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浙江省2025年初中學業水平考試科學模擬試卷(12)本卷可能用到的相對原子質量:H—1 O—16 C—12 S—32 Cl—35.5 C u—64 Na—23 Ca—40本卷g取10N/kg一、選擇題(本大題有15小題,每小題3分,共45分,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不選、多選、錯選均不得分)1、科學家發現一顆名為開普勒 62E的宜居行星。如圖所示為該行星與其繞轉的恒星所組成的天體系統,該天體系統在結構層次上相當于下列四個中的( )A. 地月系 B. 太陽系 C. 銀河系 D. 河外星系解析:根據題意,開普勒 62E屬于行星,該行星繞著恒星旋轉,所以類似于地球繞著太陽旋轉,故是相當于太陽系,故B符合題意。答案:B(第1題圖) (第2題圖)2、經過多年培育,浙江淳安縣1200多畝永久農田上長出了飽滿的“巨型稻”。跟常規稻相比,“巨型稻”根莖粗壯、葉茂、植株更高(1.5~2.2m),真正實現了袁隆平院士的“禾下乘涼夢”。這種水稻具有以下特點:①抗倒伏;②分蘗(在地面以下或接近地面處發生分枝形成新植株)力強,適宜稀植;③谷粒多。下列相關說法中正確的是( )A. 谷粒(果實)是由胚珠發育來B. 通過分蘗產生新植株的方式屬于有性生殖C. “巨型稻”與常規稻的性狀差異屬于遺傳現象D.“巨型稻”粗壯根莖的結構與其抗倒伏的性能相適應解析:A. 谷粒(果實)是由子房發育來,而胚珠發育成種子,故A不正確;B. 通過分蘗產生新植株的方式屬于無性生殖,故B不正確;C. “巨型稻”與常規稻的性狀差異屬于變異現象,C不正確;D.“巨型稻”粗壯根莖的結構與其抗倒伏的性能相適應,D正確,故D符合題意。答案:D3、生活中我們會遇到很多與“吸”有關的現象,但它們背后 的原理卻各有不同。下列“吸”現象的科學原理與大氣壓有關的是( )解析:A磁鐵吸引大頭針是磁體間的相互作用,A與大氣壓無關;B塑料梳子吸引小紙片,是帶電物體吸引輕小物體,B與大氣壓無關;C壁虎吸在墻壁上,是因為壁虎的腳上有類似吸盤狀的結構,C與大氣壓有關,D兩鉛柱緊壓后吸在一起,是分子間相互吸引,D與大氣壓無關;故C符合題意。答案:C4、如圖的某城市夜景,江岸兩旁霓虹煤閃爍變幻,倒映在鏡子似的水面上,光影交錯,十分壯觀。下列描述正確的是( )A. 水面上的倒影是光的折射造成的 B. 霓虹燈內充入的主要是稀有氣體C. 岸上和水中會發光的物體都是光源 D. 看遠處光影模糊時可配戴凸透鏡矯正解析:A.水面上的倒影是光的反射造成的,A不正確;B.稀有氣體通電可發出不同顏色的光,霓虹燈內充入的主要是稀有氣體,B正確;C.岸上會發光的物體都是光源,但水中是其倒影,本身不會發光,C不正確;D.看遠處光影模糊時,說明是近視眼,可配戴凹透鏡矯正,D不正確,故B符合題意。答案:B(第4題圖) (第5題圖)5、如圖為商場里的臺階式和斜坡式兩種電梯。當某顧客分別站在兩種電梯上從一樓勻速上升到二樓。則采用兩種方式上樓時,相關判斷錯誤的是( )A. 顧客增加的勢能相等 B. 顧客受到摩擦力的方向都沿電梯向上C. 顧客相對電梯都是靜止的 D. 克服顧客重力所做的功相等解析:A. 勢能與質量和高度有關,所以增加的勢能相等,A正確;B. 斜坡式電梯上的顧客受到靜摩擦力是阻止腳底下沿的力,所以其方向是沿電梯向上,但臺階式電梯上的顧客不受摩擦力作用,B不正確;C. 顧客相對電梯都是靜止的,C正確;D. 克服顧客重力所做的功與重力及升高量之積,故做功相等,D正確;故B符合題意。答案:B6、地球是我們賴以生存的家園。下列說法符合對地球現有認知的是( )A. 巖石圈由七大板塊構成B. 地球自轉引起了晝夜長短的變化C. 是一個兩極稍扁、赤道略鼓的球體D. 從外向內可分為地殼、軟流層、地核三個圈層解析:A.巖石圈由六大板塊構成,A不正確;B.地球公轉引起了晝夜長短的變化,B不正確;C.地球是一個兩極稍扁、赤道略鼓的球體,C正確;D.地球外部圈層可進一步劃分為三個基本圈層,即大氣圈、水圈、生物圈;地球內圈可進一步劃分為三個基本圈層,即地殼、地幔和地核。D不正確,故C符合題意。答案:C7、排尿是人體排出代謝廢物的主要途徑,利于維持人體內部環境的穩定。當膀胱內儲存的尿量達到一定程度(400~500毫升)時,產生的壓力會刺激膀胱壁感受器,從而引起排尿反射。過程如圖,據圖分析“逼尿肌括約肌”屬于該反射弧中的( )A. 感受器 B. 傳入神經 C. 效應器 D. 神經中樞解析:神經系統的反射弧包括五個環節:感受器、傳入神經、神經中樞、傳出神經、效應器,而括約肌能引起排尿反射的結構,屬于效應器,故C符合題意。答案:C8、科學思維是提升學科核心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下列對于幾種研究方法所舉的例子正確的是( )A. 分類:陶瓷、塑料、金屬是生活用品中常用的材料,它們都屬于有機物B. 比較:二氧化碳和鹽酸都能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紅,則兩者都屬于酸C. 歸納:NaOH、Ca(OH)2都能與 CO2、SO2反應,得出某些堿能與某些非金屬氧化物反應D. 推理:一定條件下,溶液是均一的、穩定的,所以均一的、穩定的液體一定是溶液解析:A.陶瓷、塑料、金屬是生活用品中常用的材料,塑料屬于有機物,陶瓷和金屬不是有機物,A不正確;B.鹽酸屬于酸,能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紅,而二氧化碳不能使石蕊變色,B不正確;C. NaOH、Ca(OH)2都能與 CO2、SO2反應,得出某些堿能與某些非金屬氧化物反應,C正確;D.一定條件下,溶液是均一的、穩定的,但均一的、穩定的液體不一定是溶液,如水,D不正確,故C符合題意。答案:C9、炒酸奶是夏天很火的一種食品,將酸奶和挑選的水果堅果等一起倒在一塊鐵板上,用鏟子充分攪拌,制作動作象炒菜,故稱之為炒酸奶,攪拌充分后抹平,稍等片刻最后得到塊狀或片狀的成品,下列論述分析正確的是( )A. 炒酸奶的鐵板很燙B. 炒酸奶時鐵板附近出現的大量白氣是水蒸氣C. 盛放炒酸奶的碗外壁過一會兒出現小水珠是液化現象D. 酸奶在變成塊狀或片狀的成品過程中需要吸熱解析: A. 酸奶是液態狀,而最后變成塊狀或片狀,這是凝固,所以鐵板溫度較低,A不正確; B. 炒酸奶時鐵板附近出現的大量白氣是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液化后的小水滴,B不正確;C. 盛放炒酸奶的碗外壁過一會兒出現小水珠是空氣是的水蒸氣液化現象,C正確;D. 酸奶在變成塊狀或片狀的成品過程中是凝固過程,需要放熱,D不正確,故C符合題意。答案:C(第9題圖) (第10題圖)10、在科技晚會上,小科給大家展示了一個由電磁鐵控制的浮沉子,通過調節滑片,就可以讓小瓶子上浮、下沉或懸停在水中,它的原理如圖所示(磁鐵固定在活塞上),閉合開關S后,移動滑片P,使小瓶子懸停在圖示位置。對此,以下分析正確的是( )A. 電磁鐵和條形磁鐵之間相互吸引 B. 若將滑片P向左移,電磁鐵的磁性會變弱C. 若將滑片P向右移,小瓶子將會上浮 D.小瓶子上浮時,小瓶子中的氣體體積變小解析:A.根據圖片可知,線圈上電流方向向下,右手握住螺線管,彎曲的四指指尖向下此時大拇指指向右端,則右端為電磁鐵的N極。根據“同名磁極相互排斥”可知,電磁鐵和條形磁鐵相互排斥,故A錯誤;B.若將滑片P向左移,則變阻器阻值變小,通過電流變大,電磁鐵的磁性會變強,故B錯誤;C.當滑片向右移動時,變阻器的阻值變大,通過電流變小,電磁鐵的磁場變弱。那么此時條形磁鐵受到 的排斥力減小,則活塞向左移動,則大瓶內氣壓減小,小瓶內的水會流出來。因為重力減小,所以小瓶子會上浮,故C正確;D.小瓶子上浮時,重力減小,即瓶內的水會流出來,因此瓶內氣體體積變大,故D錯誤。故C符合題意。答案:C11、下列關于植物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的敘述正確的是( )A. 光合作用釋放能量,呼吸作用儲存能量B. 蔬菜大棚夜間進行光照是為了促進植物的呼吸作用C. 儲藏糧食的倉庫留有通風窗,是為了促進植物細胞的光合作用D. 栽培綠植的花盆底部通常有小孔,是為了促進植物根細胞的呼吸作用解析:A. 光合作用儲存能量,呼吸作用釋放能量,A不正確;B. 蔬菜大棚夜間進行光照是為了促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B不正確;C. 儲藏糧食的倉庫留有通風窗,是為了促進植物細胞的呼吸作用,C不正確;D. 栽培綠植的花盆底部通常有小孔,是為了促進植物根細胞的呼吸作用,D正確,故D符合題意。答案:D12、端午節煮粽子是中華文化的傳統習俗,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燃料燃燒為內能轉化為化學能 B. 打開鍋蓋上面的白霧是水蒸氣C. 加熱粽子是利用做功增加內能 D. 聞到粽子的香味是因為擴散現象解析:A. 燃料燃燒為化學能轉化為內能,A不正確;B. 打開鍋蓋上面的白霧是高溫水蒸氣遇冷液化成的水滴,B不正確;C. 加熱粽子是利用熱傳遞增加內能;C不正確;D. 聞到粽子的香味是分子無規則運動產生的擴散現象,D正確,故D符合題意。答案:D13、生物體的形態結構與功能存在緊密的聯系。下列屬于合理利用“生物體的形態結構與功能相適應”這一觀點解釋的是( )A. 沙漠植物的根扎得很深,利于根對有機物的吸收B. 植物的葉表皮無色透明,利于外界光線透入C. 心臟的左心室壁較厚,利于將血液泵入心房D. 腎小管外布滿毛細血管,利于對尿素的重吸收解析:A. 沙漠植物的根扎得很深,利于根對水分的吸收,根不吸收有機物,A不正確;B. 植物的葉表皮無色透明,利于外界光線透入,B正確;C. 心臟的左心室壁較厚,利于將血液泵入主動脈中,C不正確;D. 腎小管外布滿毛細血管,利于對葡萄糖、水等物質的重吸收,D不正確,故B符合題意。答案:B14、下圖所示實驗均用到了對比的方法。下列相關說法錯誤的是( )A. 圖1實驗能驗證二氧化碳與水發生了反應B. 圖2實驗能說明紅磷的著火點比白磷的高C. 圖3實驗能驗證金屬活動性順序為Fe>Cu>AgD. 圖4實驗能說明硝酸銨固體溶于水會吸收熱量解析:A. 二氧化碳與水反應生成碳酸,無法用酚酞檢測酸的存在,圖1實驗不能驗證二氧化碳與水發生了反應生成酸;A不正確;B. 圖2實驗能說明紅磷的著火點比白磷的高,B正確;C.鐵能置換出硫酸銅中的銅,銀與硫酸銅不反應,故圖3實驗能驗證金屬活動性順序為Fe>Cu>Ag,C正確;D.硝酸銨遇水吸熱降溫,硝酸鉀會從飽和溶液中析出一些,而飽和石灰水溶解度增大,故圖4實驗能說明硝酸銨固體溶于水會吸收熱量,D正確;故A符合題意。答案:A15、用三段粗細均勻、質量相等的鐵絲與不同溶液反應研究金屬的性質。將三段鐵絲拼接在同一個平面內,使相互夾角均為120°,懸掛后靜止時如圖甲。現將oc段鐵絲浸入某一無色溶液中,一段時間后取出晾干,懸掛后出現如圖乙所示現象,則該溶液可能是( )A. 稀硫酸溶液 B. 硫酸鋅溶液 C. 硝酸銀溶液 D. 硫酸銅溶液解析:由題意可知,OC段浸入溶液中一段時間后取出,OC段質量增加了,所以是鐵絲與溶液置換反應后生成的物質粘附在OC上且生成物的質量大于反應了的鐵絲,故C硝酸銀溶液符合題意。答案:C二、填空題(本大題有7小題20空,每空2分,共40分)16、第19屆亞運會于2023年9月23日至10月8日在杭州市舉行。作為G20峰會后的又一盛會,本屆亞運杭州又交出了一份完美的“零碳”答卷。杭州亞運會火炬取名為“薪火”,所用燃料為甲醇。火炬燃料隨著時代發展在不斷變遷,圖甲為部分大型運動會火炬燃料的變遷示意圖。(1)天然氣是最簡單的一種 (填“有機物”或“無機物”;(2)丙烷(CH8)中碳、氫元素的質量比為 (填最簡整數比);(3)本次亞運會采用先進技術將甲醇燃料產生的二氧化碳重新轉化為甲醇,實現了碳的“零排放”。圖乙為該轉化過程的微觀示意圖,寫出甲醇的化學式: 。解析:(1)天然氣化學式為CH4,屬于有機物;(2)CH8中C、H質量比:12:8=9:2;(3)根據題意,乙中,二氧化碳CO2與氫氣H2反應生成水H2O和甲醇,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可知,甲醇的化學式為CH4O(或CH3OH)。答案:(1)有機物 (2)9:2 (3)CH4O(或CH3OH)17、遺傳學是一門探究生物遺傳和變異規律的學科,在至今100多年的歷史中發展迅速。(1)除 外,生物的遺傳物質主要存在于細胞核中;(2)孟德爾的觀點得到證實,他提出生物性狀與基因的關系是 ;(3)分析上述科學史判斷下列觀點正確的是( )A. 有了顯微鏡弗萊明才發現染色體B. 染色體比遺傳因子更早被認識C. 摩爾根的果蠅實驗為薩頓假設提供了證據D. 人們對遺傳物質的認識是從微觀到宏觀E. 所有的科學發現必須依賴先進的科學技術解析:(1)除病毒外,遺傳物質存在于細胞核中;(2)根據 陣德爾的觀點,基因決定了生物的性狀;(3)A. 有了顯微鏡弗萊明才發現染色體,正確;B. 染色體比遺傳因子更晚被認識,不正確;C. 摩爾根的果蠅實驗為薩頓假設提供了證據,正確;D. 人們對遺傳物質的認識是從宏觀到微觀,不正確;E. 并不是所有的科學發現必須依賴先進的科學技術,有許多重要的科學發現是基于科學家的觀察、思考和簡單的實驗工具完成的。不正確;故AC符合題意。答案:(1)病毒 (2)基因決定生物性狀 (3)AC18、在探究物體動能大小與質量的關系時,課本方案為:讓不同質量的小鋼球從同一斜面上相同高度處分別由靜止開始沿斜面滾下,比較木塊被小鋼球推出的距離大小。(1)小陳認為課本方案難以操作,將斜面和水平面都改成了滑軌,將木塊換成圓柱體塊,方案迭代為1.0。這樣改進的優點是 。(2)小越質疑:不同質量的小鋼球從同一傾斜滑軌上相同高度由靜止滾下,到達底部時速度真的相同嗎 她在傾斜滑軌的底部安裝光控燈(當球滾過時,光控燈會亮起),進行三軌同步實驗,方案迭代為2.0。利用分割槽使三個不同質量的小鋼球分別從三個相同傾斜軌道的同一高度由靜止同時滾下,若出現 的現象,說明三個小球到達斜面底部時速度相同。(3)實驗發現,不同質量的小鋼球到達斜面底部時速度并不相同,查閱資料后發現這是由于小鋼球體積不同所導致。如何在改變小鋼球質量的情況下控制其體積不變,你的方法是 。解析:(1)將斜面和水平面都改成了滑軌,將木塊換成圓柱體塊,這樣可避免小球和圓柱體木塊在運動過程中發生偏移,造成實驗無法順利完成;(2)利用分割槽使三個不同質量的小鋼球分別從三個相同傾斜軌道的同一高度由靜止同時滾下,三個小球到達斜面底部時速度相同,則三個燈會同時亮起來;(3) 則可使用體積相同的鋼球,但其中一個鋼球為空心,另一個為實心,這樣兩球的體積相同但空心球質量比實心球小,可達到目的。答案:(1)避免小球和圓柱體木塊在運動過程中發生偏移 (2)三個光控燈同時亮起 (3)選擇體積相同的實心和空心小鋼球19、近年來全國旅游行業火爆,熱門的旅游城市不僅有出圈的哈爾濱,還有火熱的淄博、蘭州等。(1)2024年1月,哈爾濱的平均氣溫在-20℃左右,而杭州的平均氣溫在11℃左右,引起兩地平均氣溫不同的主要因素是 ;(2)小金在今年春分日(3月20日)前往蘭州旅游,蘭州的地理位置在杭州的西北方向,則當天蘭州的日出時間比杭州 (選填“早”或“晚”)。解析:(1)哈爾濱和杭州緯度位置不同,故氣溫相差較大;(2)蘭州的地理位置在杭州的西北方向,根據地球自西向東自轉,杭州日出較早些而蘭州日出較晚。答案:(1)緯度位置 (2)晚20、秈米是米糕、粉干等食品的原料,溫州種植秈稻已有4千多年歷史。在環境溫度不低于 12℃℃時,將秈稻種子播撒到適宜的土壤中培育成幼苗,再移植到稻田中,在20℃~35℃間生長較快,4個月后可收割。(1)秈稻利用種子繁殖的方式屬于( )A. 有性生殖 B. 分裂生殖 C. 出芽生殖 D. 營養繁殖(2)溫州月平均氣溫變化如圖,判斷一年內在同一塊稻田中自然狀態下最多可種植秈稻的次數是( )A. 1次 B. 2次 C. 3次 D. 4次(3)若秈稻收割后利用前方裝有石塊的簡易杠桿敲擊谷粒去殼。下列方案中腳踩踏最省力的是( )解析:(1)種子中的胚是受精卵發育而來,故屬于有性生殖,A符合題意;(2)由氣溫曲線表可知,溫度在20℃~35℃間生長較快,4個月后可收割,故溫州可種植2次秈稻,即B符合題意;(3)簡易杠桿敲擊谷粒去殼時,腳踩踏時最省力時應該是動力臂最長的,故C更符合題意。答案:(1)A (2)B (3)C21、恒定的體溫是人體新陳代謝正常進行的必要條件。下圖是人體在寒冷環境下的部分體溫調節過程。(1)請將圖中的空處α填寫完整 ;(2)圖中能減少散熱的途徑是 ;(寫序號)。(3)以人在寒冷環境下的體溫調節為例,說說你對“人體是一個統一的整體”的理解。。解析:(1)反射弧的結構為:感受器、傳入神經、神經中樞、傳出神經、效應器;故a為神經中樞;(2)圖中能散熱的是③汗腺分泌和④皮膚血管;(3)在寒冷環境下,人體的體溫要維持正常水平,有神經系統的神經調節和內分泌系統的激素調節,同時有運動系統骨骼肌參與產熱,有循環系統的血管和血液參與散熱,可見調節體溫恒定是多系統共同參與,人體是一個統一的整體。答案:(1)神經中樞(下丘腦或體溫調節中樞) (2)③④ (3)在寒冷環境下,人體的體溫要維持正常水平,有神經系統的神經調節和內分泌系統的激素調節,同時有運動系統骨骼肌參與產熱,有循環系統的血管和血液參與散熱,可見調節體溫恒定是多系統共同參與,人體是一個統一的整體。(提到4個系統)22、指夾式血氧儀可有效檢測人體血氧濃度的變化。其檢測原理:利用手指血液中含氧血紅蛋白與脫氧血紅蛋白對特定波長的光吸收率不同。其示意圖如圖甲,光源發出的光一部分被手指吸收,在光檢測器上檢測到未被吸收的光強度越大,顯示出血氧濃度越高。(1)血氧儀檢測含氧量較高的血液,則檢測的是手指中的 (填“靜脈”或“動脈”);(2)如圖乙為人體部分生理過程示意圖,箭頭方向表示氣體或營養物質進出的方向。則氧氣從肺進入循環系統的途徑是 (填序號);(3)如圖丙為含氧血紅蛋白和脫氧血紅蛋白對于不同波長的光的吸收率關系圖,請分析該發射光源不能選取的波長是多少納米,并據圖解釋 。解析:經過氣體交換后動脈血中的含氧量較高,故檢測的是手指中的動脈國(2)氧氣從肺進入血液循環的途徑是圖乙中的③;(3)根據圖丙為含氧血紅蛋白和脫氧血紅蛋白對于不同波長的光的吸收率關系,不能選取的波長為800~1000,若含氧血紅蛋白增加,導致吸收的光越多,檢測器顯示血氧濃度低;與其工作過程不符。答案:(1)動脈 (2)③ (3)800~1000,若含氧血紅蛋白增加,導致吸收的光越多,檢測器顯示血氧濃度低;與其工作過程不符。三、實驗與探究題(本大題有5小題,共40分)23、羽毛球運動是一種深受大眾喜愛的健身運動。某科研小組為了探究羽毛球撞擊球拍時,球拍所產生最大力與拍線松緊程度(單位:磅)的關系,進行如下實驗:①選擇5支相同的球拍,將拍線松緊程度分別調節為20、22、24、26、28磅;②以一定速度發射的羽毛球撞擊拍線松緊程度為 20 磅的球拍拍面中心位置A,拍面中心位置A最終移動到B點,測出AB的距離為⊿x;③用彈簧測力計測出球拍拍面中心位置A移動⊿x 距離后(即B點)的力 F;④)換用拍線松緊程度分別為22、24、26、28磅的球拍,重復步驟②③,記錄的實驗數據如下表;(1)球拍變形原因是 ;(2)為了完成實驗,除了測力計外還需要準備的測量工具有 (列舉1個);(3)步驟③中測力計在 B點位置測出的力作為拍面產生的最大力,其理由是 ;(4)根據該實驗結果可以初步得出的結論是 。解析:(1)力可以使物體發生形變;(2)根據題意,需要測量的數據是拍線的松緊程度、AB距離、力的大小,所以需要的測量工具為測力計、刻度尺;(3)拍線變形程度越大,則其產生的力也越大,故測力計在 B點位置測出的力作為拍面產生的最大力;(4)根據該實驗結果可以初步得出的結論是:在拍線磅數為20~28 磅之間,球拍的拍線磅數越大,球拍所產生最大力也越大。答案:(1)力使球拍發生形變; (2)拍線的形變程度越大,球拍產生的力越大;(3)在拍線磅數為20~28 磅之間,球拍的拍線磅數越大,球拍所產生最大力也越大。24、為了對學生進行勞動實踐教育,學校在附近承包了一片農田作為勞動實踐基地,并選擇種植了一種合適的農作物。該校項目化學習小組在老師的帶領下進行了以下項目化實踐:【項目1】測定土壤酸堿性(1)取該農田五份不同位置的土樣各1克,晾干后除去殘根和雜物,用木棍壓成粉末狀放入試管中,分別加入5毫升蒸餾水,充分攪拌后靜置。用玻璃棒分別蘸取上層清液,滴到精密pH試紙上,試紙顯色后與標準比色卡比色讀數,數據記錄如表,則可知農田土壤呈 性;【項目2】改良土壤酸堿性(2)小組計劃在該農田種植桑樹,他們査閱資料后得知,桑樹生長的最適 pH為7.0~8.0,需要對土壤的酸堿性進行改良。他們調查了農業上改良土壤酸堿性的常用方法,確定選用 (填“熟石灰”或“硫酸亞鐵”)來改良該土壤。【項目3】提高土壤肥力(3)為了提高土壤肥力,增加農作物產量,小組同學聽取專家建議,施用一些復合肥。下列名項中屬于復合肥 (填字母編號)。A. KNO3 B. Ca(H2PO4)2 C. K CO3 D. CO(NH2)2(4)該小組同學查閱資料了解到,我市土壤以酸性為主,與30年前相比,土壤的酸化趨勢明顯,其原因主要有化學肥料的大量使用等。因此同學們對是否支持使用化肥問題產生了分歧。關于化肥使用的利弊,你的觀點及理由是: 。解析:(1)根據pH的測量結果顯示,該農田土壤pH小于7,呈酸性;(2)改良酸性土壤可使用堿性且不易殘留的熟石灰;(3)復合肥中有N、P、K中至少兩種,故A符合題意;(4)①有利,施用化肥有助于農作物的生長,增加農作物的產物,②有弊,化肥的過量使用會造成土壤酸化、土壤板結;③利弊都有,因為施用化肥有利于農業增產,便過量使用會造成土壤酸化、板結等。答案:(1)酸 (2)熟石灰 (3)A (4)有利,施用化肥有助于農作物的生長,增加農作物的產物(或:有弊,化肥的過量使用會造成土壤酸化、土壤板結)(或:利弊都有,因為施用化肥有利于農業增產,便過量使用會造成土壤酸化、板結等。)25、“010號海水稻”是一種新型耐鹽堿水稻。育種研究人員為了更好地了解“環境對010號水稻種子萌發的影響”,在育苗棚內進行實驗,設計實驗條件如表所示:(1)耐鹽堿水稻的根毛細胞內的細胞液濃度 鹽堿地土壤溶液濃度;(2)選擇1、3、4、5號對比,可以探究 對010號水稻種子萌發的影響;(3)若選擇2號和3號來探究光照對010號水稻種子在鹽堿環境下萌發的影響,應如何修改環境條件:;(4)種子萌發后進行育苗。準確測量并記錄棚內一天中二氧化碳濃度變化數據,如圖所示,其中c~f段般二氧化碳濃度持續下降的原因是 。解析:(1)耐鹽堿水稻的根毛細胞內的細胞液濃度大于鹽堿地土壤溶液濃度時,根細胞吸水而不死亡;(2)選擇1、3、4、5號對比,變量是鹽堿度不同,可以探究不同鹽堿度對010號水稻種子萌發的影響;(3)若選擇2號和3號來探究光照對010號水稻種子在鹽堿環境下萌發的影響,則變量是光照,故除光照,其他條件都應相同,故應修改環境條件:將2號室溫調整為20℃,并且一組置于光照下,另一組置于黑暗環境中,保持其余條件相同且適宜;(4)種子萌發后進行育苗時,棚內一天中二氧化碳濃度變化數據在c~f段般二氧化碳濃度持續下降,這是因幼苗長成綠葉時,幼苗不僅有呼吸作用,還會進行光合作用,且光合作用強于呼吸作用。導致消耗的二氧化碳量大于產生的二氧化碳量。答案:(1)大于 (2)鹽堿度大小 (3)把2號室溫調整為20℃,然后一組置于光照下,另一組置于黑暗環境中,保持其余條件相同且適宜 (4)植物進行光合作用,且光合作用強于呼吸作用26、小科在探究“電流與電阻的關系”實驗中,連接了如圖甲所示的電路,分別替換 R1、R2兩個不同阻值的定值電阻后,得到圖乙中a、b兩點,但在更換 R3=10Ω時卻發現,無論如何移動變阻器滑片,均無法完成實驗,經檢查并改正后,重做試驗,第二次測量數據如圖乙中的 A、B、C。(1)第一次實驗時,檢查出故障為 ;(2)第二次實驗,定值電阻兩端的電壓保持 V不變;(3)從實驗中,小科得出的結論是: 。(4)若兩次實驗中定值電阻兩端電壓相同,分析圖乙,寫出第一次實驗電壓表接入電路前指針偏向零刻度線的 側。(填“左”或“右”)解析:(1)根據題意,第二次實驗時,電阻兩端電壓為2V且保持不變,故電壓表未調零,使未使用時電壓表指針位于0的右側,導致R3=10Ω時,無論如何移動變阻器滑片,電壓偏大;均無法完成實驗;(2)由第二次實驗可知電壓保持2V,(3)結論:當電壓一定時,電流與電阻成反比。(4)若兩次實驗中定值電阻兩端電壓相同,分析圖乙,寫出第一次實驗電壓表接入電路前指針偏向零刻度線的右側。答案:(1)電壓表未調零 (2)2 (3)當電壓一定時,電流與電阻成反比。 (4)右(第26題圖) (第27題圖)27、為了探究一定質量的氣體壓強與氣體體積的關系,小明用如圖所示的裝置進行如下實驗:①取一個U形玻璃容器,往容器中注入一定量清水,待A、B管內液面相平時用密封蓋將A管上方一定質量的空氣密封;②)將 A管上方的空氣進行4等分,標記對應刻度線“0、1、2、3”,如圖所示;③往B管中注入清水,待A管中液面分別上升至刻度線“1、2和3”時,分別測量并記錄B管與A管內液面的高度差為⊿h1、⊿h2和⊿h3。(1)本實驗通過比較 反映A管上方氣體壓強的大小;(2)本實驗除了溫度計之外,還需要用到的測量儀器是 ;(3)小明的結論:一定質量的氣體,體積越小,壓強越大。他的證據是: ;(4)為了使液面的高度差更明顯,小明和小白分別提出了兩種改進建議:小明建議:選擇更細的B管。小白建議:用密度更小的液體替換清水。請判斷誰的建議合理并說明理由: 。解析:(1)根據題意,本實驗是通過比AB管內的液面高度差來反映A管上方的氣體壓強大小的,A內氣壓大,則A管內液面下降,B管內液面上升。(2)根據題意,除了要測量溫度外還要測量液面高度,故還需要刻度尺;(3)若⊿h1<⊿h2 <⊿h3,則說是明一定質量的氣體,體積越小,壓強越大。(4)小白的建議更合理些,因為:A 管中氣體壓強等于外界大氣壓與兩管液面高度差產生液體壓強之和,而液體壓強與橫截面大小無關,增大相同液體壓強時,密度越小液面高度變化越大。答案:(1)(AB管內的)液面高度差 (2)刻度尺 (3)⊿h1<⊿h2 <⊿h3 (4)小白,A 管中氣體壓強等于外界大氣壓與兩管液面高度差產生液體壓強之和,增大相同液體壓強時,密度越小液面高度變化越大。四、綜合題(本大題有5小題,共35分)28、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建立的空間基地生命保障人工閉合生態系統地基綜合實驗裝置“月宮一號”取得圓滿成功,志愿者封閉生存370天出艙。“月宮一號”是基于生態系統原理將生物技術與工程控制技術有機結合,構建由植物、動物、微生物組成的人工閉合生態系統,人類生活所必需的物質,如氧氣、水和食物,可以在系統內循環再生,為人類提供類似地球生態環境的生命保障。(1)“月宮一號”系統內所需能量最終來源于 。(2)植物不可食用部分、人的糞便和排泄物、生活垃圾等被腐生微生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等無機物,從而維持系統內的物質循環,腐生微生物屬于生態系統中的 。(3)假設“月宮一號”中攜帶的微生物中有硝化細菌,該細菌能氧化氨,并利用此氧化反應所釋放的能量,將二氧化碳和水轉化成有機物和氧氣,你認為硝化細菌應該屬于該生態系統中的 。解析:(1)生態系統中能量是從固定太陽能開始,所有生物都是直接或間接的利用太陽能,所以說能量最終來源于太陽能。(2)把動植物的尸體、排泄物和殘落物等所含的有機物分解為較為簡單的無機物,供植物再利用屬于分解者。(3)硝化細菌能利用氧化氨釋放的能量將無機物轉化為有機物給自己利用,不依賴現成的有機物屬于生產者。答案:(1)太陽能 (2)分解者 (3)生產者29、“太陽能光伏發電”能有效推進“碳中和”,發展“低碳經濟”,其關鍵的材料是高純硅。如圖是高純硅的簡易生產流程。(1)石英砂的主要成分是 。四氯化硅(SiCl4)中硅元素的化合價為 。(2)“精餾”是蒸餾的一種,其原理是利用混合物各成分的 不同,將物質分離出來。(3)上述流程中可循環使用的物質是 。(4)流程⑤中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解析:(1)流程①中,二氧化硅被還原成硅,體現焦炭具有的化學性質是還原性;(2)蒸餾可把混合物分離開來,原理是利用混合物各成分的沸點不同;(3)根據生產流程可知,流程②中加入HCl,流程⑤中有HCl生成,故HCl可循環使用;流程③中有氣體H2能與反應,故H2可循環使用;(4)根據生產流程可知,流程⑤中是SiHCl3與H2在高溫條件下生成Si和HCl,所以化學方程式為Si +3HCl SiHCl3+H2高溫Si +3HCl。答案:(1)還原性 (2)沸點 (3)HCl和H2 (4)SiHCl3+H2高溫Si +3HCl30、成像技術的不斷發展,使人類觀測范圍不斷擴大。材料一:用相機拍照時,快門打開的時間稱為曝光時間(如圖所示)。在這段時間內,光通過鏡頭、快門,成像在感光器上。材料二:當曝光時間一定時,若所拍攝物體的移動速度越快,導致像在感光器上移動較大距離,拍出的照片會變模糊。夜間拍攝靜止的不發光物體時,為了拍出明暗適中的照片,在進光量不足的情況下需要延長曝光時間,若手持相機則容易抖動,也會使拍出的照片變模糊。這兩種情況都可以通過縮短曝光時間、增大進光量來解決。材料三:2023 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了在阿秒光脈沖領域作出貢獻的三位科學家,利用阿秒光脈沖可以將曝光時間縮短到阿秒級別(1阿秒=1×10-18秒)。(1)拍攝班級畢業照時,感光器上所成像的性質是 ;(2)若以 為參照物,手持相機抖動可以等效于物體的移動,兩種照片模糊的情況本質相同。(3)目前人類獲得的最短曝光時間為 43 阿秒,若光在真空中傳播速度為 3×108米/秒,則光在這段時間內通過的路程為 。解析:(1)拍照時是凸透鏡成像,且物距大于2倍焦距,此時成倒立縮小的實像;(2)手持相機抖動時,若以相機為參照物,則物體是運動的;(3)路程=時間×速度,所以S=vt=43×1×10-18s×3×108m/s=1.29×10-8m。答案:(1)倒立縮小的實像 (2)鏡頭(相機或手) (3)1.29×10-8m/s31、項目學習小組想利用身邊易得的材料設計并制作一臺家用制氧機。【產品評價量表】【收集資料】①制氧機的制氧劑為過碳酸鈉(2Na2CO3 3H2O2,相對分子質量為 314),過碳酸鈉極易溶于水,常溫下其水溶液幾乎不產生氧氣,在二氧化錳催化下能產生大量氧氣二氧化錳難溶于水。其化學方程式為:2(2Na2CO3·3H2O2) MnO2 Na2CO3+6H2O+3O2↑;②過碳酸鈉分解快慢的影響因素表【制氧機模型】(1)圖甲是項目小組設計的一代產品,加料盒上的a和b刻度線是過碳酸鈉的不同用量,目的是讓產品實現冬夏兩季的制氧速度基本相同。根據小組收集的資料分析,在水量相同時,冬季過碳酸鈉在加料盒中用量的刻度線是 。(2)若用該裝置制取 24 克氧氣,請計算所需過碳酸鈉(2Na2CO3·3H2O2)的質量。(3)圖乙是其二代產品,先在瓶內隔板的右邊加入適量水,再將過碳酸鈉和二氧化錳通過加料口加入,打開閥門K,注射器將水注入隔板的左邊即可獲得氣。①二代產品中設置c管是為了實現評價量表中哪一項指標 ;②二代產品使用過程中關閉閥門K發現反應無法停止,如何改進裝置使其達到優秀標準 。解析:(1)因為常溫下幾乎不產生氧氣,故溫度相對較高時產生氧氣速度加快;所以若要使產生氧氣的速度相同,則天冷時應加料多些,故選b符合題意;(2)設2Na2CO3·3H2O2質量為x;根據化學方程式2(2Na2CO3·3H2O2) MnO2 Na2CO3+6H2O+3O2↑中(2Na2CO3·3H2O2) 與O2質量關系,628/x=96/24g;得x=157g;(3)①二代產品中設置c管是為了實現評價量表中指標二;通過c管口氣泡多少來判斷產生氧氣的速度快慢;②二代產品使用過程中關閉閥門K發現反應無法停止,所以可將二氧化錳不能接觸下方液體即可解決問題,方法是:將裝有二氧化錳的袋子用線掛起,既保證袋子下端能浸在液體中又不低于注射器導管下端。答案:(1)b (2) 157g (3)①指標二 ②將裝有二氧化錳的袋子用線掛起,既保證袋子下端能浸在液體中又不低于注射器導管下端(其他合理答案也給分)32、在科技節中,小林用傳感器設計了如圖中所示的浮力感應裝置,豎直細桿的上端通過力傳感器連在天花板上,力傳感器可以顯示出細桿的上端受到作用力的大小。下端與物體M相連,細桿及連接處的重力可忽略不計。向圖甲所示的空水箱中加水直到剛好加滿。圖乙是力傳感器的示數大小隨水箱中加入水質盤變化的圖像。求:(1)由圖之可知,物體M受到的重力為 N;(2)當向水箱中加入質量為4kg的水時,物體M受到的浮力為 N;(3)物體M的密度。解析:(1)由圖乙可知,當加入水的質量為0時,傳感器拉力的示數為2N,即GM=2N;(2)當加入水的質量為2kg時,水剛好和物體M接觸,物體受到的浮力為0;當加入水的質量為4kg時,物體M剛好完全浸沒在水中,傳感器的示數為8N,F浮=GM+F=2N+8N=10N;(3)m=G/g=2N/10N/kg=0.2kg,VM=F浮/ρg=10N/1.0×103kg/m3×10N/kg=1×10-3m3;ρM=m/V=0.2kg/1×10-3m3=0.2×103kg/m3。答案:(1)2N (2)10N (3)0.2×103kg/m3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清風明月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浙江省2025年初中學業水平考試科學模擬試卷(12)本卷可能用到的相對原子質量:H—1 O—16 C—12 S—32 Cl—35.5 C u—64 Na—23 Ca—40本卷g取10N/kg一、選擇題(本大題有15小題,每小題3分,共45分,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不選、多選、錯選均不得分)1、科學家發現一顆名為開普勒 62E的宜居行星。如圖所示為該行星與其繞轉的恒星所組成的天體系統,該天體系統在結構層次上相當于下列四個中的( )A. 地月系 B. 太陽系 C. 銀河系 D. 河外星系(第1題圖) (第2題圖)2、經過多年培育,浙江淳安縣1200多畝永久農田上長出了飽滿的“巨型稻”。跟常規稻相比,“巨型稻”根莖粗壯、葉茂、植株更高(1.5~2.2m),真正實現了袁隆平院士的“禾下乘涼夢”。這種水稻具有以下特點:①抗倒伏;②分蘗(在地面以下或接近地面處發生分枝形成新植株)力強,適宜稀植;③谷粒多。下列相關說法中正確的是( )A. 谷粒(果實)是由胚珠發育來B. 通過分蘗產生新植株的方式屬于有性生殖C. “巨型稻”與常規稻的性狀差異屬于遺傳現象D.“巨型稻”粗壯根莖的結構與其抗倒伏的性能相適應3、生活中我們會遇到很多與“吸”有關的現象,但它們背后 的原理卻各有不同。下列“吸”現象的科學原理與大氣壓有關的是( )4、如圖的某城市夜景,江岸兩旁霓虹煤閃爍變幻,倒映在鏡子似的水面上,光影交錯,十分壯觀。下列描述正確的是( )A. 水面上的倒影是光的折射造成的 B. 霓虹燈內充入的主要是稀有氣體C. 岸上和水中會發光的物體都是光源 D. 看遠處光影模糊時可配戴凸透鏡矯正(第4題圖) (第5題圖)5、如圖為商場里的臺階式和斜坡式兩種電梯。當某顧客分別站在兩種電梯上從一樓勻速上升到二樓。則采用兩種方式上樓時,相關判斷錯誤的是( )A. 顧客增加的勢能相等 B. 顧客受到摩擦力的方向都沿電梯向上C. 顧客相對電梯都是靜止的 D. 克服顧客重力所做的功相等6、地球是我們賴以生存的家園。下列說法符合對地球現有認知的是( )A. 巖石圈由七大板塊構成B. 地球自轉引起了晝夜長短的變化C. 是一個兩極稍扁、赤道略鼓的球體D. 從外向內可分為地殼、軟流層、地核三個圈層7、排尿是人體排出代謝廢物的主要途徑,利于維持人體內部環境的穩定。當膀胱內儲存的尿量達到一定程度(400~500毫升)時,產生的壓力會刺激膀胱壁感受器,從而引起排尿反射。過程如圖,據圖分析“逼尿肌括約肌”屬于該反射弧中的( )A. 感受器 B. 傳入神經 C. 效應器 D. 神經中樞8、科學思維是提升學科核心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下列對于幾種研究方法所舉的例子正確的是( )A. 分類:陶瓷、塑料、金屬是生活用品中常用的材料,它們都屬于有機物B. 比較:二氧化碳和鹽酸都能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紅,則兩者都屬于酸C. 歸納:NaOH、Ca(OH)2都能與 CO2、SO2反應,得出某些堿能與某些非金屬氧化物反應D. 推理:一定條件下,溶液是均一的、穩定的,所以均一的、穩定的液體一定是溶液9、炒酸奶是夏天很火的一種食品,將酸奶和挑選的水果堅果等一起倒在一塊鐵板上,用鏟子充分攪拌,制作動作象炒菜,故稱之為炒酸奶,攪拌充分后抹平,稍等片刻最后得到塊狀或片狀的成品,下列論述分析正確的是( )A. 炒酸奶的鐵板很燙B. 炒酸奶時鐵板附近出現的大量白氣是水蒸氣C. 盛放炒酸奶的碗外壁過一會兒出現小水珠是液化現象D. 酸奶在變成塊狀或片狀的成品過程中需要吸熱(第9題圖) (第10題圖)10、在科技晚會上,小科給大家展示了一個由電磁鐵控制的浮沉子,通過調節滑片,就可以讓小瓶子上浮、下沉或懸停在水中,它的原理如圖所示(磁鐵固定在活塞上),閉合開關S后,移動滑片P,使小瓶子懸停在圖示位置。對此,以下分析正確的是( )A. 電磁鐵和條形磁鐵之間相互吸引 B. 若將滑片P向左移,電磁鐵的磁性會變弱C. 若將滑片P向右移,小瓶子將會上浮 D.小瓶子上浮時,小瓶子中的氣體體積變小11、下列關于植物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的敘述正確的是( )A. 光合作用釋放能量,呼吸作用儲存能量B. 蔬菜大棚夜間進行光照是為了促進植物的呼吸作用C. 儲藏糧食的倉庫留有通風窗,是為了促進植物細胞的光合作用D. 栽培綠植的花盆底部通常有小孔,是為了促進植物根細胞的呼吸作用12、端午節煮粽子是中華文化的傳統習俗,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燃料燃燒為內能轉化為化學能 B. 打開鍋蓋上面的白霧是水蒸氣C. 加熱粽子是利用做功增加內能 D. 聞到粽子的香味是因為擴散現象13、生物體的形態結構與功能存在緊密的聯系。下列屬于合理利用“生物體的形態結構與功能相適應”這一觀點解釋的是( )A. 沙漠植物的根扎得很深,利于根對有機物的吸收B. 植物的葉表皮無色透明,利于外界光線透入C. 心臟的左心室壁較厚,利于將血液泵入心房D. 腎小管外布滿毛細血管,利于對尿素的重吸收14、下圖所示實驗均用到了對比的方法。下列相關說法錯誤的是( )A. 圖1實驗能驗證二氧化碳與水發生了反應B. 圖2實驗能說明紅磷的著火點比白磷的高C. 圖3實驗能驗證金屬活動性順序為Fe>Cu>AgD. 圖4實驗能說明硝酸銨固體溶于水會吸收熱量15、用三段粗細均勻、質量相等的鐵絲與不同溶液反應研究金屬的性質。將三段鐵絲拼接在同一個平面內,使相互夾角均為120°,懸掛后靜止時如圖甲。現將oc段鐵絲浸入某一無色溶液中,一段時間后取出晾干,懸掛后出現如圖乙所示現象,則該溶液可能是( )A. 稀硫酸溶液 B. 硫酸鋅溶液 C. 硝酸銀溶液 D. 硫酸銅溶液二、填空題(本大題有7小題20空,每空2分,共40分)16、第19屆亞運會于2023年9月23日至10月8日在杭州市舉行。作為G20峰會后的又一盛會,本屆亞運杭州又交出了一份完美的“零碳”答卷。杭州亞運會火炬取名為“薪火”,所用燃料為甲醇。火炬燃料隨著時代發展在不斷變遷,圖甲為部分大型運動會火炬燃料的變遷示意圖。(1)天然氣是最簡單的一種 (填“有機物”或“無機物”;(2)丙烷(CH8)中碳、氫元素的質量比為 (填最簡整數比);(3)本次亞運會采用先進技術將甲醇燃料產生的二氧化碳重新轉化為甲醇,實現了碳的“零排放”。圖乙為該轉化過程的微觀示意圖,寫出甲醇的化學式: 。17、遺傳學是一門探究生物遺傳和變異規律的學科,在至今100多年的歷史中發展迅速。(1)除 外,生物的遺傳物質主要存在于細胞核中;(2)孟德爾的觀點得到證實,他提出生物性狀與基因的關系是 ;(3)分析上述科學史判斷下列觀點正確的是( )A. 有了顯微鏡弗萊明才發現染色體B. 染色體比遺傳因子更早被認識C. 摩爾根的果蠅實驗為薩頓假設提供了證據D. 人們對遺傳物質的認識是從微觀到宏觀E. 所有的科學發現必須依賴先進的科學技術18、在探究物體動能大小與質量的關系時,課本方案為:讓不同質量的小鋼球從同一斜面上相同高度處分別由靜止開始沿斜面滾下,比較木塊被小鋼球推出的距離大小。(1)小陳認為課本方案難以操作,將斜面和水平面都改成了滑軌,將木塊換成圓柱體塊,方案迭代為1.0。這樣改進的優點是 。(2)小越質疑:不同質量的小鋼球從同一傾斜滑軌上相同高度由靜止滾下,到達底部時速度真的相同嗎 她在傾斜滑軌的底部安裝光控燈(當球滾過時,光控燈會亮起),進行三軌同步實驗,方案迭代為2.0。利用分割槽使三個不同質量的小鋼球分別從三個相同傾斜軌道的同一高度由靜止同時滾下,若出現 的現象,說明三個小球到達斜面底部時速度相同。(3)實驗發現,不同質量的小鋼球到達斜面底部時速度并不相同,查閱資料后發現這是由于小鋼球體積不同所導致。如何在改變小鋼球質量的情況下控制其體積不變,你的方法是 。19、近年來全國旅游行業火爆,熱門的旅游城市不僅有出圈的哈爾濱,還有火熱的淄博、蘭州等。(1)2024年1月,哈爾濱的平均氣溫在-20℃左右,而杭州的平均氣溫在11℃左右,引起兩地平均氣溫不同的主要因素是 ;(2)小金在今年春分日(3月20日)前往蘭州旅游,蘭州的地理位置在杭州的西北方向,則當天蘭州的日出時間比杭州 (選填“早”或“晚”)。20、秈米是米糕、粉干等食品的原料,溫州種植秈稻已有4千多年歷史。在環境溫度不低于 12℃℃時,將秈稻種子播撒到適宜的土壤中培育成幼苗,再移植到稻田中,在20℃~35℃間生長較快,4個月后可收割。(1)秈稻利用種子繁殖的方式屬于( )A. 有性生殖 B. 分裂生殖 C. 出芽生殖 D. 營養繁殖(2)溫州月平均氣溫變化如圖,判斷一年內在同一塊稻田中自然狀態下最多可種植秈稻的次數是( )A. 1次 B. 2次 C. 3次 D. 4次(3)若秈稻收割后利用前方裝有石塊的簡易杠桿敲擊谷粒去殼。下列方案中腳踩踏最省力的是( )21、恒定的體溫是人體新陳代謝正常進行的必要條件。下圖是人體在寒冷環境下的部分體溫調節過程。(1)請將圖中的空處α填寫完整 ;(2)圖中能減少散熱的途徑是 ;(寫序號)。(3)以人在寒冷環境下的體溫調節為例,說說你對“人體是一個統一的整體”的理解。。22、指夾式血氧儀可有效檢測人體血氧濃度的變化。其檢測原理:利用手指血液中含氧血紅蛋白與脫氧血紅蛋白對特定波長的光吸收率不同。其示意圖如圖甲,光源發出的光一部分被手指吸收,在光檢測器上檢測到未被吸收的光強度越大,顯示出血氧濃度越高。(1)血氧儀檢測含氧量較高的血液,則檢測的是手指中的 (填“靜脈”或“動脈”);(2)如圖乙為人體部分生理過程示意圖,箭頭方向表示氣體或營養物質進出的方向。則氧氣從肺進入循環系統的途徑是 (填序號);(3)如圖丙為含氧血紅蛋白和脫氧血紅蛋白對于不同波長的光的吸收率關系圖,請分析該發射光源不能選取的波長是多少納米,并據圖解釋 。三、實驗與探究題(本大題有5小題,共40分)23、羽毛球運動是一種深受大眾喜愛的健身運動。某科研小組為了探究羽毛球撞擊球拍時,球拍所產生最大力與拍線松緊程度(單位:磅)的關系,進行如下實驗:①選擇5支相同的球拍,將拍線松緊程度分別調節為20、22、24、26、28磅;②以一定速度發射的羽毛球撞擊拍線松緊程度為 20 磅的球拍拍面中心位置A,拍面中心位置A最終移動到B點,測出AB的距離為⊿x;③用彈簧測力計測出球拍拍面中心位置A移動⊿x 距離后(即B點)的力 F;④)換用拍線松緊程度分別為22、24、26、28磅的球拍,重復步驟②③,記錄的實驗數據如下表;(1)球拍變形原因是 ;(2)為了完成實驗,除了測力計外還需要準備的測量工具有 (列舉1個);(3)步驟③中測力計在 B點位置測出的力作為拍面產生的最大力,其理由是 ;(4)根據該實驗結果可以初步得出的結論是 。24、為了對學生進行勞動實踐教育,學校在附近承包了一片農田作為勞動實踐基地,并選擇種植了一種合適的農作物。該校項目化學習小組在老師的帶領下進行了以下項目化實踐:【項目1】測定土壤酸堿性(1)取該農田五份不同位置的土樣各1克,晾干后除去殘根和雜物,用木棍壓成粉末狀放入試管中,分別加入5毫升蒸餾水,充分攪拌后靜置。用玻璃棒分別蘸取上層清液,滴到精密pH試紙上,試紙顯色后與標準比色卡比色讀數,數據記錄如表,則可知農田土壤呈 性;【項目2】改良土壤酸堿性(2)小組計劃在該農田種植桑樹,他們査閱資料后得知,桑樹生長的最適 pH為7.0~8.0,需要對土壤的酸堿性進行改良。他們調查了農業上改良土壤酸堿性的常用方法,確定選用 (填“熟石灰”或“硫酸亞鐵”)來改良該土壤。【項目3】提高土壤肥力(3)為了提高土壤肥力,增加農作物產量,小組同學聽取專家建議,施用一些復合肥。下列名項中屬于復合肥 (填字母編號)。A. KNO3 B. Ca(H2PO4)2 C. K CO3 D. CO(NH2)2(4)該小組同學查閱資料了解到,我市土壤以酸性為主,與30年前相比,土壤的酸化趨勢明顯,其原因主要有化學肥料的大量使用等。因此同學們對是否支持使用化肥問題產生了分歧。關于化肥使用的利弊,你的觀點及理由是: 。25、“010號海水稻”是一種新型耐鹽堿水稻。育種研究人員為了更好地了解“環境對010號水稻種子萌發的影響”,在育苗棚內進行實驗,設計實驗條件如表所示:(1)耐鹽堿水稻的根毛細胞內的細胞液濃度 鹽堿地土壤溶液濃度;(2)選擇1、3、4、5號對比,可以探究 對010號水稻種子萌發的影響;(3)若選擇2號和3號來探究光照對010號水稻種子在鹽堿環境下萌發的影響,應如何修改環境條件:;(4)種子萌發后進行育苗。準確測量并記錄棚內一天中二氧化碳濃度變化數據,如圖所示,其中c~f段般二氧化碳濃度持續下降的原因是 。26、小科在探究“電流與電阻的關系”實驗中,連接了如圖甲所示的電路,分別替換 R1、R2兩個不同阻值的定值電阻后,得到圖乙中a、b兩點,但在更換 R3=10Ω時卻發現,無論如何移動變阻器滑片,均無法完成實驗,經檢查并改正后,重做試驗,第二次測量數據如圖乙中的 A、B、C。(1)第一次實驗時,檢查出故障為 ;(2)第二次實驗,定值電阻兩端的電壓保持 V不變;(3)從實驗中,小科得出的結論是: 。(4)若兩次實驗中定值電阻兩端電壓相同,分析圖乙,寫出第一次實驗電壓表接入電路前指針偏向零刻度線的 側。(填“左”或“右”)(第26題圖) (第27題圖)27、為了探究一定質量的氣體壓強與氣體體積的關系,小明用如圖所示的裝置進行如下實驗:①取一個U形玻璃容器,往容器中注入一定量清水,待A、B管內液面相平時用密封蓋將A管上方一定質量的空氣密封;②)將 A管上方的空氣進行4等分,標記對應刻度線“0、1、2、3”,如圖所示;③往B管中注入清水,待A管中液面分別上升至刻度線“1、2和3”時,分別測量并記錄B管與A管內液面的高度差為⊿h1、⊿h2和⊿h3。(1)本實驗通過比較 反映A管上方氣體壓強的大小;(2)本實驗除了溫度計之外,還需要用到的測量儀器是 ;(3)小明的結論:一定質量的氣體,體積越小,壓強越大。他的證據是: ;(4)為了使液面的高度差更明顯,小明和小白分別提出了兩種改進建議:小明建議:選擇更細的B管。小白建議:用密度更小的液體替換清水。請判斷誰的建議合理并說明理由: 。四、綜合題(本大題有5小題,共35分)28、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建立的空間基地生命保障人工閉合生態系統地基綜合實驗裝置“月宮一號”取得圓滿成功,志愿者封閉生存370天出艙。“月宮一號”是基于生態系統原理將生物技術與工程控制技術有機結合,構建由植物、動物、微生物組成的人工閉合生態系統,人類生活所必需的物質,如氧氣、水和食物,可以在系統內循環再生,為人類提供類似地球生態環境的生命保障。(1)“月宮一號”系統內所需能量最終來源于 。(2)植物不可食用部分、人的糞便和排泄物、生活垃圾等被腐生微生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等無機物,從而維持系統內的物質循環,腐生微生物屬于生態系統中的 。(3)假設“月宮一號”中攜帶的微生物中有硝化細菌,該細菌能氧化氨,并利用此氧化反應所釋放的能量,將二氧化碳和水轉化成有機物和氧氣,你認為硝化細菌應該屬于該生態系統中的 。29、“太陽能光伏發電”能有效推進“碳中和”,發展“低碳經濟”,其關鍵的材料是高純硅。如圖是高純硅的簡易生產流程。(1)石英砂的主要成分是 。四氯化硅(SiCl4)中硅元素的化合價為 。(2)“精餾”是蒸餾的一種,其原理是利用混合物各成分的 不同,將物質分離出來。(3)上述流程中可循環使用的物質是 。(4)流程⑤中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30、成像技術的不斷發展,使人類觀測范圍不斷擴大。材料一:用相機拍照時,快門打開的時間稱為曝光時間(如圖所示)。在這段時間內,光通過鏡頭、快門,成像在感光器上。材料二:當曝光時間一定時,若所拍攝物體的移動速度越快,導致像在感光器上移動較大距離,拍出的照片會變模糊。夜間拍攝靜止的不發光物體時,為了拍出明暗適中的照片,在進光量不足的情況下需要延長曝光時間,若手持相機則容易抖動,也會使拍出的照片變模糊。這兩種情況都可以通過縮短曝光時間、增大進光量來解決。材料三:2023 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了在阿秒光脈沖領域作出貢獻的三位科學家,利用阿秒光脈沖可以將曝光時間縮短到阿秒級別(1阿秒=1×10-18秒)。(1)拍攝班級畢業照時,感光器上所成像的性質是 ;(2)若以 為參照物,手持相機抖動可以等效于物體的移動,兩種照片模糊的情況本質相同。(3)目前人類獲得的最短曝光時間為 43 阿秒,若光在真空中傳播速度為 3×108米/秒,則光在這段時間內通過的路程為 。31、項目學習小組想利用身邊易得的材料設計并制作一臺家用制氧機。【產品評價量表】【收集資料】①制氧機的制氧劑為過碳酸鈉(2Na2CO3 3H2O2,相對分子質量為 314),過碳酸鈉極易溶于水,常溫下其水溶液幾乎不產生氧氣,在二氧化錳催化下能產生大量氧氣二氧化錳難溶于水。其化學方程式為:2(2Na2CO3·3H2O2) MnO2 Na2CO3+6H2O+3O2↑;②過碳酸鈉分解快慢的影響因素表【制氧機模型】(1)圖甲是項目小組設計的一代產品,加料盒上的a和b刻度線是過碳酸鈉的不同用量,目的是讓產品實現冬夏兩季的制氧速度基本相同。根據小組收集的資料分析,在水量相同時,冬季過碳酸鈉在加料盒中用量的刻度線是 。(2)若用該裝置制取 24 克氧氣,請計算所需過碳酸鈉(2Na2CO3·3H2O2)的質量。(3)圖乙是其二代產品,先在瓶內隔板的右邊加入適量水,再將過碳酸鈉和二氧化錳通過加料口加入,打開閥門K,注射器將水注入隔板的左邊即可獲得氣。①二代產品中設置c管是為了實現評價量表中哪一項指標 ;②二代產品使用過程中關閉閥門K發現反應無法停止,如何改進裝置使其達到優秀標準 。32、在科技節中,小林用傳感器設計了如圖中所示的浮力感應裝置,豎直細桿的上端通過力傳感器連在天花板上,力傳感器可以顯示出細桿的上端受到作用力的大小。下端與物體M相連,細桿及連接處的重力可忽略不計。向圖甲所示的空水箱中加水直到剛好加滿。圖乙是力傳感器的示數大小隨水箱中加入水質盤變化的圖像。求:(1)由圖之可知,物體M受到的重力為 N;(2)當向水箱中加入質量為4kg的水時,物體M受到的浮力為 N;(3)物體M的密度。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清風明月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浙江省2025年初中學業水平考試科學模擬試卷( )答 題 卷一、選擇題(本大題有15小題,每小題3分,共45分,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不選、多選、錯選均不得分)題號 1 2 3 4 5 6 7 8答案題號 9 10 11 12 13 14 15答案二、填空題(本大題有7小題20空,每空2分,共40分)16、 (1) ;(2) ;(3) ;17、(1) ;(2) ;(3) ;18、(1) ;(2) ;(3) ;19、(1) ;(2) ;20、(1) ;(2) ;(3) ;21、(1) ;(2) ;(3) ;22、(1) ;(2) ;(3) 。三、實驗與探究題(本大題有5小題,共40分)23、(1) ;(2) ;(3) ;(4) ;24、(1) ;(2) ;(3) ;(4) ;25、(1) ;(2) ;(3) ;(4) ;26、(1) ;(2) ;(3) ;(4) ;27、(1) ;(2) ;(3) ;(4) 。四、綜合題(本大題有5小題,共35分)28、(1) ;(2) ;(3) ;29、(1) ;(2) ;(3) ;(4) ;30、(1) ;(2) ;(3) ;31、 (1) ;(2)解:(3)① ;② ;32、(1) ;(2) ;(3)解:學校 班級 姓名 學號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清風明月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浙江省2025年初中學業水平考試科學模擬試卷12(學生版).doc 浙江省2025年初中學業水平考試科學模擬試卷12(教師版).doc 浙江省2025年初中學業水平考試科學模擬試卷(答題卷) .doc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