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全優方案夯實與提高科學(教科版)六年級下冊2.認識工程①通過閱讀資料,知道工程建設需要在哪些限制條件下完成。②能總結出工程建設過程的相似步驟,了解工程與科學技術的關系。③認識到科學技術發展對工程建設的重要作用,以及人類的好奇心和社會的需求對科學技術發展的積極促進作用。1.填空題。(1)像建造房屋、制作航天飛機等都屬于工程,這些工程建設的實施離不開技術的支持。像這樣的工程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工程的關鍵是_____________,技術的核心是_____________。(3)港珠澳大橋全長55千米,是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為一體的世界最長的跨海大橋。2.選擇題。(1)設計和制作小車時,關于“設計什么,什么用途,要求什么”屬于( )。A.明確問題 B.制訂方案C.制作模型 D.評估與改進(2)工程建設需要按照一定的步驟進行,我們首先需要做的是( )。A.在限制條件下進行設計 B.制作一個模型C.明確要解決的問題 D.實施建設(3)下列關于我國的一些大型工程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A.國家體育場(“鳥巢”)工程的建設利用框架結構是非常重要的選擇B.“中國天眼”工程的選址在貴州的洼地里不太合適,應該在平地上,這樣更容易建設C.太空站工程的設計需要考慮太空中的真空、高溫等限制因素D.港珠澳大橋的工程實施給我國的政治和經濟等方面都帶來了很大的好處(4)下列關于工程和技術的說法,錯誤的是( )。A.技術可以為工程服務,科學技術與工程是相輔相成的B.工程的實施可以不需要技術的支持C.技術的提高使工程的實施更加簡單安全D.工程可以促進技術的進步(5)下列工程中,不屬于我國現代工程的是( )。A.國家體育場(“鳥巢”) B.中國空間站C.萬里長城 D.“中國天眼”3.如圖所示,港珠澳大橋是中國境內一座連接香港、珠海和澳門的橋隧工程,位于中國廣東省,連接著我國經濟最發達的地區和人口最密集的地區。全程55千米的港珠澳大橋,是世界上最長的跨海大橋,也是中國交通史上技術最復雜、建設要求及標準最高的工程之一,被譽為“新世界七大奇跡”之一。(1)港珠澳大橋位于中國東南部,建造過程中最有可能遇到的災害性天氣是( )。A.暴雪 B.臺風C.泥石流 D.沙塵暴(2)設計工程時,我們要綜合考慮的因素主要有( )(多選)。A.時間 B.費用C.可用材料 D.環境和抵抗自然界破壞的能力(3)港珠澳大橋的建設過程面臨各種各樣的艱巨挑戰,工程師們是如何解決這些困難的?這些解決方案又會帶來哪些新的問題?請完成以下流程圖。(4)港珠澳大橋通車后,珠海到香港的車程由3小時縮短到30分鐘內。港珠澳大橋的建設帶來的積極影響是( )。①極大地縮短了三地交通運輸時間 ②促進港澳地區的長期繁榮穩定③加強港珠澳區域間的經濟合作 ④有利于珠江口水域的漁業發展A.①③④ B.①②③C.②③④ D.①②④4.俊希根據老師的要求,設計并制作了一座用雪糕棍搭建的木橋模型(如圖所示),但在承重測試階段,木橋從中間垮塌了。(1)俊希的木橋模型建設工程處于( )階段。A.明確問題 B.設計C.制作 D.測試(2)俊希在設計制作木橋模型時,不需要考慮的因素是( )。A.材料成本 B.周圍自然環境C.設計制作時間 D.堅固和美觀(3)對于測試結果,你給俊希提的建議是( )(多選)。A.分析垮塌的原因 B.改進設計C.改進木橋模型 D.將木橋模型簡單維修后再測試一次1.(1)“中國天眼” 港珠澳大橋(合理即可)(2)設計發明 (3)橋 島 隧2.(1)A (2)C (3)B[解析]工程的選址應該適合工程的特點,“中國天眼”工程適合建造在洼地里。(4)B[解析]工程的實施需要技術的支持。(5)C [解析]萬里長城屬于古代的工程。3.(1)B[解析]中國東南部屬于沿海地區,臺風較多。(2)ABCD (3)海底隧道 跨海大橋 人工島 圓鋼筒 (4)B4.(1)D (2)B[解析]設計制作木橋模型時,可以不考慮周圍自然環境。(3)ABC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