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化學試卷注意事項:1.答題前,考生務必用黑色碳素筆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考場號、座位號在答題卡上填寫清楚。2.每小題選出答案后,用 2B 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在試題卷上作答無效。3.考試結束后、請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滿分 100 分,考試用時 75 分鐘一、選擇題:本題共 14 小題,每小題 3 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科學家們發現了鐵的新同位素“鐵 ”,揭秘了超新星爆炸歷史真相。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 鐵 的質子數為 60B. 的核內質子數比中子數多 8C. 與 的核外電子數相同,屬于不同核素D. 與 的化學性質相似,互為同素異形體2.某大型企業利用含 的廢液凈化含有的工業廢氣的工藝如圖所示,既避免了空氣污染又回收了硫黃,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益.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步驟①中 是還原劑B. 根據工藝流程可知氧化性:C. 步驟③中每生成 消耗D. 在 處理中作催化劑3.下列有關焰色試驗操作的描述正確的是( )A. 在觀察焰色時均要透過藍色鈷玻璃,以便排除鈉元素的黃光的干擾B. 取一根潔凈的細鉑絲,放在酒精燈上灼燒至與火焰顏色相同,再蘸取少量 NaCl 溶液,進行焰色試驗第 1頁 共 12頁C. 鉑絲在做完氯化鈉溶液的焰色試驗后,用稀硫酸洗凈,再蘸取少量的 K2SO4 溶液,重復以上實驗D. 用潔凈的鉑絲蘸取某溶液,放在火焰上灼燒,觀察到黃色火焰,則該溶液中一定有 Na+,沒有 K+4.膠體在自然界尤其是生物界普遍存在,應用也非常廣泛。下列有關膠體的說法錯誤的是( )A. 可用滲析法提純、精制膠體B. 丁達爾效應可被用來區分膠體和溶液C. 氫氧化鐵膠粒帶正電荷,1 mol 膠粒中含有 1 mol Fe(OH)3D. 氣溶膠是膠體的一種,是混合物5.實驗室制備 Li3N 的原理是 。氮化鋰(Li3N)是一種重要的化工試劑,在空氣中易潮解,某實驗小組擬設計實驗制備 Li3N(裝置可重復使用)。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 實驗時應先點燃甲處的酒精燈B. 裝置的連接順序為甲→乙→丙→丁C. 若裝置內空氣沒有排盡,則 Li3N 產品中會混有 Li2OD. 甲裝置主要發生反應:6.關于下列四個裝置說法錯誤的是( )第 2頁 共 12頁A. 裝置Ⅰ:銅電極質量增加 B. 裝置Ⅱ:鋅筒作負極,發生氧化反應C. 裝置Ⅲ:可充電,屬于二次電池 D. 裝置Ⅳ:內電路中電子由 b 極移向 a 極7.在標準狀況下,如圖所示密閉容器內有一可移動的活塞,兩邊分別充入 1 L 空氣和 3 L H2、O2 的混合氣體,若將 H2、O2 的混合氣體點燃引爆,活塞先左彈,恢復原溫度后,活塞右滑停留于容器的中央,則原混合氣體中 H2、O2 的體積比正確的是( )A. 4∶5 B. 2∶7 C. 8∶13 D. 7∶48.已知 2SO2+O2 2SO3 為放熱反應,對該反應的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O2 的能量一定高于 SO2 的能量 B. SO2 和 O2 的總能量一定高于 SO3 的總能量C. SO2 的能量一定高于 SO3 的能量 D. 因該反應為放熱反應,故不必加熱就可以發生9.已知 W、X、Y、Z 為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數依次增大,W、Z 同主族,X、Y、Z 同周期,其中只有 X 為金屬元素,W 與 X 原子序數相差 5,下列說法一定正確的是( )A. W 的氣態氫化物的穩定性小于 Y 的氣態氫化物的穩定性B. 原子半徑:C. W 與 X 形成化合物的化學式為D. W 的含氧酸的酸性比 Z 的含氧酸的酸性弱10.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 考古時可以利用 14C 測定一些文物的年代B. 合金的熔點比各成分金屬的高第 3頁 共 12頁C. 儲氫金屬可用于解決氫能儲存和運輸難題D. 不銹鋼在大氣中比較穩定,不容易生銹,具有很強的抗腐蝕能力11.能用離子方程式 H++OH-===H2O 表示的化學反應是( )A. Cu(OH)2(s)和 H2SO4(aq)的反應 B. 澄清石灰水和 HCl(aq)的反應C. KOH(aq)和 Na2SO4(aq)的反應 D. Ba(OH)2(aq)和 H2SO4(aq)的反應12.量變引起質變規律廣泛應用于化學中。下列化學變化不符合這一規律的是( )A. 鐵與硝酸反應 B. 硫酸鋁溶液和燒堿溶液反應C. 澄清石灰水與二氧化碳反應 D. 稀鹽酸和熟石灰反應13.由硫鐵礦燒渣(主要含 Fe2O3、Al2O3、SiO2)制取綠礬(FeSO4·7H2O)的流程如下:已知 SiO2 是一種酸性氧化物。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濾液Ⅰ”溶質中只含有 NaOH 和 NaAlO2B. “酸浸”時的離子反應方程式為C. “還原”過程中鐵粉只發生置換反應D. 將“濾液Ⅱ”蒸干后可獲得 FeSO4·7H2O14.下列物質的顏色和性質或用途對應正確的是( )A. ①④⑤ B. ②③ C. ①②③④⑤ D. ①③二、非選擇題,共 4 個大題,共 58 分。15.氧化鐵和氧化亞銅是紅色粉末,常用作顏料。某化學實驗小組通過實驗探究某紅色粉末第 4頁 共 12頁是 Fe2O3、Cu2O 或二者的混合物。[查閱資料] Cu2O 是一種堿性氧化物,溶于稀硫酸生成 Cu 和 CuSO4,在空氣中加熱生成 CuO。探究過程如下:[提出假設]假設 1:紅色粉末是 Fe2O3;假設 2:紅色粉末是 Cu2O;假設 3:紅色粉末是 Fe2O3 和 Cu2O 的混合物。[設計實驗]取少量粉末于試管中,滴加足量稀硫酸,再滴加幾滴 KSCN 溶液。(1)若假設 1 成立,則實驗現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若滴入 KSCN 溶液后溶液不變紅,則證明原固體粉末中一定不含三氧化二鐵。你認為這種說法合理嗎?________(填“合理”或“不合理”)。簡述你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3)若固體粉末完全溶解,無固體存在,滴加 KSCN 溶液后溶液不變紅,則證明原固體粉末是 Fe2O3 和 Cu2O 的混合物,其質量比為________;寫其中發生的氧化還原反應的離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探究延伸]經實驗分析,確定紅色粉末為 Fe2O3 和 Cu2O 的混合物。(4)實驗小組欲用加熱法測定 Cu2O 的質量分數。取 a g 固體粉末在空氣中充分加熱,待質量不再變化時,稱其質量為 b g(b>a),則混合物中 Cu2O 的質量分數為_______________(列出計算式即可)。16.除雜和離子的檢驗是中學化學的重要內容。回答下列問題:(1)欲除去粗鹽水中的 設計如下工藝流程(所加試劑均過量)。①粗鹽水中加入 NaOH 溶液發生的離子反應方程式為 。②試劑 a、試劑 b、試劑 c 依次為 (填字母)。A.Na2CO3 溶液、BaCl2 溶液、稀鹽酸 B.BaCl2 溶液、Na2CO3 溶液、稀鹽酸C.Na2CO3 溶液、NaOH 溶液、稀鹽酸 D.BaCl2 溶液、NaOH 溶液、稀鹽酸③實驗室中進行操作 x 需用到的玻璃儀器有燒杯、玻璃棒和 。(2)某無色透明溶液可能存在大量 中的一種或幾種,進行如下實驗:I.取少量原溶液,加入過量稀鹽酸,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入過量稀硝酸,沉淀不消失;第 5頁 共 12頁Ⅱ.取 I 的濾液加過量的 NaOH 溶液,出現白色沉淀。①由操作 I 確定原溶液中肯定存在的陽離子是 ,操作 I 中產生白色沉淀的離子方程式為 。②通過以上信息可知肯定不存在的離子是 。17.為了證明稀硝酸與銅反應的氣體產物是 NO,某同學設計了如下實驗。(1)關 閉 K1, 打 開 K2, 通 過 分 液 漏 斗 向 石 灰 石 中 加 入 稀 硝 酸 , 則 石 灰 石 的 作 用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將銅絲插入稀硝酸中,充分反應后,打開 K1,通過氣囊鼓入空氣,可以觀察到燒瓶中________________,證明稀硝酸與銅反應的氣體產物是 NO。(3)銅與稀硝酸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NaOH 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已知 A 是一種不溶于水的固體,在一定條件下有如圖所示的轉化關系(部分產物略)。試回答下列問題:(1)寫出物質的化學式:A__________________,E__________________。(2)寫出由 B 和 C 在溶液中反應生成 A,由 F 的濃溶液與 Cu 反應生成 C 的化學方程式。B+ C→ A: __________________; F(濃 )+ Cu→ 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寫出 D 和 F 的稀溶液反應的離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第 6頁 共 12頁1.【答案】C【解析】鐵-60 的質量數為 60,質子數為 56,A 錯誤; 的核內質子數是 26、中子數是60-26=34,質子數比中子數少 8,B 錯誤; 與 核外電子數都是 26,二者中子數不同,互為同位素,二者屬于不同核素,C 正確、D 錯誤。2.【答案】D【解析】步驟①中亞鐵離子被氧氣氧化為鐵離子,亞鐵離子是還原劑,銅元素化合價沒變不是還原劑,A 錯誤;據氧化劑的氧化性強于氧化產物的氧化性,氧化性:①O2 > Fe3+,③Fe3+ > S,故氧化性:O2 > Fe3+ >S,銅元素沒有發生氧化還原反應,B 錯誤;步驟③中硫元素化合價由-2 變為 0、鐵元素化合價由+3 變為+2,即每生成 1mol 單質硫同時消耗 2mol 鐵離子轉移 2 mol 電子,故每生成 32g S(為 1 mol)消耗 2 mol Fe3+,C 錯誤;根據圖示可知,在 處理中反應前后不變,作催化劑,D 正確。3.【答案】B【解析】在觀測鉀的焰色時要透過藍色鈷玻璃,其他元素不需要,A 錯誤;取一根潔凈的細鉑絲,放在酒精燈上灼燒至無色,再蘸取 NaCl 溶液,進行焰色試驗,B 正確;做焰色試驗結束后鉑絲要用稀鹽酸洗滌,不能用稀硫酸洗滌,C 錯誤;黃光能掩蓋紫光,該實驗只能說明該溶液中含有 Na+,無法確定是否含有 K+,D 錯誤。4.【答案】C【解析】A.膠體粒子不能通過半透膜,可用滲析法提純、精制膠體,故 A 正確;B.膠體能產生丁達爾效應,丁達爾效應可被用來區分膠體和溶液,故 B 正確;第 7頁 共 12頁C.氫氧化鐵膠粒是氫氧化鐵的聚集體,1 mol 膠粒中含有的 Fe(OH)3 大于 1mol,故 C 錯誤;D.根據分散劑狀態,膠體分為液溶膠、固溶膠、氣溶膠,氣溶膠是膠體的一種,是混合物,故 D 正確。5.【答案】B【解析】實驗需要先通入氮氣排除空氣的干擾,故應先點燃甲處酒精燈,A 項正確;根據分析可知,裝置的連接順序應為:甲→乙→丙→乙→丁,B 項錯誤;若裝置內空氣沒有排盡,加熱時發生副反應: ,則 Li3N 產品中會混有 Li2O,C 項正確;甲裝置是制取氮氣的裝置,主要發生反應:NH4Cl+NaNO2 NaCl+N2↑+2H2O,D 項正確。選 B。6.【答案】D【解析】鋅做負極,銅做正極,銅離子得電子生成銅,銅電極質量增加,A 正確;鋅錳電池中二氧化錳得電子做正極,鋅失電子做負極,鋅元素化合價升高,發生氧化反應,B 正確;鉛蓄電池可充放電,屬于二次電池,C 正確;氫氣燃料電池中通入氫氣一極失電子做負極,通入氧氣一級得電子做正極,則 a 為負極 b 為正極,電子由負極流向正極,則內電路中電子由 a 極移向 b 極,D 錯誤。7.【答案】A【解析】令空氣的物質的量為 a mol,反應前,左右兩室的體積之比為 1∶3,反應前右室的物質的量為 3a mol,反應后,活塞處于中央,兩室體積相等,則兩室中氣體的物質的量相等,反應后右室氣體物質的量為 a mol,發生反應:2H2+O2 2H2O,設 H2、O2 的物質的量分別為 x mol、y mol,若氫氣過量,則:x-2y=a,x+y=3a,解得 x∶y=7∶2;若氧氣過量,則:y-0.5x=a,x+y=3a,解得 x∶y=4∶5,故原混合氣體中 H2、O2 的體積比可能為 7∶2或 4∶5。8.【答案】B【解析】判斷一個反應是放熱反應還是吸熱反應,關鍵看反應物的總能量與生成物的總能量的相對大小。如果反應物的總能量高于生成物的總能量,反應放熱,B 項正確,A、C 項錯誤;放熱反應只表明反應物總能量比生成物總能量高,而加熱是反應的條件,兩者無必然聯系,許多放熱反應也必須加熱才能開始進行,D 項錯誤。9.【答案】B【解析】W、X、Y、Z 為原子序數依次增大的短周期元素,W、Z 同主族,X、Y、Z 同周期,其中只有 X 為金屬元素,則 W 是第二周期元素,X、Y、Z 是第三周期元素,W 與 X第 8頁 共 12頁原子序數相差 5,若 W 為 C 元素,則 X 為 Na 元素、Y 為 Mg 元素或 Al 元素、Z 為 Si 元素,與題意不相符;若 W 為 N 元素,則 X 為 Mg 元素、Y 為 Si 元素、Z 為 P 元素,與題意相符;若 W 為 O 元素,則 X 為 Al 元素、Y 為 Si 元素或 P 元素、Z 為 S 元素,與題意相符;若W為 F 元素,X 為 Si 元素,與題意不相符,所以 W、X、Y、Z 四種元素可能為 N 元素、Mg元素、Si 元素、P 元素,或 O 元素、Al 元素、Si 元素或 P 元素、S 元素。同周期元素,從左到右元素的非金屬性依次增強,氣態氫化物的穩定性依次增強,同主族元素,從上到下元素的非金屬性依次減弱,氣態氫化物的穩定性依次減弱,則 W 的氣態氫化物的穩定性大于 Y 的氣態氫化物的穩定性,A 錯誤;同周期元素,從左到右原子半徑依次減小,同主族元素,從上到下原子半徑依次增大,則四種原子的原子半徑大小順序為 X>Y>Z>W,B 正確;若 W 為 O 元素、X 為 Al 元素,兩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學式為 Al2O3,不符合 X3W2 的構型,C 錯誤;若 W 為氧元素,氧元素不存在含氧酸,D 錯誤。10.【答案】B【解析】A.考古時可以利用 14C 測定一些文物的年代,同位素追蹤,A 正確;B.一般合金的熔點比各組分低,硬度比各組分大,B 錯誤;C.氫能的優點是熱值高,燃燒產物無污染,但儲存和運輸是難題,儲氫合金可解決此難題,C 正確;D.不銹鋼性質穩定,不容易被腐蝕生銹,有很強的抗腐蝕能力,D 正確。11.【答案】B【解析】A 中 Cu(OH)2(s)不溶于水,在離子方程式中應寫成化學式的形式;C 中 KOH(aq)和Na2SO4(aq)不能發生復分解反應;D 中除了有水生,成還有難溶于水的 BaSO4 沉淀生成。12.【答案】D【解析】鐵與硝酸反應時鐵少量生成硝酸鐵,鐵過量時生成硝酸亞鐵,符合量變引起質變,A 不選;硫酸鋁溶液和燒堿溶液反應時,燒堿少量時生成氫氧化鋁沉淀,燒堿過量時生成Na[Al(OH)4],符合量變引起質變,B 不選;澄清石灰水與二氧化碳反應時,二氧化碳少量產生碳酸鈣沉淀,二氧化碳過量時生成 Ca(HCO3)2,符合量變引起質變,C 不選;稀鹽酸和熟石灰反應不論量為多少,均只生成氯化鈣和水,D 選。13.【答案】B【解析】A.向含有 Fe2O3、Al2O3、SiO2 的硫鐵礦燒渣中加入足量 NaOH 溶液,兩性氧化物Al2O3 反應產生 NaAlO2;酸性氧化物 SiO2 反應產生 Na2SiO3 溶液,同時含有過量 NaOH 溶液,故“濾液Ⅰ”溶質中除含有 NaOH 和 NaAlO2 外,還含有過量 NaOH 溶液,A 錯誤;第 9頁 共 12頁B.用堿浸取后的固體殘渣中含有 Fe2O3,則“酸浸”時 Fe2O3 與硫酸反應產生 Fe2(SO4)3 及 H2O,反應的離子反應方程式為 ,B 正確;C.酸浸后的溶液中含有 Fe2(SO4)3 及過量 H2SO4,向其中加入 Fe 粉,發生反應:2Fe3++Fe===3Fe2+;Fe+2H+===Fe2++H2↑,前者是化合反應,后者是置換反應,C 錯誤;D.將“濾液Ⅱ”蒸干后,會使結晶水化物失去全部或部分結晶水,因此將“濾液 II”直接蒸干,不可獲得 FeSO4·7H2O,D 錯誤;14.【答案】D15.【答案】(1)固體完全溶解,滴加 KSCN 溶液后,溶液變為紅色(2)不合理 若原固體粉末為 Fe2O3 和 Cu2O 的混合物,加入稀硫酸,Cu2O 與稀硫酸反應產生的 Cu 能與 Fe3+反應,若 Fe3+全部與 Cu 反應生成 Fe2+,滴加 KSCN 溶液后溶液不變紅(3)10∶9 Cu2O+2H+===Cu+Cu2++H2O、2Fe3++Cu===2Fe2++Cu2+(4)×100%【解析】(1)若紅色粉末是 Fe2O3,Fe2O3 完全溶解于稀硫酸生成硫酸鐵,滴加 KSCN 溶液后溶液變為紅色。(2)紅色粉末若是 Fe2O3 和 Cu2O 的混合物,加入足量稀硫酸,會有 Cu 生成,Cu 能將 Fe3+還原為 Fe2+,若 Fe3+全部轉化為 Fe2+,滴加 KSCN 溶液后溶液不變紅。(3)反應的有關離子方程式為 Fe2O3+6H+===2Fe3++3H2O、Cu2O+2H+===Cu+Cu2++H2O、2Fe3++Cu===2Fe2++Cu2+,其中后面兩個反應是氧化還原反應。設 Fe2O3 的物質的量為 n mol,溶解于稀硫酸生成的 Fe3+為 2n mol,結合 2Fe3++Cu===2Fe2++Cu2+可知 Cu為 n mol,再根據 Cu2O+2H+===Cu+Cu2++H2O 可知 Cu2O 的物質的量為 n mol,故 Fe2O3和 Cu2O 的質量比為 160∶144=10∶9。(4)依據題意,在空氣中加熱時能發生反應的物質為 Cu2O,其轉化為 CuO,增加的質量就是參加反應的氧氣的質量,根據質量差計算可以得出 Cu2O 的質量。設樣品中氧化亞銅的質量為 m,則:2Cu2O+O2===4CuO Δm288 g 32 gm (b-a)gm= g=9(b-a) g,混合物中 Cu2O 的質量分數為×100%。16.【答案】(1)① ②B ③漏斗第 10頁 共 12頁(2)①Ag+ ②K+、Cl-、【 解 析 】( 1) ① 粗 鹽 水 中 加 入 NaOH, M2g+轉 化 為 Mg(OH)2 沉 淀 ,;②a 為 BaCl2 溶液,將硫酸根轉化為 BaSO4 沉淀;b 為 Na2CO3 將鈣離子轉化為 CaCO3 沉淀及將過量的 BaCl2 轉化為 BaCO3 沉淀;過濾后向濾液中加入鹽酸,既能去除過量的 Na2CO3及 NaOH,c 為鹽酸,B 正確;③操作 x 為過濾,需要用到燒杯、玻璃棒、漏斗、濾紙。(2)①Fe3+為黃色溶液,Cu2+為藍色溶液,故溶液中不含 Fe3+、Cu2+;加入過量稀鹽酸,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入過量稀硝酸,沉淀不消失,說明溶液中含有 Ag+,離子反應為:;②操作Ⅱ加過量的 NaOH 溶液,出現 Mg(OH)2 白色沉淀,說明肯定含有 ;操作 I 在加入鹽酸除了生成沉淀外,沒有其他現象說明溶液中沒有碳酸根,且加入鹽酸引入氯離子,加入硝酸,則引入硝酸根,則不確定的離子為 K+、Cl-、 。17【. 答案】(1)石灰石與稀硝酸反應生成 CO2,將裝置中的氧氣排盡 CaCO3+2HNO3===Ca(NO3)2+CO2↑+H2O。(2)無色氣體變成紅棕色氣體 (3) 3Cu+8H++2NO ===3Cu2++4H2O+2NO↑(4)處理尾氣,以免氣體污染環境【解析】(1)石灰石與稀硝酸反應生成 CO2,能把裝置中的氧氣排盡,防止干擾反應現象的判斷,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 CaCO3+2HNO3===Ca(NO3)2+CO2↑+H2O (2)將銅絲插入稀硝酸中充分反應后,打開 K1,通過氣囊鼓入空氣,可以觀察到燒瓶中無色氣體變成紅棕色,證明稀硝酸與銅反應產生的氣體產物是 NO。(4)NO、NO2 是大氣污染物,由于它們可以與NaOH 溶液反應生成鹽,因此用 NaOH 溶液吸收尾氣可以防止大氣污染。18.【答案】(1)S SO3 (2)2H2S+SO3===3S↓+2H2O2H2SO4(濃)+Cu CuSO4+SO2↑+2H2O (3)FeS+2H+===Fe2++H2S↑【解析】(1)由分析可知,A 為 S;E 為 SO3。(2)B 為 H2S,C 為 SO2,H2S 和 SO2 反應生成硫單質和水,化學方程式為:2H2S+SO2===3S↓+2H2O;由 H2SO4 的濃溶液與 Cu 反應生成 SO2 的化學方程式為:2H2SO4(濃)+Cu CuSO4+SO2↑+2H2O。(3)FeS 和 H2SO4 的稀溶液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FeS+2H+===Fe2++H2S↑。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