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8張PPT)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2012年至今)2012年)中國現代史第一單元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和鞏固第二單元 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與社會主義建設的 探索第三單元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第四單元 民族團結與祖國統一第五單元 國防建設與外交成就第六單元 科技文化與社會生活第12課 民族大團結學習目標:1.了解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內容和實施情況,明確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解決我國民族問題的基本國策,也是我國的一項政治制度;認識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意義;(歷史解釋)2.通過教材和補充材料,認識到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依據我國國情建立的,明確它是解決我國民族問題的基本國策,也是我國的一項政治制度;(唯物史觀,史料實證)3.利用圖片等材料,了解我國為實現各民族共同繁榮采取的措施。中國是一個統一多民族國家,牢鑄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家國情懷)by 哈啦一、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任務一:結合書本60頁,梳理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相關內容。3.地位:1.背景:2.含義:4.確立過程:5.實施概況:(一)內容:根據我國民族問題的歷史特點和現實情況。一、民族區域自治制度1、背景:材料二:(中華民族)的主流是由許許多多分散孤立存在的民族單位……形成一個你來我去、我來你去,我中有你、你中有我,而又各具個性的多元統一體。——費孝通《中華民族的多元一體格局》材料一:中國古代史單元目錄節選①中國自古以來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各民族之間交流頻繁,形成了相互依存、不可分離的關系(歷史特點)一、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中國歷史上)民族發展在地區上是相互交叉的……這樣就形成各民族雜居的現象,而一個民族完全聚居在一個地區的比較少,甚至極少……歷史的發展使中國各民族多數是雜居的,互相同化,互相影響。——周恩來《關于我國民族政策的幾個問題》材料三:我國民族分布圖2012年11月,習近平在參觀國家博物館《復興之路 》展覽②我國各民族形成了大雜居、小聚居的分布格局。各民族都有不一樣的傳統文化、風俗習慣。(現實情況)1、背景:一、民族區域自治制度3.地位:1.背景:2.含義:4.確立過程:5.實施概況:根據我國民族問題的歷史特點和現實情況。在國家統一領導下,各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實行區域自治,設立自治機關,行使自治權的制度。我國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區分: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統一多民族國家大雜居、小聚居一、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共同綱領》確定為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被載入憲法194919541984《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頒布實施制度化法律化1947年內蒙古自治區我國建立的第一個自治區一、民族區域自治制度5.實施概況:民族區域自治地方分為:5個自治區30個自治州120個自治縣(旗)1958年寧夏回族自治區1958年廣西壯族自治區1955年新疆維吾爾自治區1965年西藏自治區自治區、自治州、自治縣內蒙古自治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寧夏回族自治區廣西壯族自治區西藏自治區一、民族區域自治制度3.地位:1.背景:2.含義:4.確立過程:5. 實施概況:根據我國民族問題的歷史特點和現實情況。在國家統一領導下,各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實行區域自治,設立自治機關,行使自治權的制度。我國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自治區、自治州、自治縣內蒙古自治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寧夏回族自治區廣西壯族自治區西藏自治區一、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二)意義:任務二:結合書本61頁,概括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意義。①從制度和政策方面保障了少數民族公民享的權利;②對維護民族團結,鞏固祖國統一和促進民族地區發展具有重大意義;中華人民共和國各民族一律平等。國家保障各少數民族的合法的權利和利益,維護和發展各民族的平等、團結、互助和諧關系。國家根據各少數民族的特點和需要,幫助各少數民族地區加速經濟和文化的發展。各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實行區域自治,設立自治機關,行使自治權。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不可分離的部分。材料:P61《相關史事》③為實現各民族共同發展、共同富裕奠定了基礎。一、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2012年至今)二、共同繁榮發展佤族翁丁寨處于奴隸社會的彝族帶著鐐銬的農奴少數民族存在四種不同的社會形態,封建地主經濟占統治地位的有30多個民族,處于封建農奴制的約400萬人口,處于奴隸社會的約100萬人口,保留原始時代生活方式的約60萬人口。任務三:以下材料反映了新中國成立前我國少數民族地區存在什么問題?1、背景:新中國成立前,由于歷史和地理的原因,我國各民族發展很不平衡,很多少數民族的生產力水平十分落后。二、共同繁榮發展任務三:為了實現各民族共同繁榮發展,黨和政府在少數民族地區采取了哪些措施?有什么意義?2、措施:方面 措施 意義政治經濟文化國家政策二、共同繁榮發展2、措施:(1)政治:全國約有3500萬人口的少數民族地區,中央人民政府決定分別不同情況。用更長的時間,采取適合少數民族的特點和有利于民族團結的政策,來完成民主改革的任務。1959年,西藏地區進行了民主改革,中心任務是把封建農奴主土地所有制改變為農民土地所有制,徹底消滅封建農奴制度。經過近兩年的時間,西藏地區完成了以土地改革為中心的民主改革。材料:P15《相關史事》1959年,西藏翻身農奴參加選舉在少數民族地區因地制宜,進行民主改革和社會主義改造。意義:廢除了剝削和壓迫,各族人民翻身做主人,邁進了社會主義社會。二、共同發展2、措施(2)經濟:國家采取許多優惠政策,派出大批人員,還通過技術、資金、物資等多種方式,加強民族地區的經濟建設。教育援疆年份 農業總產值(億元) 工業總產值(億元)1952年 46.5 11.41978年 155.6 212.12014年 11352.3 64369意義:民族地區經濟有了長足發展,少數民族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民族自治地方經濟發展概況青山處處埋忠骨,一腔熱血灑高原。二、共同發展2、措施:(3)文化:國家重視少數民族文化的保護和發展。維吾爾文蒙古文壯文藏文一角:高山族和滿族兩角:朝鮮族和土家族五角:苗族和壯族一元:侗族和瑤族兩元:維吾爾族和彝族五元:藏族和回族人民幣上的少數民族元素二、共同發展2、措施(4)國家戰略:西部大開發西部大開發示意圖北煤南運青藏鐵路2006年,青藏鐵路全線通車,大大加強了祖國內地與邊疆地區的聯系,促進了青海、西藏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吉祥的天路二、共同發展2、措施(4)國家戰略:【合作探究2】中華民族共和國是由56個民族共同組成的統一多民族國家,各民族人民結成了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作為中學生,我們應該怎么做呢?①奉行民族平等的原則,尊重班級里少數民族的同學,尊重他們不同的生活習俗向身邊的人們宣傳民族平等、民族團結的觀念,;②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加強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進各民族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P60民族大團結直擊中考1. (2024·四川眉山·8)創作于1960年的《翻身農奴把歌唱》,唱出了百萬農奴翻身當家作主的喜悅,唱出了感謝毛主席和黨恩的真情,表達了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堅定決心。該歌曲創作的歷史背景是西藏( )A.和平解放 B.進行民主改革 C.自治區建立 D.實行改革開放2. (2024·福建中考·16)在執行國家法定節假日基礎上,某自治州政府安排自治州成立紀念日放假2天,民族節日放假7天。這體現的是( )A.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B.各地支援邊疆開發C.節日活動精彩紛呈 D.旅游行業蓬勃發展BA直擊中考3. (2024·黑龍江齊齊哈爾·16)我們要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促進各民族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結成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我國在少數民族聚居地區實行( )A.政治協商制度 B.民族區域自治制度C.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D.一國兩制4. (2023·江西·14)分析表格,對此解讀合理的是( )BB年份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扶持資金(億元) 1.12 6.42 6.73 10.26A.國家尊重各民族的風俗習慣 B.國家促進各民族共同繁榮發展C.民族地區推行社會主義改造 D.少數民族聚居區設立自治機關【合作探究1】民族團結促進國家發展,民族對立阻礙國家發展。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