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18張PPT)第三單元 明清時期(至鴉片戰爭前):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鞏固與發展第 19 課 清朝君主專制的強化新課導入 康熙皇帝為什么要設立南書房? 加強君主專制。 清朝加強君主專制統治還表現在哪些方面? 思想文化方面、對外關系方面等。南書房位置示意圖新課學習 一、軍機處的設立 學習任務一 從政治方面了解清朝(至鴉片戰爭前)君主專制強化的表現。 活動 1 閱讀教材,梳理清初、康熙、雍正時的中樞機構及其職能。時期 中樞機構 機構職能清初康熙雍正議政王大臣會議南書房軍機處滿洲貴族大臣商議、決定一切軍國大事直接為皇帝草擬諭旨和處理奏章輔助皇帝處理政務新課學習 活動 2 閱讀教材《軍機處外景和內景》圖片,結合正文,概括軍機處的特點。軍機處外景和內景陳設簡單,人員精少簡辦事效率高速機密密新課學習 活動 3 閱讀教材《材料研讀》并結合補充材料,分析清朝設立軍機處的影響。 (軍機大臣)只供傳述繕撰,而不能稍有贊畫于其間也。 ——趙翼《檐曝雜記》卷一 皇上曰可,臣亦曰可;皇上曰否,臣亦曰否。上有憂勤之圣,下無翼贊之賢,此其所以遜于唐、虞也。——齊周華《名山藏副本》附錄唐孫鎬《討諸葛際盛檄》 積極影響:加強君主專制,鞏固清朝統治。 消極影響:君主獨斷專行,容易造成決策失誤。新課學習 活動 4 閱讀教材《乾隆皇帝御批奏折(局部)》圖片,指出這反映了清朝的哪一制度。結合明清奏折呈遞流程變化示意圖,概括這一制度的特點和作用。乾隆皇帝御批奏折(局部)奏折制度特點:迅速、機密、直接、廣泛。作用:提高了決策效率,君主專制進一步強化。明清奏折呈遞流程變化示意圖題本/奏本通政司內閣皇帝收交轉遞票擬奏本皇帝單獨呈送密封奏折親手批閱奏折返回(明)(清)新課學習 二、文字獄與文化專制政策 學習任務二 從思想文化方面了解清朝(至鴉片戰爭前)君主專制強化的表現。 活動 1 閱讀教材,結合表格內容,解釋文字獄的含義,并概括其目的。 文字獄:康熙、雍正和乾隆三朝,經常從士人的文章、詩詞中摘取只言片語,加以歪曲解釋,再借題發揮,羅織罪狀,制造了大批冤獄。時期 案名 事由 結局康熙 《明史》案 使用明朝紀年 70 多人全部處死雍正 徐駿案 作詩“清風不識字,何故亂翻 書”“明月有情還顧我,清風 無意不留人”被指誹謗朝廷 被斬首乾隆 胡中藻案 作詩“又降一世夏秋冬,一把 心腸論濁清”被指誹謗朝廷 被凌遲處死,親友受牽連新課學習目的:加強對士人的思想控制 活動 2 閱讀教材,結合表格,概括文字獄的危害,談談你對文字獄實質的認識。 危害:①文字獄造成社會恐怖,摧殘了人才,使知識分子不敢過問政治,也不敢表露個人思想。 ②文字獄禁錮了人們的思想言論,嚴重阻礙了思想、學術的發展和進步。 實質:文化專制政策。新課學習時期 案名 事由 結局康熙 《明史》案 使用明朝紀年 70 多人全部處死雍正 徐駿案 作詩“清風不識字,何故亂翻 書”“明月有情還顧我,清風 無意不留人”被指誹謗朝廷 被斬首乾隆 胡中藻案 作詩“又降一世夏秋冬,一把 心腸論濁清”被指誹謗朝廷 被凌遲處死,親友受牽連 活動 3 閱讀教材,指出清朝的文化專制政策還有哪些表現。 大力提倡尊孔讀經,組織人力大規模整理文獻和編纂書籍的活動。 對全國書籍進行全面檢查,把認為是對清朝統治不利的書籍列為禁書,收繳并銷毀。新課學習新課學習 三、不斷加劇的社會矛盾 學習任務三 了解清朝統治的內部危機——不斷加劇的社會矛盾。 閱讀教材正文、《相關史事》和《課后活動》2,概括在清朝的君主專制統治下,社會矛盾不斷加劇的表現。新課學習清朝《流民圖》(局部)財政危機政治腐敗土地兼并嚴重結果:導致白蓮教起義爆發,使清朝元氣大傷。 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 ——清朝民謠新課學習 四、閉關政策 學習任務四 了解清朝統治的外部危機及閉關政策的實行。 活動 1 閱讀教材,指出清朝前期實施閉關政策的背景。 ①自然經濟;② 統治者擔心國家領土主權受到西方殖民者侵犯,又怕沿海人民同外國人交往,會危及統治。 活動 2 閱讀教材正文及《相關史事》,概括清朝閉關政策的表現。 ①頒布“禁海令”,實行閉關政策,嚴格限制對外貿易; ②1757 年,關閉其他港口,廣州一口通商;③由朝廷特許的廣州十三行統一經營對外貿易。新課學習嚴格限制絕對禁止≠《廣州十三行》 活動 3 閱讀教材正文及《想一想》和《知識拓展》,說明閉關政策產生的影響。 閉關政策限制了航海事業的發展,導致當時的中國喪失了對外貿易的主動權;限制了中外文化的交流,錯失了掌握世界先進科學技術的機會,使當時的中國逐漸落后于世界歷史的發展進程。新課學習課堂小結清朝君主專制的強化政治:設立南書房、軍機處,形成奏折制度思想文化:文字獄與文化專制政策社會矛盾加劇:官僚體制從整體結構上呈現出日益腐敗趨勢、財政危機、土地兼并嚴重閉關政策:限制對外貿易,頒布“禁海令”課后任務 拓展作業(二選一) 1. 尺繪歷史 君主專制中央集權是我國封建社會的基本政治制度。此制度經過秦漢、隋唐、宋元、明清等階段的不斷發展,君主的權力不斷得到擴大和強化。請采用歷史年代尺的形式,梳理中國古代中央集權制度的發展演變。 要求:主題突出;歷史年代尺的要素齊全(標注時間、刻度、注明重大事件);設計美觀清晰。課后任務 2. 評說歷史 馬戛爾尼使團來華是中西方歷史直面相對的一個交匯點。在禮品的選擇上,雖然馬戛爾尼精心謀劃,但由于兩國文化背景和政治觀念迥異,清廷誤認為馬戛爾尼使團來華僅是單純地祝壽、觀光、仰慕中華文明,而不知其真正目的是敲開中國的大門,提出不合理要求,從中獲得優惠權利。……馬戛爾尼使團來華被被賦予了遠超出其本身價值的歷史意義,被看作影響歷史進程的重大事件。請你查找、閱讀更多關于此事件的資料,并簡要評說這一歷史事件。 要求:閱讀材料,提取信息,概括一個觀點,依據材料及所學進行闡述,字數在 150 字以上。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