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2張PPT)第1課 隋朝統一與滅亡第一單元隋唐時期:繁榮與開放的時代從東漢到隋的政權更迭西晉南方:北方:三國魏蜀吳東晉十六國宋齊梁陳北魏東魏北齊北周隋北朝南朝西魏東漢1、隋朝的建立及統一隋文帝(541—604年),名楊堅,漢族,父親輔助宇文泰建立北周,封隋國公。楊堅襲父爵,歷任北周朝廷要職。581年,楊堅受北周靜帝禪讓為帝,改元開皇,建立隋朝。隋文帝勤于政務,崇尚節儉,實行一系列改革,并統一南北。朝代 建立時間 建立者 都城 統一時間隋581年楊堅(隋文帝)大興589年消滅陳朝一、隋的統一1、隋朝的建立及統一一、隋的統一泊秦淮[唐]杜牧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思考:隋朝的統一有何歷史意義 ①結束了長期分裂局面。②順應了民族交融的大趨勢。③促進了南北方經濟文化的交流和發展。(1)措施:①經濟:發展經濟,編訂戶籍,核實戶口,減輕賦稅,統一幣制(隋五銖)和度量衡②政治:創立三省六部制,加強中央集權,修訂和減省刑律,簡化機構,提高行政效率2、隋朝的強盛一、隋的統一時間 項目 隋初 隋盛世 表現人 口 3000多萬人 4600多萬人墾 田 1900多萬頃 5500多萬頃糧 倉 長安太倉 洛陽含嘉倉、興洛倉人口激增墾田擴大糧倉豐實計天下儲積,得供五六十年。——[唐]吳兢《貞觀政要》古今稱國計之富者莫如隋。——[元]馬端臨《文獻通考》含嘉倉(2)影響:①促進了社會經濟的迅速恢復和發展,使人口數量和墾田面積大幅度增長,成為疆域遼闊、國力強盛的王朝;②出現了“開皇之治”的盛世局面2、隋朝的強盛一、隋的統一3、隋朝與臺灣一、隋的統一1.目的:為了加強南北交通,鞏固隋王朝對全國的統治從公元604年11月發詔,第二年2月正式啟動……“開鑿大運河”。……旨在加強南北的經濟文化聯系。——袁剛《君王的比較和隋煬帝的事功與暴政》2.修建者和時間:隋煬帝楊廣 605年二、開通大運河3.概況:大運河以洛陽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郡,連接了海河、黃河、淮河、長江和錢塘江五大水系,全長2700多千米,是當時世界上最長的運河。(1)一條:(2)二長:(3)三點:(4)四段:(5)五大水系:(6)八個省、直轄市:一條貫通南北的大運河2700多千米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永濟渠、通濟渠、邗溝、江南河北京、天津、河北、山東、河南、安徽、江蘇、浙江涿郡、洛陽、余杭郡二、開通大運河想一想隋煬帝時為什么能夠成功開通縱貫南北的大運河?開通后的影響是什么?4.條件:政治:經濟:交通:5.影響:大運河的開鑿和貫通,帶動了沿河城市的繁榮與發展,加強了南北地區政治、經濟和文化上的交流,有利于國家統一和民族交融。①國家統一、中央集權使征發大量勞動力成為可能(國家體制優勢)③在已有的天然河道和古運河基礎上開鑿②隋文帝“開皇之治”提供了充分的經濟實力二、開通大運河6、評價:在評價隋朝大運河時,既要看到它的消極性,又要看到它的積極性。即大運河的開鑿既加重了老百姓的負擔,也加強了我國南北地區政治、經濟和文化的交流,成為南北交通的大動脈,有利于國家的統一。我們應該如何評價隋朝大運河?思考盡道隋亡為此河,至今千里賴通波若無水殿龍舟事,共禹論功不較多——[唐]皮日休《汴河懷古》弊在當代利在千秋二、開通大運河猜一猜十年寒窗獨占鰲頭連中三元春風得意名落孫山一舉成名金榜題名猜一古代選官制度科舉制1.背景:魏晉南北朝時期,官吏的選拔權由上層權貴壟斷,選官看重門第高低,不太注重才識。世家大族子弟壟斷官場中的中高級職位,平民子弟很難晉升——九品中正制九品中正制是魏晉南北朝時期的一種選官制度。首先由中央挑選“賢有識鑒”的官吏組成中正官,然后按照家世、品德、才干等定品,于中正官所在的州郡選拔人才。九品中正制建立之初,確實起到了選拔人才的作用,其選拔標準家世、品德、才能并重。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選拔標準開始發生變化,僅僅重視門第出身。久而久之,官吏的選拔權就被世家大族所壟斷,形成了“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勢族”的情形三、開創科舉取士制度2.誕生:(1)隋文帝:廢除前朝的選官制度,依才能取士(2)隋煬帝:設置進士科,標志著通過考試選拔人才的科舉制的正式確立寒門苦讀參加科舉金榜題名[唐]李肇《唐國史補》:“進士科,始于隋大業中,盛于貞觀永徽之際,縉紳雖位極人臣,不由進士者,終不為美。”注:大業,隋煬帝年號;貞觀,唐太宗年號;永徽,唐高宗年號。三、開創科舉取士制度“大唐貢士之法,多循隋制。……其常貢之科,有秀才,有明經,有進士,有明法,有書,有算。……初,秀才科等最高,……貞觀中,有舉而不第者,坐其州長,由是廢絕。自是士族所趣鄉,唯明經、進士二科而已。”——[唐]杜佑《通典》卷一五《選舉三·歷代制下》唐玄宗三十老明經五十少進士思考:哪一科考試容易?特點:自由報考、公平、公開、公正討論:聯系今天的中考、高考,想想科舉制有什么特點?三、開創科舉取士制度 材料 魏晉南北朝與隋朝選官制度對比表 選官制度 魏晉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 隋朝的科舉制選拔方式 推舉 國家公開統一考試決定權歸屬 地方權貴壟斷 中央(吏部)對象范圍 士族地主或名門望族 全國的人才選拔標準 門第出身、家族名望 真才實學、考試成績三、開創科舉取士制度 根據材料并結合教材,從不同角度分析其歷史進步性。(2)消極影響:①造成重文輕武風氣,埋下了后世中國羸弱的隱患。②逐漸成為文化專制的手段,束縛了思想的發展,阻礙了科技的進步。(1)積極影響①是我國古代選官制度的重大變革,加強了朝廷在選官上的權力,使通過考試選拔官員的用人制度逐漸確立,加強了中央集權。②擴大了統治基礎,對社會階層流動也起到積極作用,有利于政局的穩定。③提高了整個官僚隊伍的文化素養,推動了教育的發展。④成為歷朝選拔官吏的主要制度,一直維持了約1300年。范進中舉3.影響三、開創科舉取士制度隋煬帝的帝王之路604年,登基繼位605年,營建東都洛陽,歷時十個月,每月征調民夫二百萬人605-609年,征討吐谷渾、林邑、契丹,大宴突厥605-610年,征發民夫二百多萬開鑿大運河607年,北巡。期間,征發十余郡丁男鑿太行山,以通馳道;征發丁男一百余萬筑長城610年,派人三赴流求(今臺灣)612-614年,三征遼東,迫使三百多萬農民服兵役、當民夫616-618年,造龍舟萬艘,三下江南,巡游江都暴政四、隋朝的滅亡1.隋亡原因:隋煬帝急功近利,不恤民力,又縱情享樂,奢侈無度……暴政四、隋朝的滅亡2.經過:隋末農民大起義(罄竹難書)3.結果:618年,隋煬帝在江都(揚州)被叛軍殺死,隋朝滅亡四、隋朝的滅亡歷史有著驚人的相似。在學完隋朝之后,我們會發現歷史上有一個王朝—秦朝和隋朝有著驚人的相似。比較項 秦朝 隋朝 相同點統治時間統一意義制度創新邊疆管理興修工程滅亡原因對后朝 影響二世而亡(十幾年)二世而亡(三十幾年)都短命結束了春秋戰國以來的分裂割據局面,第一次實現國家統一結束了東漢末年以來的分裂割據局面,再造國家統一都結束了長期的分裂創立君主專制中央集權制(皇帝制、三公九卿制、郡縣制)創立三省六部制、科舉制都建立了對后世影響深遠的制度北擊匈奴、南平百越三征遼東,三赴流求長城、靈渠大運河都修建了巨大的工程都重視邊疆防御秦始皇、秦二世的暴政隋煬帝的暴政都因暴政而亡為西漢提供借鑒,西漢初期實行休養生息,造就“文景之治”和“漢武盛世”為唐朝提供借鑒,唐朝初期皇帝勵精圖治,造就“貞觀之治”和“開元盛世”都為下一王朝提供了借鑒課堂小結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