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4張PPT)第11課 元朝的建立與統一第二單元 宋遼夏金元時期:民族關系發展和社會變化新課引入有星的天,旋轉著。眾百姓反了,不進自己的臥內,互相搶掠財物。有草皮的地,翻轉著。全部百姓反了,不臥自己被兒里,互相攻打。這段文字描述的是12 世紀蒙古草原上的戰亂情景。在各部征戰不斷的草原上誕生了一代天驕——成吉思汗。成吉思汗是如何統一蒙古各部的?元朝又是如何統一的?成吉思汗陵內供奉的馬鞍和馬鐙目標展示課標要求:了解元朝的建立,元朝設立行省、宣政院等制度,知道西藏在元代正式納入中國版圖,理解元朝統一對中華民族進一步交融的重要意義。1.了解蒙古族的興起和成吉思汗統一蒙古的史實;2.知道蒙古滅西夏與金的時間、過程等;3.掌握元朝的建立與統一;4.理解元朝統一對中華民族進一步交融的重要意義。目標問題導學任務一新課學習◎元朝的建立◎學生閱讀“元朝的建立”這一子目內容,相關史事及課本插圖,合作探究以下問題,并在書上勾畫相關知識點。1.蒙古族的興起與部落統一的背景事實 2.蒙古政權建立的三要素及擴張的事實?3.元朝建立的三要素及統治措施?元朝的建立壹任務:閱讀P58頁,說說蒙古族的興起與部落統一的背景事實?起源:蒙古族是我國北方一個古老的民族,蒙古人善于騎射,逐水草而居,過著游牧的生活。12世紀時,蒙古草原上的各部落之間頻繁發生戰爭。人們盼望草原統一,結束戰爭。1、蒙古族的興起2、背景元朝的建立壹任務:閱讀P58頁,說說蒙古政權建立的三要素及擴張的事實?時間民族建立者意義1206年蒙古族鐵木真(成吉思汗)(1)蒙古草原結束了長期混戰的局面(2)為后來元朝統一全國奠定了基礎1227年1234年一段 時間蒙古軍隊滅西夏。蒙古聯宋滅金。此后與南宋形成了長達40多年的對峙局面。蒙古南宋4、蒙古政權的擴張3、蒙古政權的建立任務:閱讀P49頁,說說元朝建立的三要素及統治措施?5、元朝的建立(1)1260年 成吉思汗的孫子忽必烈繼承汗位(1)接受漢人儒臣提出的“行仁政”“行漢法”“不嗜殺”的建議;(2)施行治國安民的方略;(3)廣開言路,整頓吏治,注重農桑。忽必烈(1215—1294)鐵木真之孫,政治家、軍事家。大蒙古國的末代可汗同時也是元朝的開國皇帝。蒙古尊號“薛禪汗”。元朝的建立壹探究:說說忽必烈繼承汗位后都采取了哪些統治措施?(2)元朝的建立時間 建立者 都城1271年忽必烈(元世祖)1272年 大都(今北京)“大元”的國號出自儒家經典《易經》中的“大哉乾元”一句,表現了元統治者欲一統天下的志向。(涿郡--中都--燕京--北京)目標問題導學任務二新課學習學生閱讀“元朝的統一”這一子目內容,相關史事及課本插圖,合作探究以下問題,并在書上勾畫相關知識點。1.歸納元朝統一的過程和意義?2.歸納說一說元朝疆域四至?◎元朝的統一◎元朝的統一貳任務:閱讀課本60頁,歸納元朝統一的過程和意義?1、過程意義1276年,元攻破南宋都城臨安,南宋滅亡1279年,元消滅南宋殘部,完成了全國的統一南宋大臣陸秀夫、文天祥等人繼續展開抗元斗爭結束了我國歷史上長時期多個政權并立的局面。為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進一步發展奠定了基礎回顧:中國封建社會中結束分裂,實現大一統的王朝有哪些?秦西晉隋元(第一次由少數民族統一的國家)文天祥,江西吉安人,是南宋的狀元,曾出任贛州知州。元軍進攻臨安時,他招募軍士前去救援,并用全部家產充作軍費。朝廷委任文天祥為右丞相,他到元軍大營談判時遭到扣留,拒不接受利誘。文天祥抗元兵敗被俘后,寫下了“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名句。他被押解到大都,寧死不屈,寫下了大義凜然的《正氣歌》。元世祖親自勸降,許以高官厚祿,他都嚴詞拒絕。文天祥被押到刑場后,面南而拜,從容就義。元朝的統一貳任務:閱讀課本,歸納元朝疆域四至?結合《元朝形勢圖(1330年)》,談談如何理解材料所述的元朝“幅員之廣”。2、元朝的疆域自封建變為郡縣,有天下者,漢、隋、唐、宋為盛,然幅員之廣,咸不逮元。……元東南所至不下漢、唐,而西北則過之,有難以里數限者矣。 ——《元史·地理志》元朝疆域超越漢朝和唐朝,是我國歷史上版圖最大的朝代。今天的西北、西南、東北廣大地區和臺灣及南海諸島,都在元朝的統治范圍內。陰山流沙遼左海表元朝庫頁島南海諸島新疆中亞西漢形勢圖唐朝形勢圖目標問題導學任務三新課學習學生閱讀“元朝的統治”這一子目內容,相關史事及課本插圖,合作探究以下問題,并在書上勾畫相關知識點。1.分析元朝在中央采取了哪些措施?2.元朝是怎樣加強對地方的管理?3.元朝對邊疆的治理?◎元朝的統治◎元朝的統治叁任務:閱讀課本,找到元朝在中央采取了哪些措施?1、中央元朝疆域遼闊,為實行有效統治,忽必烈在漢族士人的幫助下,參照中原歷代王朝的統治方式,逐步確立了中央集權制度,加強對邊疆的直接管轄。“世祖即位…遂命劉秉忠、許衡酌古今之宜,定內外之官。其總政務者曰中書省,秉兵權者曰樞密院,司黜陟zhì (指官吏的升降)者曰御史臺。” ——《元史·百官志》①中書省負責行政事務,下設吏、戶、禮、兵、刑、工六部,分管各項政務;②樞密院負責軍事事務,調度全國的軍隊;③御史臺負責監察事務。設宣政院: 管理全國宗教和西藏地區軍政事務。思考:說說元朝的中央機構有哪些?各自分管什么事務?秦朝中央機構唐朝中央機構元朝中央機構知識拓展:元朝與秦朝和唐朝中央行政機構的比較體現了什么特點?體現了我國古代制度的繼承性和創新性元朝的統治叁任務:閱讀課本,說一說元朝是怎樣加強對地方的管理?2、地方行省之下,設置路、府、州、縣。除吐蕃、畏兀兒地區之外,設置了嶺北、遼陽、河南、陜西、四川、甘肅、云南、江浙、江西、湖廣10個行省。中書省元代的行中書省,就是一個行動的中央政府,宰相府的派出所,分駐在這個地方來管事。——錢穆《中國歷代政治得失》最大設行中書省,簡稱“行省”。行省是中書省臨時派出處理地方事務的機構,后轉變為常設的地方最高行政機構。山東、山西、河北等其它地區設10個行省元朝的統治叁任務:閱讀課本,說一說元朝是怎樣加強對地方的管理?2、地方設行中書省,簡稱“行省”。行省是中書省臨時派出處理地方事務的機構,后轉變為常設的地方最高行政機構。(1)行省制度的特點:管轄范圍大(轄區廣闊),權力大(軍政大權集中),但受中央管制,中央集權與地方分權相結合。(2)行省制度的影響(意義):1)行省制度的創立,是我國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改革,成為我國省制的開端。2)加強了中央對地方的有效管轄,維護了國家的統一。3)加強了中央集權,促進了民族交融。元朝的統治叁任務:閱讀課本,完成表格?3、邊疆治理邊疆 設立機構 管轄范圍 歷史意義東南地區西域 北庭都元帥府 管理西域的軍政事務西藏特點:因地制宜的方式設立澎湖巡檢司澎湖和琉球(今臺灣)歷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臺灣地區正式建立行政機構加強了對西域的管轄中央政府對西藏正式行使行政管轄掌管西藏軍民各項事務在西藏設立宣慰使司都元帥府,由在中央設立宣政院直接統轄。元朝的統治叁3、邊疆治理臺灣、西藏、新疆自古以來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我們要堅持民族團結,維護祖國統一目標問題導學任務四新課學習學生閱讀“元朝的民族交融”這一子目內容,相關史事及課本插圖,合作探究以下問題,并在書上勾畫相關知識點。1.分析元朝民族交融的表現、影響?2.合作探究:元朝對我國歷史做出了哪些貢獻?◎元朝的民族交融◎元朝的民族交融肆任務:閱讀課本,分析元朝民族交融的表現、影響。探究:元朝時民族交融有哪些表現?元朝時,各族以中原文化為主的文化認同趨向加強。元朝境內大規模的人口流動,促進了各族經濟、文化的交流與發展,加強了各族間的了解與聯系,對中華民族進一步交融具有重要意義。影響回波斯人阿拉伯人漢人畏兀兒蒙古人合作探究:元朝對我國歷史做出了哪些貢獻?結束了分裂局面,統一全國,奠定了中國疆域的規模。出現民族交融的高潮,形成一個新民族---回回。開創行省制度,對后世影響深遠。設立宣慰使司都元帥府和澎湖巡檢司,加強對西藏和臺灣的管轄。重視發展農業,使北方農業得到恢復和發展。政治格局民族交融制度創新邊疆管理社會經濟課堂小結元朝1271年,忽必烈(元世祖)改國號為大元,次年定都大都。1206年,鐵木真完成蒙古草原的統一,建立蒙古政權。他被擁立為大汗,尊稱為成吉思汗。建立及統一蒙古擴張1227年,滅西夏;1234年,滅金,與南宋形成對峙局面。建立統一統治民族交融1279年,元滅南宋殘部,完成統一,結束了我國歷史上長期多個政權并立的局面。中央地方邊疆中書省-行政、樞密院-軍政、御史臺-監察、宣政院-宗教和西藏軍政行省制(山東山西河北除外)臺灣:澎湖巡檢司;西域:北庭都元帥府;西藏:宣慰使司都元帥府成為我國省制的開端形成新的民族—回回促進了各族經濟、文化的交流與發展,加強了各族間的了解與聯系,對中華民族進一步交融具有重要意義。1、鐵木真被毛澤東稱為“一代天驕”,他的歷史功績是( )A.創制契丹文字 B.統一蒙古草原 C.建立女真政權 D.設立行省制度2、1278年,文天祥在廣東兵敗被俘,被關押在船上,次年過零丁洋時寫下“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詩句。文天祥作此詩時 ( )A、蒙古正和南宋結盟夾擊金朝 B、南宋與元朝的對峙局面形成C、忽必烈即將把都城定于大都 D、元軍已經攻占南宋都城臨安3、元朝疆域“北逾陰山,西極流沙,東盡遼左,南越海表”,為了有效管轄如此廣闊的疆域,元朝創立了( )A.郡國并行制 B.分封制 C.三省六部制 D .行省制4、元朝的行省起初是中央的派出機構,后來逐漸演變為常設的地方最高行政機構,各行省在中央統一領導之下,獨立處理本省的軍政事務。由此可知,行省制度 ( )A.極大地增強了地方獨立性 B.固化了后世地方管理體系C.調整了中央與地方的關系 D.削弱了地方社會治理水平5、臺灣自古以來就是我國神圣不可分割的領土。元朝時期為了管轄澎湖和琉球(今臺灣)設立的機構是( )A.北庭都元帥府 B.西域都護府 C.宣慰使司都元帥府 D.澎湖巡檢司BDD課堂小結DC6、遼宋夏金元時期,各民族之間經濟和文化趨同性逐漸加強。元朝建立之后,進入中原的契丹人、金人都被稱為漢人,正體現了這種趨同性。材料說明了這一時期( )A.各族間實現長久和平 B.社會經濟繁榮C.民族交融的趨勢加強 D.中外交流頻繁B課堂練習B7、元朝設立宣政院,掌管全國佛教事務,同時兼管地方,設置三路宣慰司,管理 軍務、民事或兼管軍民。宣政院兼管的地方是( )A.新疆 B.西藏 C.云南 D.臺灣8、唐朝以來,不少來自中亞、西亞的人,同漢、蒙、畏兀兒等族,長期雜處,至元朝時形成一個新的民族----回族。這表明( )A.元朝實行比較開明的民族政策 B.人口流動促進民族進一步交融C.元朝統一后民族關系和諧融洽 D.國家強化了對邊疆地區的管轄C板書設計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