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19張PPT)歃血結盟的紅色傳奇—彝海結盟學習目標第四單元 民族團結與祖國統一 第12課 民族大團結1.了解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原因,含義、地位、歸納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意義。2.歸納促進民族共同繁榮的措施和取得的成就。3.認識中國是一個統一多民族國家,增強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的責任感。1探民族政策之由——歷史與延續歷史特點:自古以來,我國就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各民族相互依存相互交流。茶馬古道現實情況:大雜居、小聚居、相互交錯2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概念解讀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在國家統一領導下,各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實行區域自治,設立自治機關,行使自治權的制度。任務一:根據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含義,回答問題:1.民族區域自治的前提條件是什么?2.在哪些地方實行民族區域自治?3.民族自治區域有什么權限?前提實施區域權限任務二;閱讀教材第二自然段,梳理民族區域制度的確立過程及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地位。《共同綱領》1949年《共同綱領》將實行民族區域自治作為一項基本政治制度確定下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1954年民族區域自治制度被載入《中華人民國和國憲法》。198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頒布實施。地位:我國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制度化法制化新疆維吾爾族自治區1955年西藏自治區1965年內蒙古自治區1947年廣西壯族自治區1958年寧夏回族自治區1959年5個自治區、30個自治州、120個自治縣(旗)我國民族自治的地方有幾個級別?自治區、自治州、自治縣①從制度和政策層面保障了少數民族公民享有平等自由權利以及經濟、社會、文化權利,對維護民族團結、鞏固祖國統一和促進民族地區發展具有重大意義,②為實現各民族共同發展、共同富裕奠定了基礎。中華人民共和國各民族一律平等。國家保障各少數民族的合法的權利和利益,維護和發展各民族的平等、團結、互助關系。禁止對任何民族的歧視和壓迫,禁止破壞民族團結和制造民族分裂的行為。國家根據各少數民族的特點和需要,幫助各少數民族地區加速經濟和文化的發展。——《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任務三:分析材料及結合所學知識談談實施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意義。3民族團結共富裕新中國成立前,我國各民族發展很不平衡,很多少數民族的生產力水平十分落后。現在的涼山天翻地覆的變化,主要得益于什么呢?究 措施 預想結果政治小組經濟小組文化小組戰略小組小組合作措施成就(意義)任務四:根據課本62頁—63頁,9個小組分組討論人民政府盡一切努力為各民族共同繁榮采取的具體措施以及成就。時間要求:4分鐘具體要求:1、2小組為政治小組、3、4小組為經濟小組、5、6小組為文化小組、7、8、9小組為戰略小組。討論完畢后各小組派代表發言。共同繁榮發展小組合作 措施 成就(意義)政治小組經濟小組文化小組國家戰略小組民主改革社會主義改造優惠政策保護民族文化西部大開發興邊富民翻身做主人傳承發展少數民族文化促進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發展經濟發展、生活水平提高作為中學生,你認為應該如何維護民族團結?提示:從民族平等 尊重民族文化等方面來回答思考深化民族團結進步教育,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加強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進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中國共產黨十九大報告跨越時空的回信——民族團結友誼的延續2.《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中規定“各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實行區域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不可分離的部分”。下列對此解讀不正確的是 ( )A.我國在少數民族聚居區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B.各少數民族自治區的所有事務都完全由本民族做主C.體現了國家尊重和保障少數民族管理本民族內部事務的權利D.民族自治區域是我國不可分離的一部分1.下列不是我國少數民族自治區的是 ( )A.內蒙古 B.寧夏 C.云南 D.西藏新中國成立后,國家重視對少數民族古籍文獻的整理,出版了藏族史詩《格薩爾王傳》、蒙古族史詩《江格爾》和柯爾克孜族史詩《瑪納斯》。這一舉措意在( )A.傳承和發展少數民族文化 B.加快民族地區的基礎設施建設C.推動民族地區的科技發展 D.促進民族地區的社會主義改造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