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3張PPT)第四單元 資本主義制度的確立第8課歐洲的思想解放運動課標要求: 通過了解文藝復興、宗教改革、啟蒙運動與資產階級革命的歷史淵源,認識資產階級革命的發生和資本主義政治制度的確立,是近代西方政治思想理念的初步實現。思想層面文藝復興宗教本身宗教改革世俗人權啟蒙運動科技層面近代科學一 為“人”的主人——文藝復興文藝復興是14世紀中葉到17世紀初發生在歐洲的宣揚新思想的新文化運動。復興原意為“再生”,新的時代將越過中世紀,延續古代的文化傳統,古典文化將迎來再生。形式上是復興古希臘羅馬文化,進行文學藝術創作,實際上是宣揚資產階級人文主義思想,反對教會神學束縛。思考:為什么文藝復興的中心在意大利?文藝復興出現的背景還有哪些?隨著西歐商品經濟的發展以及城市的興起,資本主義萌芽在西歐特別是意大利北部開始出現。……財富新貴不再容忍封建社會和虛偽的神學教義,他們需要一種新的生活方式與思維方式。——陳日華《人性的回歸:文藝復興》意大利是古羅馬文化的中心和繼承者,較多地保留了古羅馬文化;它那優越的地理位置有利于直接吸收、或通過拜占廷和阿拉伯人吸收希臘文化,這也是意大利文藝復興發生的一個有利條件。 ——孔祥民《世界中古史》資本主義萌芽的出現意大利有豐厚的古希臘古羅馬文化積淀和學者無論是誰,只要不是傻子就都不能否認 ……哪個地方的商業能如佛羅倫薩這般興旺發達呢 又有哪個地方的才士俊杰比佛羅倫薩更多呢 ——《意大利文藝復興史上的主要問題》他們(資產階級)依靠從商業、銀行和工業活動中獲得的財富,能夠雇用大批詩人,學者和藝術家…通過這些人,資產階級得以抒發他們自己的理想與價值觀念。 ——堅尼 布魯克爾《文藝復興時期的佛羅倫薩》從1347—1353年,“黑死病” 大規模暴發席卷了整個歐洲,奪走了2500萬歐洲人的性命,死亡人口超過當時歐洲總人口的1/3。 ……人們逐漸改變了以往對現實生活的悲觀絕望態度,開始追求世俗人生的樂趣,而這些與基督教禁欲主張相矛盾。——裴世東《黑死病對中世紀歐洲社會影響的歷史分析》新興資產階級的支持黑死病爆發,人們對宗教信仰和過去的生活方式產生懷疑一、為“人”的主人——文藝復興(一)背景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科技中世紀晚期資本主義萌芽的出現天主教神權統治禁錮人們的思想新興貴族和資產階級的扶持意大利有豐厚古希臘羅馬文化積淀,又從東方汲取文化養料印刷術為文藝復興準備了條件黑死病爆發,人們對宗教信仰和舊有的生活方式產生懷疑根本原因直接原因一、為“人”的主人——文藝復興(二)核心人文主義宗教神學 人文主義以神為中心禁欲苦行來世觀念蒙昧主義反對禁欲主義,抨擊教會的腐敗和守舊思想發揮人的才智與創造力,追求現世社會幸福生活崇尚理性,探索人與自然的奧秘以人為中心,提升人的地位,肯定人的價值和尊嚴即使我身處果殼之中,我仍以為自己是宇宙之王。——莎士比亞一、為“人”的主人——文藝復興(三)代表成就時間地點 代表人物 成就 思想特色意大利 14 世 紀 文學三杰15 世 紀 美術三杰歐洲 15世紀后期但丁 《神曲》彼特拉克 《歌集》薄伽丘 《十日談》諷刺教會的封建腐朽,宣揚人性的自由達·芬奇 《蒙娜麗莎》米開朗琪羅 《大衛》拉斐爾 《西斯廷圣母》英國莎士比亞 《哈姆雷特》等突破了中世紀呆板僵硬的風格,展現人物的內心世界充分體現了人文主義的政治理想和道德觀念達·芬奇《最后的晚餐》米開朗琪羅《大衛》中世紀呆板僵硬的風格拉斐爾《草地上的圣母》描繪現世生活,展現人物的內心世界一 為“人”的主人——文藝復興文藝復興……打破了中世界神學桎梏,使文化的各個領域從蒙昧主義、禁欲主義和神秘主義的枷鎖中解放出來,創造了遠比中世紀更多、更絢麗多彩的成就。 ——康天意《文明的狂飆疾進時代》在復古與創新的大潮中,藝術與科學在以各自的方式表達著對自然界的熱愛。近代科學一定程度上正是在這種復興古代和熱愛自然的雙重作用下發現了世界與人。——王榮江《西方科學與人文精神發展的歷史關系及其啟示》文藝復興把人們的注意力由對神的崇拜轉移到對人的認識上來,開始把人與神提到了并重的地位。——雅各布·布克哈特《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文化》一 為“人”的主人——文藝復興一、為“人”的主人——文藝復興(四)影響性質:新興資產階級反封建的思想解放運動。積極:(1)在一定程度上沖擊了封建秩序,有利于資產階級反封建斗爭。(2)有利于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推動了新航路開辟。(3)解放了長期被宗教戒律壓抑和禁錮的人性,促進了思想解放。(4)使人們開始更多地關注人本身與現實世界,為近代自然科學的興起與發展創造了條件。局限:(1)文藝復興僅局限于上層和知識界。(2)對人文主義過分推崇,造成后期個人私欲膨脹和社會混亂。圣彼得大教堂建于1506年—1626年,為梵蒂岡的教廷教堂,是天主教會舉行最隆重儀式的場所。梵蒂岡教廷從中古時代起即是世界天主教的中心。二 去“人”的枷鎖——宗教改革16世紀新興資產階級掀起的一場在宗教外衣掩飾下的反封建統治和羅馬神權統治的思想政治運動,也是各國反對天主教會的社會運動。天主教會勢力強大政治:教權高于王權,不斷干涉各國政治權力。經濟:天主教會是西歐最大的封建主,占有各國土地的三分之一。思想:教會壟斷學校教育,宗教神學是主修科目文學藝術也蒙上濃厚的宗教色彩。社會:人們有著雙重身份,既是國家的臣民,又是教會的教徒,深受教會的束縛。二 去“人”的枷鎖——宗教改革《兜售贖罪券》四分五裂的德意志,教會十分猖獗,它一方面阻撓統一,一方面把德意志作為重要的搜括對象。流入羅馬教廷的財富每年達30萬金幣,人們稱德意志為“教皇的奶牛”。 1517年,通過行賄當上大主教的亞爾伯特為了償還行賄欠下的巨款,自愿充當教皇的代理人,在德意志推銷“贖罪券”。他宣揚道,只要支付金錢,就可以被上帝赦免本人和死去的親屬的罪孽,死者的靈魂就能升入天堂。因行稱義購買贖罪券的錢“叮當”落柜時,你的靈魂得救了。月亮從太陽獲得光輝,國王從教皇手中獲得權力。二 去“人”的枷鎖——宗教改革二、去“人”的枷鎖——宗教改革(一)背景思想:文藝復興解放了人們的思想;導火線:羅馬教廷兜售贖罪券。經濟:天主教會神權統治阻礙德國資本主義的發展;政治:德意志四分五裂,沒有形成強大的王權;1、核心:因信稱義(人的靈魂獲救靠自己的信仰,否定教皇和教會人員作為上帝代言人的特權地位);2、上帝面前人人平等(否定天主教會神學說教思想體系的壟斷地位);3、建立獨立的民族教會和廉儉教會,用民族語言進行宗教活動(有利于資本主義的發展和民族國家的形成);4、主張王權高于教權(有利于加強王權和國家統一)。馬丁·路德1517年,馬丁·路德發表《九十五條論綱》。二、去“人”的枷鎖——宗教改革(二)拉開序幕二、去“人”的枷鎖——宗教改革(三)擴展瑞士 加爾文教英國 國教特點:與文藝復興相比,宗教改革有著更廣泛的社會階層參與基督教1054東正教(拜占庭帝國、沙皇俄國)天主教16世紀新教(路德教、加爾文教、英國國教)天主教二、去“人”的枷鎖——宗教改革(四)影響性質:新興資產階級在宗教領域發動的一場反對封建統治和羅馬教皇統治的一場社會改革運動。思想:進一步解放了人們的思想,傳播和發展了人文主義;經濟:有利于歐洲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政治:推動了歐洲民族國家的形成;文化:推動了文化教育事業發展。消極:導致宗教迫害和宗教紛爭現象嚴重;本質上依然具有濃厚的反科學、反理性色彩(路德等人用信仰的權威取代羅馬教會的權威)。否定教皇的絕對權威,使人們獲得精神上的自由和靈魂得救的自主權三 做“人”的解釋——近代科學興起科學家 成就 影響哥白尼(波蘭)牛頓 (英國)科學革命:16—17 世紀,歐洲的自然科學研究取得重大突破,近代科學興起,被稱為“科學革命”。提出“日心說”建立起一種新宇宙觀發現萬有引力定律確立較為完整的力學體系,為近代物理學的發展奠定基礎哥白尼牛頓意義:(1)科學革命形成重視經驗和事實的理性化思維方式,確立通過觀察、實驗、分析、歸納和綜合等基本途徑發現自然規律的科學方法。(2)促進了思想解放,有助于科學世界觀的形成,促進了社會進步。三 做“人”的解釋——近代科學興起四 享“人”的權利——啟蒙運動啟蒙意為明亮、照耀、光明。啟蒙運動指17—18世紀由歐洲資產階級展開的以理性主義為指導的反封建制度和宗教思想體系的政治和思想解放運動。(一)背景1、經濟:資本主義經濟進一步發展;2、政治:資產階級隊伍壯大,要求擺脫封建專制統治和天主教會的壓迫;3、思想:文藝復興、宗教改革推動人們思想的解放;4、科技:自然科學發展,提供了銳利的武器。四、享“人”的權利——啟蒙運動(二)發展精神內核:理性(獨立思考與自主精神)17世紀18世紀18世紀后期英國法國歐洲其他國家及北美盧梭 孟德斯鳩 伏爾泰 亞當·斯密 康德國家 代表人物 主張 共同點法國 孟德斯鳩伏爾泰盧梭英國 亞當·斯密德國 康德四、享“人”的權利——啟蒙運動(三)發展“開明”君主改革,建立君主立憲制《論法的精神》、三權分立《社會契約論》、社會契約、主權在民、直接民主、民主共和制《國富論》、自由競爭,“現代經濟學之父”獨立思考、理性判斷、啟蒙思想集大成者天賦人權平等自由法治權力制衡天賦人權、社會契約人民主權、三權分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教權主義專制主義等級特權用人權否定神權民主反對專制平等反對特權反封建豐富發展了人文主義的內涵把反封建和反宗教神學的斗爭推進到新的高度天賦人權、自由、平等、法治等思想反對封建專制制度更為徹底,更具鮮明的政治革命性質提出建立資產階級“理想王國”等政治藍圖明確具體(四)特點四 享“人”的權利——啟蒙運動法國國王路易十六在押上斷頭臺前恍然大悟:“原來是伏爾泰、盧梭亡了法國!”美國第三任總統杰斐遜宣布每個人都有兩個祖國: “他自己的國家和法國。”他們為什么這樣說?啟蒙運動對理性思想的高揚使它實現了西方思想和文化向現代的轉換……占主宰地位的專制主義政治制度陷入了守勢,要求廢除王權,建立民主政體,還政于民成為西方社會政體的主流。要求在政治上和經濟上的自由和平等成為隨后西方人民斗爭的動力和目標,一個具有極大進取精神和不斷發展的西方社會出現在了人類舞臺上。——摘編自徐新主編《西方文化史》25四 享“人”的權利——啟蒙運動261778年,伏爾泰和盧梭相繼離開人世9年后(1787年)美國頒布聯邦憲法11年后(1789年)法國大革命爆發100多年后,中國的嚴復翻譯介紹啟蒙思想、《中華民國臨時約法》體現“三權分立思想”、新文化運動以“民主”和“科學”為旗號。26四 享“人”的權利——啟蒙運動四、享“人”的權利——啟蒙運動(五)影響思想解放:進一步解放了人們的思想,為資本主義制度的建立作了理論準備和輿論宣傳;政治革命:直接推動了美國獨立戰爭和法國大革命,有助于在這些國家建立資產階級統治;民族獨立:啟蒙思想成為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爭取民族獨立的精神武器。比較 文藝復興 宗教改革 啟蒙運動異 時間核心思想斗爭矛頭內容影響同14~17世紀16~17世紀17~18世紀人文主義信仰自由理性主義天主教神權教會特權專制王權和教會特權肯定人性,要求把人和人性從宗教束縛中解放出來宣揚“信仰得救”和簡化宗教儀式,建立資產階級化的新教批判專制主義和教權主義,追求自由、民主、平等、理性沖擊封建神學的束縛,解放了人們的思想打擊了歐洲的封建勢力和天主教會,促進西歐各國民族文化和教育事業的發展進一步解放人們思想,為歐洲資產階級革命和資本主義制度的構建奠定基礎都是資產階級反封建的思想解放運動;都促進了人文精神的發展和思想解放;都有利于資本主義發展。29思想解放是社會變革的先導資產階級隊伍壯大確立資本主義制度資產階級革命資本主義制度擴展資本主義經濟發展人文主義(啟蒙思想)勾畫藍圖思想武器美國推翻英國殖民統治英、法推翻封建專制資本主義經濟發展本課小結14-17世紀文藝復興從神學蔽遮下解放人性16世紀宗教改革從教會壟斷中獲得自由16—17世紀科學革命從蒙昧主義到近代科學17—18世紀啟蒙運動崇尚科學理性強調個人權利歐洲思想解放運動(14世紀到18世紀)所發生的思想革命,或叫做精神領域的革命……就是文藝復興、宗教改革、科學革命、啟蒙運動相繼聯系、承接起來的“鏈條”。通過這個“革命”鏈條,“人”一步一步地從“神”的迷信中解放出來。——陳樂民《歐洲文明的進程》隨堂檢測1、有人說:“西歐封建社會末期是‘人’和‘世界’被發現的時代。”這里的“人”和“世界”的被發現指的是( )A、資產階級的興起和新航路的開辟 B、殖民掠奪和新航路的開辟C、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 D、文藝復興和新航路的開辟2、彼特拉克跳出中世紀抒情詩的框框,以豐富多彩的色調,細致入微的筆觸,描繪戀人勞拉的形體之美,并把歌頌勞拉和描繪自然結合起來。這反映出人文主義學者( )A、提倡樂主義 B、熱愛現實生活C、主張民主科學 D、推崇人類理性DB隨堂檢測3、羅蘭·培登說:“路德對歷史做出的最大貢獻不在政治方面,而是宗教上。他就像是一個起點,一道曙光。直至今日,新教的任何經典描述都必定是這些核心真理的回聲。”這些“核心真理”( )A. 創立了許多新的宗教派別B. 破除了人們對天主教的信仰C. 提出了許多新的宗教觀點D. 沉重打擊天主教的精神統治D4、在啟蒙運動期間,沙龍、圖書館、咖啡廳都成為傳播新思想的有效渠道,為逃避追查,出版的啟蒙著作有許多用的是筆名、假出版社和假印刷地點,甚至有不少書籍還標明是在“北京”印刷的。可見當時的法國( )A. 言論自由的環境漸趨成熟B. 啟蒙思想日益被民眾接受C. 大眾傳媒尚遠離民眾生活D. 崇尚中華文化已蔚然成風B隨堂檢測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