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初中科學浙教版八年級下冊第三章第4節二氧化碳 同步練習一、選擇題1.下列實驗現象只能反映二氧化碳物理性質的是( )。A.紫色石蕊變紅色B.石灰水變渾濁C.蠟燭熄滅D.杠桿左高右低2.(2024八下·三門期末)如圖裝置可用作收集各種氣體。若被收集的氣體從a口通入,則下列氣體可用該裝置收集的是①;②;③( )A.只有① B.只有①② C.只有②③ D.①②③3.(2024八下·杭州期末)下面是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和探究二氧化碳性質的實驗,其中錯誤的是( )A. 圖甲中裝置a是長頸漏斗B. 圖乙中用點燃的火柴放在集氣瓶口來驗滿C. 圖丙中二氧化碳使蠟燭火焰自上而下熄滅D. 圖丁中將收集到的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會發現溶液變渾濁4.(2024八下·金東期末)對下列實驗中出現的異?,F象分析合理的是( )選項 異常現象 分析A 制取CO2氣體時,始終收集不到CO2 收集CO2的集氣瓶沒蓋玻璃片B 利用排水法收集的氧氣不純 收集氧氣前集氣瓶內水沒有裝滿C 細鐵絲在氧氣中燃燒時,集氣瓶瓶底炸裂 用于引燃的火柴太長了D 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時,進入集氣瓶中的水過少 燃燒匙內放置的紅磷過量了A.A B.B C.C D.D5.(2024八下·上城期末)下列關于實驗室制取CO2的操作,正確的是( )A.檢查氣密性 B.制取氣體 C.收集氣體 D.驗滿6.(2024八下·柯橋期末)下列有關驗證二氧化碳性質的實驗中,不能證明二氧化碳化學性質的是( ?。?br/>A. B.C. D.7.下列有關二氧化碳的說法正確的是( ?。?br/>A.水中通入二氧化碳后仍為無色,說明二氧化碳與水未發生反應B.二氧化碳用于滅火,既利用了它的物理性質也利用了它的化學性質C.空氣中二氧化碳含量達6%以上會致人死亡,說明二氧化碳有毒D.將燃著的木條伸入一瓶氣體中,木條立即熄滅,證明瓶內原有氣體就是二氧化碳8.(2024八下·越城期末)如圖是研究二氧化碳性質的創新實驗,①③為浸有紫色石蕊試液的濕潤紙片.②是用紫色石蕊試液浸過的干燥紙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r/>A.裝置A中滴加的稀鹽酸可用稀硫酸代替,使實驗現象更明顯B.裝置B中①③變紅是因為生成的CO2呈酸性C.裝置B中能說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氣大的現象是③比①先變紅D.裝置C中點燃的蠟燭自上面下熄滅9.(2024八下·拱墅期末)如圖所示為小樂“制取一瓶二氧化碳氣體”實驗的主要步驟,其中操作有誤的是( ?。?br/>A.檢查氣密性 B.加入稀鹽酸C.收集氣體 D.驗滿10.(2024八下·臨平期末)規范操作是實驗的關鍵,實驗室用石灰石和稀鹽酸制取二氧化碳,下列操作正確的是( )A.加石灰石 B.制取C.驗滿 D.檢驗11.(2024八下·余杭期末)為了驗證呼出氣體中含有二氧化碳,小杭設計了下列四個方案,其中合理的是( ?。?br/>A. B.C. D.12.(2024八下·長興期末)下列關于 CO2的實驗室制法及性質實驗的說法不正確的是A.制 CO2的藥品 B.發生裝置 C.收集裝置 D.比較CO2 與空氣的密度A.A B.B C.C D.D13.(2024八下·長興月考)某化學實驗小組用如圖所示裝置驗證二氧化碳的相關性質。實驗步驟如下:關閉K1和K2,加熱c,通入足量二氧化碳,觀察現象;一段時間后,打開K2,繼續通入足量的二氧化碳,觀察現象;打開K1,通入足量的二氧化碳,觀察現象;停止通入二氧化碳,停止加熱。下列說法中正確的個數有( )①步驟I中b、d處紙花均不變色:②步驟II中b、d處紙花均變色;③步驟Ⅲ中燒杯內高的蠟燭先熄滅,低的蠟燭后熄滅;④只通過步驟II中的現象可以說明二氧化碳能與水發生反應:⑤只通過步驟III中的現象可以說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氣大;⑥只通過步驟Ⅲ中的現象可以說明通常情況下,二氧化碳不能燃燒、也不支持燃燒。A.1 B.2 C.3 D.414.(2024八下·義烏月考) 如圖所示,若關閉Ⅱ閥打開Ⅰ閥,紫色小花(用石蕊溶液染成)變紅;若關閉Ⅰ閥打開Ⅱ閥,紫色小花不變紅,則甲瓶中所盛的試劑可能是( ) ①濃H2SO4②濃NaOH 溶液, ③飽和 NaCl 溶液.A.只有① B.只有② C.①② D.①②③15.(2024八下·越城月考)實驗室制備并收集二氧化碳,通常有以下操作步驟:①檢查裝置的氣密性;②連接裝置;③裝入大理石:④加入稀鹽酸:⑤收集氣體:⑥驗滿。排列順序正確的是( ?。?br/>A.①②③④⑤⑥ B.②①④③②⑥C.②①③④⑤⑥ D.②③④①⑤⑥16.(2024八下·嵊州期末)某興趣小組用如圖所示裝置探究CO2的性質,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1、3紙花變色,2、4紙花不變色B.上方木條先熄滅,下方木條后熄滅C.對比1、3紙花的現象,說明CO2的密度比空氣大D.對比3、4紙花的現象,說明CO2能與水發生反應二、填空題17.(2024八下·三門期末)用下列微型實驗進行二氧化碳氣體的相關性質研究。(1)燃燒器微熱后,蠟燭b、c燃燒,蠟燭a不燃燒。下列關于燃燒器中的實驗分析正確的是 ?。ㄌ钭帜福?。A.探究可燃物燃燒需要氧氣B.說明紅磷與白磷性質相似C.探究可燃物燃燒需要溫度達到著火點(2)擠壓滴管,將足量稀鹽酸滴入球形玻璃管中,一段時間后,打開閥門A,蠟燭c熄滅,然后蠟燭b也熄滅了,說明二氧化碳具有哪些性質 。(3)蠟燭熄滅后,將玻璃尖嘴管對著涂有澄清石灰水的小燒杯內,燒杯內壁變模糊,此現象 ?。ㄌ睢澳堋被颉安荒堋保┳C明蠟燭一定含有碳元素。18.(2024八下·上城期末)“咳嗽”是由于異物侵入呼吸道或呼吸道發生炎癥引起的保護性生理活動。咳嗽時會快速向外呼出氣體?!皣娞纭敝副丘つな艽碳?,急劇吸氣,然后很快地由鼻孔噴出并發出聲音的現象。(1)如圖曲線中,符合打噴嚏時呼吸特點的曲線是 ?。ㄟx填“甲”或“乙”)。(2)如圖AB為“探究人體呼出的氣體成分”的實驗裝置示意圖,A表示吸氣,B表示呼氣,實驗完成后,A、B兩瓶中的石灰水會明顯變渾濁的是 瓶(選填“A”或“B”)。(3)請用化學方程式表示石灰水變渾濁的原因 。19.(2024八下·嵊州期末)碳的化學性質及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質是初中科學的主要內容。(1)對圖1實驗現象描述正確的是____。A.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體 B.產生大量白煙C.發出藍紫色火焰 D.發出白光,放出熱量(2)小明用圖2裝置制取二氧化碳,請指出該裝置的錯誤: 。(3)如圖3,向充滿二氧化碳的軟塑料瓶中加入約1/3體積的水,立即旋緊瓶蓋,振蕩,觀察到的現象是 。20.(2024八下·余杭期末)科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如圖為制取氣體的實驗裝置,請回答下列問題:(1)請寫出實驗室用石灰石和稀鹽酸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學方程式 ,應選用的發生裝置為 (選填“甲”、“乙”或“丙”)。(2)若用丙裝置收集二氧化碳,則判斷二氧化碳是否集滿的方法是: 。21.(2024八下·東陽期末)據圖回答問題。(1)實驗室欲制備并收集二氧化碳,需在圖一中選用A、B、D與 (填序號)組合,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2)圖二是兩套干燥氣體裝置,可用于干燥二氧化碳的是 (填“甲”或“乙”)。22.(2024八下·武義期末)科學實驗是學習科學的基礎,根據圖回答問題:(1)請描述甲實驗中的反應物硫的顏色和形態 ??;(2)乙實驗中觀察到的現象是蠟燭自下而上熄滅,說明二氧化碳具有的物理性質有 .23.(2024八下·臨平期末)甲為人體吸入空氣和呼出氣體成分對比圖。含量變化真有這么大 (1)利用圖乙所示 法收集一瓶呼出的氣體,標上A;取一個相同的集氣瓶,內裝空氣,標上。將兩根同樣的小木條點燃后同時伸入瓶和B瓶,A瓶中的木條先熄滅。這個實驗現象 (選填“能”或“不能”)說明呼出的氣體中二氧化碳更多。(2)用大針筒將人體呼出氣體壓入澄清石灰水中(如圖丙),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用同樣的方法將空氣壓入另一瓶澄清石灰水中,能說明人體呼出氣體中二氧化碳體積分數大于空氣中的二氧化碳的證據是 。三、實驗探究題24.(2024八下·義烏期中)制取氣體是初中科學實驗的重要內容,根據要求回答下列問題:(1)實驗室利用大理石和稀鹽酸反應制取二氧化碳,可選擇的發生裝置有B和C,與裝置C相比,選用裝置B制二氧化碳的優點是 ?。?br/>(2)某氣體只能用D裝置收集,則該氣體可能具有的性質為 ?。?br/>a.能與水反應 b.能與空氣中的某些成分發生反應 c.密度與空氣接近(3)使用裝置E收集氧氣時應從導管口 ?。ㄟx填“a”或“b”)通入;(4)將產生的二氧化碳通入裝置F,觀察到試紙Ⅰ不變色而試紙Ⅱ變紅,據此現象可知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是 。25.(2024八下·義烏期末)學習小組的同學們進行石灰石樣品中質量分數的測定實驗(假設雜質不參與反應)。【查閱資料】氫氧化鈉固體極易溶于水,其溶液能吸收,但反應過程無明顯現象。【設計思路】混合物的性質分析—,與的化學轉化—的定量測定—的含量計算【方案設計】學習小組的同學們在的定量測定時設計了兩種方案。方案一:捕捉法主要步驟:①連接裝置并檢查氣密性,裝藥品;②打開開關,通一段時間的,關閉開關,讀取電子秤示數;③通過分液漏斗加入足量的稀鹽酸,充分反應;④待反應結束,打開開關繼續通一段時間的,然后讀取電子秤示數。據此分析(1)通過NaOH溶液“捕捉”到的質量為 ;(2)步驟④中通過觀察到 現象,判斷錐形瓶中產生的已經完全被吸收;(3)方案二:釋放法利用具有吸水性的干燥劑(不吸收),進行了“釋放法”的設計,裝置如圖所示。將反應產生的 “釋放”到空氣中,稱量反應前后裝置總質量的減少量即為質量。【總結反思】實驗結束后,同學們對上述兩種實驗方案進行了充分的交流,認為從減少誤差的角度分析,兩種設計方案均存在不足。如方案二中反應結束后該裝置內的很難排盡。請判斷由此造成的質量的測量值將偏大還是偏小并說明理由。26.(2024八下·余杭期末)為了提高大棚蔬菜種植產量,給大棚補充“氣肥(二氧化碳)”是一種常用的方法(如圖甲)。興趣小組設計了一個二氧化碳發生器示意圖(如圖乙)。在貯酸桶里可添加稀鹽酸,①號桶中間有多孔塑料板,多孔塑料板上存放塊狀石灰石。當棚內二氧化碳濃度低于設定值時,打開閥門A和B,將稀鹽酸注入①號桶,直到浸沒塊狀石灰石,再關閉閥門A。反應生成的二氧化碳通過管道到達大棚頂部再排放到棚內。稀鹽酸和石灰石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1)二氧化碳發生器把反應生成的二氧化碳送到大棚頂部再排放的原因是 。(2)若100克溶質質量分數為7.3%的稀鹽酸完全反應,理論上可以生成多少克二氧化碳?請寫出計算過程。(3)當棚內二氧化碳濃度上升到一定值,需要停止反應時,只需要關閉閥門B,一段時間后,反應就會停止。請結合圖形簡要說明該裝置控制反應停止的原理 。27.(2024八下·臨平月考)我們都知道在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時,收集方法不宜用排水法,那么如何改進才能使用排水法來收集二氧化碳呢?針對該問題進行以下探究活動。【活動一】探究CO2在水和食鹽水(模擬海水)中的溶解情況。相同條件下,該小組分別用排水法、排食鹽水法收集CO2(如圖1),待收集100mLCO2后,移出導管,每隔一段時間觀察并記錄量筒內CO2體積。重復實驗,所測數據平均值如下表:時間/h 0 0.5 6 12 24 48CO2體積/mL(排水法) 100 98.5 85.5 77 66 59CO2體積/mL(排食鹽水法) 100 99 93 90.5 89 88(1)圖1中儀器A的名稱是 。(2)由上表數據可知:相同條件下,等體積水和食鹽水吸收CO2更多的是 ?。ㄌ睢八被颉笆雏}水”)。(3)【活動二】探究植物油隔離對CO2在水中溶解情況的影響。用兩個量筒分別收集100mLCO2倒置于水槽中,向其中一個量筒內注入少量植物油,使CO2與水被植物油隔開(CO2與植物油不反應),測得量筒內CO2體積隨時間變化曲線如圖2。分析該圖可得出的結論是 。(4)為檢驗有植物油隔離時CO2是否會進入水中,請設計一個簡單的實驗來證明: 。28.(2024八下·杭州月考)某興趣小組同學設計了 制備與性質探究的一體化實驗裝置,實驗中所用藥品及裝置連接方案如圖所示。(1)檢查裝置氣密性:連接裝置,裝入藥品前,關閉 打開K2, ,則氣密性良好。(2)實驗一:試管B中加入塊狀大理石,用注射器緩慢注入稀鹽酸,試管B中發生的化學反應方程式 :接著打開K1,觀察到下面的蠟燭先熄滅,說明CO2具有 的性質。(3)實驗二:試管中仍有較多氣泡產生時,接著關閉 打開 可觀察到的(4)實驗三:待試管中不產生氣泡,關閉 點燃 C 中的酒精燈微微加熱,對應現象產生的原因是 (用化學方程式表示)。29.(2024八下·浙江競賽)打開碳酸飲料瓶蓋時,會有大量氣泡逸出。小組同學進行實驗,探究影響二氧化碳溶解性的因素。如圖,燒瓶中收集250mL的氣體,分別加入50mI不同液體,通過壓強傳感器測定瓶中壓強變化。(實驗前燒瓶內壓強為104.20kPa,實驗過程中保持溫度恒定)實驗操作 實驗序號 燒瓶中氣體 注射器中物質 實驗后瓶內壓強實驗① 空氣 水 130.25kPa實驗② 二氧化碳 水 104.98kPa實驗③ 二氧化碳 鹽酸 106.67kPa實驗④ 二氧化碳 小蘇打水溶液 103.40kPa【解釋與結論】(1)本實驗的研究目的是 ??;(2)實驗后瓶內的壓強,實驗②小于實驗①的解釋中合理的是____。A.二氧化碳溶解于水,使瓶內氣體減少;B.二氧化碳與水反應,使瓶內氣體減少;C.空氣中沒有二氧化碳,加水后氣體不減少。(3)比較四次實驗結果,可以得出的結論是 。30.(2024八下·西湖期末)小科為了測定某碳酸鈣樣品的純度,進行如下實驗(雜質不與稀鹽酸反應,部分固定裝置已省略)。(1)儀器b的名稱是 。(2)為了完成該實驗,可以選擇 和E裝置來進行測定(選填字母)。(3)若E中液體為水,則會使測量結果 (選填“偏大”、“不變”或“偏小”)。(4)實驗改進后,稱取的樣品質量為m1,經計算反應生成的二氧化碳質量為m2,則樣品中碳酸鈣的含量為 ?。ㄓ米帜副硎荆?。四、綜合題31.(2024八下·金東期末)大棚內二氧化碳濃度在一天內變化很大,蔬菜生長最適宜的二氧化碳濃度一般為0.1%~0.2%。如圖是項目化學習小組設計的一款二氧化碳濃度自動調節裝置原理模型圖,右側工作電路為二氧化碳供給裝置,左側為控制電路。其中控制電路電源電壓U為12V,定值電阻R0阻值為30Ω,Rx是氣敏電阻,其阻值與二氧化碳濃度的關系如下表。分析回答:大棚中 CO2濃度/% 0 0.05 0.1 0.15 0.2 0.25 0.3氣敏電阻 Rx的阻值/Ω 40 35 30 25 20 15 10(1)二氧化碳濃度儀由電流表改裝成,并在電流表的表盤刻度上標注對應的二氧化碳濃度值。則改裝后表盤上標注的刻度是 (填“均勻”或“不均勻”)的。(2)簡述該裝置能實現二氧化碳濃度自動調節的原理: 。(3)結合工作原理,通過計算說明要符合蔬菜生長最適宜的二氧化碳濃度,電磁鐵銜鐵吸下和釋放的電流值分別為多大(電磁鐵上電阻絲阻值不計)?32.(2024八下·蕭山期末)做科學實驗應提倡綠色環保。右圖為某種“微型”實驗裝置,實驗使用藥品的量少,產生的廢棄物也少。用該儀器完成“制取并檢驗”的實驗只消耗了0.66克10%的鹽酸(密度為1.1克/厘米3)。(1)“微型塑料滴管”相當于乙圖裝置中的 。(填字母)(2)通常完成這個實驗大約需10%的鹽酸6毫升,這是該微型實驗中鹽酸用量的 倍.(3)請計算利用該“微型”實驗裝置進行實驗的過程中產生的質量是多少克?(結果保留兩位小數)33.在我國的北方,冬季比較漫長,農戶一般都用地窖保存馬鈴薯、白菜等。某省的農戶往往把生姜、番薯儲存在山邊的地窖中。地窖底部二氧化碳的含量可能較高,如果人貿然進人,就會有窒息的危險。請思考下列問題:(1)為什么地窖底部二氧化碳的含量比較高?(2)為防不測,人們進人地窖時,往往帶著點燃的蠟燭或火把進入,這是為什么?34.(2024八下·嘉善期末)小明要測定人造大理石樣品中碳酸鈣的質量分數,他在燒杯中放入5g人造大理石樣品,將40g質量分數為7.3%的稀鹽酸分四次加入。整個實驗過程中剩余固體質量與所加稀鹽酸質量關系如圖所示(雜質不溶于水且不與稀鹽酸反應)。請回答下列問題:(1)用化學方程式表示上述反應的原理 ?。?br/>(2)鹽酸全部加入后燒杯中溶液的溶質是 ?。?br/>(3)求制備40g質量分數為7.3%的稀鹽酸時需質量分數為14.6%的鹽酸的質量。(4)求樣品中碳酸鈣的質量分數。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D【知識點】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質及用途【解析】【分析】物質在化學變化中表現出來的性質叫做化學性質。物質不需要發生化學變化就表現出來的性質,叫做物理性質。根據觀察實驗的現象,分析二氧化碳的性質。【解答】A. 二氧化碳能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紅色,是由于二氧化碳能與水化合生成了碳酸,反映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故不符合題意;B. 二氧化碳能使石灰水變渾濁,是由于二氧化碳能與氫氧化鈣反應生成了碳酸鈣沉淀和水。反映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故不符合題意;C. 蠟燭熄滅,是由于二氧化碳不燃燒不支持燃燒,密度比空氣大,既反映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又反映了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質,故不符合題意;D. 杠桿左高右低,是由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氣大,只反映了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質,故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2.【答案】B【知識點】氣體裝置的裝配、連接、選擇與氣密性檢查;制取氧氣的裝置、步驟、收集與注意事項;制取二氧化碳的裝置、步驟、收集與注意事項【解析】【分析】 氣體用排空氣法收集時決定因素考慮:氣體的密度比空氣大,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密度比空氣小用向下排空氣法收集。【解答】由當收集的氣體從“a”口進,空氣從“b”口排出,相當于向上排空氣法收集氣體,所以收集到的氣體密度比空氣大,且不與空氣中成分反應,氫氣的密度比空氣小,氧氣和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氣大可以用這種方法收集。故選:B。3.【答案】C【知識點】二氧化碳的檢驗和驗滿;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解析】【分析】A、根據實驗室常用儀器的名稱和用途進行分析;B、根據二氧化碳不具有助燃性進行分析;C、根據二氧化碳不助燃、不可燃,密度比空氣大進行分析;D、根據二氧化碳和氫氧化鈣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和水進行分析。【解答】A、圖甲中裝置a是長頸漏斗,故A正確;B、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氣大,不燃燒也不支持燃燒,圖乙中用點燃的火柴放在集氣瓶口來驗滿,火柴熄滅,說明已經集滿,故B正確;C、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氣大,不燃燒也不支持燃燒,圖丙中二氧化碳使蠟燭火焰自下而上熄滅,故C錯誤;D、二氧化碳和氫氧化鈣反應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鈣,所以圖丁中將收集到的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會發現溶液變渾濁,故D正確。故答案為:C。4.【答案】B【知識點】空氣的成分及探究;制取氧氣的裝置、步驟、收集與注意事項;制取二氧化碳的裝置、步驟、收集與注意事項【解析】【分析】熟悉常見化學實驗基本操作的實驗原理、注意事項是解答此類試題的關鍵。【解答】A、制取CO2氣體時,收集CO2的集氣瓶沒蓋玻璃片,不會導致始終收集不到CO2,故選項說法錯誤。B、利用排水法收集氧氣,但是O2不純,可能是因為通入氧氣前集氣瓶內水沒有裝滿,故選項說法正確。C、細鐵絲在氧氣中燃燒時,集氣瓶瓶底炸裂,可能是因為集氣瓶的底部沒有放少量的水或鋪一層細沙;引燃的火柴太長,不會導致集氣瓶瓶底炸裂,故選項說法錯誤。D、紅磷過量,是正確的存在,不會導致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時進入集氣瓶中的水過少,故選項說法錯誤。故答案為:B。5.【答案】A【知識點】制取二氧化碳的裝置、步驟、收集與注意事項【解析】【分析】根據制取二氧化碳時檢查裝置氣密性的方法及制取的裝置和收集裝置等進行解答。【解答】A.在檢查裝置的氣密性的方法,長頸漏斗浸沒在水面以下,拉注射器活塞時,如果長頸漏斗口有氣泡冒出,則說明裝置的氣密性良好,故A正確;B.在制取二氧化碳時,用稀鹽酸與碳酸鈣反應,不能用稀硫酸,因為硫酸與碳酸鈣反應生成的硫酸微溶于水,阻止反應繼續進行,故B錯誤;C.在利用該裝置收集二氧化碳時,由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氣大,所以應該長進短出,氣體從右邊的管口通入,故C錯誤;D.在檢驗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滿時,應將燃著的木條放在集氣瓶口,故D錯誤。故答案為:A。6.【答案】C【知識點】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解析】【分析】化學性質是必須通過發生化學變化才能表現出來的性質叫化學性質。【解答】A.將二氧化碳倒入燒杯中,燃燒的蠟燭熄滅,說明二氧化碳不能燃燒,為化學性質,故A不合題意;B.石蕊試液為紫色,裝入二氧化碳后溶液變成紅色,說明生成了碳酸,為化學性質,故B不合題意;C.將二氧化碳倒入右側的燒杯時,右側下沉,只能說明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氣,為物理性質,故C符合題意;D.二氧化碳和氫氧化碳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為化學性質,故D不合題意。故選C。7.【答案】B【知識點】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質及用途;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解析】【分析】二氧化碳,一種碳氧化合物,化學式為CO2,化學式量為44.0095,常溫常壓下是一種無色無味或無色無臭而其水溶液略有酸味的氣體,也是一種常見的溫室氣體,還是空氣的組分之一(占大氣總體積的0.03%-0.04%)。在物理性質方面,二氧化碳的熔點為-56.6℃(527kPa),沸點為-78.5℃,密度比空氣密度大(標準條件下),可溶于水。在化學性質方面,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不活潑,熱穩定性很高(2000℃時僅有1.8%分解),不能燃燒,通常也不支持燃燒,屬于酸性氧化物,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因與水反應生成的是碳酸,所以是碳酸的酸酐。【解答】A. 水中通入二氧化碳后仍為無色,不能說明二氧化碳與水未發生反應,因為水和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的碳酸,溶解在水中也是無色的,A錯誤;B.二氧化碳用于滅火,既利用了它的物理性質(密度比空氣大)也利用了它的化學性質(不燃燒也不支持燃燒),B正確;C. 空氣中二氧化碳含量達6%以上會致人死亡,說明二氧化碳不能夠供給呼吸,但是二氧化碳是無毒的,C錯誤;D. 將燃著的木條伸入一瓶氣體中,木條立即熄滅,證明瓶內原有氣體就是二氧化碳 是錯誤的,不支持燃燒的氣體有很多,D錯誤;故答案為:B8.【答案】C【知識點】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質及用途;制取二氧化碳的裝置、步驟、收集與注意事項;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解析】【分析】A、根據石灰石與硫酸反應生成物微溶,阻礙反應持續進行分析;B、根據二氧化碳與水反應生成的碳酸分析;C、根據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氣大,氣體先向下運動分析;D、根據通入氣體時下層蠟燭先接觸二氧化碳分析。【解答】A、石灰石與硫酸反應生成物微溶,阻礙反應持續進行,裝置A中不能用稀硫酸代替稀鹽酸,不符合題意;B、 裝置B中①③變紅是因為二氧化碳與水反應生成的碳酸呈酸性 ,不符合題意;C、 裝置B中能說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氣大的現象是③比①先變紅 ,符合題意;D、 裝置C中點燃的蠟燭自下而上依次熄滅 ,不符合題意;故選C。9.【答案】D【知識點】制取二氧化碳的裝置、步驟、收集與注意事項【解析】【分析】A.根據檢查裝置氣密性的方法分析;B.根據向試管中傾倒液體藥品的方法分析;C.根據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氣的大分析;D.根據二氧化碳氣體的驗滿方法分析。【解答】 A.檢查裝置氣密性的方法:把導管的一端浸沒在水里,雙手緊貼試管外壁,若導管口有氣泡冒出,裝置不漏氣,故A正確不合題意;B.向試管中傾倒液體藥品時,瓶塞要倒放,標簽要對準手心,瓶口緊挨試管口,故B正確不合題意;C.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氣的大,可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二氧化碳,故C正確不合題意;D.檢驗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滿時,應將燃著的木條放在集氣瓶口,不能伸入瓶中,故D錯誤符合題意。故選D。10.【答案】A【知識點】氣體裝置的裝配、連接、選擇與氣密性檢查;常見實驗操作;二氧化碳的檢驗和驗滿【解析】【分析】A、根據塊狀藥品“一橫二放三直立”的取用步驟分析;B、根據有長頸漏斗的制氣裝置要防止氣體從長頸漏斗逸出分析;C、根據驗滿要在瓶口處檢驗分析;D、根據二氧化碳的檢驗方法分析。【解答】A、取用塊狀固體容器橫放,用鑷子將藥品放瓶口,然后慢慢直立,使藥品滑入容器底,不能將其直接投放直立容器,不符合題意;B、所給裝置長頸漏斗未在液面以下,不符合題意;C、驗滿要在集氣瓶口處檢驗,不符合題意;D、將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可檢驗二氧化碳,符合題意;故選D。11.【答案】C【知識點】二氧化碳的檢驗和驗滿【解析】【分析】 根據呼出氣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高于空氣中二氧化碳的含量,結合二氧化碳的檢驗方法來分析【解答】 呼出氣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高于空氣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二氧化碳能與氫氧化鈣反應生成碳酸鈣白色沉淀和水,因此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則選擇澄清的石灰水來檢驗二氧化碳氣體,氣體應從長管通入,因此選擇裝置C。故選C。12.【答案】A【知識點】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質及用途;制取二氧化碳的裝置、步驟、收集與注意事項【解析】【分析】A、根據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藥品選擇分析;B、根據反應物狀態和反應條件選擇發生裝置分析;C、根據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氣大分析;D、根據燒杯中蠟燭的現象分析。【解答】A、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選用大理石和稀鹽酸,因硫酸反應生成微溶物會阻礙反應持續進行,所以不選用稀硫酸,符合題意;B、反應物為固體,反應條件為常溫,選擇固液常溫型制氣裝置,不符合題意;C、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氣大,選擇向上排空氣污瞧,不符合題意;D、向燒杯中傾倒二氧化碳,蠟燭自下而上依次熄滅,可證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氣大,不符合題意;故選A。13.【答案】B【知識點】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質及用途;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解析】【分析】根據二氧化碳與水反應生成碳酸,碳酸呈酸性,能使紫色石蕊變紅,且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氣大,不可燃,不助燃來分析。【解答】①步驟Ⅰ中b只是接觸二氧化碳,則紙花不變紅;d處只是與水接觸,紙花不變色,故①正確。②步驟Ⅱ中 b 先只是接觸二氧化碳,則小花不變紅;打開 K2,b 處二氧化碳和水反應產生碳酸,紙花變色;d 處只接觸水,紙花不變色;故②錯誤。③二氧化碳不燃燒,不支持燃燒;步驟Ⅲ中燒杯內低的蠟燭先熄滅,因為先接觸二氧化碳,高的蠟燭后熄滅,后接觸二氧化碳;故③錯誤。④步驟Ⅱ中打開 K2,b 處二氧化碳和水反應產生碳酸,紙花變色;d處只接觸水,紙花不變色;但是沒有證明只有二氧化碳接觸小花;所以要結合步驟I,才能證明二氧化碳能與水發生反應;故④錯誤。⑤只通過步驟Ⅲ中的現象不能說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氣大,因為下層蠟燭先接觸二氧化碳的,所以先熄滅,上層的蠟燭后接觸二氧化碳,所以后熄滅,故⑤錯誤。⑥只通過步驟Ⅲ中的現象可以說明通常情況下,二氧化碳不能燃燒、也不支持燃燒;故⑥正確。故①⑥正確,故選:B。14.【答案】C【知識點】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質及用途;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解析】【分析】若關閉Ⅰ閥,打開Ⅱ閥,讓潮濕的二氧化碳氣體經過甲瓶后,通入乙瓶,干燥紫色小花不變紅,可能有兩種情況:一是二氧化碳在甲中被干燥,二是二氧化碳被吸收。【解答】若關閉Ⅰ閥,打開Ⅱ閥,讓潮濕的二氧化碳氣體經過甲瓶后,通入乙瓶,干燥紫色小花不變紅,若關閉Ⅱ閥打開Ⅰ閥,再通入這種氣體,干燥紫色小花變紅,則①二氧化碳經過濃硫酸被干燥,干燥的二氧化碳氣體不能使干燥紫色小花不變紅,故①正確;②二氧化碳通過NaOH溶液被吸收,氣體經過甲瓶后,通入乙瓶,干燥紫色小花不變紅,故②正確;③通過飽和NaCl溶液后,潮濕的二氧化碳氣體,能夠生成碳酸,碳酸使燥紫色小花變紅,故③錯誤。故選:C。15.【答案】C【知識點】制取二氧化碳的裝置、步驟、收集與注意事項【解析】【分析】本題考查實驗室制備并收集二氧化碳的步驟,步驟中注意兩個先后:先連接裝置,再檢查氣密性;先加固體,再加液體。【解答】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時,制取的操作步驟是連接裝置,檢查裝置的氣密性,裝入大理石,加入稀鹽酸,收集氣體,最后驗滿,即②①③④⑤⑥。故答案為:C。16.【答案】D【知識點】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質及用途;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解析】【分析】二氧化碳不能使紫色石蕊變色,二氧化碳和水反應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變紅;二氧化碳不可燃也不助燃,且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氣大。【解答】A、二氧化碳不能使紫色石蕊變色,二氧化碳和水反應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變紅,則可觀察到1號和3號紙花不變色,2號和4號紙花變色,A錯誤;B、二氧化碳不可燃也不助燃,且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氣大,則可觀察到下端燃著的木條先熄滅,上端燃著的木條后熄滅,B錯誤;C、二氧化碳不能使紫色石蕊變色,二氧化碳和水反應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變紅,則可觀察到1號和3號紙花不變色,說明CO2不能使干燥的紙花褪色,C錯誤;D、對比3號和4號或1號和2號則可知二氧化碳能和水發生化學反應,D正確。故選:D。17.【答案】C;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氣大,不燃燒也不支持燃燒;不能【知識點】二氧化碳的檢驗和驗滿;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解析】【分析】 可燃物燃燒條件:與氧氣接觸,溫度達到著火點。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氣大,不能燃燒,不支持燃燒。【解答】(1)A 實驗中沒有變量是氧氣的實驗,不能探究可燃物燃燒需要氧氣,選項錯誤;B 實驗中蠟燭b、c燃燒,蠟燭a不燃燒,說明紅磷與白磷性質不相似,選項錯誤;C 實驗中蠟燭b、c燃燒,蠟燭a不燃燒,說明可燃物燃燒需要溫度達到著火點,選項正確,故填C。(2)打開閥門A,蠟燭c熄滅,然后蠟燭b也熄滅了,即c先熄滅,b后熄滅,說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氣大,兩支蠟燭都熄滅,說明二氧化碳不燃燒也不支持燃燒,故填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氣大,不燃燒也不支持燃燒。(3)實驗室通常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鹽酸反應制取二氧化碳,反應不需要加熱,大理石和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鈣,能和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鈣、水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實驗中,大理石與稀鹽酸反應生成二氧化碳,所以蠟燭熄滅后,將玻璃尖嘴管對著涂有澄清石灰水的小燒杯內,燒杯內壁變模糊,此現象不能證明蠟燭一定含有碳元素,故填不能。18.【答案】(1)甲(2)B(3)CO2+Ca(OH)2=CaCO3↓+H2O【知識點】人體呼吸系統的結構和氣體交換;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解析】【分析】(1)由題意可知,打“噴嚏”時先是一個急劇的吸氣過程,此時肺容量迅速增大且要大于正常吸氣時,然后是一個快速的呼氣過程,此時肺容量迅速減少,并回到正常水平,據此分析;(2)根據空氣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小于呼出氣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進行分析;(3)根據二氧化碳能夠使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進行分析。【解答】(1)由題意可知,打“噴嚏”時先是一個急劇的吸氣過程,此時肺容量迅速增大且要大于正常吸氣時,然后是一個快速的呼氣過程,此時肺容量迅速減少,并回到正常水平,故可知甲曲線符合打噴嚏時呼吸特點;(2)根據圖示中兩個裝置圖分析可以看出:當吸氣時,選擇A圖,空氣經A瓶吸入人體內,由于大氣壓強,外界的氣體經甲瓶的導管進入A瓶內的石灰水中,外界空氣二氧化碳含量低,澄清的石灰水不變渾濁;當呼氣時,選擇B圖,呼出的氣體排入B瓶,呼出的氣體進入B瓶的澄清石灰水中,由于呼出的氣體中含有較多的二氧化碳,所以乙瓶中的石灰水變渾濁。實驗完成后,A、B兩瓶中的石灰水會明顯變渾濁的是B瓶;(3)二氧化碳與氫氧化鈣反應得到碳酸鈣沉淀和水,化學方程式表示石灰水變渾濁的原因為:CO2+Ca(OH)2=CaCO3↓+H2O。故答案為:(1)甲;(2)B;(3)CO2+Ca(OH)2=CaCO3↓+H2O。19.【答案】(1)D(2)長頸漏斗的下端沒有伸入液面下;應采用向下排空氣法收集二氧化碳氣體(3)軟塑料瓶變癟【知識點】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質及用途;制取二氧化碳的裝置、步驟、收集與注意事項;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解析】【分析】(1)木炭在氧氣中燃燒發出白光,放出熱量;(2)用碳酸鈣與鹽酸反應制備二氧化碳氣體的發生裝置和氣體收集裝置的要求進行分析;(3)二氧化碳溶于水造成塑料瓶內氣體壓強減小。【解答】(1)木炭在氧氣中劇烈燃燒,發出白光、放出熱量,故選:D;(2)小明用圖2裝置制取二氧化碳,長頸漏斗的下端沒有伸入液面下,導致產生的氣體從長頸漏斗中逸出;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氣的密度,應采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氣體,但是圖示采用了向下排空氣法收集二氧化碳氣體;(3)二氧化碳能夠溶于水,如圖3,向充滿二氧化碳的軟塑料瓶中加入約一體積的水,立即旋緊瓶蓋,振蕩,觀察到的現象是軟塑料瓶變癟。20.【答案】(1)CaCO3+2HCl=CaCl2+H2O+CO2↑;甲(2)將燃燒著的木條放在b導管口,如果熄滅則收集滿【知識點】書寫化學方程式、文字表達式;二氧化碳的檢驗和驗滿【解析】【分析】 (1)根據石灰石的主要成分碳酸鈣與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鈣、水和二氧化碳,該反應為固液常溫型反應來分析解答;(2)根據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氣大,氣體應從導管a口通入,二氧化碳不燃燒,不支持燃燒來分析解答。【解答】 (1)實驗室用石灰石和稀鹽酸制取二氧化碳,石灰石的主要成分碳酸鈣與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鈣、水和二氧化碳,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aCO3+2HCl=CaCl2+H2O+CO2↑,該反應為固液常溫型反應,則應選用的發生裝置為甲;(2)若用丙裝置收集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氣大,氣體應從導管a口通入,二氧化碳不燃燒,不支持燃燒,則判斷二氧化碳是否集滿的方法是將燃著的木條放在導管b口,若木條熄滅,說明二氧化碳已收集滿。21.【答案】(1)F;CaCO3+2HCl=CaCl2+H2O+CO2↑(2)甲【知識點】制取二氧化碳的裝置、步驟、收集與注意事項【解析】【分析】 (1)根據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應物是固體和液體,反應條件是常溫,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氣大,溶于水,碳酸鈣和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鈣、水和二氧化碳進行分析;(2)根據濃硫酸有吸水性,二氧化碳是酸性氣體,不能用堿性干燥劑干燥進行分析【解答】 (1)①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應物是碳酸鈣與稀鹽酸,則反應物固體和液體,反應條件是常溫,則發生裝置選擇“固液常溫型”;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氣大,溶于水,那么收集選擇向上排空氣法,所以需在圖一中選用A、B、D和F組合。②碳酸鈣和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鈣、水和二氧化碳,化學方程式為:CaCO3+2HCl=CaCl2+H2O+CO2↑;(3)濃硫酸有吸水性,二氧化碳是酸性氣體,二者不會發生反應,所以可用于干燥二氧化碳的是甲,不能選擇另一套的原因是堿石灰中的氫氧化鈉以及氧化鈣吸水后會與二氧化碳反應。22.【答案】(1)黃色粉末狀固體(2)密度大于空氣密度【知識點】氧氣與碳、磷、硫、鐵等物質的反應現象;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質及用途;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解析】【分析】根據硫和二氧化碳的的物理性質可以分析得出答案。【解答】(1)甲實驗中的反應物硫是黃色粉末狀固體;(2)乙實驗中觀察到的現象是蠟燭自下而上熄滅,說明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質是密度大于空氣的密度。23.【答案】(1)排水;不能(2)壓入空氣的澄清石灰水未變渾濁【知識點】制取氧氣的裝置、步驟、收集與注意事項;二氧化碳的檢驗和驗滿【解析】【分析】(1)根據排水法收集氣體操作及木條情況可驗證氧氣分析;(2)根據空氣中二氧化碳含量少不能使澄清石灰水明顯渾濁分析。【解答】(1)圖乙為排水法收集氣體。呼出氣體中氧氣含量低于空氣,用同樣的小木條點燃后同時伸入A瓶和B瓶,A瓶中先熄滅,可證明A中氧氣含量少,不能說明呼出氣體中二氧化碳多。(2) 用大針筒將人體呼出氣體壓入澄清石灰水中,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用同樣的方法將空氣壓入另一瓶澄清石灰水中,能說明人體呼出氣體中二氧化碳體積分數大于空氣中的二氧化碳的證據是壓入空氣的澄清石灰水未變渾濁。故答案為:(1)排水;不能;(2)壓入空氣的澄清石灰水未變渾濁。24.【答案】(1)可以控制反應速率(2)bc(3)b(4)二氧化碳能與水反應生成碳酸【知識點】氣體裝置的裝配、連接、選擇與氣密性檢查;制取二氧化碳的裝置、步驟、收集與注意事項;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解析】【分析】根據反應物和生成物狀態選擇合適的發生裝置以及收集裝置, 二氧化碳能與水反應生成碳酸。【解答】(1)裝置B中的分液漏斗可以控制稀鹽酸滴入的速度,從而控制反應的速率,所以裝置B制二氧化碳的優點是:可以控制反應速率;(2)某氣體只能用D裝置排水法收集,說明該氣體不與水反應,可能與空氣中的某些成分發生反應,密度與空氣接近。故答案為:bc;(3)氧氣的密度大于空氣,應采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故使用裝置E收集氧氣時應從導管口b通入;(4)紫色石蕊試紙遇酸變紅,觀察到試紙I不變色而試紙Ⅱ變紅,可知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是:二氧化碳能與水反應生成碳酸。25.【答案】(1)-(2)電子秤示數不再增大(3)偏小。密度比空氣大,等體積的質量比空氣大。反應結束時殘留在錐形瓶中,造成反應后裝置質量的測量值偏大,反應前后裝置質量減少量偏小。【知識點】質量守恒定律及其應用;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解析】【分析】(1)根據圖片可知,反應前后電子秤示數的增大量就是氫氧化鈉吸收二氧化碳的質量;(2)當產生二氧化碳氣體時,電子秤的示數會增大;當反應結束時,沒有二氧化碳產生,那么電子秤的示數保持不變;(3)根據題意可知,方案二中反應前后電子秤的示數之差等于生成二氧化碳的質量。當里面產生的二氧化碳氣體不能全部排出時,會造成反應后電子秤的示數偏大,而反應前后的總質量的差值偏小,據此分析解答。【解答】(1)根據圖片可知,反應前后電子秤示數的增大量就是氫氧化鈉吸收二氧化碳的質量,即通過NaOH溶液“捕捉”到的質量為- ;(2)步驟④中通過觀察到電子秤示數不再增大現象,判斷錐形瓶中產生的已經完全被吸收;(3)根據題意可知,由此造成的質量的測量值將偏小,理由是: 密度比空氣大,等體積的 質量比空氣大。反應結束時 殘留在錐形瓶中,造成反應后裝置質量的測量值偏大,反應前后裝置質量減少量偏小。26.【答案】(1)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氣大,從頂部排放能更好的與植物接觸(2)100克溶質質量分數為7.3%的稀鹽酸中溶質的質量為:100g×7.3%=7.3g,設理論上可以生成二氧化碳的質量為x。2HCl+CaCO3=CaCl2+H2O+CO2↑73 447.3g xx=4.4g答:理論上可以生成4.4克二氧化碳。(3)關閉閥門B,生成的二氧化碳無法導出,導致①號桶內壓強增大,將鹽酸壓入②號桶,反應物脫離接觸,反應停止。【知識點】光合作用的原料、條件和產物;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質及用途;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解析】【分析】相對分子質量大于29的氣體密度大于空氣,否則小于空氣。【解答】(1) 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氣大 ,在空氣中會下沉,所以把反應生成的二氧化碳送到大棚頂部再排放從上往下運動過程中能更好的與植物接觸;(2)根據質量分數算出鹽酸質量,根據化學方程式得到二氧化碳的質量;(3) ①號桶內壓強增大 ,鹽酸與反應物脫離接觸,從而控制反應速率。27.【答案】(1)長頸漏斗(2)水(3)植物油可以減緩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4)取量筒內的水少量于試管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若變為紅色,說明二氧化碳進入水中【知識點】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解析】【分析】(1)根據圖片確定所指儀器的名稱;(2)根據表格數據比較相同時間內二氧化碳體積的減小量大小即可;(3)根據圖2分析有無植物油時二氧化碳的體積減小速度的變化即可;(4)水和二氧化碳生成碳酸,能夠使紫色的石蕊試液變成紅色,據此分析解答。【解答】(1) 圖1中儀器A的名稱是長頸漏斗;(2)根據表格數據可知,時間為6min時,排水法減小體積14.5mL,而排食鹽水法減小體積7mL,則: 相同條件下,等體積水和食鹽水吸收CO2更多的是水。(3)根據圖2可知,有植物油的二氧化碳體積的減小速度變小,那么得到: 植物油可以減緩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 。(4)為檢驗有植物油隔離時CO2是否會進入水中,實驗方案可以為:取量筒內的水少量于試管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若變為紅色,說明二氧化碳進入水中。28.【答案】(1)向外拉動注射器的活塞(向內推動注射器的活塞),松手后,活塞回到原位置(2)CaCO3+2HCl=CaCl2+CO2 ↑ +H2O;密度比空氣大,不能燃燒也不支持燃燒(3)干燥的紫色石蕊試紙不變紅,濕潤的紫色石蕊試紙變紅,澄清石灰水變渾濁(4)H2CO3=H2O+CO2↑【知識點】制取二氧化碳的裝置、步驟、收集與注意事項【解析】【分析】(1)根據檢查裝置氣密性的方法進行分析;(2)①根據反應物、反應條件和生成物,寫出反應的方程式;②根據實驗現象推測二氧化碳的性質;(3)根據二氧化碳的性質進行分析;(4)根據反應物、生成物和反應條件書寫化學方程式。【解答】 (1)連接裝置,裝入藥品前,關閉K1、K3,打開K2,往外拉(或往內壓)注射器的活塞,松開手后,活塞回到原位置,則氣密性良好;(2)①碳酸鈣與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鈣,水和二氧化碳氣體,則反應的方程式: CaCO3+2HCl=CaCl2+CO2 ↑ +H2O ;②試管B中加入2g碳酸鈉,用注射器緩慢注入30mL稀硫酸,打開K1,觀察到下面的蠟燭先熄滅,說明CO2具有密度比空氣大,不燃燒也不支持燃燒的性質;(3)二氧化碳和水反應生的碳酸呈酸性,能使濕潤的石蕊試紙變紅,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試管中仍有較多氣泡產生時,接著關閉K1,打開K2、K3,可觀察到的現象有:干燥的石蕊試紙不變色,濕潤的石蕊試紙變紅色,澄清石灰水變渾濁;(4)碳酸不穩定,在微熱的情況下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待試管中不產生氣泡,關閉K2,點燃C中的酒精燈微微加熱,對應現象產生的原因是:紅色的石蕊試紙變成紫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H2CO3=H2O+CO2↑ 。29.【答案】(1)探究不同液體對二氧化碳溶解性的影響(2)A;B(3)在相同條件下,二氧化碳在不同液體中的溶解性不同,在小蘇打水溶液中溶解性相對較好。【知識點】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質及用途;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解析】【分析】(1)氣體溶解性是指氣體在溶劑中溶解的能力,通常用一定條件下(如溫度、壓強)氣體在溶劑中達到飽和時所溶解的體積來衡量。例如,在本實驗中,就是研究二氧化碳在水、鹽酸、小蘇打水溶液等不同液體中的溶解情況。(2)二氧化碳的性質物理性質:二氧化碳能溶于水,通常1體積水大約能溶解1體積二氧化碳。這是實驗中二氧化碳在水中溶解的基礎性質。化學性質:二氧化碳能與水反應生成碳酸,這也是導致瓶內二氧化碳氣體減少、壓強降低的原因之一。二氧化碳與小蘇打水溶液可能發生反應,使得二氧化碳在小蘇打水溶液中的溶解性與在其他液體中不同,這體現了二氧化碳與不同物質反應對其溶解性的影響。【解答】(1)從實驗過程可知,在燒瓶中收集一定體積的氣體,分別加入50mL不同液體,通過壓強傳感器測定瓶中壓強變化。由于加入的液體不同(水、鹽酸、小蘇打水溶液),所以本實驗的研究目的是探究不同液體對二氧化碳溶解性的影響。(2) A、二氧化碳能溶解于水,導致瓶內氣體減少,從而使瓶內壓強減小,該解釋合理。B、二氧化碳能與水反應生成碳酸,也會使瓶內氣體減少,進而使瓶內壓強減小,該解釋合理。C、空氣中含有少量二氧化碳,且實驗①中瓶內壓強增大是因為加入水后空氣被壓縮等原因,并非氣體不減少,該解釋不合理。所以合理的是AB。(3)對比實驗①(空氣加水)和實驗②(二氧化碳加水),可知二氧化碳在水中有一定溶解性;對比實驗②(二氧化碳加水)、實驗③(二氧化碳加鹽酸)和實驗④(二氧化碳加小蘇打水溶液),可以發現加入不同液體后瓶內壓強不同,說明二氧化碳在不同液體中的溶解性不同。而且小蘇打水溶液使瓶內壓強最小,說明二氧化碳在小蘇打水溶液中溶解性相對更好。因此,可以得出的結論是在相同條件下,二氧化碳在不同液體中的溶解性不同,在小蘇打水溶液中溶解性相對較好 。30.【答案】(1)分液漏斗(2)B(3)偏小(4)【知識點】根據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計算;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解析】【分析】(1)考查實驗室常用儀器名稱;(2)根據反應物狀態和反應條件選擇發生裝置;根據題目要求選擇合適發生裝置;(3)根據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與水反應分析;(4)根據題目中的數據結合方程式分析。【解答】(1)儀器b的名稱是分液漏斗;(2)實驗室采用鹽酸與碳酸鈣的固、液混合物制取二氧化碳,可以選擇B為發生裝置;(3)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與水反應,因此導致測量的二氧化碳偏少,則會使測量結果偏??;(4)設碳酸鈣的質量分數為x。x=。(1)儀器b的名稱是分液漏斗;(2)實驗室采用鹽酸與碳酸鈣的固、液混合物制取二氧化碳,可以選擇B為發生裝置;(3)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與水反應,因此導致測量的二氧化碳偏少,則會使測量結果偏??;(4)設碳酸鈣的質量分數為x。x=。31.【答案】(1)不均勻(2)當二氧化碳濃度升高時,氣敏電阻Rx阻值減小,左側控制電路電流增大,電磁鐵磁性增強,達到一定值后,銜鐵被吸下,密封塞堵住左側開口,左邊容器內氣壓增大,大于右邊大氣壓,左邊鹽酸液面下降,與大理石分離,停止反應;當二氧化碳濃度下降時,氣敏電阻Rx阻值增大,左側控制電路電流減小,電磁鐵磁性減弱,減小至一定值后,銜鐵被釋放,密封塞彈起,左側容器打開,鹽酸液面上升,與大理石反應產生二氧化碳。如此反復,從而實現二氧化碳濃度的自動調節。(3)0.24A 0.2A【知識點】電磁繼電器的組成、原理和特點;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質及用途【解析】【分析】根據電流越大,氣敏電阻Rx的阻值越小,氣敏電阻 Rx 的阻值越小,二氧化碳的濃度越高來分析解答;根據歐姆定律和題中信息來分析解答;根據滑動變阻器可以改變電阻來分析解答。【解答】(1) 電流表的表盤刻度與二氧化碳濃度值沒有一次函數關系,所以改裝后表盤上標注的刻度是 不均勻的。(2)當二氧化碳濃度升高時,氣敏電阻Rx阻值減小,左側控制電路電流增大,電磁鐵磁性增強,達到一定值后,銜鐵被吸下,密封塞堵住左側開口,左邊容器內氣壓增大,大于右邊大氣壓,左邊鹽酸液面下降,與大理石分離,停止反應;當二氧化碳濃度下降時,氣敏電阻Rx阻值增大,左側控制電路電流減小,電磁鐵磁性減弱,減小至一定值后,銜鐵被釋放,密封塞彈起,左側容器打開,鹽酸液面上升,與大理石反應產生二氧化碳。如此反復,從而實現二氧化碳濃度的自動調節。(3)蔬菜生長最適宜的二氧化碳濃度為0.1%~0.2%,查表可知,氣敏電阻Rx阻值在20到30 Ω ;I吸=12V/(20 Ω +30 Ω )=0.24A,I放=12V/(30 Ω +30 Ω )=0.2A32.【答案】(1)b(2)10(3)mHCl=m鹽酸ω=0.66g×10%=0.066g設反應生成的CO2質量為x2HCl+CaCO3=CaCl2+H2O+CO2↑73 440.066g xx=0.04g答:產生的二氧化碳質量為0.04g。【知識點】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解析】【分析】化學反應中反應物和生成物的質量通過化學方程式可以定量地求出。【解答】(1)微型塑料管可以控制液體加入的速度,作用與乙中的注射器相似。(2)6mL 10%鹽酸的質量=體積×密度=6×1.1g=6.6g,質量是微型實驗的10倍。(3)先計算出參與反應的HCl質量,再根據化學方程式便可得出對應生成的CO2質量。33.【答案】(1)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氣大,易沉積在地窖底部。(2)如果蠟燭或火把熄滅,說明地窖中缺氧,人不能貿然進入。【知識點】氧氣的性質和利用;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質及用途;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解析】【分析】(1)根據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氣大分析;(2)根據燃燒需要氧氣,人呼吸需要氧氣分析。34.【答案】(1)CaCO3+2HCl=CaCl2+H2O+CO2↑(2)氯化鈣和氯化氫(或CaCl2、HCl)(3)制備40g質量分數為7.3%的稀鹽酸時需質量分數為14.6%的鹽酸的質量為40g×7.3%÷14.6%=20g(4)解:碳酸鈣恰好反應消耗HCl質量為30g×7.3%=2.19g設樣品中碳酸鈣質量分數為xCaCO3+ 2HCl= CaCl2+H2O+ CO2↑100 73 5gx 2.19g 100:73=5gx:2.19gx=60%答:樣品中碳酸鈣質量分數為60%。【知識點】一定溶質質量分數的溶液的配制;根據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計算;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解析】【分析】(1)根據碳酸鈣與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鈣、水和二氧化碳分析;(2)根據鹽酸全部加入后過量,溶液中溶質除生成物外還有鹽酸剩余分析;(3)根據溶液稀釋前后溶質質量不變分析;(4)根據反應的氯化氫質量及方程式中物質間質量關系計算碳酸鈣質量,由此計算碳酸鈣質量分數分析。【解答】(1)碳酸鈣與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鈣、水和二氧化碳,方程式為CaCO3+2HCl=CaCl2+H2O+CO2↑。(2)由圖像可知,鹽酸全部加入后過量,則燒杯內溶液中溶質為氯化鈣和氯化氫。故答案為:(1)CaCO3+2HCl=CaCl2+H2O+CO2↑;(2)氯化鈣和氯化氫(或CaCl2、HCl);(3)20g;(4)60%。1 / 1初中科學浙教版八年級下冊第三章第4節二氧化碳 同步練習一、選擇題1.下列實驗現象只能反映二氧化碳物理性質的是( )。A.紫色石蕊變紅色B.石灰水變渾濁C.蠟燭熄滅D.杠桿左高右低【答案】D【知識點】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質及用途【解析】【分析】物質在化學變化中表現出來的性質叫做化學性質。物質不需要發生化學變化就表現出來的性質,叫做物理性質。根據觀察實驗的現象,分析二氧化碳的性質。【解答】A. 二氧化碳能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紅色,是由于二氧化碳能與水化合生成了碳酸,反映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故不符合題意;B. 二氧化碳能使石灰水變渾濁,是由于二氧化碳能與氫氧化鈣反應生成了碳酸鈣沉淀和水。反映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故不符合題意;C. 蠟燭熄滅,是由于二氧化碳不燃燒不支持燃燒,密度比空氣大,既反映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又反映了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質,故不符合題意;D. 杠桿左高右低,是由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氣大,只反映了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質,故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2.(2024八下·三門期末)如圖裝置可用作收集各種氣體。若被收集的氣體從a口通入,則下列氣體可用該裝置收集的是①;②;③( ?。?br/>A.只有① B.只有①② C.只有②③ D.①②③【答案】B【知識點】氣體裝置的裝配、連接、選擇與氣密性檢查;制取氧氣的裝置、步驟、收集與注意事項;制取二氧化碳的裝置、步驟、收集與注意事項【解析】【分析】 氣體用排空氣法收集時決定因素考慮:氣體的密度比空氣大,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密度比空氣小用向下排空氣法收集。【解答】由當收集的氣體從“a”口進,空氣從“b”口排出,相當于向上排空氣法收集氣體,所以收集到的氣體密度比空氣大,且不與空氣中成分反應,氫氣的密度比空氣小,氧氣和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氣大可以用這種方法收集。故選:B。3.(2024八下·杭州期末)下面是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和探究二氧化碳性質的實驗,其中錯誤的是( )A. 圖甲中裝置a是長頸漏斗B. 圖乙中用點燃的火柴放在集氣瓶口來驗滿C. 圖丙中二氧化碳使蠟燭火焰自上而下熄滅D. 圖丁中將收集到的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會發現溶液變渾濁【答案】C【知識點】二氧化碳的檢驗和驗滿;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解析】【分析】A、根據實驗室常用儀器的名稱和用途進行分析;B、根據二氧化碳不具有助燃性進行分析;C、根據二氧化碳不助燃、不可燃,密度比空氣大進行分析;D、根據二氧化碳和氫氧化鈣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和水進行分析。【解答】A、圖甲中裝置a是長頸漏斗,故A正確;B、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氣大,不燃燒也不支持燃燒,圖乙中用點燃的火柴放在集氣瓶口來驗滿,火柴熄滅,說明已經集滿,故B正確;C、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氣大,不燃燒也不支持燃燒,圖丙中二氧化碳使蠟燭火焰自下而上熄滅,故C錯誤;D、二氧化碳和氫氧化鈣反應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鈣,所以圖丁中將收集到的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會發現溶液變渾濁,故D正確。故答案為:C。4.(2024八下·金東期末)對下列實驗中出現的異?,F象分析合理的是( )選項 異?,F象 分析A 制取CO2氣體時,始終收集不到CO2 收集CO2的集氣瓶沒蓋玻璃片B 利用排水法收集的氧氣不純 收集氧氣前集氣瓶內水沒有裝滿C 細鐵絲在氧氣中燃燒時,集氣瓶瓶底炸裂 用于引燃的火柴太長了D 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時,進入集氣瓶中的水過少 燃燒匙內放置的紅磷過量了A.A B.B C.C D.D【答案】B【知識點】空氣的成分及探究;制取氧氣的裝置、步驟、收集與注意事項;制取二氧化碳的裝置、步驟、收集與注意事項【解析】【分析】熟悉常見化學實驗基本操作的實驗原理、注意事項是解答此類試題的關鍵。【解答】A、制取CO2氣體時,收集CO2的集氣瓶沒蓋玻璃片,不會導致始終收集不到CO2,故選項說法錯誤。B、利用排水法收集氧氣,但是O2不純,可能是因為通入氧氣前集氣瓶內水沒有裝滿,故選項說法正確。C、細鐵絲在氧氣中燃燒時,集氣瓶瓶底炸裂,可能是因為集氣瓶的底部沒有放少量的水或鋪一層細沙;引燃的火柴太長,不會導致集氣瓶瓶底炸裂,故選項說法錯誤。D、紅磷過量,是正確的存在,不會導致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時進入集氣瓶中的水過少,故選項說法錯誤。故答案為:B。5.(2024八下·上城期末)下列關于實驗室制取CO2的操作,正確的是( ?。?br/>A.檢查氣密性 B.制取氣體 C.收集氣體 D.驗滿【答案】A【知識點】制取二氧化碳的裝置、步驟、收集與注意事項【解析】【分析】根據制取二氧化碳時檢查裝置氣密性的方法及制取的裝置和收集裝置等進行解答。【解答】A.在檢查裝置的氣密性的方法,長頸漏斗浸沒在水面以下,拉注射器活塞時,如果長頸漏斗口有氣泡冒出,則說明裝置的氣密性良好,故A正確;B.在制取二氧化碳時,用稀鹽酸與碳酸鈣反應,不能用稀硫酸,因為硫酸與碳酸鈣反應生成的硫酸微溶于水,阻止反應繼續進行,故B錯誤;C.在利用該裝置收集二氧化碳時,由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氣大,所以應該長進短出,氣體從右邊的管口通入,故C錯誤;D.在檢驗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滿時,應將燃著的木條放在集氣瓶口,故D錯誤。故答案為:A。6.(2024八下·柯橋期末)下列有關驗證二氧化碳性質的實驗中,不能證明二氧化碳化學性質的是( ?。?br/>A. B.C. D.【答案】C【知識點】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解析】【分析】化學性質是必須通過發生化學變化才能表現出來的性質叫化學性質。【解答】A.將二氧化碳倒入燒杯中,燃燒的蠟燭熄滅,說明二氧化碳不能燃燒,為化學性質,故A不合題意;B.石蕊試液為紫色,裝入二氧化碳后溶液變成紅色,說明生成了碳酸,為化學性質,故B不合題意;C.將二氧化碳倒入右側的燒杯時,右側下沉,只能說明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氣,為物理性質,故C符合題意;D.二氧化碳和氫氧化碳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為化學性質,故D不合題意。故選C。7.下列有關二氧化碳的說法正確的是( )A.水中通入二氧化碳后仍為無色,說明二氧化碳與水未發生反應B.二氧化碳用于滅火,既利用了它的物理性質也利用了它的化學性質C.空氣中二氧化碳含量達6%以上會致人死亡,說明二氧化碳有毒D.將燃著的木條伸入一瓶氣體中,木條立即熄滅,證明瓶內原有氣體就是二氧化碳【答案】B【知識點】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質及用途;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解析】【分析】二氧化碳,一種碳氧化合物,化學式為CO2,化學式量為44.0095,常溫常壓下是一種無色無味或無色無臭而其水溶液略有酸味的氣體,也是一種常見的溫室氣體,還是空氣的組分之一(占大氣總體積的0.03%-0.04%)。在物理性質方面,二氧化碳的熔點為-56.6℃(527kPa),沸點為-78.5℃,密度比空氣密度大(標準條件下),可溶于水。在化學性質方面,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不活潑,熱穩定性很高(2000℃時僅有1.8%分解),不能燃燒,通常也不支持燃燒,屬于酸性氧化物,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因與水反應生成的是碳酸,所以是碳酸的酸酐。【解答】A. 水中通入二氧化碳后仍為無色,不能說明二氧化碳與水未發生反應,因為水和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的碳酸,溶解在水中也是無色的,A錯誤;B.二氧化碳用于滅火,既利用了它的物理性質(密度比空氣大)也利用了它的化學性質(不燃燒也不支持燃燒),B正確;C. 空氣中二氧化碳含量達6%以上會致人死亡,說明二氧化碳不能夠供給呼吸,但是二氧化碳是無毒的,C錯誤;D. 將燃著的木條伸入一瓶氣體中,木條立即熄滅,證明瓶內原有氣體就是二氧化碳 是錯誤的,不支持燃燒的氣體有很多,D錯誤;故答案為:B8.(2024八下·越城期末)如圖是研究二氧化碳性質的創新實驗,①③為浸有紫色石蕊試液的濕潤紙片.②是用紫色石蕊試液浸過的干燥紙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r/>A.裝置A中滴加的稀鹽酸可用稀硫酸代替,使實驗現象更明顯B.裝置B中①③變紅是因為生成的CO2呈酸性C.裝置B中能說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氣大的現象是③比①先變紅D.裝置C中點燃的蠟燭自上面下熄滅【答案】C【知識點】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質及用途;制取二氧化碳的裝置、步驟、收集與注意事項;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解析】【分析】A、根據石灰石與硫酸反應生成物微溶,阻礙反應持續進行分析;B、根據二氧化碳與水反應生成的碳酸分析;C、根據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氣大,氣體先向下運動分析;D、根據通入氣體時下層蠟燭先接觸二氧化碳分析。【解答】A、石灰石與硫酸反應生成物微溶,阻礙反應持續進行,裝置A中不能用稀硫酸代替稀鹽酸,不符合題意;B、 裝置B中①③變紅是因為二氧化碳與水反應生成的碳酸呈酸性 ,不符合題意;C、 裝置B中能說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氣大的現象是③比①先變紅 ,符合題意;D、 裝置C中點燃的蠟燭自下而上依次熄滅 ,不符合題意;故選C。9.(2024八下·拱墅期末)如圖所示為小樂“制取一瓶二氧化碳氣體”實驗的主要步驟,其中操作有誤的是( ?。?br/>A.檢查氣密性 B.加入稀鹽酸C.收集氣體 D.驗滿【答案】D【知識點】制取二氧化碳的裝置、步驟、收集與注意事項【解析】【分析】A.根據檢查裝置氣密性的方法分析;B.根據向試管中傾倒液體藥品的方法分析;C.根據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氣的大分析;D.根據二氧化碳氣體的驗滿方法分析。【解答】 A.檢查裝置氣密性的方法:把導管的一端浸沒在水里,雙手緊貼試管外壁,若導管口有氣泡冒出,裝置不漏氣,故A正確不合題意;B.向試管中傾倒液體藥品時,瓶塞要倒放,標簽要對準手心,瓶口緊挨試管口,故B正確不合題意;C.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氣的大,可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二氧化碳,故C正確不合題意;D.檢驗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滿時,應將燃著的木條放在集氣瓶口,不能伸入瓶中,故D錯誤符合題意。故選D。10.(2024八下·臨平期末)規范操作是實驗的關鍵,實驗室用石灰石和稀鹽酸制取二氧化碳,下列操作正確的是( ?。?br/>A.加石灰石 B.制取C.驗滿 D.檢驗【答案】A【知識點】氣體裝置的裝配、連接、選擇與氣密性檢查;常見實驗操作;二氧化碳的檢驗和驗滿【解析】【分析】A、根據塊狀藥品“一橫二放三直立”的取用步驟分析;B、根據有長頸漏斗的制氣裝置要防止氣體從長頸漏斗逸出分析;C、根據驗滿要在瓶口處檢驗分析;D、根據二氧化碳的檢驗方法分析。【解答】A、取用塊狀固體容器橫放,用鑷子將藥品放瓶口,然后慢慢直立,使藥品滑入容器底,不能將其直接投放直立容器,不符合題意;B、所給裝置長頸漏斗未在液面以下,不符合題意;C、驗滿要在集氣瓶口處檢驗,不符合題意;D、將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可檢驗二氧化碳,符合題意;故選D。11.(2024八下·余杭期末)為了驗證呼出氣體中含有二氧化碳,小杭設計了下列四個方案,其中合理的是( ?。?br/>A. B.C. D.【答案】C【知識點】二氧化碳的檢驗和驗滿【解析】【分析】 根據呼出氣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高于空氣中二氧化碳的含量,結合二氧化碳的檢驗方法來分析【解答】 呼出氣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高于空氣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二氧化碳能與氫氧化鈣反應生成碳酸鈣白色沉淀和水,因此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則選擇澄清的石灰水來檢驗二氧化碳氣體,氣體應從長管通入,因此選擇裝置C。故選C。12.(2024八下·長興期末)下列關于 CO2的實驗室制法及性質實驗的說法不正確的是A.制 CO2的藥品 B.發生裝置 C.收集裝置 D.比較CO2 與空氣的密度A.A B.B C.C D.D【答案】A【知識點】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質及用途;制取二氧化碳的裝置、步驟、收集與注意事項【解析】【分析】A、根據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藥品選擇分析;B、根據反應物狀態和反應條件選擇發生裝置分析;C、根據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氣大分析;D、根據燒杯中蠟燭的現象分析。【解答】A、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選用大理石和稀鹽酸,因硫酸反應生成微溶物會阻礙反應持續進行,所以不選用稀硫酸,符合題意;B、反應物為固體,反應條件為常溫,選擇固液常溫型制氣裝置,不符合題意;C、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氣大,選擇向上排空氣污瞧,不符合題意;D、向燒杯中傾倒二氧化碳,蠟燭自下而上依次熄滅,可證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氣大,不符合題意;故選A。13.(2024八下·長興月考)某化學實驗小組用如圖所示裝置驗證二氧化碳的相關性質。實驗步驟如下:關閉K1和K2,加熱c,通入足量二氧化碳,觀察現象;一段時間后,打開K2,繼續通入足量的二氧化碳,觀察現象;打開K1,通入足量的二氧化碳,觀察現象;停止通入二氧化碳,停止加熱。下列說法中正確的個數有( )①步驟I中b、d處紙花均不變色:②步驟II中b、d處紙花均變色;③步驟Ⅲ中燒杯內高的蠟燭先熄滅,低的蠟燭后熄滅;④只通過步驟II中的現象可以說明二氧化碳能與水發生反應:⑤只通過步驟III中的現象可以說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氣大;⑥只通過步驟Ⅲ中的現象可以說明通常情況下,二氧化碳不能燃燒、也不支持燃燒。A.1 B.2 C.3 D.4【答案】B【知識點】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質及用途;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解析】【分析】根據二氧化碳與水反應生成碳酸,碳酸呈酸性,能使紫色石蕊變紅,且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氣大,不可燃,不助燃來分析。【解答】①步驟Ⅰ中b只是接觸二氧化碳,則紙花不變紅;d處只是與水接觸,紙花不變色,故①正確。②步驟Ⅱ中 b 先只是接觸二氧化碳,則小花不變紅;打開 K2,b 處二氧化碳和水反應產生碳酸,紙花變色;d 處只接觸水,紙花不變色;故②錯誤。③二氧化碳不燃燒,不支持燃燒;步驟Ⅲ中燒杯內低的蠟燭先熄滅,因為先接觸二氧化碳,高的蠟燭后熄滅,后接觸二氧化碳;故③錯誤。④步驟Ⅱ中打開 K2,b 處二氧化碳和水反應產生碳酸,紙花變色;d處只接觸水,紙花不變色;但是沒有證明只有二氧化碳接觸小花;所以要結合步驟I,才能證明二氧化碳能與水發生反應;故④錯誤。⑤只通過步驟Ⅲ中的現象不能說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氣大,因為下層蠟燭先接觸二氧化碳的,所以先熄滅,上層的蠟燭后接觸二氧化碳,所以后熄滅,故⑤錯誤。⑥只通過步驟Ⅲ中的現象可以說明通常情況下,二氧化碳不能燃燒、也不支持燃燒;故⑥正確。故①⑥正確,故選:B。14.(2024八下·義烏月考) 如圖所示,若關閉Ⅱ閥打開Ⅰ閥,紫色小花(用石蕊溶液染成)變紅;若關閉Ⅰ閥打開Ⅱ閥,紫色小花不變紅,則甲瓶中所盛的試劑可能是( ) ①濃H2SO4②濃NaOH 溶液, ③飽和 NaCl 溶液.A.只有① B.只有② C.①② D.①②③【答案】C【知識點】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質及用途;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解析】【分析】若關閉Ⅰ閥,打開Ⅱ閥,讓潮濕的二氧化碳氣體經過甲瓶后,通入乙瓶,干燥紫色小花不變紅,可能有兩種情況:一是二氧化碳在甲中被干燥,二是二氧化碳被吸收。【解答】若關閉Ⅰ閥,打開Ⅱ閥,讓潮濕的二氧化碳氣體經過甲瓶后,通入乙瓶,干燥紫色小花不變紅,若關閉Ⅱ閥打開Ⅰ閥,再通入這種氣體,干燥紫色小花變紅,則①二氧化碳經過濃硫酸被干燥,干燥的二氧化碳氣體不能使干燥紫色小花不變紅,故①正確;②二氧化碳通過NaOH溶液被吸收,氣體經過甲瓶后,通入乙瓶,干燥紫色小花不變紅,故②正確;③通過飽和NaCl溶液后,潮濕的二氧化碳氣體,能夠生成碳酸,碳酸使燥紫色小花變紅,故③錯誤。故選:C。15.(2024八下·越城月考)實驗室制備并收集二氧化碳,通常有以下操作步驟:①檢查裝置的氣密性;②連接裝置;③裝入大理石:④加入稀鹽酸:⑤收集氣體:⑥驗滿。排列順序正確的是( )A.①②③④⑤⑥ B.②①④③②⑥C.②①③④⑤⑥ D.②③④①⑤⑥【答案】C【知識點】制取二氧化碳的裝置、步驟、收集與注意事項【解析】【分析】本題考查實驗室制備并收集二氧化碳的步驟,步驟中注意兩個先后:先連接裝置,再檢查氣密性;先加固體,再加液體。【解答】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時,制取的操作步驟是連接裝置,檢查裝置的氣密性,裝入大理石,加入稀鹽酸,收集氣體,最后驗滿,即②①③④⑤⑥。故答案為:C。16.(2024八下·嵊州期末)某興趣小組用如圖所示裝置探究CO2的性質,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1、3紙花變色,2、4紙花不變色B.上方木條先熄滅,下方木條后熄滅C.對比1、3紙花的現象,說明CO2的密度比空氣大D.對比3、4紙花的現象,說明CO2能與水發生反應【答案】D【知識點】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質及用途;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解析】【分析】二氧化碳不能使紫色石蕊變色,二氧化碳和水反應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變紅;二氧化碳不可燃也不助燃,且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氣大。【解答】A、二氧化碳不能使紫色石蕊變色,二氧化碳和水反應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變紅,則可觀察到1號和3號紙花不變色,2號和4號紙花變色,A錯誤;B、二氧化碳不可燃也不助燃,且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氣大,則可觀察到下端燃著的木條先熄滅,上端燃著的木條后熄滅,B錯誤;C、二氧化碳不能使紫色石蕊變色,二氧化碳和水反應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變紅,則可觀察到1號和3號紙花不變色,說明CO2不能使干燥的紙花褪色,C錯誤;D、對比3號和4號或1號和2號則可知二氧化碳能和水發生化學反應,D正確。故選:D。二、填空題17.(2024八下·三門期末)用下列微型實驗進行二氧化碳氣體的相關性質研究。(1)燃燒器微熱后,蠟燭b、c燃燒,蠟燭a不燃燒。下列關于燃燒器中的實驗分析正確的是 ?。ㄌ钭帜福?br/>A.探究可燃物燃燒需要氧氣B.說明紅磷與白磷性質相似C.探究可燃物燃燒需要溫度達到著火點(2)擠壓滴管,將足量稀鹽酸滴入球形玻璃管中,一段時間后,打開閥門A,蠟燭c熄滅,然后蠟燭b也熄滅了,說明二氧化碳具有哪些性質 。(3)蠟燭熄滅后,將玻璃尖嘴管對著涂有澄清石灰水的小燒杯內,燒杯內壁變模糊,此現象 ?。ㄌ睢澳堋被颉安荒堋保┳C明蠟燭一定含有碳元素。【答案】C;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氣大,不燃燒也不支持燃燒;不能【知識點】二氧化碳的檢驗和驗滿;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解析】【分析】 可燃物燃燒條件:與氧氣接觸,溫度達到著火點。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氣大,不能燃燒,不支持燃燒。【解答】(1)A 實驗中沒有變量是氧氣的實驗,不能探究可燃物燃燒需要氧氣,選項錯誤;B 實驗中蠟燭b、c燃燒,蠟燭a不燃燒,說明紅磷與白磷性質不相似,選項錯誤;C 實驗中蠟燭b、c燃燒,蠟燭a不燃燒,說明可燃物燃燒需要溫度達到著火點,選項正確,故填C。(2)打開閥門A,蠟燭c熄滅,然后蠟燭b也熄滅了,即c先熄滅,b后熄滅,說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氣大,兩支蠟燭都熄滅,說明二氧化碳不燃燒也不支持燃燒,故填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氣大,不燃燒也不支持燃燒。(3)實驗室通常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鹽酸反應制取二氧化碳,反應不需要加熱,大理石和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鈣,能和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鈣、水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實驗中,大理石與稀鹽酸反應生成二氧化碳,所以蠟燭熄滅后,將玻璃尖嘴管對著涂有澄清石灰水的小燒杯內,燒杯內壁變模糊,此現象不能證明蠟燭一定含有碳元素,故填不能。18.(2024八下·上城期末)“咳嗽”是由于異物侵入呼吸道或呼吸道發生炎癥引起的保護性生理活動。咳嗽時會快速向外呼出氣體?!皣娞纭敝副丘つな艽碳?,急劇吸氣,然后很快地由鼻孔噴出并發出聲音的現象。(1)如圖曲線中,符合打噴嚏時呼吸特點的曲線是 ?。ㄟx填“甲”或“乙”)。(2)如圖AB為“探究人體呼出的氣體成分”的實驗裝置示意圖,A表示吸氣,B表示呼氣,實驗完成后,A、B兩瓶中的石灰水會明顯變渾濁的是 瓶(選填“A”或“B”)。(3)請用化學方程式表示石灰水變渾濁的原因 。【答案】(1)甲(2)B(3)CO2+Ca(OH)2=CaCO3↓+H2O【知識點】人體呼吸系統的結構和氣體交換;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解析】【分析】(1)由題意可知,打“噴嚏”時先是一個急劇的吸氣過程,此時肺容量迅速增大且要大于正常吸氣時,然后是一個快速的呼氣過程,此時肺容量迅速減少,并回到正常水平,據此分析;(2)根據空氣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小于呼出氣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進行分析;(3)根據二氧化碳能夠使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進行分析。【解答】(1)由題意可知,打“噴嚏”時先是一個急劇的吸氣過程,此時肺容量迅速增大且要大于正常吸氣時,然后是一個快速的呼氣過程,此時肺容量迅速減少,并回到正常水平,故可知甲曲線符合打噴嚏時呼吸特點;(2)根據圖示中兩個裝置圖分析可以看出:當吸氣時,選擇A圖,空氣經A瓶吸入人體內,由于大氣壓強,外界的氣體經甲瓶的導管進入A瓶內的石灰水中,外界空氣二氧化碳含量低,澄清的石灰水不變渾濁;當呼氣時,選擇B圖,呼出的氣體排入B瓶,呼出的氣體進入B瓶的澄清石灰水中,由于呼出的氣體中含有較多的二氧化碳,所以乙瓶中的石灰水變渾濁。實驗完成后,A、B兩瓶中的石灰水會明顯變渾濁的是B瓶;(3)二氧化碳與氫氧化鈣反應得到碳酸鈣沉淀和水,化學方程式表示石灰水變渾濁的原因為:CO2+Ca(OH)2=CaCO3↓+H2O。故答案為:(1)甲;(2)B;(3)CO2+Ca(OH)2=CaCO3↓+H2O。19.(2024八下·嵊州期末)碳的化學性質及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質是初中科學的主要內容。(1)對圖1實驗現象描述正確的是____。A.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體 B.產生大量白煙C.發出藍紫色火焰 D.發出白光,放出熱量(2)小明用圖2裝置制取二氧化碳,請指出該裝置的錯誤: 。(3)如圖3,向充滿二氧化碳的軟塑料瓶中加入約1/3體積的水,立即旋緊瓶蓋,振蕩,觀察到的現象是 。【答案】(1)D(2)長頸漏斗的下端沒有伸入液面下;應采用向下排空氣法收集二氧化碳氣體(3)軟塑料瓶變癟【知識點】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質及用途;制取二氧化碳的裝置、步驟、收集與注意事項;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解析】【分析】(1)木炭在氧氣中燃燒發出白光,放出熱量;(2)用碳酸鈣與鹽酸反應制備二氧化碳氣體的發生裝置和氣體收集裝置的要求進行分析;(3)二氧化碳溶于水造成塑料瓶內氣體壓強減小。【解答】(1)木炭在氧氣中劇烈燃燒,發出白光、放出熱量,故選:D;(2)小明用圖2裝置制取二氧化碳,長頸漏斗的下端沒有伸入液面下,導致產生的氣體從長頸漏斗中逸出;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氣的密度,應采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氣體,但是圖示采用了向下排空氣法收集二氧化碳氣體;(3)二氧化碳能夠溶于水,如圖3,向充滿二氧化碳的軟塑料瓶中加入約一體積的水,立即旋緊瓶蓋,振蕩,觀察到的現象是軟塑料瓶變癟。20.(2024八下·余杭期末)科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如圖為制取氣體的實驗裝置,請回答下列問題:(1)請寫出實驗室用石灰石和稀鹽酸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學方程式 ,應選用的發生裝置為 ?。ㄟx填“甲”、“乙”或“丙”)。(2)若用丙裝置收集二氧化碳,則判斷二氧化碳是否集滿的方法是: 。【答案】(1)CaCO3+2HCl=CaCl2+H2O+CO2↑;甲(2)將燃燒著的木條放在b導管口,如果熄滅則收集滿【知識點】書寫化學方程式、文字表達式;二氧化碳的檢驗和驗滿【解析】【分析】 (1)根據石灰石的主要成分碳酸鈣與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鈣、水和二氧化碳,該反應為固液常溫型反應來分析解答;(2)根據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氣大,氣體應從導管a口通入,二氧化碳不燃燒,不支持燃燒來分析解答。【解答】 (1)實驗室用石灰石和稀鹽酸制取二氧化碳,石灰石的主要成分碳酸鈣與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鈣、水和二氧化碳,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aCO3+2HCl=CaCl2+H2O+CO2↑,該反應為固液常溫型反應,則應選用的發生裝置為甲;(2)若用丙裝置收集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氣大,氣體應從導管a口通入,二氧化碳不燃燒,不支持燃燒,則判斷二氧化碳是否集滿的方法是將燃著的木條放在導管b口,若木條熄滅,說明二氧化碳已收集滿。21.(2024八下·東陽期末)據圖回答問題。(1)實驗室欲制備并收集二氧化碳,需在圖一中選用A、B、D與 (填序號)組合,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2)圖二是兩套干燥氣體裝置,可用于干燥二氧化碳的是 (填“甲”或“乙”)。【答案】(1)F;CaCO3+2HCl=CaCl2+H2O+CO2↑(2)甲【知識點】制取二氧化碳的裝置、步驟、收集與注意事項【解析】【分析】 (1)根據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應物是固體和液體,反應條件是常溫,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氣大,溶于水,碳酸鈣和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鈣、水和二氧化碳進行分析;(2)根據濃硫酸有吸水性,二氧化碳是酸性氣體,不能用堿性干燥劑干燥進行分析【解答】 (1)①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應物是碳酸鈣與稀鹽酸,則反應物固體和液體,反應條件是常溫,則發生裝置選擇“固液常溫型”;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氣大,溶于水,那么收集選擇向上排空氣法,所以需在圖一中選用A、B、D和F組合。②碳酸鈣和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鈣、水和二氧化碳,化學方程式為:CaCO3+2HCl=CaCl2+H2O+CO2↑;(3)濃硫酸有吸水性,二氧化碳是酸性氣體,二者不會發生反應,所以可用于干燥二氧化碳的是甲,不能選擇另一套的原因是堿石灰中的氫氧化鈉以及氧化鈣吸水后會與二氧化碳反應。22.(2024八下·武義期末)科學實驗是學習科學的基礎,根據圖回答問題:(1)請描述甲實驗中的反應物硫的顏色和形態 ;(2)乙實驗中觀察到的現象是蠟燭自下而上熄滅,說明二氧化碳具有的物理性質有 ?。?br/>【答案】(1)黃色粉末狀固體(2)密度大于空氣密度【知識點】氧氣與碳、磷、硫、鐵等物質的反應現象;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質及用途;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解析】【分析】根據硫和二氧化碳的的物理性質可以分析得出答案。【解答】(1)甲實驗中的反應物硫是黃色粉末狀固體;(2)乙實驗中觀察到的現象是蠟燭自下而上熄滅,說明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質是密度大于空氣的密度。23.(2024八下·臨平期末)甲為人體吸入空氣和呼出氣體成分對比圖。含量變化真有這么大 (1)利用圖乙所示 法收集一瓶呼出的氣體,標上A;取一個相同的集氣瓶,內裝空氣,標上。將兩根同樣的小木條點燃后同時伸入瓶和B瓶,A瓶中的木條先熄滅。這個實驗現象 ?。ㄟx填“能”或“不能”)說明呼出的氣體中二氧化碳更多。(2)用大針筒將人體呼出氣體壓入澄清石灰水中(如圖丙),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用同樣的方法將空氣壓入另一瓶澄清石灰水中,能說明人體呼出氣體中二氧化碳體積分數大于空氣中的二氧化碳的證據是 。【答案】(1)排水;不能(2)壓入空氣的澄清石灰水未變渾濁【知識點】制取氧氣的裝置、步驟、收集與注意事項;二氧化碳的檢驗和驗滿【解析】【分析】(1)根據排水法收集氣體操作及木條情況可驗證氧氣分析;(2)根據空氣中二氧化碳含量少不能使澄清石灰水明顯渾濁分析。【解答】(1)圖乙為排水法收集氣體。呼出氣體中氧氣含量低于空氣,用同樣的小木條點燃后同時伸入A瓶和B瓶,A瓶中先熄滅,可證明A中氧氣含量少,不能說明呼出氣體中二氧化碳多。(2) 用大針筒將人體呼出氣體壓入澄清石灰水中,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用同樣的方法將空氣壓入另一瓶澄清石灰水中,能說明人體呼出氣體中二氧化碳體積分數大于空氣中的二氧化碳的證據是壓入空氣的澄清石灰水未變渾濁。故答案為:(1)排水;不能;(2)壓入空氣的澄清石灰水未變渾濁。三、實驗探究題24.(2024八下·義烏期中)制取氣體是初中科學實驗的重要內容,根據要求回答下列問題:(1)實驗室利用大理石和稀鹽酸反應制取二氧化碳,可選擇的發生裝置有B和C,與裝置C相比,選用裝置B制二氧化碳的優點是 ;(2)某氣體只能用D裝置收集,則該氣體可能具有的性質為 ??;a.能與水反應 b.能與空氣中的某些成分發生反應 c.密度與空氣接近(3)使用裝置E收集氧氣時應從導管口 ?。ㄟx填“a”或“b”)通入;(4)將產生的二氧化碳通入裝置F,觀察到試紙Ⅰ不變色而試紙Ⅱ變紅,據此現象可知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是 。【答案】(1)可以控制反應速率(2)bc(3)b(4)二氧化碳能與水反應生成碳酸【知識點】氣體裝置的裝配、連接、選擇與氣密性檢查;制取二氧化碳的裝置、步驟、收集與注意事項;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解析】【分析】根據反應物和生成物狀態選擇合適的發生裝置以及收集裝置, 二氧化碳能與水反應生成碳酸。【解答】(1)裝置B中的分液漏斗可以控制稀鹽酸滴入的速度,從而控制反應的速率,所以裝置B制二氧化碳的優點是:可以控制反應速率;(2)某氣體只能用D裝置排水法收集,說明該氣體不與水反應,可能與空氣中的某些成分發生反應,密度與空氣接近。故答案為:bc;(3)氧氣的密度大于空氣,應采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故使用裝置E收集氧氣時應從導管口b通入;(4)紫色石蕊試紙遇酸變紅,觀察到試紙I不變色而試紙Ⅱ變紅,可知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是:二氧化碳能與水反應生成碳酸。25.(2024八下·義烏期末)學習小組的同學們進行石灰石樣品中質量分數的測定實驗(假設雜質不參與反應)。【查閱資料】氫氧化鈉固體極易溶于水,其溶液能吸收,但反應過程無明顯現象。【設計思路】混合物的性質分析—,與的化學轉化—的定量測定—的含量計算【方案設計】學習小組的同學們在的定量測定時設計了兩種方案。方案一:捕捉法主要步驟:①連接裝置并檢查氣密性,裝藥品;②打開開關,通一段時間的,關閉開關,讀取電子秤示數;③通過分液漏斗加入足量的稀鹽酸,充分反應;④待反應結束,打開開關繼續通一段時間的,然后讀取電子秤示數。據此分析(1)通過NaOH溶液“捕捉”到的質量為 ?。?br/>(2)步驟④中通過觀察到 現象,判斷錐形瓶中產生的已經完全被吸收;(3)方案二:釋放法利用具有吸水性的干燥劑(不吸收),進行了“釋放法”的設計,裝置如圖所示。將反應產生的 “釋放”到空氣中,稱量反應前后裝置總質量的減少量即為質量。【總結反思】實驗結束后,同學們對上述兩種實驗方案進行了充分的交流,認為從減少誤差的角度分析,兩種設計方案均存在不足。如方案二中反應結束后該裝置內的很難排盡。請判斷由此造成的質量的測量值將偏大還是偏小并說明理由。【答案】(1)-(2)電子秤示數不再增大(3)偏小。密度比空氣大,等體積的質量比空氣大。反應結束時殘留在錐形瓶中,造成反應后裝置質量的測量值偏大,反應前后裝置質量減少量偏小。【知識點】質量守恒定律及其應用;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解析】【分析】(1)根據圖片可知,反應前后電子秤示數的增大量就是氫氧化鈉吸收二氧化碳的質量;(2)當產生二氧化碳氣體時,電子秤的示數會增大;當反應結束時,沒有二氧化碳產生,那么電子秤的示數保持不變;(3)根據題意可知,方案二中反應前后電子秤的示數之差等于生成二氧化碳的質量。當里面產生的二氧化碳氣體不能全部排出時,會造成反應后電子秤的示數偏大,而反應前后的總質量的差值偏小,據此分析解答。【解答】(1)根據圖片可知,反應前后電子秤示數的增大量就是氫氧化鈉吸收二氧化碳的質量,即通過NaOH溶液“捕捉”到的質量為- ;(2)步驟④中通過觀察到電子秤示數不再增大現象,判斷錐形瓶中產生的已經完全被吸收;(3)根據題意可知,由此造成的質量的測量值將偏小,理由是: 密度比空氣大,等體積的 質量比空氣大。反應結束時 殘留在錐形瓶中,造成反應后裝置質量的測量值偏大,反應前后裝置質量減少量偏小。26.(2024八下·余杭期末)為了提高大棚蔬菜種植產量,給大棚補充“氣肥(二氧化碳)”是一種常用的方法(如圖甲)。興趣小組設計了一個二氧化碳發生器示意圖(如圖乙)。在貯酸桶里可添加稀鹽酸,①號桶中間有多孔塑料板,多孔塑料板上存放塊狀石灰石。當棚內二氧化碳濃度低于設定值時,打開閥門A和B,將稀鹽酸注入①號桶,直到浸沒塊狀石灰石,再關閉閥門A。反應生成的二氧化碳通過管道到達大棚頂部再排放到棚內。稀鹽酸和石灰石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1)二氧化碳發生器把反應生成的二氧化碳送到大棚頂部再排放的原因是 。(2)若100克溶質質量分數為7.3%的稀鹽酸完全反應,理論上可以生成多少克二氧化碳?請寫出計算過程。(3)當棚內二氧化碳濃度上升到一定值,需要停止反應時,只需要關閉閥門B,一段時間后,反應就會停止。請結合圖形簡要說明該裝置控制反應停止的原理 。【答案】(1)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氣大,從頂部排放能更好的與植物接觸(2)100克溶質質量分數為7.3%的稀鹽酸中溶質的質量為:100g×7.3%=7.3g,設理論上可以生成二氧化碳的質量為x。2HCl+CaCO3=CaCl2+H2O+CO2↑73 447.3g xx=4.4g答:理論上可以生成4.4克二氧化碳。(3)關閉閥門B,生成的二氧化碳無法導出,導致①號桶內壓強增大,將鹽酸壓入②號桶,反應物脫離接觸,反應停止。【知識點】光合作用的原料、條件和產物;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質及用途;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解析】【分析】相對分子質量大于29的氣體密度大于空氣,否則小于空氣。【解答】(1) 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氣大 ,在空氣中會下沉,所以把反應生成的二氧化碳送到大棚頂部再排放從上往下運動過程中能更好的與植物接觸;(2)根據質量分數算出鹽酸質量,根據化學方程式得到二氧化碳的質量;(3) ①號桶內壓強增大 ,鹽酸與反應物脫離接觸,從而控制反應速率。27.(2024八下·臨平月考)我們都知道在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時,收集方法不宜用排水法,那么如何改進才能使用排水法來收集二氧化碳呢?針對該問題進行以下探究活動。【活動一】探究CO2在水和食鹽水(模擬海水)中的溶解情況。相同條件下,該小組分別用排水法、排食鹽水法收集CO2(如圖1),待收集100mLCO2后,移出導管,每隔一段時間觀察并記錄量筒內CO2體積。重復實驗,所測數據平均值如下表:時間/h 0 0.5 6 12 24 48CO2體積/mL(排水法) 100 98.5 85.5 77 66 59CO2體積/mL(排食鹽水法) 100 99 93 90.5 89 88(1)圖1中儀器A的名稱是 。(2)由上表數據可知:相同條件下,等體積水和食鹽水吸收CO2更多的是 ?。ㄌ睢八被颉笆雏}水”)。(3)【活動二】探究植物油隔離對CO2在水中溶解情況的影響。用兩個量筒分別收集100mLCO2倒置于水槽中,向其中一個量筒內注入少量植物油,使CO2與水被植物油隔開(CO2與植物油不反應),測得量筒內CO2體積隨時間變化曲線如圖2。分析該圖可得出的結論是 。(4)為檢驗有植物油隔離時CO2是否會進入水中,請設計一個簡單的實驗來證明: 。【答案】(1)長頸漏斗(2)水(3)植物油可以減緩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4)取量筒內的水少量于試管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若變為紅色,說明二氧化碳進入水中【知識點】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解析】【分析】(1)根據圖片確定所指儀器的名稱;(2)根據表格數據比較相同時間內二氧化碳體積的減小量大小即可;(3)根據圖2分析有無植物油時二氧化碳的體積減小速度的變化即可;(4)水和二氧化碳生成碳酸,能夠使紫色的石蕊試液變成紅色,據此分析解答。【解答】(1) 圖1中儀器A的名稱是長頸漏斗;(2)根據表格數據可知,時間為6min時,排水法減小體積14.5mL,而排食鹽水法減小體積7mL,則: 相同條件下,等體積水和食鹽水吸收CO2更多的是水。(3)根據圖2可知,有植物油的二氧化碳體積的減小速度變小,那么得到: 植物油可以減緩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 。(4)為檢驗有植物油隔離時CO2是否會進入水中,實驗方案可以為:取量筒內的水少量于試管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若變為紅色,說明二氧化碳進入水中。28.(2024八下·杭州月考)某興趣小組同學設計了 制備與性質探究的一體化實驗裝置,實驗中所用藥品及裝置連接方案如圖所示。(1)檢查裝置氣密性:連接裝置,裝入藥品前,關閉 打開K2, ,則氣密性良好。(2)實驗一:試管B中加入塊狀大理石,用注射器緩慢注入稀鹽酸,試管B中發生的化學反應方程式 :接著打開K1,觀察到下面的蠟燭先熄滅,說明CO2具有 的性質。(3)實驗二:試管中仍有較多氣泡產生時,接著關閉 打開 可觀察到的(4)實驗三:待試管中不產生氣泡,關閉 點燃 C 中的酒精燈微微加熱,對應現象產生的原因是 (用化學方程式表示)。【答案】(1)向外拉動注射器的活塞(向內推動注射器的活塞),松手后,活塞回到原位置(2)CaCO3+2HCl=CaCl2+CO2 ↑ +H2O;密度比空氣大,不能燃燒也不支持燃燒(3)干燥的紫色石蕊試紙不變紅,濕潤的紫色石蕊試紙變紅,澄清石灰水變渾濁(4)H2CO3=H2O+CO2↑【知識點】制取二氧化碳的裝置、步驟、收集與注意事項【解析】【分析】(1)根據檢查裝置氣密性的方法進行分析;(2)①根據反應物、反應條件和生成物,寫出反應的方程式;②根據實驗現象推測二氧化碳的性質;(3)根據二氧化碳的性質進行分析;(4)根據反應物、生成物和反應條件書寫化學方程式。【解答】 (1)連接裝置,裝入藥品前,關閉K1、K3,打開K2,往外拉(或往內壓)注射器的活塞,松開手后,活塞回到原位置,則氣密性良好;(2)①碳酸鈣與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鈣,水和二氧化碳氣體,則反應的方程式: CaCO3+2HCl=CaCl2+CO2 ↑ +H2O ;②試管B中加入2g碳酸鈉,用注射器緩慢注入30mL稀硫酸,打開K1,觀察到下面的蠟燭先熄滅,說明CO2具有密度比空氣大,不燃燒也不支持燃燒的性質;(3)二氧化碳和水反應生的碳酸呈酸性,能使濕潤的石蕊試紙變紅,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試管中仍有較多氣泡產生時,接著關閉K1,打開K2、K3,可觀察到的現象有:干燥的石蕊試紙不變色,濕潤的石蕊試紙變紅色,澄清石灰水變渾濁;(4)碳酸不穩定,在微熱的情況下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待試管中不產生氣泡,關閉K2,點燃C中的酒精燈微微加熱,對應現象產生的原因是:紅色的石蕊試紙變成紫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H2CO3=H2O+CO2↑ 。29.(2024八下·浙江競賽)打開碳酸飲料瓶蓋時,會有大量氣泡逸出。小組同學進行實驗,探究影響二氧化碳溶解性的因素。如圖,燒瓶中收集250mL的氣體,分別加入50mI不同液體,通過壓強傳感器測定瓶中壓強變化。(實驗前燒瓶內壓強為104.20kPa,實驗過程中保持溫度恒定)實驗操作 實驗序號 燒瓶中氣體 注射器中物質 實驗后瓶內壓強實驗① 空氣 水 130.25kPa實驗② 二氧化碳 水 104.98kPa實驗③ 二氧化碳 鹽酸 106.67kPa實驗④ 二氧化碳 小蘇打水溶液 103.40kPa【解釋與結論】(1)本實驗的研究目的是 ??;(2)實驗后瓶內的壓強,實驗②小于實驗①的解釋中合理的是____。A.二氧化碳溶解于水,使瓶內氣體減少;B.二氧化碳與水反應,使瓶內氣體減少;C.空氣中沒有二氧化碳,加水后氣體不減少。(3)比較四次實驗結果,可以得出的結論是 。【答案】(1)探究不同液體對二氧化碳溶解性的影響(2)A;B(3)在相同條件下,二氧化碳在不同液體中的溶解性不同,在小蘇打水溶液中溶解性相對較好。【知識點】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質及用途;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解析】【分析】(1)氣體溶解性是指氣體在溶劑中溶解的能力,通常用一定條件下(如溫度、壓強)氣體在溶劑中達到飽和時所溶解的體積來衡量。例如,在本實驗中,就是研究二氧化碳在水、鹽酸、小蘇打水溶液等不同液體中的溶解情況。(2)二氧化碳的性質物理性質:二氧化碳能溶于水,通常1體積水大約能溶解1體積二氧化碳。這是實驗中二氧化碳在水中溶解的基礎性質。化學性質:二氧化碳能與水反應生成碳酸,這也是導致瓶內二氧化碳氣體減少、壓強降低的原因之一。二氧化碳與小蘇打水溶液可能發生反應,使得二氧化碳在小蘇打水溶液中的溶解性與在其他液體中不同,這體現了二氧化碳與不同物質反應對其溶解性的影響。【解答】(1)從實驗過程可知,在燒瓶中收集一定體積的氣體,分別加入50mL不同液體,通過壓強傳感器測定瓶中壓強變化。由于加入的液體不同(水、鹽酸、小蘇打水溶液),所以本實驗的研究目的是探究不同液體對二氧化碳溶解性的影響。(2) A、二氧化碳能溶解于水,導致瓶內氣體減少,從而使瓶內壓強減小,該解釋合理。B、二氧化碳能與水反應生成碳酸,也會使瓶內氣體減少,進而使瓶內壓強減小,該解釋合理。C、空氣中含有少量二氧化碳,且實驗①中瓶內壓強增大是因為加入水后空氣被壓縮等原因,并非氣體不減少,該解釋不合理。所以合理的是AB。(3)對比實驗①(空氣加水)和實驗②(二氧化碳加水),可知二氧化碳在水中有一定溶解性;對比實驗②(二氧化碳加水)、實驗③(二氧化碳加鹽酸)和實驗④(二氧化碳加小蘇打水溶液),可以發現加入不同液體后瓶內壓強不同,說明二氧化碳在不同液體中的溶解性不同。而且小蘇打水溶液使瓶內壓強最小,說明二氧化碳在小蘇打水溶液中溶解性相對更好。因此,可以得出的結論是在相同條件下,二氧化碳在不同液體中的溶解性不同,在小蘇打水溶液中溶解性相對較好 。30.(2024八下·西湖期末)小科為了測定某碳酸鈣樣品的純度,進行如下實驗(雜質不與稀鹽酸反應,部分固定裝置已省略)。(1)儀器b的名稱是 。(2)為了完成該實驗,可以選擇 和E裝置來進行測定(選填字母)。(3)若E中液體為水,則會使測量結果 (選填“偏大”、“不變”或“偏小”)。(4)實驗改進后,稱取的樣品質量為m1,經計算反應生成的二氧化碳質量為m2,則樣品中碳酸鈣的含量為 ?。ㄓ米帜副硎荆?。【答案】(1)分液漏斗(2)B(3)偏小(4)【知識點】根據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計算;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解析】【分析】(1)考查實驗室常用儀器名稱;(2)根據反應物狀態和反應條件選擇發生裝置;根據題目要求選擇合適發生裝置;(3)根據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與水反應分析;(4)根據題目中的數據結合方程式分析。【解答】(1)儀器b的名稱是分液漏斗;(2)實驗室采用鹽酸與碳酸鈣的固、液混合物制取二氧化碳,可以選擇B為發生裝置;(3)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與水反應,因此導致測量的二氧化碳偏少,則會使測量結果偏?。?br/>(4)設碳酸鈣的質量分數為x。x=。(1)儀器b的名稱是分液漏斗;(2)實驗室采用鹽酸與碳酸鈣的固、液混合物制取二氧化碳,可以選擇B為發生裝置;(3)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與水反應,因此導致測量的二氧化碳偏少,則會使測量結果偏??;(4)設碳酸鈣的質量分數為x。x=。四、綜合題31.(2024八下·金東期末)大棚內二氧化碳濃度在一天內變化很大,蔬菜生長最適宜的二氧化碳濃度一般為0.1%~0.2%。如圖是項目化學習小組設計的一款二氧化碳濃度自動調節裝置原理模型圖,右側工作電路為二氧化碳供給裝置,左側為控制電路。其中控制電路電源電壓U為12V,定值電阻R0阻值為30Ω,Rx是氣敏電阻,其阻值與二氧化碳濃度的關系如下表。分析回答:大棚中 CO2濃度/% 0 0.05 0.1 0.15 0.2 0.25 0.3氣敏電阻 Rx的阻值/Ω 40 35 30 25 20 15 10(1)二氧化碳濃度儀由電流表改裝成,并在電流表的表盤刻度上標注對應的二氧化碳濃度值。則改裝后表盤上標注的刻度是 (填“均勻”或“不均勻”)的。(2)簡述該裝置能實現二氧化碳濃度自動調節的原理: 。(3)結合工作原理,通過計算說明要符合蔬菜生長最適宜的二氧化碳濃度,電磁鐵銜鐵吸下和釋放的電流值分別為多大(電磁鐵上電阻絲阻值不計)?【答案】(1)不均勻(2)當二氧化碳濃度升高時,氣敏電阻Rx阻值減小,左側控制電路電流增大,電磁鐵磁性增強,達到一定值后,銜鐵被吸下,密封塞堵住左側開口,左邊容器內氣壓增大,大于右邊大氣壓,左邊鹽酸液面下降,與大理石分離,停止反應;當二氧化碳濃度下降時,氣敏電阻Rx阻值增大,左側控制電路電流減小,電磁鐵磁性減弱,減小至一定值后,銜鐵被釋放,密封塞彈起,左側容器打開,鹽酸液面上升,與大理石反應產生二氧化碳。如此反復,從而實現二氧化碳濃度的自動調節。(3)0.24A 0.2A【知識點】電磁繼電器的組成、原理和特點;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質及用途【解析】【分析】根據電流越大,氣敏電阻Rx的阻值越小,氣敏電阻 Rx 的阻值越小,二氧化碳的濃度越高來分析解答;根據歐姆定律和題中信息來分析解答;根據滑動變阻器可以改變電阻來分析解答。【解答】(1) 電流表的表盤刻度與二氧化碳濃度值沒有一次函數關系,所以改裝后表盤上標注的刻度是 不均勻的。(2)當二氧化碳濃度升高時,氣敏電阻Rx阻值減小,左側控制電路電流增大,電磁鐵磁性增強,達到一定值后,銜鐵被吸下,密封塞堵住左側開口,左邊容器內氣壓增大,大于右邊大氣壓,左邊鹽酸液面下降,與大理石分離,停止反應;當二氧化碳濃度下降時,氣敏電阻Rx阻值增大,左側控制電路電流減小,電磁鐵磁性減弱,減小至一定值后,銜鐵被釋放,密封塞彈起,左側容器打開,鹽酸液面上升,與大理石反應產生二氧化碳。如此反復,從而實現二氧化碳濃度的自動調節。(3)蔬菜生長最適宜的二氧化碳濃度為0.1%~0.2%,查表可知,氣敏電阻Rx阻值在20到30 Ω ;I吸=12V/(20 Ω +30 Ω )=0.24A,I放=12V/(30 Ω +30 Ω )=0.2A32.(2024八下·蕭山期末)做科學實驗應提倡綠色環保。右圖為某種“微型”實驗裝置,實驗使用藥品的量少,產生的廢棄物也少。用該儀器完成“制取并檢驗”的實驗只消耗了0.66克10%的鹽酸(密度為1.1克/厘米3)。(1)“微型塑料滴管”相當于乙圖裝置中的 。(填字母)(2)通常完成這個實驗大約需10%的鹽酸6毫升,這是該微型實驗中鹽酸用量的 倍.(3)請計算利用該“微型”實驗裝置進行實驗的過程中產生的質量是多少克?(結果保留兩位小數)【答案】(1)b(2)10(3)mHCl=m鹽酸ω=0.66g×10%=0.066g設反應生成的CO2質量為x2HCl+CaCO3=CaCl2+H2O+CO2↑73 440.066g xx=0.04g答:產生的二氧化碳質量為0.04g。【知識點】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解析】【分析】化學反應中反應物和生成物的質量通過化學方程式可以定量地求出。【解答】(1)微型塑料管可以控制液體加入的速度,作用與乙中的注射器相似。(2)6mL 10%鹽酸的質量=體積×密度=6×1.1g=6.6g,質量是微型實驗的10倍。(3)先計算出參與反應的HCl質量,再根據化學方程式便可得出對應生成的CO2質量。33.在我國的北方,冬季比較漫長,農戶一般都用地窖保存馬鈴薯、白菜等。某省的農戶往往把生姜、番薯儲存在山邊的地窖中。地窖底部二氧化碳的含量可能較高,如果人貿然進人,就會有窒息的危險。請思考下列問題:(1)為什么地窖底部二氧化碳的含量比較高?(2)為防不測,人們進人地窖時,往往帶著點燃的蠟燭或火把進入,這是為什么?【答案】(1)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氣大,易沉積在地窖底部。(2)如果蠟燭或火把熄滅,說明地窖中缺氧,人不能貿然進入。【知識點】氧氣的性質和利用;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質及用途;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解析】【分析】(1)根據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氣大分析;(2)根據燃燒需要氧氣,人呼吸需要氧氣分析。34.(2024八下·嘉善期末)小明要測定人造大理石樣品中碳酸鈣的質量分數,他在燒杯中放入5g人造大理石樣品,將40g質量分數為7.3%的稀鹽酸分四次加入。整個實驗過程中剩余固體質量與所加稀鹽酸質量關系如圖所示(雜質不溶于水且不與稀鹽酸反應)。請回答下列問題:(1)用化學方程式表示上述反應的原理 ??;(2)鹽酸全部加入后燒杯中溶液的溶質是 ?。?br/>(3)求制備40g質量分數為7.3%的稀鹽酸時需質量分數為14.6%的鹽酸的質量。(4)求樣品中碳酸鈣的質量分數。【答案】(1)CaCO3+2HCl=CaCl2+H2O+CO2↑(2)氯化鈣和氯化氫(或CaCl2、HCl)(3)制備40g質量分數為7.3%的稀鹽酸時需質量分數為14.6%的鹽酸的質量為40g×7.3%÷14.6%=20g(4)解:碳酸鈣恰好反應消耗HCl質量為30g×7.3%=2.19g設樣品中碳酸鈣質量分數為xCaCO3+ 2HCl= CaCl2+H2O+ CO2↑100 73 5gx 2.19g 100:73=5gx:2.19gx=60%答:樣品中碳酸鈣質量分數為60%。【知識點】一定溶質質量分數的溶液的配制;根據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計算;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解析】【分析】(1)根據碳酸鈣與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鈣、水和二氧化碳分析;(2)根據鹽酸全部加入后過量,溶液中溶質除生成物外還有鹽酸剩余分析;(3)根據溶液稀釋前后溶質質量不變分析;(4)根據反應的氯化氫質量及方程式中物質間質量關系計算碳酸鈣質量,由此計算碳酸鈣質量分數分析。【解答】(1)碳酸鈣與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鈣、水和二氧化碳,方程式為CaCO3+2HCl=CaCl2+H2O+CO2↑。(2)由圖像可知,鹽酸全部加入后過量,則燒杯內溶液中溶質為氯化鈣和氯化氫。故答案為:(1)CaCO3+2HCl=CaCl2+H2O+CO2↑;(2)氯化鈣和氯化氫(或CaCl2、HCl);(3)20g;(4)60%。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初中科學浙教版八年級下冊第三章第4節二氧化碳 同步練習(學生版).docx 初中科學浙教版八年級下冊第三章第4節二氧化碳 同步練習(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