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人教版八年級歷史下冊第二單元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與社會主義建設的探索 習題課件(4份打包)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人教版八年級歷史下冊第二單元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與社會主義建設的探索 習題課件(4份打包)

資源簡介

(共23張PPT)
第4課 新中國工業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確立
基礎自主落實
一、第一個五年計劃
材料反映了當時中國的什么現狀 為了改變這種現狀,我國政府做了什么決定 其基
本任務是什么 取得了怎樣的成就 有何意義
1.現狀:我國的工業水平很低,_________,門類不全,許多重要工業產品的人均擁有量
遠遠低于發達國家。
2.決定:編制了發展國民經濟的_______________。
3.基本任務:集中主要力量發展_______,建立國家工業化和國防現代化的初步基礎;
相應地發展___________、輕工業、農業和商業;相應地培養建設人才;等等。
基礎薄弱
第一個五年計劃
重工業
交通運輸業
5.意義:我國開始改變工業落后的面貌,向_______________邁進。
思維導引 第一個五年計劃是集中力量發展重工業而非片面發展重工業。
工業 鞍山鋼鐵公司無縫鋼管廠等三大工程、_____第一汽車制造廠、_____
第一機床廠和飛機制造廠等建成投產
交通
運輸 新建寶成、鷹廈等鐵路30余條;川藏、青藏、新藏公路相繼通車;1957年
_____長江大橋建成
4.成就。
長春
沈陽
武漢
社會主義工業化
史料研習
現在我們能造什么 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壺,能種糧食,還能磨成面粉,還能造紙,但是,一輛汽車、一架飛機、一輛坦克、一輛拖拉機都不能造。
——毛澤東

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確立
材料中的“憲法”有何地位 它是在哪次會議上通過的 會議的內容和意義分別是什么
1.地位:我國___________________的憲法,也是我國有史以來真正反映_________的憲法。
2.會議:1954年9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一次會議。
3.會議內容。
(1)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2)選舉領導:_______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朱德為副主席,劉少奇為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
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長,_______為國務院總理。
4.會議意義:確立了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_________________,為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
奠定了基礎。
第一部社會主義類型
人民利益
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
毛澤東
周恩來
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史料研習
從1953年12月28日至1954年3月14日,毛澤東率領憲法起草小組起草了新中國第一部憲法的草案初稿。從1954年3月23日草案提交到同年6月11日,憲法起草委員會舉行了7次正式會議討論,來自全國各地共8000多人進行了廣泛討論,提出了5900多條修改意見。6月16日,《人民日報》全文刊登了憲法草案,一場史無前例的全民大討論就此展開。截至當年9月,先后有1.5億多人參加討論,收集整理了118萬多條意見。
——摘編自金成波《“五四憲法”是怎樣誕生的》
1.《關于編制五年計劃輪廓的方針》中指出:“今后五年是我國長期建設的第一個階
段,其基本任務是:為國家工業化打下基礎,以鞏固國防,提高人民的物質與文化生活,
并保證我國經濟向社會主義前進。”這段話中的“今后五年”指的是( )
A.1949-1953年 B.1950-1954年
C.1951-1955年 D.1953-1957年
【解析】根據題干材料提及“基本任務”的內容可知,這涉及的是第一個五年計劃,時
間是1953-1957年底,選D項。
學業分層評價
D
2.1955年3月1日,中國人民銀行發行了第二套人民幣(見下圖)。這套人民幣6種輔幣
的票面圖案分別是汽車、飛機、輪船、拖拉機、火車和水電站,這反映了( )

A.“一五”計劃絕大部分指標完成 B.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確立
C.新中國實現了工業化 D.新中國的工業化成就
D
【解析】根據“1955年”“汽車、飛機、輪船、拖拉機、火車和水電站”,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材料反映的是“一五”計劃取得的相關成就,1953-1957年我國實施了第一個五年計劃,鞍山鋼鐵公司無縫鋼管廠等三大工程、長春第一汽車制造廠等建成投產,試制成功第一架噴氣式殲擊機等,我國開始改變工業落后的面貌,選D項。
3.1957年,全國職工的平均工資比1952年增長42.8%,農民的收入比1952年增加近30%;
人均消費水平比1952年提高34.2%;文教、衛生、科學、藝術事業也同步發展。材料
主要說明“一五”計劃的完成( )
A.改善了人民生活 B.完善了工業布局
C.消滅了地主階級 D.忽視了經濟規律
【解析】材料“1957年,全國職工的平均工資比1952年增長42.8%,農民的收入比1952
年增加近30%;人均消費水平比1952年提高34.2%”反映了第一個五年計劃完成使工
人工資、農民收入、人均消費水平均有了大幅度提高,民生得到改善,故選A項。
A
4.徐特立是中國革命家和教育家,被尊為“延安五老”之一。右圖是他1954年參加第一
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代表證。通過此次會議,他可以見證( )
A.《義勇軍進行曲》被定為代國歌
B.《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的頒布
C.《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的頒布
D.《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的頒布
C
【解析】根據題干信息“他1954年參加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代表證”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54年9月,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召開,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這是我國第一部社會主義類型的憲法,也是我國有史以來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憲法,故選C項。
5.(2023·福州期中)無論是在1954年憲法草案的起草過程中,還是在1954年憲法草案
初稿的討論中,既有與各界政治精英和知識分子的“政治協商”,也有普通工人和農民
的“書信建議”。這表明1954年憲法的制定( )
A.發揮了正式憲法的作用 B.體現了社會主義的新方向
C.保證參與主體的廣泛性 D.奠定了新中國法制的基礎
【解析】1954年憲法草案的起草和初稿的討論中,既有政治精英和知識分子參與,也
有普通工人和農民參與,體現了1954年憲法的制定保證了參與主體的廣泛性,C項正
確;材料未涉及正式憲法作用的發揮,A項排除;1954年憲法的制定不能體現社會主義
的新方向,B項排除;《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奠定了新中國法制的基
礎,D項排除。
C
6.(2023·濟寧模擬)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新中國進行了以 156 項工程為核心的工業
化建設。右圖是這一時期 156 項工程的分布情況,這反映了( )
A.忽略農業和輕工業同步發展
B.工業建設大致考慮了地域平衡
C.基本實現了社會主義工業化
D.不利于工業的良性循環
B
【解析】根據圖片中“西部地區32%”“東部地區6%”等可知,“一五”計劃期間工業區域布局涉及西部、東北、中部、東部地區,體現了工業建設大致考慮了地域平衡,B項正確。
7.(2023·廣州期中)如下表,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部憲法制定過程中,毛澤東要求中
央政治局委員參考以下文獻。這說明,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的制定( )
國家 主要文獻
蘇俄(聯) 1918年蘇俄憲法、1936年蘇聯憲法
歐洲其他國家 羅馬尼亞、波蘭、德國、法國等國憲法
中國 1923年曹錕憲法、1946年中華民國憲法
A.沿襲了中國近代憲法的精神 B.以東歐憲法為主要依據
C.主要借鑒西方國家法制思想 D.體現了開放的國際視野
D
【解析】毛澤東要求中央政治局委員參考的文獻,既有中國近代憲法,也有蘇俄(聯)和歐洲其他國家的憲法,既有社會主義國家的憲法,也有資本主義國家的憲法,據此可知,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的制定體現了開放的國際視野。
8.(2023·欽州月考)“一五”期間成果輝煌,它本來應只是一個新的工業化時代的開端,卻成了新中國經濟史上一個特殊的標桿。“一五”計劃成了中國大工業建設的象征。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 第一個五年計劃的成就(部分)
方面 成就
工業
建設 1953年,鞍山鋼鐵公司大型軋鋼廠建成投產
1955年,沈陽第一機床廠建成投產
1956年,①生產出中國第一輛汽車
1956年,中國第一架噴氣式殲擊機在沈陽試制成功
交通
運輸 1957年,②建成,連接長江南北交通
新建寶成、鷹廈等鐵路30多條
川藏、③、新藏公路相繼通車
工業
布局 到1957年底,以鞍山鋼鐵公司為中心的東北工業基地已建成,并開始了以武漢鋼鐵公司和包頭鋼鐵公司為中心的華中和華北工業基地的建設,西南、西北地區的鋼鐵工業、有色金屬工業、石油工業基地的建設也在進行
——據當代中國研究所《中華人民共和國史稿》等整理
(1)根據材料,請寫出①、②、③處的具體內容。(3分)
答:具體內容:①長春第一汽車制造廠;②武漢長江大橋;③青藏。
(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我國第一個五年計劃的發展重點。(1分)我國完成這一計劃有何重要的影響 (2分)
答:發展重點:發展重工業。影響:我國開始改變工業落后的面貌,向社會主義工業化邁進。
(3)閱讀材料,從“工業建設”“交通運輸”“工業布局”中選取一個角度,圍繞第一個五年計劃的建設成就提煉觀點,并在材料中選取相對應的兩個史實簡要論述。(8分,要求:仿照示例,觀點明確,史論結合,邏輯清晰)
【示例】
觀點:第一個五年計劃建成了比較合理的工業布局。
史實:在我國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建成以鞍山鋼鐵公司為中心的東北工業基地;建設以武漢鋼鐵公司為中心的華中工業基地等。
總結: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建成了合理的工業布局,促進了我國工業化的發展。
答:示例一:
觀點:第一個五年計劃在工業建設中取得重大成就。
史實:在我國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1953年鞍山鋼鐵公司大型軋鋼廠建成投產;1956年長春第一汽車制造廠生產出中國第一輛汽車等。
總結:第一個五年計劃取得的工業建設成就改變了我國工業落后的面貌,為我國社會主義工業化奠定了基礎。
示例二:
觀點:第一個五年計劃在交通運輸方面取得很大成就。
史實:在我國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1957 年武漢長江大橋建成;新建寶成、鷹廈等鐵路30多條。
總結:第一個五年計劃在交通運輸方面取得的成就促進了中國工業的發展。
【解析】第(1)題,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56年,長春第一汽車制造廠生產出中國第一輛汽車;1957年武漢長江大橋建成,連接長江南北交通;“一五”計劃期間,川藏、青藏、新藏公路相繼通車。第(2)題,根據材料所示工業成就和所學知識可知,“一五”計劃的重點是發展重工業。“一五”計劃完成后,我國開始改變工業落后的面貌,向社會主義工業化邁進。第(3)題是開放性試題,答案言之成理即可。如根據材料中的成就來看,可擬定論點為第一個五年計劃在工業建設中取得重大成就。關于闡釋可從“一五”計劃在各方面取得的成就進行作答,最后進行歸納總結。(共22張PPT)
第6課 艱辛探索與建設成就
基礎自主落實
一、在探索中曲折前進
1.中共八大的主要內容是什么 會議產生了怎樣的影響
(1)主要內容:分析了當時國內的主要矛盾,指出黨和人民的主要任務是集中力量把我
國盡快地從落后的_______變為先進的_______。
(2)影響:中國開始全面的大規模的_____________。
2.失誤與調整。
根據1959-1964年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的變化情況,分析產生這一變化的原因。
(1)1959-1961年GDP增長率嚴重下降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自然災
害嚴重,我國的國民經濟發生嚴重困難。
農業國
工業國
社會主義建設
大躍進
人民公社化運動
(2)1961-1964年逐漸恢復增長:1961年開始對國民經濟的調整,實施八字方針:“_____、
鞏固、充實、_____” 。到_____年,國民經濟調整任務基本完成。
思維導引 農業生產合作社是把農民的土地所有制變為集體土地所有制,而人民公
社追求的是平均主義。
調整
提高
1965
史料研習
1956年9月,中共八大召開,這是中國共產黨成為執政黨后的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
——摘編自楊勝群、陳晉《五十年的回望:中共八大紀實》
1959-1964年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率變化圖
二、“文化大革命”
依據史料和所學知識,完善表格。
起止時間 1966—1976年
最大冤案 國家主席_______被誣蔑為“叛徒、內奸、工賊”,遭受了殘酷迫害
粉碎反革
命集團 1971年“九一三事件”,_______________被粉碎;1976年10月,_______________
被粉碎
危害 給黨、國家和各族人民帶來新中國成立后最嚴重的挫折,造成了巨大的損失
劉少奇
林彪反革命集團
江青反革命集團
史料研習
“文化大革命”……使黨、國家和各族人民遭到新中國成立以來時間最長、范圍最廣、損失最大的挫折。黨最終依靠自己的力量結束了“文化大革命”。
——摘編自紀錄片《我們走在大路上1949-2019》解說詞
三、建設成就
1.經濟建設:工業生產能力和技術水平大大提高,工業布局有了明顯改善,新興工業發
展起來,交通、水利建設等取得很大成績。
2.科學技術:成功爆炸第一顆氫彈、發射第一顆_____________、人工合成結晶牛胰
島素、培育成功強優勢的秈型雜交水稻等。
3.模范人物:涌現了_______、焦裕祿、雷鋒等模范人物。
人造地球衛星
王進喜
史料研習
社會主義探索的曲折前進
1. 1956年,中國共產黨在北京召開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此次會議在探索我國建設
社會主義道路方面取得的重要成果有( )
A.摧毀兩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
B.開始改變我國工業落后的面貌
C.實現了農業、手工業生產合作化
D.正確分析了我國國內主要矛盾
學業分層評價
D
【解析】1956年,中國共產黨在北京召開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根據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已經在我國建立起來的新形勢,大會分析了當時國內的主要矛盾,指出黨和人民的主要任務是集中力量把我國盡快地從落后的農業國變為先進的工業國,故選D項;土地改革的完成摧毀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排除A項;“一五”計劃的完成開始改變我國工業落后的面貌,排除B項;1956年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實現了農業、手工業的生產合作化,排除C項。
2.(2023 青島期中)下圖所示口號反映了我國在探索社會主義建設道路過程中出現的
嚴重失誤。其反映出的最主要問題是( )
“土地潛力無窮盡,畝產多少在人為”
“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
“三年超英,五年趕美”
A.人民建設熱情高漲 B.民主法制遭到踐踏
C.忽視客觀經濟規律 D.知識分子遭到批判
C
【解析】題干口號反映的是“大躍進”,“大躍進”夸大了人的主觀能動性,忽視了經濟發展的客觀規律,使國民經濟遭遇了挫折,故C項符合題意;人民建設熱情高漲,想盡快擺脫落后狀態,與出現嚴重失誤無直接關系,排除A項;1966-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使民主法制遭到踐踏,知識分子遭到批判,而題干反映的是1958年開始的“大躍進”,排除B、D項。
3.(2023·滁州模擬)1962年,在大力壓縮各項生產指標的同時,對工業企業進行關廠并
廠,縮小規模,使全國的企業數由1959年的31.8萬個減少到1962年的19.7萬個,減少了
38%。這一變化反映出當時( )
A.經濟建設趨于理性 B.工業生產嚴重過剩
C.“大躍進”影響巨大 D.國民經濟比例失調
【解析】據材料“1962年,在大力壓縮各項生產指標的同時,對工業企業進行關廠并
廠,縮小規模”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為克服經濟困難,中共中央提出了“調整、鞏固、
充實、提高”的八字方針,于1961年初開始實施,其中“調整”是要調整國民經濟的比例
關系,因此出現了“使全國的企業數由1959年的31.8萬個減少到1962年的19.7萬個,減
少了38%”的現象,這一變化反映出當時經濟建設趨于理性,故選A項。
A
4.(2023 泉州期中)為深入學習和研究“文化大革命”,某歷史興趣小組的同學查找了
如下資料,其中屬于可信度最高的第一手史料的是( )
A.某同學轉述爺爺的回憶
B.小說《平凡的世界》中的相關故事情節
C.當代學者的研究論文
D.“文化大革命”時期的新聞報紙、照片、檔案
【解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文化大革命”時期的新聞報紙、照片、檔案是當時事
件的真實反映,是第一手史料,故D項符合題意;A、B、C三項均是第二手史料,排除。
D
5.習近平強調,科技自立自強要“堅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
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下面以“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為初衷的科技成果
是( )
A.人造地球衛星 B.秈型雜交水稻
C.人工合成結晶牛胰島素 D.大慶油田建成
【解析】1965年,我國在世界上首先完成了人工合成結晶牛胰島素,這是以“面向人
民生命健康”為初衷的科技成果,故選C項。
C
6.(2023 佛山期中)“我們都是搞革命的,搞革命的人最容易犯急性病。我們的用心是
好的,想早一點進入共產主義。但這往往使我們不能冷靜地分析主客觀方面的情況,
容易違反客觀世界發展的規律。”鄧小平的這段話總結的是( )
A.土地改革消滅了地主階級 B.“一五”計劃期間重點發展重工業
C.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改造 D.“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的教訓
【解析】土地改革廢除了封建剝削的土地所有制,消滅了地主階級,順應了歷史發展
趨勢,排除A項;“一五”計劃期間重點發展重工業是當時的國情決定的,排除B項;對資
本主義工商業的改造采取贖買政策是正確的,實現了和平過渡,排除C項;材料“想早一
點進入共產主義”是解題的關鍵信息。1958年,全國掀起了“大躍進”的高潮和人民公
社化運動,這是黨在探索建設社會主義道路中的失誤,故選D項。
D
7.(2023 西安期中)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涌現出了一大批英雄模范人物。下列人物
共同體現的時代精神是( )

A.艱苦奮斗、無私奉獻 B.國際主義、人道主義
C.同仇敵愾、熱愛和平 D.改革創新、與時俱進
A
【解析】探索建設社會主義時期涌現出的英雄模范人物主要有“人民好戰士”雷鋒、“鐵人”王進喜、“黨的好干部”焦裕祿等,他們都具有艱苦奮斗、無私奉獻的精神,故A項符合題意;國際主義、人道主義,同仇敵愾、熱愛和平和改革創新、與時俱進都不符合題意,排除B、C、D三項。
8.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50年和1956年,國家先后兩次開展全國勞動模范的評選和表彰活動,各地區、各行業也逐級進行勞模評選表彰活動,共涌現出數十萬名先進工作者。重工業、機械制造、建筑、鐵路、紡織等行業勞模占比較高。鞍鋼的工人王崇倫、女火車司機田桂英、西北國棉一廠細紗擋車女工趙夢桃、山西平順縣西溝村農林畜牧生產合作社副社長申紀蘭等都是那個時期勞模群體中最為杰出的代表,也是激勵和影響了幾代中國人的精神楷模。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短短七年的時間里,欣欣向榮的嶄新社會面貌日益形成。勞模群體有力地踐行了毛澤東同志提出的“我們不但善于破壞一個舊世界,我們還將善于建設一個新世界”的豪邁宣言。勞模群體的精神引領,無疑是新中國成立初期開創社會風氣、重建大眾生活的重要原因之一。
——摘編自姚力《新中國成立初期的勞模表彰及其社會效應》
(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新中國成立初期勞模群體的特點。(3分)
答:特點:勞模來源于各地區、各行業;重工業部門勞模占比較高;女性勞模不少。(言之成理,答出3點即可)
(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新中國成立初期勞模涌現的歷史意義。(3分)
答:歷史意義:激發了廣大人民建設新中國的熱情;推動了社會主義工業化的發展;促進了良好社會風氣的形成;有利于女性社會地位的提高。(言之成理,答出3點即可)
【解析】第(1)題,根據“各地區、各行業也逐級進行勞模評選表彰活動”可歸納出勞模來源于各地區、各行業;根據“重工業、機械制造、建筑、鐵路、紡織等行業勞模占比較高”可歸納出重工業部門勞模占比較高;根據“女火車司機田桂英、西北國棉一廠細紗擋車女工趙夢桃……”可歸納出女性勞模不少。第(2)題,根據“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短短七年的時間里,欣欣向榮的嶄新社會面貌日益形成”等可歸納出激發了廣大人民建設新中國的熱情,推動了社會主義工業化的發展;根據“是新中國成立初期開創社會風氣、重建大眾生活的重要原因之一”可歸納出促進了良好社會風氣的形成,有利于女性社會地位的提高。(共4張PPT)
第二單元 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與社會主義建設的探索
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三大改造 社會主義建設成就
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召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確立,為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奠定了基礎 三大改造完成,國家創造性地實現了由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的偉大轉變,我國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全面的社會主義建設事業開始后,中國人民在黨的領導下,取得了許多建設成就,涌現出了大批英雄模范人物
:
21世織紀教痘
2訂世看
,27G2@P
政治
(1)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召開,確定了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2)“文化大革命”給黨、國家和各族人民帶來新中國成立后最嚴重的挫折。
(1)第一個五年計劃的完成,使我國向社會主義工業化邁進。
經濟
(2)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得以建立,我國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3)“大躍進”、人民公社化運動,給社會主義建設造成巨大損失。
第一個五年計劃
向社會主義工業化邁進
社會主義基本
社會主義
經濟
三大改造
生產資料私有制→社會主義公有制
制度建立,
制度的建立
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進入社會主義
政治
初級階段
中共八大
主要矛盾、主要任務,良好開端
探索成就
建設成就
經濟建設、科學技術、模范人物
社會主義
社會主義建設
建設的探索
“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
在曲折中前進
曲折失誤
“文化大革命”
中華人民共和國意法
中結以民村句增前一具
么人民代我大數能一武會調銀整遺甲
1054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業N■業名而
農民申請加入農業生產合作社
焦裕祿(共21張PPT)
第5課 三大改造
基礎自主落實
一、農業合作化
1.土地改革后我國農業發展面臨的“許多困難的條件”主要有哪些
(1)分散經營影響農業生產的發展。
(2)農產品滿足不了_______________的需要。
國家工業化建設
2.完善以下關于農業化的相關內容。
形式 把分散的個體農民組織起來,引導他們參加_______________,走_______
和共同富裕的社會主義道路
過程 農業互助組→初級農業生產合作社→高級農業生產合作社
結果 1956年,全國絕大多數農戶參加了農業生產合作社
思維導引 土地改革是變封建剝削的土地所有制為農民的土地所有制;農業合作化是實行土地集體所有制。
農業生產合作社
集體化
史料研習
經過土地改革,廣大農民得到了土地……農業生產已經恢復和發展起來了;但農民絕大多數還是靠人畜經營……正因如此,今天農業生產的發展,還有許多困難的條件限制了它、約束了它。
——鄧子恢《在全國第一次農村工作會議上的總結報告》
二、公私合營
右圖是當時我國哪一歷史事件的反映
采用了哪一方式 產生了哪一創舉
1.事件:國家對_______________的社會
主義改造。
2.方式:_________。
3.創舉:國家對資本家占有的生產資料
實行_________,實現了和平過渡。
資本主義工商業
公私合營
贖買政策
三、三大改造的完成(1956年底)
談談你對“這一偉大的歷史性勝利”的理解。
三大改造的完成,實現了由生產資料私有制向_______________的轉變,社會主義基
本制度在我國建立起來,我國從此進入社會主義_________。
思維導引 我國初步建立起社會主義基本制度是在三大改造完成后,而非中華人民
共和國成立時。
社會主義公有制
初級階段
史料研習
這一偉大的歷史性勝利,實現了中華民族有史以來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實現了一窮二白、人口眾多的東方大國大步邁進社會主義社會的偉大飛躍。
——摘編自李言之《黨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中取得的獨創性理論成果和巨大成就》
1.1953年,《人民日報》有報道稱:“單干戶好比牛車,互助組好比汽車,農業生產合作
社好比火車。”據此判斷,該報道( )
A.贊揚了農業生產合作社的優勢 B.表達了糧食豐收的喜悅
C.暴露了農業生產合作社的局限 D.揭示了三大改造的實質
【解析】據材料“互助組好比汽車,農業生產合作社好比火車”可知,報道贊揚了農業
生產合作社的優勢。1953年,我國對農業進行了社會主義改造,引導農民參加農業生
產合作社,走集體化和共同富裕的社會主義道路。故選A項。
學業分層評價
A
2.(2023·欽州月考)“在合作化基礎比較好的地區以及同農業生產、人民生活、國家
建設有密切關系的行業,如金屬制品、木材加工等行業,合作化的發展速度還應當加
快。”這段材料闡述的內容是( )
A.土地改革 B.手工業合作化
C.農業合作化 D.企業公私合營
【解析】金屬制品、木材加工等行業屬于手工業,排除C項,B項正確;題干沒有提及
土地改革的相關內容,排除A項;公私合營是三大改造中對資本主義工商業進行社會
主義改造的方式,排除D項。
B
3.1956年,全國手工業工人代表、雕刻家楊士惠在獻給毛主席的喜報信中寫道:“毛主
席、共產黨指出了合作化的方向,給我們開辟了光明富裕的社會主義道路。”這突出
表現了( )
A.獲得民族獨立的自豪 B.對人民當家作主的驕傲
C.實現公私合營的喜悅 D.對中國發展道路的認同
【解析】由材料信息“手工業工人代表”“合作化”等信息可知,這與國家對手工業的
社會主義改造有關。材料“給我們開辟了光明富裕的社會主義道路”突出表現了對中
國發展道路的認同,故選D項。
D
4.(2023·南充中考)毛澤東在一次會議上指出:“農業和手工業由個體所有制轉變成為
社會主義的集體所有制,私營工商業由資本主義所有制變為社會主義所有制……”最
能反映該材料的歷史事件是( )
A.第一個五年計劃 B.土地改革
C.農業合作化運動 D.三大改造
【解析】據材料“農業和手工業由個體所有制轉變成為社會主義的集體所有制,私營
工商業由資本主義所有制變為社會主義所有制”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我國通過對農
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實現了生產資料私有制向社會主
義公有制的轉變,D項正確。
D
5.(2023 泉州期中)在三大改造后期,我國把大量無剝削的小手工業者和小商小販卷
入全行業公私合營中,混淆了勞動者和剝削者的界限。這說明在三大改造過程中存
在的問題是( )
A.管理過松 B.要求過緩 C.改變過慢 D.工作過粗
【解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在社會主義改造工作的后期,存在著要求過急、工作過
粗、改變過快等缺點。題干材料“把大量無剝削的小手工業者和小商小販卷入全行
業公私合營中,混淆了勞動者和剝削者的界限”說明在三大改造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是
工作過粗,故選D項。
D
6.(2023 汕頭模擬)我國在農業社會主義改造方面采取了以下辦法:第一步,號召農民
組織農業互助組;第二步,號召農民組織帶有半社會主義性質的初級農業生產合作社;
第三步,依據自愿和互利的原則,組織大型的完全社會主義性質的高級農業生產合作
社。這表明社會主義改造( )
A.循序漸進地變私為公 B.鞏固并發展小農經濟
C.消滅剝削,實現平等 D.實行農民土地所有制
A
【解析】據題干“組織農業互助組……組織帶有半社會主義性質的初級農業生產合作社……組織大型的完全社會主義性質的高級農業生產合作社”可知,材料表明社會主義改造循序漸進地變私為公,A項正確;“鞏固并發展小農經濟”“消滅剝削,實現平等”在題干中未體現,排除B、C項;農業合作化運動是變農民土地所有制為集體所有制,排除D項。
7.(2023·北京期末)下圖是同仁堂職工人數、生產總值統計圖,出現圖示現象的原因
是( )
A.近代民族工業曲折發展
B.廢除封建土地所有制
C.公私合營推動企業發展
D.合作化增強企業活力
C
【解析】依據材料可知,從1948年到1959年同仁堂職工人數、生產總值都迅速增加。從1954年起,國家對資本主義工商業進行了社會主義改造,1956年初,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出現了全行業公私合營的高潮,促進了工商業的發展,因此同仁堂職工人數、生產總值增加的原因是公私合營,故選C項。
8. 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下面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初期農業總產值統計表。
(單位:億元)
年份 1952年 1953年 1954年 1955年 1956年
農業總產值 461 510 535 575 610
材料二 如下圖。
材料三 1956年國民經濟中公私經濟成分占比。
項目 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 私有制經濟
國民收入 92.9% 7.1%
工業總產值 100% —
商品零售額 95.8% 4.2%
(1)據材料一,分析1952-1956年我國農業的發展狀況。(1分)這一狀況的出現與當時農村開展的什么運動有關 (1分)
答:發展狀況:農業得到發展。運動:對農業的社會主義改造(或建立農業生產合作社)。
(2)材料二反映的是三大改造中哪一領域的社會主義改造 (1分)采取了怎樣的改造方式 (1分)
答:領域:資本主義工商業。方式:公私合營。
(3)材料三表格中的數據說明了什么 (1分)結合材料一、材料二及所學知識指出材料三所示我國國民經濟結構發生轉變的主要原因。(1分)轉變帶來的最深刻的影響是什么 (1分)
答:說明: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已經在我國占據主導地位。主要原因: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影響: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在我國建立起來,我國從此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解析】第(1)題,根據材料一,由表格數據可知,1952-1956年農業總產值不斷增加;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53年我國開始對農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引導農民參加農業生產合作社,走集體化和共同富裕的社會主義道路,促進了農業生產的發展。1952-1956年我國農業得到發展;這一狀況的出現與當時農村開展的對農業的社會主義改造有關。第(2)題,據材料二圖片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材料二反映的是三大改造中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采取了公私合營(贖買)的改造方式。第(3)題,第一問,根據材料所給數據,當時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已經在我國占據主導地位。第二問,通過國家對農業、手工業、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實現了生產資料私有制向社會主義公有制的轉變。故可得出材料三所示我國國民經濟結構發生轉變的主要原因是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第三問,根據所學知識,三大改造完成后,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在我國建立起來,我國從此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和田县| 雷州市| 屏东县| 扶余县| 奇台县| 安图县| 河北区| 高唐县| 喜德县| 宝兴县| 随州市| 自治县| 利川市| 固安县| 尼勒克县| 丹阳市| 马公市| 无棣县| 高尔夫| 靖西县| 禄劝| 饶河县| 吉木乃县| 谢通门县| 山阴县| 洪江市| 沁阳市| 南平市| 灵山县| 凌云县| 江油市| 商城县| 阿巴嘎旗| 家居| 噶尔县| 绩溪县| 揭东县| 武强县| 琼海市| 左权县| 九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