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刷題補漏·備戰期中】七年級科學下學期期中易錯精選(二)(含解析)【第2章 70題18考點】(含解析)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刷題補漏·備戰期中】七年級科學下學期期中易錯精選(二)(含解析)【第2章 70題18考點】(含解析)

資源簡介

/ 讓教學更有效 精品試卷 | 科學
【刷題補漏】浙教版七年級科學下學期·備戰期中
易錯精選(二)70題18考點
本練習訓練范圍:浙教版七下 第二章
▲內容均是歷年期中真題選取
一.分子的熱運動(共3小題)
1.【答案】C
【分析】物質是由分子組成的,分子永不停息地做無規則運動;分子之間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分子之間存在間隙。
【解答】解:
A、水汽化后氣體積變大,微觀上是水分子間的間隔增大,故A正確;
B、紅墨水滴在清水中很快散開是擴散現象,擴散現象說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無規則運動,故B正確;
C、黃豆與芝麻的混合,是宏觀物體的混合,不能說明分子之間有空隙,故C錯誤;
D、酒香不怕巷子深,是分子在不斷地運動的結果,屬于擴散現象,故D正確。
故選:C。
【點評】本題考查學生對分子動理論中的內容的掌握情況,結合具體實例進行分析,是一種物理中基本的解題方法,要掌握。
2.【答案】B
【分析】分子動理論的內容:一切物質都是由分子或原子組成,組成物質的分子永不停息地做無規則運動,分子之間存在間隙,分子之間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解答】解:用燒熱的針刺破一側肥皂膜,由于另一側肥皂膜和棉線間分子有力的作用,故將棉線拉向另一側,此現象說明了分子存在相互的引力。
A、用力推活塞,注射器中的氣體被壓縮了,說明分子之間存在間隙。故A不符合題意;
B、切削干凈的兩段鉛柱可以粘合在一起,說明分子之間存在引力。故B符合題意;
C、香水味彌漫了整個房間是擴散現象,說明分子處于永不停息地無規則運動狀態。故C不符合題意;
D、紅墨水分散到水中,說明分子是運動的。故D不符合題意。
故選:B。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分子動理論的掌握和應用,是一道基礎題。
3.【答案】(1)B;(2)兩瓶中的氣體都變成紅棕色;(3)③
【分析】(1)擴散現象,是指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無規則運動,通過兩只瓶內的氣體顏色變化,來反映二氧化氮氣體分子在做無規則運動;由于空氣的密度小于二氧化氮氣體,所以一般情況下空氣處于二氧化氮氣體的上方。
(2)分子的無規則運動與溫度有關,溫度越高,分子的無規則運動越劇。
【解答】解:(1)二氧化氮氣體的密度比空氣大,為了更好地觀察到氣體發生了擴散(避免重力對實驗的影響),則二氧化氮氣體應放在下方,即盛放在B瓶內;
(2)抽出玻璃板,一段時間后觀察到的現象是兩瓶中的氣體都是紅棕色;
(3)實驗時,③溫度下氣體擴散最快,是因為溫度越高分子運動的越快。
故答案為:(1)B;(2)兩瓶中的氣體都變成紅棕色;(3)③。
【點評】本題考查學生對擴散現象以及溫度對分子運動的影響,難度一般。
二.物質的微粒性(共2小題)
4.【答案】A
【分析】由分子構成的物質其化學性質由分子保持,水是由水分子構成,所以,保持水的化學性質的微粒應為水分子;根據水分子的構成,判斷圖中為水分子的選項。
【解答】解:A、能表示水分子,能保持H2O化學性質的,故A符合題意;
B、該圖是氫分子和氧分子的混合氣體,不能保持H2O化學性質,故B不符合題意;
C、該圖是氫氣,不能保持H2O化學性質,故C不符合題意;
D、該圖表示氫原子和氧原子,不能保持H2O化學性質,故D不符合題意。
故選:A。
【點評】本題把微粒的特性與微粒的微觀示意圖結合起來考查,解答時可根據題意由微粒特性確定微粒,再由微粒的構成判斷表示微粒的微觀示意圖。
5.【答案】A
【分析】根據分子的性質:分子在不斷運動進行分析。
【解答】解:空氣分子和二氧化氮分子都在不停地運動,打開玻璃板后,空氣分子會進入二氧化氮分子中間空隙,而二氧化氮分子會進入空氣分子的空隙,從而使右邊顏色變淺,左邊顏色變深。當達到一定時間后,左右兩個瓶子內的分子分布均勻,即兩邊的顏色是一致的。
故選A。
【點評】解答本題關鍵是熟悉分子的性質。
三.原子結構的探索歷程(共5小題)
6.【答案】A
【分析】根據原子內部的結構進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A.20世紀20年代以來提出現代模型(電子云模型),依據提出時間先后順序,正確的排列是①④②③,故A錯誤;
B.1913年玻爾提出了玻爾模型,波爾認為電子只能在原子內的一些特定的穩定軌道上繞核運動,故B正確;
C.1904年湯姆生提出了葡萄干蛋糕模型,湯姆生認為圖①模型中正電荷均勻分布在整個面包內,電子像葡萄干鑲嵌其中,故C正確;
D.1911年盧瑟福提出行星模型:原子的大部分體積是空的,電子按照一定軌道圍繞著一個帶正電荷的很小的原子核運轉,故D正確。
故選:A。
【點評】本題考查了對原子結構和原子核、電子帶電情況的了解,屬基礎知識的考查。
7.【答案】A
【分析】根據用一束帶正電的、質量比電子大得多的高速運動的α粒子轟擊金箔,絕大多數α粒子能穿過金箔且不改變原來的方向,部分α粒子發生偏轉,極少數α粒子被反彈回來,進行分析判斷。
【解答】解:A、由該實驗不能得出金原子核外電子帶負電,故A錯誤;
B、由圖可知,帶正電的α粒子遇到原子核后,方向發生了偏轉,說明原子核帶正電,故B正確;
C、由圖可知,絕大多數α粒子穿過金箔后仍沿原來的方向前進,只有少量α粒子的運轉方向發生了偏轉,說明金原子核體積很小,故C正確。
D、由圖可知,有少數的α粒子被反彈了回來,說明遇到了質量很大的物質,則金原子核的質量比α粒子大得多,故D正確。
故選:A。
【點評】本題難度不大,理解題意,了解原子的構成、明確原子核帶正電等是正確解答本題的關鍵。
8.【答案】(1)原子不顯電性,電子帶負電;(2)ABD;(3)質子;(4)ACD。
【分析】(1)根據湯姆森發現了電子解答;
(2)根據①大多數α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不改變原來的運動方向,說明原子中有一個很大的空間,原子不是一個實心球體;②一小部分α粒子改變了原來的運動方向,說明原子內有含有帶正電荷的微粒,同種電荷相互排斥,使α粒子改變了原來的運動方向;③有極少數α粒子被彈了回來,說明金原子中有體積很小,質量大的原子核;結合所學原子的構成知識進行分析解答;
(3)根據決定元素種類的是核內質子數進行分析;
(4)根據人類對原子結構的認識來分析。
【解答】解:(1)1987年,湯姆森通過實驗發現了帶負電的電子,他推測原子中還有帶正電的物質,他推測的依據是原子不顯電性;
(2)A、根據題意:α粒子帶正電荷,一小部分α粒子改變了原來的運動方向,由于同種電荷相互排斥,說明原子核帶正電荷;故選項說法正確;
B、有極少數α粒子被彈了回來,說明金原子中有體積很小、質量大的原子核;故選項說法正確;
C、根據盧瑟福為探索原子的內部結構進行的“α粒子散射實驗”,無法得出原子核的構成,故選項說法錯誤;
D、大多數α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不改變原來的運動方向,說明金原子中有一個很大的空間,原子不是一個實心球體;選項說法正確;
(3)決定元素種類的是核內質子數,盧瑟福用α粒子核轟擊氮原子核,發現了一種新粒子,這種粒子帶一個單位的正電荷,其質量與氫原子相近,氫原子中含有1個質子和一個電子,電子的質量很小,可以忽略不計,質子就是帶一個單位正電荷的微粒,所以這種粒子的名稱為質子;
(4)A、掃描隧道顯微鏡可確定原子的真實存在,此選項正確;
B、掃描隧道顯微鏡不能觀察到原子的內部結構,只能確定原子可再分,此選項錯誤;
C、科學模型的建立是一個不斷完善不斷修正的過程,此選項正確;
D、人類借助模型的建立,對原子的認識逐漸接近本質,此選項正確;
(6)在化學反應前后,元素的質量、種類,原子的質量、種類和數目都不變,只是原子最外層電子得失,不可能變為金。
故答案為:(1)原子不顯電性,電子帶負電;
(2)ABD;
(3)質子;
(4)ACD。
【點評】解答本題關鍵是熟悉原子結構、物理學史,知道物理學家的貢獻。
9.【答案】(1)原子核;(2)絕大多數α粒子穿過金箔后仍沿原來的方向前進;(3)D;(4)質子。
【分析】(1)(2)核式原子結構是1911年由盧瑟福提出的一種原子結構模型;核式原子結構認為:原子的質量幾乎全部集中在直徑很小的核心區域,叫原子核,電子在原子核外繞核作軌道運動;原子核帶正電,電子帶負電;
(3)電子很小,對α粒子的運動幾乎沒有影響;
(4)原子是由原子核及電子組成的,而原子核又是由質子和中子組成的。
【解答】解:(1)盧瑟福說的“除非原子的大部分質量集中到了一個很小的結構上”中的“很小的結構”指的是原子核;
(2)能說明原子內部絕大部分是空的證據是絕大多數α粒子穿過金箔后仍沿原來的方向前進;
(3)根據盧瑟福的實驗所產生的現象,電子很小,對α粒子的運動幾乎沒有影響,所以不能夠獲得的結論是核外電子帶負電,故D錯誤,ABC正確;故選:D;
(4)α粒子由2個質子和2個中子構成,盧瑟福從氮原子中打出了微粒,α粒子留在了氮原子中,使氮原子變成了氧原子,說明原子核內的質子數變成了8個,所以打出了一個質子。
故答案為:(1)原子核;(2)絕大多數α粒子穿過金箔后仍沿原來的方向前進;(3)D;(4)質子。
【點評】此題考查的是我們對微觀世界探究過程及物質結構的認識,難度不大,從材料中找到有價值的信息是解答的關鍵。
10.【答案】(1)原子核;(2)絕大多數α粒子穿過金箔后仍沿原來的方向前進;(3)D;(4)B。
【分析】(1)(2)核式原子結構是1911年由盧瑟福提出的一種原子結構模型;核式原子結構認為:原子的質量幾乎全部集中在直徑很小的核心區域,叫原子核,電子在原子核外繞核作軌道運動;原子核帶正電,電子帶負電;
(3)認真閱讀材料并進行解答;
(4)原子中電子所帶負電荷數與質子所帶正電荷數相等。
【解答】解:(1)盧瑟福說的“除非原子的大部分質量集中到了一個很小的結構上”中的“很小的結構”指的是原子核;
(2)能說明原子內部絕大部分是空的證據是絕大多數α粒子穿過金箔后仍沿原來的方向前進;
(3)根據盧瑟福的實驗所產生的現象,電子很小,對α粒子的運動幾乎沒有影響,所以不能夠獲得的結論是核外電子帶負電,故D符合題意,ABC不符合題意;故選:D;
(4)原子不顯電性的原因:原子核所帶的電量與核外電子所帶的電量相等,電性相反,故選B。
故答案為:(1)原子核;(2)絕大多數α粒子穿過金箔后仍沿原來的方向前進;(3)D;(4)B。
【點評】此題考查的是我們對微觀世界探究過程及物質結構的認識,難度不大,從材料中找到有價值的信息是解答的關鍵。
四.分子、原子、離子、元素與物質之間的關系(共2小題)
11.【答案】C
【分析】如果不知道哪種分子和原子,則無法比較大小;
帶電荷的原子或原子團稱為離子;
分子、原子、離子都可以直接構成物質;
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電子構成的,原子核是由質子和中子構成的,質子帶正電荷,中子不帶電,核外電子帶負電荷,由于原子核所帶電量和核外電子所帶電量相等,電性相反,因此整個原子不顯電性.
【解答】解:A、如果不知道哪種分子和原子,則無法比較大小,該選項說法不正確;
B、帶電荷的原子或原子團稱為離子,質子和電子雖然都是帶電荷的微粒,但是不屬于離子,該選項說法不正確;
C、分子、原子、離子都可以直接構成物質,該選項說法正確;
D、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電子構成的,原子核是由質子和中子構成的,質子帶正電荷,中子不帶電,核外電子帶負電荷,由于原子核所帶電量和核外電子所帶電量相等,電性相反,因此整個原子不顯電性,該選項說法不正確。
故選:C。
【點評】化學變化中,原子不能再分,分子能夠再分,因此原子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微粒.
12.【答案】(1)離子;
(2)銅原子;
(3)。
【分析】(1)根據構成物質的基本粒子來分析;
(2)根據構成金屬單質的粒子來分析;
(3)根據構成水的粒子結構來分析。
【解答】解:(1)原子得失電子后形成離子,氯化鈉是由鈉離子與氯離子構成的,因此圖中空白方框中應填離子;
(2)銅是一種金屬單質,是由銅原子構成的;
(3)水是由水分子構成的,1個水分子是由2個氫原子與1個氧原子構成的,則水分子結構模型為。
故答案為:(1)離子;
(2)銅原子;
(3)。
【點評】要想解答好這類題目,要理解和熟記分子、原子、離子、元素與物質之間的關系,以及與之相關的知識。
五.原子的定義與構成(共6小題)
13.【答案】C
【分析】根據物質構成的有關知識進行分析,分子是由原子構成的,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電子構成的,據此解答。
【解答】解:分子是由原子構成的,故a是原子,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電子構成的,原子核是由質子和中子構成的,故b是原子核,c是核外電子,觀察選項,
故選:C。
【點評】本題考查了微觀粒子構成的有關知識,完成此題,可以依據已有的知識進行。
14.【答案】D
【分析】A.根據質子數決定原子的種類解答;
B.根據原子的質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中質子數和中子數上解答;
C.根據在原子中質子數和中子數不一定相等解答;
D.根據原子中質子數=電子數解答。
【解答】解:A、質子數決定元素的種類,決定該原子種類的粒子是c,故錯誤;
B、原子的質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集中在b和c上,故錯誤;
C、質子數和中子數不一定相等,原子中b與c的數目不一定相同,故錯誤;
D、原子中質子數=電子數,a與c的數目一定相同,故正確。
故選:D。
【點評】本題考查的是微觀粒子的構成以及數量、質量間的關系,完成此題,可以依據已有的知識進行。
15.【答案】A
【分析】A、相對原子質量=質子數+中子數;
B、決定元素種類的是核內質子數;
C、核電荷數等于質子數;
D、同位素是指質子數相同。
【解答】解:由圖示可知,代表質子,〇代表中子代表電子。
A、相對原子質量=質子數+中子數,甲和丁的質子數和中子數之和相等,所以甲、丁的相對原子質量相同,故正確;
B、決定元素種類的是核內質子數,乙和丁的質子數相同,所以是同一種元素,故不正確;
C、核電荷數等于質子數,甲、丙的質子數相等,所以核電荷數也相等,故錯;
D、同位素是指質子數相同,甲、乙質子數不相等,所以不互為同位素原子,故錯;
故選:A。
【點評】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電子構成,其中原子核由質子和中子構成的,質子帶正電荷,中子不帶電。
16.【答案】B
【分析】A、根據原子的結構進行分析;
B、根據相對原子質量≈質子數+中子數進行分析;
C、根據原子的質子數=原子序數進行分析;
D、根據最外層電子數決定元素的化學性質進行分析。
【解答】解:A、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電子構成,原子核是由質子和中子構成,質子帶正電,中子不帶電,則“”表示的微粒為質子,該選項說法不正確;
B、相對原子質量≈質子數+中子數,由圖He﹣3中,有2個質子和1個中子,則相對原子質量為3,該選項說法正確;
C、氦為2號元素,原子序數=原子的質子數,則He﹣3與He﹣4的質子數均為2,該選項說法不正確;
D、決定元素化學性質的為最外層電子數,由于He﹣3與He﹣4和核外電子數均為2,均屬于穩定結構,則化學性質相似,該選項說法不正確。
故選:B。
【點評】本題難度一般,主要考查原子的結構及原子中各微粒之間的關系,理解相關知識為解答該題的關鍵。
17.【答案】A
【分析】根據原子的構成、原子中各微粒帶的電荷的電性回答本題。
【解答】解:①原子是實心球體,錯誤,因為原子是可分的;②在球體內充斥正電荷,錯誤,因為質子帶正電荷,位于原子核內,核外帶負電荷的電子在原子核外高速運動;③原子不顯電性,正確,因為其中電子和質子所帶總電量相等,電性相反;④原子中的電子在一定區域即一定的電子層內不停運動,正確;⑤原子核都由質子和中子構成,錯誤,因為有的原子中沒有中子;⑥原子核很小,但集中了原子的大部分質量,正確,因為原子中質子和中子的質量遠大于電子的質量。
故選:A。
【點評】本題考查原子的結構發現過程,基礎性強。
18.【答案】2;1。
【分析】根據原子中核電荷數=核內質子數=核外電子數,進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由“C﹣13”是指原子核內含有6個質子、7個中子碳原子可知,“C﹣13”中的13是質子數和中子數之和,“He﹣3”中的3是質子數和中子數之和,氦的核電荷數是2,原子中核電荷數=核內質子數,即氦原子核內質子數為2,中子數=3﹣2=1。
故答案為:
2;1。
【點評】本題難度不大,解題的關鍵是掌握并靈活運用原子中核電荷數=核內質子數=核外電子數。
六.電解水實驗(共5小題)
19.【答案】A
【分析】水電解的化學方程式為:2H2O2H2↑+O2↑。在化學反應中,分子先分裂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組合成新的分子。
【解答】解:水電解的過程中:①水分子②在通電的情況下分解成氫原子和氧原子,③氫原子和氫原子結合成氫分子,④氧原子和氧原子結合成氧分子。因此水電解的順序是:①②③④。
故選:A。
【點評】作答此題關鍵要掌握水電解的過程及原理,難度不大。
20.【答案】C
【分析】電解水時,正極產生的是氧氣,氧氣能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負極產生的是氫氣,氫氣燃燒生成水,氧氣和氫氣的體積比約為1:2,質量比是8:1。
【解答】解:①實驗前可以向水中加入少量稀硫酸,目的是增強溶液的導電性,該選項正確。
②a、b兩極產生的氣體的質量比為1:8,該選項不正確。
③此實驗電解水生成氫氣和氧氣,反應前后元素種類不變,可證明水是由氫元素和氧元素組成,該選項正確。
④b極產生的氣體能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說明支持燃燒,不能說明其具有可燃性,該選項不正確。
故選:C。
【點評】電解水生成氫氣和氧氣,說明水是由氫元素和氧元素組成的,同時說明在化學變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21.【答案】B
【分析】電解水時,正極產生的是氧氣,氧氣能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負極產生的是氫氣,氫氣燃燒生成水,氧氣和氫氣的體積比約為1:2,質量比是8:1。
【解答】解:A、a、b試管中產生的氣體分別是氫氣、氧氣,質量比為1:8,故選項不正確。
B、水分解的過程中,氫原子和氧原子的數目保持不變,故選項正確。
C、反應前后元素種類不變,電解水生成氫氣和氧氣,說明水由氫元素和氧元素組成,故選項不正確。
D、水分解的過程中,保持不變的粒子是氫原子和氧原子,故選項不正確。
故選:B。
【點評】電解水生成氫氣和氧氣,說明水是由氫元素和氧元素組成的,同時說明在化學變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22.【答案】(1)氧氣。
(2)8。
(3)甲,氣密性好或乙,可以直接檢驗氣體。
【分析】電解水時,正極產生的是氧氣,氧氣能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負極產生的是氫氣,氫氣燃燒生成水,氧氣和氫氣的體積比約為1:2,質量比是8:1。
【解答】解:(1)電解水時,甲裝置的A與正極相連,試管收集的是氧氣。
(2)如果甲裝置的實驗中產生氧氣的體積是4毫升,則相同條件下生成氫氣的體積是8毫升。
(3)對比甲、乙兩個簡易裝置,甲操作簡單或乙可以直接檢驗氣體。
故答案為:(1)氧氣。
(2)8。
(3)甲,氣密性好或乙,可以直接檢驗氣體。
【點評】電解水生成氫氣和氧氣,說明水是由氫元素和氧元素組成的,同時說明在化學變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23.【答案】(1)量筒中液面下降速率。
(2)增大;由①②對比可知,其它條件相同時,氫氧化鈉溶液濃度越大,反應速率越快,隨著反應進行,氫氧化鈉濃度增大。
【分析】為了增強水的導電性,可以向水中加入適量氫氧化鈉溶液、稀硫酸、硫酸鈉溶液等物質。
電解水時,正極產生的是氧氣,氧氣能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負極產生的是氫氣,氫氣燃燒生成水,氧氣和氫氣的體積比約為1:2,質量比是8:1。
【解答】解:(1)本實驗可以通過比較量筒中液面下降速率來反映水電解的快慢。
故答案為:量筒中液面下降速率。
(2)結合實驗結果,推測隨著實驗的進行各組產生氫氣的速度將增大,是因為由①②對比可知,其它條件相同時,氫氧化鈉溶液濃度越大,反應速率越快,隨著反應進行,氫氧化鈉濃度增大。
故答案為:增大;由①②對比可知,其它條件相同時,氫氧化鈉溶液濃度越大,反應速率越快,隨著反應進行,氫氧化鈉濃度增大。
【點評】電解水生成氫氣和氧氣,說明水是由氫元素和氧元素組成的,同時說明在化學變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七.分子和原子的區別和聯系(共3小題)
24.【答案】C
【分析】根據物質的組成與結構來分析。
【解答】解:A、氧氣是由氧分子構成的,SO2、NO2、CO這三種分子中均不含氧分子,故A不合題意;
B、分子是由原子構成的,因此SO2、NO2、CO這三種分子中均含氧原子,而不是氧元素,故B不合題意;
C、分子是由原子構成的,因此SO2、NO2、CO這三種分子中均含氧原子,故C符合題意;
D、SO2、NO2、CO這三種分子中均含氧原子,不含氧氣,故D不合題意。
故選:C。
【點評】要想解答好這類題目,要理解和熟記分子、原子、離子、元素與物質之間的關系,以及與之相關的知識。
25.【答案】D
【分析】分子、原子都是構成物質的粒子,它們的質量都很小,分子在化學變化中可以分成原子,而原子不能再分;分子與原子的本質區別是在化學變化中是否可分,進行分析判斷.
【解答】解:A、分子能保持物質的化學性質,原子也能,故選項錯誤。
B、分子和原子都是構成物質的粒子,故選項錯誤。
C、分子和原子不能比較大小,但由原子構成的分子,其一個分子比構成它的原子大,故選項錯誤。
D、在化學變化中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組合成新的分子,故在化學變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故選項正確。
故選:D。
【點評】本題難度不大,分子和原子的本質區別是分子在化學變化中的可分性,在化學變化中分子能夠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
26.【答案】C
【分析】根據題意,有兩種微粒,已知它們的質 數相等,核外電 數也相等,結合常見分子、原子和離子的構成,進行分析判斷。
【解答】解:A、可能是一種分 和一種原 ,如水分子和氖原子,質 數和電子數均為10,故選項說法正確。
B、可能是兩種不同離 ,如氫氧根離子和氟離子,質子數為9,電子數為10,故選項說法正確。
C、不可能是一種分 和一種離 ,分子不顯電性,離子顯電性,故選項說法錯誤。
D、可能是兩種不同的分 ,如水分子和氨分子,質 數和電子數均為10,故選項說法正確。
故選:C。
【點評】本題有一定難度,理解題意、明確常見分子、原子和離子的構成等是正確解答本題的關鍵。
八.相對原子質量的概念及其計算方法(共8小題)
27.【答案】C
【分析】以一種碳原子質量的1/12為標準,其他原子的質量跟它相比較所得到的比,作為這種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
用公式表示為:某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將數據代入公式計算即可。
【解答】解:
根據公式:某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已知“銀原子的實際質量為m”和“銀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為108”,將可設碳原子的實際質量為x。則108,解得x,
則設相對原子質量為16的一個氧原子的實際質量為y,則16,解得y。
故選:C。
【點評】解答有關相對原子質量的計算題時,要注意相對原子質量是一個比值,是原子的實際質量和碳原子質量1/12之比,掌握此知識點就能輕松解題。
28.【答案】A
【分析】根據某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結合題意進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已知a個碳原子(原子核內有6個質子和6個中子)的質量是bkg,n個銀原子的質量是mkg。以碳原子質量的為標準,銀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為。
故選:A。
【點評】本題難度不大,掌握相對原子質量并能靈活運用是正確解答本題的關鍵.
29.【答案】B
【分析】陽離子是原子失去電子之后形成的,由陽離子的核外電子數推出原子的核外電子數、核內質子數,由相對原子質量=質子數+中子數計算出該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即可.
【解答】解:某陽離子Mn+的核外電子共有x個電子,是M原子失去n個電子得到的,則M原子核外電子數為x+n;由原子中:核電荷數=核內質子數=核外電子數,故其核內質子數為x+n;核內有y個中子,由相對原子質量=質子數+中子數,則該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為x+n+y。
故選:B。
【點評】本題難度不大,解題的關鍵是掌握并靈活運用原子與離子的相互轉化、原子中核電荷數=核內質子數=核外電子數、相對原子質量=質子數+中子數.
30.【答案】C
【分析】首先根據化合價推導化學式,然后根據相對分子質量為構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之和,進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根據化合物中各種元素化合價的代數和為0,化合價為+4的R元素與化合價為﹣2的氧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學式為RO2。
它的相對分子質量是M,設R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是a,則a+16×2=M,a=M﹣32。
故選:C。
【點評】本題難度不大,考查同學們靈活運用化學式的有關計算進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1.【答案】A
【分析】根據相對原子質量是以一個碳﹣12原子質量的作為標準,其他原子的真實質量跟它相比較所得到的比值,稱為該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進行分析解答本題。
【解答】解:因為甲:乙=a:b,甲=(a 乙):b
又因 乙:碳原子=c:d,乙=(碳原子 c):d
甲=(a c 碳原子):(b d)
所以甲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為(12ac):(bd),

故選:A。
【點評】本題考查的是相對原子質量是以一個碳﹣12原子質量的作為標準,其他原子的真實質量跟它相比較所得到的比值,稱為該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的理解和應用。
32.【答案】B
【分析】1個氧原子的質量為:(m﹣n)kg;1個硫原子的質量為:n﹣2(m﹣n)kg;根據相對原子質量的求法,進行分析求出SO2的相對分子質量。
【解答】解:1個氧原子的質量為:(m﹣n)kg;
氧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16;
1個硫原子的質量為:n﹣2(m﹣n)kg;
硫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
根據相對分子的質量為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之和,所以SO2的相對分子質量為:16×2
故選:B。
【點評】本題考查學生對相對原子質量計算方法的理解與掌握,并能在解題中靈活應用的能力。
33.【答案】(1)24;
(2)18。
【分析】(1)根據某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結合題意進行分析解答。
(2)根據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與原子的質量成正比,進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已知碳﹣12原子的實際質量為a克,X原子的實際質量為2a克,某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則X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為24。
(2)某氧原子和X原子的實際質量之比為3:4,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與原子的質量成正比,X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為24,則該氧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為2418。
故答案為:
(1)24;
(2)18。
【點評】本題難度不大,明確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相對原子質量與其原子真實質量成正比是正確解答本題的關鍵。
34.【答案】(1)B;
(2)中子數;
(3)21×a%+22×b%+20×c%;
(4)CD。
【分析】(1)根據題意,氫是母體,其他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理論上都是氫的整數倍,進行分析解答。
(2)根據同種元素的原子的核內質子數相同,進行分析解答。
(3)根據題意可知,1961年8月,國際上采用碳﹣12原子的作為相對原子質量的標準,確定各個同位素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某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是其各種同位素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乘以各自在該元素中所占的百分比之和,進行分析解答。
(4)根據資料內容,結合所學知識,進行分析判斷。
【解答】解:(1)19世紀初,有化學家認為:氫是母體,其他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理論上都是氫的整數倍,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不支持材料一的是Cl﹣35.5。
(2)同種元素的原子的核內質子數相同,相對原子質量卻不同,是因為原子結構中的某種微粒數不同,該微粒的名稱是中子數。
(3)由題意可知,1961年8月,國際上采用碳﹣12原子的作為相對原子質量的標準,確定各個同位素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某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是其各種同位素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乘以各自在該元素中所占的百分比之和,氖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的計算式子為21×a%+22×b%+20×c%
(4)A.19世紀初,以氫為母體的相對原子質量標準是錯誤的,但它對科學的發展是有價值的,故選項說法錯誤。
B.即使方法正確、儀器精確,實驗結果也會存在誤差,故選項說法錯誤。
C.隨著科學的發展,若干年后,科學家有可能更改現在國際上采用的相對原子質量的標準,故選項說法正確。
D.某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是其各種同位素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乘以各自在該元素中所占的百分比之和,元素周期表中很多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都不是整數,可推測很多元素有多種同位素原子,故選項說法正確。
故答案為:
(1)B;
(2)中子數;
(3)21×a%+22×b%+20×c%;
(4)CD。
【點評】本題難度不大,了解相對原子質量的發展史、明確確定各個同位素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的方法等是正確解答本題的關鍵。
九.原子和離子的相互轉化(共3小題)
35.【答案】A
【分析】根據離子的形成過程來分析解答。
【解答】解:Cu+(亞銅離子)是由Cu失去一個電子后形成的,Cu2+是由Cu失去兩個電子后形成的,此過程中,核電荷數沒有改變;電子的質量微乎其微,因此轉化中質量幾乎不變;但核外電子數不同。
故選:A。
【點評】要想解答好這類題目,要理解和熟記原子和離子的相互轉化,以及與之相關的知識。
36.【答案】B
【分析】根據X2+離子、Y2﹣離子核外都有10個電子,X2+離子是由X原子失去2個電子形成的,Y2﹣是由Y原子得到2個電子形成的,進行分析判斷。
【解答】解:A、X2+離子、Y2﹣離子核外都有10個電子,X2+離子是由X原子失去2個電子形成的,Y2﹣是由Y原子得到2個電子形成的,能確定X、Y的原子核外電子數分別為12、8,原子中核內質子數=核外電子數,它們的核內質子數分別為12、8,無法確定核內中子數,故選項說法錯誤。
B、由A選項的解析,兩種原子的核內質子數分別為12、8,原子得失電子形成離子,核內質子數不變,則兩種離子的質子共有20個,故選項說法正確。
C、由A選項的解析,兩種原子的核內質子數分別為12、8,故選項說法錯誤。
D、由A選項的解析,X、Y兩種原子的核內質子數分別為12、8,故選項說法錯誤。
故選:B。
【點評】本題難度不大,明確原子和離子的相互轉化是正確解答本題的關鍵。
37.【答案】(1)a+2b=c+2d;
(2)B。
【分析】根據電荷守恒的含義進行分析。
【解答】解:(1)由于溶液中所有的陽離子所帶正電荷之和等于所有陰離子所帶負電荷之和,則結合表中數據可知,a+2b=c+2d。
(2)已知溶液中的微粒中,所有的陽離子所帶正電荷之和為:3n+2×9n=21n;所有的陰離子所帶負電荷之和為:6n+7n=13n。則溶液中含少21n﹣13n=8n個負電荷,結合各選項可知,4n個中含有2×4n=8n個負電荷,故選B。
故答案為:(1)a+2b=c+2d;
(2)B。
【點評】本題難度一般,正確理解電荷守恒的定義是解決這類題的關鍵。
一十.元素的符號及其意義(共3小題)
38.【答案】C
【分析】元素符號可表示一種元素、一個原子,進行分析判斷。
【解答】解:符號“N”是氮元素的元素符號,可表示氮元素、一個氮原子;不能表示氮的原子核、氮氣,元素只講種類、不講個數,不能表示一個氮元素。
故①④說法正確。
故選:C。
【點評】本題難度不大,考查元素符號的書寫方法和含義是正確解答本題的關鍵。
39.【答案】D
【分析】根據化學式與元素符號的含義進行分析解答,金屬、大多數固體非金屬等都是由原子直接構成的,故它們的元素符號,既能表示一個原子,又能表示一種元素,還能表示一種物質。
【解答】解:A、Sn可表示錫這種物質,故選項說法正確。
B、Sn可表示一個錫原子,故選項說法正確。
C、Sn可表示錫元素,故選項說法正確。
D、錫是由錫原子直接構成的,Sn可表示一個錫原子,故選項說法錯誤。
故選:D。
【點評】本題難度不大,掌握由原子構成的物質的化學式一般有三層含義(宏觀:表示一種元素、一種單質,微觀:表示一個原子)是正確解答此類題的關鍵。
40.【答案】B
【分析】根據金屬、稀有氣體、固態非金屬的元素符號可表示一種元素、一個原子或這種物質,其它的元素符號只有2個意義,即表示一個元素或這種元素的一個原子進行解答。
【解答】解:A、H可表示氫元素或一個氫原子,故A錯誤;
B、金屬元素的元素符號可表示3個意義,即Fe可表示鐵元素,表示一個鐵原子,表示鐵這種物質,故正確;
C、N表示氮元素或一個氮原子,故錯誤;
D、元素符號表示3個意義只有金屬、稀有氣體、固態非金屬的元素符號,O是氣態非金屬元素符號,只表示2個意義,即氧元素或一個氧原子,故錯誤;
故選:B。
【點評】本題考查了元素符號的意義,題目較易。
一十一.元素周期表的特點及其應用(共6小題)
41.【答案】A
【分析】根據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數字表示原子序數;字母表示該元素的元素符號;中間的漢字表示元素名稱;漢字下面的數字表示相對原子質量,進行分析判斷。
【解答】解:A、根據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數字表示原子序數,該元素的原子序數為38;原子中原子序數=核電荷數=質子數=核外電子數,則該元素的原子的核電荷數為38,故選項說法正確。
B、鍶帶“钅”字旁,屬于金屬元素,故選項說法錯誤。
C、根據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漢字下面的數字表示相對原子質量,該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為87.62,相對原子質量單位是“1”,不是“g”,故選項說法錯誤。
D、根據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數字表示原子序數,該元素的原子序數為38;原子中原子序數=核電荷數=質子數=核外電子數,則該元素的原子的核外電子數為38,一個Sr2+中含有38=2=36個電子,故選項說法錯誤。
故選:A。
【點評】本題難度不大,靈活運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原子序數、元素符號、元素名稱、相對原子質量)是正確解答本題的關鍵。
42.【答案】D
【分析】根據圖中元素周期表可以獲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數字表示原子序數;字母表示該元素的元素符號;中間的漢字表示元素名稱;漢字下面的數字表示相對原子質量,進行分析判斷。
【解答】解:A、根據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漢字下面的數字表示相對原子質量,該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為碳的原子質量為12.01,相對原子質量單位是“1”,不是“g”,故選項說法錯誤。
B、X元素的原子序數為13,為鋁元素,帶“钅”字旁,屬于金屬元素,故選項說法錯誤。
C、周期數=原子核外電子層數,三種元素的原子核外電子層數不相同,鋁、硅位于同一周期,鋁、硅原子核外電子層數相同,碳和鋁、硅原子核外電子層數不同,故選項說法錯誤。
D、根據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漢字下面的數字表示相對原子質量,X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為26.98≈27;左上角的數字表示原子序數,該元素的原子序數為13;根據原子中原子序數=核電荷數=質子數=核外電子數,則該元素的原子核內質子數為13;相對原子質量≈質子數+中子數,則中子數=27﹣13=14,故選項說法正確。
故選:D。
【點評】本題難度不大,靈活運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原子序數、元素符號、元素名稱、相對原子質量)是正確解答本題的關鍵。
43.【答案】A
【分析】根據時針、分針、秒針所對應的元素,結合題意進行分析判斷。
【解答】解:A、一點整,時針所指元素為氫元素,為非金屬元素,故選項說法錯誤。
B、六點整,時針所指元素的原子序數為6,原子序數=核電荷數=核內質子數,則質子數為6,故選項說法正確。
C、十一點整,時針所指元素是鈉元素,其離子符號為Na+,故選項說法正確。
D、鐘面上時針、分針所指的兩種元素分別是氧元素、鎂元素,組成化合物是氧化鎂,其化學式為MgO,故選項說法正確。
故選:A。
【點評】本題難度不大,明確鐘表式元素周期表的含義是正確解答本題的關鍵。
44.【答案】見試題解答內容
【分析】(1)根據離子的形成過程來完成解答;
(2)元素周期表中,橫行表示周期,縱行表示族,位于同一周期的元素具有相同的電子層數,位于同一族的元素最外層電子數相同,在同一周期里,越往右原子序數越大。
【解答】解:(1)硒原子得到電子使質子數小于電子數,而電子帶負電,所以使硒原子帶上了兩個單位的負電荷,形成陰離子;
(2)A、元素周期表中,橫行表示周期,Y和Z在同一橫行,所以位于同一周期里,且Z在Y的右側,越往右原子序數越大,故A正確;
B、原子核外電子數=原子序數,由于X與Y屬于不同的元素,所以原子序數不同,故核外電子數也不同,故B錯誤;
C、Y和Z在同一橫行,所以位于同一周期,故C正確;
D、由圖示可知:X表示氧元素,故D正確。
故答案為:
(1)陰;
(2)ACD。
【點評】此題考查了元素的分類和元素周期表的相關知識,是一道綜合題目。
45.【答案】(1)非金屬;
(2)135;
(3)SiO2;
(4)BD。
【分析】(1)金屬元素名稱一般有“钅”字旁,固態非金屬元素名稱有“石”字旁,氣態非金屬元素名稱有“氣”字頭,液態非金屬元素名稱有“氵”字旁。
(2)根據原子中原子序數=核電荷數=質子數,進行分析解答。
(3)根據地殼中含量前兩位的非金屬元素是氧元素和硅元素,進行分析解答。
(4)根據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同一族的元素具有相似的化學性質,進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相對原子質量為19.00的元素是氟元素,氟帶“氣”字頭,屬于非金屬元素。
(2)現已人工合成了第135號元素,原子中原子序數=核電荷數=質子數,則此元素的質子數為135。
(3)地殼中含量前兩位的非金屬元素是氧元素和硅元素,組成的化合物是二氧化硅,其化學式為SiO2。
(4)由題意可知,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同一族的元素具有相似的化學性質,Be和Mg、F和Cl均位于同一族,具有相似的化學性質;C和Ne、Al和Si不位于同一族,化學性質不相似。
故答案為:
(1)非金屬;
(2)135;
(3)SiO2;
(4)BD。
【點評】本題難度不大,靈活運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排列規律等是正確解答本題的關鍵。
46.【答案】(1)同一橫行中從左到右元素電負性逐漸增大;
(2)2.0≤x≤2.4;
(3)是。
【分析】(1)根據表格內的數據進行分析解答;
(2)根據表格內的數據及金屬活動性順序進行分析解答;
(3)根據Br與K的電負性差值判斷。
【解答】解:(1)由表格內的數據可知,同一橫行中從左到右元素電負性逐漸增大;
(2)由表中數據可知,一般情況下,同周期自左而右電負性增大,同主族自上而下電負性降低,Te元素x的取值范圍介于Se和Po之間,Te元素x的取值范圍是:2.0≤x≤2.4;
(3)Br的電負性為2.8,K的電負性為0.8,兩種元素的x值相差為2,大于1.7,所以物質KBr是離子化合物。
故答案為:
(1)同一橫行中從左到右元素電負性逐漸增大;
(2)2.0≤x≤2.4;
(3)是。
【點評】本題是材料信息題,難度不大,根據所學知識,結合材料信息,認真分析即可解答。
一十二.同位素的概念及應用(共3小題)
47.【答案】D
【分析】A、根據氕、氘、氚質子數都是l,進行分析。
B、根據相對原子質量約等于質子數加中子數,進行分析。
C、根據氕、氘、氚質子數都是l,即核外電子數均為1,進行分析。
D、根據氕原子中的中子數進行分析。
【解答】解:A、氕、氘、氚質子數都是l,都是氫元素,故A錯誤;
B、根據相對原子質量約等于質子數加中子數,氘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是2;氕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是1,氚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是3,故三種原子的質量不相等,故B錯誤;
C、氕、氘、氚質子數都是l,即核外電子數均為1,三種原子的核外電子數相同,故C錯誤;
D、相對原子質量約等于質子數加中子數,氕原子中的中子數為0,故D正確。
故選:D。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原子的定義與構成等,注意完成此題,可以從題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結合已有的知識進行解題。
48.【答案】A
【分析】A、根據元素周期表的信息來分析;
B、根據同位素的原子區別來分析;
C、根據相對原子質量=質子數+中子數來分析;
D、根據碳﹣14和碳﹣12的區別來分析。
【解答】解:A、碳﹣14和碳﹣12均為碳元素,其原子中的質子數相同,因此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相同的格子,選項說法正確;
B、碳﹣14和碳﹣12的質子數均為6,其原子的核外具有6個電子,主要區別是中子數不同,選項說法錯誤;
C、碳﹣14的中子數是14﹣6=8,選項說法錯誤;
D、碳﹣14和碳﹣12的中子數不同,所以碳﹣14能測遺址年代而碳﹣12不能,選項說法錯誤。
故選:A。
【點評】本題難度不大,明確同位素的特征(質子數相同、中子數不同的同一元素的原子)是正確解答本題的關鍵。
49.【答案】B
【分析】根據元素的定義、相對原子質量=質子數+中子數分析;
【解答】解:A、13C、14C都屬于碳元素,質子數相同,中子數不同,A錯誤;
B、13C、14C都屬于碳元素,質子數相同,核外電子數=質子數,核外電子數相同,B正確;
C、13C、14C都屬于碳元素,化學性質相同,C錯誤;
D、13C、14C都屬于碳元素,質子數都為6,相對原子質量分別為13、14,D錯誤;
故選:B。
【點評】明確元素定義及相對原子質量的求法是解答本題關鍵。
一十三.化學式的書寫及意義(共3小題)
50.【答案】C
【分析】根據化學式的意義進行分析:①宏觀意義:a.表示一種物質;b.表示該物質的元素組成; ②微觀意義:a.表示該物質的一個分子;b.表示該物質的分子構成;據此進行分析判斷.
【解答】解:A、H2O可以表示水;表示是由氫元素和氧元素組成的;表示一個水分子;一個水分子中含有三個原子,故選項A不符合題意;
B、Fe是由同種元素組成的,鐵屬于金屬,是由鐵原子直接構成的,故選項B不符合題意;
C、O2是由同種元素組成的,可以表示一個分子,表示一種物質,但1個分子由2個原子構成,故選項C符合題意;
D、H是由同種元素組成的,是由氫分子構成的,故選項D不符合題意;
故選:C。
【點評】本題難度不大,考查化學式的意義,掌握化學式的宏觀與微觀意義是正確解答本題的關鍵。
51.【答案】C
【分析】本題考查化學用語的意義及書寫,解題關鍵是分清化學用語所表達的對象是分子、原子、離子還是化合價,才能在化學符號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適當的計量數來完整地表達其意義,并能根據物質化學式的書寫規則正確書寫物質的化學式,才能熟練準確的解答此類題目.
【解答】解:①2H中的2表示氫原子的個數為2個;
②2NH3的2表示氨氣分子的個數為2個;
③SO2中的2表示一個二氧化硫分子中含有2個氧原子;
④O中的2表示氧化銅中銅元素的化合價為+2;
⑤Mg2+中的2表示一個鎂離帶有2個單位的正電荷;
⑥2OH﹣中的2表示氫氧根離子的個數為2個;
⑦H2O中的2表示一個水分子中含有2個氫原子;
A、表示離子個數的是⑥,錯誤;
B、表示離子所帶電荷數的是⑤,錯誤;
C、表示分子中原子個數的是③⑦,正確;
D、表示分子個數的是②,錯誤;
故選:C。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化學用語的書寫和理解能力,題目設計既包含對化學符號意義的了解,又考查了學生對化學符號的書寫,考查全面,注重基礎,題目難度較易.
52.【答案】A
【分析】A、根據分子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最小微粒進行分析;
B、根據乙烯是由碳、氫兩種元素組成進行分析;
C、根據相對分子質量的單位是“1”,通常省略不寫進行分析;
D、根據乙烯的化學式進行分析。
【解答】解:A.分子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最小微粒,保持乙烯化學性質的最小微粒是乙烯分子,故A正確;
B.乙烯是由碳、氫兩種元素組成,故B錯誤;
C.相對分子質量的單位是“1”,通常省略不寫,故C錯誤;
D.乙烯分子是由碳原子和氫原子構成的,故D錯誤。
故選:A。
【點評】本題難度不大,考查同學們結合新信息、靈活運用化學式的含義與有關計算進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一十四.化學式的計算(共3小題)
53.【答案】B
【分析】A.根據相對分子質量的單位來分析;
B.根據化合物中元素的質量比來分析;
C.根據化合物中元素質量比的計算方法來分析;
D.根據物質的構成來分析。
【解答】解:A.相對分子質量的單位不是“g”而是“1”,通常省略不寫,故錯誤;
B.葉酸(C19H19N7O6)中氮、氧元素質量比為(14×7):(16×6)=98:96,可見其中氮元素的質量分數大于氧元素的質量分數,故正確;
C.葉酸中碳、氫、氮、氧四種元素質量比為(12×19):(1×19):(14×7):(16×6)≠19:19:7:6,故錯誤;
D.葉酸是由分子構成的而不是由原子直接構成的,故錯誤。
故選:B。
【點評】本題難度不大,考查同學們結合新信息、靈活運用化學式的含義與有關計算進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54.【答案】C
【分析】根據二氧化碳中碳元素與氧元素的質量比分析出二氧化碳中氧元素所占混合物中的質量分數,進一步計算出物質的質量比.
【解答】解:二氧化碳中,碳元素與氧元素的質量比為:12:32,在O2和CO2的混合氣體中,碳元素的質量分數是24%,則二氧化碳中的氧元素所占質量分數為:64%;則氧氣所占質量分數為:1﹣24%﹣64%=12%,二氧化碳所占質量分數為:1﹣12%=88%,則O2和CO2的質量比是12%:88%=3:22。
故選:C。
【點評】本題考查學生根據物質中元素的質量百分數進行分析解題的能力.
55.【答案】C
【分析】根據化合價書寫R氧化物的化學式,再根據化學式計算R與O元素的質量比。
【解答】解:設R的相對原子質量為x,
根據R元素的化合價可知,R與氧元素形成的氧化物的化學式為RO:R與O元素的質量比為x:16=32.0g:(40.0g﹣32.0g),解得x=64。
故選:C。
【點評】掌握根據化合價書寫化學式及根據化學式計算元素的質量比的方法,可順利解答。
一十五.化合價的概念和計算(共3小題)
56.【答案】D
【分析】根據在化合物中正負化合價代數和為零,結合化學式進行解答本題。
【解答】解:鈣元素顯+2價,鎂元素顯+2價,氧元素顯﹣2價,氫氧根顯﹣1價,根據在化合物中正負化合價代數和為零,可得:(+2)×2+(+2)×5+8x+(﹣2)×22+(﹣1)×2=0,則x=+4。
故選:D。
【點評】本題難度不大,考查學生利用化合價的原則計算化合物中指定數值的能力。
57.【答案】B
【分析】根據相對分子的質量為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之和,
(1)如x為奇數時,氧化物化學式為R2Ox,硫酸鹽的化學式為R2(SO4)x;
(2)x為偶數時,氧化物化學式為,硫酸鹽的化學式為,
依據相對分子質量與化學式的關系解答出x的值即可。
【解答】解:設該元素化合價為+x價,相對原子質量為y。
(1)如x為奇數時,氧化物化學式為 R2Ox,硫酸鹽的化學式為R2(SO4)x,據題意有
2y+16x=a,2y+96x=b;解得x。
(2)x為偶數時,氧化物化學式為,硫酸鹽的化學式為,據題意有
y+16a,y+96b;解答。
故選:B。
【點評】本題不僅考查了化學式的書寫及意義,而且考查了相對分子質量的概念和常見元素(即氧元素的化合價)及其應用等;綜合性較強,解答本題時首先要理清解題思路,然后大膽地設未知量,列式求解即可。
58.【答案】B
【分析】根據化合價原則和常見元素的化合價,可以計算出物質中氮元素的化合價,再通過比較,就能得出本題的答案。
【解答】解:①設二氧化氮中氮元素的化合價為x,x+(﹣2)×2=0,x=+4;
②設一氧化氮中氮元素的化合價為y,y+(﹣2)=0,y=+2;
③設氨氣中氮元素的化合價為z,z+(+1)×3=0,z=﹣3;
④設硝酸中氮元素的化合價為w,(+1)+w+(﹣2)×3=0,w=+5;
⑤設亞硝酸鈉中氮元素的化合價為m,(+1)+m+(﹣2)×2=0,m=+3;
⑥單質中元素的化合價為零,氮氣為單質,因此氮氣中氮元素的化合價為零;
因此六種物質中氮元素的化合價由高到低的順序為④①⑤②⑥③。
故選:B。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化合價原則的應用和有關化學式的計算,難度不大,較為基礎。
一十六.化合價的概念和計算(共2小題)
59.【答案】(1)B;
(2)構成物質的微粒不同。
【分析】(1)根據化合價法則進行分析;
(2)根據物質的構成情況來分析。
【解答】解:(1)單質中元素的化合價為0,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價的代數和為0,I2中碘元素為0價;KI中鉀元素為+1價,則碘元素為﹣1價;KIO3中鉀元素為+1價,氧元素為﹣2價,則碘元素化合價+5價,所以選B;
(2)結構決定性質,KIO3和I2性質不同的原因是因為構成物質的微粒不同而導致的。
故答案為:
(1)B;
(2)構成物質的微粒不同。
【點評】掌握化合價法則及結構決定性質是解答本題的關鍵。
60.【答案】(1)3;
(2)BmAn。
【分析】(1)根據物質的化學式為Na5PxO10,利用各種元素的化合價及化合物中各元素的正負化合價的代數和為0來計算得出P的原子個數;
(2)根據化學式NamA和BCln先求出A、B的化合價,再利用AB的化合價寫出化學式。
【解答】解:(1)在Na5PXO10中,鈉元素的化合價為+1價,磷元素的化合價為+5價,氧元素的化合價為﹣2價,因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價的代數和為0,則(+1)×5+(+5)×x+(﹣2)×10=0,解得x=3;
(2)根據化合物中各元素的正負化合價的代數和為0.在NamA中,鈉元素的化合價為+1價,則A的化合價為﹣m;在BCln中,氯元素的化合價為﹣1價,則B元素的化合價為+n,所以A、B兩種元素組成的化學式為BmAn。
故答案為:(1)3;(2)BmAn。
【點評】本題考查化合價的規律和原則,學生應熟悉常見元素的化合價并能用化合價計算的原則來求化合物中某元素的原子個數或某一元素的化合價。
一十七.相對分子質量的概念及其計算(共3小題)
61.【答案】B
【分析】A、根據相對分子質量的定義計算;
B、根據在原子中質子數=核電荷數=核外電子數判斷;
C、根據單質中元素的化合價為0判斷;
D、根據水的化學式和相對分子質量的定義計算。
【解答】解:A、這種氣體的分子是由相對原子質量為18的兩個原子構成,相對分子質量為18×2=36,故正確。
B、構成這種氣體分子的原子質子數為8,根據在原子中質子數=核電荷數=核外電子數,該原子的電子數一定為8,故錯誤。
C、根據單質中元素的化合價為0,這種氣體屬于單質,其中元素的化合價為0,故正確。
D、這種原子的質子數為8,是氧原子,但相對原子質量為18,與氫原子能構成相對分子質量為18+1×2=20,故正確。
故選:B。
【點評】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論是初中化學的基礎內容,也是考查的重點之一,透徹理解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論的含義以及它們之間的關系是解決這類問題的關鍵。
62.【答案】C
【分析】由題意可知:1個氧原子的質量為:(m﹣n)kg;則1個硫原子的質量為:n﹣2(m﹣n)kg;根據相對原子質量的求法,進行分析求出SO2的相對分子質量.
【解答】解:1個氧原子的質量為:(m﹣n) kg;則1個硫原子的質量為:n﹣2(m﹣n) kg=(3n﹣2m)kg;
若以硫原子質量的作為原子質量的標準,則硫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32;
氧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為:;
根據相對分子的質量為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之和,所以SO2的相對分子質量為:32+2
故選:C。
【點評】本題考查學生對相對原子質量計算方法的理解與掌握,并能在解題中靈活應用的能力.
63.【答案】(1)474;
(2)1kg用明礬凈化后的水中鋁元素質量超過了60毫克。
【分析】(1)根據化學式進行相對分子質量的計算;
(2)根據化學式進行元素的質量分數的計算。
【解答】解:(1)由化學式可知,明礬的相對分子質量是39+27+(32+16×4)×2+12×(1×2+16)=474;
(2)1kg用明礬凈化后的水中鋁元素質量為,則1kg用明礬凈化后的水中鋁元素質量超過了60毫克。
故答案為:
(1)474;
(2)1kg用明礬凈化后的水中鋁元素質量超過了60毫克。
【點評】本題難度不大,理解題意、靈活運用化學式的含義、有關計算等是正確解答本題的關鍵。
一十八.元素質量分數和質量比的計算(共7小題)
64.【答案】A
【分析】先根據(NH4)2SO4化學式進行計算,如果(NH4)2SO4中氮元素的質量分數比18.7%大,應該混入一種氮元素的質量分數較小的氮肥;如果硫酸銨(NH4)2SO中氮元素的質量分數比18.7%小,則應該混入一種氮元素的質量分數較大的氮肥.據此計算分析.
【解答】解:(NH4)2SO4中氮元素的質量分數為100%≈21.21%>18.7%,說明混入的化肥中氮元素的質量分數比18.7%小。
A、NH4HCO3中氮元素的質量分數為:100%≈17.7%<18.7%.故A適合;
B、CO(NH2)2中氮元素的質量分數為:100%≈46.67%>18.7%.故B不合適;
C、NH4NO3 中氮元素的質量分數為:100%=35%>18.7%.故C不合適;
D、NH4Cl中氮元素的質量分數為:100%≈26.2%>18.7%.故D不合適。
故選:A。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運用化學式和元素的質量分數公式來進行計算,學生應能從平均值的角度來分析解答此類習題,注意計算的思路和計算方法.
65.【答案】A
【分析】根據兩種物質的化學式比較可知他們都含有“SO4”,也就是硫元素與氧元素質量比是固定的,進行分析解答本題.
【解答】解:分析NaHSO4和MgSO4組成可以看出兩種物質中都含有硫酸根,則混合物中硫與氧的質量比是固定的,即混合物中硫與氧的質量比為 32:(16×4)=1:2,因硫元素的質量分數為a%,所以氧的質量分數是2a%;
故選:A。
【點評】發現混合物中組成元素的質量特點,然后大膽采取數據的有關分析求得答案,考查學生分析問題并處理問題的能力.
66.【答案】(1)混合物;
(2)72:11:88;
(3)62.2g;
(4)C。
【分析】(1)根據溶液的定義進行分析;
(2)根據元素的質量比=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原子個數之比進行計算;
(3)根據物質的質量進行計算;
(4)分別計算水中氫元素的質量分數及蔗糖中氫元素的質量分數,據此進行分析。
【解答】解:(1)蔗糖溶液中含有溶質和溶劑,則屬于混合物。
(2)蔗糖中,碳、氫、氧元素的質量比為(12×12):(1×22):(16×11)=72:11:88。
(3)36克水中氧元素的質量為36100%=32g,則蔗糖的質量為32g100%≈62.2g。
(4)蔗糖溶液中含有蔗糖和水,蔗糖中氫元素的質量分數為100%≈6.4%,水中氫元素的質量分數為100%≈11.1%,則蔗糖溶液中氫元素的質量分數的范圍為6.4%~11.1%,故選C。
故答案為:(1)混合物;
(2)72:11:88;
(3)62.2g;
(4)C。
【點評】本題難度一般,主要考查化學式的相關計算,掌握化學式的相關計算為解答該題的關鍵。
67.【答案】見試題解答內容
【分析】(1)根據題中信息解答;
(2)Fe2O3、Fe3O4的1個分子中鐵原子的個數比為2:3,要使兩種物質中鐵元素質量相等,可以將兩種物質進行變形,即將鐵原子個數變為6,樣品中氧化鐵的質量分數為:赤鐵礦石中鐵元素的質量分數÷氧化鐵中鐵元素的質量分數。據此進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A.Fe﹣57和Fe﹣54原子核外電子數相同,中子數不同,正確;
B.Fe﹣57和Fe﹣54中的質子數相同,在元素周期表中占同一個位置,正確;
C.Fe﹣57和Fe﹣54中中子數不同,所以相對原子質量不相同,錯誤。
故填:C。
(2)Fe2O3、Fe3O4的1個分子中鐵原子的個數比為2:3,要使兩種物質中鐵元素質量相等,可以將兩種物質進行變形,即將鐵原子個數變為6,分別為Fe6O9;Fe6O8即與等質量鐵元素相結合的氧元素的質量比為9:8;根據題意,雜質中不含鐵元素,所以鐵元素全部來源于氧化鐵,所以該礦石中氧化鐵的質量分數為:10.5%÷(100%)=15%。
故填:9:8;15%。
【點評】本題難度不大,考查同學們靈活運用題中信息和化學式的有關計算進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68.【答案】(1)3;
(2)2;+3;
(3)33.3%。
【分析】(1)根據常用的食品添加劑化學式的含義,進行分析解答。
(2)根據化合物中各元素質量比=各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原子個數之比,在化合物中正負化合價代數和為零,進行分析解答。
(3)根據化合物中元素的質量分數100%,進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某物質是一種常用的食品添加劑,其化學式為NaNOx,是由鈉、氮、氧3種元素組成的。
(2)該化合物中氮元素與氧元素的質量比為7:16,則14:16x=7:16,x=2。
NaNO2中氮元素顯+1價,氧元素顯﹣2價,設氮元素的化合價是x,根據在化合物中正負化合價代數和為零,可得:(+1)+x+(﹣2)×2=0,則x=+3價。
(3)該物質中鈉元素的質量分數為100%≈33.3%。
答:該物質中鈉元素的質量分數為33.3%。
故答案為:
(1)3;
(2)2;+3;
(3)33.3%。
【點評】本題難度不大,理解題意、靈活運用化學式的含義、有關計算等是正確解答本題的關鍵。
69.【答案】(1)19;
(2)9:2;
(3)68.9%;
(4)28g。
【分析】(1)根據相對分子質量是指化學式中各個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Ar)的總和分析;
(2)根據元素質量比=原子個數乘以相對原子質量的比分析;
(3)根據元素質量分數分析;
(4)根據元素質量=物質質量×該元素的質量分數分析。
【解答】解:(1)根據由化學式[C12HXO2N]和相對分子質量為209,則有:12×12+X+16×2+14×1=209,解得X=19;
(2)C12H19O2N中碳元素與氫元素的質量比=(12×12):(16×2)=144:32=9:2;
(3)該物質中碳元素的質量分數;
(4)418g“搖頭丸”中含氮元素質量= 。
故答案為:(1)19;
(2)9:2;
(3)68.9%;
(4)28g。
【點評】本題難度不大,考查同學們靈活運用化學式的有關計算進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70.【答案】(1)144:22:224:65;
(2)14.3%;
(3)10。
【分析】(1)根據化合物中各元素質量比=各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原子個數之比,進行分析解答。
(2)根據化合物中元素的質量分數100%,進行分析解答。
(3)根據若一個療程需補充104mg鋅元素,而這些鋅有75%來自該口服液,進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葡萄糖酸鋅中C、H、O、Zn各元素的質量比為(12×12):(1×22):(16×14):65=144:22:224:65。
故答案為:144:22:224:65。
(2)葡萄糖酸鋅中Zn元素的質量分數為100%≈14.3%。
答:葡萄糖酸鋅中Zn元素的質量分數為14.3%;
(3)若一個療程需補充104mg鋅元素,而這些鋅有75%來自該口服液,每支口服液含鋅8mg,則患者共需要服用104mg×75%÷8mg≈10支。
故答案為:10。
【點評】本題難度不大,理解題意、靈活運用化學式的有關計算是正確解答本題的關鍵。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讓教學更有效 精品試卷 | 科學
【刷題補漏】浙教版七年級科學下學期·備戰期中
易錯精選(二)70題18考點
本練習訓練范圍:浙教版七下 第二章
▲內容均是歷年期中真題選取
一 分子的熱運動
1.(2022秋 臨平區校級期中)化學的學習使我們學會了從微觀的角度思考問題,下列對微觀現象解釋不正確的是(  )
A.水汽化后氣體積變大——分子間空隙增大
B.紅墨水的擴散實驗——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無規則運動
C.黃豆與芝麻的混合實驗——分子之間有空隙
D.酒香不怕巷子深——分子在不斷地運動
2.(2022秋 仙居縣校級期中)將一根細線松松地系在一個鐵絲框架的相對的兩邊上。把框架浸到肥皂液里再取出來,框架上便會出現一層肥皂膜,如圖甲所示。用燒熱的針刺破線一側的肥皂膜,另一側的肥皂膜會把細線拉過去,如圖甲、乙所示。下列實驗原理,與上述實驗一致的是(  )
A.用力推活塞,注射器中的氣體被壓縮了
B.兩個鉛柱用力擠壓后粘合在一起
C.噴灑香水后,香水味彌漫了整個房間
D.紅墨水滴入熱水中,整杯水過一會兒全部變成紅色
3.(2022秋 濱江區校級期中)如圖是做氣體擴散現象的實驗裝置。其中一瓶是紅棕色的二氧化氮氣體,另一瓶是空氣。
(1)為了更好地觀察到氣體發生了擴散,二氧化氮氣體應該盛放在     (填“A”或“B”)瓶。
(2)抽出玻璃板,一段時間后可觀察到     。
(3)實驗時,若環境溫度分別為①0℃、②20℃、③30℃,則在     (填序號)溫度下氣體擴散最快。
二 物質的微粒性
4.(2024秋 江北區校級期中)下列各圖中●和〇分別表示氫原子和氧原子,其中能表示保持H2O化學性質的微粒是(  )
A. B. C. D.
5.(2023春 西湖區校級期中)兩只分別裝有空氣和二氧化氮氣體的玻璃瓶,瓶口相對中間用玻璃板隔開,如圖甲。裝置的微觀模型用圖乙表示,其中“●“代表空氣粒子,“〇“代表二氧化氮分子。抽去玻璃板,緊貼瓶口,一段時間后瓶中微粒分布情況可表示為(  )
A. B. C. D.
三 原子結構的探索歷程
6.(2023春 東陽市期中)從原子結構模型建立的過程,我們可以發現建立模型往往需要有一個不斷完善、不斷修正的過程,下列關于幾位科學家的原子結構模型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A.依據提出時間先后順序,正確的排列是①②④③
B.如圖②模型波爾認為電子只能在原子內的一些特定的穩定軌道上繞核運動
C.湯姆生認為圖①模型中正電荷均勻分布在整個面包內,電子像葡萄干鑲嵌其中
D.盧瑟福在實驗的基礎上提出帶負電的電子繞帶正電且體積很小的原子核運動的圖④模型
7.(2024春 杭州期中)1911年,英國科學家盧瑟福進行了著名的α粒子(帶正電、質量比電子大得多)轟擊金箔實驗。根據實驗,不能獲得的結論是(  )
A.金原子核外電子帶負電
B.金原子核帶正電
C.金原子核體積很小
D.金原子核的質量比α粒子大得多
8.(2024春 余杭區期中)19世紀以前,人們一直認為原子是不可分的,一百多年來,科學家通過實驗與推理不斷糾正錯誤認識,逐步揭開原子的構成。
(1)1897年,湯姆生通過實驗發現了帶負電的電子,他推測原子中還有帶正電的物質,他推測的依據是     。
(2)1911年著名物理學家盧瑟福為探索原子的內部結構進行了著名的α粒子散射實驗(圖1),實驗現象如圖2。
由實驗現象可以推理得出的結論有     (填字母)。
A.原子核帶正電 B.原子核很小,但集中了原子的大部分質量
C.原子核由質子和中子構成 D.原子內部有很大的空間
(3)1919年,盧瑟福又用α粒子核轟擊氮原子核,發現了一種新粒子,這種粒子帶一個單位的正電荷,其質量與氫原子相近,這種粒子的名稱為     。
(4)20世紀80年代中期,人們借助掃描隧道顯微鏡觀察到原子在物質表面的排列狀況。下列有關人類對原子結構的認識中,說法正確的是     (填字母)。
A.掃描隧道顯微鏡可確定原子的真實存在
B.掃描隧道顯微鏡可以觀察到原子的內部結構
C.科學模型的建立是一個不斷完善、不斷修正的過程
D.人類借助模型的建立,對原子的認識逐漸接近本質
9.(2024春 臨海市期中)19世紀以前,人們一直認為原子是不可分的。1897年湯姆生發現了帶負電的電子,并提出類似“葡萄干面包”的原子模型。為進一步探究原子的結構,1911年英國科學家盧瑟福進行了著名的α粒子轟擊金箔實驗。
【收集證據】絕大多數α粒子穿過金箔后仍沿原來的方向前進,只有少數α粒子發生了較大的偏轉,并且有極少數α粒子的偏轉超過90°,有的幾乎達到180°,像是被金箔彈了回來。
【猜想與假設】α粒子遇到電子后,就像飛行的子彈碰到灰塵一樣,運動方向不會發生明顯改變,而結果卻出乎意料,除非原子的大部分質量集中到了一個很小的結構上,否則大角度的散射是不可能的。
【解釋與結論】
(1)盧瑟福所說的“除非原子的大部分質量集中到了一個很小的結構上”,“很小的結構”指的是     。
(2)能說明原子內部絕大部分是空的,證據是     。
(3)根據盧瑟福的實驗所產生的現象,不能獲得的結論是     。
A.原子核的體積很小 B.原子核的質量較大
C.原子核帶正電 D.核外電子帶負電
(4)1919年,盧瑟福用加速了的高能α粒子轟擊氮原子,結果有微粒從氮原子中被擊出,而α粒子留在了氮原子中,將氮原子變成了氧原子。從現代觀點看,被擊出的微粒一定含有     。(提示:α粒子由2個質子和2個中子構成)
10.(2023春 長興縣期中)19世紀以前,人們一直認為原子是不可分的。1897年湯姆生發現了帶負電的電子,并提出類似“西瓜”的原子模型。為進一步探究原子的結構,1911年英國科學家盧瑟福進行了著名的α粒子轟擊金箔實驗。
【收集證據】絕大多數α粒子穿過金箔后仍沿原來的方向前進,只有少數α粒子發生了較大的偏轉,并且有極少數α粒子的偏轉超過90°,有的甚至幾乎達到180°,像是被金箔彈了回來。
【猜想與假設】α粒子遇到電子后,就像飛行的子彈碰到灰塵一樣運動方向不會發生明顯的改變,而結果卻出乎意料,除非原子的大部分質量集中到了一個很小的結構上,否則大角度的散射是不可能的。
【解釋與結論】
(1)盧瑟福所說的“除非原子的大部分質量集中到了一個很小的結構上”中的“很小的結構”指的是     ;
(2)能說明原子內部絕大部分是空的證據是     ;
(3)根據盧瑟福的實驗所產生的現象,不能夠獲得的結論是     ;
A.原子核體積很小 B.原子核質量較大 C.原子核帶正電 D.核外電子帶負電
(4)請你分析原子不顯電性的原因:原子核所帶的電量與核外電子所帶的電量(a),電性(b),所以原子不顯電性。括號內的“a”和“b”應分別填入     。
A.相等、相等 B.相等、相反 C.相反、相等 D.相反、相反
四 分子、原子、離子、元素與物質之間的關系
11.(2024春 上城區期中)下列有關分子、原子和離子的說法正確的是(  )
A.分子的質量一定都比原子大
B.帶電的微粒都稱為離子
C.分子、原子、離子都可以直接構成物質
D.原子是實心球體,是最小的微粒,不能再分
12.(2024春 浙江期中)科學需要在分子、原子層次上研究物質的性質、組成、結構與變化規律,如圖是物質與其構成粒子之間的關系圖。據圖回答問題:
(1)圖中空白方框中應填     。
(2)金屬銅是由     構成的。
(3)用●和〇分別表示氫原子和氧原子,請畫出保持水化學性質的微粒   。
五 原子的定義與構成
13.(2024春 臨海市期中)知識梳理有助于我們對已學知識的鞏固,如圖是某同學學習物質結構層次后以氧氣為例進行的梳理,下列選項中與a、b、c相對應的是(  )
A.原子、核外電子、原子核
B.原子核、原子、核外電子
C.原子、原子核、核外電子
D.核外電子、原子核、原子
14.(2023春 拱墅區校級期中)如圖為某原子結構模型的示意圖,其中a、b、c是構成該原子的三種不同粒子,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決定該原子種類的粒子是b
B.原子的質量集中在a和c上
C.原子中b與c的數目一定相同
D.原子中a與c的數目一定相同
15.(2024春 東陽市期中)如圖表示四種原子的結構模型,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甲、丁的相對原子質量相同 B.乙、丁不屬于同一種元素
C.甲、丙的核電荷數不同 D.甲、乙為互為同位素原子
16.(2024春 上城區校級期中)藍色起源公司近年來一直致力于用月壤實現太陽能發電,據了解月壤中有豐富的資源,尤其是應用于可控核聚變的燃料He﹣3。如圖所示為He﹣3及其同位素原子He﹣4的結構示意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表示的微粒為中子
B.He﹣3的相對原子質量為3
C.He﹣3與He﹣4的質子數分別為3和4
D.He﹣3與He﹣4的化學性質不同
17.(2023春 嵊州市期中)科學理論在傳承中不斷發展,科學家們傳承前人的正確觀點,糾正錯誤觀點,形成科學理論,關于原子結構的學說有:①原子是實心球體②在球體內充斥正電荷,電子鑲嵌其中③原子不顯電性④原子中的電子在一定區域不停運動⑤原子核都由質子和中子構成⑥原子核很小,但集中了原子的大部分質量。其中你認為正確的觀點是(  )
A.③④⑥ B.①②③④ C.③④⑤⑥ D.②③④⑥
18.(2024春 金華期中)人類探月的重要目的之一是勘察、獲取地球上蘊藏量很小而月球上卻極為豐富核聚變燃料——“He﹣3”,解決地球能源危機。據統計,月球上的He﹣3可以滿足人類1萬年以上的供電需求。已知“C﹣13”是指原子核內含有6個質子、7個中子碳原子,則核電荷數為2的“He﹣3”所指的氦原子核內含有     個質子,    個中子。
六 電解水實驗
19.(2024秋 湖州期中)水電解的過程可用如圖表示,微粒運動變化的先后順序是(  )
A.①②③④ B.④①③② C.①②④③ D.①④③②
20.(2024秋 諸暨市校級期中)如圖是電解水的簡易裝置,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
①實驗前可以向水中加入少量稀硫酸,目的是增強溶液的導電性
②a、b兩極產生的氣體的質量比為2:1
③此實驗可證明水是由氫元素和氧元素組成
④b極產生的氣體能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說明其具有可燃性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21.(2024秋 臺州期中)圖甲、乙是電解水的實驗及電解時水分子分解的示意圖,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a、b試管中產生的氣體質量比為2:1
B.水分解的過程中,氫原子和氧原子的數目保持不變
C.該實驗證明水由氫氣和氧氣組成
D.水分解的過程中,保持不變的粒子是氫分子和氧分子
22.(2024秋 瑞安市期中)甲、乙兩圖都是電解水的簡易裝置,電解水時常加入一些氫氧化鈉增強溶液導電性(氫氧化鈉質量在電解過程中不會減小),以加快電解速度。請回答下列問題。
(1)電解水時,甲裝置的A試管收集的是     氣體。
(2)如果甲裝置的實驗中產生氧氣的體積是4ml,則相同條件下生成氫氣的體積是  ml。
(3)對比甲、乙兩個簡易裝置,請選擇其中一個裝置并說出其明顯的優點  。
23.(2024秋 瑞安市期中)水電解時,常會在水中加入一些氫氧化鈉以增強導電性(水電解過程中氫氧化鈉本身不會變化),從而加快電解速度。為探究影響水電解快慢的因素,小蕓做了如下實驗,實驗結果如表:
實驗編號 溫度/℃ 時間/秒 溶液濃度 氫氣體積/毫升
① 15 60 2% 22.2
② 15 60 5% 33.1
③ 30 60 2% 26.0
④ 30 60 5% 38.9
(1)本實驗可以通過比較     來反映水電解的快慢。
(2)結合實驗結果,推測隨著實驗的進行各組產生氫氣的速度將     (填“增大“或“減小”或“不變”),并寫出理由     。
七 分子和原子的區別和聯系
24.(2024春 杭州期中)西溪濕地以獨特的風光和生態環境,形成了極富吸引力的濕地景觀旅游資源。濕地空氣質量優良率高,參與空氣質量評價的污染物主要為細顆粒物、可吸入顆粒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臭氧、一氧化碳等六項,其中SO2、NO2、CO這三種分子中都含有(  )
A.氧分子 B.氧元素 C.氧原子 D.氧氣
25.(2023春 西湖區校級期中)分子和原子的本質區別是(  )
A.分子能保持物質的化學性質而原子不能 B.分子能構成物質而原子不能
C.分子大,原子小 D.化學變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26.(2023春 西湖區校級期中)有兩種微粒,已知它們的質子數相等,核外電子數也相等。下列關于這兩種微粒的說法錯誤的是(  )
A.可能是一種分子和一種原子 B.可能是兩種不同離子
C.可能是一種分子和一種離子 D.可能是兩種不同的分子
八 相對原子質量的概念及其計算方法
27.(2024春 洞頭區期中)由于原子的實際質量很小,如果人們用它們的實際質量來計算的話那就非常的麻煩,因此國際上規定采用相對原子質量和相對分子質量來表示原子、分子的質量關系。已知氧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為16,銀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為108,若銀原子的實際質量為m,則氧原子的實際質量可表示為(  )
A. B.3m C. D.
28.(2024春 東陽市期中)已知n個銀原子的質量為mkg。質子數為6、中子數為6的a個碳原子的質量為bkg,則銀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為(  )
A. B. C. D.
29.(2023春 浦江縣校級期中)某陽離子Mn+的核外電子共有x個電子,核內有y個中子,則M的相對原子質量約為(  )
A.x+y B.x+y+n C.x﹣n+y D.x+n﹣y
30.(2022春 嵊州市期中)化合價為+4的R元素與氧元素形成化合物的相對分子質量為M,則R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是(  )
A.M+32 B.M﹣16 C.M﹣32 D.
31.(2024春 西湖區校級期中)甲原子與乙原子的質量比為a:b,而乙原子與碳原子的質量比為c:d,則甲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為(  )
A. B. C. D.
32.(2023春 蕭山區校級期中)已知一個SO2分子的質量為nKg,一個SO3分子的質量為mKg(設兩分子中的硫原子和氧原子分別相同),若以一個氧原子質量的作為相對原子質量的標準,則SO2的相對分子質量為(  )
A. B. C. D.
33.(2024春 婺城區校級期中)已知碳﹣12原子的實際質量為a克,X原子的實際質量為2a克。
(1)則X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為     。
(2)某氧原子和X原子的實際質量之比為3:4,則該氧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為     。
34.(2024春 上城區校級期中)科學家對相對原子質量的認識經歷了漫長的時間。
材料一:19世紀初,有化學家認為:氫是母體,其他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理論上都是氫的整數倍。
材料二:1886年,英國科學家克魯克斯大膽假設:同一元素的原子,可以有不同的相對原子質量。化學家測定出的元素相對原子質量是其不同原子相對原子質量的平均值。
材料三:1961年8月,國際上采用碳﹣12原子的作為相對原子質量的標準,確定各個同位素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某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是其各種同位素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乘以各自在該元素中所占的百分比之和。
(1)下列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不支持材料一的是     。
A.O﹣16 B.Cl﹣35.5 C.Ag﹣108
(2)在克魯克斯假設中,同種元素的原子,相對原子質量卻不同,是因為原子結構中的某種微粒數不同,該微粒的名稱是     。
(3)根據材料三,現發現氖的同位素在自然界中分布如圖,根據上述資料,列出氖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的計算式子:    。
(4)結合以上材料及所學知識,判斷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19世紀初,以氫為母體的相對原子質量標準是錯誤的,它對科學的發展沒有價值
B.只要方法正確、儀器精確,實驗結果就不會存在誤差
C.若干年后,科學家有可能更改現在國際上采用的相對原子質量的標準
D.元素周期表中很多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都不是整數,可推測很多元素有多種同位素原子
九 原子和離子的相互轉化
35.(2023春 上城區校級期中)對于Cu、Cu2+、Cu+(亞銅離子)三種微粒的判斷,正確的是(  )
①核電荷數相同 ②核外電子數相同 ③質量幾乎相等
A.①③ B.①② C.②③ D.①②③
36.(2023春 拱墅區校級期中)X2+離子、Y2﹣離子核外都有10個電子,下列對于X、Y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
A.原子核內都有10個中子
B.兩種離子的質子共有20個
C.原子核內各有10個質子
D.X原子核內有8個質子,Y原子核內有12個質子
37.(2023春 臨平區校級期中)守恒思想是化學中重要的學科思想。電荷守恒便是其中之一:電荷守恒是指溶液中所有的陽離子所帶正電荷之和等于所有陰離子所帶負電荷之和,例如:某溶液中有x個Na+、y個SO42-則該溶液電荷守恒可表示為x=2y。現有一混合溶液,組成如下表所示,回答下列問題:
離子 K+ Mg2+ Cl﹣ SO42-
個數 a b c d
(1)該混合溶液的電荷守恒可表示為:    (用a、b、c、d表示)。
(2)現有某混合溶液,K+為3n,Mg2+ 為9n,Cl﹣為6n,NO3-為7n。根據電荷守恒可知,該溶液中可能還含有的離子種類及個數為下列中的     。
A.H+,n B. SO42-,4n C.Ca2+,4n D.Al3+,3n
十 元素的符號及其意義
38.(2024春 吳興區期中)下列關于符號“N”所表示的含義,正確的是(  )
①氮元素 ②氮的原子核 ③一個氮元素 ④一個氮原子 ⑤氮氣
A.①②④ B.②③ C.①④ D.①④⑤
39.(2023春 柯橋區期中)2021年3月,三星堆的再次發掘引人關注,如圖的青銅面具就是之前出土的典型文物,三星堆青銅主要成分是銅、鉛、錫等,錫的元素符號是“Sn”,下列關于“Sn”表述錯誤的是(  )
A.表示錫這種物質 B.表示一個錫原子
C.表示錫元素 D.表示一個錫分子
40.(2023春 杭州期中)化學中元素符號能表示一定的意義,不同的元素符號表示的意義不同.下列對元素符號表示的意義解釋正確的是(  )
序號 元素符號 元素符號所表示的意義
A H 只表示氫元素
B Fe 表示鐵元素,表示一個鐵原子,表示鐵這種物質
C N 只表示一個氮原子
D O 表示氧元素,表示一個氧原子,表示氧氣這種物質
十一 元素周期表的特點及其應用
41.(2024秋 安吉縣校級期中)浙江科學家潘建偉研究團隊成功研制了鍶原子光晶格鐘,該鐘的誤差可以數十億年不超過一秒,關于元素鍶的說法正確的是(  )
A.原子的核電荷數為38 B.屬于非金屬元素
C.相對原子質量為87.62g D.一個Sr2+中含有38個電子
42.(2024春 杭州期中)如圖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X元素信息不全)。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碳的原子質量為12.01g
B.X屬于非金屬元素
C.三種元素的原子核外電子層數相同
D.X原子的中子數為14
43.(2024春 拱墅區校級期中)一種有趣的鐘表式元素周期表如圖所示,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
A.一點整,時針所指元素為金屬元素
B.六點整,時針所指元素的質子數為6
C.十一點整,時針所指元素的離子符號為Na+
D.鐘面上時針、分針所指的兩種元素組成化合物的化學式為MgO
44.(2024春 下城區校級期中)(1)人體中必需的微量元素鐵、氟、鋅、硒、碘等,雖然含量少,但對健康至關重要。硒原子在化學反應中容易得到2個電子,形成    (選填“陰”或“陽”)離子;
(2)如圖為周期表的一部分,X、Y、Z代表 三種不同元素,以下判斷正確的是    。
A.原子序數:Z>Y B.核外電子數:X=Y
C.Y和Z處于同一周期 D.X表示氧元素。
45.(2024春 余杭區期中)元素周期表是化學學習和研究的重要工具,如圖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
(1)相對原子質量為19.00的元素屬     元素(填“金屬”或“非金屬”)。
(2)科學家宣布,現已人工合成了第135號元素,則此元素的質子數為     。
(3)地殼中含量前兩位的非金屬元素組成的化合物是     (填化學式)。
(4)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同一族的元素具有相似的化學性質,則下列各組元素具有相似的化學性質的是     (填字母)。
A.C和Ne B.Be和Mg C.Al和Si D.F和Cl
46.(2024春 浙江期中)1932年Linus Pauling提出電負性(其值用希臘字母x表示)的概念,用來確定化合物中原子某種能力的相對大小。他假定F的電負性為4,并通過熱化學方法建立了其它元素的電負性。Linus Pauling建立的部分元素的電負性如下:
H:2.1
Li:1.0 Be:1.5 N:3.0 O:3.5 F:4.0
Na:0.9 Mg:1.2 P:2.1 S:2.5 Cl:3.0
K:0.8 Ca:1.0 As:2.0 Se:2.4 Br:2.8
Rb:0.8 Sr:1.0 Sb:1.9 Te:X I:2.5
Cs:0.7 Ba:0.9 Bi:1.9 Po:2.0 At:2.2
Fr:0.7 Ra:0.9
回答下列問題:
(1)寫出元素電負性在上表中同一橫行的遞變規律:    。
(2)預測Te元素x的取值范圍     。
(3)大量事實表明,當兩種元素的x值相差大于或等于1.7時,形成的化合物一般是離子化合物。根據此經驗規律,KBr物質     (填“是”或“不是”)離子化合物。
十二 同位素的概念及應用
47.(2024春 拱墅區校級期中)氕(H)、氘(H)、氚(H)是氫的三種同位素原子。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氕、氘、氚是三種不同的元素 B.三種原子的質量相等
C.三種原子的核外電子數不同 D.氕原子中的中子數為0
48.(2024春 洞頭區期中)2022年9月,溫州朔門古港遺址的發現重現了溫州“千年商港”的盛況,經碳﹣14測定該遺址建于東晉時期。碳﹣14是碳﹣12的一種同位素,下列關于同位素的說法正確的是(  )
A.碳﹣14和碳﹣12的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相同的格子
B.碳﹣14和碳﹣12的主要區別是電子數不同
C.碳﹣14的中子數是6
D.碳﹣14和碳﹣12的化學性質不同,所以碳﹣14能測遺址年代而碳﹣12不能
49.(2023春 龍港市期中)我國近七成的人有著腸胃不適的癥狀,在檢查時大部分都會發現腸胃中存在著幽門螺旋桿菌,這是一種對腸胃傷害較大,且具有傳染性的細菌。幽門螺旋桿菌檢測方法中最簡單的就是碳﹣13、碳﹣14尿素呼氣試驗法。(碳﹣13、碳﹣14為碳﹣12原子的同位素原子,可表示為13C、14C)請回答:體檢的人被要求口服一顆膠囊(內含13C或14C標記的尿素),15分鐘后吹氣,便可檢測是否感染,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13C、14C中的中子數相同 B.13C、14C的核外電子數相同
C.13C、14C的化學性質不同 D.13C、14C中的質子數分別為13和14
十三 化學式的書寫及意義
50.(2024春 東陽市期中)四位同學對某化學式的意義進行了討論,甲說:“表示一種物質。”乙說:“表示一個分子。”丙說:“表示該物質由同種元素組成。”丁說:“表示一個分子由兩個原子構成。”下列符號中,滿足上述說法的是(  )
A.H2O B.Fe C.O2 D.H
51.(2024秋 海曙區校級期中)在化學王國里,數字被賦予了豐富的內涵.對下列化學用語中數字“2”的說法正確的是(  )
①2H ②2NH3 ③SO2 ④O ⑤Mg2+ ⑥2OH﹣ ⑦H2O.
A.表示離子個數的是⑤ B.表示離子所帶電荷數的是④⑤
C.表示分子中原子個數的是③⑦ D.表示分子個數的是①②
52.(2024春 洞頭區期中)人們常用成熟的香蕉與其他來成熟的水果放一起,是因為成熟的香蕉會釋放一種氣體乙烯,它能夠加快其他水果成熟。乙烯作為催熟劑,其化學式為C2H4,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保持乙烯化學性質的最小微粒是乙烯分子
B.乙烯分子由碳、氫兩種元素組成
C.乙烯的相對分子質量為28克
D.乙烯是由碳原子和氫分子構成的
十四 化學式的計算
53.(2023秋 慈溪市校級期中)蘇州盛產楊梅。楊梅中含有豐富的葉酸,對防癌抗癌有積極作用,其化學式為C19H19N7O6.下列有關葉酸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
A.葉酸的相對分子質量為441g
B.葉酸中氮元素的質量分數大于氧元素的質量分數
C.葉酸中碳、氫、氮、氧四種元素質量比為19:19:7:6
D.葉酸由19個碳原子、19個氫原子、7個氮原子和6個氧原子構成
54.(2023春 金東區期中)在O2和CO2的混合氣體中,碳元素的質量分數是24%,則O2和CO2的質量比是(  )
A.2:5 B.3:1 C.3:22 D.8:11
55.(2024春 杭州期中)現有一瓶未貼標簽的常見金屬R。為了測定R的相對原子質量,準確稱取一定量該金屬粉末,在坩堝內加熱使其完全氧化,形成金屬氧化物(由R和氧兩種元素組成的化合物)冷卻后再稱重。獲得如表數據。已知R的化合價為+2價,則R的相對原子質量為(  )
金屬質量(g) 金屬氧化物質量(g)
32.0 40.0
A.24 B.56 C.64 D.65
十五 化合價的概念和計算
56.(2024春 西湖區校級期中)2008年北京奧運會金牌的最大特點是“金鑲玉”。獎牌背面的玉種類較多,有一種化學成分為Ca2Mg5Si8O22(OH)2的透閃石,該化學式中Si的化合價為(  )
A.﹣2 B.﹣4 C.+2 D.+4
57.(2024春 西湖區校級期中)某元素氧化物的分子量為a,其相同價態硫酸鹽(定義:硫酸根離子與其它金屬離子構成的化合物)的分子量為b,則該元素的化合價數值可能是(  )
A. B. C. D.
58.(2024春 杭州期中)關于下列物質中氮元素化合價由高到低的排序中正確的是(  )
①NO2;②NO;③NH3;④HNO3;⑤NaNO2;⑥N2。
A.④⑤①②⑥③ B.④①⑤②⑥③ C.④①③⑤⑥② D.①④⑤③②⑥
十六 化合價的概念和計算
59.(2024春 吳興區期中)碘是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有“智力元素”之稱。
(1)生活中常見的含碘元素的物質為:碘酒——含碘單質I2;碘片和藻類食物——含碘化鉀KI;加碘鹽——含碘酸鉀KIO3。下列關于I2、KI、KIO3中碘元素化合價正確的是     。
A.+1、﹣1、+5
B.0、+1、+5
C.0、﹣1、+5
(2)適當食用加碘鹽(含KIO3)可預防碘缺乏,但服用碘酒(含I2)卻會引起碘中毒。KIO3和I2性質不同的原因是     。
60.(2023春 東陽市期中)無磷洗衣粉是通過4A沸石等不含磷的物質作助洗劑,減少了含磷污水的排放,有利于 生態環境的維持。
(1)過去的含磷洗衣粉中含有Na5PxO10,其洗滌廢水的任意排放會污染環境,已知在上述化合物中磷的化合價為+5價,則x應為     。
(2)元素A與鈉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學式為NamA,元素B的氯化物的化學式為BCln,若化合價不變,則A、B兩種元素組成的化學式為     。
十七 相對分子質量的概念及其計算
61.(2023春 西湖區校級期中)我國近年研制成功一種氣體,這種氣體的每個分子是由質子數為8、相對原子質量為18的兩個原子構成。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這種氣體的相對分子質量為36
B.這種原子的核外不一定有8個電子
C.這種氣體中氧元素的化合價為零
D.這種原子與氫原子能構成相對分子質量為20的水分子
62.(2023春 定海區校級期中)已知一個SO2分子的質量是nkg,一個SO3分子的質量是mkg(假設SO2、SO3分子中硫原子、氧原子分別具有相同的中子數),若以硫原子質量的作為標準,則SO2的相對分子質量是(  )
A. B. C. D.
63.(2023春 龍港市期中)2023年3月22日是第三十一屆“世界水日”,3月22日到3月28日是第三十六屆“中國水周”。聯合國確定2020年“世界水日”的主題為“Accclerating Change”(加速變革)。我國紀念2023年“世界水日”“中國水周”活動主題為“強化依法治水 攜手共護母親河”,明礬[KAl(SO4)2 12H2O]是一種常用于凈化水的物質,請回答下列問題。
(1)明礬的相對分子質量是     。
(2)世界衛生組織提出人體每天攝鋁量不應超過60毫克,1kg用明礬凈化后的水中鋁元素質量是否超過60毫克?(凈化水的明礬用量在0.5%,即水中明礬的質量分數為0.5%)
十八 元素質量分數和質量比的計算
64.(2024春 西湖區校級期中)實驗測得某(NH4)2SO4化肥的樣品中氮的質量分數為18.7%,則其中可能混入了(  )
A.NH4HCO3 B.CO(NH2)2 C.NH4NO3 D.NH4Cl
65.(2024春 西湖區校級期中)由NaHSO4和MgSO4組成的混合物中,硫元素的質量分數為a%,則氧元素的質量分數是(  )
A.2a% B.0.75a% C.1﹣2a% D.1﹣a%
66.(2024春 余杭區期中)蔗糖是重要的食品和調味品,易溶于水形成蔗糖溶液,其化學式為C12H22O11。
(1)從物質的分類看,蔗糖溶液屬于   (填“單質”“化合物”“純凈物”或“混合物”)。
(2)蔗糖中,碳、氫、氧元素的質量比為     。
(3)若使蔗糖中氧元素的質量與36克水中氧元素的質量相等,則蔗糖的質量是多少?(請寫出計算過程,結果精確到小數點后一位)
(4)蔗糖溶液中氫元素的質量分數可能是     (填字母)。
A.2% B.5% C.7% D.14%
67.(2023春 上城區校級期中)2019年1月3日,嫦娥四號月球探測器登上月球背面,成為世界首個著落在月球背面的探測器。此后,嫦娥四號通過“鵲橋”中繼星向世界展現了首張月背的完整風貌。圖為月背全景圖的局部,可以看到月面充滿了奇異而荒涼的壯美。其實看似荒涼的月球礦產資源極為豐富。以鐵為例,僅月面表層5厘米厚的沙土就含有上億噸鐵。
(1)科學研究發現,月球上富含鐵的同位素:Fe﹣57(一個原子內質子數與中子數之和為57)和Fe﹣54,已知鐵元素為26號元素,則下列相關說法錯誤的是    。
A.Fe﹣57和Fe﹣54原子核外電子數相同,中子數不同
B.Fe﹣57和Fe﹣54在元素周期表中占同一個位置
C.Fe﹣57和Fe﹣54均屬于鐵元素,所以相對原子質量相同
(2)地球上的鐵主要以氧化物形式存在,在Fe2O3、Fe3O4兩種化合物中,與等質量鐵元素相結合的氧元素的質量比為    ;某赤鐵礦(主要成分為氧化鐵,且其它成分不含鐵)探明含鐵量為10.5%,則氧化鐵含量為    (以百分數的形式表示)。
68.(2024春 浙江期中)某物質是一種常用的食品添加劑,其化學式為NaNOx;已知該化合物中氮元素與氧元素的質量比為7:16,請計算:
(1)NaNOx由     種元素組成。
(2)x=    ;其中氮元素的化合價為     。
(3)該物質中鈉元素的質量分數(請寫出計算過程)。
69.(2024春 金華期中)“珍愛生命,拒絕毒品”是每個公民的責任。毒品“搖頭丸”的化學式為C12HXO2N,相對分子質量為209。分析回答:
(1)該物質的一個分子中含氫原子    個。
(2)碳元素與氧元素的最簡質量比為    。
(3)該物質中碳元素的質量分數是多少?(結果精確到0.1%)    。
(4)418g“搖頭丸”中含多少克氮元素?    。
70.(2024春 東陽市期中)如圖是某品牌葡萄糖酸鋅口服液的標簽,請根據標簽信息回答:
(1)葡萄糖酸鋅中C、H、O、Zn各元素的質量比為     。
(2)葡萄糖酸鋅中Zn元素的質量分數為多少?(精確到0.1%,寫出解題過程)
(3)某患者除正常飲食吸收鋅元素外,還需服用該品牌葡萄糖酸鋅口服液。若一個療程需補充104mg鋅元素,而這些鋅有75%來自該口服液,則患者共需要服用   支葡萄糖酸鋅口服液。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阳春市| 阳西县| 九龙县| 即墨市| 桐乡市| 盐池县| 米脂县| 寿阳县| 子洲县| 台东市| 玉山县| 紫金县| 铜山县| 行唐县| 同江市| 黄陵县| 芒康县| 昌吉市| 襄樊市| 太谷县| 阳信县| 台南市| 平昌县| 淄博市| 开原市| 阳朔县| 专栏| 花垣县| 陆川县| 泸定县| 诏安县| 梁山县| 垫江县| 湘乡市| 亳州市| 高尔夫| 司法| 榆中县| 库车县| 嘉祥县| 滕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