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初中科學浙教版八年級下冊第三章第5節生物的呼吸和呼吸作用 同步練習一、選擇題1.如圖,甲、乙、丙表示呼吸系統的組成及肺的結構,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甲圖中的7包括呼吸道和肺,6是氣體交換的場所B.乙圖中的8表示肺泡,肺由大量的肺泡組成C.丙圖中的B表示氧氣,A表示二氧化碳D.丙圖中氣體交換的原理是氣體的擴散作用【答案】C【知識點】人體呼吸系統的結構和氣體交換【解析】【分析】 擴散:物質分子從高濃度區域向低濃度區域轉移,直到均勻分布的現象。擴散的速率與物質的濃度梯度成正比。 呼吸是指人體與外界環境進行氣體交換的整個過程。這一過程是依靠呼吸系統來完成的,這一系統由肺和呼吸道組成,其中負責氣體交換的器官是肺,氣體進出肺的通道稱為呼吸道,具體包括鼻、咽、喉、氣管、支氣管。【解答】A. 甲圖中的7包括呼吸道和肺,6是氣體交換的場所,A正確;B. 乙圖中的8表示肺泡,肺由大量的肺泡組成 ,B正確;C. 丙圖中的B表示二氧化碳,A表示氧氣,因為氧氣從肺泡進入血液,二氧化碳從血液進入肺,通過肺呼出體外,C錯誤;D. 丙圖中氣體交換的原理是氣體的擴散作用 ,D正確;故答案為:C2.空氣中PM2.5的含量是檢驗環境空氣質量的重要指標,PM2.5顆粒能通過呼吸系統進入血液,危害人體健康.PM2.5顆粒經過鼻、咽、喉以后,在進入血液之前,還會經過的結構依次是( )A.肺泡、支氣管、氣管 B.氣管、肺泡、支氣管C.支氣管、肺泡、氣管 D.氣管、支氣管、肺泡【答案】D【知識點】人體呼吸系統的結構和氣體交換【解析】【解答】PM2.5顆粒經過鼻腔、咽、喉、氣管、支氣管,然后進入肺,在肺泡中進行氣體交換,PM2.5顆粒通過肺泡壁和毛細血管壁進入周圍血液.故選:D【分析】呼吸系統的組成包括呼吸道和肺兩部分.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氣管、支氣管,是呼吸的通道;肺是氣體交換的器官.3.(2024八下·西湖期末)當異物阻塞呼吸道時,可采取如圖所示的海姆立克急救法進行急救。其方法是:施救者從背后雙手抱住窒息者的腹部稍高于肚臍的位置,快速向內、向上用力壓迫腹部,迫使異物排出,此過程中救助者體內( ?。?br/>A.膈頂部下降,肺內氣壓變大 B.膈頂部上升,肺內氣壓變小C.膈頂部下降,肺內氣壓變小 D.膈頂部上升,肺內氣壓變大【答案】D【知識點】人體呼吸系統的結構和氣體交換【解析】【分析】1、海姆立克急救法施救者雙手交疊環抱患者,推擠患者上腹部,利用沖擊腹部產生的壓力,壓迫兩肺下部,從而驅使肺部殘留空氣形成一股氣流,將堵住氣管、喉部的食物硬塊等異物驅除,使人獲救。2、呼吸運動包括呼氣和吸氣兩個過程,其動力來自呼吸肌。當肋間肌和膈肌收縮時,胸廓體積增大,肺也隨之擴張,肺內氣壓低于外界大氣壓,外界氣體通過呼吸道進入肺,完成吸氣;當肋間肌和膈肌舒張時,胸廓體積縮小,肺也隨之回縮,肺內氣壓高于外界大氣壓,肺內氣體通過呼吸道排出體外,完成呼氣。【解答】當快速向內、向上用力壓迫腹部時,救助者體內的變化是:膈肌舒張,膈頂部上升,肺內的容積變小,肺內氣壓變大,從而驅使肺部殘留空氣形成一股氣流,將堵住氣管、喉部的食物硬塊等異物驅除,ABC不符合題意,D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4.(2024八下·金東期末)科學興趣小組利用圖1裝置測定塑料袋中氧氣和二氧化碳的濃度。塑料袋中充有空氣,一段時間后壓癟塑料袋,再向癟塑料袋中吹入一定量的呼出氣體。測定結果如圖2.下列關于圖2的說法正確的是( )A.曲線①表示二氧化碳濃度的變化B.交點a處表示氧氣和二氧化碳濃度達到相等C.可證明呼出氣體中氧氣的濃度比空氣中的低D.可證明呼出氣體中氧氣的含量比二氧化碳低【答案】C【知識點】人體呼吸系統的結構和氣體交換;空氣的成分及探究【解析】【分析】呼出氣體由于是進行呼吸作用后的氣體,氧氣含量下降,二氧化碳濃度上升。【解答】A.呼吸作用將氧氣轉化為了二氧化碳,隨著呼出氣體的增多,二氧化碳的濃度逐漸增大,因此曲線②表示二氧化碳濃度的變化,A錯誤。B. 交點a處表示二者二氧化碳濃度達到相等 ,B錯誤;C.圖2數據變化可證明呼出氣體中氧氣的濃度比空氣中的低,該選項正確。D.80 s時氧氣的濃度約為.18%,二氧化碳的濃度約為2. 5%,因此,80s時氧氣的濃度比二氧化碳的高,該選項錯誤。故答案為:C。5.(2024八下·東陽期末)人體從外界吸入的氧氣最終到達的場所是( ?。?br/>A.鼻腔 B.肺泡 C.血液 D.組織細胞【答案】D【知識點】人體呼吸系統的結構和氣體交換【解析】【分析】 呼吸,也作“吸呼”,是指機體與外界環境之間氣體交換的過程。人的呼吸過程包括三個互相聯系的環節:外呼吸,包括肺通氣和肺換氣;氣體在血液中的運輸;內呼吸,指組織細胞與血液間的氣體交換與組織細胞內的氧化代謝。【解答】 人體從外界吸入的氧氣首先進入肺泡,在和肺泡處的毛細血管進行氣體交換,進入血液,咋血液中進行血液循環,達到全身各級毛細血管進行交換,最終進入組織細胞,供組織細胞進行呼吸作用;故答案為:D6.(2024八下·吳興期末)此時此刻,拿著筆正在答題的你也許有一點點緊張,我們可以深呼吸來緩解情緒。當你吸氣時,人體的變化中不合理的是( ?。?br/>A.橫膈膜上升 B.肺擴張C.胸腔變大 D.肋骨向上、向外移動【答案】A【知識點】人體呼吸系統的結構和氣體交換【解析】【分析】肺與外界進行氣體交換的過程,就是肺的通氣。肺的通氣是通過呼吸運動實現的。胸廓有節律地擴大和縮小叫作呼吸運動。呼吸運動包括呼氣和吸氣兩個過程( 平靜呼吸)。吸氣時,肋間肌收縮,肋骨上提,胸骨向上、向外移動,使胸廓的前后徑和左右徑都增大;同時,膈肌收縮,膈頂部下降,使胸廓的上下徑增大。這時,胸廓擴大,肺隨著擴張,肺的容積增大,肺內氣壓下降,外界空氣就通過呼吸道進入肺,完成吸氣動作。呼氣時,肋間肌舒張,肋骨因重力作用而下降,胸骨向下、向內移動,使胸廓的前后徑和左右徑都縮小:同時,膈肌舒張,膈頂部回升,使胸廓的上下徑縮小。這時,胸廓縮小,肺跟著回縮,肺的容積縮小,肺內氣壓升高,迫使肺泡內的部分氣體通過呼吸道排到體外,完成呼氣動作。【解答】根據分析,當吸氣時,由于呼吸肌的收縮,膈頂部下降,肋骨向上運動,并且胸廓的上下徑、左右徑及前后徑都增大,胸腔容積增大,肺擴張,故BCD不符合題意,A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7.(2024八下·蒼南期末)小明制作了一個用來模擬肺呼吸運動的裝置(如圖).氣球模擬肺、橡皮膜模擬橫膈、玻璃鐘罩模擬胸廓,U型管的液面升降反映胸廓內壓力的變化情況.使用時若將橡皮膜向下拉,則該裝置( ?。?br/>A.模擬膈肌收縮,U型管右邊液面上升B.模擬膈肌收縮,U型管左邊液面上升C.模擬膈肌舒張,U型管左邊液面上升D.模擬膈肌舒張,U型管右邊液面上升【答案】A【知識點】人體呼吸系統的結構和氣體交換【解析】【分析】圖中:玻璃鐘罩代表的是胸廓,玻璃管代表的是氣管,小氣球代表的是肺,橡皮膜代表的是膈。由于實驗裝置的限制,該模型能模擬胸廓上下徑的變化,不能模擬胸廓前后、左 右徑的變化。【解答】膈肌與肋間肌收縮,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徑均增大,膈肌頂部下降,胸廓的容積擴大,肺隨之擴張,造成肺內氣壓減小,小于外界大氣壓,外界氣體進入肺內,完成吸氣??梢?,向下拉橡皮膜,代表吸氣過程,模擬了膈肌收縮,肺內氣壓減小,液面左下降、液面右上升,A正確,BCD錯誤。故答案為:A。8.(2024八下·長興月考)在一次生產事故中某工人被壓埋在大量沙土中,盡管其頭頸部暴露在空氣中,若不及時相救,主要原因是 ( )A.口、鼻被沙土堵塞 B.肺部氣體分子無法擴散C.膈肌無法舒張,膈膜不易回升 D.被沙土擠壓,阻礙了胸廓舒張【答案】D【知識點】人體呼吸系統的結構和氣體交換【解析】【分析】肺與外界進行氣體交換的過程就是肺的通氣,肺的通氣是通過呼吸運動實現的。胸廓有節律地擴大和縮小叫作呼吸運動,呼吸運動包括呼氣和吸氣兩個過程,其動力來自于呼吸肌。【解答】工人被壓埋在大量沙土下,盡管他的頭頸部露在空氣中,但是由于沙土擠壓使呼吸肌收縮受阻,造成工人的呼吸運動受阻。進而胸廓的擴張,外界氣體與肺內氣體交換困難,若不能及時將他救出,也會因窒息而死。故選:D。9.(2024八下·臨平月考)如圖表示人體內肺泡與血液之間的氣體交換,相關敘述不正確的是()A.該過程是通過呼吸運動來實現的B.氧氣進入血液后與紅細胞內的血紅蛋白結合C.二氧化碳透過毛細血管壁和肺泡壁進入肺泡D.肺泡壁和毛細血管壁都只有一層上皮細胞,利于氣體交換【答案】A【知識點】人體呼吸系統的結構和氣體交換【解析】【分析】肺泡與血液之間的氣體交換:當空氣中的氧氣進入肺泡時,肺泡內的氧氣比血液中的多,故氧氣由肺泡進入血液;而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比肺泡中的多,故二氧化碳由血液進入肺泡。【解答】A. 人體內肺泡與血液之間的氣體交換, 是通過氣體的擴散作用來實現的,A錯誤。B.紅細胞里有一種紅色含鐵的蛋白質,叫血紅蛋白,血紅蛋白在氧含量高的地方,與氧容易結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又與氧容易分離。氧氣進入血液后與紅細胞內的血紅蛋白結合, B正確。C.血液中的二氧化碳通過毛細血管壁和肺泡壁進入肺泡,然后隨著呼氣過程排出體外,C正確。D.肺泡外面包繞著豐富的毛細血管,肺泡壁和毛細血管壁都是一層扁平上皮細胞,這樣肺泡與血液很容易發生氣體交換,D正確。故答案為:A。10.我們不能隨地吐痰是因為痰中含有大量的病菌。痰生成的部位是( )A.鼻腔黏膜 B.喉腔側壁C.口腔黏膜 D.氣管和支氣管【答案】D【知識點】人體呼吸系統的結構和氣體交換【解析】【解答】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氣管、支氣管,是氣體進出肺的通道,還能對進入肺的氣體做一定的處理,氣管和支氣管的表面的黏膜上有腺細胞和纖毛,腺細胞分泌黏液,使氣管內濕潤,黏液中含有能抵抗細菌和病毒的物質。纖毛的擺動可將外來的灰塵、細菌等和黏液一起送到咽部,通過咳嗽排出體外形成痰。可見痰的形成場所是氣管和支氣管。【分析】只有呼吸道的氣管和支氣管才能產生痰,這樣既能濕潤空氣還能對呼吸道起凈化作用。11.(2024八下·杭州月考)觀察甲、乙兩幅圖,圖甲是人體在正常呼吸時肺內氣壓變化的示意圖,圖乙是模擬人體呼吸運動的模型,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A.圖乙中D上升時,肺內氣壓增大B.圖甲中 CE段,表示胸腔容積增大C.圖乙中 D下降時,A 內氣壓小于B內的氣壓D.圖甲中C點表示呼氣剛結束,肺內氣壓等于外界大氣壓【答案】A【知識點】人體呼吸系統的結構和氣體交換【解析】【分析】圖乙中:A表示氣管,B表示肺,C表示胸廓,D表示膈肌。吸氣時:膈肌和肋間的肌肉收縮,膈頂部下降,使胸廓的上下徑增大,肺便擴大,肺內氣壓相應減小。呼氣時:膈肌和肋間的肌肉舒張,膈頂部回升,使胸廓的上下徑縮小,肺便收縮,肺內氣壓相應增大。【解答】A、乙圖中膈肌舒張,頂部升高,肺縮小,肺內氣壓增大,符合題意;B、曲線CE段表示肺內氣壓高于外界大氣壓,此時,肺內氣體排出,胸腔容積縮小,不符合題意;C、乙圖中膈肌收縮,頂部下降,肺擴張,造成肺內的氣壓小于外界氣壓,表示吸氣,所以A內氣壓大于B內的氣壓,不符合題意;D、圖甲中C點表示吸氣結束,肺內氣壓等于外界大氣壓,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12.(2024八下·越城月考)圖中甲是肺內壓隨時間的變化示意圖,圖乙表示人體膈肌收縮和舒張時在胸腔內的位置,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br/>A.圖甲曲線ac段表示吸氣B.圖甲曲線ab段時,膈肌處于圖乙所示的B位置C.圖甲曲線ce段表示呼氣D.圖甲曲線de段時,膈肌處于圖乙所示的A位置【答案】B【知識點】人體呼吸系統的結構和氣體交換【解析】【分析】(1)曲線bd段表示肺內氣壓高于外界大氣壓,此時,肺內氣體排出,表示呼氣.(2)膈肌從A到B時,吸氣;呼氣完成的瞬間,膈肌處于A狀態;吸氣完成的瞬間,膈肌處于B狀態【解答】A、圖甲曲線ab段、de段肺內氣壓小于大氣壓為吸氣,A錯誤。BD、圖甲曲線ab段、de段肺內氣壓小于大氣壓為吸氣,膈肌處于圖乙所示的B位置。bc段、cd段氣壓大于大氣壓為為呼氣階段,膈肌處于圖乙所示的A位置,B正確,D錯誤。C、bc段、cd段氣壓大于大氣壓為為呼氣階段,C錯誤。故答案為:B。13.(2024八下·金華期中)人體的呼吸系統由呼吸道和肺兩部分組成。圖是人體呼吸系統模式圖,圖中肺可以( ?。?br/>A.過濾、溫暖和濕潤空氣B.分泌黏液和作為氣體通道C.自主收縮舒張,從而完成呼氣和吸氣D.使血液中氧氣含量增多,二氧化碳含量減少【答案】D【知識點】人體呼吸系統的結構和氣體交換14.把正在萌發的小麥種子裝在潮濕的紗布袋里,懸掛于盛有澄清石灰水的廣口瓶里,2~3天后觀察,發現澄清石灰水變渾濁了。通過這個實驗可以證明( )A.植物只在潮濕的環境中才能進行呼吸作用B.正在萌發的種子能夠釋放出二氧化碳氣體C.正在萌發的種子能分解有機物,釋放能量D.種子萌發過程中,吸收水,消耗氧氣【答案】B【知識點】植物的呼吸作用【解析】【分析】 萌發的種子,呼吸作用旺盛,呼吸時消耗瓶中的氧氣,釋放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具有能使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的特性。【解答】2~3天后觀察,會發現澄清石灰水變渾濁了,表明萌發的種子進行呼吸作用能夠釋放較多的二氧化碳氣體,導致廣口瓶里澄清的石灰水變得渾濁。故答案為:B。15.為研究植物的呼吸作用,同學們將萌發的和煮熟的大豆種子放在兩個保溫瓶中密封,并分別插入一支溫度計,一段時間后觀察溫度計示數的變化。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甲乙兩瓶的起始溫度應相同B.甲、乙兩瓶中的種子應大小相似、數量相同C.一段時間后,甲瓶的溫度低于乙瓶D.種子呼吸作用產生的熱來自有機物的分解【答案】C【知識點】植物的呼吸作用【解析】【分析】細胞利用氧,將有機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將儲存在有機物中的能量釋放出來,供給生命活動需要的過程叫做呼吸作用。只要是活細胞就要進行呼吸作用,萌發的種子能進行呼吸作用,會吸收氧氣,產生二氧化碳,煮熟的種子,不能呼吸。據此解答。【解答】AB、甲乙作為一組對照實驗,變量是種子能否進行呼吸作用,其他條件應該相同,選擇大小、數量相同的種子是為了控制變量,乙瓶是為了設置對照,AB正確。C、萌發的種子呼吸作用旺盛,釋放能量。煮熟的種子已沒有生命力,不再進行呼吸作用,不會釋放能量。所以一段時間后,甲瓶的溫度高于乙瓶,C錯誤。D、細胞利用氧,將有機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將儲存在有機物中的能量釋放出來,供給生命活動需要的過程叫做呼吸作用。D正確。故答案為:C。二、填空題16.(2024八下·上城期末)“咳嗽”是由于異物侵入呼吸道或呼吸道發生炎癥引起的保護性生理活動??人詴r會快速向外呼出氣體。“噴嚏”指鼻黏膜受刺激,急劇吸氣,然后很快地由鼻孔噴出并發出聲音的現象。(1)如圖曲線中,符合打噴嚏時呼吸特點的曲線是 (選填“甲”或“乙”)。(2)如圖AB為“探究人體呼出的氣體成分”的實驗裝置示意圖,A表示吸氣,B表示呼氣,實驗完成后,A、B兩瓶中的石灰水會明顯變渾濁的是 瓶(選填“A”或“B”)。(3)請用化學方程式表示石灰水變渾濁的原因 。【答案】(1)甲(2)B(3)CO2+Ca(OH)2=CaCO3↓+H2O【知識點】人體呼吸系統的結構和氣體交換;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解析】【分析】(1)由題意可知,打“噴嚏”時先是一個急劇的吸氣過程,此時肺容量迅速增大且要大于正常吸氣時,然后是一個快速的呼氣過程,此時肺容量迅速減少,并回到正常水平,據此分析;(2)根據空氣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小于呼出氣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進行分析;(3)根據二氧化碳能夠使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進行分析。【解答】(1)由題意可知,打“噴嚏”時先是一個急劇的吸氣過程,此時肺容量迅速增大且要大于正常吸氣時,然后是一個快速的呼氣過程,此時肺容量迅速減少,并回到正常水平,故可知甲曲線符合打噴嚏時呼吸特點;(2)根據圖示中兩個裝置圖分析可以看出:當吸氣時,選擇A圖,空氣經A瓶吸入人體內,由于大氣壓強,外界的氣體經甲瓶的導管進入A瓶內的石灰水中,外界空氣二氧化碳含量低,澄清的石灰水不變渾濁;當呼氣時,選擇B圖,呼出的氣體排入B瓶,呼出的氣體進入B瓶的澄清石灰水中,由于呼出的氣體中含有較多的二氧化碳,所以乙瓶中的石灰水變渾濁。實驗完成后,A、B兩瓶中的石灰水會明顯變渾濁的是B瓶;(3)二氧化碳與氫氧化鈣反應得到碳酸鈣沉淀和水,化學方程式表示石灰水變渾濁的原因為:CO2+Ca(OH)2=CaCO3↓+H2O。故答案為:(1)甲;(2)B;(3)CO2+Ca(OH)2=CaCO3↓+H2O。17.(2024八下·嵊州期末)圖一是人體呼吸運動模擬圖,圖二是肺泡與血液之間的氣體交換示意圖。(1)圖一中,②氣球模擬的器官(或結構)是 。(2)圖一中,乙模擬的是人體 (選填“吸氣”或“呼氣”)過程。(3)生物體的結構與功能是相適應的。結合圖二,請寫出肺泡適應氣體交換的結構特點: 。(寫出一點即可)【答案】(1)肺(2)吸氣(3)肺泡壁很薄,只有一層上皮細胞;肺泡數量很多【知識點】人體呼吸系統的結構和氣體交換【解析】【分析】吸氣: 肋間外肌 、 膈肌 收縮→肋骨向上向外移動(膈肌頂部下降)→ 胸廓 擴大→外界大氣壓力大于肺內氣壓→外界氣體進入肺 呼氣:肋間外肌、膈肌舒張→肋骨下降,膈肌頂部回升→胸腔容積縮小→ 肺泡 借彈性→縮回,導致肺內氣壓增大,肺內大氣壓升高→肺內氣體排出肺泡 ;【解答】(1) 圖一中,②氣球模擬的器官(或結構)是肺;(2)圖一中,乙模擬的是人體吸氣過程,因為橫膈向下運動,胸腔擴張,胸內氣壓變小,肺內氣壓大于胸內氣壓,肺擴張,氣球變大。(3) 生物體的結構與功能是相適應的。結合圖二,請寫出肺泡適應氣體交換的結構特點: 肺泡壁很薄,只有一層上皮細胞;肺泡的數量很多;故答案為:(1)肺(2)吸氣(3)肺泡壁很薄,只有一層上皮細胞;18.(2024八下·臨海期末)幽門螺桿菌(簡稱“Hp”)會導致胃炎、胃潰瘍等疾病,尿素呼氣試驗是檢測Hp最為常見的一種方法。當被檢測者服用含13C或14C的尿素膠囊后,尿素在Hp的影響下被分解成13CO2或14CO2,然后定時收集呼出的氣體,測定其數值變化,可以判斷被檢測者是否感染Hp。根據上述信息,請回答下列問題:(1)13C和14C的質子數相同, 不同,因此它們互為同位素原子。(2)呼氣試驗時,被檢測者呼出的氣體主要成分是 。(3)被檢測者呼氣時,肺內氣壓與外界氣壓的大小關系是 。【答案】(1)中子數(2)氮氣和氧氣(3)肺內氣壓大于外界氣壓【知識點】人體呼吸系統的結構和氣體交換;元素的種類與分布【解析】【分析】同位素是具有相同質子數,不同中子數的同一元素的不同核素。這些核素在元素周期表上占有同一位置,化學性質幾乎相同,但原子量或質量數不同。【解答】 (1)13C和14C的質子數相同,中子數不同,因此它們互為同位素原子,故填:中子數;(2)呼氣試驗時,被檢測者呼出的氣體主要成分是氮氣和氧氣,故填:氮氣和氧氣;(3)被檢測者呼氣時,肺內氣壓大于外界氣壓,故填:肺內氣壓大于外界氣壓。19.(2024八下·武義期末)人體每時每刻必須從空氣中獲得氧氣,把體內的二氧化碳排到空氣中,這一過程是通過呼吸運動來完成的.圖(一)為呼吸系統模式圖,圖(二)為人體在平靜呼吸時胸廓容積變化示意圖,圖(三)為肺泡與毛細血管之間的氣體交換示意圖.據圖回答下列問題:(1)圖(一)呼吸系統中的主要器官是 ,負責氣體交換;(2)圖(二)所示曲線中的 (用字母表示)段肺內氣壓小于外界氣壓;(3)圖(三)中表示二氧化碳分子運動路徑的是 ?。ㄌ顢底郑?br/>【答案】(1)肺(2)bc(3)1【知識點】人體呼吸系統的結構和氣體交換【解析】【分析】(1)圖(一)是呼吸系統的組成圖,呼吸系統包括呼吸道和肺兩部分,肺是氣體交換的場所,是呼吸系統的主要器官。(2)圖(二)為人體在平靜呼吸時胸廓容積變化示意圖,其中ab和cd段表示呼氣,BC段表示吸氣。(3)圖(三)為肺泡與毛細血管之間的氣體交換示意圖,1是二氧化碳、2是氧氣,3代表吸氣,4是呼氣【解答】(1)圖(一)中肺是呼吸系統的主要器官,是進行氣體交換的主要場所。肺由大量的肺泡組成,增加了氣體交換的效率;外面包繞著豐富的毛細血管和彈性纖維;肺泡的壁和毛細血管壁都很薄,只有一層上皮細胞構成,這些特點都有利于氣體交換,因此肺是氣體交換的主要場所。(2)呼吸運動是指人體胸廓有節律的擴大和縮小的運動,包括吸氣過程和呼氣過程,呼吸運動主要與肋間肌和膈肌的運動有關。人在平靜狀態下,肋骨間的肌肉收縮時,肋骨向上向下運動,使胸廓的前后徑和左右徑都增大;同時膈肌收縮,膈頂部下降,使胸廓的上下徑也增大;這樣胸廓的容積就增大,肺也隨著擴張;肺內氣壓降低,低于外界氣壓,于是外界空氣通過呼吸道 進入肺,完成吸氣的過程。呼氣與之過程大致相反。圖(二)中ab、cd廓容積縮小,代表呼氣過程;bc段氣胸廓容積擴大,代表吸氣過程。(3)圖(三)為肺泡與毛細血管之間的氣體交換示意圖。圖(三)中1代表的物質是氧氣,血液流經肺泡外毛細血管時,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擴散到肺泡,肺泡中的氧氣擴散到血液,因此血液流經肺泡后,血液中氧氣含量增加,血液由靜脈血變成動脈血。20.(2024八下·長興期末)向盛有相同濃度和體積石灰水的甲、乙兩支試管分別放入已浸水及消毒的蠶豆種子20粒、已煮熟及消毒的蠶豆種子20粒(如圖所示)。幾天后,觀察到的現象是 。 對乙試管中使用已煮熟的蠶豆種子的目的是 。實驗時需要對所用的蠶豆種子進行消毒處理,這是為了 。該實驗得到的結論是 。【答案】甲試管中石灰水變渾濁,乙試管無變化;形成對照;防止微生物呼吸作用的干擾;種子進行呼吸作用產生二氧化碳【知識點】植物的呼吸作用【解析】【分析】 綠色植物通過葉綠體,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轉化成儲存能量的有機物,并且釋放氧氣的過程,叫做光合作用;綠色植物利用氧氣和有機物,在活細胞,分解產生二氧化碳和水并釋放出能量的過程叫做呼吸作用;【解答】 活細胞會進行呼吸作用產生二氧化碳,所以向盛有相同濃度和體積石灰水的甲、乙兩支試管分別放入已浸水及消毒的蠶豆種子20粒、已煮熟及消毒的蠶豆種子20粒(如圖所示)。幾天后,觀察到的現象是甲試管中石灰水變渾濁,乙試管無變化。 對乙試管中使用已煮熟的蠶豆種子的目的是形成對照。實驗時需要對所用的蠶豆種子進行消毒處理,這是為了防止微生物呼吸作用的干擾。該實驗得到的結論是種子進行呼吸作用產生二氧化碳;故答案為:甲試管中石灰水變渾濁,乙試管無變化、形成對照、防止微生物呼吸作用的干擾、種子進行呼吸作用產生二氧化碳21.(2024八下·杭州期末)下列圖示中,圖一為小科胸腔底部膈肌所處的①、②兩種狀態示意圖;圖二是他的肺與外界、肺泡與血液氣體交換示意圖,圖中甲、乙、丙表示不同的血管,a、b、c、d表示氣體進出的過程;圖三是他進行一次平靜呼吸中,肺內氣壓與外界氣壓差值的變化曲線,圖中A、B、C、D、E是曲線上的五個點。據圖回答:(1)圖一中膈肌由①狀態向②狀態轉變時,對應圖二中氣體進出的過程是 (填字母編號)。(2)小科在下列四種生活狀態中,對應圖三內A點到E點之間距離最短的是 (填字母編號)。A.漫步 B.靜坐 C.打籃球 D.睡覺【答案】a;C【知識點】人體呼吸系統的結構和氣體交換【解析】【分析】(1)膈肌與呼吸的關系:膈肌是分隔胸腔和腹腔的肌肉結構,在呼吸過程中起著關鍵作用。當膈肌收縮時,膈頂部下降,使胸廓的上下徑增大,胸腔容積擴大,這是吸氣的過程;當膈肌舒張時,膈頂部上升,胸廓上下徑減小,胸腔容積縮小,為呼氣過程。呼吸運動原理:呼吸運動是通過膈肌和肋間肌等呼吸肌的收縮和舒張來實現的。吸氣時,除了膈肌收縮,肋間外肌也收縮,使肋骨向上向外移動,胸廓的前后徑和左右徑也增大,進一步擴大胸腔容積,導致肺內氣壓低于外界大氣壓,外界氣體被吸入肺內。呼氣時,膈肌和肋間外肌舒張,肋骨和膈頂部回位,胸腔容積縮小,肺內氣壓高于外界大氣壓,氣體呼出體外。(2)圖一①②表示膈肌不同的狀態。圖二中ab是肺與外界之間的氣體交換;cd肺泡內的氣體交換,甲是肺動脈,乙是肺泡周圍的毛細血管,丙是肺靜脈。圖三是某人在1個大氣壓下的一次平靜呼吸中肺內氣壓的變化曲線圖??v坐標表示肺內氣壓與大氣壓的氣壓差,橫坐標表示呼吸時間;ABC段的肺內氣壓與大氣壓的氣壓差是負值,表示肺內氣壓低于外界大氣壓,是吸氣過程;曲線CDE段的肺內氣壓與大氣壓的氣壓差是正值,表示肺內氣壓高于外界大氣壓,是呼氣過程。【解答】(1)圖一①②表示膈肌不同的狀態。當膈肌由①狀態向②狀態轉變時,即膈肌下降,表示吸氣。即圖二中a吸氣過程。(2)選項中的打籃球狀態,呼吸頻率快,圖三中A到E的距離最近。22.(2024八下·越城月考)下圖所示的實驗,可以用來證明植物的呼吸過程中所產生的一種氣體。其中A 裝置中的NaOH 溶液能除去空氣中的二氧化碳,請回答下列問題。(1)B 瓶中石灰水的作用是 (2)C 處用不透光的玻璃罩罩住植物的目的是 .(3)D 處石灰水的作用是 【答案】檢驗通入的空氣中是否還有二氧化碳;防止植物光合作用干擾實驗;檢驗植物呼吸作用的產物是否有二氧化碳【知識點】植物的呼吸作用;二氧化碳的檢驗和驗滿;堿的化學性質;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解析】【分析】(1)因為空氣中的二氧化碳氣體可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生成碳酸鈉和水,故A瓶中溶液的作用是除去空氣中的二氧化碳氣體;因為二氧化碳可與石灰水(氫氧化鈣)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故如有沉淀生成,說明空氣中的二氧化碳沒有除盡,如果沒有沉淀生成,則說明二氧化碳已除盡;(2)C處用不透光的玻璃罩罩住植物,植物就不受光照,用來證明植物的呼吸過程中所產生的一種氣體,而不是光合作用產生的;(3)若B處石灰水不變渾濁,而D處的石灰水變渾濁,說明生成了二氧化碳氣體。【解答】(1) A瓶中的氫氧化鈉溶液是除去二氧化碳氣體,則B瓶中石灰水的作用是:檢驗通入的空氣中是否還有二氧化碳。(2) 植物進行光合作用要在光照條件下,所以C處用不透光的玻璃罩罩住植物的目的是防止植物光合作用干擾實驗。(3)進入裝置C中的氣體無二氧化碳,所以D處石灰水的作用是檢驗植物呼吸作用的產物是否有二氧化碳。三、實驗探究題23.(2024八下·臨海期末)為了探究“小鼠生命活動釋放熱量快慢的影響因素”,小科設計了如下實驗:①取圖甲所示的三個相同的裝置;②取大小相近、年齡相同的同種小鼠2只,按圖乙A、B、C設置進行實驗;③將三個裝置放在相同且適宜的環境中,每隔1小時觀測一次,連續觀測5小時。(1)根據上述實驗過程可知,小科的猜想是 。(2)實驗過程中“每隔1小時觀測一次”,應觀測的現象是 。(3)為了使實驗現象更明顯,請寫出一種改進的方法 。【答案】(1)空氣中氧氣含量是小鼠生命活動釋放熱量快慢的影響因素(2)液柱移動的距離(3)增加小鼠數量或者換用更細的導管【知識點】動物的呼吸作用【解析】【分析】(1)根據題中的反應原理,依據乙圖中空氣中氧氣含量不同進行分析。(2)根據溫度越高,玻璃泡內的氣體膨脹越大,液柱運動越快進行分析。(3)根據從溫度改變的角度和玻璃管的靈敏度進行分析。【解答】(1)從乙圖中可以看出改變了空氣中氧氣的含量,動物在運動過程中會放出熱量,所以提出一個可檢驗的假設是:空氣中氧氣含量越高,小鼠生命活動釋放熱量越快。(2)動物運動越快,體內釋放的熱量越多,溫度越高,玻璃泡內的氣體膨脹越大,所以其原理是:小鼠生命活動釋放熱量越快,溫度升高越快,導致玻璃泡內氣體膨脹越快, 液柱移動越快。每隔1小時觀測一次”,應觀測的現象是液柱移動的距離。(3)增加小鼠的數量,產生的熱量就會增多,液柱移動就會加快,改變相同的氣體體積時,玻璃管越細,移動的距離越明顯,所以對實驗進行改進是:增加小鼠數量、換用更細的導管。24.(2024八下·東陽期末)為更好的理解呼吸運動,項止學習小組制作了“呼吸運動模型”來模擬圖甲中呼氣和吸氣過程,并制定了評價量表,如表所示。“呼吸運動模型”評價量表評價指標 優秀 合格 待改進指標一 結構完整,能合理的模擬呼吸系統的呼吸道和肺 結構較完整,能粗略模擬呼吸系統的呼吸道和肺 結構不完整,有1處及以上缺失指標二 能模擬橫膈運動和肋骨運動且兩者協同進行,具有一致性 能模擬橫膈運動和肋骨運動,但兩者不能協同進行,不具有一致性 不能模擬橫膈運動和肋骨運動(1)圖甲中呼吸運動是指 過程(選填數字)。(2)膈肌和肋間肌的收縮和舒張會引起肺內氣壓變化。吸氣時,肺內氣壓變化情況為____。A.先減小后變大 B.先變大后減小(3)利用玻璃管、透明氣球、玻璃罩、橡皮膜、帶孔橡膠塞等材料做了如圖乙所示的模型。若用該模型模擬呼氣過程,操作方法是 (填“向上推”或“向下拉”)橡皮膜。(4)分析發現圖乙模型存在一定的缺陷,于是將玻璃罩換成大的礦泉水瓶,將直玻璃管換成Y型玻璃管,模型如圖丙所示。改進后,依據評價量表,評價模型內指標一為“優秀”,指標二仍只能為“合格”。請分析:利用模型內模擬吸氣時“兩者不能協同進行,不具有一致性”的原因: 。(5)小組同些又制作了如圖所示的模型模擬吸煙對呼吸系統的影響。點燃香煙,模擬呼吸運動一段時間后,發現面巾紙、筆中和氣球內壁粘附了黃色物質。由此推測,吸煙可能會影響呼吸系統的哪一結構功能 ____。A.肺泡與血液的氣體交換能力B.呼吸道對公氣的濕潤池暖,清潔能力C.完全不會影響肺的功能【答案】(1)①②(2)A(3)向上推(4)捏礦泉水瓶時橡膠膜向下,松手時橡皮膜上升(5)A【知識點】人體呼吸系統的結構和氣體交換【解析】【分析】 呼吸是指機體與外界環境之間氣體交換的過程。人的呼吸過程包括三個互相聯系的環節:外呼吸,包括肺通氣和肺換氣;氣體在血液中的運輸;內呼吸,指組織細胞與血液間的氣體交換與組織細胞內的氧化代謝。【解答】(1)呼吸運動是指外界氣體和肺進行氣體交換的過程,所以 圖甲中呼吸運動是指①②;(2)吸氣時,橫膈向下,胸腔變大,胸內氣壓變小,肺內氣壓大于胸內氣壓,肺泡增大,肺內氣壓變小,外界氣壓大于肺內氣壓,氣體進入肺部,肺內氣壓變大,所以肺內氣壓是先減小后變大的過程;(3)橡皮膜模擬的是橫膈,呼氣時,橫膈向上,所以若用該模型模擬呼氣過程,操作方法是向上推橡皮膜。(4)礦泉水瓶模擬胸腔,橡皮膜模擬橫膈,捏礦泉水瓶時橡膠膜向下,松手時橡皮膜上升, 兩者不能協同進行,不具有一致性;(5) 點燃香煙,模擬呼吸運動一段時間后,發現面巾紙、筆中和氣球內壁粘附了黃色物質。 這些模擬的是肺部支氣管等結構,說明吸煙會影響肺部的氣體交換,所以吸煙影響的是肺泡與血液的氣體交換能力;故答案為:(1)①②(2)A(3)向上推(4)捏礦泉水瓶時橡膠膜向下,松手時橡皮膜上升(5)A25.(2024八下·武義期末)小科和小康為了研究呼吸過程中二氧化碳含量的變化,小科用一根吸管不斷向澄清石灰水中吹氣,結果石灰水變渾濁了,說明呼吸過程產生二氧化碳.(1)請寫出石灰水變渾的原理 ?。ㄓ没瘜W方程式表示).(2)小康認為不嚴謹,他用大號注射器吸取空氣注入澄清石灰水中,不斷重復,結果也變渾了,但所用時間和氣體體積是小科的好多倍,小康的對照實驗就可以排除 的干擾,所以能說明呼吸過程產生二氧化碳.(3)他們討論后對實驗方案進行改進,用了如圖所示的裝置,瓶中都裝有澄清石灰水,管可以用止水夾關閉,吸氣時 ?。ㄌ罟躠管b的開閉情況),呼氣時相反.(4)呼吸若干次后觀察到 現象,說明呼吸過程產生二氧化碳.【答案】(1)CO2+Ca(OH)2=CaCO3↓+H2O(2)空氣中二氧化碳(3)關閉彈簧夾b,打開彈簧夾a(4)A瓶內液體沒有變化,B瓶內液體變渾濁【知識點】人體呼吸系統的結構和氣體交換;動物的呼吸作用【解析】【分析】 由于人吸入的空氣中含有少量的二氧化碳,當呼氣時,會隨呼出的氣體排出來,因此無論人體代謝的最終產物是否有二氧化碳,多次向澄清石灰水中呼氣時,都會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因此為了排除吸入空氣中二氧化碳的干擾,需將空氣中的二氧化碳氣體除去,這時若人呼出的氣體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則說明呼出氣體中的二氧化碳是人體代謝的最終產物。【解答】 (1)二氧化碳與氫氧化鈣反應得到碳酸鈣沉淀,因此小科用一根吸管不斷向澄清石灰水中吹氣,結果石灰水變渾濁,反應的方程式為:CO2+Ca(OH)2=CaCO3↓+H2O;(2)小康認為不嚴謹,他用大號注射器吸取空氣注入澄清石灰水中,不斷重復,結果也變渾了,但所用時間和氣體體積是小科的好多倍,小康的對照實驗就可以排除空氣中二氧化碳的干擾,所以能說明呼吸過程產生二氧化碳;(3)在實驗中,關閉彈簧夾b,打開彈簧夾a吸氣,A瓶內試劑是除去或吸收吸入氣體中的二氧化碳;打開彈簧夾b,關閉彈簧夾a呼氣,B瓶內的試劑是檢驗呼出氣體中的二氧化碳;(4)呼吸若干次后觀察到 A瓶內液體沒有變化,B瓶內液體變渾濁現象,說明呼吸過程產生二氧化碳。26.(2024八下·臨平期末)為了探究溫度對蟑螂呼吸快慢的影響,小明設計了如下兩種實驗方案。方案一:把一只健壯的蟑螂放入的密閉容器內(如圖甲),利用傳感器測定10分鐘內容器中溫度值和氧氣含量;10分鐘后,將冰袋放置在容器兩側,使容器內的溫度逐漸降低,并測定隨后20分鐘內的數據。多次重復實驗。方案二:在兩個溫度不同的相同密閉容器中各放入一只健壯的蟑螂(如圖乙),利用傳感器測定30分鐘內的相關數據。多次重復實驗。(1)該實驗通過 反映蟑螂呼吸作用的快慢。(2)與方案二相比,方案一的變量控制有什么優點 ?。ɡe一點)(3)根據方案一所得數據(如圖丙),三位同學分別在圖丁中畫出了甲裝置內二氧化碳含量的大致變化趨勢,其中合理的是 。(4)據圖丙可知,溫度對蟑螂的呼吸有影響,隨著溫度降低,其呼吸變 (填“快”或“慢”)【答案】(1)氧氣含量(2)單一變量(用的是同一只蟑螂,排除了蟑螂身體狀況不同的可能)(3)a(4)慢【知識點】動物的呼吸作用【解析】【分析】 生物體內的有機物在細胞內經過一系列的氧化分解,最終生成二氧化碳、水或其他產物,并且釋放出能量的總過程,叫做呼吸作用。【解答】(1)因蟑螂的呼吸不容易看到無法統計,該實驗通過利用傳感器測定$10$分鐘內容器中溫度值和氧氣含量反映蟑螂呼吸作用的快慢.(2)與方案二相比,方案一的變量控制真正實現了單一變量——用的是同一只蟑螂,排除了兩只同樣大小的蟑螂可能身體狀況并不同.(3)根據方案一所得數據(如圖丙),圖丙第二圖.從0到10分鐘,氧含量下降明顯,從10分鐘到30分鐘,氧含量下降趨緩;與之對應,二氧化碳含量在前10分鐘上升明顯,后二十分鐘二氧化碳含量上升趨緩.故三位同學分別在圖丁中畫出了甲裝置內二氧化碳含量的大致變化趨勢,其中合理的是a(4)從10分鐘到30分鐘,氧含量下降趨緩,說明消耗氧氣的呼吸作用在變慢。27.(2024八下·臨平月考)某興趣小組對呼吸作用的實質進行探究。如圖所示,瓶中裝有萌發的種子,實驗開始時閥門是關閉的。過一段時間后,往集氣瓶內注入清水,并打開閥門,使瓶內氣體進入裝有澄清石灰水的試管中。請你分析:(1)試管中澄清的石灰水會變得渾濁,請寫出有關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2)如果在集氣瓶中插入一只溫度計,是為了驗證 。(3)如果讓實驗更有說服力,應該設置一組對照實驗,對照組內裝入 ,其他條件都相同。(4)如果將集氣瓶中的種子換成綠色植物,必須對裝置進行遮光處理,以防止植物的 ?。ㄉ磉^程)對實驗結果的影響。【答案】(1)Ca(OH)2+CO2═CaCO3↓+H2O(2)呼吸作用會放出熱量(3)煮熟的種子(4)光合作用【知識點】植物的呼吸作用【解析】【分析】植物細胞利用氧,將細胞內的有機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將儲存在有機物中的能量釋放出來,供給生物體生命活動的需要,這個過程叫做呼吸作用;植物體在任何時候都要進行呼吸作用,以便釋放能量維持生命活動的需要。【解答】(1)試管中澄清的石灰水會變得渾濁,是因為二氧化碳與氫氧化鈣反應生成了碳酸鈣的緣故,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Ca(OH)2+CO2═CaCO3↓+H2O 。(2)種子在萌發的過程中,呼吸作用旺盛,釋放出的能量,一部分用于種子的萌發,一部分以熱能的形式散失;因此,在集氣瓶中插入一只溫度計,可以驗證呼吸作用釋放熱量。(3)通常把接受實驗變量處理的對象組叫實驗組,把不接受實驗變量處理的對象組叫對照組。為了讓實驗更有說服力,應該設置一組對照實驗,對照組內裝入煮熟的種子(不進行呼吸作用), 其他條件都相同。(4)綠色植物在有光的環境會進行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因此如果將集氣瓶中的種子換成綠色植物,必須對裝置進行遮光處理,以防止植物的光合作用對實驗結果造成影響。28.(2024八下·金華期中)綠色植物的呼吸作用會產生二氧化碳,小明猜想:種子的 萌發過程可能也會產生二氧化碳,他設計了如圖的實驗裝置。打開D裝置中的閥門,水位下降,空氣就會依次進入裝置。(1)A裝置的作用是 。(2)如果觀察到 現象,則小明的猜想是正確的。(3)請指出D裝置的一個優點 。(4)實驗一段時間后,小明發現B外壁發熱,是因為 。【答案】除去空氣中的二氧化碳;C裝置澄清石灰水變渾濁;可以通過控制水流的速度來控制空氣通入的速度;種子呼吸作用放出熱量【知識點】植物的呼吸作用四、綜合題29.(2024八下·金東期末)5月21日是“世界脊柱健康日”,脊柱號稱人的“第二生命線”,是人的“支柱與棟梁”,與每個人的生活質量息息相關。青春期是身體快速生長發育的時期,如果長期姿勢不良會造成肌肉力量不足導致脊柱側彎,輕者發生肌肉疼痛,重者可致胸部畸形,如右圖甲,影響呼吸等生命活動。科研人員研究核心肌肉力量及穩定性訓練對脊柱側彎的防治效果。他們將有輕度癥狀的初一年級學生 60人分成甲、乙兩組,甲組進行仰臥卷腹練習、側支撐練習等核心穩定性訓練,每次50分鐘(3次/周),乙組不訓練。12周后測定肺活量和Cobb角(站立位脊柱正位、X線片的脊柱彎曲角度,如上圖乙)等體現脊柱側彎癥狀的指標,如下表:組別指標 肺活量平均值(mL) Cobb 角平均值 (°)實驗前 實驗后 實驗前 實驗后甲組 2365 2684 14.6 2.8乙組 2404 2499 14.6 15.4(1)項目組認為脊柱側彎患者會影響呼吸功能,是因為脊柱側彎會導致胸腔內容積 (填“增大”或“減小”),氣壓差減小從而使吸氣功能下降。(2)分析上表數據,你認為通過核心穩定性訓練 ?。ㄌ睢澳堋被颉安荒堋保┚徑饧怪鶄葟澋陌Y狀,請說明理由: 。(3)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應重視脊柱側彎的防治。下列有關做法,你認為有利于防治脊柱側彎的是____(填字母編號)。A.經常習慣性蹺著二郎腿寫作業 B.在脊柱側彎初期及時進行治療C.適當進行體育運動,如拉單杠 D.經常彎腰駝背趴在桌子上聽課【答案】(1)減小(2)能;甲組實驗后肺活量平均值明顯增大,Cobb角平均值明顯減小(3)B;C【知識點】人體呼吸系統的結構和氣體交換【解析】【分析】調查是科學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是了解生物種類、生存環境和外部形態等常用的研究方法。調查者以正確的理論與思想作指導,通過訪談、問卷、測驗等手段。有計劃地,廣泛了解,掌握相關資料,在此基礎上進行分析、綜合、得出結論。【解答】(1)脊柱側彎患者的變形脊柱會擠壓胸腔,使胸腔變小,胸腔內的肺也會受到擠壓,使肺泡不能進行充分的氣體交換,使肺泡氣體交換的功能受到影響。(2)脊柱側彎患者的膈肌和肋骨間的肌肉收縮時,胸廓的運動受到限制,導致胸腔容積比正常人小,使得肺的通氣功能下降,影響人體生命活動。上表說明通過核心穩定性訓練可以緩解脊 柱側彎的癥狀,依據是肺活量變大,Cobb角變小。(3)通過數據的統計可以看出在脊柱側彎初期及時進行治療是可以防治脊柱側彎;脊柱側彎是由于姿勢不正確導致的,上課聽講時,坐姿端正挺胸抬頭可以預防脊柱側彎;課余時間,積極 參加體育鍛煉可以增強肌肉的收縮力,可以預防脊柱側彎,偶爾蹺二郎腿寫作業會造成脊柱側彎,可見BC正確,AD錯誤。故答案為:BC。30.(2024八下·余杭期末)“海姆立克急救法”是搶救異物誤入氣管患者的標準方法,被稱為“生命的擁抱”?!昂D妨⒖思本确ā本唧w操作:急救者以前腿弓、后腿登的姿勢站穩,讓患者坐在自己弓起的大腿上,并讓其身體略前傾,急救者將雙臂分別從患者兩腋下前伸并環抱患者。一手握拳,另一只手從前方握住握拳的手腕,使握拳虎口貼在患者肚臍上方的上腹部中央,然后突然用力收緊雙臂,用握拳虎口向患者上腹部內上方猛烈施壓(手法要點如右圖),迫使其上腹部下陷,腹腔內容物上移,擠壓橫膈膜。這樣每次沖擊可以為氣道提供一定的氣量,施壓完畢后立即放松手臂,然后再重復操作,直到異物被排出(如圖甲、乙所示,注意:幼兒、孕婦、肥胖等患者等不能用此法)。手法要點——剪刀、石頭、布 剪刀:兩個手指并攏,像一個閉合的剪刀。海姆立克急救法的按壓點在肚臍上方兩拇指以上的位置,首先要找到患者肚臍的位置,然后將兩根并攏的手指橫放在肚臍以上,即可找到按壓點。 石頭:指的是拳頭。一手握拳,拇指側的拳眼放在按壓點上。 布:指的是用另一只手抱拳。然后用向上、向內的力量,沖擊患者的上腹部。【異物誤入氣管危害】若有較大的異物誤入氣管,會影響氣體進入人體,人體內的各組織細胞因缺氧無法進行 ,從而導致能量的供應不足,嚴重時會造成昏迷、甚至死亡。【“海姆立克急救法”原理】為了讓更多的人掌握這個黃金急救法,某校志愿者團隊同學想利用周末時間進社區進行示范宣講,但現有的模型(圖丙)只能用于模擬操作,不能顯示內部原理。為了幫助社區居民理解這個方法的原理,該團隊同學自制了呼吸運動模型(圖丁)來模擬該過程,他們制作的模型評價量表(部分)如下。評價指標 評價等級優秀 合格 待改進指標一 兩個“肺”能同時擴張,且擴張明顯 一個“肺”能擴張,且該“肺”擴張明顯 兩個“肺”都不能擴張,且擴張不明顯指標二 “橫膈膜”有彈性,且變化明顯 “橫膈膜”略有彈性,變化不明顯 “橫膈膜”無彈性、無變化①制作過程中,某同學將A部位向下拉時,發現只有一只氣球鼓起,請寫出造成該現象可能的原因 。②模型制作初步完成后,甲組同學在測試模型時發現,其“指標二”為合格,為了使指標二變為優秀,該組同學可用 材料替代原本的保鮮膜制作。③乙組同學在甲組同學基礎之上,增加了一個裝置(如圖戊所示),寫出這樣改進的一條優點 。④請結合所學知識及材料內容,解釋海姆立克急救法能使氣管中異物排出的原理: 。【自救和預防】該急救方法還可用于自救,自救時,患者稍稍彎下腰,上腹部靠在一個固定的物體(如椅子靠背)上,以物體邊緣(如椅背上沿)壓迫在腹部,快速向上沖擊,使異物被氣流沖出。生活中,為了防止異物誤入堵塞氣管,請提出一條合理的建議: 。【答案】呼吸作用;該氣球所在支路堵??;橡皮膜;便于直接通過U型管左右兩側的液面高度差體現肺內氣壓的變化,現象更明顯;沖擊腹部時,胸腔內氣壓變大,大于外界大氣壓,使異物排出;進食時不說話【知識點】人體呼吸系統的結構和氣體交換【解析】【分析】吸氣: 肋間外肌 、 膈肌 收縮→肋骨向上向外移動(膈肌頂部下降)→ 胸廓 擴大→外界大氣壓力大于肺內氣壓→外界氣體進入肺 呼氣:肋間外肌、膈肌舒張→肋骨下降,膈肌頂部回升→胸腔容積縮小→ 肺泡 借彈性→縮回,導致肺內氣壓增大,肺內大氣壓升高→肺內氣體排出肺泡 ;【解答】【異物誤入氣管危害】若有較大的異物誤入氣管,會影響氣體進入人體,人體內的各組織細胞因缺氧無法進行呼吸作用,從而導致能量的供應不足,嚴重時會造成昏迷、甚至死亡。①制作過程中,某同學將A部位向下拉時,發現只有一只氣球鼓起,請寫出造成該現象可能的原因:該氣球所在支路堵?。?br/>②模型制作初步完成后,甲組同學在測試模型時發現,其“指標二”為合格,為了使指標二變為優秀,該組同學可用橡皮膜材料替代原本的保鮮膜制作。③乙組同學在甲組同學基礎之上,增加了一個裝置(如圖戊所示),寫出這樣改進的一條優點:便于直接通過U型管左右兩側的液面高度差體現肺內氣壓的變化,現象更明顯;④請結合所學知識及材料內容,解釋海姆立克急救法能使氣管中異物排出的原理: 沖擊腹部時,胸腔內氣壓變大,肺內氣壓變大,大于外界大氣壓,使異物排出 ;生活中,為了防止異物誤入堵塞氣管,請提出一條合理的建議: 進食時不說話;進食時細嚼慢咽,不要吞的開快太多;故答案為:呼吸作用、該氣球所在支路堵住、橡皮膜、便于直接通過U型管左右兩側的液面高度差體現肺內氣壓的變化,現象更明顯、沖擊腹部時,胸腔內氣壓變大,大于外界大氣壓,使異物排出、進食時不說話31.(2024八下·杭州競賽)在科學研究中常用呼吸商(RQ=表示生物用于有氧呼吸的能源物質不同。測定發芽種子呼吸商的裝置如下圖:關閉活塞,在25℃下經20分鐘讀出刻度管中著色液移動距離,甲、乙的著色液分別向左移動x和y(mm)。x和y值反映了容器內氣體體積的減少。(不考慮CO2溶于水),請回答:(1)裝置甲的小瓶中加入 NaOH溶液的目的是 。(2) y代表 值。(3) 若測得x=200(mm), y=30(mm), 則該發芽種子的呼吸商是 。(4)若要測定已長出一片真葉幼苗的RQ值,則應將該裝置放于何種條件下進行,為什么 。【答案】(1)吸收發芽種子呼吸產生的二氧化碳(2)消耗氧氣和釋放二氧化碳的體積之差(3)0.85(4)應將該裝置置于黑暗的條件下進行實驗;避免光合作用的影響【知識點】植物的呼吸作用;動物的呼吸作用;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解析】【分析】根據題意和圖示分析可知:甲的試管內裝有NaOH,吸收呼吸釋放的二氧化碳,因此甲中液滴的移動是由氧氣的變化決定的;乙中無NaOH,液滴的移動是由氧氣變化與二氧化碳的變化共同決定的。【解答】(1)裝置甲的小瓶中加入NaOH溶液的目的是吸收發芽種子呼吸產生的二氧化碳;(2)裝置甲中細胞呼吸釋放的二氧化碳被NaOH吸收,有氧呼吸消耗氧氣,因此x代表細胞呼吸消耗的氧氣的體積;裝置乙中無NaOH,細胞呼吸產生二氧化碳使瓶內氣壓升高,吸收氧氣使瓶內氣壓下降,壓力差使著色液滴移動,因此,所以著色液的移動的距離y代表消耗氧氣和釋放二氧化碳的體積之差;(3)若測得x=200毫米,y=30毫米,則細胞呼吸產生的二氧化碳是200-30=170(毫米),根據題干可知,呼吸商=釋放的二氧化碳體積÷消耗的氧氣體積=170÷200=0.85;(4)若要測定已長出一片真葉幼苗的RQ值,應避免光合作用的影響,因此應將該裝置置于黑暗的條件下進行實驗。故答案為:(1)吸收發芽種子呼吸產生的二氧化碳;(2)消耗氧氣和釋放二氧化碳的體積之差;(3)0.85;(4)應將該裝置置于黑暗的條件下進行實驗;避免光合作用的影響。32.(2024八下·杭州期末)圖1中A、B、C表示綠色植物體內的某些生理活動,圖2是安裝在溫室大棚中增加二氧化碳濃度的儀器,圖3表示一段時間內植物葉片氧氣釋放的相對量與光照強度的關系。據圖回答問題:(1)溫室大棚中安裝圖2所示儀器,可使綠色植物的 ?。ㄌ顚憟D1中的字母和生理活動名稱)增強,該生理活動的文字表達是 ??;B生理活動對植物自身的意義是 。(2)如圖3所示,當光照強度處于D點時,綠色植物光合作用強度 (選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呼吸作用強度。【答案】C光合作用;二氧化碳+水有機物(儲存能量)+氧氣;促進了水和無機鹽向上的運輸,帶走植物體表面的熱量,防止葉片被灼傷;等于【知識點】植物的呼吸作用;光合作用的原理;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互關系【解析】【分析】1、植物的光合作用是指綠色植物(包含藻類)吸收光能,將二氧化碳和水合成具有能量的有機物,同時釋放氧氣的過程。2、蒸騰作用是指水分從活的植物體表面(主要是葉子)以水蒸氣狀態散失到大氣中的過程,葉片是植物進行蒸騰作用的主要部位,其表皮上分布著大量的氣孔,氣孔是植物蒸騰作用時水分散失的主要通道。同時,幼嫩的莖和葉柄等部位也能進行一定程度的蒸騰作用。3、圖1中:A表示呼吸作用,B表示蒸騰作用,C表示呼吸作用。圖3中:D點表示光合作用強度強度等于呼吸作用強度。【解答】(1)溫室大棚中安裝圖2所示儀器增加二氧化碳濃度,可使綠色植物的C光合作用增強。因為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作為原料,二氧化碳濃度增加會促進光合作用的進行。光合作用的文字表達式為二氧化碳 + 水→有機物(儲存著能量)+ 氧氣。B生理活動是蒸騰作用,蒸騰作用對植物自身的意義主要有以下幾點:一是促進水分的吸收和運輸,蒸騰作用產生的蒸騰拉力是植物吸收和運輸水分的主要動力;二是降低葉片表面溫度,避免葉片因溫度過高而受損;三是促進無機鹽的運輸,隨著水分的運輸,無機鹽也被運輸到植物的各個部位。(2)當光合作用強度等于呼吸作用強度時,氧氣釋放量為0,再繼續增加光照強度,光合作用強度大于呼吸作用強度,氧氣釋放量逐漸增加。33.(2024八下·越城月考)如圖所示為呼吸全過程圖解,請據圖回答下列問題:(1)過程A是通過 實現的,(2)過程B是指 ,它和過程D是通過 實現的;通過B 處的氣體交換后,血液中的 含量增多、 含量減少。【答案】呼吸運動;肺泡內的氣體交換;氣體的擴散作用;二氧化碳;氧氣【知識點】人體呼吸系統的結構和氣體交換【解析】【分析】人體的呼吸包括四個過程:肺的通氣;肺泡內的氣體交換;氣體在血液中的運輸;組織細胞內的氣體交換。呼吸的全過程圖解中的:A表示肺的通氣;B表示肺泡內的氣體交換;C表示氣體在血液中的運輸;D表示組織細胞內的氣體交換。【解答】(1)呼吸運動是指胸廓有節律的擴大和縮小,它包括吸氣和呼氣兩個過程,呼吸運動的完成主要與呼吸肌的收縮和舒張有關。呼吸運動的意義是完成了肺內氣體與外界氣體的交換.其中A過程指的是肺的通氣,它是通過呼吸運動而實現的。(2)B過程指的是肺泡內的氣體交換,它是通過氣體的擴散作用實現的;C過程指的是氣體在血液中的運輸;D過程指的是組織細胞內的氣體交換,它是通過氣體擴散作用實現的。血液流經肺泡外毛細血管時,氧氣由肺泡擴散到血液里,二氧化碳由血液擴散到肺泡里。所以肺泡和血液進行氣體交換后,肺泡內氣體含量相對增多和減少的分別是二氧化碳、氧氣。1 / 1初中科學浙教版八年級下冊第三章第5節生物的呼吸和呼吸作用 同步練習一、選擇題1.如圖,甲、乙、丙表示呼吸系統的組成及肺的結構,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甲圖中的7包括呼吸道和肺,6是氣體交換的場所B.乙圖中的8表示肺泡,肺由大量的肺泡組成C.丙圖中的B表示氧氣,A表示二氧化碳D.丙圖中氣體交換的原理是氣體的擴散作用2.空氣中PM2.5的含量是檢驗環境空氣質量的重要指標,PM2.5顆粒能通過呼吸系統進入血液,危害人體健康.PM2.5顆粒經過鼻、咽、喉以后,在進入血液之前,還會經過的結構依次是( )A.肺泡、支氣管、氣管 B.氣管、肺泡、支氣管C.支氣管、肺泡、氣管 D.氣管、支氣管、肺泡3.(2024八下·西湖期末)當異物阻塞呼吸道時,可采取如圖所示的海姆立克急救法進行急救。其方法是:施救者從背后雙手抱住窒息者的腹部稍高于肚臍的位置,快速向內、向上用力壓迫腹部,迫使異物排出,此過程中救助者體內( )A.膈頂部下降,肺內氣壓變大 B.膈頂部上升,肺內氣壓變小C.膈頂部下降,肺內氣壓變小 D.膈頂部上升,肺內氣壓變大4.(2024八下·金東期末)科學興趣小組利用圖1裝置測定塑料袋中氧氣和二氧化碳的濃度。塑料袋中充有空氣,一段時間后壓癟塑料袋,再向癟塑料袋中吹入一定量的呼出氣體。測定結果如圖2.下列關于圖2的說法正確的是( ?。?br/>A.曲線①表示二氧化碳濃度的變化B.交點a處表示氧氣和二氧化碳濃度達到相等C.可證明呼出氣體中氧氣的濃度比空氣中的低D.可證明呼出氣體中氧氣的含量比二氧化碳低5.(2024八下·東陽期末)人體從外界吸入的氧氣最終到達的場所是( ?。?br/>A.鼻腔 B.肺泡 C.血液 D.組織細胞6.(2024八下·吳興期末)此時此刻,拿著筆正在答題的你也許有一點點緊張,我們可以深呼吸來緩解情緒。當你吸氣時,人體的變化中不合理的是( ?。?br/>A.橫膈膜上升 B.肺擴張C.胸腔變大 D.肋骨向上、向外移動7.(2024八下·蒼南期末)小明制作了一個用來模擬肺呼吸運動的裝置(如圖).氣球模擬肺、橡皮膜模擬橫膈、玻璃鐘罩模擬胸廓,U型管的液面升降反映胸廓內壓力的變化情況.使用時若將橡皮膜向下拉,則該裝置( )A.模擬膈肌收縮,U型管右邊液面上升B.模擬膈肌收縮,U型管左邊液面上升C.模擬膈肌舒張,U型管左邊液面上升D.模擬膈肌舒張,U型管右邊液面上升8.(2024八下·長興月考)在一次生產事故中某工人被壓埋在大量沙土中,盡管其頭頸部暴露在空氣中,若不及時相救,主要原因是 ( )A.口、鼻被沙土堵塞 B.肺部氣體分子無法擴散C.膈肌無法舒張,膈膜不易回升 D.被沙土擠壓,阻礙了胸廓舒張9.(2024八下·臨平月考)如圖表示人體內肺泡與血液之間的氣體交換,相關敘述不正確的是()A.該過程是通過呼吸運動來實現的B.氧氣進入血液后與紅細胞內的血紅蛋白結合C.二氧化碳透過毛細血管壁和肺泡壁進入肺泡D.肺泡壁和毛細血管壁都只有一層上皮細胞,利于氣體交換10.我們不能隨地吐痰是因為痰中含有大量的病菌。痰生成的部位是( ?。?br/>A.鼻腔黏膜 B.喉腔側壁C.口腔黏膜 D.氣管和支氣管11.(2024八下·杭州月考)觀察甲、乙兩幅圖,圖甲是人體在正常呼吸時肺內氣壓變化的示意圖,圖乙是模擬人體呼吸運動的模型,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A.圖乙中D上升時,肺內氣壓增大B.圖甲中 CE段,表示胸腔容積增大C.圖乙中 D下降時,A 內氣壓小于B內的氣壓D.圖甲中C點表示呼氣剛結束,肺內氣壓等于外界大氣壓12.(2024八下·越城月考)圖中甲是肺內壓隨時間的變化示意圖,圖乙表示人體膈肌收縮和舒張時在胸腔內的位置,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br/>A.圖甲曲線ac段表示吸氣B.圖甲曲線ab段時,膈肌處于圖乙所示的B位置C.圖甲曲線ce段表示呼氣D.圖甲曲線de段時,膈肌處于圖乙所示的A位置13.(2024八下·金華期中)人體的呼吸系統由呼吸道和肺兩部分組成。圖是人體呼吸系統模式圖,圖中肺可以( ?。?br/>A.過濾、溫暖和濕潤空氣B.分泌黏液和作為氣體通道C.自主收縮舒張,從而完成呼氣和吸氣D.使血液中氧氣含量增多,二氧化碳含量減少14.把正在萌發的小麥種子裝在潮濕的紗布袋里,懸掛于盛有澄清石灰水的廣口瓶里,2~3天后觀察,發現澄清石灰水變渾濁了。通過這個實驗可以證明( )A.植物只在潮濕的環境中才能進行呼吸作用B.正在萌發的種子能夠釋放出二氧化碳氣體C.正在萌發的種子能分解有機物,釋放能量D.種子萌發過程中,吸收水,消耗氧氣15.為研究植物的呼吸作用,同學們將萌發的和煮熟的大豆種子放在兩個保溫瓶中密封,并分別插入一支溫度計,一段時間后觀察溫度計示數的變化。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甲乙兩瓶的起始溫度應相同B.甲、乙兩瓶中的種子應大小相似、數量相同C.一段時間后,甲瓶的溫度低于乙瓶D.種子呼吸作用產生的熱來自有機物的分解二、填空題16.(2024八下·上城期末)“咳嗽”是由于異物侵入呼吸道或呼吸道發生炎癥引起的保護性生理活動??人詴r會快速向外呼出氣體?!皣娞纭敝副丘つな艽碳?,急劇吸氣,然后很快地由鼻孔噴出并發出聲音的現象。(1)如圖曲線中,符合打噴嚏時呼吸特點的曲線是 ?。ㄟx填“甲”或“乙”)。(2)如圖AB為“探究人體呼出的氣體成分”的實驗裝置示意圖,A表示吸氣,B表示呼氣,實驗完成后,A、B兩瓶中的石灰水會明顯變渾濁的是 瓶(選填“A”或“B”)。(3)請用化學方程式表示石灰水變渾濁的原因 。17.(2024八下·嵊州期末)圖一是人體呼吸運動模擬圖,圖二是肺泡與血液之間的氣體交換示意圖。(1)圖一中,②氣球模擬的器官(或結構)是 。(2)圖一中,乙模擬的是人體 (選填“吸氣”或“呼氣”)過程。(3)生物體的結構與功能是相適應的。結合圖二,請寫出肺泡適應氣體交換的結構特點: 。(寫出一點即可)18.(2024八下·臨海期末)幽門螺桿菌(簡稱“Hp”)會導致胃炎、胃潰瘍等疾病,尿素呼氣試驗是檢測Hp最為常見的一種方法。當被檢測者服用含13C或14C的尿素膠囊后,尿素在Hp的影響下被分解成13CO2或14CO2,然后定時收集呼出的氣體,測定其數值變化,可以判斷被檢測者是否感染Hp。根據上述信息,請回答下列問題:(1)13C和14C的質子數相同, 不同,因此它們互為同位素原子。(2)呼氣試驗時,被檢測者呼出的氣體主要成分是 。(3)被檢測者呼氣時,肺內氣壓與外界氣壓的大小關系是 。19.(2024八下·武義期末)人體每時每刻必須從空氣中獲得氧氣,把體內的二氧化碳排到空氣中,這一過程是通過呼吸運動來完成的.圖(一)為呼吸系統模式圖,圖(二)為人體在平靜呼吸時胸廓容積變化示意圖,圖(三)為肺泡與毛細血管之間的氣體交換示意圖.據圖回答下列問題:(1)圖(一)呼吸系統中的主要器官是 ,負責氣體交換;(2)圖(二)所示曲線中的 (用字母表示)段肺內氣壓小于外界氣壓;(3)圖(三)中表示二氧化碳分子運動路徑的是 ?。ㄌ顢底郑?br/>20.(2024八下·長興期末)向盛有相同濃度和體積石灰水的甲、乙兩支試管分別放入已浸水及消毒的蠶豆種子20粒、已煮熟及消毒的蠶豆種子20粒(如圖所示)。幾天后,觀察到的現象是 。 對乙試管中使用已煮熟的蠶豆種子的目的是 。實驗時需要對所用的蠶豆種子進行消毒處理,這是為了 。該實驗得到的結論是 。21.(2024八下·杭州期末)下列圖示中,圖一為小科胸腔底部膈肌所處的①、②兩種狀態示意圖;圖二是他的肺與外界、肺泡與血液氣體交換示意圖,圖中甲、乙、丙表示不同的血管,a、b、c、d表示氣體進出的過程;圖三是他進行一次平靜呼吸中,肺內氣壓與外界氣壓差值的變化曲線,圖中A、B、C、D、E是曲線上的五個點。據圖回答:(1)圖一中膈肌由①狀態向②狀態轉變時,對應圖二中氣體進出的過程是 ?。ㄌ钭帜妇幪枺?br/>(2)小科在下列四種生活狀態中,對應圖三內A點到E點之間距離最短的是 ?。ㄌ钭帜妇幪枺?。A.漫步 B.靜坐 C.打籃球 D.睡覺22.(2024八下·越城月考)下圖所示的實驗,可以用來證明植物的呼吸過程中所產生的一種氣體。其中A 裝置中的NaOH 溶液能除去空氣中的二氧化碳,請回答下列問題。(1)B 瓶中石灰水的作用是 (2)C 處用不透光的玻璃罩罩住植物的目的是 .(3)D 處石灰水的作用是 三、實驗探究題23.(2024八下·臨海期末)為了探究“小鼠生命活動釋放熱量快慢的影響因素”,小科設計了如下實驗:①取圖甲所示的三個相同的裝置;②取大小相近、年齡相同的同種小鼠2只,按圖乙A、B、C設置進行實驗;③將三個裝置放在相同且適宜的環境中,每隔1小時觀測一次,連續觀測5小時。(1)根據上述實驗過程可知,小科的猜想是 。(2)實驗過程中“每隔1小時觀測一次”,應觀測的現象是 。(3)為了使實驗現象更明顯,請寫出一種改進的方法 。24.(2024八下·東陽期末)為更好的理解呼吸運動,項止學習小組制作了“呼吸運動模型”來模擬圖甲中呼氣和吸氣過程,并制定了評價量表,如表所示。“呼吸運動模型”評價量表評價指標 優秀 合格 待改進指標一 結構完整,能合理的模擬呼吸系統的呼吸道和肺 結構較完整,能粗略模擬呼吸系統的呼吸道和肺 結構不完整,有1處及以上缺失指標二 能模擬橫膈運動和肋骨運動且兩者協同進行,具有一致性 能模擬橫膈運動和肋骨運動,但兩者不能協同進行,不具有一致性 不能模擬橫膈運動和肋骨運動(1)圖甲中呼吸運動是指 過程(選填數字)。(2)膈肌和肋間肌的收縮和舒張會引起肺內氣壓變化。吸氣時,肺內氣壓變化情況為____。A.先減小后變大 B.先變大后減小(3)利用玻璃管、透明氣球、玻璃罩、橡皮膜、帶孔橡膠塞等材料做了如圖乙所示的模型。若用該模型模擬呼氣過程,操作方法是 (填“向上推”或“向下拉”)橡皮膜。(4)分析發現圖乙模型存在一定的缺陷,于是將玻璃罩換成大的礦泉水瓶,將直玻璃管換成Y型玻璃管,模型如圖丙所示。改進后,依據評價量表,評價模型內指標一為“優秀”,指標二仍只能為“合格”。請分析:利用模型內模擬吸氣時“兩者不能協同進行,不具有一致性”的原因: 。(5)小組同些又制作了如圖所示的模型模擬吸煙對呼吸系統的影響。點燃香煙,模擬呼吸運動一段時間后,發現面巾紙、筆中和氣球內壁粘附了黃色物質。由此推測,吸煙可能會影響呼吸系統的哪一結構功能 ____。A.肺泡與血液的氣體交換能力B.呼吸道對公氣的濕潤池暖,清潔能力C.完全不會影響肺的功能25.(2024八下·武義期末)小科和小康為了研究呼吸過程中二氧化碳含量的變化,小科用一根吸管不斷向澄清石灰水中吹氣,結果石灰水變渾濁了,說明呼吸過程產生二氧化碳.(1)請寫出石灰水變渾的原理 ?。ㄓ没瘜W方程式表示).(2)小康認為不嚴謹,他用大號注射器吸取空氣注入澄清石灰水中,不斷重復,結果也變渾了,但所用時間和氣體體積是小科的好多倍,小康的對照實驗就可以排除 的干擾,所以能說明呼吸過程產生二氧化碳.(3)他們討論后對實驗方案進行改進,用了如圖所示的裝置,瓶中都裝有澄清石灰水,管可以用止水夾關閉,吸氣時 (填管a管b的開閉情況),呼氣時相反.(4)呼吸若干次后觀察到 現象,說明呼吸過程產生二氧化碳.26.(2024八下·臨平期末)為了探究溫度對蟑螂呼吸快慢的影響,小明設計了如下兩種實驗方案。方案一:把一只健壯的蟑螂放入的密閉容器內(如圖甲),利用傳感器測定10分鐘內容器中溫度值和氧氣含量;10分鐘后,將冰袋放置在容器兩側,使容器內的溫度逐漸降低,并測定隨后20分鐘內的數據。多次重復實驗。方案二:在兩個溫度不同的相同密閉容器中各放入一只健壯的蟑螂(如圖乙),利用傳感器測定30分鐘內的相關數據。多次重復實驗。(1)該實驗通過 反映蟑螂呼吸作用的快慢。(2)與方案二相比,方案一的變量控制有什么優點 (例舉一點)(3)根據方案一所得數據(如圖丙),三位同學分別在圖丁中畫出了甲裝置內二氧化碳含量的大致變化趨勢,其中合理的是 。(4)據圖丙可知,溫度對蟑螂的呼吸有影響,隨著溫度降低,其呼吸變 ?。ㄌ睢翱臁被颉奥保?br/>27.(2024八下·臨平月考)某興趣小組對呼吸作用的實質進行探究。如圖所示,瓶中裝有萌發的種子,實驗開始時閥門是關閉的。過一段時間后,往集氣瓶內注入清水,并打開閥門,使瓶內氣體進入裝有澄清石灰水的試管中。請你分析:(1)試管中澄清的石灰水會變得渾濁,請寫出有關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2)如果在集氣瓶中插入一只溫度計,是為了驗證 。(3)如果讓實驗更有說服力,應該設置一組對照實驗,對照組內裝入 ,其他條件都相同。(4)如果將集氣瓶中的種子換成綠色植物,必須對裝置進行遮光處理,以防止植物的 ?。ㄉ磉^程)對實驗結果的影響。28.(2024八下·金華期中)綠色植物的呼吸作用會產生二氧化碳,小明猜想:種子的 萌發過程可能也會產生二氧化碳,他設計了如圖的實驗裝置。打開D裝置中的閥門,水位下降,空氣就會依次進入裝置。(1)A裝置的作用是 。(2)如果觀察到 現象,則小明的猜想是正確的。(3)請指出D裝置的一個優點 。(4)實驗一段時間后,小明發現B外壁發熱,是因為 。四、綜合題29.(2024八下·金東期末)5月21日是“世界脊柱健康日”,脊柱號稱人的“第二生命線”,是人的“支柱與棟梁”,與每個人的生活質量息息相關。青春期是身體快速生長發育的時期,如果長期姿勢不良會造成肌肉力量不足導致脊柱側彎,輕者發生肌肉疼痛,重者可致胸部畸形,如右圖甲,影響呼吸等生命活動。科研人員研究核心肌肉力量及穩定性訓練對脊柱側彎的防治效果。他們將有輕度癥狀的初一年級學生 60人分成甲、乙兩組,甲組進行仰臥卷腹練習、側支撐練習等核心穩定性訓練,每次50分鐘(3次/周),乙組不訓練。12周后測定肺活量和Cobb角(站立位脊柱正位、X線片的脊柱彎曲角度,如上圖乙)等體現脊柱側彎癥狀的指標,如下表:組別指標 肺活量平均值(mL) Cobb 角平均值 (°)實驗前 實驗后 實驗前 實驗后甲組 2365 2684 14.6 2.8乙組 2404 2499 14.6 15.4(1)項目組認為脊柱側彎患者會影響呼吸功能,是因為脊柱側彎會導致胸腔內容積 (填“增大”或“減小”),氣壓差減小從而使吸氣功能下降。(2)分析上表數據,你認為通過核心穩定性訓練 ?。ㄌ睢澳堋被颉安荒堋保┚徑饧怪鶄葟澋陌Y狀,請說明理由: 。(3)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應重視脊柱側彎的防治。下列有關做法,你認為有利于防治脊柱側彎的是____(填字母編號)。A.經常習慣性蹺著二郎腿寫作業 B.在脊柱側彎初期及時進行治療C.適當進行體育運動,如拉單杠 D.經常彎腰駝背趴在桌子上聽課30.(2024八下·余杭期末)“海姆立克急救法”是搶救異物誤入氣管患者的標準方法,被稱為“生命的擁抱”?!昂D妨⒖思本确ā本唧w操作:急救者以前腿弓、后腿登的姿勢站穩,讓患者坐在自己弓起的大腿上,并讓其身體略前傾,急救者將雙臂分別從患者兩腋下前伸并環抱患者。一手握拳,另一只手從前方握住握拳的手腕,使握拳虎口貼在患者肚臍上方的上腹部中央,然后突然用力收緊雙臂,用握拳虎口向患者上腹部內上方猛烈施壓(手法要點如右圖),迫使其上腹部下陷,腹腔內容物上移,擠壓橫膈膜。這樣每次沖擊可以為氣道提供一定的氣量,施壓完畢后立即放松手臂,然后再重復操作,直到異物被排出(如圖甲、乙所示,注意:幼兒、孕婦、肥胖等患者等不能用此法)。手法要點——剪刀、石頭、布 剪刀:兩個手指并攏,像一個閉合的剪刀。海姆立克急救法的按壓點在肚臍上方兩拇指以上的位置,首先要找到患者肚臍的位置,然后將兩根并攏的手指橫放在肚臍以上,即可找到按壓點。 石頭:指的是拳頭。一手握拳,拇指側的拳眼放在按壓點上。 布:指的是用另一只手抱拳。然后用向上、向內的力量,沖擊患者的上腹部。【異物誤入氣管危害】若有較大的異物誤入氣管,會影響氣體進入人體,人體內的各組織細胞因缺氧無法進行 ,從而導致能量的供應不足,嚴重時會造成昏迷、甚至死亡。【“海姆立克急救法”原理】為了讓更多的人掌握這個黃金急救法,某校志愿者團隊同學想利用周末時間進社區進行示范宣講,但現有的模型(圖丙)只能用于模擬操作,不能顯示內部原理。為了幫助社區居民理解這個方法的原理,該團隊同學自制了呼吸運動模型(圖?。﹣砟M該過程,他們制作的模型評價量表(部分)如下。評價指標 評價等級優秀 合格 待改進指標一 兩個“肺”能同時擴張,且擴張明顯 一個“肺”能擴張,且該“肺”擴張明顯 兩個“肺”都不能擴張,且擴張不明顯指標二 “橫膈膜”有彈性,且變化明顯 “橫膈膜”略有彈性,變化不明顯 “橫膈膜”無彈性、無變化①制作過程中,某同學將A部位向下拉時,發現只有一只氣球鼓起,請寫出造成該現象可能的原因 。②模型制作初步完成后,甲組同學在測試模型時發現,其“指標二”為合格,為了使指標二變為優秀,該組同學可用 材料替代原本的保鮮膜制作。③乙組同學在甲組同學基礎之上,增加了一個裝置(如圖戊所示),寫出這樣改進的一條優點 。④請結合所學知識及材料內容,解釋海姆立克急救法能使氣管中異物排出的原理: 。【自救和預防】該急救方法還可用于自救,自救時,患者稍稍彎下腰,上腹部靠在一個固定的物體(如椅子靠背)上,以物體邊緣(如椅背上沿)壓迫在腹部,快速向上沖擊,使異物被氣流沖出。生活中,為了防止異物誤入堵塞氣管,請提出一條合理的建議: 。31.(2024八下·杭州競賽)在科學研究中常用呼吸商(RQ=表示生物用于有氧呼吸的能源物質不同。測定發芽種子呼吸商的裝置如下圖:關閉活塞,在25℃下經20分鐘讀出刻度管中著色液移動距離,甲、乙的著色液分別向左移動x和y(mm)。x和y值反映了容器內氣體體積的減少。(不考慮CO2溶于水),請回答:(1)裝置甲的小瓶中加入 NaOH溶液的目的是 。(2) y代表 值。(3) 若測得x=200(mm), y=30(mm), 則該發芽種子的呼吸商是 。(4)若要測定已長出一片真葉幼苗的RQ值,則應將該裝置放于何種條件下進行,為什么 。32.(2024八下·杭州期末)圖1中A、B、C表示綠色植物體內的某些生理活動,圖2是安裝在溫室大棚中增加二氧化碳濃度的儀器,圖3表示一段時間內植物葉片氧氣釋放的相對量與光照強度的關系。據圖回答問題:(1)溫室大棚中安裝圖2所示儀器,可使綠色植物的 ?。ㄌ顚憟D1中的字母和生理活動名稱)增強,該生理活動的文字表達是 ??;B生理活動對植物自身的意義是 。(2)如圖3所示,當光照強度處于D點時,綠色植物光合作用強度 (選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呼吸作用強度。33.(2024八下·越城月考)如圖所示為呼吸全過程圖解,請據圖回答下列問題:(1)過程A是通過 實現的,(2)過程B是指 ,它和過程D是通過 實現的;通過B 處的氣體交換后,血液中的 含量增多、 含量減少。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C【知識點】人體呼吸系統的結構和氣體交換【解析】【分析】 擴散:物質分子從高濃度區域向低濃度區域轉移,直到均勻分布的現象。擴散的速率與物質的濃度梯度成正比。 呼吸是指人體與外界環境進行氣體交換的整個過程。這一過程是依靠呼吸系統來完成的,這一系統由肺和呼吸道組成,其中負責氣體交換的器官是肺,氣體進出肺的通道稱為呼吸道,具體包括鼻、咽、喉、氣管、支氣管。【解答】A. 甲圖中的7包括呼吸道和肺,6是氣體交換的場所,A正確;B. 乙圖中的8表示肺泡,肺由大量的肺泡組成 ,B正確;C. 丙圖中的B表示二氧化碳,A表示氧氣,因為氧氣從肺泡進入血液,二氧化碳從血液進入肺,通過肺呼出體外,C錯誤;D. 丙圖中氣體交換的原理是氣體的擴散作用 ,D正確;故答案為:C2.【答案】D【知識點】人體呼吸系統的結構和氣體交換【解析】【解答】PM2.5顆粒經過鼻腔、咽、喉、氣管、支氣管,然后進入肺,在肺泡中進行氣體交換,PM2.5顆粒通過肺泡壁和毛細血管壁進入周圍血液.故選:D【分析】呼吸系統的組成包括呼吸道和肺兩部分.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氣管、支氣管,是呼吸的通道;肺是氣體交換的器官.3.【答案】D【知識點】人體呼吸系統的結構和氣體交換【解析】【分析】1、海姆立克急救法施救者雙手交疊環抱患者,推擠患者上腹部,利用沖擊腹部產生的壓力,壓迫兩肺下部,從而驅使肺部殘留空氣形成一股氣流,將堵住氣管、喉部的食物硬塊等異物驅除,使人獲救。2、呼吸運動包括呼氣和吸氣兩個過程,其動力來自呼吸肌。當肋間肌和膈肌收縮時,胸廓體積增大,肺也隨之擴張,肺內氣壓低于外界大氣壓,外界氣體通過呼吸道進入肺,完成吸氣;當肋間肌和膈肌舒張時,胸廓體積縮小,肺也隨之回縮,肺內氣壓高于外界大氣壓,肺內氣體通過呼吸道排出體外,完成呼氣。【解答】當快速向內、向上用力壓迫腹部時,救助者體內的變化是:膈肌舒張,膈頂部上升,肺內的容積變小,肺內氣壓變大,從而驅使肺部殘留空氣形成一股氣流,將堵住氣管、喉部的食物硬塊等異物驅除,ABC不符合題意,D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4.【答案】C【知識點】人體呼吸系統的結構和氣體交換;空氣的成分及探究【解析】【分析】呼出氣體由于是進行呼吸作用后的氣體,氧氣含量下降,二氧化碳濃度上升。【解答】A.呼吸作用將氧氣轉化為了二氧化碳,隨著呼出氣體的增多,二氧化碳的濃度逐漸增大,因此曲線②表示二氧化碳濃度的變化,A錯誤。B. 交點a處表示二者二氧化碳濃度達到相等 ,B錯誤;C.圖2數據變化可證明呼出氣體中氧氣的濃度比空氣中的低,該選項正確。D.80 s時氧氣的濃度約為.18%,二氧化碳的濃度約為2. 5%,因此,80s時氧氣的濃度比二氧化碳的高,該選項錯誤。故答案為:C。5.【答案】D【知識點】人體呼吸系統的結構和氣體交換【解析】【分析】 呼吸,也作“吸呼”,是指機體與外界環境之間氣體交換的過程。人的呼吸過程包括三個互相聯系的環節:外呼吸,包括肺通氣和肺換氣;氣體在血液中的運輸;內呼吸,指組織細胞與血液間的氣體交換與組織細胞內的氧化代謝。【解答】 人體從外界吸入的氧氣首先進入肺泡,在和肺泡處的毛細血管進行氣體交換,進入血液,咋血液中進行血液循環,達到全身各級毛細血管進行交換,最終進入組織細胞,供組織細胞進行呼吸作用;故答案為:D6.【答案】A【知識點】人體呼吸系統的結構和氣體交換【解析】【分析】肺與外界進行氣體交換的過程,就是肺的通氣。肺的通氣是通過呼吸運動實現的。胸廓有節律地擴大和縮小叫作呼吸運動。呼吸運動包括呼氣和吸氣兩個過程( 平靜呼吸)。吸氣時,肋間肌收縮,肋骨上提,胸骨向上、向外移動,使胸廓的前后徑和左右徑都增大;同時,膈肌收縮,膈頂部下降,使胸廓的上下徑增大。這時,胸廓擴大,肺隨著擴張,肺的容積增大,肺內氣壓下降,外界空氣就通過呼吸道進入肺,完成吸氣動作。呼氣時,肋間肌舒張,肋骨因重力作用而下降,胸骨向下、向內移動,使胸廓的前后徑和左右徑都縮?。和瑫r,膈肌舒張,膈頂部回升,使胸廓的上下徑縮小。這時,胸廓縮小,肺跟著回縮,肺的容積縮小,肺內氣壓升高,迫使肺泡內的部分氣體通過呼吸道排到體外,完成呼氣動作。【解答】根據分析,當吸氣時,由于呼吸肌的收縮,膈頂部下降,肋骨向上運動,并且胸廓的上下徑、左右徑及前后徑都增大,胸腔容積增大,肺擴張,故BCD不符合題意,A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7.【答案】A【知識點】人體呼吸系統的結構和氣體交換【解析】【分析】圖中:玻璃鐘罩代表的是胸廓,玻璃管代表的是氣管,小氣球代表的是肺,橡皮膜代表的是膈。由于實驗裝置的限制,該模型能模擬胸廓上下徑的變化,不能模擬胸廓前后、左 右徑的變化。【解答】膈肌與肋間肌收縮,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徑均增大,膈肌頂部下降,胸廓的容積擴大,肺隨之擴張,造成肺內氣壓減小,小于外界大氣壓,外界氣體進入肺內,完成吸氣??梢?,向下拉橡皮膜,代表吸氣過程,模擬了膈肌收縮,肺內氣壓減小,液面左下降、液面右上升,A正確,BCD錯誤。故答案為:A。8.【答案】D【知識點】人體呼吸系統的結構和氣體交換【解析】【分析】肺與外界進行氣體交換的過程就是肺的通氣,肺的通氣是通過呼吸運動實現的。胸廓有節律地擴大和縮小叫作呼吸運動,呼吸運動包括呼氣和吸氣兩個過程,其動力來自于呼吸肌。【解答】工人被壓埋在大量沙土下,盡管他的頭頸部露在空氣中,但是由于沙土擠壓使呼吸肌收縮受阻,造成工人的呼吸運動受阻。進而胸廓的擴張,外界氣體與肺內氣體交換困難,若不能及時將他救出,也會因窒息而死。故選:D。9.【答案】A【知識點】人體呼吸系統的結構和氣體交換【解析】【分析】肺泡與血液之間的氣體交換:當空氣中的氧氣進入肺泡時,肺泡內的氧氣比血液中的多,故氧氣由肺泡進入血液;而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比肺泡中的多,故二氧化碳由血液進入肺泡。【解答】A. 人體內肺泡與血液之間的氣體交換, 是通過氣體的擴散作用來實現的,A錯誤。B.紅細胞里有一種紅色含鐵的蛋白質,叫血紅蛋白,血紅蛋白在氧含量高的地方,與氧容易結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又與氧容易分離。氧氣進入血液后與紅細胞內的血紅蛋白結合, B正確。C.血液中的二氧化碳通過毛細血管壁和肺泡壁進入肺泡,然后隨著呼氣過程排出體外,C正確。D.肺泡外面包繞著豐富的毛細血管,肺泡壁和毛細血管壁都是一層扁平上皮細胞,這樣肺泡與血液很容易發生氣體交換,D正確。故答案為:A。10.【答案】D【知識點】人體呼吸系統的結構和氣體交換【解析】【解答】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氣管、支氣管,是氣體進出肺的通道,還能對進入肺的氣體做一定的處理,氣管和支氣管的表面的黏膜上有腺細胞和纖毛,腺細胞分泌黏液,使氣管內濕潤,黏液中含有能抵抗細菌和病毒的物質。纖毛的擺動可將外來的灰塵、細菌等和黏液一起送到咽部,通過咳嗽排出體外形成痰??梢娞档男纬蓤鏊菤夤芎椭夤堋?br/>【分析】只有呼吸道的氣管和支氣管才能產生痰,這樣既能濕潤空氣還能對呼吸道起凈化作用。11.【答案】A【知識點】人體呼吸系統的結構和氣體交換【解析】【分析】圖乙中:A表示氣管,B表示肺,C表示胸廓,D表示膈肌。吸氣時:膈肌和肋間的肌肉收縮,膈頂部下降,使胸廓的上下徑增大,肺便擴大,肺內氣壓相應減小。呼氣時:膈肌和肋間的肌肉舒張,膈頂部回升,使胸廓的上下徑縮小,肺便收縮,肺內氣壓相應增大。【解答】A、乙圖中膈肌舒張,頂部升高,肺縮小,肺內氣壓增大,符合題意;B、曲線CE段表示肺內氣壓高于外界大氣壓,此時,肺內氣體排出,胸腔容積縮小,不符合題意;C、乙圖中膈肌收縮,頂部下降,肺擴張,造成肺內的氣壓小于外界氣壓,表示吸氣,所以A內氣壓大于B內的氣壓,不符合題意;D、圖甲中C點表示吸氣結束,肺內氣壓等于外界大氣壓,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12.【答案】B【知識點】人體呼吸系統的結構和氣體交換【解析】【分析】(1)曲線bd段表示肺內氣壓高于外界大氣壓,此時,肺內氣體排出,表示呼氣.(2)膈肌從A到B時,吸氣;呼氣完成的瞬間,膈肌處于A狀態;吸氣完成的瞬間,膈肌處于B狀態【解答】A、圖甲曲線ab段、de段肺內氣壓小于大氣壓為吸氣,A錯誤。BD、圖甲曲線ab段、de段肺內氣壓小于大氣壓為吸氣,膈肌處于圖乙所示的B位置。bc段、cd段氣壓大于大氣壓為為呼氣階段,膈肌處于圖乙所示的A位置,B正確,D錯誤。C、bc段、cd段氣壓大于大氣壓為為呼氣階段,C錯誤。故答案為:B。13.【答案】D【知識點】人體呼吸系統的結構和氣體交換14.【答案】B【知識點】植物的呼吸作用【解析】【分析】 萌發的種子,呼吸作用旺盛,呼吸時消耗瓶中的氧氣,釋放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具有能使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的特性。【解答】2~3天后觀察,會發現澄清石灰水變渾濁了,表明萌發的種子進行呼吸作用能夠釋放較多的二氧化碳氣體,導致廣口瓶里澄清的石灰水變得渾濁。故答案為:B。15.【答案】C【知識點】植物的呼吸作用【解析】【分析】細胞利用氧,將有機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將儲存在有機物中的能量釋放出來,供給生命活動需要的過程叫做呼吸作用。只要是活細胞就要進行呼吸作用,萌發的種子能進行呼吸作用,會吸收氧氣,產生二氧化碳,煮熟的種子,不能呼吸。據此解答。【解答】AB、甲乙作為一組對照實驗,變量是種子能否進行呼吸作用,其他條件應該相同,選擇大小、數量相同的種子是為了控制變量,乙瓶是為了設置對照,AB正確。C、萌發的種子呼吸作用旺盛,釋放能量。煮熟的種子已沒有生命力,不再進行呼吸作用,不會釋放能量。所以一段時間后,甲瓶的溫度高于乙瓶,C錯誤。D、細胞利用氧,將有機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將儲存在有機物中的能量釋放出來,供給生命活動需要的過程叫做呼吸作用。D正確。故答案為:C。16.【答案】(1)甲(2)B(3)CO2+Ca(OH)2=CaCO3↓+H2O【知識點】人體呼吸系統的結構和氣體交換;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解析】【分析】(1)由題意可知,打“噴嚏”時先是一個急劇的吸氣過程,此時肺容量迅速增大且要大于正常吸氣時,然后是一個快速的呼氣過程,此時肺容量迅速減少,并回到正常水平,據此分析;(2)根據空氣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小于呼出氣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進行分析;(3)根據二氧化碳能夠使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進行分析。【解答】(1)由題意可知,打“噴嚏”時先是一個急劇的吸氣過程,此時肺容量迅速增大且要大于正常吸氣時,然后是一個快速的呼氣過程,此時肺容量迅速減少,并回到正常水平,故可知甲曲線符合打噴嚏時呼吸特點;(2)根據圖示中兩個裝置圖分析可以看出:當吸氣時,選擇A圖,空氣經A瓶吸入人體內,由于大氣壓強,外界的氣體經甲瓶的導管進入A瓶內的石灰水中,外界空氣二氧化碳含量低,澄清的石灰水不變渾濁;當呼氣時,選擇B圖,呼出的氣體排入B瓶,呼出的氣體進入B瓶的澄清石灰水中,由于呼出的氣體中含有較多的二氧化碳,所以乙瓶中的石灰水變渾濁。實驗完成后,A、B兩瓶中的石灰水會明顯變渾濁的是B瓶;(3)二氧化碳與氫氧化鈣反應得到碳酸鈣沉淀和水,化學方程式表示石灰水變渾濁的原因為:CO2+Ca(OH)2=CaCO3↓+H2O。故答案為:(1)甲;(2)B;(3)CO2+Ca(OH)2=CaCO3↓+H2O。17.【答案】(1)肺(2)吸氣(3)肺泡壁很薄,只有一層上皮細胞;肺泡數量很多【知識點】人體呼吸系統的結構和氣體交換【解析】【分析】吸氣: 肋間外肌 、 膈肌 收縮→肋骨向上向外移動(膈肌頂部下降)→ 胸廓 擴大→外界大氣壓力大于肺內氣壓→外界氣體進入肺 呼氣:肋間外肌、膈肌舒張→肋骨下降,膈肌頂部回升→胸腔容積縮小→ 肺泡 借彈性→縮回,導致肺內氣壓增大,肺內大氣壓升高→肺內氣體排出肺泡 ;【解答】(1) 圖一中,②氣球模擬的器官(或結構)是肺;(2)圖一中,乙模擬的是人體吸氣過程,因為橫膈向下運動,胸腔擴張,胸內氣壓變小,肺內氣壓大于胸內氣壓,肺擴張,氣球變大。(3) 生物體的結構與功能是相適應的。結合圖二,請寫出肺泡適應氣體交換的結構特點: 肺泡壁很薄,只有一層上皮細胞;肺泡的數量很多;故答案為:(1)肺(2)吸氣(3)肺泡壁很薄,只有一層上皮細胞;18.【答案】(1)中子數(2)氮氣和氧氣(3)肺內氣壓大于外界氣壓【知識點】人體呼吸系統的結構和氣體交換;元素的種類與分布【解析】【分析】同位素是具有相同質子數,不同中子數的同一元素的不同核素。這些核素在元素周期表上占有同一位置,化學性質幾乎相同,但原子量或質量數不同。【解答】 (1)13C和14C的質子數相同,中子數不同,因此它們互為同位素原子,故填:中子數;(2)呼氣試驗時,被檢測者呼出的氣體主要成分是氮氣和氧氣,故填:氮氣和氧氣;(3)被檢測者呼氣時,肺內氣壓大于外界氣壓,故填:肺內氣壓大于外界氣壓。19.【答案】(1)肺(2)bc(3)1【知識點】人體呼吸系統的結構和氣體交換【解析】【分析】(1)圖(一)是呼吸系統的組成圖,呼吸系統包括呼吸道和肺兩部分,肺是氣體交換的場所,是呼吸系統的主要器官。(2)圖(二)為人體在平靜呼吸時胸廓容積變化示意圖,其中ab和cd段表示呼氣,BC段表示吸氣。(3)圖(三)為肺泡與毛細血管之間的氣體交換示意圖,1是二氧化碳、2是氧氣,3代表吸氣,4是呼氣【解答】(1)圖(一)中肺是呼吸系統的主要器官,是進行氣體交換的主要場所。肺由大量的肺泡組成,增加了氣體交換的效率;外面包繞著豐富的毛細血管和彈性纖維;肺泡的壁和毛細血管壁都很薄,只有一層上皮細胞構成,這些特點都有利于氣體交換,因此肺是氣體交換的主要場所。(2)呼吸運動是指人體胸廓有節律的擴大和縮小的運動,包括吸氣過程和呼氣過程,呼吸運動主要與肋間肌和膈肌的運動有關。人在平靜狀態下,肋骨間的肌肉收縮時,肋骨向上向下運動,使胸廓的前后徑和左右徑都增大;同時膈肌收縮,膈頂部下降,使胸廓的上下徑也增大;這樣胸廓的容積就增大,肺也隨著擴張;肺內氣壓降低,低于外界氣壓,于是外界空氣通過呼吸道 進入肺,完成吸氣的過程。呼氣與之過程大致相反。圖(二)中ab、cd廓容積縮小,代表呼氣過程;bc段氣胸廓容積擴大,代表吸氣過程。(3)圖(三)為肺泡與毛細血管之間的氣體交換示意圖。圖(三)中1代表的物質是氧氣,血液流經肺泡外毛細血管時,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擴散到肺泡,肺泡中的氧氣擴散到血液,因此血液流經肺泡后,血液中氧氣含量增加,血液由靜脈血變成動脈血。20.【答案】甲試管中石灰水變渾濁,乙試管無變化;形成對照;防止微生物呼吸作用的干擾;種子進行呼吸作用產生二氧化碳【知識點】植物的呼吸作用【解析】【分析】 綠色植物通過葉綠體,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轉化成儲存能量的有機物,并且釋放氧氣的過程,叫做光合作用;綠色植物利用氧氣和有機物,在活細胞,分解產生二氧化碳和水并釋放出能量的過程叫做呼吸作用;【解答】 活細胞會進行呼吸作用產生二氧化碳,所以向盛有相同濃度和體積石灰水的甲、乙兩支試管分別放入已浸水及消毒的蠶豆種子20粒、已煮熟及消毒的蠶豆種子20粒(如圖所示)。幾天后,觀察到的現象是甲試管中石灰水變渾濁,乙試管無變化。 對乙試管中使用已煮熟的蠶豆種子的目的是形成對照。實驗時需要對所用的蠶豆種子進行消毒處理,這是為了防止微生物呼吸作用的干擾。該實驗得到的結論是種子進行呼吸作用產生二氧化碳;故答案為:甲試管中石灰水變渾濁,乙試管無變化、形成對照、防止微生物呼吸作用的干擾、種子進行呼吸作用產生二氧化碳21.【答案】a;C【知識點】人體呼吸系統的結構和氣體交換【解析】【分析】(1)膈肌與呼吸的關系:膈肌是分隔胸腔和腹腔的肌肉結構,在呼吸過程中起著關鍵作用。當膈肌收縮時,膈頂部下降,使胸廓的上下徑增大,胸腔容積擴大,這是吸氣的過程;當膈肌舒張時,膈頂部上升,胸廓上下徑減小,胸腔容積縮小,為呼氣過程。呼吸運動原理:呼吸運動是通過膈肌和肋間肌等呼吸肌的收縮和舒張來實現的。吸氣時,除了膈肌收縮,肋間外肌也收縮,使肋骨向上向外移動,胸廓的前后徑和左右徑也增大,進一步擴大胸腔容積,導致肺內氣壓低于外界大氣壓,外界氣體被吸入肺內。呼氣時,膈肌和肋間外肌舒張,肋骨和膈頂部回位,胸腔容積縮小,肺內氣壓高于外界大氣壓,氣體呼出體外。(2)圖一①②表示膈肌不同的狀態。圖二中ab是肺與外界之間的氣體交換;cd肺泡內的氣體交換,甲是肺動脈,乙是肺泡周圍的毛細血管,丙是肺靜脈。圖三是某人在1個大氣壓下的一次平靜呼吸中肺內氣壓的變化曲線圖??v坐標表示肺內氣壓與大氣壓的氣壓差,橫坐標表示呼吸時間;ABC段的肺內氣壓與大氣壓的氣壓差是負值,表示肺內氣壓低于外界大氣壓,是吸氣過程;曲線CDE段的肺內氣壓與大氣壓的氣壓差是正值,表示肺內氣壓高于外界大氣壓,是呼氣過程。【解答】(1)圖一①②表示膈肌不同的狀態。當膈肌由①狀態向②狀態轉變時,即膈肌下降,表示吸氣。即圖二中a吸氣過程。(2)選項中的打籃球狀態,呼吸頻率快,圖三中A到E的距離最近。22.【答案】檢驗通入的空氣中是否還有二氧化碳;防止植物光合作用干擾實驗;檢驗植物呼吸作用的產物是否有二氧化碳【知識點】植物的呼吸作用;二氧化碳的檢驗和驗滿;堿的化學性質;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解析】【分析】(1)因為空氣中的二氧化碳氣體可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生成碳酸鈉和水,故A瓶中溶液的作用是除去空氣中的二氧化碳氣體;因為二氧化碳可與石灰水(氫氧化鈣)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故如有沉淀生成,說明空氣中的二氧化碳沒有除盡,如果沒有沉淀生成,則說明二氧化碳已除盡;(2)C處用不透光的玻璃罩罩住植物,植物就不受光照,用來證明植物的呼吸過程中所產生的一種氣體,而不是光合作用產生的;(3)若B處石灰水不變渾濁,而D處的石灰水變渾濁,說明生成了二氧化碳氣體。【解答】(1) A瓶中的氫氧化鈉溶液是除去二氧化碳氣體,則B瓶中石灰水的作用是:檢驗通入的空氣中是否還有二氧化碳。(2) 植物進行光合作用要在光照條件下,所以C處用不透光的玻璃罩罩住植物的目的是防止植物光合作用干擾實驗。(3)進入裝置C中的氣體無二氧化碳,所以D處石灰水的作用是檢驗植物呼吸作用的產物是否有二氧化碳。23.【答案】(1)空氣中氧氣含量是小鼠生命活動釋放熱量快慢的影響因素(2)液柱移動的距離(3)增加小鼠數量或者換用更細的導管【知識點】動物的呼吸作用【解析】【分析】(1)根據題中的反應原理,依據乙圖中空氣中氧氣含量不同進行分析。(2)根據溫度越高,玻璃泡內的氣體膨脹越大,液柱運動越快進行分析。(3)根據從溫度改變的角度和玻璃管的靈敏度進行分析。【解答】(1)從乙圖中可以看出改變了空氣中氧氣的含量,動物在運動過程中會放出熱量,所以提出一個可檢驗的假設是:空氣中氧氣含量越高,小鼠生命活動釋放熱量越快。(2)動物運動越快,體內釋放的熱量越多,溫度越高,玻璃泡內的氣體膨脹越大,所以其原理是:小鼠生命活動釋放熱量越快,溫度升高越快,導致玻璃泡內氣體膨脹越快, 液柱移動越快。每隔1小時觀測一次”,應觀測的現象是液柱移動的距離。(3)增加小鼠的數量,產生的熱量就會增多,液柱移動就會加快,改變相同的氣體體積時,玻璃管越細,移動的距離越明顯,所以對實驗進行改進是:增加小鼠數量、換用更細的導管。24.【答案】(1)①②(2)A(3)向上推(4)捏礦泉水瓶時橡膠膜向下,松手時橡皮膜上升(5)A【知識點】人體呼吸系統的結構和氣體交換【解析】【分析】 呼吸是指機體與外界環境之間氣體交換的過程。人的呼吸過程包括三個互相聯系的環節:外呼吸,包括肺通氣和肺換氣;氣體在血液中的運輸;內呼吸,指組織細胞與血液間的氣體交換與組織細胞內的氧化代謝。【解答】(1)呼吸運動是指外界氣體和肺進行氣體交換的過程,所以 圖甲中呼吸運動是指①②;(2)吸氣時,橫膈向下,胸腔變大,胸內氣壓變小,肺內氣壓大于胸內氣壓,肺泡增大,肺內氣壓變小,外界氣壓大于肺內氣壓,氣體進入肺部,肺內氣壓變大,所以肺內氣壓是先減小后變大的過程;(3)橡皮膜模擬的是橫膈,呼氣時,橫膈向上,所以若用該模型模擬呼氣過程,操作方法是向上推橡皮膜。(4)礦泉水瓶模擬胸腔,橡皮膜模擬橫膈,捏礦泉水瓶時橡膠膜向下,松手時橡皮膜上升, 兩者不能協同進行,不具有一致性;(5) 點燃香煙,模擬呼吸運動一段時間后,發現面巾紙、筆中和氣球內壁粘附了黃色物質。 這些模擬的是肺部支氣管等結構,說明吸煙會影響肺部的氣體交換,所以吸煙影響的是肺泡與血液的氣體交換能力;故答案為:(1)①②(2)A(3)向上推(4)捏礦泉水瓶時橡膠膜向下,松手時橡皮膜上升(5)A25.【答案】(1)CO2+Ca(OH)2=CaCO3↓+H2O(2)空氣中二氧化碳(3)關閉彈簧夾b,打開彈簧夾a(4)A瓶內液體沒有變化,B瓶內液體變渾濁【知識點】人體呼吸系統的結構和氣體交換;動物的呼吸作用【解析】【分析】 由于人吸入的空氣中含有少量的二氧化碳,當呼氣時,會隨呼出的氣體排出來,因此無論人體代謝的最終產物是否有二氧化碳,多次向澄清石灰水中呼氣時,都會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因此為了排除吸入空氣中二氧化碳的干擾,需將空氣中的二氧化碳氣體除去,這時若人呼出的氣體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則說明呼出氣體中的二氧化碳是人體代謝的最終產物。【解答】 (1)二氧化碳與氫氧化鈣反應得到碳酸鈣沉淀,因此小科用一根吸管不斷向澄清石灰水中吹氣,結果石灰水變渾濁,反應的方程式為:CO2+Ca(OH)2=CaCO3↓+H2O;(2)小康認為不嚴謹,他用大號注射器吸取空氣注入澄清石灰水中,不斷重復,結果也變渾了,但所用時間和氣體體積是小科的好多倍,小康的對照實驗就可以排除空氣中二氧化碳的干擾,所以能說明呼吸過程產生二氧化碳;(3)在實驗中,關閉彈簧夾b,打開彈簧夾a吸氣,A瓶內試劑是除去或吸收吸入氣體中的二氧化碳;打開彈簧夾b,關閉彈簧夾a呼氣,B瓶內的試劑是檢驗呼出氣體中的二氧化碳;(4)呼吸若干次后觀察到 A瓶內液體沒有變化,B瓶內液體變渾濁現象,說明呼吸過程產生二氧化碳。26.【答案】(1)氧氣含量(2)單一變量(用的是同一只蟑螂,排除了蟑螂身體狀況不同的可能)(3)a(4)慢【知識點】動物的呼吸作用【解析】【分析】 生物體內的有機物在細胞內經過一系列的氧化分解,最終生成二氧化碳、水或其他產物,并且釋放出能量的總過程,叫做呼吸作用。【解答】(1)因蟑螂的呼吸不容易看到無法統計,該實驗通過利用傳感器測定$10$分鐘內容器中溫度值和氧氣含量反映蟑螂呼吸作用的快慢.(2)與方案二相比,方案一的變量控制真正實現了單一變量——用的是同一只蟑螂,排除了兩只同樣大小的蟑螂可能身體狀況并不同.(3)根據方案一所得數據(如圖丙),圖丙第二圖.從0到10分鐘,氧含量下降明顯,從10分鐘到30分鐘,氧含量下降趨緩;與之對應,二氧化碳含量在前10分鐘上升明顯,后二十分鐘二氧化碳含量上升趨緩.故三位同學分別在圖丁中畫出了甲裝置內二氧化碳含量的大致變化趨勢,其中合理的是a(4)從10分鐘到30分鐘,氧含量下降趨緩,說明消耗氧氣的呼吸作用在變慢。27.【答案】(1)Ca(OH)2+CO2═CaCO3↓+H2O(2)呼吸作用會放出熱量(3)煮熟的種子(4)光合作用【知識點】植物的呼吸作用【解析】【分析】植物細胞利用氧,將細胞內的有機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將儲存在有機物中的能量釋放出來,供給生物體生命活動的需要,這個過程叫做呼吸作用;植物體在任何時候都要進行呼吸作用,以便釋放能量維持生命活動的需要。【解答】(1)試管中澄清的石灰水會變得渾濁,是因為二氧化碳與氫氧化鈣反應生成了碳酸鈣的緣故,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Ca(OH)2+CO2═CaCO3↓+H2O 。(2)種子在萌發的過程中,呼吸作用旺盛,釋放出的能量,一部分用于種子的萌發,一部分以熱能的形式散失;因此,在集氣瓶中插入一只溫度計,可以驗證呼吸作用釋放熱量。(3)通常把接受實驗變量處理的對象組叫實驗組,把不接受實驗變量處理的對象組叫對照組。為了讓實驗更有說服力,應該設置一組對照實驗,對照組內裝入煮熟的種子(不進行呼吸作用), 其他條件都相同。(4)綠色植物在有光的環境會進行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因此如果將集氣瓶中的種子換成綠色植物,必須對裝置進行遮光處理,以防止植物的光合作用對實驗結果造成影響。28.【答案】除去空氣中的二氧化碳;C裝置澄清石灰水變渾濁;可以通過控制水流的速度來控制空氣通入的速度;種子呼吸作用放出熱量【知識點】植物的呼吸作用29.【答案】(1)減小(2)能;甲組實驗后肺活量平均值明顯增大,Cobb角平均值明顯減小(3)B;C【知識點】人體呼吸系統的結構和氣體交換【解析】【分析】調查是科學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是了解生物種類、生存環境和外部形態等常用的研究方法。調查者以正確的理論與思想作指導,通過訪談、問卷、測驗等手段。有計劃地,廣泛了解,掌握相關資料,在此基礎上進行分析、綜合、得出結論。【解答】(1)脊柱側彎患者的變形脊柱會擠壓胸腔,使胸腔變小,胸腔內的肺也會受到擠壓,使肺泡不能進行充分的氣體交換,使肺泡氣體交換的功能受到影響。(2)脊柱側彎患者的膈肌和肋骨間的肌肉收縮時,胸廓的運動受到限制,導致胸腔容積比正常人小,使得肺的通氣功能下降,影響人體生命活動。上表說明通過核心穩定性訓練可以緩解脊 柱側彎的癥狀,依據是肺活量變大,Cobb角變小。(3)通過數據的統計可以看出在脊柱側彎初期及時進行治療是可以防治脊柱側彎;脊柱側彎是由于姿勢不正確導致的,上課聽講時,坐姿端正挺胸抬頭可以預防脊柱側彎;課余時間,積極 參加體育鍛煉可以增強肌肉的收縮力,可以預防脊柱側彎,偶爾蹺二郎腿寫作業會造成脊柱側彎,可見BC正確,AD錯誤。故答案為:BC。30.【答案】呼吸作用;該氣球所在支路堵?。幌鹌つ?;便于直接通過U型管左右兩側的液面高度差體現肺內氣壓的變化,現象更明顯;沖擊腹部時,胸腔內氣壓變大,大于外界大氣壓,使異物排出;進食時不說話【知識點】人體呼吸系統的結構和氣體交換【解析】【分析】吸氣: 肋間外肌 、 膈肌 收縮→肋骨向上向外移動(膈肌頂部下降)→ 胸廓 擴大→外界大氣壓力大于肺內氣壓→外界氣體進入肺 呼氣:肋間外肌、膈肌舒張→肋骨下降,膈肌頂部回升→胸腔容積縮小→ 肺泡 借彈性→縮回,導致肺內氣壓增大,肺內大氣壓升高→肺內氣體排出肺泡 ;【解答】【異物誤入氣管危害】若有較大的異物誤入氣管,會影響氣體進入人體,人體內的各組織細胞因缺氧無法進行呼吸作用,從而導致能量的供應不足,嚴重時會造成昏迷、甚至死亡。①制作過程中,某同學將A部位向下拉時,發現只有一只氣球鼓起,請寫出造成該現象可能的原因:該氣球所在支路堵?。?br/>②模型制作初步完成后,甲組同學在測試模型時發現,其“指標二”為合格,為了使指標二變為優秀,該組同學可用橡皮膜材料替代原本的保鮮膜制作。③乙組同學在甲組同學基礎之上,增加了一個裝置(如圖戊所示),寫出這樣改進的一條優點:便于直接通過U型管左右兩側的液面高度差體現肺內氣壓的變化,現象更明顯;④請結合所學知識及材料內容,解釋海姆立克急救法能使氣管中異物排出的原理: 沖擊腹部時,胸腔內氣壓變大,肺內氣壓變大,大于外界大氣壓,使異物排出 ;生活中,為了防止異物誤入堵塞氣管,請提出一條合理的建議: 進食時不說話;進食時細嚼慢咽,不要吞的開快太多;故答案為:呼吸作用、該氣球所在支路堵住、橡皮膜、便于直接通過U型管左右兩側的液面高度差體現肺內氣壓的變化,現象更明顯、沖擊腹部時,胸腔內氣壓變大,大于外界大氣壓,使異物排出、進食時不說話31.【答案】(1)吸收發芽種子呼吸產生的二氧化碳(2)消耗氧氣和釋放二氧化碳的體積之差(3)0.85(4)應將該裝置置于黑暗的條件下進行實驗;避免光合作用的影響【知識點】植物的呼吸作用;動物的呼吸作用;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解析】【分析】根據題意和圖示分析可知:甲的試管內裝有NaOH,吸收呼吸釋放的二氧化碳,因此甲中液滴的移動是由氧氣的變化決定的;乙中無NaOH,液滴的移動是由氧氣變化與二氧化碳的變化共同決定的。【解答】(1)裝置甲的小瓶中加入NaOH溶液的目的是吸收發芽種子呼吸產生的二氧化碳;(2)裝置甲中細胞呼吸釋放的二氧化碳被NaOH吸收,有氧呼吸消耗氧氣,因此x代表細胞呼吸消耗的氧氣的體積;裝置乙中無NaOH,細胞呼吸產生二氧化碳使瓶內氣壓升高,吸收氧氣使瓶內氣壓下降,壓力差使著色液滴移動,因此,所以著色液的移動的距離y代表消耗氧氣和釋放二氧化碳的體積之差;(3)若測得x=200毫米,y=30毫米,則細胞呼吸產生的二氧化碳是200-30=170(毫米),根據題干可知,呼吸商=釋放的二氧化碳體積÷消耗的氧氣體積=170÷200=0.85;(4)若要測定已長出一片真葉幼苗的RQ值,應避免光合作用的影響,因此應將該裝置置于黑暗的條件下進行實驗。故答案為:(1)吸收發芽種子呼吸產生的二氧化碳;(2)消耗氧氣和釋放二氧化碳的體積之差;(3)0.85;(4)應將該裝置置于黑暗的條件下進行實驗;避免光合作用的影響。32.【答案】C光合作用;二氧化碳+水有機物(儲存能量)+氧氣;促進了水和無機鹽向上的運輸,帶走植物體表面的熱量,防止葉片被灼傷;等于【知識點】植物的呼吸作用;光合作用的原理;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互關系【解析】【分析】1、植物的光合作用是指綠色植物(包含藻類)吸收光能,將二氧化碳和水合成具有能量的有機物,同時釋放氧氣的過程。2、蒸騰作用是指水分從活的植物體表面(主要是葉子)以水蒸氣狀態散失到大氣中的過程,葉片是植物進行蒸騰作用的主要部位,其表皮上分布著大量的氣孔,氣孔是植物蒸騰作用時水分散失的主要通道。同時,幼嫩的莖和葉柄等部位也能進行一定程度的蒸騰作用。3、圖1中:A表示呼吸作用,B表示蒸騰作用,C表示呼吸作用。圖3中:D點表示光合作用強度強度等于呼吸作用強度。【解答】(1)溫室大棚中安裝圖2所示儀器增加二氧化碳濃度,可使綠色植物的C光合作用增強。因為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作為原料,二氧化碳濃度增加會促進光合作用的進行。光合作用的文字表達式為二氧化碳 + 水→有機物(儲存著能量)+ 氧氣。B生理活動是蒸騰作用,蒸騰作用對植物自身的意義主要有以下幾點:一是促進水分的吸收和運輸,蒸騰作用產生的蒸騰拉力是植物吸收和運輸水分的主要動力;二是降低葉片表面溫度,避免葉片因溫度過高而受損;三是促進無機鹽的運輸,隨著水分的運輸,無機鹽也被運輸到植物的各個部位。(2)當光合作用強度等于呼吸作用強度時,氧氣釋放量為0,再繼續增加光照強度,光合作用強度大于呼吸作用強度,氧氣釋放量逐漸增加。33.【答案】呼吸運動;肺泡內的氣體交換;氣體的擴散作用;二氧化碳;氧氣【知識點】人體呼吸系統的結構和氣體交換【解析】【分析】人體的呼吸包括四個過程:肺的通氣;肺泡內的氣體交換;氣體在血液中的運輸;組織細胞內的氣體交換。呼吸的全過程圖解中的:A表示肺的通氣;B表示肺泡內的氣體交換;C表示氣體在血液中的運輸;D表示組織細胞內的氣體交換。【解答】(1)呼吸運動是指胸廓有節律的擴大和縮小,它包括吸氣和呼氣兩個過程,呼吸運動的完成主要與呼吸肌的收縮和舒張有關。呼吸運動的意義是完成了肺內氣體與外界氣體的交換.其中A過程指的是肺的通氣,它是通過呼吸運動而實現的。(2)B過程指的是肺泡內的氣體交換,它是通過氣體的擴散作用實現的;C過程指的是氣體在血液中的運輸;D過程指的是組織細胞內的氣體交換,它是通過氣體擴散作用實現的。血液流經肺泡外毛細血管時,氧氣由肺泡擴散到血液里,二氧化碳由血液擴散到肺泡里。所以肺泡和血液進行氣體交換后,肺泡內氣體含量相對增多和減少的分別是二氧化碳、氧氣。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初中科學浙教版八年級下冊第三章第5節生物的呼吸和呼吸作用 同步練習(學生版).docx 初中科學浙教版八年級下冊第三章第5節生物的呼吸和呼吸作用 同步練習(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