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0張PPT)以史論事一個都不能少我們都在等著你!2022年北京冬奧會走丟的小鴿子統編教材八下第四單元第16單元 民族團結與祖國統一課程標準:1.了解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確立(12課)2.知道香港、澳門回歸祖國,認識“一國兩制”對實現祖國完全統一的意義。(13、14課)第16講 民族團結與祖國統一祖國統一民族團結提出“一國兩制”方針《告臺灣同胞書》發表臺灣當局被迫調整“三不”政策達成“九二共識”“汪辜會談”江澤民提出八項主張香港回歸澳門回歸1947年1949年1979年1984年1987年1992年1993年1995年1997年7月1日1999年12月20日20世紀80年代初內蒙古自治區成立民族區域自治制度被確立為我國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頒布實施世界貿易組織成立蘇聯解體聯合國成立華約成立兩極格局世界1995年1991年底1945年1955年1999年巴拿馬收回運河區全部主權時間定位一、民族團結之路--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確立q:為何會有此特點?有什么史實?我國各民族在長期交往中不斷融合交流西漢時期,張騫出使西域唐朝時期,文成公主入藏土爾扈特部回歸……q:由上述史實可得出什么結論?我國在歷史上長期以來就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q:觀察左圖,說說我國民族分布的特點?大雜居、小聚居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歷史和現實、國家和人民的最佳選擇一、民族團結之路--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確立q:閱讀課本,說出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內涵,其確立的歷程是什么?民族區域自治是在國家統一領導下,在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實行區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區域大小,設立不同級別的民族自治區域和自治機關。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機關依法自主管理本民族、本地區的內部事務,行使自治權。——人教版《中國歷史》八年級下冊194919541984將實行民族區域自治作為一項基本政治制度確定下來民族區域自治制度被載入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頒布實施《共同綱領》《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我國已建立了哪幾個省級民族自治區 民族團結民族自治地方分為自治區、自治州、自治縣。新疆維吾爾自治區1955年10月1日寧夏回族自治區1958年10月25日內蒙古自治區1947年5月1日西藏自治區1965年9月9日廣西壯族自治區1958年3月5日目前,全國已經建立了內蒙古、新疆、廣西、寧夏、西藏5民族自治區,30個民族自治州,100多個民族自治縣(旗),70%以上的少數民族人民生活在民族自治地方 。最早最遲一、民族團結之路--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確立一、民族團結之路--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確立q:閱讀課本,總結自治區成立后中央政府如何推動其共同繁榮?領域 措施政治上經濟上文化上民主改革和社會主義改革,廢除剝削和壓迫優惠政策、技術資金物資支持、西部大開發、青藏鐵路、興邊富民行動幫助創制文字、保護文化遺產、少數民族古籍收集、出版蒙古文藏文維吾爾文壯文中國的民主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 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基層群眾自治制度根本政治制度 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根本制度 社會主義制度中國的民族政策素養提升課堂實練問題思考聯系中國歷史上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史實,談談你對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認識。中華民族是一個經歷了悠久歷史,多民族長期融合的共同體。各民族之間榮辱與共,相互依存。所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是維護各民族根本利益共同需要。聯系史實(略)。1.(2021省卷17題)1951年,中共中央決定把推行民族區域自治和訓練少數民族自己的干部,作為黨在少數民族中進行的兩項中心工作,隨即成立了中央民族學院。這一舉措體現了中央 ( )A. 確保“一五計劃”實施 B. 工作重心從經濟轉向教育C. 高度重視民族團結工作 D. 推動邊疆的興邊富民行動C◆變設問角度這一舉措有利于 ( )A. 保障少數民族人民當家作主 B. 推動少數民族文化事業發展C. 促進少數民族經濟高速增長 D. 早日實現中華民族完全統一A二、祖國統一之路--港澳回歸q:知識回顧:港澳問題的由來?1553年,葡萄牙人借口曝曬水浸貨品,強行進入澳門。1557年,葡萄牙經過賄賂明朝官員,取得在澳門的定居權。19世紀五六十年代,葡萄牙人先后侵占了凼仔島和路環島。1887年12月,葡萄牙政府強迫清政府簽訂《中葡和好通商條約》,宣布了葡萄牙對澳門的管治權1842年《南京條約》割占香港島;1860年《北京條約》割占九龍司;1898年《中英展拓香港界址專條》強行租借新界,租期99年二、祖國統一之路--港澳回歸q:如何解決港澳的歷史遺留問題?鄧小平于20世紀80年代初提出了“一國兩制”的偉大構想在祖國統一的前提下,國家的主體堅持社會主義制度,同時在港、澳、臺保持原有的資本主義制度和生活方式長期不變。意義:①國內:為實現祖國統一大業指明了方向,為港澳回歸開辟了途徑,有利于港澳臺的穩定、繁榮和發展②國際:為國際社會以和平方式解決某些歷史遺留問題提供了新思路,為維護世界和地區的和平作出了貢獻二、祖國統一之路--港澳回歸1997年7月1日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1999年12月20日對澳門恢復行使主權q:港澳的回歸有什么意義?①對港澳:開創了香港和澳門歷史發展的新紀元②對中國:港澳門回歸,是“一國兩制”偉大構想的成功實踐;標志著中國人民洗雪了百年恥辱,在完成祖國統一大業的道路上,邁出了重要的一步;③對臺灣:為解決臺灣問題,實現祖國的完全統一提供了條件二、祖國統一之路--港澳回歸①中國綜合國力的增強,國際地位的提高(根本原因)。②“一國兩制”的構想的提出,為港澳回歸開辟了途徑③是全體炎黃子孫的共同心愿啟示:①弱國無外交、落后就要挨打 ②發展才是硬道理③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三國時隋朝時元朝時1662年1684年1885年1895年1945年1949年吳國船隊到達夷洲,加強了內地和臺灣地區的聯系。隋煬帝三次派人前往流求。設澎湖巡檢司加強了對琉球的管轄。鄭成功收復臺灣。清朝設置臺灣府,隸屬福建省。臺灣正式建省,成為中國的一個行省。中日《馬關條約》簽訂后,臺灣淪為日本殖民地。抗戰勝利,臺灣回到祖國懷抱。國民黨敗退臺灣。臺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二、祖國統一之路--海峽兩岸的曲折交往q:知識回顧:歷朝歷代對臺灣的管轄及臺灣問題的由來?新中國成立初期20世紀50年代改革開放后1987年1990年1991年1992年1993年1995年2005年武力解放和平解放“和平統一、一國兩制”臺灣調整“三不政策”臺灣成立海基會大陸成立海協會九二共識汪辜會談八項主張1979年停止炮轟金門、馬祖連戰、宋楚瑜等訪問大陸2015年11月習馬新加坡會面2008年海峽兩岸“三通”《反國家分裂法》大陸與臺灣黨和政府對臺政策的演變兩岸交往曲折之路二、祖國統一之路--海峽兩岸的曲折交往q:新時代推進祖國完全統一的方略?1.中共十八大后,黨和政府堅決開展反分裂、反干涉重大斗爭2.2022年發布《臺灣問題與新時代中國統一事業》白皮書3.中共二十大進一步強調“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是實現兩岸統一的最佳方式。2.(2023·廣州一模)據統計,98%臺灣民眾祖籍在大陸。2023年4月1日,73歲的前臺灣地區領導人馬英九第一次到大陸回湖南祭祖,并用湖南方言念祭祖文。馬英九說:“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這是我們中國人道德教育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這反映出 ( )A.大陸堅持“和平統一 B.兩岸一家親C.臺灣堅持九二共識 D.兩岸交流頻繁B問題探究、討論1.我國在民族團結與祖國統一的方面有何不利因素?2.海峽兩岸統一的有利因素有哪些?3.展望未來,作為中學生可以為民族團結和祖國的統一做些什么?不利因素:①“獨立”勢力的阻撓(臺獨、港獨)②國際反華勢力的破壞、干涉有利因素:①“一國兩制”的成功實踐②中國綜合國力日益強大③“一個中國”的原則得到聯合國和世界絕大多數國家的承認。④祖國統一是兩岸人民共同愿望,是民心所向,大勢所趨中學生:堅決維護民族團結與祖國統一;堅決同分裂行為作斗爭;堅決維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根據材料,聯系所學知識提煉一個觀點,并結合材料相關史實加以論述。(要求:觀點明確,史論結合)觀點:綜合國力的強大是實現祖國統一的重要條件。論述:近代中國,清朝政治腐敗,國力衰微。鴉片戰爭中,中國戰敗,簽訂《南京條約》割香港島給英國,破壞了中國的領土和主權完整。改革開放后,中國綜合國力增強,為香港、澳門回歸奠定了雄厚的基礎。總結:我們應該不斷發展經濟,提高綜合國力,爭取早日實現祖國統一大業。民族團結與祖國統一一項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一項基本方針“和平統一、一國兩制”兩大創新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一國兩制”兩地回歸香港、澳門回歸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