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吉首市2024年下學期期末教學質量檢測八年級道德與法治參考答案選擇題(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題號12345678910111213141516答案0D◇AA二、非選擇題(共52分,17題8分,18題10分,19題10分。20題10分,21題14分)17.(8分)(1)①您“為防止網絡沉迷,家長應嚴格管理孩子使用電子產品”的觀點我贊同:(1分)②沉迷于網絡,影響學習、工作和生活,有的同學因為缺乏自制力,需要家長管控;(2分)③但您“避免學生接觸網絡”的觀點我不贊同;(1分)④網絡已經成為我們重要的學習工具和交往平臺,讓我們的生活更加便利:(2分)⑤國家要制定相關法律法規,未成年人也應提高自律意識,遵守網絡道德與法律,成為一名合格的網絡參與者。(2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給分。)》18.(10分)(1)丙的觀點是錯誤的,甲和乙觀點是正確的。(2分)①圖書館是社會公共資源,每個人都有權利進館閱讀,但是衣冠不整本身就是不文明的表現,進館讀書會影響其他人的閱讀體驗,也有損圖書館的形象。(2分)②穿戴整齊是對他人基本的尊重,也是文明的體現,衣冠不整是對其他讀者的不尊重。(2分)③如何穿著是個人的自由,但是在圖書館這樣的公共場所,穿著不當不僅影響自己的形象,也容易引起其他讀者的反感,不利于社會和諧。(2分)④圖書館不允許衣冠不整者進館讀書,體現了管理者強調人與人之間要相互尊重的理念,是社會進步的表現,能夠促進社會生活和諧融洽,減少摩擦。(2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給分。)19.(10分)①要心懷愛國之情,牢固樹立國家利益至上觀念,以熱愛祖國為榮,以危害祖國為恥。②要樹立和增強危機意識和防范意識。我們要對危害國家利益、威脅國家生存和發展的行為時刻保持警惕。③要增強維護國家利益的責任感和使命感。④無論何時何地,我們都應當著眼長遠、顧全大局,以國家利益為重,把國家利益放在第一位。⑤為了國家利益,有時不僅需要放棄個人利益,甚至要獻出自己的生命。⑥捍衛國家尊嚴,堅決同一切損害國家利益的行為作斗爭。⑦我們要自覺遵守道德和法律,積極維護國家團結穩定的局面。(每點2分,答對其中5個要點給滿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給分。)20.(10分)(1)父母對子女的撫養責任:公民維護祖國的安全、榮譽和利益的責任:學生認真學習提升能力的責任;為國家和社會作出貢獻的責任(每點1分,共4分。)(2)①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我們青少年肩負著鑄造民族輝煌的重任,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將通過我們的奮斗成為現實。(3分)②我們應該堅決維護國家的榮譽和利益,主動為國分憂、勇擔重任,這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3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給分)21.(14分)(1)交友不慎、缺乏規則意識;法治觀念淡薄:道德水平低;自制力差;不明是非:不能抵制誘惑等。(任意答到其中4個要點得4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給分。)(2)①認識到不良行為(嚴重不良行為)或者一般違法行為的危害,自覺依法規范自己的行為。②認清犯罪危害,遠離犯罪。③預防違法犯罪,需要我們杜絕不良行為。(④增強法治觀念,依法自律,做一個自覺守法的人。⑤從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習氣,自覺遵紀守法,防患于未然。(10分,每點2分,任意答到其中5個要點給滿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給分)吉首市2024年下學期期末八年級道德與法治參考答案第1頁共1頁①要不言代價與回報,勇于承擔起社會責任10.下列人物的行為與“梨雖無主,我心有主”所蘊含的寓意相符的有(吉首市2024年下學期期末教學質量檢測試題卷②承擔責任意味者需要付出時間精力的代價①小剛為避免上學遲到而跨越護欄節省時間八年級道德與法治③承擔責任往往伴隨著獲得物質回報的權利②放學路上,小華將自行車騎到機動車道上④承擔責任,只有精神回報,沒有物質收獲③考試期間,小黎誠信作答,從不交頭接耳題號總分A.①3B.②3C.①②D.③④④在食堂就管時,小明和朋友有序排隊點餐中A.①②B.1X④C.②3③D.③④得分5.《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規定: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遵循誠信原則,秉持誠實11.圖示法是揭示概念間關系的常用方法。下列圖示反映關系不正確的是(遵守承諾的準則。下列對誠信認識正確的是(考生注意:本試卷共二道大題,時量60分鐘,滿分100分。A.誠信是一項民法原則一、洗擇題(以下各題答案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意的,請用2B鉛筆在答題卡上填涂對B.講誠信就能解決生活中的所有問題應題目里正確答案的英文字母。本大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廳為安全罰金題號12345678910111213141516C踐行誠信意味著任何時候都必須講實話D.失信一定會受到法律制裁答案6.身穿“紅馬甲”的志愿者被稱為“城市流動的風景線”,兒童福利院、敬老院、醫療救護12.面對烏克蘭危機,黨和政府安全高效將同胞撤離回國。有網友感慨:“中國護照的含金量一歲時,我們在父母的悉心照料下感受到了“親情的溫暖”;八歲時,我們在老師的耐心垃圾分類、社區治理、交通硫導…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志愿者們的身影。從志愿者們不在于它能讓你走多遠,而在于它能從危險的地方接你回家!”這表明(教有中懂得了“加減乘除”;十三歲時,我們在與同學的互幫互助中懂得了“友誼的珍貴”的行為可以看出他們()A.國家利益高于人民利益B.實現個人利益保障國家利益到這說明()A.自食其力,通過努力和勞動來實現自我價值C.國家富強是人民利益的保席D.個人利益服從國家利益①人的成長是不斷社會化的過程13.關愛傳遞著美好情感,給人帶來溫暖和希望。下列屬于關愛他人的有(B.將個人理想與國家發展、民族復興結合起來②在父母、老師、同學的幫助下,我們的知識不斷豐富,能力不斷提高①學習委員經常幫助同學補習功課C.自愿承擔社會責任,向社會奉獻自己的愛心③只有在父母、老師的幫助下,我們才能適應社會,逐步成長②某公交車司機看到老大爺行動不便,飛馳而去D.心系人類的前途命運,密切關注世界的發展④海個人都可以從社會中獲得物質支持和精神滋養③某愛心服務站點為環衛工人免費提供綠豆湯7.2024年3月1日是第10個“世界零歧視日”。我們不能以性別、年齡、健康等原因歧視A.①28B.②3④C.X3XD.①2④④小張經常給同學起外號2.2024年3月15日,中央網信辦開展2024年“清朗”專項整治活動,重點對鼓吹炫宮拜他人,是因為(A.①②B.①3C.②③D.①④金誘導粉絲無底線追星等危害未成年人的10項網絡問題進行整治。這告訴我們(A.現實生活中的所有歧視現象都無法消除14.清澈的愛、只為中國!看似簡單的八個字,卻飽含對祖國最深、最真、最純的情感。這句令無數國人眼含熱淚、刻骨銘心的話是一位輛牲時年僅19歲的中國邊防戰士陳祥榕寫下A.要學會辨別網絡信息,自覺抵制不良信息B.只有做出巨大貢獻的人才值得被我們尊重的戰斗口號。陳祥榕烈士的事跡啟發青少年(B.建設法治中國主要靠網絡媒體C.尊重他人是一個人外在修養的內在表現C網絡豐富我們的生活,增長了我們的見識D.我們都是有尊嚴的個休,都希望得到尊垂A.為了國家利益,有時不僅需要放棄個人利益,甚至要獻出自己的生命8.目前多趟復興號列車設有靜音車廂,旅客在享受“靜音福利”的同時,也須在車廂內保持B.行使保衛邊疆、維護國家安全的基本權利,才能更好地實現人生價值D.凈化網絡環境只能依靠“德治”C.人民利益和國家利益總是不能兼顧的,必須犧牲人民利益成全國家利益3.人的成長是不斷社會化的過程。在社會生活中,我們逐步成長為一名合格的社會成員。下安靜,使用各類電子設備時須佩戴耳機或關閉音源外放功能等。這表明(D.歲月靜好是因為有很多人在承擔著責任,只有否定個人利益才能維護國家利益列屬于社會化過程的有(①井然有序的社會生活離不開規則保障②規則是人們在共同協商基礎上形成的15.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決定授予于敏等8人“共和國勛章”,以下是四位①在父母的言傳身教下,養成守法的好習慣③違反社會規則就應該受到法律的制裁④我們需要發自內心地敬畏和遵守規則勛章獲得者所說的話,從中可以看出共和國勛章獲得者(②在榜樣的號召下,堅定報效祖國的信念A.①②B.①④C.②3D.③④·“國家需要我,我一定全力以赴”一一于敏③在老師的教誨下,不斷提高知識水平9.中學生張華平日不愛學習,自由散漫,在電影院看電影時大聲喧嘩;一次,張華撿到李明“國家需要我,我就去做。”一一孫家棟④在學校舉辦的競賽中,一心追求獎項的手表,李明來認領時他拒不歸還,還用刀把李明刺成重傷,被人民法院判處有期徒刑·“這輩子沒有虛度,一生屬于核潛艇,屬于祖國。”-一黃旭華A.①②③B.①②④C.①3④D.②3④上述材料中張華的三種行為分別屬于什么違法行為(·“深感國家對我的信任,也深感責任的重大和任務的艱巨。我暗下決心,一定不負重托4.“不忘初心、25年飛天逐夢”神舟十五號航天員鄧清明:1997年年底成為我國載人航天A.行政違法行為、民事違法行為、刑事違法行為全力完成任務。”-屠呦呦工程實施后第一批航天員14人中的一員。56歲的鄧清明為飛天任務準備了25年,24年“替B.民事違法行為、刑事違法行為、行政違法行為①有很強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②以國家利益為重,把國家利益放在第一位補”的鄧清明終丁圓夢,實現夢想。在筑夢航天強國的路上,有無數個像鄧清明一樣的航C.刑串違法行為、行政違法行為、民事違法行為③有若深厚的愛國情懷和奉獻精神④注重個人利益,強調個人價值的實現天人,默默工作、無私泰獻。從航天英雄身上可以看到(D.民事違法行為、行政違法行為、刑事違法行為A.①2③B.①③④C.①2④D.②3④八年級道德與法治第1頁(共6頁)八年級道德與法治第2頁(共6頁)八年級道德與法治第3(共6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八年級 道德與法治.pdf 八年級道德與法治參考答案.pdf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