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5張PPT)思維第十課 推動認識發展10.2體會認識發展的歷程CONTENTScontents目錄從感性具體到思維抽象01從思維抽象到思維具體02認同感性具體、思維抽象、思維具體的矣系·政治認同正確認識感性具體的含義和局限性·正確認識思維抽象的含義和環節,理解感性具體、思維抽象丶思維具體的矣系·提高思維能力,培養科學精神。科學精神在實際生活中正確地運用感性具體、思維抽象、思維具體的矣系·做到遵紀守法法治意識PART 02核心素養善于思考,在日常生活中實現從感性具體到思維抽象·從思維抽象到思維具體的升華。公共參與必備知識感性具體的含義與局限性:思維抽象的含義與環節;思維具體的內涵;從思維抽象發展到思維具體的環節。關鍵能力掌握思維抽象的環節;掌握從思維抽象發展到思維具體的環節。學習目標我們初到高中,看到它的教室、宿舍、食堂、操場、花草樹木,接觸一些新的老師和同學,了解這所學校的規模以及它的周圍環境,于是在頭腦中形成了關于這所學校的一個比較完整的印象。思考:你對我們學校、老師、同學的最初印象是什么?現在的看法又是怎樣的?學校是一個由教室、宿舍、食堂、操場、花草樹木、能接觸到的同學和老師等組成的單位,在頭腦中形成了關于學校的完整印象。對校園外在形象的整體反映就是感性具體,這些感性具體的認識只停留在事物的外部形象上。經過兩年的校園生活,現在知道了某個教師的授課風格,體會到這所學校的校風,深刻認識到了學校的精神風貌和價值追求,更接近學校的本質。從最初的印象到現在的看法,就是認識從感性具體到思維抽象的發展過程。PART 04從感性具體到思維抽象011.感性具體(1)含義:感性具體的認識,是一種直觀的整體表象,是事物多種多樣的現象和外部聯系在頭腦中的反映。(≠正確反映)(2)局限性:雖然是對事物整體的認識,但只停留在事物的外部形象上,沒有揭示事物的內部聯系和本質,沒有把握本質與現象相統一的事物整體,因而它對事物的認識還不完全。2.思維抽象(1)含義:思維抽象是指從多樣性統一的事物整體中抽取某一方面的本質規定,或者從其個性中抽取共性的思維活動。(2)目的與內容:實踐的需要不同,抽象的目的和內容也就不同既可以從事物整體中抽取某一部分,抽取事物某一方面質的規定性,也可以從事物個性中抽取某種共性,等等。(整體→部分;個性→共性)如何理解抽象:(1)當作動詞使用:指一種思維活動,指人的思維從事物整體中提取某一部分或某一方面,或者從事物個性中抽取其共性的活動。例:這朵花是紅色的,將“紅色”這種屬性從這朵花的多種屬性中提取出來,至于這朵花的其他屬性,如形狀、氣味等被思維舍棄了。(2)當作名詞使用:作為上述思維活動的結果而得出的某個概念(如紅色)或判斷(如這朵花是紅色的),我們也可稱為抽象(3)當作形容詞使用:例:這是一種抽象的認識/你的話太抽象。抽象是相對于具體而言的(3)思維抽象的環節:分離、提純、簡略化和理想化①分離A.地位:是思維抽象的起始環節 。B.含義:就是暫時不考慮研究對象與其他對象之間可能存在的各式各樣的聯系,而將其與其他對象分割開來、從與其他對象的聯系中抽離出來。小明是一個高中生。是將“高中生”這種屬性從小明的多種屬性中抽取出來,至于小明的其他屬性,如小明在性別、年齡、籍貫、性格等許多方面的屬性已經被思維舍棄了,這就是思維抽象中的分離,強調把研究對象與其他對象分割開。②提純A.地位:是思維抽象的關鍵環節B.含義:就是在思想中排除那些干擾人們認識的因素,以便在某種單一的狀態下研究事物某一方面的性質和規律。小明是一個高中生。如果我們研究小明成績下降的原因,單純研究其在家學習的狀態,發現其自從擁有了自己的手機之后,回家后有絕大部分時間都未能放下手機進行有效的學習活動,這就是思維抽象中的提純,強調在單一狀態下研究事物的本質和規律。③簡略化A.地位:表述思維抽象結果的環節。B.含義:是對單一狀態下的認識事物的結果進行簡要化處理,或對認識結果的一種簡略表達。C.形式:即將抽象出的結果,用概念和判斷的形式固定下來。④理想化A.地位:思維抽象的一種特殊形式理想化。B.含義:是在思維中對認識對象存在狀態的純然構想。C.(補充)解讀:在自然狀態中,思維所抽象的那種事物的理想化狀態并不存在,但在思維中設想這種狀態,有利于人們揭示認識對象的本質和規律在幾何學中,“點”沒有大小,“線”沒有寬度,“面”沒有厚度。在流體力學中,“理想液體”既不可壓縮又沒有黏滯性。在分子物理學中,“理想氣體”對分子本身的體積與分子之間的作用力是忽略不計的。小結:思維抽象的環節及其關系分離提純簡略化理想化思維過程上的抽離性思維目標上的純粹性思維表達上的簡潔性起始環節關鍵環節表述結果環節貫穿其中(4)在幾何學中沒有大小的“點”,在流體力學中不可壓編又沒有黏滯性的“理想液體”。這樣的物體只有在思維中才可能存在,在現實中是不可能存在的。以下事例分別體現了思維抽象的什么特征?思維過程上的抽離性思維目標上的提純性思維表達上的簡略化理想化(1)人們可以從復雜的人性中抽出道德品性,從不同的思維內容中抽象出共同的形式結構等。(2)我們在討論概念的外延關系時,只是單純地考察不同概念形式上的關系,而并不考慮具有豐富內涵的概念之間實際上具有哪些關系。(3)伽利略只用公式s=1/2gt (s表示物體在真空中的墜落距離,t表示墜落的時間,g表示自由落體加速度)就表達了落體定律。(4)思維抽象的局限性人們通過思維抽象形成的是對事物零散的、片面的認識,還不能把握事物整體的本質和規律。認識不能停留在思維抽象階段。要在思想中再現活生生的、內容豐富的具體事物,認識必須發展到思維具體。PART 04從思維抽象到思維具體021.思維具體的含義和特征⑴含義:在理性認識的層次上反映事物具體整體的認識,是人們在思維中把事物各個方面的本質規定按照其內在聯系綜合起來,形成關于事物整體的本質和規律的認識。(2)特征(表現):思維具體是多樣性統一的事物整體在思維中的再現,表現為具有豐富內涵的科學概念。思維具體是思維活動的結果,而不是起點。2.從思維抽象發展到思維具體的環節(1)環節一:要選擇一個合適的上升起點這樣的起點應是某一認識領域里最簡單、最基本的概念,是對研究對象的基本單位的反映。(2)環節二:上升的起點,往往是某一認識對象的矛盾焦點隨著認識的發展,起點中所包含的種種矛盾會逐一展現出來。這些一一展現出來的矛盾是認識發展的環節,也是思維從抽象逐步走向具體的橋梁。(3)環節三:終點思維從最一般的抽象規定開始,通過各個上升環節,達到再現事物多樣性的統一。最終完成的思維具體是飛躍的終點,它是對認識對象整體本質和規律的認識。【小結】思維抽象到思維具體的環節:選擇起點 → 矛盾展現 → 再現事物多樣性統一(起點)(橋梁)(終點)在《資本論》中,馬克思把“商品”作為剖析資本主義社會的邏輯起點,通過對“商品”的內在矛盾的分析,引出了“貨幣”的概念,貨幣出現以后,發展到一定階段會轉化為資本。在進一步發展中,由資本而產生剩余價值,社會財富大量集中,必然加劇勞動與資本之間的矛盾,促使社會主義革命不可避免的到來。馬克思就是經過從思維抽象到思維具體,揭示了資本主義發展的規律性。商品貨幣資本剩余價值邏輯起點從多樣性統一中把握了資本主義社會整體的本質和規律揭示了資本主義制度剝削的本質思維具體勞動與資本之間的矛盾社會主義革命不可避免資本主義社會的細胞。最簡單、最基本的概念。思維抽象思維的不同階段感性具體 思維抽象 思維具體含義 通過感官感知到的認識對象的一種直觀的整體表象 從多樣性統一的事物整體中抽取某一方面的本質規定,或者從其個性中抽取共性的思維活動 在理性認識的層次上反映事物具體整體的認識特點要求①認識的起點、初級階段。②只停留在事物的外部形象上,沒有揭示事物的內部聯系和本質①認識的上升階段。②形成的是對事物零散的、片面的認識①是認識的高級階段。②是對事物整體本質和規律的認識,是多樣性統一的事物整體在思維中的再現認識要向前發展,上升到思維抽象認識要從整體上全面地、更深刻地反映事物的本質,要在思想中再現活生生的、內容豐富的具體事物,必須上升到思維具體思維運動到達以思維具體為標志的邏輯終點,完成了一個運動周期。但認識是無限的,在此基礎上開啟更廣更深的思維運動3.感性具體、思維抽象與思維具體之間的關系從感性具體到思維抽象,再從思維抽象到思維具體,思維過程的這兩個階段相互依賴、不可分割。(從感性具體到思維抽象是從思維抽象到思維具體的基礎)意義:理解肯定與否定、抽象和具體之間的對立統一關系,掌握這種辯證思維方法,對于我們獲得對事物全面而具體的認識具有重要的意義。【注意】區分感性具體、思維抽象、思維具體感性具體是起點、是對事物外部形象的認識;思維抽象是橋梁、對事物本質規定的認識(還沒達到本質和現象統一);思維具體是終點、是對事物整體的本質和規律的認識。第一階段 第二階段區別 內容 從感性具體到思維抽象 從思維抽象到思維具體局限性 感性具體只停留在事物的外部形象上,還沒有揭示事物的內部聯系和本質,沒有把握本質與現象相統一的事物整體,因而它對事物的認識還不完全。 人們通過思維抽象形成的是對事物零散的、片面的認識,還不能把握事物整體的本質和規律。環節 分離、提純、簡略化、理想化 起點、橋梁、結果結果 思維抽象是對事物某一方面、某一部分或某種共性的認識 思維具體是飛躍的終點,是對認識對象整體本質和規律的認識,是思維活動的結果聯系 目的在于把握客觀對象的整體及其發展規律。思維過程的這兩個階段相互依賴、不可分割 【提醒】感性具體能夠上升為思維具體,但這并不意味著認識的終結,認識還要在此基礎上不斷深化、不斷發展。把握思維過程的兩個階段PART 02知識小結PART 02課堂練習1.對于蘋果、臍橙、香蕉、菠蘿,我們可說它們是“水果”,或“植物的果實”;對于大雁、海燕、丹頂鶴、天鵝,我們可說它們是“飛禽”,或“鳥綱”。這說明( )①事物的現象和本質是統一的 ②感性具體能上升到思維抽象③人們能從個性中抽取共性 ④有了感性具體也就有了思維抽象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C2.“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從思維角度看,下列對此理解正確的是( )①“嶺”“峰”是感性具體 ②“各不同”是對外部形象的認識③“廬山真面目”是對廬山本質的認識 ④對“廬山真面目”的認識受實踐的制約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C3.事物是多樣性的現象和本質的統一體。人們通過感官感知到的認識對象總是具體的。感性具體( )①只停留在事物的外部形象上 ②是一種直觀的整體表象,具有局限性③是事物各種各樣的聯系在頭腦中的反映 ④對事物的認識還不完全,是對部分的認識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A4.量子芯片是在傳統半導體工業的基礎上,充分利用量子力學效應,實現高效率并行量子計算的核心部件。搭載量子芯片的計算機比傳統硅基芯片計算機快百萬倍,常被應用在天氣預測、加密解密、空間探測、生物研究等領域。對此理解正確的是( )①量子芯片賦予芯片新的規定性,是對以前半導體材料芯片的辯證否定②對搭載量子芯片計算機的用途分析,屬于確定“有多少”的定量分析③從硅基芯片到量子芯片的飛躍,有利于提高人們認識和改造世界的效率④人們對量子芯片的認識,是一個從思維具體到思維抽象的辯證思維過程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A5.《資本論》是德國思想家馬克思創作的政治經濟學著作,它突破了古典政治經濟學的局限性,通過分析資本主義經濟實際,選取“商品”作為研究起點并分析其內在矛盾,上升到對資本和剩余價值的具體形式的認識,進而揭示了資本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和經濟運行規律。這表明,在《資本論》創作中( )①分析資本主義社會的經濟實際,歸納出其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矛盾②堅持辯證否定觀,對古典政治經濟學進行批判地繼承和革命地改造③通過思維具體,形成了對資本主義社會內在聯系和普遍規律的認識④把握抽象與具體的辯證統一,揭示了資本主義社會歷史發展的規律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D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