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 讓教學更有效 精品試卷 | 科學4.1探索地球表面(第1課時) 分層練習科學觀念:能夠說出地球的內部圈層結構(地殼、地幔、地核)和外部圈層結構(大氣圈、水圈、生物圈);認識不同類型地形的基本特征;認識等高線地形圖,并能根據等高線的特點判讀簡單的等高線地形圖。科學思維:理解各圈層的主要特點和相互關系;運用比較、歸納等方法,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和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結合等高線地形圖中等高線的特點判讀山地的地形部位,提高知識的運用能力。探究實踐:通過觀察圖片、分析資料,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信息處理能力;通過體會等高線地形圖的繪制過程,增加動手實踐能力。態度責任:使學生認識到地球各圈層是相互聯系、相互影響的,樹立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科學發展觀;形成嚴謹的科學探究態度,增強對大自然的熱愛。1.四周高山環繞,中間地勢平坦的地形類型是( )A.山地 B.平原 C.丘陵 D.盆地2.以下不屬于地球內部圈層的是( )A.地殼 B.地幔 C.地核 D.大氣圈3.相對高度一般很大,峰巒高聳,溝谷幽深的地貌類型是( )A.高原 B.平原 C.山地 D.丘陵4.地球內部有一個“液態區”,區內物質一旦沖出地表,就形成了火山,該“液態區”位于( )A.地殼 B.地幔C.地核 D.地核和地幔5.1864年凡爾納的小說《地心游記》激起了人們對地球內部結構的想象。假如有一天你真的能在地面乘坐某一工具通向地心,由地面直達地心的旅程中,將依次穿過的圈層是( )A.地核﹣﹣地幔﹣﹣地殼 B.地幔﹣﹣地核﹣﹣地殼C.地殼﹣﹣地幔﹣﹣地核 D.地殼﹣﹣地核﹣﹣地幔6.有關等高線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A.地圖上把相對高度相等的點連成的平滑曲線稱為等高線B.同一條等高線上的點海拔高度相等C.等高線地形圖是用等高線表示地面高低起伏的地圖D.等高線閉合且互不相交7.2024年6月20日,據貴州省安順市水文水資源局實測數據顯示,黃果樹瀑布流量最高時達每秒381立方米,為2024年最大水量。圖中景觀涉及的地球圈層有( )A.水圈、巖石圈、生物圈B.大氣圈、水圈、生物圈、巖石圈C.水圈、生物圈D.大氣圈、巖石圈、水圈8.如圖是地球內部結構示意圖,以下有關地球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A.地球是一個兩極稍扁,赤道略鼓的球體B.地球內部結構從外向內依次是:地殼、地幔、地核C.地球內部結構最薄部分是C﹣﹣地殼、最厚部分是B﹣﹣地核D.整個地殼部分構成了整個巖石圈9.下面四幅景觀圖與地形類型對應正確的是( )A.高原、丘陵、盆地、平原 B.山地、丘陵、盆地、平原C.山地、盆地、平原、高原 D.山地、盆地、丘陵、平原10.如圖序號與山體部位名稱相符的是( )A.①鞍部 B.②山谷 C.③山脊 D.④陡崖11.下列等高線地形圖(單位:m)中序號與山體部位名稱相符的是( )A.①—山峰 B.②—陡崖 C.③—山脊 D.④—山脊12.下列關于地形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A.平原與高原的共同特點是地面起伏大B.山地與丘陵的共同特點是地面崎嶇不平C.盆地四周多被山地和高原環繞,中部一定是平原D.相對高度大,且海拔較高的地形一定是高原13.正確表述地球圈層相互關系的是( )A.大氣圈提供了生物生存所必需的氧氣 B.水圈中存在風、雨、云等天氣現象C.生物圈對巖石圈沒有影響 D.巖石圈只被水圈和大氣圈覆蓋14.將下列地形與其形態描述填在相應橫線里 山地 A、海拔較低,地面平坦起伏小 平原 B、海拔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峰巒起伏,坡度陡峭. 高原 C、周圍高中間低,有山嶺環繞 盆地 D、海拔較高,地面坦蕩或起伏較小,邊緣比較陡峻 丘陵 E、海拔較低,地面起伏大,但坡度較緩和.15.如圖是地球內部構造示意圖。讀圖回答下列問題。(1)假如我們把地球的內部結構與雞蛋類比的話,那么雞蛋的蛋白相當于地球的 (填內部結構名稱)(2)A、B、C三個圈層中,軟流層位于 層中。(填字母)16.下面A、B、C、D、E五點中屬于山地和平原的是( )A.AB B.DC C.AE D.DB17.通常,水圈的范圍為地球上被水和冰雪所占有或覆蓋而構成的圈層;生物圈的范圍為大氣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巖石圈的上部,圖中所示的圈層①、②、③分別是( )A.水圈、生物圈、巖石圈 B.生物圈、巖石圈、水圈C.生物圈、水圈、巖石圈 D.巖石圈、水圈、生物圈18.下列關于某地等高線地形圖的說法,正確的是( )A.月影峰位于智賢峰的東北方向 B.甲處是山脊C.智賢峰的海拔比月影峰的海拔低 D.①、②兩條登山線路,線路②坡度更緩19.關于圖中①②兩幅等高線地形圖,說法正確的是( )A.①圖表示盆地B.①圖的比例尺比②圖大C.①圖中的虛線表示山谷D.甲到乙的坡度比丙到丁的坡度小20.讀圖,是某地等高線地形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a處海拔高于b處B.a、b兩地相對高度400米C.河流處的地形是山脊D.河流自西南流向東北21.讀某地等高線地形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山峰②位于山峰①的東北方向B.山峰①②高度相等C.④處是鞍部D.⑥處適合進行攀巖運動22.如圖所示,若a、b、c、d四線為等高線,且數值關系是a>b>c>d,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甲地海拔小于乙地B.甲地位于山谷C.乙地可能發育形成河流D.站在丙地不可能看到丁23.小金同學利用假期和父母一起到福建漳州的火山島旅游,感受到不一樣的景致。請回答。(1)在火山島景區遍布著蔚為壯觀的石柱,如圖甲所示,它們是熾熱的巖漿從地面噴出后 (填物態變化名稱)而形成的。(2)歷史上火山島曾發生過八次以上的火山噴發,火山噴發的巖漿主要來自地幔。在圖乙的“地球內部結構示意圖”中表示地幔的是 (填序號)。24.請閱讀“某地等高線地形圖”,完成下列各題。(1)填寫地形部位名稱:A ;B ;C 。三地中適合攀巖活動的是 。(2)甲、乙、丙三處不可能發育河流的是 ,理由是 。(3)E地的海拔是 米。D地的海拔是 米,D位于E地 方向;若量得DE兩地的圖上距離為3厘米,則實地直線距離為 米。25.某中學計劃開展野外考察,讀圖“某地等高線地形圖”,完成下列各題。【考察區域概況】(1)圖中最高山峰的海拔是 米。(2)甲、乙兩條山路坡度更緩的是 。【活動安排】(3)選擇營地:圖中A、B兩地適宜搭帳篷的是 地。(4)調查區域內居民點:李莊位于吳莊的 方向,若該兩村莊圖上距離約為1.2厘米,則兩地實地距離為 千米。(5)根據李莊、吳莊所處位置,最有可能遭受泥石流威脅的是 莊。26.讀“某地等高線地形圖”,回答問題.(1)圖中A地與D地的相對高度約為 米,A、B、C、D、E、F六地最能體現“深山藏古寺”含義的是 地。(2)量得C、D之間的圖上距離是3厘米,則C、D之間的實際距離是 千米。(3)圖中小溪的流向大致是 。(4)從E點爬到山頂A和從C點爬到山頂A,比較省力但費時的是從 點爬到山頂A,這是因為 。27.在學習了“等高線地形圖”后,小科同學利用土豆、橡皮、記號筆、小刀等工具,制作等高線模型。請你一起完成以下問題:(1)為使制作的模型更接近真實情況,制作過程中需注意 (填字母編號)。A.盡可能挑選形狀規則的馬鈴薯 B.畫線時所墊每塊橡皮的高度要相同C.畫線時記號筆要水平放置在橡皮上 D.繞土豆模型畫出螺旋式上升的線(2)步驟④中,俯視模型,若它代表一個山地地形,從 (填“甲”或“乙”)地上山頂的路比較平坦。(3)為了把等高線描繪在白紙上,小科接下來的操作是 。28.讀圖,香山是北京著名的山地公園。是登山、賞紅葉的勝地。同學們在10月的一個周末相約來到香山觀賞紅葉。圖為香山地區地形圖。(1)香爐峰是公園的最高處,在這里可以領略“一覽眾山小“的意境。從圖中可讀出香爐峰的海拔高度大約為 ,可估算出索道的相對高度范圍是 。(2)同學們站在香爐峰頂遠眺,環視一周,判斷他們 (能/否)看到圖中①處的紅葉景區,簡述原因 。(3)戶外運動愛好者設計了一條自圖中A點依次經過B、C、D點的山地騎行路線。從A點出發到D點,寫出騎行過程中經過的地形部位:AB段 ;CD段 。(4)路段AB和BC距離一樣,但隊員們的騎行時間不同。比較AB、BC段騎行用時長短。并從地形角度說明原因。29.某山區水資源豐富,為了發展當地經濟,要從圖上所示A、B、C、D四地中選擇一地修建水電站。請你運用所學的等高線地形圖知識,選擇一個適合建造大壩的地點,并說明理由。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讓教學更有效 精品試卷 | 科學4.1探索地球表面(第1課時) 分層練習科學觀念:能夠說出地球的內部圈層結構(地殼、地幔、地核)和外部圈層結構(大氣圈、水圈、生物圈);認識不同類型地形的基本特征;認識等高線地形圖,并能根據等高線的特點判讀簡單的等高線地形圖。科學思維:理解各圈層的主要特點和相互關系;運用比較、歸納等方法,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和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結合等高線地形圖中等高線的特點判讀山地的地形部位,提高知識的運用能力。探究實踐:通過觀察圖片、分析資料,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信息處理能力;通過體會等高線地形圖的繪制過程,增加動手實踐能力。態度責任:使學生認識到地球各圈層是相互聯系、相互影響的,樹立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科學發展觀;形成嚴謹的科學探究態度,增強對大自然的熱愛。1.【答案】D【分析】人們通常把陸地地形分為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五種基本類型。丘陵海拔較低,地面有起伏,坡度和緩,相對高度一般不超過200米;平原海拔較低,一般在200米以下,地面平坦遼闊;山地海拔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坡度陡峻,溝谷較深;高原海拔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地面坦蕩,邊緣比較陡峻;盆地四周高中間低。【解答】解:四周高山環繞,中間地勢平坦的地形類型是盆地,世界上面積最大的盆地是非洲的剛果盆地。故選:D。【點評】本題考查不同地形類型的特點,結合所學知識點解答即可。2.【答案】D【分析】地球內部結構是指地球內部的分層結構。根據地震波在地下不同深度傳播速度的變化,一般將地球內部分為三個同心球層:地核、地幔和地殼。中心層是地核;中間是地幔;外層是地殼。【解答】解:地球內部的結構特點是:從外到內厚度逐漸增加,溫度逐漸升高,地球內部圈層(從外到內)分為地殼、地幔和地核。大氣圈不是地球內部三個層圈。故選:D。【點評】本題考查地球內部圈層的名稱,解答本題要明確考查的知識點是地球內部結構,運用所學,準確作答。3.【答案】C【分析】地表各種高低起伏的形態,總稱為地形.陸地表面的地形多種多樣,人們通常把陸地地形分為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五種基本類型.平原和高原的共同特點是地表起伏小.不同的是,平原海拔較低,一般在200米以下;而高原海拔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邊緣比較陡峭.山地和丘陵的共同特點是地表崎嶇不平.不同的是,山地較高,海拔多在500,坡度較陡,溝谷較深;而丘陵較低,海拔大致在500米以下,相對高度一般不超過200米.盆地四周多被山地或高原環繞,中部相對低平.【解答】解:高原海拔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地表起伏小,邊緣比較陡峭;平原海拔較低,一般在200米以下,地表起伏小;山地較高,海拔多在500,坡度較陡,溝谷較深;丘陵較低,海拔大致在500米以下,相對高度一般不超過200米;盆地四周多被山地或高原環繞,中部相對低平。根據題意。故選:C。【點評】本題考查了五種地形的特點,理解掌握.4.【答案】B【分析】地殼下面地球的中間層,叫做“地幔”,厚度約2865公里,主要由致密的造巖物質構成,這是地球內部體積最大、質量最大的一層。【解答】解:地球的地幔部分有一個液態層,區內存在著高溫、高壓下含氣體揮發份的熔融狀硅酸鹽,即巖漿。它一旦從地殼薄弱的地沖出地表,就形成了火山噴發。故選:B。【點評】考查地球的內部構造,為基礎題。5.【答案】C【分析】地球的內部圈層依據地震波在地球內部傳播速度的變化,將地球內部大致分為:地殼、地幔、地核。【解答】解:地球內部圈層從外向里分別為地殼、地幔、地核,地殼和地幔的界面為莫霍界面,地幔和地核的界面為古登堡界面,從地殼到地核,依次經過地殼一地幔一地核。故選:C。【點評】本題難度中等,需掌握地球圈層結構的知識,并具備一定的提取信息和分析信息的能力,才能解決問題。6.【答案】A【分析】把海拔高度相同的各點用線連接起來,這條線就是等高線;在等高線地形圖上,同一條等高線上的各點,海拔高度都是相等的.等高線越密集,坡度越陡,等高線越稀疏,坡度越緩.【解答】解:把海拔高度相同的各點連接起來的線就是等高線,故A不正確;在等高線地形圖上,同一條等高線上的各點,海拔高度都是相等的,故B正確;等高線地形圖是用等高線表示地面高低起伏的地圖,故C正確;陡崖處等高線相交,陡崖處除外,等高線不能重合相交,故D正確。故選:A。【點評】本題考查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屬于基礎題.2024年6月20日,據貴州省安順市水文水資源局實測數據顯示,黃果樹瀑布流量最高時達每秒381立方米,為2024年最大水量。讀黃果樹瀑布圖,完成7﹣7題。7.【答案】B【分析】地球的內部圈層依據地震波在地球內部傳播速度的變化大致分為地殼、地幔、地核;地球外部圈層可分為大氣圈、水圈、生物圈等三個基本圈層。【解答】解:圖中包括的事物有巖石、水、生物、大氣,包括地球圈層有水圈、巖石圈、生物圈、大氣圈。故選:B。【點評】本題考查了地球圈層結構,難度較小,屬于基礎題,解題的關鍵是從材料中獲取信息和掌握地球圈層結構的相關知識。8.【答案】D【分析】巖石圈是地球上部相對于軟流圈而言的堅硬的巖石圈層。厚約60~120公里,包括地殼的全部和上地幔的頂部,由花崗質巖、玄武質巖和超基性巖組成。【解答】解:地球是一個兩極稍扁,赤道略鼓的球體,故A敘述正確;地球內部結構從外向內依次是:地殼、地幔、地核,故B敘述正確;地球內部結構最薄部分是C﹣﹣地殼、最厚部分是B﹣﹣地核,故C敘述正確;巖石圈包括地殼的全部和上地幔的頂部,故D敘述錯誤。故選:D。【點評】本題考查地球的形狀及地球的內部結構,結合所學知識點解答即可。9.【答案】C【分析】人們通常把陸地地形分為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五種基本類型。丘陵海拔較低,地面有起伏,坡度和緩,相對高度一般不超過200米。平原海拔較低,一般在200米以下,地面平坦遼闊。山地海拔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坡度陡峻,溝谷較深。高原海拔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地面坦蕩,邊緣比較陡峻。盆地四周高中間低。【解答】解:讀圖可知:A圖海拔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坡度陡峻,溝谷較深,為山地;B圖盆地四周高中間低,為盆地;C圖海拔較低,地面平坦遼闊,為平原;D圖海拔較高,地面坦蕩,邊緣比較陡峻,為高原;故選項C符合題意。故選:C。【點評】本題考查五種地形的特點,結合地圖理解答題即可。10.【答案】D【分析】在等高線地形圖上,等高線閉合且等高線數值中間高四周低則為山頂;兩山頂之間相對低洼的部位為鞍部;等高線閉合且等高線數值中間低四周高則為盆地;等高線向海拔低處凸為山脊;等高線向海拔高處凸為山谷。等高線密集,坡度陡,等高線稀疏,坡度緩。【解答】解:讀圖可得,①是山頂,②處等高線向海拔低處凸出,是山脊,③處等高線向海拔高處凸出,是山谷,④處等高線重合,是陡崖。故選:D。【點評】本題考查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讀圖解答即可。11.【答案】A【分析】在等高線地形圖上,等高線閉合且等高線數值中間高四周低則為山頂;兩山頂之間相對低洼的部位為鞍部;等高線閉合且等高線數值中間低四周高則為盆地;等高線向海拔低處凸為山脊;等高線向海拔高處凸為山谷;等高線重合的部位是陡崖。【解答】解:讀圖可知,①處等高線閉合且等高線數值中間高四周低則為是山峰,A正確;②處等高線向海拔低處凸為山脊,B錯誤;③處等高線向海拔高處凸為山谷,C錯誤;④處等高線重合是陡崖,D錯誤。故選:A。【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山體部位的判讀,讀圖結合知識點分析解答即可。12.【答案】B【分析】人們通常把陸地地形分為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五種基本類型。丘陵海拔較低,地面有起伏,坡度和緩,相對高度一般不超過200米。平原海拔較低,一般在200米以下,地面平坦遼闊。山地海拔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坡度陡峻,溝谷較深。高原海拔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地面坦蕩,邊緣比較陡峻。盆地四周高中間低。【解答】解:平原和高原的共同特點是地面起伏小;山地與丘陵的共同特點是地面崎嶇不平;盆地四周多被山地和高原環繞,中部不一定是平原;相對高度大,且海拔較高的地形不一定是高原,也可能是山地。故選:B。【點評】本題考查了對五種基本地形類型及其比較的認識,基礎知識,難度不大。13.【答案】A【分析】地球圈層結構分為地球外部圈層和地球內部圈層兩大部分。 地球外部圈層包括大氣圈、水圈和生物圈。地球內部圈層包括地殼、地幔和地核。【解答】解:大氣圈提供了生物生存所必需的氧氣;大氣圈中存在風、雨、云等天氣現象;生物圈滲透于各個圈層,對巖石圈也有影響; 巖石圈被大氣圈、水圈和生物圈覆蓋,這些外部圈層與巖石圈相互滲透,共同構成了地球的表層環境。故選:A。【點評】 本題考查了地球圈層的相互關系,屬于基礎題,解題的關鍵是掌握地球圈層結構的相關知識。14.【答案】見試題解答內容【分析】人們通常把陸地地形分為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五種基本類型.丘陵海拔較低,地面有起伏,坡度和緩,相對高度一般不超過200米.平原海拔較低,一般在200米以下,地面平坦遼闊.山地海拔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坡度陡峻,溝谷較深.高原海拔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地面坦蕩,邊緣比較陡峻.盆地四周高中間低.【解答】解:丘陵海拔較低,地面有起伏,坡度和緩,相對高度一般不超過200米.平原海拔較低,一般在200米以下,地面平坦遼闊.山地海拔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坡度陡峻,溝谷較深.高原海拔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地面坦蕩,邊緣比較陡峻.盆地四周高中間低.故答案為:B﹣山地;A﹣平原;D﹣高原;C盆地;E﹣丘陵.【點評】本題考查陸地地形各自的特點,理解記憶即可.15.【答案】(1)地幔;(2)B。【分析】地表以下為地球的內部圈層,包括地殼、地幔和地核;軟流層以上的地幔部分與地殼主要由巖石組成,構成了巖石圈。【解答】解:(1)地球的內部結構就像一個煮熟的雞蛋,蛋殼相當于地球的地殼,蛋白相當于地球的地幔,蛋黃相當于地球的地核。(2)軟流層位于地幔上部(B)。故答案為:(1)地幔;(2)B。【點評】本題主要考查了地球內部圈層的劃分,要求學生能熟練判斷圈層名稱及劃分依據,運用相關知識進行分析解答。16.【答案】C【分析】人們通常把陸地地形分為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五種基本類型。丘陵海拔較低,地面有起伏,坡度和緩,相對高度一般不超過200米。平原海拔較低,一般在200米以下,地面平坦遼闊。山地海拔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坡度陡峻,溝谷較深。高原海拔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地面坦蕩,邊緣比較陡峻。盆地四周高中間低。【解答】解:讀圖可得,A所示的是山地,B所示的是高原,C所示的是盆地,D所示的是丘陵,E所示的是平原。故選:C。【點評】本題考查世界不同陸地地形的特征,讀圖解答即可。17.【答案】C【分析】地球圈層結構分為地球外部圈層和地球內部圈層兩大部分,地球外部圈層可分為大氣圈、水圈、生物圈,地球內部圈層可分為地殼、地幔和地核。地殼和上地幔頂部(軟流層以上)由堅硬的巖石組成,合稱巖石圈。【解答】解: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生物圈占有大氣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巖石圈的上部,它與三大圈層都有交叉、相互滲透、相互影響,因此①為生物圈;一般來說地球圈層由內向外依次為巖石圈、水圈和大氣圈,即③為巖石圈,②為水圈。故選:C。【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地球的圈層結構,據所學知識分析,圖示信息即可。讀圖,完成下面小題。18.【答案】A【分析】等高線地形圖是用等高線表示地面起伏和高度狀況的地圖。在同一幅等高線地形圖上,地面越高,等高線條數越多;等高線密集的地方,地面坡度陡峻;凡等高線重合處,必為峭壁;若等高線成較小的封閉曲線時,這一地區便是山峰、洼地或小島;等高線的形狀是從山頂起逐漸向外凸出的為山脊,山脊的連線稱為分水線;等高線形狀逐漸向山頂或鞍部方向凸出的為山谷,谷地的連線為集水線;兩山頂之間相對低洼的部位,稱為山的鞍部。【解答】解:讀圖可知,根據該圖的指向標,可以判斷出月影峰位于智賢峰的東北方向,故A正確;甲地所處的等高線向海拔高處凸出,故為山谷,故B錯誤;智賢峰的海拔在500~600米之間,月影峰的海拔在400~500米之間,因此智賢峰的海拔比月影峰的海拔高,故C錯誤;圖中①、②兩條登山線路,線路①坡度更緩,因為線路①所途徑的地區等高線更加稀疏,故D錯誤。故選:A。【點評】本題考查了等高線地形圖中地形部位的判讀、方向的判讀、海拔高度的判讀、等高線疏密與坡度陡緩的關系,讀圖分析解答此題。19.【答案】D【分析】在等高線地形圖上,等高線閉合且等高線數值中間高四周低則為山頂;兩山頂之間相對低洼的部位為鞍部;等高線閉合且等高線數值中間低四周高則為盆地;等高線向海拔低處凸為山脊;等高線向海拔高處凸為山谷,等高線重合的部位是陡崖。比例尺是表示圖上距離比實地距離縮小的程度。在圖幅相同的條件下,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圍越小,內容越詳細;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圍越大,內容越簡略。【解答】解:圖中所示①是山頂,故A錯誤;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①圖比例尺的分母大,①圖比例尺比②圖比例尺小,故B錯誤;①圖虛線等高線向海拔低處凸出,該地表示山脊,故C錯誤;甲﹣乙的實際距離大于丙﹣丁的實際距離,則甲﹣乙處等高線比丙﹣丁處等高線稀疏,所以甲﹣乙的坡度比丙﹣丁的坡度小,故D正確。故選:D。【點評】本題考查比例尺的大小與等高線的判讀,結合判斷規律讀圖理解解答即可。20.【答案】D【分析】在等高線地形圖上,等高線閉合且等高線數值中間高四周低則為山頂;兩山頂之間相對低洼的部位為鞍部;等高線閉合且等高線數值中間低四周高則為盆地;等高線向海拔低處凸為山脊;等高線向海拔高處凸為山谷;幾條海拔高度不同的等高線重合的部位是陡崖。等高線稀疏,坡度平緩;等高線密集,坡度較陡。【解答】解:等高線向海拔高處凸為山谷,山谷處容易形成河流;讀圖可知,河流從高處流向低處,說明b地海拔高于a地,故選項A錯誤。圖中的等高距不能確定,無法判斷a、b兩地的相對高度,故選項B錯誤。山谷處容易形成河流,故選項C錯誤。根據指向標判斷,河流自西南流向東北,故選項D正確。根據題意。故選:D。【點評】本題考查了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掌握各種地形的判讀方法后,理解解答即可。21.【答案】D【分析】在等高線地形圖上,等高線閉合且等高線數值中間高四周低為山頂;兩山頂之間相對低洼的部位為鞍部;等高線閉合且等高線數值中間低四周高為盆地;等高線向海拔低處凸為山脊;等高線向海拔高處凸為山谷;幾條海拔不同的等高線重合處為陡崖。等高線密集表示坡陡,等高線稀疏表示坡緩。據圖中不同序號的位置解答。【解答】解:讀圖可得,山峰②位于山峰①的西北方向;山峰②高于山峰①;④是山脊,⑤是鞍部;⑥是陡崖,適合攀巖。故選:D。【點評】本題考查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結合所學知識點讀圖解答即可。22.【答案】C【分析】(1)用等高線來表示地面高低起伏的地圖,就稱之為等高線地形圖,在等高線地形圖中,根據等高線不同的彎曲形態,就可以看出地表形態的一般狀況.(2)在等高線地形圖上,等高線閉合且等高線數值中間高四周低則為山頂;兩山頂之間相對低洼的部位為鞍部;等高線閉合且等高線數值中間低四周高則為盆地;等高線向海拔低處凸為山脊;等高線向海拔高處凸為山谷;幾條海拔不同的等高線重合處為陡崖.等高線密集表示坡陡,等高線稀疏表示坡緩.山谷為集水線,能形成河流,山脊為分水線,不能形成河流.【解答】解:圖中是等高線地形圖,如果a>b>c>d,則甲地為山脊,乙地為山谷,能形成河流,丙為山頂;甲乙丙丁四地海拔由高到低依次為丙、甲、乙、丁,站在丙地可能看到圖中任何部位。根據題意。故選:C。【點評】此題考查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有一定的難度.23.【答案】(1)凝固;(2)②。【分析】地球由內到外分為地核,地幔,地殼;物態變化:固變氣為升華,固體變液體為熔化,氣變固體為凝華,氣變液體為液化,液變氣為汽化,液體變固體為凝固。【解答】解:(1 )圖示中巖漿為液體噴出地表后為巖石,故從液體變固體,為凝固。(2)讀圖可知,①為地殼,②地幔,③是地核。故答案為:(1)凝固;(2)②。【點評】該題考查地球內部的結構以及物態變化的知識,結合所學理解解答。24.【答案】見試題解答內容【分析】在等高線地形圖上,等高線閉合且等高線數值中間高四周低為山頂,兩山頂之間相對低洼的部位為鞍部,等高線閉合且等高線數值中間低四周高為盆地,等高線向海拔低處凸為山脊,等高線向海拔高處凸為山谷,等高線重合的地方為陡崖。等高線密集表示坡陡,等高線稀疏表示坡緩。【解答】解:讀圖分析可知:(1)依據位置,圖中地形部位A等高線閉合且等高線數值中間高四周低為山頂,B兩山頂之間相對低洼的部位為鞍部,C等高線重合的地方為陡崖。三地中適合攀巖活動的是C。(2)甲、乙、丙三處中,甲處為山脊,山脊為分水線,不可能發育河流。(3)海拔是地面某一個地點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離。從圖中可以看出,E地的海拔是100米,D地的海拔是200米;依據指向標判斷方向,D位于E地的東南方向。由比例尺=圖上距離÷實地距離,可得實地距離=圖上距離÷比例尺。若量得DE兩地的圖上距離為3厘米,則實地直線距離為3×150000=4500米。故答案為:(1)山頂;鞍部;陡崖;C;(2)甲;甲處為山脊,山脊為分水線;(3)100;200;東南;4500。【點評】本題考查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讀圖理解解答即可。25.【答案】見試題解答內容【分析】在等高線地形圖上,等高線閉合且等高線數值中間高四周低則為山頂,兩山頂之間相對低洼的部位為鞍部,等高線閉合且等高線數值中間低四周高則為盆地,等高線向海拔低處凸為山脊,等高線向海拔高處凸為山谷,等高線重合的地方為陡崖.等高線密集表示坡陡,等高線稀疏表示坡緩.【解答】解:讀圖分析可知:(1)圖中最高山峰的海拔是263米.(2)甲、乙兩條山路坡度更緩的是甲,因為甲處等高線稀疏,坡緩.(3)若選擇營地,圖中A、B兩地適宜搭帳篷的是B地,因為B處地勢平坦,A處地勢偏高.(4)在有指向標的地圖上,用指向標指示方向,指向標箭頭的指向一般為北方;可判定,李莊位于吳莊的東北方向,若該兩村莊圖上距離約為1.2厘米,則兩地實地距離為1.2×2000=2.4千米.(5)根據李莊、吳莊所處位置,最有可能遭受泥石流威脅的是吳莊,因為吳莊位于山谷處.故答案為:(1)263;(2)甲;(3)B;(4)東北;2.4;(5)吳.【點評】本題考查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讀圖理解解答即可.26.【答案】見試題解答內容【分析】在等高線地形圖上,等高線閉合且等高線數值中間高四周低為山頂,兩山頂之間相對低洼的部位為鞍部,等高線閉合且等高線數值中間低四周高為盆地,等高線向海拔低處凸為山脊,等高線向海拔高處凸為山谷,等高線重合的地方為陡崖.等高線密集表示坡陡,等高線稀疏表示坡緩.【解答】解:讀圖分析可知:(1)相對高度是指地面某個地點高出另一個地點的垂直距離,即兩個地點之間的高度差.圖中A地海拔為670米,D地海拔為100米,兩地的相對高度約為670﹣100=570米.A、B、C、D、E、F六地最能體現“深山藏古寺”含義的是F地,因為F地等高線向海拔高出凸為山谷.(2)由比例尺=圖上距離÷實地距離,可得實地距離=圖上距離÷比例尺.量得C、D之間的圖上距離是3厘米,則C、D之間的實際距離是3千米.(3)依據指向標判定方向,圖中小溪的流向大致是自西北向東南流.(4)在等高線地形圖上,等高線密集表示坡陡,等高線稀疏表示坡緩.由此可判定,從E點爬到山頂A和從C點爬到山頂A,比較省力但費時的是從C點爬到山頂A,這是因為坡度緩和,距離也會拉長.故答案為:(1)570; F;(2)3;(3)自西北向東南流;(4)C;坡度緩和,距離也會拉長.【點評】本題考查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讀圖理解解答即可.27.【答案】(1)ACB;(2)乙;(3)取一張白紙,將畫好線的土豆放在上面;沿著土豆上的線,用虛線垂直畫出,固定于紙上;沿著虛線所固定的點,連接并且描繪出來,即為等高線圖。【分析】等高線地形圖是表示某個區域地地形地勢狀況,在同一幅等高線地形圖上,等高距相同,包括了山峰、山谷、山脊、陡崖和鞍部等覺的地形部位。等高線越密集,表示坡度越陡,越稀疏,則表示坡度越緩。【解答】解:讀圖分析可知:(1)為使制作的模型更接近真實情況,制作過程中需注意是盡可能挑選形狀規則的馬鈴薯、畫線時記號筆要水平放置在橡皮上、畫線時所墊每塊橡皮的高度要相同;等高線是水平面上的閉合曲線,不能畫出螺旋式上升的線。綜上所述,故ACB符合題意。(2)步驟④中,俯視模型,若它代表大羅山主峰,小組同學分別從路線甲和乙爬到山頂,乙路線比較容易,其原因是:該路線等高線稀疏,坡度緩。(3)若要把等高線繪在白紙上,步驟為:取一張白紙,將畫好線的土豆放在上面;沿著土豆上的線,用虛線垂直畫出,固定于紙上;沿著虛線所固定的點,連接并且描繪出來,即為等高線圖。故答案為:(1)ACB;(2)乙;(3)取一張白紙,將畫好線的土豆放在上面;沿著土豆上的線,用虛線垂直畫出,固定于紙上;沿著虛線所固定的點,連接并且描繪出來,即為等高線圖。【點評】本題考查等高線地形圖中等高線的特點及等高線的繪制,理解解答即可。28.【答案】見試題解答內容【分析】在等高線地形圖上,等高線閉合且等高線數值中間高四周低則為山頂;兩山頂之間相對低洼的部位為鞍部;高線閉合且等高線數值中間低四周高則為盆地;等高線向海拔低處凸為山脊;等高線向海拔高處凸為山谷。在等高線地形圖上,等高線越密集,表示坡度越陡,等高線越稀疏,表示的坡度越緩。【解答】解:讀圖可知,(1)圖中的等高距為50米,從圖中判斷香爐峰的海拔高度大約為550~600米之間;索道最高處海拔為550~600米之間,最低處海拔在150米~200米之間,索道的相對高度范圍約(550米﹣200米)~(600米﹣150米),得到350~450米之間。(2)紅葉區位于山谷中,站在香爐峰看紅葉區,被山谷遮擋了視線,判斷他們看不到圖中①處的紅葉景區。(3)戶外運動愛好者設計了一條自圖中A點依次經過B、C、D點的山地騎行路線。從A點出發到D點,騎行過程中經過的地形部位:AB段等高線向海拔高處凸,為山谷;CD段等高線向海拔高處凸,為山谷。(4)路段AB段從海拔低處向海拔高處行進,為上坡,用時長;BC段海拔高度相同,地形平坦,用時短。故答案為:(1)550米~600米;350米~450米;(2)否;紅葉區位于山谷中,站在香爐峰看紅葉區,北山谷遮擋了視線;(3)山谷;山谷;(4)路段AB段從海拔低處向海拔高處行進,為上坡,用時長;BC段海拔高度相同,地形平坦,用時短。【點評】本題考查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讀圖理解解答。29.【答案】C地;C位于盆地出口處,在此建大壩省力、省錢,且蓄水量大。【分析】在等高線地形圖上,水庫大壩的選址一般考慮蓄水量、施工的難易、建設成本等問題。【解答】解:讀圖可知,圖示A、B、C、D四地中,C地適合建造大壩,理由是C位于盆地出口處,在此建大壩省力、省錢,且蓄水量大,適宜發電。故答案為:C地;C位于盆地出口處,在此建大壩省力、省錢,且蓄水量大。【點評】本題考查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在把握水庫大壩選址要求的基礎上,讀圖理解解答即可。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核心素養】4.1 探索地球表面(第1課時)分層練習(原卷版).docx 【核心素養】4.1 探索地球表面(第1課時)分層練習(解析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