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6張PPT)部編版/七年級下冊《 第19課 清朝君主專制的強化》中國歷史學習目標一:君主專制強化的表現(一)軍機處設立——皇權的極致集中(二)文字獄與文化專制政策——思想的禁錮牢籠(三)閉關政策——對外交流的自我封閉學習目標二:君主專制強化之危害 不斷加強的社會矛盾——王朝衰落的隱患CONTENTS目錄梳理中國古代君主專制的歷程君主專制強調君主個人的絕對權威,國家的政治決策、行政管理、軍事指揮等重要權力都集中于君主一人手中,君主的意志凌駕于法律和其他政治力量之上,對國家事務進行全面、直接的掌控。秦朝創立、 漢朝鞏固、 隋唐完善、宋朝加強、元朝新變化、明清強化01素養目標02新知導入03新知講解04拓展延伸05課堂總結06課堂練習07作業布置素養目標2022年課程標準:通過了解清朝加強皇權的舉措,初步認識君主專制帶來的社會弊端;通過清中葉以來的政治腐敗、故步自封和19世紀的國際局勢,認識當時中國社會面臨的嚴重危機。素養目標:1.知道軍機處的設立、文字獄與文化專制政策、不斷加深的社會矛盾、閉關政策等基本內容,了解清朝君主專制強化,認識君主專制帶來的社會弊端。(史料實證、歷史解釋)2.了解清朝加強皇權的措施,并將其置于整個中國古代歷史發展進程中的加以考察,認識君主專制不斷強化的發展趨勢。(時空觀念、唯物史觀)3.了解清中葉以來的政治腐敗,清朝社會矛盾不斷加劇、固步自封的表現,認識當時中國社會民的嚴重危機。(史料實證、家國情懷)整體感知結合本課子目錄思考,清朝如何強化君主專制的?軍機處設立皇權的極致集中文字獄與文化專制政策君主專制發展到頂峰清朝君主專制的強化思想的禁錮牢籠王朝衰落的隱患不斷加強的社會矛盾閉關政策對外交流的自我封閉新知導入點擊播放視頻康熙皇帝為什么要設立南書房?清朝加強君主專制統治還表現在哪些方面?1677年,康熙皇帝說:“今欲于翰林內選擇博學善書者二員,常侍左右,講究文義。”隨后,一些翰林被調到乾清宮南書房值班,稱為“南書房行走”。他們除陪皇帝寫字作詩外,也會按皇帝的意旨草擬詔書,成為處理政務的秘書班子。南書房位置示意圖part 01學習目標一:君主專制強化的表現(一)軍機處設立——皇權的極致集中副標題:“皇權登頂的關鍵一步”PART01上聯:承旨擬文,皇權至上臻極盛下聯:跪書傳令,政務中樞助獨裁橫批:君權巔峰自主學習:閱讀110頁內容,梳理清朝加強皇權的過程。清朝初期議政王大臣會議康熙設立南書房乾隆撤銷議政王大臣會議雍正軍機處地位高于皇帝直接為皇帝草擬諭旨和處理奏章輔助皇帝處理政務的最重要的中樞機構皇帝具有至高無上的權威1.軍機處的設立新知講解材料:雍正年間,因與準噶爾部作戰,往返戰報頻繁,而內閣距內廷過遠,不能親授機宜,為緊急處理西北軍務,始左隆宗門內設立“軍需房”,亦稱“軍機房”……(軍機處)作為皇帝私人的工作班子,直接聽命于皇帝……擬定皇帝發布的諭旨,辦理皇帝交議的大政,審辦大獄案件,奏補文武官員,考查行軍之山川道里與兵馬錢糧,查考大典禮舊案與考證歷史事件……所謂“軍國大計,罔不總攬”……軍機處的設立,實質在于分內閣之權,以利于皇帝集權獨裁,是為統治者加強君權的一種措施。軍機處作為封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高度發展的產物,其特點為處理政務迅速而機密,但自身無獨立性。軍機處起草的諭旨,先下內閣,以次及于部院,層層下達者稱“明發”;不經內閣,由軍機處封緘嚴密,驛馬傳遞……軍機處為辦理機務,承寫密旨之地,關防嚴密。軍機處雖然地位顯赫,但須絕對聽命附屬于皇帝,沒有絲毫獨立行動和決策的余地。——摘編自李志敏主編《中國通史卷4》合作探究:根據材料,歸納開始設立軍機處的原因。概括軍機大臣的實質和特點。新知講解原因實質特點點擊播放視頻軍機處內部陳設簡單,只有桌、椅、炕、筆、硯等設施和物品。軍機處人員精干,有官而無吏,辦事效率高。軍機處有非常嚴格的保密制度,使外人不能窺視其活動及文件等。即便是王公臣,沒有皇帝的特旨,也不準出入軍機處。知識拓展軍機處清初保留著專門由滿洲貴族組成的議政王大臣會議康熙時設立南書房雍正時設立軍機處乾隆撤銷議政王大臣會議受限獨掌擴大皇權變化的實質是什么?①使議政王大臣會議名存實亡,到乾隆帝時期被撤銷。②便于皇帝獨掌朝政,使皇帝具有至高無上的權威,一切都要服從皇帝的意志,使君主專制進一步強化。順治帝康熙帝乾隆帝雍正帝雍正帝創立軍機處,把它和奏折制度相結合,即以朱批諭旨答復臣下奏折,召見軍機大臣授以政事機宜,天下庶務總歸他一人處理。——《變更行政制度》中國通史思考:材料可見皇帝的權力達到了什么高度?知識小聚:強化君權合作探究:根據材料,歸納設立軍機處的影響?軍機處的設置便于皇帝獨斷朝政,使皇帝具有至高無上的權威,一切都要服從皇帝的意志,從而使君主專制進一步強化新知講解奏折制度,清朝高級官員向皇帝奏事進言的文書制度,也稱折子、奏帖或折奏。始用于康熙年間,雍正以后普遍采用,乾隆年間形成固定制度。至清亡廢止,歷時兩百余年。由于奏折是清代雍正以后最重要的官文書,其涉及的內容十分廣泛,幾乎概括了當時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各方面。既速且密,有利于皇帝個人的專制獨裁。2.奏折制度新知講解知識拓展合作探究:中國君主專制制度的確立與強化歷程。君主專制到達頂峰專制主義:君權和相權中央集權:秦漢唐宋元明清三公九卿分封制推恩令、刺史三省六部分化相權行省制設中書省廢除丞相軍機處主要特征是皇帝個人的專斷獨裁是相對于地方分權而言的,其特點是地方政府在政治、經濟、軍事方面沒有獨立性,必須嚴格服從中央政府的命令,一切受制于中央中央和地方中央集權專制主義知識補充皇權逐步加強,到清朝達到頂峰知識拓展part 02學習目標一:君主專制強化的表現(二)文字獄與文化專制政策——思想的禁錮牢籠副標題:“文化浩劫下的思想禁錮”PART02上聯:文網森嚴,士庶寒心遭禁錮下聯:儒經倡導,篇章檢審入牢籠橫批:思想桎梏從知識分子的詩詞文章中摘取只言片語,加以歪曲解釋,再借題發揮,羅織罪狀,制造了大量冤獄,很多人因此被處死,連親屬、師友都受到迫害。人們把這種做法稱為“文字獄”。雍正帝乾隆帝康熙帝文字獄1.文字獄的含義點擊播放視頻清風不識字,何故亂翻書“舊時謂統治者為迫害知識分子,故意從其著作中摘取字句,羅織成罪”。—— 羅竹風《漢語大詞典》新知講解材料一:翰林院庶吉士徐駿,是康熙朝刑部尚書徐乾學的兒子,也是顧炎武的甥孫。雍正八年(1730年),徐駿在奏章里,把“陛下”的“陛”字錯寫成“狴”字,雍正見了,馬上把徐駿革職。后來再派人一查,在徐駿的詩集里找出了如下詩句“清風不識字,何事亂翻書”“明月有情還顧我,清風無意不留人”,于是雍正認為這是存心誹謗,照大不敬律斬立決。材料二:朝臣查嗣庭任江西主考,出題“維民所止”,被告發“維止”二字,影射“去雍正二字之首”。雍正大怒,將查嗣庭入獄。結果是查連驚帶嚇死于獄中,其尸被戮,所查親屬或處斬或凌遲或流放。再如,有個叫徐駿的官員,僅僅因為詩中有“清風不識字,何故亂翻書”一句,便被扣上“誹謗朝廷”的罪名,落得個身首異處。材料三:翰林學士胡中藻有句詩曰“一把心腸論濁清”,乾隆看到后大發雷霆:“加‘濁’字于國號‘清’字之上,是何居心?”胡中藻遂因一“濁”字被殺,并罪及師友。合作探究:結合文字獄典型案例,思考:清朝大興文字獄的目的?目的:從思想領域嚴密控制知識分子,鞏固統治。新知講解合作探究:結合材料和課本知識,分組討論清朝大興文字獄的基本情況(包括背景、時間段、特點)。并說說清朝大興文字獄的影響。“清代文字獄,主要集中在前期,歷順治、康熙、雍正、乾隆四代君王,綿延一百三十余年。無論就時間之長,案件之多,還是規模之大,株連之廣,花樣之翻新,手段之殘忍來看,在中國的封建時代,都是沒有前例的。”——周宗奇《文字獄紀實》序言避席畏聞文字獄,著書都為稻粱謀。——龔自珍規模之大,次數之多,遠超前代。①文字獄造成了社會恐怖,摧殘了許多人才,致使知識分子從此再不敢過問政治,也不敢表露個人的思想;②禁錮了人們的思想言論,嚴重阻礙了思想、學術的發展和進步。時間段特點影響①政治方面:強化君主專制、防范反清思想;②文化方面:文化差異與沖突、儒家學說的影響。③社會方面:社會不穩定因素、士紳階層的影響力。背景新知講解材料:清朝乾隆時期纂修的《四庫全書》是全世界范圍內薈萃群書的空前巨制。它整理保存了大量歷史文獻和典籍,反映了中華文化建設的重大成就。《四庫全書》的纂修是為了加強文化專制,鞏固清朝統治 ,其內容也主要選擇那些有利于清朝統治的內容,對清代的文化專制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由紀昀等多位高官學者撰寫,3800多人抄寫,耗時13年編成的叢書。是對中國所有文字記載以來所存文獻的最大集結于總匯。共有3.6萬冊,曰8億字。分經、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庫。2.文化專制閱讀材料歸納文化專制政策的表現、影響新知講解2.內容:清人纂修《四庫全書》而古書亡矣!......全毀,抽毀,剜去之類也且不說,最陰險的是刪改了古書的內容。——魯迅:《病后雜談之余》一方面,大力提倡尊孔讀經,組織人力大規模進行整理文獻和編纂書籍的活動;另一方面,對全國書籍進行全面檢查,把認為是對清朝統治不利的書籍列為禁書,收繳并銷毀。許多珍貴的書籍被查禁和銷毀。順治九年(1652年)九月,他親率諸王大臣等到太學隆重釋奠孔子,親行兩跪六叩禮。福臨還命內院諸臣翻譯五經。他主持編修《資政要覽》、《勸善要言》、《順治大訓》、《范行恒言》、《人臣儆心錄》等,均親自撰寫序言。在乾隆的主持下,《四庫全書》表面上是古籍整理,實際目的是將古代的文化典籍進行篡改,以刪去不利之處保留對清朝統治有利的部分。“在長達19年的禁書過程中,共禁毀書籍3100多種、151000多部,銷毀書板80000塊以上。”1.目的:3.影響:閱讀材料歸納文化專制政策的表現、影響維護集權統治新知講解合作探究:比較秦朝、西漢、明朝、清朝加強思想統治的措施,談談你對此的看法。秦漢明清焚書坑儒尊崇儒術八股取士文字獄鞏固統治,禁錮思想新知講解part 03學習目標一:君主專制強化的表現(三)閉關政策——對外交流的自我封閉 副標題:“鎖國之殤與時代的背離”PART03上聯:鎖港閉疆,自恃天朝上國夢下聯:拒洋排外,漸疏世界大潮流橫批:固步自封閉關鎖國政策指閉關自守,不與外界接觸的一種國家政策,是典型的孤立主義。嚴格限制對外經濟、文化、科學等方面的交流。“閉關鎖國”體現為對海外貿易的各種限制性政策。閱讀材料,概括清朝統治者為什么要推行這種“閉關鎖國”政策 天朝物產豐盈,無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貨物以通有無。特因天朝所產茶葉、瓷器絲綢為西洋各國及爾國必需之物,是以加恩體恤,在澳門開設洋行……——《清高宗實錄》卷一四三五①清朝統治者認為天朝物產豐富,無所不有,不需要同外國進行經濟交流。②清朝統治者擔心國家領土主權受到侵犯,又懼怕沿海人民同外國人交往,會危及自己的統治。實行“閉關鎖國”政策的根本原因是自給自足的封建經濟占統治地位。浙民習俗易囂,洋商錯處,必致滋事。——《清高宗圣訓》周邊國家基本成了英國、西班牙、荷蘭、沙俄的殖民地,對清王朝構成嚴重威脅。新知講解合作探究:閱讀課本113-114頁,歸納清朝實行閉關政策的過程及其表現。時間過程表現順治康熙乾隆海禁設關閉關頒布“禁海令”,嚴厲限制海上貿易;強迫山東至廣東沿海居民內遷數十里,不準 “片帆出海”。開放寧波、漳州等地,作為對外通商口岸,并對出口的商品種類和出海船只的載重量作出嚴格的限制。只開放廣州一處作為對外通商口岸,并規定由朝廷特許的“廣州十三行”統一經營對外貿易。新知講解點擊播放視頻(1)不許夷人在廣州過冬。(2)夷人在廣州只能住在行商各館,如行館房屋不敷,由行商租賃房屋并撥人看守。毋許漢奸出入夷館。毋令番廝人等出外閑行,如夷商有事必須出行,須由通事、行商隨行約束。——《民夷交易章程》和《防夷八條》廣州十三行貿易繁忙景象商館區的洋式建筑商館區前的珠江河面布滿大小舟楫廣州十三行熱鬧的的市街在選購中國漆器的洋人一口通商下的貿易規定:存在種種限制“廣州十三行”并不是說廣州只有13家商行,而是表示廣州商行數量之多。新知講解材料一:清朝統治者認為天朝物產豐富,無所不有,不需要同外國進行經濟交流。同時又害怕西方殖民者的入侵,于是實行“閉關鎖國”政策。這一政策對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動曾起到一定的自衛作用。但是,更多的是負面影響。清朝政府的閉關自守、故步自封,嚴重阻礙了我國與世界的聯系,妨礙了我國對世界先進文化和科學技術的吸收,使我國大大落后于世界。——肖季文《簡析清政府“閉關政策”的歷史作用》材料二:自順治時期,清朝頒布“禁海令”,嚴厲限制海上貿易,貿易政策的實施,給中國社會帶來了很大的消極作用,它不僅沒有起到民族自衛和抵制侵略的作用,反而使中國失去對外貿易的主動權和機遇,使中國人眼光受到局限,中外經濟文化的交流基本斷絕,拉大了中國與世界的距離。——摘自《中國歷史十五講》合作探究:依據材料,概括清朝實行閉關政策帶來的影響。積極清朝的閉關鎖國政策推行了近兩百年,對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動起到過一定的自衛作用。消極閉關自守,與世隔絕既看不到世界形勢的變化,也未適時地向西方學習先進的科學知識和生產技術,使中國在世界上逐漸落伍了到1840年時,中國人均糧食僅有200公斤左右,美國接近1000公斤;中國年產鐵不及法國的1/10,不及英國的1/40。新知講解喬治·馬戛爾尼,英國外交官、勛爵,受英國議會和國王喬治三世派遣于1792年以慶賀乾隆壽辰為由出使中國。從馬戛爾尼使華看清朝危機馬嘎爾尼覲見乾隆的速寫合作探究:從雙方禮單中,你看懂了什么信息?中英兩國差距顯現,中國已開始落后于世界前進的步伐。中國逐漸落伍于世界歷史的發展進程。新知講解如果乾隆能通過馬葛爾尼訪華,敏銳地察覺到迫在眉睫的威脅,并抓住這最后的時機,積極經略海上,加強中外海上交流,并非沒有可能獲得大量最新西方軍事及科技成果,迅速趕上世界水平。——張宏杰《饑餓的盛世》18世紀中晚期大清交通運輸18世紀中晚期西方國家交通運輸西方中國新知講解part 04學習目標二:君主專制強化之危害 不斷加強的社會矛盾——王朝衰落的隱患副標題:“盛世表象下的危機四伏”PART04上聯:官腐民貧,兼并成風生隱患下聯:稅增賦重,抗爭四起動搖邦橫批:危機四伏君主專制強化的危害“三年清知府,十年雪花銀” ——清朝社會流傳的民謠養鳥的旗人清朝中期的人口和耕地面積官僚體制日益腐敗合作探究:清朝社會矛盾加劇的原因?探討其嚴重后果。腐敗之風在軍隊中蔓延土地兼并嚴重乾隆四十六年時國庫有存銀7 000萬兩;乾隆好大喜功,開銷巨大;到了嘉慶十九年,存銀僅為1 240萬兩,只相當于乾隆時期存銀最多時的六分之一。財政危機加劇政治方面軍事方面階級關系方面經濟方面和珅跌倒,嘉慶吃飽。新知講解社會的貧富分化十分嚴重,廣大民眾的生活日益困苦,社會危機重重。農民起義不斷。合作探究:清朝社會矛盾加劇的原因?探討其嚴重后果。官腐、軍弛、財困、民貧新知講解唐朝:鑒真東渡、玄奘西行宋朝:引進占城稻、設立市舶司明朝:鄭和下西洋,引進高產作物清朝:嚴格限制貿易,實行閉關鎖國政策對比唐、宋、明、清的對外政策,談談對今天中國發展經濟,擴大對外開放有什么啟示。我們應該怎么做?促進社會經濟發展落后啟示:開放則發展,閉關則落伍。做法:要堅持對外開放,善于學習交流,加強友好合作。開明開放閉關鎖國改革開放是強國之路今天…雄立于世界大國之列知識拓展知識拓展1840年,英國人用槍炮轟開中國的大門,中國開始了百年屈辱的歷史。設立軍機處大興文字獄閉關鎖國政策清朝君主專制強化政治思想文化社會矛盾加劇社會危機重重,中國逐漸落后于世界。文化專制政策第19課 清朝君主專制的強化維護封建集權體制板書設計1.(2024·江蘇鎮江·中考真題)據《清代文字獄檔》記載,從乾隆六年至五十三年,文字獄達53起,幾乎遍及全國各地,造成以文肇禍的恐怖氣氛,致使知識分子再也不敢輕易表露個人思想。由此說明文字獄( )A.禁錮了思想言論 B.打擊了違法犯罪 C.提高了儒學地位 D.保障了社會發展2.(2023·四川綿陽·中考真題)乾隆寵臣和珅被抄家時,其家產價值2.2億兩白銀,相當于當時國庫年收入的5倍。當時社會流傳“和珅跌倒,嘉慶吃飽”的說法。和珅能貪污巨額財富的主要原因是( )A.清朝皇權空前強化 B.清朝疆域幅員遼闊 C.大量白銀流入中國 D.中國推行閉關鎖國3.(24-25九年級上·云南楚雄·期末)清代,廣州成為海內外商業貿易的大本營,各地商人紛紛涌向廣東販銷貨物,俗稱“走廣”。“走廣”熱潮出現的時代背景是清政府( )A.放棄重農抑商政策 B.鼓勵對外貿易 C.實行“閉關鎖國”政策 D.大興“文字獄”4.(2025七年級下·全國·專題練習)“嘉慶朝《巴縣檔案》載:四川某縣‘佃農占戶七成,自耕農不及二成,其余皆赤貧’。”這反映土地兼并加劇的哪一后果( )A.自耕農階層消亡 B.手工業迅速崛起 C.邊疆移民潮興起 D.貨幣經濟崩潰AA課堂練習CA作業布置1.開展歷史辯論會:設置辯題“閉關鎖國政策利大于弊還是弊大于利”,將學生分成正反兩方,讓學生通過查閱資料、整理論據,進行辯論。這既能加深學生對閉關鎖國政策的理解,又能鍛煉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和語言表達能力。2.舉辦歷史手抄報活動:要求學生以“清朝君主專制的強化” 為主題制作手抄報,內容可以包括重要歷史事件、人物、影響等。通過這一活動,培養學生收集和整理歷史資料的能力,以及團隊合作精神。中國歷史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國寶檔案》南書房.mp4 廣州十三行.mp4 清軍機處.mp4 清朝文字獄《中國通史》.mp4 第19課 清朝君主專制的強化.ppt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