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5張PPT)哥倫布紀念碑高60米,位于哥倫布第一次航行到達美洲后返回西班牙后向伊莎貝拉一世和斐迪南二世報告的地點,塔身上有“光榮屬于哥倫布”、“向哥倫布致敬”兩行大字。這座哥倫布紀念碑頂部的哥倫布雕像是西班牙境內唯一沒有指向美洲大陸方向的哥倫布雕像。巴塞羅那,哥倫布紀念碑第5課 全球航路的開辟Abrir nuevas rutas課程標準:通過了解新航路開辟所引發的全球性流動、人類認識世界的視野和能力的改變,以及對世界各區域文明的不同影響,理解新航路開辟是人類歷史從分散走向整體過程中的重要節點。中外歷史綱要(下) 第三單元 走向整體的世界新航路:十五、十六世紀,西歐各國探尋通往東方的航線。經過一系列的航海探險活動,開辟了通往印度和美洲等世界各地的航路,這些航路通常被叫做“新航路”。在歐洲中心論的影響下,西歐史學界將這一時期稱為“大航海時代”,這一過程稱為“地理大發現”。舊航路:從中國或印度出發,經過中亞和西亞,由海路或陸路轉往歐洲的轉口貿易路線。14-15世紀,地中海沿岸城市出現了資本主義萌芽。隨著封建莊園制度的逐漸解體,手工工場和租地農場的出現,西歐各國的商品經濟迅速發展,對金銀財富的需求以及開拓新市場的意愿日益迫切。3.什么現象推動了西歐各國的商品經濟迅速發展?2.什么現象導致西歐各國對金銀財富、新市場的需求變大?(一)新航路開辟的動因1.哪那句話直接解釋了西歐人向海外探索的原因?商品經濟以直接交換為目的的一種經濟形勢商品農產品手工業制品買賣有人買貨幣市場投入市場一、新航路開辟的動因和條件封建莊園領主佃戶剩余產品增多份地商人:提供原料和統一的生產工具工人:與雇主形成雇傭關系,出賣勞動力手工工場一些富裕農民通過承租、購買領主土地,或者 轉租、購買其他佃戶地產等方式將土地集中起來,雇傭無地少地農民耕作租地農場資本主義萌芽逐漸解體依附出現自營地捐稅勞役新興資產階級生產工具、耕作方式的進步,農業生產效率提高新的生產關系生產出大量產品專門投入市場自給自足馬可·波羅這樣描述中國元朝一個藩王的宮殿: 宮甚壯麗,在一大平原中,周圍有川湖泉水不少,高大墻垣環之,周圍約五哩(一哩約等于1.6千米)。墻內即此王宮所在,其壯麗之甚,布置之佳,罕有與比。宮內有美麗殿室不少,皆以金繪飾。——[意]馬可·波羅著,馮承鈞譯《馬可,波羅行紀》14-15世紀,地中海沿岸城市出現了資本主義萌芽。隨著封建莊園制度的逐漸解體,手工工場和租地農場的出現,西歐各國的商品經濟迅速發展,對金銀財富的需求以及開拓新市場的意愿日益迫切。······ 當時西歐部分窮困潦倒的貴族、新興資產階級,以及其他有冒險精神的人從《馬可·波羅行紀》了解到中國富甲天下、金銀遍地,認為富裕的東方和未知的海外是實現發財夢的最好場所。富裕的東方未知的海外新航路開辟的目的地1. 西歐人認為哪里可以實現發財夢?2. 西歐人從何得知“富裕的東方”和“未知的海外”可以獲得財富?奢侈品絲綢瓷器生活必需品香料思考:西歐人為什么要進行遠洋探險,開辟新航路?思考:奧斯曼帝國的建立和擴張,對東西方貿易產生了哪些影響?威脅東西方之間陸路貿易通道的安全來自亞洲的商品因加價而奇貴奧斯曼帝國在印度花不到3杜卡的胡椒,在開羅漲到了68杜卡,而到了威尼斯已經時印度的50倍。——《大國崛起·葡萄牙西班牙》(解說詞)生活必需品社會需求量大,利潤誘人奧斯曼帝國導致傳統商路不暢,西歐人急于從海上開辟通往東方的新航路新航路開辟的直接動因肯定人的價值“人可以自己創造現世的幸福”麥哲倫船隊在太平洋上的艱苦生活麥哲倫船隊在環球航行的過程中歷盡艱辛。一位船員記述了他們在橫渡太平洋期間的苦難:“我們所吃的餅干不再能稱為食物,它們只不過是些粉末和吞噬了餅干的蛆蟲,而且,粉末浸透了耗子撒的尿,散發著叫人無法忍受的臭氣。我們不得不喝的水是同樣惡臭、 令人作嘔……實際上,我們常不得不靠吃木屑過活,就連耗子這種極叫人憎惡的食物,大家都在貪婪地尋找,一個耗子能賣得半個達卡金幣。”基本生存需要很難滿足生活環境惡劣1. 盡管歷盡艱辛,麥哲倫船隊還是完成了任務并成功返航。這體現了他們的什么精神?2. 冒險精神的產生的根源?人文主義迎難而上、勇敢開拓的冒險精神只要努力開拓就一定能夠實現發財夢人文主義鼓勵冒險精神,為新航路開辟提供精神動力肯定人的價值“人可以自己創造現世的幸福”麥哲倫船隊在太平洋上的艱苦生活麥哲倫船隊在環球航行的過程中歷盡艱辛。一位船員記述了他們在橫渡太平洋期間的苦難:“我們所吃的餅干不再能稱為食物,它們只不過是些粉末和吞噬了餅干的蛆蟲,而且,粉末浸透了耗子撒的尿,散發著叫人無法忍受的臭氣。我們不得不喝的水是同樣惡臭、 令人作嘔……實際上,我們常不得不靠吃木屑過活,就連耗子這種極叫人憎惡的食物,大家都在貪婪地尋找,一個耗子能賣得半個達卡金幣。”基本生存需要很難滿足生活環境惡劣1. 盡管歷盡艱辛,麥哲倫船隊還是完成了任務并成功返航。這體現了他們的什么精神?2. 冒險精神的產生的根源?人文主義迎難而上、勇敢開拓的冒險精神只要努力開拓就一定能夠實現發財夢通過海外擴張傳播基督教,也成為西歐人出海遠航的一個動因“基督教自稱是普世教會,凡有人類的地方就應該有基督教……。”——黃邦和《通向現代500年》“為了像所有的男子漢都欲做到的那樣,為上帝和陛下服務,將光明帶給那些尚處于黑暗中的人們。”——迪亞士資本主義萌芽和商品經濟發展,激發了西歐人向東方和海外探索的欲望根本動因奧斯曼帝國的興起和建立阻礙舊商路,促使西歐人探索新航路直接動因宗教動因傳教的熱情鼓舞著西歐人向海外擴張精神動力人文主義思潮的興起,堅定了西歐人向海洋探索、開拓的信念動因15世紀末,西歐人已經具備了哪些條件,使得遠洋航行的成功成為可能?經濟思想一、新航路開辟的動因和條件從13世紀開始,伊比利亞半島的居民就嘗試從大西洋中的馬德拉群島、加那利群島等島嶼獲取木材、糧食和糖等資源。他們不斷取得成功,邁向海洋的步伐隨之加快。距海近,出海遠航十分便利1. 地理位置與歷史傳統(二)新航路開辟的條件思考:西、葡兩國在地理位置上有什么優勢?積累了豐富的航行經驗優越的地理位置是西歐人向海洋進發的先天優勢向海洋獲取資源的歷史傳統為新航路開辟積累經驗1518年3月21日,西班牙國王和麥哲倫等人訂立了關于發現香料群島的協定,其中規定: 朕愿下令賜給,從你們發現的島嶼和大陸獲得的一切利潤和收入,以及捐稅和替朕征收的其他進款中,除去你們負擔的開支后,給你們留下二十分之一。朕也把朕在上述地方和島嶼的欽差和總督官銜賜給你們....為了給你們以最大恩惠,朕愿意,如果在你們發現的島嶼已超過六個的情形下,你們六中取二,而且此后獲得當地應交給朕的全部收入、租稅的十五分之一。——周一良、 吳于廑總主編,郭守田主編《世界通史資料選輯.中古部分》思考:王室在推動西歐人遠航中起了哪些作用?負擔航海家遠航的開支共享獲得的經濟利益、授予官銜提供經濟支持提高積極性2. 西班牙和葡萄牙王室積極支持海上探險活動中央集權國家地理知識技術條件造船技術提高“地圓說”指向工具新型航海圖季風與洋流3. 技術條件與知識準備一、新航路開辟的動因和條件航行效率更高、更安全、成功率更大地理知識技術條件造船技術提高“地圓說”導航工具新型航海圖季風與洋流3. 技術條件和知識準備航海技術條件的成熟和相關地理知識的豐富為遠洋航行的進一步發展奠定了基礎資本主義萌芽和商品經濟發展,激發了西歐人向東方和海外探索的欲望經濟動因奧斯曼帝國的興起和建立阻礙舊商路,促使西歐人探索新航路直接動因宗教動因傳教的熱情鼓舞著西歐人向海外擴張精神動力人文主義思潮的興起,堅定了西歐人進行航海探險的信念動因條件優越的地理位置兩國王室的支持技術條件和地理知識經濟思想太 平 洋大太平洋亞 洲歐 洲非洲北美洲西洋印度洋南美洲一個中心兩個方向兩條航線四個人物歐洲東西西歐—非洲—印度(東方)西歐—美洲—亞洲—西歐哥倫布麥哲倫迪亞士達·伽馬二、新航路的開辟1507年德國繪圖師馬丁.瓦爾德澤米勒繪制1570年比利時人亞伯拉罕·奧特流斯繪制與1507年地圖相比:對美洲輪廓的描繪更加精確,南極、北極都是以大陸的形式出現;亞洲大陸及其島嶼描繪得更精確。合作探究:結合所學,仔細觀察以下15世紀后歐洲人在不同時期繪制的世界地圖。結合第二子目“新航路的開辟”,地圖關鍵地理信息的變化,并對4幅地圖進行排序。1415年,亨利到達東非、亞速爾群島等地區1487年,迪亞士到達非洲最南端好望角1492年,哥倫布到達西印度群島1497年,卡伯特父子發現紐芬蘭島1498年,達·伽馬到達印度1501年,阿美利哥·維斯普西到達南美洲東海岸1522年,麥哲倫率領的船隊完成環球航行1534年,卡蒂埃到達拉布拉多半島;巴倫支航行北冰洋地區1535年,雅克·卡蒂亞航行到加拿大圣勞倫斯灣1540年,費爾南多·德索托到達美國密西西比河1567年,德瑞克從英國出發橫越大西洋到達加勒比海1578年,德雷克到達美洲南端的合恩角1610年,哈德遜探索北冰洋通往亞洲的航路1642年,塔斯曼到達新西蘭和塔斯馬尼亞大航海時代的探險家1.這些新航路的開辟有何特點?參與國家多;競爭激烈;以高緯度方向為主2.為何選擇高緯度地區?西葡勢力強;避免與西葡沖突1492年10月,船員發動叛亂,妄圖殺死哥倫布掉頭返航。1520年3月,寒冷、缺糧,船員叛亂,麥哲倫平息;1500年5月,迪亞士再次經過好望角,大風暴摧毀4艘船,船員全部遇難,包括迪亞士。大航海時代,船員的平均死亡率?高達67%南太平洋海上航線北太平洋海上航線印度洋海上航線南大西洋海上航線北大西洋海上航線全球海路大通,人類對地球的認識有了新的飛躍結合地圖以及材料分析這些航路開辟的直接意義是什么?材料一 它打破了以往人類文明區域性分割和孤立發展的局面,首次把全球人類聯系起來,開始了人類文明一體化進程。—馬世力《世界史綱》材料二 由于新航路的開辟,東西兩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大匯合,加速了人類從傳統農耕文明向現代工業文明轉變的過程……—黃邦和《通向現代世界的500年:哥倫布以來東西兩半球匯合的世界影響》進一步豐富了人類的地理知識,在主要航線之外,開辟了眾多重要的新航線,世界主要的大洋和大陸之間,通過海上航線建立了直接聯系。比較項 鄭和下西洋 新航路開辟不同點 經濟基礎目的性質影響 經濟政治相同點 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占主導商品經濟發展迅速,資本主義萌芽發展揚威于海外,以朝貢貿易推動中外交流海外尋金,打破商路障礙;傳播天主教等政治行為——封建制度下的政治活動經濟行為——資本主義的海外擴張、殖民、掠奪七次遠航使國力不堪重負,被迫中止,航海事業逐漸衰落促進資本主義發展,世界市場開始形成,航海事業蒸蒸日上加強了中國明朝政府與海外各國的聯系,提高了明朝的影響力;給南洋、西洋各國帶來了經濟實惠掀起殖民熱潮,對亞非拉進行殖民、掠奪,破壞其主權人類航海史上的創舉材料1:1492年,哥倫布航行到達美洲,開啟了世界歷史的新時代。材料2:15、16世紀以來,人們通常使用“哥倫布發現美洲”的提法,“發現”的意思是“使所有的人和所有的民族都并入歐美文明”。1984年,部分拉美學著倡議改稱“美洲發現---兩個文明匯合”。1992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主張“兩個大陸相遇500年”為主題,舉行哥倫布航抵美洲紀念活動。合理性:站在全球的角度看待各種文明;尊重各種文明,平等對待各種文明 探究 ● 感悟:歐洲的英雄?美洲的強盜?思 考:結合教材P37“歷史縱橫”,“發現美洲”是站在什么立場上看待哥倫布遠航美洲的?“兩個文明匯合”和“兩個大陸相遇”提法的合理性是什么?你是如何看待新航路開辟者們?立場:以歐洲為中心(或“歐洲人的立場”)探究 ● 感悟:大航海時代的中國材料:15—18世紀,由于各種現實動機與航海技術的不斷進步,亞洲和歐洲的航海家都發起了大規模的航海活動,近年來學術界將這一現象稱為“大航海時代”。中國的鄭和率領龐大的船隊7次下西洋,拉開了大航海時代的序幕。歐洲人開辟了多條新的遠洋航線,將大航海活動推向高潮。到18世紀末,除了北美太平洋海岸之外,全世界大部分地區的主要海岸線都已清晰地進入歐洲人的地圖,世界上絕大部分地區被直接聯系到一起。思 考:結合教材P38--39“探究與拓展”,我國遠洋航海與西方相比,從先進轉為落后的原因?這對中國的最大影響是什么?給你留下什么啟示?原因:貢賜貿易;“海禁”和閉關鎖國影響:中國面對世界潮流錯失了機遇,近代以來逐漸落后于西方啟示:必須堅持改革開放;必須擁有強大的海軍力量,強烈的海權意識全球航路的開辟開辟動因與條件新航路開辟進程其他航路的開辟動因:商品經濟發展,尋金熱;東方誘惑;陸路受阻;信仰動力條件:政府支持、技術進步、商業資本支持迪亞士:第一次繞過好望角達·伽馬:繞道非洲到達印度哥倫布:開辟從歐洲到美洲新航路(發現美洲新大陸)麥哲倫: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環球航行對北大西洋高緯度地區的探索+對南半球的探索意義:進一步認識了世界,加強了世界的聯系本課小結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