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0張PPT)第4課 安史之亂與唐朝衰亡課堂導入憶昔(節選)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垂老別(節選)萬國盡征戍,烽火被岡巒。積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對比杜甫的兩首詩歌,分別描述了唐朝怎樣的景象?同樣的作者,不同的心境。是什么事件造成了這樣的轉變?shù一、安史之亂項目 安史之亂原因 個人:社會:軍事:概況 時間:人物:過程:結果:影響唐玄宗在位后期沉湎于享樂,朝政腐敗奢侈之風日盛,連年戰爭使民眾不堪重負,社會矛盾日趨尖銳,邊疆形勢愈為緊張節度使勢力膨脹,中央與地方的力量對比失衡,形成外重內輕的局面755年—763年安祿山 史思明 VS 郭子儀 李光弼 仆固懷恩763年,安、史內亂被殺,叛軍投降(1)使唐朝的國勢由盛轉衰(3)中央權力衰微,節度使擁兵自重,形成藩鎮割據的局面前進(2)對社會經濟造成極大的破壞,尤其是北方地區損失嚴重VS唐玄宗前、后期作為穩定政局勵精圖治重用賢能沉湎享樂任人唯親朝政腐敗一、安史之亂李林甫高力士楊國忠姚崇宋璟個人:唐玄宗在位后期沉湎于享樂,朝政腐敗春宵苦短日高起,從此君王不早朝。承歡侍宴無閑暇,春從春游夜專夜。——白居易《長恨歌》一、安史之亂材料研讀材料一: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榮枯咫尺異,惆悵難再述。——杜甫《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節選)材料二:車轔轔,馬蕭蕭,行人弓箭各在腰。耶娘妻子走相送,塵埃不見咸陽橋。牽衣頓足攔道哭,哭聲直上干云霄。道傍過者問行人,行人但云點行頻。或從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營田。去時里正與裹頭,歸來頭白還戍邊。邊庭流血成海水,武皇開邊意未已。君不聞漢家山東二百州,千村萬落生荊杞。縱有健婦把鋤犁,禾生隴畝無東西。況復秦兵耐苦戰,被驅不異犬與雞。長者雖有問,役夫敢申恨?且如今年冬,未休關西卒。縣官急索租,租稅從何出?信知生男惡,反是生女好。生女猶得嫁比鄰,生男埋沒隨百草。君不見,青海頭,古來白骨無人收。新鬼煩冤舊鬼哭,天陰雨濕聲啾啾!——杜甫《兵車行》材料三:在唐朝初期,有不少突厥人遷到幽州以北,在遼西還有不少契丹人。他們的生活仍然是“擊球飲酒,馬射走兔,語言習尚”。但唐朝的一些官員虐待當地的少數民族,對少數民族實施欺騙和高壓政策。社會:奢侈之風日盛,連年戰爭使民眾不堪重負,社會矛盾日趨尖銳,邊疆形勢愈為緊張一、安史之亂粟特人安祿山兼三大兵鎮獨掌超過15萬兵力,擁兵邊陲,且手下驍勇善戰,甚獲玄宗寵信安祿山在唐玄宗和楊貴妃面前跳“胡旋舞”邊鎮兵:49萬 VS中央軍: 9萬天寶節度使分布圖軍事:節度使勢力膨脹,中央與地方的力量對比失去平衡,形成外重內輕的局面返回從唐睿宗開始,為了保衛疆土和通往西域的商路,先后在邊要之地設置節度使。一、安史之亂渤海長安太原魏州汴州睢州洛陽幽州云州九原營州靈武益州北京馬嵬驛河黃江長常山井陘關潼關安祿山起兵反唐地點安祿山兼任的三節度使名稱安史叛軍進攻路線唐、回紇軍反擊路線唐玄宗入蜀路線河東范陽平盧河東時間叛亂將領平叛將領經過結果漁陽鼙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白居易《長恨歌》755年-763年安祿山 史思明郭子儀 李光弼 仆固懷恩安、史:范陽—洛陽—潼關—長安唐玄宗:西逃—馬嵬驛—四川太子李亨(唐肅宗):北上靈武—收復長安、洛陽安史內亂被殺,叛軍投降返回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杜甫《聞官軍收河南河北》一、安史之亂材料研讀年份 人口數/萬唐玄宗天寶十四年(755年) 約5292萬唐肅宗乾元三年(760年) 約1699萬材料一:(2)對社會經濟造成極大的破壞,尤其是北方地區損失嚴重。人口減少了3倍材料二:寂寞天寶后, 園廬但蒿藜。我里百余家, 世亂各東西。存者無消息, 死者為塵泥。賤子因陣敗, 歸來尋舊蹊。久行見空巷, 日瘦氣慘凄。但對狐與貍, 豎毛怒我啼。四鄰何所有? 一二老寡妻。…… ——杜甫《無家別》(節選)hāo líxī(1)使唐朝的國勢由盛轉衰。一、安史之亂(3)中央權力衰微,節度使擁兵自重,形成藩鎮割據的局面。藩鎮的特點:①自行委派官吏②大多數不向中央上交賦稅③軍隊不聽中央調動④節度使職位傳子或部將河朔中原邊疆江南安史殘余勢力戰亂中新興藩鎮開元天寶時緣邊節鎮相當于開元天寶時采訪使叛鎮相互制衡無上供或少上供度支補貼或少上供不上供賦稅之地擁重兵自擅駐重兵防驕藩駐重兵防邊疆駐兵少防盜賊65524212藩鎮 類型 主要演變 淵源 政治 關系 財政 關系 軍事 關系 動亂次數返回二、黃巢起義與唐朝滅亡項目 黃巢起義原因 統治階級:被統治階級:概況 時間:人物:過程:影響:結果宦官專權、藩鎮割據、牛李黨爭——政治腐朽賦役繁重、生活困苦、連年災荒——官逼民反874年-884年/晚唐王仙芝、黃巢唐朝受到致命打擊(1)朱溫降唐,藩鎮圍剿,黃巢兵敗身死,起義失敗(2)907年,朱溫篡唐,建立梁朝,定都開封,史稱“后梁”,唐朝滅亡前進二、黃巢起義與唐朝滅亡(1)統治階級:牛李黨爭(牛僧孺vs李德裕)宦官專權(仇士良)藩鎮割據(2)被統治階級:賦役繁重生活困苦連年災荒材料一:唐代貞觀初年(629年)迄元和末年(820)米價升降表:材料二:唐自玄、肅、代、德,暴斂已烈,然猶可勉強度活,入晚唐后,遍地虎狼,逃亡無所,其勢變成“官迫民反”。統治腐朽官逼民反返回二、黃巢起義與唐朝滅亡時間:874年-884年/晚唐領導人:過程:影響:《不第后賦菊》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后百花殺。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王仙芝、黃巢轉戰南北,攻入長安,建立政權唐朝受到致命打擊返回二、黃巢起義與唐朝滅亡中央地方(1)朱溫降唐,藩鎮圍剿,黃巢兵敗身死,起義失敗(2)907年,朱溫篡唐,建立梁朝,定都開封,史稱“后梁”唐朝興衰過程討論:結合唐朝的發展歷程,從國家建設的角度出發,談談唐朝的興亡對我們有何啟示?以史為鑒啟示:要加強中央集權,協調好中央和地方的關系;大力預防和懲治腐敗;注重民生,使人民安居樂業。返回三、五代十國的更迭與分立五代十國形勢圖1、五代十國概況政權分立,更迭頻繁907年—960年北方:五代南方:十國(十國中的北漢在北方)時間政權特點三、五代十國的更迭與分立中央地方類別 政權 開國君主 即位前的官職五代 后梁(907-923) 朱溫 唐朝 宣武節度使后唐(923-936) 李克用 唐朝 河東節度使后晉(936-946) 石敬瑭 后唐 河東節度使后漢(947-950) 劉知遠 后晉 河東節度使后周(951-960) 郭威 后漢 魏博節度使十國 吳越(907-978) 錢镠 唐朝 鎮海、鎮東節度使閩(909-945) 王審知 唐朝 威武節度使吳(902-937) 楊行密 唐朝 淮南節度使南唐(937-975) 徐知誥 吳 鎮海、寧國節度使南平(924-963) 高季興 后梁 荊南節度使楚(907-951) 馬殷 唐朝 武安節度使前蜀(907-925) 王建 唐朝 西川節度使后蜀(934-965) 孟知祥 后唐 西川節度使南漢(917-971) 劉隱 唐朝 清海節度使北漢(951-979) 劉崇 后漢 河東節度使A.表格中所示的五代十國的開國君主都具有哪些特點?B.這些特點說明五代十國形成的實質是什么?觀察表格,結合課本內容思考:開國君主都是手握重兵的節度使唐末以來藩鎮割據局面的延續2、五代十國的實質三、五代十國的更迭與分立中央地方(1)北方:政權更迭戰事不斷動蕩不安(2)南方:相對穩定北人南遷經濟發展時代 戶數(戶) 資料來源元和時期(806-820) 1 053 517 《元和郡縣志》卷二五一三零五代十國 1 363 704 《文獻通考·輿地考一》《宋史·地理志一》唐五代南方相同地區戶數比較北方人口的南遷3、北方與南方三、五代十國的更迭與分立材料研讀五代十國時期出現了不少以販運水果為業的商人。為了牟取厚利,往往是南方商人將當地水果長途販到北方,北方商人又將本地水果販運到南方。如“鄭州劉元禮載梨向蘇州,蘇人宏執信載橘來鄭州。行至徐城,水流急,兩船相沖,俱破。”劉元禮與宏執信便是從事長途販運的水果商人,因為撞船而打起了官司,可見當時販運規模之大。——材料來源:杜文玉《論五代十國時期農業經濟作物的發展趨勢》政治經濟的交流促進政治的統一政治(3)南北分裂中孕育著統一3、北方與南方三、五代十國的更迭與分立4、周世宗改革后周的第二個皇帝周世宗進行改革,使政權強大起來,為日后北宋的統一打下基礎。課堂小結唐朝衰亡五代十國由盛而衰安史之亂致命打擊黃巢起義唐朝滅亡朱溫篡唐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