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教學設計課題教學內容分析 《大家的“朋友”》是統編教材《道德與法治》三年級下冊第三單元“我們的公共生活”中的第一課。《大家的“朋友”》作為這個單元的第一課,有“認識我們的‘朋友’”和“善待我們的‘朋友’”兩個部分組成。本節課重點講第一課時“認識我們的‘朋友’”。學情分析 三年級的學生在生活中已經接觸和使用了一些公共設施,平時對公共設施關注不多。有基本愛護的公共設施意識,但重視程度不夠。使用公共設施時,既不了解公共設施的來源,又忽視公共設施的作用,愛惜程度也不夠。教學目標 1. 知道什么是公共設施,認識常見的公共設施并了解它的作用。 2. 通過學習,體會到我們的生活離不開公共設施,產生愛護公共設施的想法。 3.通過設計新型公共設施,提升積極參與公共事務,服務他人的意識。學習重點難點 重點:認識常見的公共設施,并了解它的作用。 難點:知道我們的生活離不開公共設施,產生愛護公共設施的想法。學習活動設計 教師活動學生活動環節一:了解尋找公共設施 教師活動 出示謎語圖片。 2.猜謎語。學生活動 看一看,說一說 思考問題 設計意圖 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為了解公共設施打好基礎。環節二:公共設施作用大 教師活動 同學們,課前,我請大家了解身邊的公共設施及其作用,你們是通過什么方式了解的? 分享調查結果1 :哪些是公共 設施?展示 分享調查結果2:這些公共設施能為我們提供什么幫助呢? A.老師表演 B.聽一聽 :這是誰的自我介紹呢 C.說一說:孩子們,你還知道哪些公共設施及作用呢? 小結:同學們的分享讓我們知道了公共設施種類多,正像你們所說的所表演的那樣,公共設施幫了我們大家好大的忙,我還從你們的使用感受里聽出了對公共設施的感謝,對于幸福生活的感恩。學生活動 說說自己的感受 看圖,思考 同桌交流 、小組交流 4.班級內表演設計意圖通過認識公共設施,了解公共設施,知道公共設施給大家帶來的作用。 環節三:公共設施少不了 教師活動 1.看《小叮當》的故事。如果離開公共設施的幫助,我們的生活會是什么樣呢? 2.討論、表演《小叮當旅行記》續集。在小組內討論:小叮當還會遇到哪些不方便呢?請大家在小組內討論并用演一演的方式進行展示。 3.體驗游戲:同學們,剛才你們的表現都很棒,為了獎勵大家,現在我們來玩一個游戲。請仔細看游戲規則,請拿出一支筆、一張紙,現在請你起立,把紙放在手上,像這些同學一樣,在一分鐘內抄寫下面的內容。學生活動 獨立思考 小組交流合作 班級展示。 體驗游戲說感受。設計意圖:本環節從“班級劇場”的演出,到分享自己的類似經歷,實現了讓教材經驗喚醒教室內學生經驗的轉變,再到以后會怎樣對待身邊的公共設施,讓學生對公共設施的作用有了進一步的感知:我們的生活離不開公共設施,自然產生愛惜使用的想法。 環節四:小小設計師教師活動 1.選配公共設施 這是座新建的圖書館,需要我們幫忙選一選。需要購買哪些公共設施?快來看看,不同場所所需要的公共設施也是不一樣的,那圖書館應該配備哪些公共設施?你們選對了嗎?恭喜大家。 2.設計公共設施:在使用公共設施的過程中,你發現有需要改進、完善的地方嗎?或者你有需要的時候,發現根本沒有這種公共設施?現在就讓我們來做一名公共設施設計師,通過自己的智慧來為公共設施做點事情吧。現在讓我們進入最后一項挑戰,隨著社會的發展,公共設施也要與時俱進,課后請你發揮你的奇思妙想,設計一種新型的公共設施。 3.朗讀感謝:小設計師們設計都特別棒,老師為你們的創意點贊!還有的同學說,我們不但要珍惜我們的公共設施朋友,還要對他們心存感謝。孩子們,現在請你按下暫停鍵,靜靜的讀一讀同學們感謝朋友的心聲。學生活動 1.獨立思考 2.交流 3. 分享 4.展示表演設計意圖:本環節旨在培養學生服務他人的公共意識。講講自己生活中使用公共設施的發現,既是梳理學生的已有生活經驗,也為學生接下來的設計提供“支架”,使設計作品來源于生活,又服務學生的生活,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板書設計 《大家的“朋友”》 作用大 不能少 愛護 感謝教學反思與改進 本節課,我始終圍繞“大家的朋友”這一主題,緊扣教材,聯系生活,環環相扣。 1.謎語導入,初步感知公共設施。導入是一節課的開始,上課伊始就通過猜謎語形式,讓學生感興趣,吸引學生,不但切入課題,而且符合中年級段孩子喜歡的學習方式。 學生興趣濃,參與度高。 2.運用多媒體創設鮮活的活動場景,以活動促教學,以活動促發展。道德與法治課不能是一味的講道理,而是通過一系列活動的開展,讓學生去體驗、去感悟。為學生設置場景,更容易讓那個學生理解,會用。 3.不足之處:小叮當旅行記續集,讓大家演一演,很多孩子都都想展示表演,但由于時間比較緊,沒有沒能讓大家展示的盡興。 改進措施:可以安排另個時間段進行延伸課堂,讓孩子們把自己準備的展示活動充分進行,讓孩子們充分展示,充分體驗,真正做到學以致用。(6)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