的影響 作出假設:花生果實大小的變異受(或不受)環境條件的影響。
(2)根據花生果實長度統計圖,分析可知,肥沃土壤組花生果實的長度平均值較大。
(3)取樣的關鍵要做到隨機取樣,該小組使用抽樣檢測的方法獲取樣品,要做到隨機取樣,而且要做到樣品有較大的數量,以提高測量結果的準確性。
(4)根據花生果實長度統計圖,分析可知,肥沃土壤組花生果實的長度平均值較大,而貧瘠土壤組花生果實的長度平均值較小,這說明花生果實大小的變異受環境條件的影響。
11.(2023·廣州質檢)請閱讀下列資料,回答相關問題。
資料一:達爾文曾經記載過的“安康羊”是普通綿羊通過基因突變產生的。18世紀后期,在英格蘭一個農民的羊群中發現了一只羊,與正常的綿羊相比,這只羊腿短而彎曲,背長,跳躍能力差,甚至不能跳過矮籬笆墻。這種特性的羊便于飼養管理,于是被選擇下來留作種羊,最終通過雜交培育成新的綿羊品種——安康羊。
資料二:科學家利用航天技術,通過返回式衛星、宇宙飛船、航天飛機等手段搭載普通椒的種子,返回地面后再進行選育,培育成果實個大、肉厚、口感好、產量高的太空椒。科學家還將牡丹種子隨神舟飛船繞地球飛行,種子會出現某些地球上無法獲得的變異,從而大大提高牡丹的品質。
資料三:為了增加賣點、方便儲運、節省空間,果農在培育西瓜時,將其放在一個透明的方盒子里形成方形西瓜。甚至在西瓜上寫字制作圖案,使其更具觀賞價值。
(1)上述資料中的現象:a安康羊、b太空椒、c方形西瓜、d牡丹新品種。
①其中能夠遺傳的變異是____________(填字母),原因是這三種變異都是由_______
_______發生改變引起的。
②不能遺傳的變異是______(填字母),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資料二中,太空椒和牡丹新品種的育種方式稱為_________育種。
(3)從安康羊的培育過程來看,這種變異對于飼養牲畜的人來說是有利的變異,請從資
料一總結出這種羊適于飼養的一個優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b、d 
 遺傳
物質 
 c 
 遺傳物質沒有發生改變 
 誘變 
 腿短而彎曲,背長,跳躍能力差,甚至不能
跳過矮籬笆墻,這種特性的羊便于飼養管理等(寫出一點即可)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生物育種的方式和原理以及變異的類型。
(1)c方形西瓜的變異是由環境改變引起的,遺傳物質沒有發生改變,屬于不遺傳的變異;而a安康羊、b太空椒、d牡丹新品種的變異是遺傳物質改變引起的變異,屬于可遺傳的變異。
(2)太空椒和牡丹新品種的培育原理是利用太空環境誘變育種,因此是誘變育種。
(3)安康羊腿短而彎曲,背長,跳躍能力差,甚至不能跳過矮籬笆墻,而對于飼養的人來說是有利的變異,原因是便于飼養管理。(共25張PPT)
第四節 人的性別決定
基礎主干梳理 
一、男女染色體的差別
1.男女體細胞中染色體組成:
2.男女體細胞中性染色體的差異:
(1)男性體細胞中性染色體:組成為________,較大的一條為______染色體,較小的一
條為______染色體。
(2)女性體細胞中性染色體:組成為________,兩條染色體形態、大小基本相同。
 XY 
 X 
 Y 
 XX 
二、生男生女機會均等
完成下面的性別遺傳圖解:
1.生殖細胞性染色體組成:精子有2種,一種含______染色體的,一種含______染色體
的,它們的數量是相同的;女性有1種卵細胞,都含有______染色體。
2.受精卵性染色體組成:如果母親的卵細胞與父親的含有X染色體的精子結合,受精
卵的性染色體組成就是________,將發育為_________;如果母親的卵細胞與父親的
含有______染色體的精子結合,受精卵的性染色體組成就是XY,將發育為_______。
3.結論:由于兩種類型的精子和卵細胞結合的機會是均等的,而且是隨機的,所以生男
生女機會是_________的。
 X 
 Y 
 X 
 XX 
 女孩 
 Y 
男孩 
 均等 
自我歸納 
男、女性的體細胞和生殖細胞的染色體組成和性染色體組成
人的細胞 染色體組成 性染色體組成
體細胞 男 22對+XY ________
女 _____________ XX
精子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卵細胞 22條+X _______
 XY 
 22對+XX 
 22條+X或22條+Y 
 X或Y 
 X 
辨易錯
1.誤認為性染色體只存在于生殖細胞中:
性染色體在體細胞和生殖細胞內都有,在體細胞內成對存在,在生殖細胞內成單存在。
2.誤認為生男還是生女,責任全在女性:
生男生女不取決于男女任何一方,而是取決于哪種類型的精子和卵細胞結合。
3.易錯字詞書寫:
染色體    受精卵   
會方法
性染色體傳遞規律
兒子的X染色體一定來自母親,Y染色體一定來自父親,女兒的X染色體可能來自父親,也可能來自母親。
DIY小實驗
模擬人類后代性別決定的過程
1.一個紙袋上標明“母親”,另一個紙袋上標明“父親”。
2.把兩個紅色小球放入標有“母親”字樣的紙袋中,在標有“父親”字樣的紙袋中放入一個紅色小球和一個白色小球。
3.閉著眼睛從每個紙袋中隨機取出一個小球。
提示:若是兩個紅色小球,則表示后代是女性;若是一個紅色小球和一個白色小球,則表示后代是男性。
素養分層評價 
  男女染色體的差別
1.人體細胞中X染色體與Y染色體在形態上的區別是(   )
A.X染色體較大、Y染色體較小 B.Y染色體較大、X染色體較小
C.X染色體上有基因,Y染色體上沒有基因 D.X染色體上沒有基因,Y染色體上有基因
2.人體細胞中性染色體決定著人的性別,人類性別決定方式是XY型。下列細胞中一
定含有Y染色體的是(   )
A.女性口腔上皮細胞 B.男性口腔上皮細胞
C.卵細胞 D.精子
A
B
3.江豚的性別決定方式與人類相似,其體細胞內有22對染色體,則雄性個體產生的正
常精子的染色體組成為(   )
A.21對+XX     B.22條+X    
C.21條+X或21條+Y     D.21條+X
C
4.(2023 朝陽)家貓頑皮、可愛,給人們帶來很多樂趣,其性別決定方式與人類相同。
家貓的染色體組成如圖所示,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此貓的X染色體來自其父親或母親
B.其體細胞的染色體組成是18條+XY
C.其生殖細胞的常染色體組成是9對
D.此貓的性別是雄性
D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貓的染色體組成。貓的性別決定方式與人類相同,圖中表示的性染色體大小不同,是XY染色體,因此是雄貓,雄貓的性染色體組成是XY,其中一條性染色體X來自母親;另外一條性染色體Y來自父親,A錯誤,D正確。圖中表示雄貓體細胞內的染色體是18對常染色體+XY,B錯誤。雄貓體細胞內的染色體組成是18對常染色體+XY,這些染色體是成對存在的,在形成生殖細胞的過程中,成對的染色體分開,每對染色體中的一條進入精子或卵細胞中,產生18條常染色體+X或18條常染色體+Y,C錯誤。
5.(2024·揭陽質檢)如圖中甲、乙、丙、丁為小芳同學畫的正常人體內的4個細胞簡
圖,細胞內畫出了性染色體的組成。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
A.甲細胞可表示女性的體細胞
B.乙細胞可表示男性的體細胞
C.丙細胞一定是卵細胞
D.丁細胞只能在男性體內產生
C
【解析】甲圖性染色體為XX,為女性的性染色體組成,A正確;乙圖性染色體為XY,為男性的性染色體組成,B正確;丙細胞的X染色體可以表示含X染色體的精子,也可以表示含X染色體的卵細胞,C錯誤;男性精子的染色體組成是22條+X或22條+Y,丁圖表示含Y染色體的精子,只能在男性體內產生,D正確。
 生男生女機會均等
6.(2023 巴中)小強的媽媽已經育有小強和小偉兩個男孩,為響應國家“三孩”政策號召,最近正
在積極備孕,請問她生下一個女孩的概率是(   )
A.75% B.50% C.25% D.100%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生男生女的概率。從性別遺傳圖解看出,在生殖過程中,男性產生兩
種類型的精子,分別是含X染色體的和含Y染色體的,女性只產生一種類型的卵細胞,是含X染
色體的。如果含X染色體的卵細胞與含X染色體的精子相融合,那么受精卵的性染色體就是
XX,由它發育成的孩子就是女孩;如果含X染色體的卵細胞與含Y染色體的精子相融合,那么
受精卵的性染色體就是XY,由它發育成的孩子就是男孩。而受精時哪種類型的精子與卵細
胞結合是隨機的,即生男生女的機會相等,都是50%。因此小強的媽媽生下一個女孩的概率
是50%。
B
7.如圖是人的性別決定遺傳圖解,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
A.后代①的性別為男孩
B.后代②的生殖細胞中性染色體組成為X或Y
C.后代①的體細胞中染色體組成為22條常染色體+X
D.后代的性別由母親決定
B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人的性別遺傳。后代①性染色體組成是XX,所以后代①的性別為女性,A錯誤。后代②為男性,其性染色體組成是XY,產生的生殖細胞的性染色體組成為X或Y,B正確。后代①為女性,其體細胞染色體組成為22對常染色體+XX,C錯誤。如果含X染色體的卵細胞與含X染色體的精子相融合,那么受精卵的性染色體組成就是XX,由它發育成的孩子就是女孩;如果含X染色體的卵細胞與含Y染色體的精子相融合,那么受精卵的性染色體組成就是XY,由它發育成的孩子就是男孩。可見,生男生女主要取決于父親的哪種類型的精子和卵細胞結合,D錯誤。
8.(2023·十堰)小明是個男生,他體內X染色體來自祖母的可能性為(   )
A.0 B.25% C.50% D.100%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人性染色體的遺傳。人的性別遺傳過程如圖:
由性別遺傳圖解可知,小明的X染色體來自母親,Y染色體來自父親,母親體內的X染色體可能來自小明的外祖父或外祖母。因此,小明體內X染色體來自祖母的可能性為0。
A
9.隨著科研工作者們對人類基因組的深入研究,關于人類性別遺傳的奧秘,正逐步被揭示。如圖一是經整理后的正常人體細胞染色體排序圖,圖二是小鼠Y染色體及其組成示意圖。請據圖并聯系所學知識回答問題。
(1)觀察圖一可知此人的性別,判斷的依據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圖
一是能形成生殖細胞的細胞中的染色體,正常情況下,其形成生殖細胞的過程中,A染色體肯定不會與
_______(填“A'”“B”或“B'”)染色體進入同一個生殖細胞。
(2)正常情況下,男性產生的精子中,含有的性染色體是______或______染色體,兩種精子數量的比例接
近_________,二者與卵細胞結合的機會_________,所以在一個較大的群體里,新生兒中男女數量接
近。
 第23對染色體一條大、一條小,為XY染色體 
 A' 
 X 
 Y 
 1:1 
 均等 
(3)觀察圖二,可以看出Y染色體是由蛋白質和①_________組成的,其中SRY基因與①
的關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科學家在人類的Y染色體上發現了SRY基因。由于小鼠的性別決定類型與人類相
同,科學家利用小鼠進行了深入研究。科學家將提取出的SRY基因注射到含有XX染
色體的小鼠受精卵的細胞核中,結果該受精卵發育成的小鼠長出了睪丸。該實驗說
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NA 
 SRY基因是DNA上有特定遺傳信息的片段 
 小鼠的性別與SRY基因有關 
【解析】本題綜合考查人的性別遺傳。
(1)分析圖一可知,圖一中的第23對染色體一條大、一條小,為XY染色體,因此圖一表示男性的體細胞中的染色體的組成。在產生生殖細胞時,成對的染色體會分開,所以A不會與A'進入同一個生殖細胞。
(2)人的體細胞內的23對染色體,有一對染色體與人的性別有關,叫作性染色體;男性的性染色體是XY,女性的性染色體是XX。由于男性可產生數量相等的X精子與Y精子,比例接近1∶1,正常狀況下,男性產生含Y染色體的精子在所有精子中所占比例為50%,且與卵細胞結合的概率是均等的,所以生男生女的概率是均等的。
(3)染色體由蛋白質和DNA組成。SRY基因是DNA上有特定遺傳信息的片段。
(4)Y染色體上的決定雄性睪丸發育的基因SRY,轉入含有XX染色體的小鼠受精卵細胞核中,小鼠發育出了睪丸,說明小鼠的性別與SRY基因有關。
10.(探究實踐)如圖一是人體某細胞內的性染色體組成示意圖,圖二是改進的模擬“精子與卵細胞的隨機結合”的實驗裝置,表格是某班十個小組的實驗記錄表。請回答:
操作步驟:①取兩個密閉裝置(小管下端透明,只能看到一粒彈珠),一個裝白色彈珠20粒,模擬卵細胞;另一個裝白色與黑色彈珠各10粒,模擬精子;②將裝置正立,搖勻;③將裝置倒立(如圖二);④記錄下端看到的彈珠顏色組合;⑤重復步驟②~④,共10次,統計組合出現的次數。
彈珠顏色組合實驗結果記錄表
組次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合計 比例
白白 2 6 3 5 4 9 6 5 7 5
白黑 8 4 7 5 6 1 4 5 3 5
(1)據圖一可知該人的性別為_______性。
(2)圖二中黑色彈珠模擬的精子含哪條性染色體 ______。
(3)在做統計數據分析時,對表格中第六組的數據應該保留還是舍棄 _________。
(4)模擬精子與卵細胞的隨機結合的結果說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男 
 Y 
 保留 
 生男生女機會是均等的 
【解析】(1)從圖一中可以看出性染色體是XY,因此性別是男性。
(2)男性產生的精子有兩種類型,即含X和含Y染色體的精子,女性只產生一種含X染色體的卵細胞,因此裝置中白色彈珠20粒,模擬卵細胞,另一個裝置中裝白色與黑色彈珠各10粒,模擬精子。則黑色彈珠模擬的生殖細胞性染色體是Y,白色彈珠模擬的生殖細胞性染色體是X。
(3)因為是隨機取得,數據都是合理的,所以在做統計數據分析時,對表格中第六組的數據應該保留。
(4)計算各小組實驗數據的值可知,白白∶黑白=52∶48≈1∶1,模擬精子與卵細胞的隨機結合的結果說明了生男生女是隨機的,機會是均等的。(共23張PPT)
第三節 生物進化的原因
基礎主干梳理 
一、分析生物進化的一個實例
1.樺尺蛾成蟲體色的變化分析:
2.分析總結:遺傳和_________是生物進化的基礎;_________的改變是生物進化的外在動力。
 變異 
 環境 
二、自然選擇
1.提出者:___________。
2.概念:自然界中的生物,通過激烈的_____________,適應者生存,不適應者被淘汰。
3.內容:
(1)過度繁殖:在自然界中,生物普遍具有很強的_________能力,能產生大量的后代。
(2)生存斗爭:生物要生存下去,就得為獲取足夠的_________和_________而進行生存斗爭。
(3)遺傳變異:在自然界中,生物個體都有_________和_________的特性。
(4)適者生存:具有_________變異的個體,在生存斗爭中才容易生存下來,并將這些變
異遺傳給下一代;具有_________變異的個體則容易被淘汰。
 達爾文 
 生存斗爭 
 繁殖 
 食物 
 空間 
 遺傳 
 變異 
 有利 
 不利 
自我歸納 
辨易錯
1.按照變異對生物自身是否有利分為有利變異和不利變異。有利變異對生物生存是有利的,不利變異對生物生存是不利的。
2.誤認為變異是定向的:達爾文進化論的前提是先前存在著不同個體間的差異,即不同變異類型,而不是定向產生某種變異類型。
助巧記
自然選擇學說
生物變異原材料,
變異無向自選定,
過度繁殖供材料,
生存斗爭是動力,
遺傳變異為基礎,
適者生存定結果。
拓教材
1.殺蟲劑剛開始使用時效果很好,隨著使用年限的增加,為什么殺蟲效果越來越差
提示:害蟲抗藥性的增強是殺蟲劑對害蟲的抗藥性進行選擇的結果。
2.生物進化的歷程是否已經完成 如果還在進行,我們為什么不易發現生物的進化
提示:否。生物進化的歷程十分緩慢,生物界的豐富多彩是經過億萬年的自然選擇形成的。
素養分層評價 
  分析生物進化的一個實例
1.某地區的樹林中棲息著一種蛾,依其體色可分為淺色蛾和深色蛾。當此林中的樹
被某種真菌感染后,其樹皮顏色由深色變為淺色,多年以后樹林中淺色蛾的數量比例
增多。根據自然選擇學說,下列對此區淺色蛾數量變化的解釋最合理的是 (   )
A.深色蛾因環境改變而突變為淺色蛾
B.樹皮顏色的改變使淺色蛾比深色蛾存活率高
C.樹皮顏色的改變使深色蛾突變為淺色蛾以躲避天敵
D.深色蛾吸食被真菌感染的樹皮汁液而突變為淺色蛾
B
2.食蟻獸的舌頭細長,便于舔食巢穴內的螞蟻。其長舌的形成是 (   )
A.人工選擇的結果 B.自然選擇的結果
C.主動選擇的結果 D.不定向選擇的結果
3.(2024·深圳質檢)素有“鳥界偽裝大師”之稱的林鴟身體形態與樹干非常相似,有利于
躲避天敵。下列關于林鴟的敘述錯誤的是(   )
A.林鴟的身體形態與樹干相似是一種擬態
B.林鴟的偽裝不能使其完全避免被天敵捕食
C.為了躲避天敵,林鴟產生了與樹干相似的形態
D.林鴟的偽裝是對環境的適應
B
C
4.現有紅、黃、綠、藍等顏色的小紙片100張,若用綠色的布料作為背景布,經過“捕
食者”捕食后,剩下的小紙片的顏色絕大部分是 (   )
A.藍色 B.紅色 C.黃色 D.綠色
D
  自然選擇
5.決定生物進化的內在因素是 (   )
A.過度繁殖 B.適者生存
C.遺傳和變異 D.生存斗爭
【解析】生物在繁衍的過程中,會不斷地產生變異,其中的許多變異是能夠遺傳的,這些可遺傳的變異是生物進化的基礎。因此遺傳和變異為生物進化提供原材料,是生物進化的內因。
C
6.在節肢動物的進化過程中,其祖先所具有的鰓出現了三種演變情況,如圖所示。下
列敘述錯誤的是 (   )
A.鰓進化出的結構是不同的 B.鰓的進化體現了生物能適應環境
C.鰓的進化是自然選擇的結果 D.鰓的進化與生物的遺傳和變異無關
D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生物對環境的適應和自然選擇。由圖可知,節肢動物祖先生活在水中,有鰓,鰓分別進化成蝦的鰓(適于水中呼吸)、蝗蟲的翅(適于陸地飛行)和蜘蛛的紡織器(適于草叢捉蟲),是自然選擇的結果,在自然選擇的過程中遺傳和變異是基礎。
7.達爾文的進化論被恩格斯贊譽為19世紀自然科學的三大發現之一。下列關于生物
進化的敘述,錯誤的是 (   )
A.絕大多數生物有過度繁殖的現象 B.生物的變異對其生存都是有利的
C.自然選擇決定著生物進化的方向 D.生存斗爭中不適應環境者被淘汰
【解析】大多數生物都有很強的繁殖能力,因此自然界中大多數生物有過度繁殖現象,
A正確。按照變異對生物是否有利分為有利變異和不利變異,有利變異對生物生存是有
利的,不利變異對生物生存是不利的,B錯誤。自然選擇決定生物進化的方向,C正確。
環境決定生物進化的方向,在生存斗爭中,適應環境者生存,不適應環境者被淘汰,D正確。
B
8.(教材改編)某海島生活著一種昆蟲,經調查其翅的長度和個體數的關系如圖曲線所
示。后來該島經常刮大風,若干年后再進行調查,最能代表進化后翅長度情況的曲線
是下列選項中的 (   )
D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生物進化的原因。由圖可知這個海島上中等翅長的個體最多,而短翅和長翅個體數量少,但環境條件改變以后——島上經常刮大風,中等翅長的個體抗風能力比較弱,短翅的飛不起來,長翅的抗風能力強,生存下來的機會大增,因此若干年后再進行調查,短翅和長翅個體數量多,中等翅長的個體少。
9.(2023 煙臺)“鷸蚌相爭,漁翁得利”是大家熟悉的寓言故事。蠣鷸是一種在煙臺長
島海域常見的水鳥,喙長而鋒利,常插入雙殼類(如蚌)貝殼內覓食。大型蚌的殼難以
被戳開,甚至會發生殼夾喙的現象。依據蠣鷸選擇的不同長度雙殼類的比例(如圖),
下列相關分析或推測不合理的是 (   )
A.蠣鷸喜歡取食30~50 mm長的雙殼類
B.體型大的雙殼類可以給蠣鷸提供更多的能量
C.蠣鷸的喙長而鋒利是長期自然選擇的結果
D.“鷸蚌相爭”可能是蠣鷸捕食60 mm以上的雙殼類時發生的
B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達爾文的自然選擇學說。由圖可知,蠣鷸喜歡取食30~50 mm長的雙殼類,A合理。蠣鷸很少取食60 mm以上的雙殼類,所以體型大的雙殼類不能給蠣鷸提供更多的能量,B不合理。喙較長的蠣鷸容易獲取食物,能夠生存下來并繁殖后代,所以,蠣鷸的喙長而鋒利是長期自然選擇的結果,C合理。蠣鷸不善于捕食
60 mm以上的雙殼類,所以“鷸蚌相爭”可能是蠣鷸捕食60 mm以上的雙殼類時發生的,D合理。
10.根據題圖所示,用生物進化的理論回答下列問題。
(1)從圖中可以看出,不同的雞具有共同的_________。
(2)雞的新品種的形成是由于原雞在不同的 _________條件下,產生了許多變異個體,并能
_________下去,通過_________選擇,對具有不同變異的雞逐漸選擇、淘汰、培育而成的。
(3)上述事實說明,雞的變異方向是___________的,而選擇是_________的。與雞的進化不
同,現代的長頸鹿的形成是長期自然選擇的結果。
(4)人工選擇和_____________比較,選擇新品種所需時間較短的是_____________。
 祖先 
 環境 
 遺傳 
 人工 
 不定向 
 定向 
 自然選擇 
 人工選擇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自然選擇與人工選擇。
(1)從圖中可以看出,不同的雞具有共同的祖先——原雞。
(2)雞的新品種的形成是由于原雞在不同的環境條件下,產生了許多變異個體,并能遺傳下去;人們根據各自的愛好和需求通過人工選擇,對具有不同變異的雞逐漸選擇,經過若干年的選擇、淘汰、培育,使所選擇的性狀積累加強,最后選育出不同的品種。
(3)上述事實說明,雞的變異方向是不定向的,而選擇是定向的。
(4)人工選擇培養新品種需要若干年,而自然選擇需要一個漫長的年代才能形成。因此人工選擇和自然選擇比較,選擇新品種所需時間較短的是人工選擇。
11.(2023·韶關質檢)稻飛虱是水稻生產上的重要害蟲。某地自1991年開始,使用殺蟲
劑吡蟲啉防治稻飛虱,效果非常好。隨著吡蟲啉的大量使用,2002年監測到該地區稻
飛虱對吡蟲啉具有低水平抗性,2005年達到極高水平抗性。如圖①~④表示在一段時
間內抗藥性不同的稻飛虱的數量變化。
(1)隨著吡蟲啉的使用,對稻飛虱群體中抗藥性個體數量變化的排序最合理的是
______。
 B 
(2)短短十多年的時間,稻飛虱群體的抗藥性水平從低向高進化,主要原因:
①稻飛虱具有很強的_________能力,能產生大量后代。
②未使用吡蟲啉之前,這些后代中就有抗藥性強的個體,也有抗藥性弱的個體。當噴
灑吡蟲啉時,抗藥性弱的稻飛虱逐漸被淘汰,抗藥性強的個體就容易生存下來,并且繁
殖后代。由此可見,抗藥性強是_________(填“有利”或“不利”)變異。
(3)自然界中的生物,通過激烈的生存斗爭,適應者生存,不適應者被淘汰,這就是
_____________。
(4)請根據所學知識寫出一條既能治理稻飛虱又不會污染環境的好建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繁殖 
 有利 
 自然選擇 
 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合理即可)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自然選擇學說。
(1)害蟲抗藥性形成的過程:使用殺蟲劑時把一部分抗藥性弱的害蟲殺死,害蟲群體密度減少;一段時間藥效過后,害蟲大量繁殖,害蟲群體密度增加;再使用殺蟲劑又把一部分抗藥性弱的害蟲殺死,剩余的大都是抗藥性強的害蟲。可見B符合題意。
(2)①達爾文認為,生物普遍具有很強的繁殖力,即過度繁殖。
②生物體的形態結構、生理和行為等特征的統稱叫作性狀,生物的性狀傳給后代的現象叫遺傳。抗藥性強的個體將基因傳遞給了后代,這種現象稱為遺傳。當噴灑吡蟲啉時,抗藥性弱的稻飛虱逐漸被淘汰,抗藥性強的個體就容易生存下來,并且繁殖后代。由此可見,抗藥性強是有利變異。
(3)自然界中的生物,通過激烈的生存斗爭,適應者生存,不適應者被淘汰,這就是自然選擇。
(4)既能治理稻飛虱又不會污染環境的好建議是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共22張PPT)
第二節 生物進化的歷程
基礎主干梳理 
一、學習研究生物進化的方法
1.研究生物進化的方法——比較:比較是根據一定的標準,把彼此有某種聯系的事物
加以對比,確定它們的_______________之處。
2.研究生物進化的證據:
(1)縱向比較——化石。
①概念:生物的遺體、遺物或生活痕跡,由于某種原因被埋藏在地層中,經過若干萬
年的復雜變化形成的。_________是研究生物進化非常重要的證據。
②規律:一般來說,在越_________的地層中,形成化石的生物,結構越簡單,水生生物越
多;在越_________的地層中,形成化石的生物,結構越復雜,陸生生物越多。
 相同和不同 
 化石 
 古老 
 晚近 
(2)橫向比較。
①生物的基因和蛋白質(如細胞色素c):不同生物的細胞色素c的差異氨基酸數目越多,
親緣關系越_______;差異氨基酸數目越少,親緣關系越_______。
②同源器官:通過對馬、蝙蝠的前肢和鷹的翅膀_________的比較,發現它們雖有差別,
但也有許多共同的特征,這說明它們可能是由_______________進化而來的。
 遠 
 近 
 骨骼 
 共同的祖先 
二、生物進化的大致歷程
1.植物進化歷程:
2.動物進化歷程:原始單細胞動物→原始無脊椎動物→原始脊椎動物;其中原始脊椎
動物進化歷程:_________→兩棲類→___________→鳥類和哺乳類。
3.生物進化的總體趨勢:_________________、由水生到陸生。
 魚類 
 爬行類 
 由簡單到復雜 
辨易錯
1.化石是研究生物進化的重要證據,而非唯一證據。
2.生物進化的總體趨勢與體形大小及生物在食物鏈中的位置等無關。
拓教材
在進化樹中,是否所有的生物都往進化樹的最頂端進化 原因是什么
提示:不是,多樣的環境逐漸進化出多樣的物種,不同的物種在進化方向上也不相同。
DIY小實驗
制作“印痕化石”
1.將橡皮泥平鋪成約3 cm厚的圓餅狀。
2.把生物體部分在橡皮泥上壓一下,留下印痕。
3.用石膏粉調制的石膏漿填滿橡皮泥上的印痕。待石膏硬化后觀察。
提示:石膏硬化后,剝去橡皮泥,略上色粘沙,就制成了石膏材質的仿古“印痕化石”。
素養分層評價 
                                  
  學習研究生物進化的方法
1.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發現了2.44億年前的一種新的大型古魚類
化石——張氏翼鱈(如圖)。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   )
A.張氏翼鱈化石中觀察不到魚鰭
B.根據化石在地層中的位置可推測生物出現的大致時間
C.化石是研究生物進化的重要證據
D.化石記錄了生物進化的歷程
A
2.(2023·揭陽質檢)比較馬、蝙蝠的前肢和鷹的翅膀,發現它們雖有差別,但也有許多
共同特征。據此推測合理的是  (   )
A.有共同的祖先 B.運動方式相同 C.生活環境相同 D.前肢功能相同
A
3.鄭氏始孔子鳥化石顯示其翼端有爪,這有助于我們推斷鳥類的祖先可能是古代
的 (   )
A.兩棲類 B.魚類 C.爬行類 D.哺乳類
C
4.(2023 揭陽質檢)科學家在山東臨沂發現一個5.04億年前的遠古化石群,在不同地層
中埋藏著數十種遠古海洋動物化石,其中,在較淺的地層中節肢動物數量最多,在較深
地層中有不少結構簡單的海綿動物和蠕蟲狀動物。以下關于該資料的分析不正確
的是 (   )
A.能夠證明原始生命誕生在原始海洋中
B.說明化石是研究生物進化的最直接證據
C.越古老地層中的生物化石結構越簡單
D.化石對研究生物的進化規律具有重要的意義
A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地球上生命的起源和生物進化的歷程。原始大氣在高溫、紫外線以及雷電等一些自然條件的長期作用下,逐漸形成了許多簡單的有機物,最終經過漫長的時間、復雜的變化在原始海洋里終于演變出原始生命。因此在不同地層中埋藏著數十種遠古海洋動物化石,沒有證明原始生命誕生在原始海洋中,A錯誤。化石是生物的遺體、遺物或生活痕跡,由于種種原因被埋藏在地層中,經過若干萬年的復雜變化形成的,因此化石是研究生物進化的最直接證據,B正確。越古老的地層中,形成的生物化石結構越簡單,越晚近的地層中,形成的生物化石結構越復雜,C正確。化石對人們研究生物的進化具有重要意義,D正確。
5.下列能支持“鯨是從古四足哺乳動物進化而來的”這一猜想的最直接證據
是 (   )
A.鯨的前肢骨排列與哺乳動物接近 B.鯨胎生,且具有胎盤這一結構
C.發現了具有四肢的早期鯨類化石 D.鯨的DNA分子與河馬的最接近
C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生物進化的證據——化石。化石是研究生物進化的最直接證據。發現了具有四肢的早期鯨類化石有力支持了“鯨是從古四足哺乳動物進化而來的”。
  生物進化的大致歷程
6.下列關于動物進化過程中的變化趨勢,不正確的是 (   )
A.身體:不分節→分節 B.體型:小→大
C.生活環境:水生→陸生 D.結構:簡單→復雜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生物進化的總體趨勢。在研究生物進化的過程中,化石是重要的證據。越古老的地層中,形成化石的生物結構越簡單,水生生物越多;越晚近的地層中,形成化石的生物結構越復雜,陸生生物越多。因此證明生物進化的總體趨勢是由簡單到復雜、由水生到陸生。而生物進化趨勢與體型無關,如蜂鳥的體型比鯊魚小,但蜂鳥在進化上較高等。
B
7.下列植物結構從簡單到復雜的正確排列順序是 (   )
①海帶     ②葫蘆蘚     ③滿江紅     
④蘇鐵     ⑤向日葵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⑤①
C.③④⑤②① D.④⑤③②①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生物進化的歷程。①海帶屬于藻類植物,其結構簡單,無根、莖、葉的分化;②葫蘆蘚屬于苔蘚植物;③滿江紅屬于蕨類植物;④蘇鐵屬于裸子植物;⑤向日葵屬于被子植物。因此,按結構從簡單到復雜的順序排列:①海帶→②葫蘆蘚→③滿江紅→④蘇鐵→⑤向日葵。
A
8.如圖表示脊椎動物的進化關系,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
A.甲類和乙類都只生活在水中 B.丙類體溫恒定,是兩棲動物
C.丁類是由古代丙類進化來的 D.鳥類最高等,因為可以飛行
【解析】甲類是魚類,終生生活在水中,乙類是兩棲類,幼體生活在水中,用鰓呼吸,成體既
能生活在水中,又能生活在陸地上,用肺呼吸,皮膚輔助呼吸,A不符合題意。丙類是爬行
動物,體溫不恒定,B不符合題意。鳥類和丁類哺乳類都是丙爬行動物進化來的,C符合題
意。哺乳動物處于進化的最高點,而且它的特征,如體表被毛、牙齒分化、體腔內有膈、
心臟四腔、體溫恒定、胎生、哺乳等,使它的結構功能最完善,最適應環境,也說明它是
脊椎動物中乃至整個動物界中最高等的,D不符合題意。
C
9.(2023·汕頭質檢)(拓展延伸)“進化樹”可以直觀地表示生物之間的親緣關系和進化
歷程,如圖為部分“進化樹”示意圖,據此可以推測 (   )
A.a、b、c、d、e五種生物的共同祖先是f
B.在地層中出現最早的生物是c
C.較a和b,a和d的親緣關系更近
D.a、b一定比c、d高等
【解析】由題圖所示的進化樹可知a、b、c、d、e五種生物都是由共同祖先f進化而來的,
但親緣關系遠近不同,在地層中出現最早的生物是f,A符合題意,B不符合題意;由題圖所示
的進化樹可以發現較a和b,a和d之間的親緣關系更遠,C不符合題意;a、b、c、d、e五種生
物都是由共同祖先f進化而來的,也就意味著a、b、c、d、e都比f更復雜,陸生的可能更大,
但不能確定a、b、c、d、e之間誰高等,D不符合題意。
A
10.(2023·肇慶質檢)如圖所示,在兩個不同地層中,發現了A、B兩種生物的化石,下列
說法正確的是 (   )
A.物種A比物種B數量多
B.物種A比物種B體型大
C.物種A比物種B結構復雜
D.物種A是由物種B進化而來的
【解析】由題圖可知,B位于較古老的地層,A位于較晚近的地層,即物種A比物種B出現
得較晚,說明A的結構比B的結構復雜;但是不能說明物種A是由物種B進化而來的,也不
能說明物種A比物種B數量多、體型大。
C
11.進化樹又稱“系統樹”“系譜樹”,簡明地表示了生物的進化歷程和親緣關系。此“樹”
從“樹根”到“樹梢”代表地質時間的延伸,“樹干”代表各級共同祖先,“樹枝”代表相互
關聯的各個生物類群的進化線索。請據圖分析回答:
(1)樹根處[A]代表_____________,[C]代表_____________。
(2)A由于_____________不同,進化成代表不同生物類群的兩
大主干:植物界和動物界。
(3)鳥類和哺乳類都是由共同的原始祖先[______]___________
進化來的。
 原始生命 
 裸子植物 
 營養方式 
 B 
 爬行類 
(4)在植物界中進化程度最高的類群是_____________;在動物界中形態結構、生理
功能和行為等最復雜的類群是___________。
(5)生活在海洋中的原始單細胞藻類經過漫長的年代逐漸進化為適應陸地生活的原
始苔蘚植物和蕨類植物。此現象體現了生物由_________到_________的進化歷程。
 被子植物 
 哺乳類 
 水生 
 陸生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生物進化歷程及進化趨勢。
(1)A位于進化樹的根部,是所有生物的原始祖先,所以A是原始生命;C是由蕨類植物進化來的,后來又進化出被子植物,所以C表示裸子植物。
(2)進化樹的兩個分支,代表了植物和動物,最大的區別是植物可以進行光合作用養活自己(自養),而動物不能進行光合作用,只能利用現成的有機物(異養)。所以,A由于營養方式(或能否制造有機物)不同,進化成代表不同生物類群的兩大主干。
(3)由進化樹可以看出:鳥類和哺乳類都是由B爬行類進化來的。
(4)被子植物也叫綠色開花植物,種子外面有果皮包被著,具有根、莖、葉、花、果實和種子六大器官,被子植物在繁殖的過程中能受到更好的保護,適應環境的能力更強,是植物界中最高等的一個類群。哺乳動物不但處于進化的最高點,而且它的特征,如體表被毛、牙齒分化、體腔內有膈、心臟四腔、體溫恒定、胎生、哺乳等,使它的結構功能最完善,最適應環境,也說明它是脊椎動物中乃至整個動物界最高等的一個類群。
(5)生活在海洋中的原始單細胞藻類經過漫長的年代逐漸進化為適應陸地生活的原始苔蘚植物和蕨類植物。此現象體現了生物由水生到陸生的進化歷程。(共27張PPT)
第一章 生物的生殖和發育
第一節 植物的生殖
基礎主干梳理 
一、有性生殖
1.定義:由_________________結合形成受精卵,再由___________發育成新個體的生殖方式。
2.特點:后代具有_________的遺傳特性。
3.被子植物的花的結構和有性生殖過程:
①_________、②_________、③___________、④_________、⑤_______。
 兩性生殖細胞 
 受精卵 
 雙親 
 子房 
 花藥 
 卵細胞 
 精子 
 胚 
二、無性生殖及其應用
1.定義:不經過_________________的結合,由_________直接產生新個體的生殖方式。
2.特點:后代只具有_________的遺傳特性。
3.無性生殖的應用:
(1)識別植物無性生殖圖示,填寫相應序號的名稱。
 兩性生殖細胞 
 母體 
 母體 
(2)嫁接成功的關鍵:使接穗與砧木的___________緊密結合。在嫁接的植物中,結出的果實和種子的性狀同_________一致。
(3)植物的組織培養:利用_____________原理,使植物組織或細胞等快速發育成新植株的生物技術。
 形成層 
 接穗 
 無性生殖 
自我歸納 無性生殖和有性生殖的比較
項目 無性生殖 有性生殖
有無兩性生殖細胞的結合 _______ _______
新個體的產生 母體直接產生 ___________發育成新個體
繁殖速度 _______ _______
優點 繁殖速度快,保持母體的優良性狀 具有雙親的遺傳特性
 無 
 有 
 受精卵 
 快 
 慢 
辨易錯
1.誤認為進行有性生殖的植物不能進行無性生殖:竹、柳樹等植物既能進行有性生殖又能進行無性生殖。
2.誤認為胚是植物新生命的起點:胚是新植株的幼體,植物新生命的起點是受精卵。
3.易錯字詞書寫:
雌蕊    嫁接   
砧木    接穗   
識圖解
扦插時莖段的處理方法
拓教材
如果以黑棗為砧木,柿樹為接穗,那么接穗上結的果實是柿子還是黑棗,還是既有柿子也有黑棗 請說出原因。
提示:結的果實是柿子。砧木只為接穗提供水和無機鹽,接穗上的遺傳物質沒有變化。
素養分層評價 
有性生殖
1.(2023·株洲)下列繁殖植株的方式屬于有性生殖的是( )
A.嫁接柿子 B.扦插薄荷
C.播種水稻 D.草莓的組織培養
 C 
2.一般開花植物進行有性生殖時,需經下列步驟:①精子和卵細胞結合,②長出花粉管,③長出新個體,④花粉落到雌蕊柱頭上,⑤胚珠形成種子。它們的先后順序是
( )
A.③→①→②→⑤→④ B.③→④→①→⑤→②
C.④→②→①→⑤→③ D.④→②→⑤→①→③
 C 
  無性生殖及應用
3.(2023·廣東)某同學在勞動課上將甘薯藤(莖)按一定方向插入土壤中,一段時間后甘
薯藤長出新的幼苗。這種繁殖方式是(   )
A.扦插 B.嫁接 C.壓條 D.組織培養
A
4.農技人員用桃溪蜜柚作為砧木,在這棵桃溪蜜柚樹上培育出金橘、臍橙等品種和
風味完全不同的六種果實,所采用的繁殖方式是(   )
A.扦插 B.嫁接 C.組織培養 D.種子繁殖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嫁接的概念。嫁接是指把一個植物體的芽或枝,接在另一個
植物體上,使結合在一起的兩部分長成一個完整的植物體。嫁接屬于無性生殖,沒有
精子和卵細胞結合成受精卵的過程,能保持嫁接上去的接穗優良性狀的穩定,而砧木
一般不會對接穗的遺傳特性產生影響。因此農技人員用桃溪蜜柚作為砧木,在這棵
桃溪蜜柚樹上培育出金橘、臍橙等品種和風味完全不同的六種果實,所采用的繁殖
方式是嫁接。
B
5.有些植物既能進行有性生殖也能進行無性生殖,無性生殖和有性生殖的本質區別
是(   )
A.有無生殖細胞的形成 B.有無兩性生殖細胞的結合
C.是否由單一個體完成 D.是否由母體直接產生新個體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有性生殖和無性生殖的本質區別。有性生殖指的是兩性生
殖細胞結合形成受精卵,由受精卵發育成新個體的過程。無性生殖指的是不需要經
過兩性生殖細胞的結合,由母體直接產生新個體的過程。所以有無兩性生殖細胞的
結合是無性生殖與有性生殖的本質區別。
B
6.楊樹外形高大,樹形優美,是城市綠化的主要樹種。園藝工人通常采用扦插的方式
育苗,既能加快繁殖速度,又能(   )
A.保持品種的優良特性 B.促進發生變異
C.避免病蟲害的發生 D.保持高產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無性生殖的優點。扦插過程中沒有精子和卵細胞結合成受
精卵的過程,屬于無性生殖,因而后代一般不會出現變異,既能加快繁殖速度,又能使
后代保持母體的優良特性。
A
7.下列關于植物組織培養技術的敘述,錯誤的是(   )
A.可在短時間內快速繁殖大批植株 B.可以防止植物病毒的侵害
C.屬于有性生殖 D.應在無菌條件下進行
C
8.如圖表示兩種常見的無性生殖的方式,請回答下列問題。
(1)圖A所示的無性生殖方式是_________。
(2)圖B為嫁接的兩種方式,其中圖中①稱為_________,②稱為_________,嫁接成功的關鍵是要確保圖
中的①與②之間的___________緊密地結合在一起。
(3)鴨梨果實品質好、抗病力弱,杜梨果實品質差、抗病力強,現用嫁接法改良杜梨果實品質,應在
_________(填“鴨梨”或“杜梨”)的植株上選取健壯枝條或芽作①,選取_________(填“鴨梨”或“杜梨”)植株作②進行嫁接。
 扦插 
 接穗 
 砧木 
 形成層 
 鴨梨 
 杜梨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扦插和嫁接。
(1)圖A是扦插,枝條扦插時必須要有芽,要用剪刀剪去枝條上的部分葉片,以便降低蒸騰作用,減少水分的散失。
(2)圖B是嫁接,其中①是接穗,②是砧木。嫁接是指把一個植物體的芽或枝,接在另一個植物體上,使結合在一起的兩部分長成一個完整的植物體。嫁接時,接上去的芽或枝叫①接穗,被接的植物叫②砧木,嫁接時應當使接穗和砧木的形成層緊密結合,以確保成活,因為形成層具有很強的分裂能力,能不斷分裂產生新細胞,使得接穗和砧木長在一起,易于成活。
(3)嫁接屬于無性生殖,優點是繁殖速度快,有利于保持親本的優良性狀。鴨梨果實品質好、抗病力弱,杜梨果實品質差、抗病力強,用嫁接法可以改良果實品質。由于嫁接后,植株所結果實表現接穗的性狀,而不是砧木的果實性狀,因此應在鴨梨的植株上選取健壯枝條或芽作①接穗,選取杜梨植株作②砧木。
9.春天萬物復蘇,是播種的好時節,下列關于植物生殖的敘述,錯誤的是(   )
A.通過無性生殖產生的后代,能夠保持母體的優良特性
B.通過有性生殖產生的后代,具有雙親的遺傳特性
C.克隆和農作物的播種都屬于有性生殖
D.利用植物組織培養技術,能夠短時間內大批量地培育出植物新個體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植物的生殖方式。不經過兩性生殖細胞的結合,由母體直接產生新個體,這種生殖方式稱為無性生殖,無性生殖的優點是后代保持母體優良特性、繁殖速度快等,故利用植物組織培養技術,能夠短時間內大批量地培育出植物新個體,A、D正確。由兩性生殖細胞結合形成受精卵,再由受精卵發育成新個體的生殖方式屬于有性生殖。故有性生殖的后代,具有雙親的遺傳特性,B正確。克隆不經過兩性生殖細胞的結合,屬于無性生殖,C錯誤。
C
10.如圖表示植物的四種生殖方式,請據圖回答:
(1)蘋果、梨等是我們常食用的水果,它們營養豐富,口感好。果農為了獲得優質的果
實,會用圖a的繁殖方法,這種繁殖方式的優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2)花牛蘋果和紅富士蘋果都是優良品種,如果以花牛蘋果為砧木,以紅富士蘋果為接
穗進行嫁接,則此枝條上長出的蘋果品種是___________。
 繁殖速度快,能保持母體的優良
特性 
 紅富士 
(3)圖b這種生殖方式中種子的胚是由兩性生殖細胞結合形成的___________發育而
來的。
(4)像柳樹、綠蘿等極易成活的植物我們可以采用圖中的_________(填名稱)方式進
行繁殖。圖d表示植物的_____________技術,它的優點之一是能在短時間內大量繁
殖植物體。
(5)圖中的四種生殖方式中,屬于無性生殖的是____________(填字母)。
 受精卵 
 扦插 
 組織培養 
 a、c、d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植物的生殖以及在生產中的應用。
(1)圖a的繁殖方法是嫁接,就是把一個植物體的芽或枝,接在另一個植物體上,使結合在一起的兩部分長成一個完整的植物體。其中接上去的芽或枝叫接穗,被嫁接的植物體叫砧木。嫁接沒有經過兩性生殖細胞的結合,屬于無性生殖,這種繁殖方式的優點是繁殖速度快、能保持母體的優良特性。
(2)如果以花牛蘋果為砧木,以紅富士蘋果為接穗進行嫁接,嫁接能保持嫁接上去的接穗優良性狀的穩定,而砧木一般不會對接穗的遺傳特性產生影響,因此枝條上長出的蘋果品種是紅富士。
(3)圖b是用種子繁殖,其中種子的胚是由兩性生殖細胞結合形成的受精卵發育而來的,因此屬于有性生殖,其后代具有親代雙方的遺傳特性。
(4)扦插就是剪取植物的一段枝條,把枝條的下部插入濕潤的土壤中,在適宜的溫度下,枝條下部長出不定根,上部發芽,最后長成一個新個體。圖中的c表示扦插,像柳樹、綠蘿等極易成活的植物我們可以采用圖中的扦插方式進行繁殖。組織培養是指從植物體分離出符合需要的組織、器官或細胞等,通過無菌操作,在人工控制條件下進行培養以獲得再生的完整植株或生產具有經濟價值的其他產品的技術。圖d表示植物的組織培養技術,它的優點之一是能在短時間內大量繁殖植物體。
(5)無性生殖是指不經過兩性生殖細胞的結合,由母體直接產生新個體的生殖方式。圖中的四種生殖方式中,a嫁接、c扦插、d組織培養都沒有經過兩性生殖細胞的結合,都是由母體直接產生新個體,都屬于無性生殖。
11.為探究2,4-D對碰碰香扦插后枝條生根的影響,某興趣小組開展了如下實驗:
實驗材料:長勢一致的碰碰香枝條、不同濃度的2,4-D溶液、土壤基質等。
實驗方法:
①將碰碰香枝條分為6組,每組24根。
②將6組枝條分別在濃度為0 g·L-1、2.5×10-7 g·L-1、2.5×10-6 g·L-1、2.5×10-5 g·L-1、2.5×10-4 g·L-1、2.5×10-3 g·L-1的2,4-D溶液中浸泡24小時。
③在陰涼處晾干12小時,再把碰碰香枝條移栽到同樣的土壤基質中;置于透明人工培養箱內,保持適宜的溫度和光照。
④15 d后觀察植物生根情況,統計每組枝條生根數量,所得數據如圖:
(1)碰碰香的扦插屬于_________生殖。
(2)該實驗的變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設置濃度為0 g·L-1組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
(3)每組用24根碰碰香枝條而不能用1根枝條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析折線圖,比較不同濃度下的平均生根數,促進碰碰香枝條生根的最適濃度是_____________。
 無性 
 2,4-D溶液的濃度 
 形成對照 
 1根枝條數量太少,具有偶然性 
2.5×10-5 g·L-1
【解析】本題通過探究2,4-D對碰碰香扦插后枝條生根的影響,考查探究實驗的設計和分析。
(1)無性生殖指的是不需要經過兩性生殖細胞的結合,由母體直接產生新個體的過程。碰碰香的扦插屬于無性生殖。
(2)此實驗探究2,4-D溶液對碰碰香扦插枝條生根的影響。將碰碰香枝條分為6組,6組枝條分別在濃度為0 g·L-1、2.5×10-7 g·L-1、2.5×10-6 g·L-1、2.5×10-5 g·L-1、
2.5×10-4 g·L-1、2.5×10-3 g·L-1的2,4-D溶液中浸泡24小時,該實驗的變量是2,4-D溶液的濃度,設置濃度為0 g·L-1組的目的是形成對照。
(3)每組用24根碰碰香枝條而不能用1根枝條的原因是1根枝條數量太少,具有偶然性,而24根碰碰香枝條可以避免偶然性。
(4)由題圖數據分析可知:隨著2,4-D溶液濃度的增加,扦插后枝條生根數的變化是當溶液濃度低于2.5×10-5 g·L-1時,濃度越高,枝條生根數越多(對枝條生根有促進作用);當溶液濃度高于2.5×10-5 g·L-1時,濃度越高,枝條生根數越少。當溶液濃度為
2.5×10-5 g·L-1時,枝條生根數最多。所以促進碰碰香枝條生根的最適濃度是
2.5×10-5 g·L-1。(共46張PPT)
第三節 基因的顯性和隱性
基礎主干梳理 
一、孟德爾的豌豆雜交實驗
1.實驗現象:
(1)親代性狀:高莖(純種)和矮莖(純種)。
(2)子一代性狀:全是_________。
(3)子二代性狀:高莖與矮莖的比例接近_________。
2.實驗現象的解釋:
(1)相對性狀有_________性狀和_________性狀之分。
(2)控制相對性狀的基因有顯性和隱性之分。控制顯性性狀的基因為_________基因,
控制隱性性狀的基因為_________基因。
 高莖 
 3∶1 
 顯性 
 隱性 
 顯性 
 隱性 
(3)體細胞中的基因是_________存在的,生殖細胞只有成對基因中的_______個。
(4)在子一代中,雖然隱性基因控制的性狀不表現,但該隱性基因_______(填“會”或“不
會”)遺傳下去。
(5)遺傳圖解。
①子一代的遺傳圖解:
 成對 
 一 
 會 
②子二代的遺傳圖解:
子二代高莖與矮莖的比例為_________。
 3:1
二、禁止近親結婚
1.近親:_________血親或者_________以內的旁系血親。
2.禁止近親結婚的原因:近親結婚后代患_________遺傳病的機會會增大。
 直系 
 三代 
 隱性 
辨易錯
1.隱性性狀不是不能表現的性狀:當兩個隱性基因同時存在時,隱性性狀就能表現出來。
2.誤認為禁止近親結婚能杜絕遺傳病的發生:禁止近親結婚只是降低遺傳病的發病率,并不能杜絕遺傳病的發生;不是近親的人之間結婚也有可能患遺傳病,只是可能性小一些。
拓教材
一對膚色正常的夫婦,卻生出一個患白化病的孩子,請用遺傳圖解分析這種現象(相關基因用A、a表示)。
提示:
重點案例探析
斑馬魚性情溫和,小巧玲瓏,由于易飼養、繁殖周期短、產卵量大、胚胎透明,斑馬魚已成為生命科學實驗和研究的“新寵”。斑馬魚的體表有條狀紋和豹狀紋兩種斑紋,體細胞中的染色體是25對。請根據表分析回答:
組別 親代 子代
Ⅰ 條狀紋×豹狀紋 條狀紋(61尾),豹狀紋(59尾)
Ⅱ 條狀紋×條狀紋 條狀紋(93尾),豹狀紋(31尾)
(1)斑馬魚體表的條狀紋和豹狀紋,稱為一對_____________;斑馬魚體表不同的斑紋是由不
同的_________控制的;組別Ⅱ中親代斑馬魚均為條狀紋而子代出現了豹狀紋,這種現象在遺
傳學上稱為_________。
(2)斑馬魚生殖細胞中的染色體數目是_______條。
(3)根據表中第_______組實驗結果,可推斷體表斑紋的___________是顯性性狀。
(4)若用A和a表示控制斑馬魚體表斑紋的基因,則組別Ⅱ中子代的豹狀紋斑馬魚基因組成是
_______。組別Ⅰ中子代條狀紋與親代條狀紋基因組成相同的概率是________%。
(5)科學家捕捉到一只條狀紋斑馬魚,為確定該斑馬魚的基因組成,讓它與豹狀紋斑馬魚交配,
產生足夠多的后代,若后代全是條狀紋,則其基因組成為________;若后代既有條狀紋又有豹
狀紋,則其基因組成為_______。
 相對性狀 
 基因 
 變異 
 25 
  Ⅱ  
 條狀紋 
 aa 
 100 
 AA 
 Aa 
[解題規律]——顯性性狀和隱性性狀的判定方法
純種的條狀紋斑馬魚與純種的豹狀紋斑馬魚雜交,子一代表現出條狀紋性狀,是控制豹狀紋的基因沒有傳遞給子代嗎 為什么
點撥:不是。子一代斑馬魚的基因組成為Aa,在雜合子中,隱性基因不表達而已。
根據表中組別Ⅱ親代和子代的性狀表現,畫出組別Ⅱ的遺傳圖解。
點撥:
根據組別Ⅰ親代和子代的性狀表現,判斷親代和子代的基因組成分別是什

點撥:子代和親代的豹狀紋的基因組成一定是aa,子代這一對基因aa中一個來自父方,
一個來自母方,所以親代條狀紋的基因組成都是Aa;豹狀紋的親代一定會傳給子代一
個a,所以子代條狀紋的基因組成為Aa。
素養分層評價 
 孟德爾的豌豆雜交實驗
1.豌豆子葉的黃色(Y)和綠色(y)是一對相對性狀,黃色子葉豌豆的基因組成是(   )
A.都是YY B.都是yy
C.YY或Yy D.Yy或yy
2.下列關于孟德爾的豌豆雜交實驗的解釋,錯誤的是(   )
A.相對性狀有顯性性狀和隱性性狀之分
B.控制相對性狀的基因有顯性和隱性之分
C.體細胞中基因是成對存在的,生殖細胞只有成對基因中的一個
D.子一代(Dd)之間的交配,子二代表現出三種性狀
C
D
3.(2024·廣州質檢)孟德爾用純種高莖豌豆與矮莖豌豆雜交,子一代全為高莖,子一代自交所得的子二代既有高莖也有矮莖且比例接近3∶1。下列相關分析正確的是(   )
A.親代高莖植株與子一代高莖植株的基因組成是完全相同的
B.子二代中所有高莖植株的基因組成是完全相同的
C.用子一代高莖與矮莖雜交所得后代高莖植株占1/2
D.豌豆的矮莖為隱性性狀,控制該性狀的基因不能遺傳給后代
C
4.有耳垂性狀由顯性基因A控制,無耳垂性狀由隱性基因a控制,則無耳垂個體的基因組成是(   )
C
【解析】通常,當生物的性狀由一對顯性基因(如AA)控制時,它表現為顯性性狀;當生物的性狀由一個顯性基因和一個隱性基因(如Aa)控制時,它表現為顯性性狀;當生物的性狀由一對隱性基因(如aa)控制時,它表現為隱性性狀。有耳垂性狀由顯性基因A控制,無耳垂性狀由隱性基因a控制,則無耳垂個體的基因組成是aa。
5.關于基因、性狀及其關系的描述,正確的是(   )
A.基因相同,性狀一定相同 B.具有隱性基因的個體,都表現為隱性性狀
C.性狀相同,基因組成可能不同 D.生物體表現出的性狀都為顯性性狀
【解析】生物的性狀受基因控制,但也受環境影響,環境條件能影響某些性狀的表現,比如同一種種子,種在不同的土壤里,最終結出的種子大小可能不同,A錯誤;當控制生物性狀的一對基因一個是顯性一個是隱性時(假設用Aa表示),表現為顯性基因控制的顯性性狀,B錯誤;性狀表現相同,基因組成不一定相同,如單眼皮和雙眼皮是一對相對性狀,分別用A、a表示,雙眼皮為顯性,基因組成為AA或Aa,C正確;當控制生物性狀的一對基因都是隱性基因時,表現為隱性性狀,D錯誤。
C
6.人類有酒窩是由顯性基因(R)決定的,無酒窩是由隱性基因(r)決定的。一對有酒窩的夫婦,他們生下
了一個無酒窩的孩子。若他們再生一個孩子,有酒窩的可能性是(   )
A.25% B.50% C.75% D.100%
【解析】決定有酒窩的基因(R)是顯性基因,決定無酒窩的基因(r)是隱性基因。則無酒窩孩子的基因
組成是rr,因此有酒窩的夫婦遺傳給無酒窩孩子的基因一定是r,所以這對有酒窩夫婦的基因組成是Rr,
遺傳圖解如下:
由遺傳圖解可知若他們再生一個孩子,有酒窩的可能性是75%。
C
  禁止近親結婚
7.以下不屬于遺傳病的是(   )
A.紅綠色盲 B.白化病 C.苯丙酮尿癥 D.壞血病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遺傳病的概念。紅綠色盲、白化病和苯丙酮尿癥都是遺傳物質發生改變而引起的或者是由致病基因所控制的疾病,都屬于遺傳病。壞血病是缺少維生素C引起的,不屬于遺傳病。
D
8.(2023 資陽)我國民法典禁止近親結婚。這是因為(   )
A.近親結婚的后代都會患各種類型的遺傳病
B.近親結婚的后代患隱性遺傳病的概率明顯增大
C.近親結婚的后代患顯性遺傳病的概率明顯增大
D.近親結婚的后代患各種類型遺傳病的概率都增大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禁止近親結婚的原因。近親帶有相同隱性遺傳致病基因的可能性較大,近親結婚所生的孩子患有隱性遺傳病的可能性較大,所以我國禁止近親結婚。
B
9.已知有耳垂和無耳垂是一對相對性狀,有耳垂由顯性基因A控制,無耳垂由隱性基
因a控制。某男生有耳垂,若其基因組成為Aa,他的下列細胞中可能不含有a基因的是
(   )
A.神經細胞 B.白細胞
C.上皮細胞 D.精子
D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基因在體細胞和生殖細胞中的存在情況。在體細胞中,染色體通常成對存在,染色體上的基因也成對存在。在形成精子或卵細胞的細胞分裂過程中,染色體要減少一半,而且不是任意的一半,是每對染色體中的一條分別進入不同的精子或卵細胞中。因此,生殖細胞中的染色體是體細胞的一半。所以,某男生有耳垂,若其基因組成為Aa,他的神經細胞、白細胞和上皮細胞都是體細胞,基因組成都是Aa,而精子是生殖細胞,精子的基因組成是A或a。可見,有些精子不含a基因。
10.豌豆子葉的顏色黃色(B)對綠色(b)為顯性,某同學用黃色和綠色豌豆進行雜交,發現子代出現兩種性狀類型,統計結果如圖所示。據圖分析親代的基因組成是
(   )
A.BB和bb B.Bb和Bb
C.Bb和bb D.bb和bb
C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通過子代的數量比例來判斷親代的基因組成。黃色是顯性性狀,綠色是隱性性狀。基因用B/b表示,則黃色的基因組成是BB或Bb,綠色的基因組成是bb。圖中顯示,黃色和綠色出現的概率均是50%左右,親代遺傳給子代綠色的基因一定是b,因此親代黃色的基因組成是Bb。遺傳圖解如圖:
據圖分析親代的基因組成是Bb和bb。
11.人的能卷舌(A)與不能卷舌(a)是一對相對性狀,小明同學和他的父母都能卷舌,但
他的妹妹不能卷舌。請根據遺傳規律和性狀表現分析,小明的基因組成(   )
A.可能與妹妹相同 B.可能與父母相同
C.一定與父親相同 D.一定與母親相同
B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通過親子代間的性狀來判斷親子間的基因組成。人的能卷舌(A)與不能卷舌(a)是一對相對性狀,控制能卷舌的基因為AA或Aa,控制不能卷舌的基因為aa。小明同學和他的父母都能卷舌,但他的妹妹不能卷舌,控制妹妹不能卷舌的基因aa分別來自父母雙方,所以控制小明父母卷舌的基因組成均是Aa,遺傳圖解如圖:
從遺傳圖解可以看出,小明的基因組成為AA或Aa,B正確。
12.(2023·自貢)《紅樓夢》是以賈寶玉和林黛玉的愛情悲劇為主線的古典名著,書中
人物眾多,如圖展示了部分人物與賈寶玉的關系。根據我國民法典規定,下列人物中
可以與寶玉結婚的是(   )
A.林黛玉 B.花襲人
C.薛寶釵 D.王熙鳳
B
13.(2023·蘇州)兩只長翅果蠅的雜交后代中,有長翅和殘翅兩種個體,如圖所示。若用
字母B/b表示相應的基因,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
A.果蠅的長翅和紅眼是一對相對性狀
B.決定果蠅殘翅性狀的基因為顯性基因
C.子代中長翅果蠅的基因組成是BB或Bb
D.親代果蠅再次雜交產生的后代中長翅占50%
C
【解析】本題結合果蠅翅形考查遺傳的相關內容。果蠅的長翅和紅眼是兩種性狀,不是同種生物同一性狀的不同表現形式,不是相對性狀,A錯誤。親代都是長翅,子代出現了新的性狀殘翅,表明殘翅是隱性性狀,長翅是顯性性狀,B錯誤。若用字母B、b表示相應的基因,子代殘翅果蠅的基因組成是bb,則親代長翅的基因組成均是Bb,遺傳圖解如圖所示:
則子代中長翅果蠅的基因組成是BB或Bb,親代果蠅再次雜交產生的后代中長翅占75%,C正確,D錯誤。
14.“科勞斯”辣椒有黃、橙、紅三種顏色,科學家經研究得知其果皮顏色及基因組成
分別為紅(AA)、橙(Aa)、黃(aa)。現科學家將橙色辣椒的花粉授到黃色辣椒的柱頭
上,則結出的辣椒果皮顏色、果皮的基因組成、胚的基因組成分別為(   )
A.黃,aa,Aa或aa B.橙,Aa,aa
C.橙,Aa,Aa或aa D.黃,aa,aa
A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果皮和胚的發育過程以及它們的基因組成。辣椒果實的顏色就是果皮的顏色,果皮是由子房壁發育而來的。黃色辣椒子房壁的基因組成是aa,則果皮的基因組成也為aa,表現為黃色。種子的胚是由受精卵發育而來的;橙色辣椒花粉的基因組成是A或a,黃色辣椒子房的基因組成是aa,現科學家將橙色(Aa)辣椒的花粉授到黃色(aa)辣椒的柱頭上,遺傳圖解如圖所示:
由圖可知,胚的基因組成為Aa或aa。因此結出的辣椒果皮顏色及胚的基因組成分別為黃色、Aa或aa。
15.(2023 南充)“共和國勛章”獲得者袁隆平是第一位將水稻的雜交優勢成功應用于生產的科學家,他研究的海水稻(耐鹽堿水稻),普遍生長在海邊灘涂地區,具有抗干旱、抗倒伏、抗鹽堿等特點,并且營養豐富。海水稻稻殼頂端有的具有芒,有的沒有芒。無芒有利于收割、脫粒及稻谷的加工。為研究海水稻有芒和無芒的遺傳規律,科研團隊進行了以下三組雜交實驗。請根據表格回答下列問題。
組別 親本組合 后代性狀表現和植株數目
有芒/株 無芒/株
1 有芒×有芒 3 200 0
2 有芒×無芒 1 600 1 600
3 無芒×無芒 800 2 400
(1)海水稻的稻殼頂端有芒和稻殼頂端無芒是一對_____________。根據親本的雜交
組合及后代的性狀表現可以判定_________是隱性性狀。
(2)若控制海水稻稻殼頂端有芒、無芒性狀的顯性基因用D表示,隱性基因用d表示,推
測第3組親本組合中無芒的基因組成是____________;在第3組后代的無芒植株中,基
因組成為DD的植株理論上應有________株。
(3)某同學認為海水稻細胞核內DNA的數量和基因的數量相等,這種認知是錯誤的。
因為基因是有_____________的DNA片段。
(4)把海水稻種植在肥沃的地方,稻穗大且多;若把同種海水稻種植在貧瘠的地方,稻
穗小且少,這說明生物的性狀除受基因控制外,還受到_________的影響。
 相對性狀 
 有芒 
 Dd、Dd 
 800 
 遺傳效應 
 環境 
【解析】(1)海水稻的稻殼頂端有芒和稻殼頂端無芒是同種生物同一性狀的不同表現形式,稱為相對性狀。根據第3組后代性狀表現可以判定有芒是隱性性狀,無芒是顯性性狀。
(2)若控制海水稻稻殼頂端有芒、無芒性狀的顯性基因用D表示,隱性基因用d表示,第3組親本組合中子代出現了有芒,則親本都是雜合的,基因組成都是Dd,遺傳圖解為:
在第3組后代的無芒植株中,基因組成為DD的植株比例是1/3,2 400×(1/3)=800(株)。
(3)基因是有遺傳效應的DNA片段,因此,海水稻細胞核內DNA的數量和基因的數量相等,這種認知是錯誤的。
(4)把海水稻種植在肥沃的地方,稻穗大且多;若把同種海水稻種植在貧瘠的地方,稻穗小且少,這說明生物的性狀除受基因控制外,還受到環境的影響。
16.(2024·深圳期中)圖一和圖二分別是人耳聾和亨廷頓病的家族遺傳圖解,它們都是由常染色體上某對基因控制的遺傳病。控制耳聾遺傳的一對基因用D、d表示,控制亨廷頓病遺傳的一對基因用A、a表示。請細心分析后推理作答:
(1)根據耳聾家族遺傳圖解可以推斷:該遺傳病是一種_________(填“顯性”或“隱性”)
遺傳病。個體5的基因組成為Dd的概率是________,個體7的基因組成是________。
(2)根據亨廷頓病遺傳圖解可以推斷:該遺傳病是一種_________(填“顯性”或“隱性”)
遺傳病。個體①②的基因組成分別是____________,個體⑥的基因組成是_______,
如果⑥和⑦這對夫婦再生一個孩子,則攜帶亨廷頓病基因的概率是_____________。
 隱性 
 2/3 
 Dd 
 顯性 
 Aa、Aa 
 aa 
50%(或1/2) 
【解析】(1)圖一中個體1、2都正常,個體6患病,表明正常是顯性性狀,患病是隱性性狀。因此根據耳聾家族遺傳圖解可以推斷:該遺傳病是一種隱性遺傳病。控制耳聾遺傳的一對基因用D、d表示,因為該遺傳病是一種隱性遺傳病,因此個體6的基因組成是dd,分別來自個體1和個體2,個體1和個體2表現正常,因此個體1和個體2的基因組成是Dd,遺傳圖解如圖:
由遺傳圖解可知,個體5基因組成為Dd的概率是2/3。個體6與個體7的后代個體10、個體12都患病,他(她)們的基因組成都是dd,說明有一個d基因一定來自個體7,因此個體7的基因組成一定是Dd。
(2)圖二中個體①②患病,個體③⑥正常,子代個體中出現了親代沒有的性狀,親代的性狀一定是顯性性狀;因此根據亨廷頓病家族遺傳圖解可以推斷:該遺傳病是一種顯性遺傳病。個體⑥正常,是隱性性狀,基因組成是aa,a基因分別來自個體①和個體②,因此個體①②的基因組成都是Aa。個體⑧正常,基因組成是aa,a基因分別來自個體⑥和個體⑦,個體⑦患病,因此個體⑦的基因組成是Aa,如果個體⑥和個體⑦這對夫婦再生一個孩子,則這個孩子攜帶亨廷頓病基因的概率是50%(或1/2),遺傳圖解如圖:
17.孟德爾是遺傳學的奠基人,被譽為現代遺傳學之父,他在多年進行的豌豆雜交實驗中發現了遺傳學的兩大基本定律。以下是孟德爾的兩個不同的豌豆雜交實驗。
用D和d表示控制豌豆高莖和矮莖的一對基因,“自交”可理解為子一代個體之間的交配。請據圖回答問題。
(1)豌豆的高莖和矮莖是由一對基因控制的。根據圖一中子一代和子二代的性狀表
現可以判斷,豌豆的_________是顯性性狀。
(2)圖一中子一代全部表現為高莖,請你據此寫出以下個體的基因組成:
親代高莖________,親代矮莖_______,子一代________。
(3)圖一中子二代高莖豌豆與矮莖豌豆的比例大約是_________,其中高莖豌豆的兩
種基因組成分別是________、________。
 高莖 
 DD 
 dd 
 Dd 
 3 : 1
 DD 
 Dd 
(4)在如圖所示的圓圈中畫出圖一中子一代豌豆體細胞中的一對染色體,并標明相關基因:
(5)圖二中子二代出現了與親代不同的性狀表現,這種現象在生物學上稱為_________。
圖二中涉及的兩對相對性狀分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變異 
 黃色和綠色 
 圓粒和皺粒 
【解析】(1)基因是具有遺傳效應的DNA片段。豌豆花的高莖和矮莖是一對相對性狀,在一對相對性狀的遺傳過程中,子代個體中出現了親代沒有的性狀,新出現的性狀一定是隱性性狀。根據子一代的性狀都是高莖,子二代出現了矮莖個體,說明矮莖是隱性性狀,高莖是顯性性狀。
(2)高莖豌豆(基因組成為DD)與矮莖豌豆(基因組成為dd)雜交,遺傳圖解如圖a:
(3)從圖a看出,圖一中子一代豌豆的基因組成是Dd,子一代高莖Dd與高莖Dd雜交,遺傳圖解如圖b:
從圖b看出,圖一的子二代豌豆中,高莖豌豆與矮莖豌豆的比例大約是3∶1,其中高莖豌豆的基因組成分別是DD、Dd。
(4)從圖a看出,圖一中子一代豌豆的基因組成是Dd,Dd在成對的染色體上,且在同一位置。如圖:
(5)圖二中子二代出現了與親代不同的性狀表現,這體現了親子代之間的差異,這種現象在生物學上稱為變異。圖二中展示了豌豆的2對相對性狀,豌豆的圓粒和皺粒,豌豆的黃色和綠色。(共25張PPT)
第二節  昆蟲的生殖和發育
基礎主干梳理 
一、家蠶的生殖和發育
1.家蠶的一生:
2.變態發育:
(1)定義:由受精卵發育成新個體的過程中,幼體與成體的形態結構和_____________
差異很大。
(2)分類:分為_________變態和___________變態。
3.家蠶生殖發育特點:_________生殖、體內受精、_____________發育。
 生活習性 
 完全 
 不完全 
 有性 
 完全變態 
二、其他昆蟲的生殖和發育
1.蝗蟲的發育過程:經過卵、_________、成蟲三個時期。
2.若蟲和成蟲的區別:
項目 若蟲 成蟲
形態 身體較小,僅有_________ 身體較大,有翅
生殖器官 發育____________ 發育_________
相同點 都有___________、一對__________
3.蝗蟲生殖發育特點:有性生殖、體內受精、_______________發育。
4.常見昆蟲的發育方式:(把對應序號填寫在橫線上)
完全變態發育___________不完全變態發育___________
①蒼蠅 ②蟋蟀 ③蜻蜓 ④蜜蜂 ⑤蟬 ⑥蚊子
 若蟲 
 翅芽 
 不成熟 
 成熟 
 三對足 
 觸角 
 不完全變態 
 ①④⑥ 
 ②③⑤ 
自我歸納 完全變態發育和不完全變態發育比較
類型 完全變態發育 不完全變態發育
發育過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對農作物危害最大的時期 _________期 成蟲期
殺滅有害昆蟲的最佳時期 _________期 _________期
相同點 發育的起點都是_______________,終點都是_________;在
發育過程中都有蛻皮現象
 卵、幼蟲、蛹、成蟲 
 卵、若蟲、成蟲 
 幼蟲 
 幼蟲 
 若蟲 
 卵或受精卵 
 成蟲 
辨易錯
1.誤認為家蠶在吐完絲后就會死亡:家蠶吐絲結繭,在繭里面變成蛹,蛹期15到18天,就可以破繭而出,羽化成蛾。
2.易錯字詞書寫:
卵    蛹   
若蟲   蛻皮  
跳蝻   螻蛄  
會方法
完全變態發育和不完全變態發育的判斷方法
1.判斷依據:是否有蛹期。
2.判斷結論:有蛹期的是完全變態發育,無蛹期的是不完全變態發育。
識圖解
蝗蟲的一生
素養分層評價 
家蠶的生殖和發育
1.(2023·隨州)悠悠文明史,漫漫絲綢路。小小的家蠶不僅同中華文明緊密相連,也促
進了中外文化的交流。家蠶生殖發育的過程正確的是(   )
A.卵→幼蟲→蛹→成蟲 B.幼蟲→卵→成蟲→蛹
C.成蟲→幼蟲→卵→蛹 D.蛹→幼蟲→卵→成蟲
2.西安市蓮湖區是“絲綢之路”的起點。絲綢是由蠶吐的絲制作而成的,固有“蠶吐絲
結繭”之說。此處的“蠶”“繭”分別指蠶的(   )
A.卵、蛹 B.幼蟲、成蟲
C.幼蟲、蛹 D.蛹、成蟲
A
C
3.(國學鏈接)(2023·廣州質檢)“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詩中蠶的“絲方盡”是指家蠶發育進入了(    )
A.卵期 B.幼蟲期 C.蛹期 D.成蟲期
C
 其他昆蟲的生殖和發育
4.如圖表示蝗蟲的生殖發育過程,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

A.②是若蟲,有翅膀,生殖器官發育成熟,又叫跳蝻
B.蝗蟲發育過程不經歷蛹期
C.由于外骨骼的限制,②→③要經歷蛻皮過程
D.蝗蟲的生殖發育過程與蟬相似
A
5.(2023·汕頭質檢)蝗蟲是一種農業害蟲,根據蝗蟲的生活史,消滅它的最佳時期是(   )
A.蛹期 B.若蟲期 C.成蟲期 D.卵期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消滅蝗蟲的最佳時期。蝗蟲的不完全變態發育經過卵、若
蟲、成蟲3個時期,蝗蟲的若蟲,沒有翅,只能爬行和跳躍,活動范圍較小,便于集中消滅,
因此根據蝗蟲的生活史,消滅它的最佳時期是若蟲期。
B
6.(2023 廣西)據《現代實用中藥》介紹,蟋蟀具有利尿消腫的功效。它的發育過程
經歷卵、若蟲和成蟲三個階段。以下昆蟲發育過程也經歷這三個階段的是(   )
A.蜜蜂 B.家蠶 C.螳螂 D.蝴蝶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昆蟲的發育方式。蟋蟀經歷卵、若蟲、成蟲三個階段,是不
完全變態發育。蜜蜂、家蠶、蝴蝶都是完全變態發育,經過卵、幼蟲、蛹和成蟲四
個時期;螳螂的發育經過卵、若蟲、成蟲三個時期,屬于不完全變態發育。
C
7.近年,在西昌已經發生多起紅火蟻傷人事件。來自南美洲的紅火蟻的發育會經過
受精卵、幼蟲、蛹和成蟲時期,其生殖和發育分別是(   )
A.有性生殖、不完全變態發育 B.有性生殖、完全變態發育
C.無性生殖、完全變態發育 D.無性生殖、不完全變態發育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紅火蟻的生殖和發育方式。紅火蟻的發育會經過受精卵、
幼蟲、蛹、成蟲四個階段,且幼蟲與成蟲在形態結構和生活習性上有著較大的差異,
屬于完全變態發育。紅火蟻的一生是從受精卵開始的,也就是說經過了兩性生殖細
胞的結合,屬于有性生殖。
B
8.法國昆蟲學家法布爾用一句話概括了蟬的一生:“蟬沐風浴露,飲天地之靈氣,吸萬
木之精華,蟄伏四年,換來的只是短短一個月的生命。”如圖為蟬的發育過程,下列有
關蟬的說法錯誤的是(   )
A.發育過程經歷卵、若蟲、成蟲三個階段
B.蟬的受精方式是體外受精
C.蟬的發育過程為不完全變態
D.蟬一生蛻皮多次,其實“皮”是蟬的外骨骼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蟬的生殖和發育。蟬有交尾現象,屬于體內受精。蟬的發育
過程經過卵、若蟲、成蟲三個階段,屬于不完全變態發育,與蝗蟲類似。外骨骼會限
制昆蟲的生長。蟬一生蛻皮多次,其實“皮”是蟬的外骨骼。
B
9.鍬甲科昆蟲的幼蟲以腐朽的木纖維為食,成蟲吸食花蜜和樹干汁液,其生活史如圖。
下列相關描述錯誤的是(   )
A.鍬甲科昆蟲的生殖為有性生殖
B.受精卵是鍬甲科昆蟲發育起點
C.發育類型為完全變態發育
D.幼蟲與成蟲競爭相同食物
【解析】鍬甲科昆蟲的發育經過卵、幼蟲、蛹、成蟲四個時期,屬于完全變態發育;
受精卵是鍬甲科昆蟲個體發育的起點,為有性生殖;鍬甲科昆蟲的幼蟲以腐朽的木纖
維為食,成蟲吸食花蜜和樹干汁液,食物不同。
D
10.下列關于昆蟲的生殖和發育的敘述,錯誤的是(   )
A.“蜻蜓點水”屬于繁殖行為
B.家蠶的發育過程屬于不完全變態發育
C.蝴蝶的發育經過卵、幼蟲、蛹、成蟲四個時期
D.蜻蜓、家蠶和蝴蝶的生殖方式都屬于有性生殖
【解析】“蜻蜓點水”是蜻蜓在產卵,屬于繁殖行為,A正確。家蠶的發育經歷了卵→
幼蟲→蛹→成蟲四個過程,是完全變態發育,B錯誤。蝴蝶是完全變態發育,發育經過
卵、幼蟲、蛹、成蟲四個時期,C正確。蜻蜓、家蠶和蝴蝶個體發育的起點都是受
精卵,屬于有性生殖,D正確。
B
11.(2023·汕尾質檢改編)如圖表示昆蟲的變態發育過程,①表示卵期。下列敘述正確
的是(   )
A.若是螞蟻,屬于不完全變態發育,可表示為①→②→④
B.若是蜜蜂,屬于完全變態發育,③為發育過程的幼蟲期
C.若是蝗蟲,屬于不完全變態發育,則不會經歷③
D.若是家蠶,屬于完全變態發育,③需要大量進食
C
【解析】螞蟻的發育經過①卵、②幼蟲、③蛹和④成蟲四個時期,屬于完全變態發育,A錯誤;蜜蜂的發育經過①卵、②幼蟲、③蛹、④成蟲四個時期,屬于完全變態發育,③為發育過程的蛹期,B錯誤;蝗蟲的發育經過①卵、②若蟲、④成蟲三個時期,屬于不完全變態發育,不會經歷③蛹期,C正確;家蠶屬于完全變態發育,③蛹不能進食,D錯誤。
12.如圖所示,圖一和圖二分別是蝗蟲和家蠶的發育過程,請據圖回答下列問題。

(1)在圖一中,C→D的過程有_________現象,這是由于外骨骼不能隨身體一起生長。
(2)在蝗災中,對農作物危害最大的是圖一的______(填字母)時期。
(3)在圖二中,為提高蠶絲產量,應設法延長______(填字母)時期。
(4)上述兩種昆蟲的發育均為_________發育。
 蛻皮 
 A 
 c 
 變態 
【解析】(1)蝗蟲具有外骨骼,外骨骼不能隨蝗蟲的生長而生長,因此蝗蟲在發育過程中出現蛻皮現象。
(2)圖一中蝗蟲的發育方式為不完全變態,在A成蟲期會飛,活動范圍大,取食植物枝葉,對農作物危害最大。
(3)家蠶是完全變態的昆蟲,一生經過b卵→c幼蟲→d蛹→a成蟲四個階段。若要提高蠶絲的產量,則應延長c幼蟲期。
(4)圖一中的昆蟲經過B卵、C~D若蟲、A成蟲三個時期,屬于不完全變態發育;圖二中的昆蟲經過b卵、c幼蟲、d蛹、a成蟲四個階段,屬于完全變態發育。所以上述兩種昆蟲的發育均為變態發育。
13.荔枝蝽是荔枝和龍眼果園中常見的害蟲。廣東省昆蟲學家蒲蟄龍院士(1912-1997)應用
平腹小蜂防治荔枝蝽蟲害,效果顯著,在生物防治領域作出重大貢獻。請分析并回答問題。
(1)該果園中所有生物和環境形成的統一整體稱為_____________,從其組成成分看,果樹屬
于___________,掉落泥土中的果實在___________的作用下會慢慢腐爛分解。
(2)根據如圖可知,荔枝蝽發育過程中_________(填“有”或“沒有”)經歷“蛹”的階段,屬于
___________變態發育。荔枝蝽有一對觸角、兩對翅和_______對足,這是昆蟲的主要特
征。
(3)如果濫用化學農藥防治果樹害蟲,其有毒物質可能會沿著___________進入人體并在體內
積累;噴施化學農藥還會殺死蜜蜂等昆蟲,影響花的授粉,導致雌蕊中的_________不能正常
發育成果實。
 生態系統 
 生產者 
 分解者 
 沒有 
 不完全 
 三 
 食物鏈 
 子房 
(4)如圖所示,平腹小蜂產卵于荔枝蝽卵內,孵化出的幼蟲吸食荔枝蝽卵內的營養物質,
導致荔枝蝽卵被破壞,從而________________害蟲數量,這種生物防治的優點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控制(或減少) 
 減少農藥對環境的污染,成本低 
【解析】本題綜合考查荔枝蝽的生殖和發育以及防治荔枝蝽的方法。
(1)生態系統是指生物與環境所形成的統一的整體,該果園中所有生物和環境形成的統一整體就是生態系統。從其組成成分看,果樹是植物,能進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因此屬于生產者。掉落在泥土中的果實在分解者細菌、真菌的分解作用下會慢慢腐爛分解。
(2)從圖示中可以看出,荔枝蝽發育過程經歷了卵→若蟲→成蟲,沒有經歷蛹這個階段,因此屬于不完全變態發育。昆蟲的身體分為頭、胸、腹三部分,一般有兩對翅,有三對足,有外骨骼。荔枝蝽屬于昆蟲,有一對觸角、兩對翅和三對足。
(3)根據生物富集作用的原理,防治果樹害蟲的化學農藥會沿食物鏈最終進入人體內積累,從而危害人的身體健康。果樹開花后必須經歷傳粉、受精過程后,胚珠才能發育成種子,子房才能發育成果實。噴施化學農藥還會殺死蜜蜂等昆蟲,影響花的授粉,導致雌蕊中的子房不能正常發育成果實。
(4)平腹小蜂產卵于荔枝蝽卵內,孵化出的幼蟲吸食荔枝蝽卵內的營養物質,導致荔枝蝽卵被破壞,從而控制害蟲的數量,這種以蟲治蟲的手段屬于生物防治,生物防治的優點是減少了農藥對環境的污染等。(共22張PPT)
第三節 兩棲動物的生殖和發育
基礎主干梳理 
一、青蛙的生殖和發育
1.青蛙的生殖現象:
現象 生殖意義
_________鳴叫 招引雌蛙,尋找配偶
雌雄蛙抱對 提高___________
 雄蛙 
 受精率 
2.青蛙的生殖特點:有性生殖、體_______受精、卵生。
3.青蛙的發育過程:
①受精卵→②_________→③_________→④成蛙。
 外 
 蝌蚪 
 幼蛙 
4.蝌蚪和成蛙的比較:
項目 蝌蚪 成蛙
呼吸器官 鰓 _____________
生活環境 水中 水中和陸地
食物 浮游植物等 農業害蟲等
5.發育特點:_________發育。
 肺和皮膚 
 變態 
二、兩棲動物的生殖發育與環境條件
1.兩棲動物的生殖和發育特點:
(1)兩棲動物的生殖和幼體的發育必須在_______中進行。
(2)幼體要經過_________發育才能上陸地生活。
2.兩棲動物種類減少、分布范圍縮小的原因:___________(填序號)。
①水域面積的減少;②環境污染;③人類的捕殺。
 水 
 變態 
 ①②③ 
自我歸納 昆蟲和青蛙的生殖和發育比較
項目 昆蟲 青蛙
不同點 受精方式 體_______受精 體_______受精
發育過程 完全變態: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完全變態: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相同點 在生殖方式上都是_________生殖,卵生,發育方式都屬于_____
發育
 內 
 外 
 卵→幼蟲→蛹→成蟲
 卵→若蟲→成蟲 
 受精卵→蝌蚪→幼蛙
→成蛙 
 有性 
變態
辨易錯
1.抱對≠交配:青蛙的受精在水中完成,屬于體外受精,因此雌蛙產下的是卵細胞而不是受精卵。抱對是為了促使雌雄蛙同時排出生殖細胞,提高蛙卵的受精率。
2.昆蟲和兩棲動物的發育都是變態發育,昆蟲的變態發育有完全變態發育和不完全變態發育兩種發育類型,兩棲動物的變態發育沒有這樣的區分。
3.易錯字詞書寫:
蝌蚪    受精卵   
鰓     肺   
DIY小實驗
觀察蝌蚪
1.準備一個干凈的玻璃瓶或魚缸;
2.注入清澈的河水,放入少許水綿及一些小蝌蚪;
3.經常換水,觀察蝌蚪的發育情況。
提示:你會發現一段時間后,蝌蚪長出后肢。
素養分層評價 
 青蛙的生殖和發育
1.如圖是云南一種樹蛙的抱對現象。抱對的主要意義是有利于(   )
A.抵御敵害 B.完成體內受精
C.捕食害蟲 D.提高卵的受精率
D
2.(2023 黑龍江)“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形象地描述了青蛙的發育過程,即(   )
A.受精卵→幼蛙→蝌蚪→成蛙 B.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
C.受精卵→蝌胚胎→幼蛙→成蛙 D.受精卵→幼蛙→成蛙
3.(2023 金昌)唐詩云:“蛙聲籬落下,草色戶庭間。”下列關于青蛙生殖發育的敘述,錯
誤的是(   )
A.繁殖時有抱對行為 B.受精方式為體內受精
C.受精卵在體外發育 D.發育過程為變態發育
B
B
4.(2024·湛江質檢)“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下列關于蛙的生殖、發育及
生活的說法正確的是(   )
A.蝌蚪發育成幼蛙的過程中,先長前肢
B.青蛙生殖發育過程中有求偶、抱對等行為
C.既能生活在水中又能生活在陸地上的動物只有兩棲動物
D.兩棲動物的生殖和發育可以擺脫對水的依賴
B
 兩棲動物的生殖發育與環境條件
5.蟾蜍外形雖不招人喜歡,但其捕蟲能力卻是青蛙的2~3倍,是名副其實的捕蟲高手。
下列關于蟾蜍生殖發育的敘述,正確的是(   )
A.蟾蜍的生殖過程中,雌雄蟾蜍抱對,受精作用發生在雌蟾蜍體內
B.蟾蜍幼體用皮膚呼吸,成體用肺呼吸
C.蟾蜍的發育屬于完全變態發育
D.水域環境的減少和污染危及了兩棲動物的生殖和發育
D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蟾蜍的生殖和發育過程。在生殖季節,雄蟾蜍和雌蟾蜍經過抱對,分別把精子與卵細胞排放到水中,精子與卵細胞在水中結合形成受精卵,進行體外受精,A錯誤。蟾蜍的幼體生活在水中,用鰓呼吸,成體既能生活在水中也能生活在陸地上,主要用肺呼吸,幼體和成體在外形和內部結構上都發生了很大變化,屬于變態發育,B、C錯誤。兩棲動物的生殖和發育都離不開水,而成體需要在潮濕的陸地上生活,隨著氣候向干燥的方向變化,使得池塘、河流、湖泊等水域環境縮減,以及水污染,會直接影響兩棲動物的分布范圍,D正確。
6.(2024·深圳質檢)(教材改編)兩棲動物在生物圈中經歷了由盛到衰的發展過程。據
表分析,其自身原因是(   )
距今大概的年數 兩棲動物發展狀況 環境條件
3.45億~2.25億年 種類繁多,兩棲動物繁盛 氣候溫暖潮濕,水域密布
2.25億年至今 種類減少,兩棲動物走向衰退 氣候干燥,水域減少
A.兩棲動物的生殖和幼體發育必須在水中
B.兩棲動物體溫不恒定
C.兩棲動物的神經系統不發達
D.兩棲動物成體用肺呼吸
A
【解析】氣候溫暖潮濕,水域密布,兩棲動物繁盛;后來氣候干燥,水域減少,兩棲動物種類減少,走向衰退。因此只有在有水的環境中兩棲動物才能適者生存,所以兩棲動物的生殖和幼體發育必須在水中是兩棲動物由盛到衰的自身原因。
7.“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下列關于青蛙生殖和發育的敘述錯誤的是
(   )
A.青蛙一生經過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四個階段
B.雄蛙有鳴囊能夠鳴叫,在繁殖季節,雄蛙的鳴叫聲可以吸引雌蛙
C.青蛙是兩棲動物,生殖特點是有性生殖、體內受精、卵生
D.青蛙受精卵的形成、孵化及幼體的發育都在水中完成,所以水環境的優劣對青蛙
的生殖發育至關重要
C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青蛙的生殖和發育過程。青蛙的幼體在水中發育,起點是受精卵,蛙的發育過程為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幼體和成體在形態結構和生活方式上有顯著不同,為變態發育,A正確。雄蛙有鳴囊能夠鳴叫,在繁殖季節,雄蛙的鳴叫聲可以吸引雌蛙,B正確。青蛙是兩棲動物,生殖特點是有性生殖、體外受精、卵生,C錯誤。青蛙受精卵的形成、孵化及幼體的發育都在水中完成,水環境的優劣對青蛙的生殖發育至關重要,D正確。
8.(2023·云浮質檢)如圖是三種生物的發育過程示意圖,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

A.①是蛹,②是若蟲 B.蝗蟲的發育不需要經過①時期
C.③生活在水中,用鰓呼吸 D.青蛙的發育方式為完全變態發育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昆蟲和青蛙的發育過程和發育特點。昆蟲的發育有完全變態和不完全變態兩種方式,前者是經過受精卵、幼蟲、①蛹和成蟲四個時期,后者是經過受精卵、②若蟲、成蟲三個時期,A正確。蝗蟲的發育為不完全變態發育,一生經過受精卵、②若蟲、成蟲三個時期,不經過①蛹期,B正確。青蛙的生殖和幼體發育離不開水環境,一生經過受精卵、③蝌蚪、幼蛙和成蛙四個時期,C正確。青蛙的發育為變態發育,D錯誤。
D
9.大鯢,俗名娃娃魚,是世界上現存兩棲類動物中體型最大、壽命最長的古老動物,有
“活化石”之美稱。自20世紀50年代起,由于過度收購、非法捕殺、食物鏈斷裂和棲
息地喪失等原因,我國野生大鯢數量急劇減少。目前,大鯢已被收錄于國家二級重點
保護動物名錄和《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附錄Ⅰ中。
請分析回答下列問題。
(1)大鯢的一個顯著發育特點是_____________,表現為幼體用鰓呼吸,成體用肺呼吸,
同時還需要借助濕潤的皮膚進行輔助呼吸。
 變態發育 
(2)研究者在三種不同養殖模式(工廠化養殖模式、仿生態養殖模式、原生態養殖模式)下,對大鯢的生長、成活及繁殖效果等方面進行了比較研究,獲得的相關數據如下表。
組別 性別 數量/尾 均重/(千克·尾-1) 產卵(精)率/% 出苗率/%
工廠化養殖 雌 5 2.5 60 27.37
雄 5 2.72 80
仿生態養殖 雌 5 2.66 100 58.17
雄 5 2.76 80
原生態養殖 雌 5 2.58 75 56.16
雄 5 2.68 50
①據表可知,為了保證實驗中只有_____________這一變量,實驗開始前選擇了數量
相等、均重相似、性別比例為_________的大鯢作為實驗材料。
②為什么每一小組都用5尾大鯢而不用1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根據實驗數據分析,最好采用___________養殖模式,達到保護大鯢、增加大鯢數
量的目的。
 養殖模式 
 1:1 
 排除偶然因素的影響,減小誤差 
 仿生態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大鯢的發育特點以及探究實驗的設計和分析。
(1)在由受精卵發育成新個體的過程中,幼體與成體的形態結構和生活習性差異很大,這種發育過程稱為變態發育。大鯢幼體用鰓呼吸,成體用肺呼吸,同時還需要借助濕潤的皮膚進行氣體交換,因此它的顯著特點是變態發育。
(2)①據表可知,為了保證實驗中只有養殖模式這一個變量,實驗開始前選擇了數量相等、均重相似、性別比例為1∶1的大鯢作為實驗材料。
②為了排除偶然因素的影響,減小誤差,使實驗結果更有說服力,每一小組都用5尾大鯢而不用1尾。
③表格中仿生態養殖模式產卵(精)率和出苗率最高,因此根據實驗數據分析,最好采用仿生態養殖模式,達到保護大鯢、增加大鯢數量的目的。(共24張PPT)
第二章 生物的遺傳與變異
第一節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狀
基礎主干梳理 
一、生物的遺傳、變異、性狀和相對性狀
1.遺傳和變異:
項目 遺傳 變異
概念 親子間的___________ 親子間及子代個體間的_________
舉例 “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子女總有一些特征與父母相似等 “一母生九子,連母十個樣”,子女有許多特征與父母不同、兄弟姐妹間也有許多特征不同等
 相似性 
 差異 
2.性狀與相對性狀:
項目 性狀 相對性狀
概念 生物體_____________、_____
和行為等特征的統稱 同種生物_________性狀的_________表現形式
舉例 雞冠的形狀、兔的毛色等 雞的玫瑰冠和單冠、兔的黑毛和白毛等
 形態結構 
生理
 同一 
 不同 
二、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狀
1.用顯微注射法獲得轉基因超級鼠:
(1)性狀:在這項研究中,被研究的性狀是_________________。
(2)結論:轉基因超級鼠的獲得,說明性狀和基因之間的關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3)推論:在生物繁衍后代的過程中,親代傳遞給子代的是_________(填“性狀”或“基
因”)。
 鼠的個體大小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
狀 
 基因 
2.影響生物性狀表現的因素:生物的性狀是由基因控制的,但是有些性狀是否表現還
受到_________的影響。生物體有許多性狀明顯地表現了_________和_________共
同作用的結果。
 環境 
 基因 
 環境 
辨易錯
1.誤認為生物的同一性狀僅有兩種不同表現形式:
(1)植物:如某種植物的花有白色、黃色和紅色三種顏色,則該植物花顏色的相對性狀有三種表現形式。
(2)動物:如人的血型就有A型、B型、AB型和O型四種表現形式。
2.易錯字詞書寫:
相對性狀   
遺傳   
會方法
判斷相對性狀
相對性狀必須同時滿足“兩同一不同”,即同種生物、同一性狀、不同表現形式。

拓教材
生物的性狀都能用肉眼觀察到嗎 為什么
提示:有的性狀能觀察到,有的觀察不到。一般來說,生物體的形態結構特征和行為方式可以用肉眼觀察到;而一些生理特征不易用肉眼觀察到,如人的血型等。
素養分層評價 
  生物的遺傳、變異、性狀和相對性狀
1.下列敘述,不能說明遺傳與變異現象的是(   )
A.一母生九子,連母十個樣 B.桂實生桂,桐實生桐
C.世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葉子 D.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2.有的人是單眼皮,有的人是雙眼皮,有的人色覺正常,有的人卻是色盲患者,在生物學上這些形態、生理特征叫作(   )
A.基因 B.性狀 C.遺傳 D.變異
D
B
3.以下性狀是肉眼不能夠直接觀察到的是(   )
A.花的顏色 B.人的耳垂 C.血型 D.花生的大小
【解析】本題考查生物性狀的判斷。“花的顏色”“人的耳垂”“花生的大小”都是肉眼可以直接觀察到的性狀,而“血型”是肉眼不能直接觀察到的性狀。
C
4.辛夷,又名木蘭、望春花,它不易移植和養護,是非常珍貴的花木。魯山縣團城鄉作
為其主產區,素有“辛夷之鄉”之稱。下列屬于辛夷相對性狀的是(   )
A.辛夷花花瓣的紫色和玉蘭花花瓣的白色 B.辛夷花花瓣的深紫色和樹皮的深灰色
C.辛夷花花瓣的深紫色和倒卵形 D.辛夷花花蕾的卵圓形和匙形
【解析】本題考查相對性狀的判斷。辛夷花和玉蘭花是兩種生物,因此不是相對性
狀,A錯誤。辛夷花花瓣的深紫色和樹皮的深灰色,是同種生物的兩種性狀,不是相對
性狀,B錯誤。辛夷花花瓣的深紫色和倒卵形,是同種生物的兩種性狀,不是相對性
狀,C錯誤。辛夷花花蕾的卵圓形和匙形是同種生物同一性狀的不同表現形式,是相
對性狀,D正確。
D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狀
5.(2023·深圳質檢)“刷臉時代”已經到來,人臉識別在銀行、超市、小區、校園等越來
越多的場景落地應用,其原理是不同人的臉具有獨特的性狀特征。決定人臉這一性
狀特征的是(   )
A.DNA B.細胞核 C.蛋白質 D.基因
【解析】本題考查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狀。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狀。因此,決定人臉性
狀特征的是基因。
D
6.科研人員將一種冷水魚的抗凍蛋白基因轉入番茄細胞的基因組中,培育出了適于
在冬季或寒冷地區生長的番茄。這一研究成果證明(   )
A.環境可以決定性狀 B.基因可以控制性狀
C.性狀可以控制基因 D.性狀是由基因和環境共同決定的
【解析】本題考查基因和性狀的關系。科研人員將魚的抗凍蛋白基因用生物技術
的方法轉入番茄的基因組中,使番茄的耐寒能力得到提高,所利用的生物技術是轉基
因技術。這一研究成果證明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狀。
B
7.(2023 蘇州)科學家將艾草中與青蒿素合成有關的基因轉入菊花,培育出能產生大
量青蒿素的菊花新品種,以滿足大規模生產抗瘧疾藥物所需。培育該新品種主要應
用了(   )
A.克隆技術 B.轉基因技術 C.嫁接技術 D.組織培養技術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轉基因技術。轉基因技術是指運用科學手段從某種生物中
提取所需要的基因,將其轉入另一種生物中,使其與另一種生物的基因進行重組,從而
培育出轉基因生物。故科學家將艾草中與青蒿素合成有關的基因轉入菊花,培育出
能產生大量青蒿素的菊花新品種,運用的是轉基因技術。
B
8.(2024·廣州質檢)喜馬拉雅白色家兔在30 ℃以上的條件下,全身長出白毛,在25 ℃條
件下,四肢、尾、耳朵等體溫較低的部位長出黑毛,其余部位長出白毛。這個事例說
明(   )
A.性狀是由環境條件決定的 B.生物的基因是環境條件決定的
C.性狀僅由基因決定 D.生物的性狀是由基因和環境共同決定的
【解析】本題考查生物性狀的影響因素。生物表現出的不同特征是由不同的基因
控制的,有些生物的性狀又會受到環境的影響。喜馬拉雅白色家兔在30 ℃以上的條
件下,全身長出白毛,在25 ℃條件下,四肢、尾、耳朵等體溫較低的部位長出黑毛,其
余部位長出白毛。這個事例說明生物的性狀表現受基因控制,還受到環境因素的影
響。
D
9.任何生物體都有許許多多的性狀,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
A.人的單眼皮和雙眼皮是一對相對性狀
B.生物的性狀都是肉眼可以觀察到的特征
C.生物性狀由基因控制,也受環境影響
D.孩子的某一性狀可以不同于父母雙方
B
10.(2023·佛山質檢)如圖所示,蘿卜長在地上部分呈綠色,地下部分呈白色,對這種現
象解釋合理的是(   )
A.產生這種差異只受到環境因素的影響
B.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細胞內控制性狀的基因不同
C.蘿卜根性狀的表現是基因和環境共同作用的結果
D.該生物性狀不是基因作用的結果
C
【解析】 生物的性狀是由基因與環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因此,產生這種差異除受到環境因素的影響外,也受基因的影響,A錯誤、C正確、D錯誤。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細胞內控制性狀的基因相同,只是地上部分能接受光照,葉綠體內能產生葉綠素,所以呈現綠色,B錯誤。
11.如圖是從蘇云金桿菌中克隆到Bt抗蟲蛋白基因,并利用農桿菌將其轉化到棉花中,培育出了新型棉株,使棉花細胞中存在“殺蟲蛋白”,從而導致以棉花為食的棉鈴蟲死亡。請回答:
(1)圖中Bt抗蟲蛋白基因來自_______________的DNA,獲得了Bt抗蟲蛋白基因的棉株
細胞,在棉花細胞內會產生“殺蟲蛋白”,說明“殺蟲蛋白”的產生是由_________控制的,
這利用了___________技術。
(2)利用棉株細胞獲得大量抗蟲棉植株的過程屬于_________生殖。農桿菌通過
_____________繁殖后代。
(3)與使用化學農藥相比,利用這種技術控制害蟲的優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蘇云金桿菌 
 基因 
 轉基因 
 無性 
 分裂生殖 
 減少對環境的污染 
【解析】本題考查抗蟲棉的培育過程及分析。
(1)從蘇云金桿菌的DNA上獲得Bt抗蟲蛋白基因,可以產生一種“殺蟲蛋白”,通過轉基因技術,獲得具有Bt抗蟲蛋白基因的棉株細胞,在棉株細胞內產生“殺蟲蛋白”,這說明“殺蟲蛋白”的產生是由基因控制的。
(2)利用棉株細胞通過組織培養獲得大量抗蟲棉的過程沒有經過兩性生殖細胞的結合,屬于無性生殖。農桿菌屬于細菌,進行分裂生殖。
(3)與使用化學農藥相比,利用基因技術防治害蟲的優勢是減少對環境的污染等。
12.(實驗情境)某些媒體報道“轉基因食品對人類的健康不利”,也有專家說“轉基因食
品是安全的”。到底是否安全呢 八年級某學生針對這一問題進行了如下探究實驗:
(一)實驗器材:普通玉米,轉基因玉米,小白鼠若干,兩個規格一樣且空間足夠大的鐵籠
等。
(二)該同學提出的問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請你為該同學作出假設,你的假設:轉基因食品對人類的健康有影響。
(四)實驗過程:
(1)將兩個鐵籠分別貼上甲組和乙組標簽,選取兩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的小白鼠,分別置于甲、乙鐵籠中。
 轉基因食品對人類的健康有影響嗎 
 身體健康狀況良好、大小一
致、性別相同 
(2)甲組飼喂適量的普通玉米,乙組飼喂_________(填“等量”或“過量”)的轉基因玉米。
(3)飼喂一段時間后,觀察并記錄甲、乙兩組小白鼠的生長狀況。
(4)該同學設置甲組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
(五)預測實驗結果和結論:
(1)若兩組小白鼠的生長狀況有明顯差異,則說明轉基因食品對人類健康_______
(填“有”或“無”)影響。
(2)本實驗在實施過程中,有一處不合理,應如何改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等量 
 形成對照實驗 
 有 
 甲、乙鐵籠中各放置10只身
體健康狀況良好、大小一致、性別相同的小白鼠 
【解析】(二)根據題意可知,該同學提出的問題:轉基因食品對人類的健康有影響嗎
(四)(1)本實驗變量是是否食用轉基因玉米,則其他變量應保持相同且適宜,因此選取的小白鼠應身體健康狀況良好、大小一致、性別相同。
(2)對照實驗是指在研究一種條件對研究對象的影響時,所進行的除了這種條件不同之外,其他條件都相同的實驗。甲組飼喂適量的普通玉米,乙組飼喂等量的轉基因玉米,確保變量唯一。
(4)該同學設置甲組的目的是形成對照實驗。
(五)(1)預測實驗結果和結論:
①若兩組小白鼠的生長狀況有明顯差異,則說明轉基因食品對人類健康有影響。
②若兩組小白鼠的生長狀況無明顯差異,則說明轉基因食品對人類健康無影響。
(2)該實驗選取小白鼠的數目過少,會增大實驗的偶然性,導致實驗結論不可靠。可改為每組10只小白鼠。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红安县| 宁蒗| 新津县| 鄢陵县| 武川县| 凭祥市| 板桥市| 孝感市| 汉川市| 元氏县| 芒康县| 松阳县| 桂东县| 西畴县| 七台河市| 体育| 灵丘县| 亚东县| 吴江市| 福泉市| 太保市| 河北省| 利辛县| 景德镇市| 眉山市| 邵东县| 香格里拉县| 汉川市| 九江县| 洪泽县| 平顺县| 习水县| 新密市| 芜湖市| 志丹县| 宝清县| 营口市| 安丘市| 娄底市| 海伦市| 怀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