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0張PPT)于右任余光中新課導入——詩歌朗誦八下第四單元第14課學習目標123知道新中國成立后,黨和政府對臺方針、政策的變化;掌握兩岸關系的發展;知道海峽兩岸交往日益密切的原因和表現。(時空觀念)通過對海峽兩岸關系演變的講述和分析,培養學生歸納、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通過海峽兩岸交往日益密切這一史實,使學生認識到祖國統一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培養學生客觀評價歷史現象的能力(史料實證、歷史解釋)通過講述中國共產黨從客觀實際出發,與時俱進地推進祖國統一大業的史實,使學生認識到:中國共產黨始終把國家、民族利益放在首位,是國家、民族利益的忠實代表;通過臺灣同胞回大陸探親的感人場景,從而樹立起對國家、民族的歷史責任感和使命感。(家國情懷)離 愁——臺灣問題的由來壹·離愁——臺灣問題的由來吳國大將衛溫到達夷洲隋煬帝派人三赴流求澎湖巡檢司鄭成功收復臺灣正式納入清版圖,設置臺灣府臺灣省荷蘭侵占臺灣《馬關條約》割臺灣給日本抗日戰爭勝利,收復臺灣解放戰爭國民黨敗退臺灣三國隋朝清朝(康熙)清初元朝清朝(光緒)明末189519451949第一次分離第一次回歸第二次回歸第三次分離第二次分離臺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1、臺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壹·離愁——臺灣問題的由來2、臺灣問題的由來:1949年4月人民解放軍占領南京1949年7月蔣介石率國民黨開始撤離大陸1950年6月美國第七艦隊入侵臺灣海峽港澳問題是外國侵略而產生的,屬于外交問題。臺灣問題是中國內戰遺留問題,屬于內政問題。臺灣問題和港澳問題都是歷史遺留問題,它們有何不同之處?召 喚——對臺政策的變化貳·召喚——對臺政策的變化1、新中國成立初,明確提出要武裝解放臺灣:“中國人民解放軍和中國人民在1950年的光榮戰斗任務,就是解放臺灣、海南島和西藏,殲滅蔣介石匪幫的最后殘余,完成統一中國的事業”— —1949年12月31日《為祝賀新年告前線將士和全國同胞書》貳·召喚——對臺政策的變化2、 20世紀50年代中期,又確立了爭取用和平方式解放臺灣的思想:隨著朝鮮戰爭的結束,國際形勢逐漸由戰爭轉向和平。而國內的社會主義改造也已接近尾聲,社會主義建設隨之全面展開。在這種新形勢下,中國共產黨和平統一臺灣的戰略開始萌芽,但絕不承諾放棄使用武力。爭取用和平方式解放臺灣我們都是中國人。三十六計,和為上計。……當然,再打三十年,也不是什么了不起的大事,但是究竟以早日和平解決較為妥善。—1958.10《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部告臺灣同胞書》貳·召喚——對臺政策的變化3、改革開放后,鄧小平提出了“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對臺基本方針:“臺灣不搞社會主義,社會制度不變,臺灣人民的生活水平不降低,外國資本不動,甚至可以擁有自己的武裝力量。我們要力求通過和平方式解決臺灣問題,實現祖國統一,但是也不能排除在某種情況下被迫使用武力。即使使用武力方式解決臺灣問題,臺灣的現狀也可以不變。它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個省,一個區,還保持原有的制度和生活方式。兩岸實現‘三通’沒有先決條件。‘三通’就是說先來往,增加彼此了解,增加人民之意的了解,這是促進談判的一種方式。”— —1981年8月26日,鄧小平與臺灣知名人士傅朝樞就“一個國家,兩種制度”思想的談話和平統一、一國兩制交 往——兩岸關系的發展叁·交往——兩岸關系的發展①1979年元旦,中美正式建交,美國終止與蔣介石集團簽訂的“共同防御條約”,中國國防部部長徐向前宣布停止炮擊金門、馬祖等島嶼;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發布了《告臺灣同胞書》。《告臺灣同胞書》中提出兩岸應該立即“通商、通郵、通航”,是為三通。《告臺灣同胞書》的公開發表,闡述了中共對臺灣回歸祖國、實現和平統一的大政方針、基本立場和基本態度。倡議兩岸實行通郵、通航、通商(三通),歡迎到大陸探親、旅游、考察、經商(四流)。海峽兩岸局勢逐步走向緩和。叁·交往——兩岸關系的發展②1987年,臺灣當局被迫調整三不政策,開放臺灣居民赴大陸探親,并在經濟、文化交流等方面,逐步采取了一些開放措施。“不接觸、不談判、不妥協”1987年,在臺北街頭,一群五六十歲的臺灣老兵,穿著寫有“想家”字樣的上衣,高唱著《母親你在何方》。他們寧可被槍斃,也要走上街頭,高喊口號,游行集會,目的只有一個:回大陸,回家!“我,何文德,湖北省房縣人。今生今世不能活著見父母,死也要回大陸!不達目的,死不罷休!你要抓、要殺、要活埋,聽清楚,動手吧!”叁·交往——兩岸關系的發展臺灣同胞回大陸探親③蔣經國政府受到民間日益增加的要求改善兩岸關系的壓力,1987年11月開放“大陸探親”,當年就有3萬多名臺胞來大陸探親。意義海峽兩岸同胞近40年的隔絕狀態終于被打破,兩岸關系發生了歷史性的變化。叁·交往——兩岸關系的發展④1990年,臺灣海基會成立。1991年,大陸海協會成立。1990年海峽交流基金會(簡稱海基會) 成立。主要功能是接受“陸委會”委托,辦理兩岸交流所衍生的各項事務。1991年海峽兩岸關系協會(簡稱海協會) 在北京成立。根據章程其為社會團體法人,以促進海峽兩岸交往。兩岸授權這兩個民間團體開始進行經濟性、事務性商談和政治對話。叁·交往——兩岸關系的發展⑤1992年達成“海峽兩岸同屬于一個中國,共同努力謀求國家統一”的共識(即“九二共識”)。1993年4月27日至29日,海峽兩岸關系協會會長汪道涵和臺灣海峽交流基金會董事長辜振甫在新加坡舉行會談。雙方就兩岸經濟合作、兩岸科技文化交流、海協會與海基會的會務等問題交換了意見。1992年11月,兩會就如何表述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問題,達成“海峽兩岸同屬一個中國,共同謀求國家統一” 的“九二共識”。九二共識叁·交往——兩岸關系的發展⑥1995年1月,江澤民提出了發展兩岸關系、推進祖國和平統一的八項主張。⑦2005年,中國國民黨主席連戰率“和平之旅”訪問團訪問中國大陸。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29日下午在人民大會堂會見了中國國民黨主席連戰。雙方重申堅持“九二共識”,反對臺獨,主張臺海和平穩定。國共兩黨最高領導人的會見,促進了兩岸關系的新發展。叁·交往——兩岸關系的發展⑧2015年,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習近平同臺灣方面領導人馬英九在新加坡會面。這次會面是1949年以來兩岸領導人首次會面,翻開了兩岸關系歷史性一頁。兩岸領導人即將在新加坡舉行的會面堪稱“歷史性”,將是兩岸關系的一個重大里程碑。—— (英國《金融時報》網站刊登評論)“習馬會”可能會被評價為習近平的又一歷史性舉措。—— (美國《華爾街日報》文章稱)叁·交往——兩岸關系的發展措施:意義:十八大以后,黨和政府堅決開展反分裂、反干涉重大斗爭,人民解放軍多次在臺灣周邊海域組織實戰化演練。展示了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反對“臺獨”的堅強決心和強大能力,有力維護臺海和平穩定。(1)開展反分裂、反干涉斗爭9、新時代推進祖國完全統一的方略:叁·交往——兩岸關系的發展(2)發布《臺灣問題與新時代中國統一事業》白皮書9、新時代推進祖國完全統一的方略:中國人不打中國人。我們愿以最大誠意、盡最大努力爭取和平統一的前景,因為以和平方式實現統一,對兩岸同胞和全民族最有利。我們決不承諾放棄使用武力,保留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的選項,針對的是外部勢力干涉和極少數“臺獨”分裂分子及其分裂活動,絕非針對臺灣同胞。兩岸同胞有共謀和平、共護和平、共享和平。意義:全面闡述了新時代解決臺灣問題的總體方略,指明了對臺工作方向。叁·交往——兩岸關系的發展和平統一,一國兩制。團結臺灣同胞,堅定支持島內愛國統一力量,共同把握歷史大勢,堅守民族大義,堅定反“獨”促統。(3)中共二十大最佳方式:具體措施:解決臺灣問題是中國人自己的事,要由中國人來決定。……國家統一、民族復興的歷史車輪滾滾向前,祖國完全統一一定要實現,也一定能夠實現!——《二十大報告》9、新時代推進祖國完全統一的方略:叁·交往——兩岸關系的發展10、日益密切的交往:在兩岸同胞共同努力下,兩岸經貿往來克難前行,總體保持穩定。據海關總署統計,2022年1至11月,兩岸貿易總額2943.9億美元,與2021年同期基本持平。其中大陸對臺出口753.2億美元,同比增長6.6%;自臺進口2190.7億美元,同比減少2.9%。據商務部統計,2022年1至11月,大陸新批準臺資項目(含經第三地轉投資)5470個,實際利用臺資金額19.2億美元。兩岸產業合作不斷深化,產業鏈供應鏈基本穩固。2011-2021年兩岸貿易額①兩岸經濟貿易日益密切叁·交往——兩岸關系的發展10、日益密切的交往:②兩文化交流日益密切一卷山水,兩岸薪傳。畫是如此,人何以堪。叁·交往——兩岸關系的發展10、日益密切的交往:③兩岸人員往來日益密切叁·交往——兩岸關系的發展材料1:美國國防部宣布為助力臺灣“增強防御力”,過去兩年里,美國批準對臺灣的160多億美元的軍售,為臺“改裝”戰斗機,出售坦克,售臺軍用飛機零配件并提供有關訓練項目。 材料2:按民進黨成立的宗旨,就是要建立一個“臺灣共和國”,“臺獨”是民進黨的黨綱,也是民進黨的黨魂,是不會改變的。李登輝的“兩國論”、陳水扁的“一邊一國”主張,蔡英文則說“國民黨是流亡政府”、“臺獨是這一代年輕人的天然成分”云云,無一不是走向“臺獨”之路。 ——高秉涵回憶錄《回家的路》內部:臺獨勢力外部:反華勢力的干涉根據材料分析,說說哪些因素在阻礙臺灣回歸?叁·交往——兩岸關系的發展根據材料分析,討論哪些因素有利臺灣回歸祖國?材料1: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綜合國力不斷增強,成為世界上第二大經濟體,并且已經完成了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 材料3:中共二十大進一步強調,“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方針是實現兩岸統一的最佳方式,對兩岸同胞和中華民族最有利。 材料2:2022年發布的《臺灣問題與新時代中國統一事業》白皮書……強調,我們愿繼續以最大誠意、盡最大努力爭取和平統一,但絕不承諾放棄使用武力。 強大的綜合國力——根本保證《反國家分裂法》——法律保障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政策保障材料4:港澳回歸后,中央政府深化內地和港澳地區交流合作,深入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支持香港、澳門發展經濟、改善。 港澳回歸——榜樣借鑒叁·交往——兩岸關系的發展青少年能為維護祖國統一做什么?①思想上:認識到臺灣自古就是祖國的領土。②態度上,堅決反對臺獨。③行為上:積極宣傳我國解決臺灣問題的方針、原則和立場,堅決同一切分裂祖國、破壞祖國統一的言行作斗爭;④其他:樹立遠大理想,熱愛祖國,勤奮學習,努力掌握建設祖國和保衛祖國的本領。課堂小結推進兩岸關系發展的措施海峽兩岸的交往黨和政府對臺的基本政策推進祖國統一大業日益密切的交往日益密切交往的表現影響兩岸關系的因素臺灣及其問題的由來經濟、文化等領域有利因素不利因素臺灣地理位置臺灣問題的由來“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武力課堂訓練1.1992年,海協會和海基會達成“海峽兩岸同屬一個中國,共同努力謀求國家統一”的共識,后被稱為( )A.五項原則 B.“九二共識”C.八項主張 D.“三通”協議2.(2023 邵陽)2023年3月,中國臺灣地區國民黨前主席馬英九一行拜謁南京中山陵并宣讀祭文。其祭文寫道:“兩岸人民,同屬中華,炎黃子孫,振興民族,共創未來,薪傳綿延。九二共識,和平基礎。蒼生為念,百姓謀福,共同發展,永繼無疆”。這體現馬英九等臺灣同胞( )①有濃厚民族認同感②主張兩岸實行相同的社會制度③認同一個中國原則④倡導兩岸和平發展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BC課堂訓練3.鄧小平說,和平解決臺灣問題,可以采取獨特的模式,社會制度不變,臺灣人民的生活水平不降低,外國資本不動,臺灣可以擁有自己的武裝力量。即使武裝統一,臺灣的現狀也可以不變。從中得到的歷史信息是( )A.臺灣問題必須使用和平解決模式B.武力統一后也可實行“一國兩制”C.“一國兩制”構想排斥使用武力D.只有通過武力才能解決臺灣問題B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