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4張PPT)第二單元 遼宋夏金元時期:民族關系發展和社會變化第 11 課 元朝的建立與統一新課導入 觀察地圖,思考:當時的政治格局發生了什么變化?金、南宋、西夏形勢圖(1142 年)元朝形勢圖(1330 年)政權并立全國統一 一、元朝的建立與統一 學習任務一 了解從蒙古崛起到元朝統一的過程。新課學習 活動 1 觀察圖片,結合第一子目第一段內容,說說蒙古社會生活的特點。新課學習成吉思汗陵內供奉的馬鞍和馬鐙 蒙古是我國北方一個古老的民族,蒙古人善于騎射,逐水草而居,過著游牧生活。 閱讀材料,指出這一描述反映了蒙古草原的什么局面?新課學習有星的天,旋轉著。眾百姓反了,不進自己的臥內,互相搶掠財物。有草皮的地,翻轉著。全部百姓反了,不臥自己被兒里,互相攻打。戰爭頻繁、社會動蕩 活動 2 觀察地圖,結合教材第一、第二子目內容,梳理“從蒙古崛起到元朝統一”的相關史實。新課學習金、南宋、西夏形勢圖(1142 年)鐵木真統一蒙古草原1206 年…………新課學習成吉思汗(1162—1227)元世祖(1215—1294)鐵木真(成吉思汗):完成了蒙古草原的統一,建立了蒙古政權。忽必烈(元世祖):完成了全國的統一。 活動 3 結合教材第二子目《人物掃描》內容,講述文天祥的故事,并談談你能體會到他有怎樣的精神品質。新課學習文天祥(1236—1283) 活動 4 分析以下材料,概括元朝統一的意義。新課學習中國歷史紀年表(部分)7008009001000110012001300140015001600170018001900唐五代十國契丹遼北宋南宋金西夏蒙古元明清后金61890713681616136816449791127111512761227112596091612061840191110381234 結合《元朝形勢圖(1330 年)》和《元史·地理志》材料,談談如何理解材料所述的元朝“幅員之廣”。新課學習元朝形勢圖(1330 年) 自封建變為郡縣,有天下者,漢、隋、唐、宋為盛,然幅員之廣,咸不逮元。……元東南所至不下漢、唐,而西北則過之,有難以里數限者矣。——《元史·地理志》 二、元朝的統治 學習任務二 了解元朝鞏固統一的措施。 活動 1 結合教材第三子目第二段內容,繪制“元朝中央機構示意圖”,并進行介紹。新課學習樞密院中書省御史臺宣政院吏戶禮兵刑工皇帝軍政行政監察管理全國宗教和西藏地區軍政元朝中央機構示意圖 活動 2觀察《元朝形勢圖(1330 年)》,了解元朝在地方上的管理制度。 1. 閱讀教材第三子目第三段內容,完成下列填空。 (1)今山東、山西和河北等地直屬 __________ 管轄 。 (2)全國共設 10 個行中書省,簡稱“__________”。 (3)這一地方行政區劃與管理的制度,被稱為 __________。新課學習元朝形勢圖(1330 年)中書省行省行省制度 2. 閱讀材料,分析:行省與中書省是何關系? (1)行省機構如何形成? 行省是中書省臨時派出處理地方事務的機構,后轉變為常設的地方最高行政機構。 (2)行省長官權力如何? 掌握地方軍政大權。新課學習 行中書省……與都省(中書省)為表里。國初……未有定制。中統、至元間,始分立行中書省……皆以省官出領其事。……凡錢糧、兵甲、屯種、漕運、軍國重事,無不領之。 ——《元史·百官志》 3. 觀察《元朝形勢圖(1330 年)》,指出你的家鄉在元朝時隸屬于哪個行政機構管轄。想一想,今天中國的省,從建制到名稱上與元朝的行省制度有什么關系? 新課學習元朝形勢圖(1330 年) 今天中國的省作為地方一級行政區域,其建制和名稱都來源于元朝的行省制度。新課學習 活動 3 1. 閱讀教材第三子目第四段內容,結合《元朝形勢圖(1330 年)》,繪制“元朝邊疆地區機構設置示意圖”。元朝形勢圖(1330 年)宣慰使司都元帥府北庭都元帥府澎湖巡檢司西北西南東南元朝邊疆地區機構設置示意圖新課學習 2. 結合表格內容,思考:元朝對西藏地區的有效管理在我國統一多民族國家的發展和民族關系發展史上有什么重要意義? 中央政府對西藏正式行使行政管轄權,促進了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新課學習 1247 年,蒙古王子闊端與吐蕃地方政教首領薩迦班智達在涼州會談,共同議定吐蕃各地歸附蒙古。此后,元朝統治者在西藏統計戶口,征收賦稅,設置驛站,實施有效管理。 在中央,元朝設宣政院管理全國宗教和西藏地區軍政事務。 西藏地區,元朝設立宣慰使司都元帥府,屯駐軍隊。元朝對西藏地區有效管理的相關史實新課學習樞密院中書省御史臺宣政院吏戶禮兵刑工皇帝軍政行政監察管理全國宗教和西藏地區軍政中書省直轄(今山東、山西、河北等)10 個行省澎湖巡檢司、北庭都元帥府、宣慰使司都元帥府等中央地方、邊疆地區中央集權強化 三、元朝的民族交融 學習任務三 了解元朝統一的影響。 活動 1 閱讀教材第四子目第一、第二、第三段內容,概括元朝統一的影響。新課學習文化認同人口流動民族交融新課學習民族交融對中華民族進一步交融具有重要意義民族交流促進了各族經濟、文化的交流與發展,加強了各族間的了解與聯系民族交往大規模人口流動順應了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歷史潮流 活動 2縱向梳理:中國古代民族交融的三次高潮。新課學習春秋時期魏晉南北朝時期遼宋夏金元時期課堂小結人口流動民族交融文化認同中央地方邊疆蒙古擴張蒙古崛起元朝建立元朝統一大一統促進了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 拓展作業(二選一) 1. 觀元朝大都設計,析統治策略 忽必烈采納漢人儒臣的建議,推行中原地區的各種制度與文化,施行治國安民的方略。請查閱相關資料,結合《元大都平面圖》,寫一段解說詞,介紹元大都城市布局,了解忽必烈統治政策的特點。要求:查閱資料,結合《元大都平面圖》,撰寫解說詞,語言準確,觀點明確,論證合理,不少于 200 字。課后任務元大都平面圖 2. 識妙應古寺風貌,探歷史風華 妙應寺,俗稱白塔寺,位于北京,始建于元朝。請通過查閱書籍、網絡搜索等方式,搜集妙應寺的建筑特色、歷史變遷等相關資料,了解妙應寺的歷史價值。小組合作,繪制一份手抄報,在班級內部分享交流。 要求:查找資料,繪制手抄報,主題明確,史實準確,邏輯清晰,圖文并茂。課后任務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