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七下科學第二單元綜合培優卷一、選擇題(每題3分,共60分)1.下列不屬于模型的是( )A.原子結構B.節水標志C.甲烷分子結構 D.足球烯結構2.我國化學家張青蓮教授主持測定了銦、銻、鈰等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的新值。鈰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關信息如圖所示,下列有關說法不正確的是( )A.鈰屬于金屬元素 B.鈰的元素符號是CeC.鈰的相對原子質量為140.1g D.鈰原子的質子數為583. “烏牛早”是永嘉著名綠茶,綠茶中含有的單寧酸(化學式為 C10H68O46)。據研究表明單寧酸具有防治心血管疾病、抑菌和抗炎等功效。下列有關單寧酸的說法正確的是( )A.單寧酸屬于氧化物B.單寧酸屬于混合物C.單寧酸是由碳、氫和氧三種元素組成D.單寧酸由碳原子、氫原子和氧原子構成4.青少年攝入的鋅不足會引起食欲不振、生長遲緩發育不良。缺鋅者可在醫生指導下服用葡萄糖酸鋅口服液來補充鋅,已知葡萄糖酸鋅化學式為C12H22O14Zn,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葡萄糖酸鋅口服液是純凈物B.葡萄糖酸鋅中氫、氧質量比為11:7C.葡萄糖酸鋅口服液中鋅的質量分數為14.3%D.每個葡萄糖酸鋅分子中都含有11個氫氣分子5.首先發現原子里有電子的科學家是( )。A.道爾頓 B.湯姆生 C.玻爾 D.盧瑟福6.英雄航天員王亞平在“太空課堂”用實驗藥品乙酸鈉(CH3COONa)演示了神奇的“冰雪”實驗。下列關于乙酸鈉的說法正確的是 ( )A.由C、H、O、Na四種元素組成 B.相對分子質量是 82gC.氧、鈉元素的質量比為2:1 D.氫元素的質量分數最大7.選項中的圖示表示構成物質的模型,“●”和“○”分別表示兩種不同的原子,可以表示單質的是( )A.B.C. D.8.湯姆生最早發現了原子中存在一種帶負電荷的粒子,證明了原子是可以再分的。湯姆生發現的這一粒子是( )A.原子核 B.質子 C.電子 D.中子9.陽春四月,杭州龍井地區的茶農又開始忙碌起來,西湖龍井綠茶享譽省內外。綠茶中的單寧酸具有抑制血壓上升、清熱解毒、抗癌等功效,其化學式為C76H52O46,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單寧酸是一種純凈物B.1個單寧酸分子由76個碳原子、52個氫原子和46個氧原子構成C.單寧酸中碳、氫、氧三種元素質量比為38:26:23D.單寧酸由碳、氫、氧三種元素組成10. 已知一個NO2分子的質量為m千克,一個N2O5分子的質量為n千克(假設兩種分子中都具有相同氮原子和氧原子)。若以一個氮原子質量的1/14作為標準,可計算出 的相對分子質量(用m、n表示)為 ( )A.14n/(m-n)B.28n/(5m-3n)C.14n/(3n-5m) D.14n/(5m-2n)11.氖氣是芯片制造的核心材料之一,很難找到替代的產品。如圖是氖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關信息,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氖氣的化學式為Ne B.氖原子核內有10個質子C.氖氣是由氖分子構成的D.氖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20.1812.學習科學必須正確使用和理解化學用語。下列有關化學用語說法正確的是( )A.SO2、CO2中均含有氧分子B.KMnO4 、K2MnO4 中錳元素化合價相同C.Mg、Mg2+的化學性質不相同D.Na'、Mg2+、A13+原子核內質子數均為1013.某研究團隊制得了,該化合物中含有等微粒,已知N為7號元素,則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A.N屬于金屬元素 B.1個帶一個單位的正電荷C.1個共含有35個質子 D.1個共含有35個電子14.推理是一種重要的化學思維方法。以下類推結果正確的是( )A.分子是構成物質的微粒,因此物質都是由分子構成B.同種元素的質子數相同,所以質子數相同的粒子一定屬于同種元素C.離子是帶電的原子或原子團,所以帶電的微粒一定是離子D.化合物是由不同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所以只含一種元素的物質一定不是化合物15.有一包含有雜質的硫酸銨((NH4)2SO4)樣品,經過分析可知其中氮元素的質量分數為20%,那么可能含有的下列物質是(括號內為相應物質中氮元素的質量分數)( )A.NH4HCO3(18%)B.NH4NO3(35%)C.CO(NH2)2(47%) D.NH4Cl(26%)16.在CO和CO2的混合氣體中,碳元素與氧元素的質量比為5:12,則混合氣體中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分子個數之比為( )A.1:4 B.4:1 C.3:2 D.2:317.隨著科技的飛速發展,出現了許多新型無機材料,如植入生物體內的生物陶瓷材料HAP(化學式為Cam(PO4)nOH),已被醫療上用于修補人的骨骼和牙組織.HAP的化學式中n等于( )A.(2m+1)/3B.(3m﹣1)/2C.(2m﹣1)/3 D.(m+1)18.某元素原子A的質子數為a ,已知B3+和A2-具有相同的核外電子數,則B元素原子的質子數為( )A.a-2+3 B.a-2-3 C.a+2+3 D.a+2-319.對于下列幾種化學符號,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①H②Fe2+③Cu ④P2O5⑤Fe3+⑥NaClA.能表示一個分子的是①④⑥B.能表示物質組成的化學式是③④⑥C.②⑤的質子數相同,化學性質也相同D.④中的數字“5”表示五氧化二磷中有五個氧原子20.丙氨酸是組成人體蛋白質的氨基酸之一,如圖是丙氨酸的分子結構模型圖,下列對丙氨酸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A.其化學式可寫為C3H7O2NB.在構成丙氨酸分子的原子中,氫原子最小C.丙氨酸屬于混合物D.丙氨酸中C、O 元素質量比為9:8二、填空題(每空2分,共58分)21.小明同學收集了一些微粒的資料,請你和他一起根據表格數據回答下列問題。粒子名稱 質子數 中子數 電子數A 14 14 14B 26 30 24C 14 14 18D 14 18 14(1)表格中屬于互為同位素原子的是 。(2)已知微粒B是鐵元素的一種微粒,根據表格信息寫出微粒B的符號 。(3)比較C與D兩種微粒,其中質量較大的是 。22.寫出下列符號所表示的意義或用化學符號表示:①2個鐵離子 ②O2中4的意義, ③SO3中“3”的意義 ;④寫出構成食鹽(氯化鈉)的微粒符號 23.甲烷是天然氣的主要成分,可作為燃料使用。用“”表示碳原子,“○”表示氫原子,甲烷分子可表示為(1)甲烷的化學式為 (2)每個甲烷分子由 個原子構成(3)甲烷中碳元素的化合價為 24.元素周期表將已知元素科學有序地排列起來,便于研究它們的性質和用途。下表表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請回答下列問題。(1)元素在周期表中的分布是有規律的,表中①②③所代表的三種元素中,屬于非金屬的是 。(2)隨著新元素的不斷發現,元素周期表還將逐漸完善。最近,科學家用大量高速鈣原子轟擊銘原子,形成了117號元素的原子,該元素原子核中一定含有117個 。(3)②號元素和④號元素化學性質相似的原因是 。A.質子數相同 B.中子數相同 C.核外電子數相同 D.最外層電子數相同25.建立模型是科學學習中非常重要的科學方法。請用我們已學的知識回答以下問題:(1)如圖1模型所表示的物質是 (選填“混合物"或“純凈物”)。(2)盧瑟福核式結構模型是在用a粒子轟擊金箔實驗的基礎上提出的。圖2中能正確反映他的實驗結果的示意圖是 。26.國產一線自主品牌新能源電動汽車“比亞迪”海豹使用的是磷酸鐵鋰電池,其反應原理為:LiFePO4FePO4+Li。該電池具有容量大、續航能力強的特點。(1)LiFePO4中鐵元素與氧元素的質量比為 。(2)已知LiFePO4中Li的化合價為+1,Fe的化合價為+2,則FePO4中P的化合價為 。27.新能源汽車中常使用鋰電池,能有效改善空氣質量。如圖是鋰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1)鋰屬于 元素(選填“金屬”或“非金屬”);(2)鋰的相對原子質量為 ;(3)已知鋰元素和鈉元素的化學性質相似,鋰元素和氧元素可形成氧化鋰,其化學式為 。28.如圖為電解水實驗進行一段時間后的狀態,電源負極為 (填“a”或“b”),乙試管中檢驗產生氣體的方法是 ,理論上實驗結束后甲乙兩支試管排出水的體積之比為 ,而實際操作時甲乙兩管內收集到的氣體體積比偏大的原因是 。根據電解水微觀示意圖,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填字母)。A.從宏觀上分析:該實驗能證明水由氫氣和氧氣組成B.水分解的過程中,氫原子和氧原子數都沒發生變化C.水電解的文字表達式:水2個氫原子+1個氧原子29.草酸亞鐵晶體(FeC2O4·2H2O)可作為電池正極材料磷酸鐵鋰的原料,它是一種淺黃色固體,難溶于水,受熱易分解,將投入到杭州亞運會電動車鋰電池的生產中。(1)從物質分類角度判斷,草酸亞鐵晶體是一種 (填“純凈物”或“混合物”)。(2)草酸亞鐵晶體中,碳、氧元素的質量比為 。30.某樣品可能由鐵、氧化亞鐵、氧化鐵和四氧化三鐵中的一種或幾種組成,現測得該樣品中鐵元素與氧元素的質量比是21∶8;若該樣品由兩種物質混合而成,則一定不含 ;若該樣品由三種物質混合而成,則一定含有 。三、實驗探究題(共3題,16分)31.為破解原子結構的奧秘,一代又一代科學家進行了不懈探索。1897年,湯姆生提出了一個原子模型:原子是一個球體,正電荷均勻分布在整個球體內,電子像面包里的葡萄干那樣鑲嵌在其中。1911年,英國科學家盧瑟福為探索原子的內部結構,用帶正電的α粒子轟擊金屬箔,發現有如下現象:①大多數α粒子能穿透金屬箔而不改變原來的運動方向;②有小部分α粒子改變了原來的運動方向;③有極少部分α粒子被彈了回來。1913年,丹麥科學家波爾改進了盧瑟福的原子核式結構模型,認為電子只能在原子內的一些特定的穩定軌道上運動。(1)盧瑟福的α粒子轟擊金屬箔實驗現象中,能證明原子核帶正電的現象是 (填序號);(2)反映盧瑟福α粒子轟擊金箔實驗結果的示意圖最合理的是 (填字母);(3)上述原子結構模型的建立過程,對你有哪些啟示? (寫出一點即可)。32.為破解原子內部結構的奧秘,一代又一代科學家進行了不懈地探索。史料一:1897年,英國科學家湯姆生通過實驗發現了帶負電的電子,并推測原子中還有帶正電的粒子,從而建立了西瓜模型。史料二:1911年,英國科學家盧瑟福進行了著名的α粒子轟擊金箔實驗,發現如下現象:①絕大多數α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不改變原來的運動方向;②有小部分α粒子改變了原來的運動方向;③有極少部分a粒子被彈了回來。從而建立了原子核式結構模型。史料三:1913年,丹麥科學家玻爾改進了盧瑟福的原子核式結構模型,認為電子只能在原子內的一些特定的穩定軌道上運動。(1)根據α粒子散射實驗,統計不同偏轉角度的α粒子數量,繪制圖像如圖所示,其中符合實驗現象的圖像是 .(2)從原子結構模型的建立過程中,我們發現____。(可多選)A.湯姆生、盧瑟福等科學家都是在實驗的基礎上,通過推理和想象建構原子模型B.盧瑟福的原子核式結構模型推翻了湯姆生對原子內部結構的所有觀點C.玻爾改進了盧瑟福的原子結構模型,使人們對原子結構的認識達到了完美的境界D.建立模型往往需要有一個不斷完善、不斷修正的過程,以使模型更接近事物的本質33.探究原子結構的奧秘:【情景提供】19世紀以前,人們一直以為原子是不可分的,直到1897年,湯姆生發現了帶負電的電子后,才引起人們對原子結構模型的探索。【提出問題】電子帶負電,原子不帶電,說明原子內存在帶正電荷的部分,它們是均勻分布還是集中分布的呢 【進行實驗】1910年英國科學家盧瑟福進行了著名的α粒子轟擊金箔實驗。實驗做法如圖甲所示:①α粒子源——放射性物質放出α粒子(原子核帶2個單位正電荷),質量是電子質量的7000倍;②金箔——作為靶子,厚度1μm,重疊了3000層左右的原子;③熒光屏——α粒子打在上面發出閃光;④顯微鏡——通過顯微鏡觀察閃光,且通過360度轉動可觀察不同角度α粒子的到達情況。【收集證據】絕大多數α粒子穿過金箔后仍沿原來的方向前進,但是有少數α粒子卻發生了較大的偏轉,并且有極少數α粒子的偏轉超過90°,有的甚至幾乎達到180°,像是被彈了回來如乙圖所示。【猜想與假設】α粒子遇到電子后,就像飛行的子彈碰到灰塵一樣運動方向不會發生明顯的改變,而結果卻出乎意料,除非原子的大部分質量集中到了一個很小的結構上,否則大角度的散射是不可能的。【解釋與結論】(1)若原子質量、正電荷在原子內均勻分布,則極少數α粒子就 (填“會”或“不會”)發生大角度散射。(2)1μm金箔包含了3000層金原子,絕大多數α粒子穿過后方向不變,說明____。A.原子的質量是均勻分布的 B.原子內部絕大部分空間是空的(3)1919年,盧瑟福用加速了的高能α子轟擊氮原子,結果有種微粒從氮原子被打出,而α粒子留在了氮原子中,使氮原子變成了氧原子,從現代觀點看,被打出的微粒是 。四、綜合題(共3題,共26分)34.余姚梁弄果農種植藍莓取得了很好的經濟效益,每年5、6月是藍莓豐收的時節,藍莓中含有豐富的花青素(化學式為C15H11O6)。花青素是一種水溶性色素,顏色與細胞液的酸堿性有關,細胞液酸性時呈紅色,堿性時呈藍色。(1)在白醋中滴加花青素,溶液變 色。(2)花青素分子中碳、氫、氧原子個數比為 。(3)花青素分子的相對分子質量為 (4)28.7克花青素中含有 克碳元素。35.某品牌兒童咀嚼鈣片的標簽內容如圖所示,請通過計算后回答下列問題。XX兒童咀嚼鈣片(50片裝) 【成分】碳酸鈣、維生素D 【功效】補鈣 【規格】2g/片,鈣片中含碳酸鈣80%。 【用法】嚼食(1)碳酸鈣(CaCO3)的相對分子質量 。(2)鈣片中鈣元素的質量分數為多少?(3)一歲以后的兒童每天補鈣應該不小于0.6g。若這些鈣全部來自于該咀嚼鈣片,則每日至少服用幾片?36.清明節吃“青團”是湖州人的一種傳統習俗。在“青團”制作過程中,需要往糯米粉中添加艾草(或艾草汁)。艾草含有側柏蓮酮芳香油(C10H10O),側柏蓮酮芳香油是一種淡黃色液體,具有香脂香氣,所以“青團”具有獨特風味。(1)側柏蓮酮芳香油中C、H、O元素的質量比為 。(2)計算側柏蓮酮芳香油中碳元素的質量分數(精確到0.1%)。(3)5.84 克側柏蓮酮芳香油中的碳元素質量與多少克葡萄糖(C6H12O6)中的碳元素質量相同。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B2.【答案】C【解析】【分析】相對原子質量的數值是兩個質量的比值,單位是1不是g。【解答】A、根據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中間的漢字表示元素名稱,該元素的名稱是鈰,鈰元素名稱含有 “钅”字旁,屬于金屬元素,故A正確,不符合題意;B、根據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字母表示該元素的元素符號;該元素的元素符號是Ce,故B正確,不符合題意;C、根據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漢字下面的數字表示相對原子質量,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為140.1,相對原子質量單位是“1”,不寫,不是“g”,故C錯誤,符合題意;D、根據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數字表示原子序數;該元素的原子序數為58;根據原子序數=核電荷數=質子數=核外電子數,則鈰原子的核電荷數為58,故D正確,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3.【答案】C【解析】【分析】物質是由元素組成的;物質是由分子或原子或離子構成的;單寧酸是由碳、氫和氧三種元素組成 ;單寧酸分子是由碳原子、氫原子和氧原子構成;單寧酸是由單寧酸分子構成;【解答】A. 單寧酸不屬于氧化物,氧化物是指只有兩種元素,其中一種是氧元素的化合物,A錯誤;B. 單寧酸屬于純凈物,B錯誤;C. 單寧酸是由碳、氫和氧三種元素組成 ,C正確;D. 單寧酸分子是由碳原子、氫原子和氧原子構成,D錯誤;故答案為:C4.【答案】C【解析】【分析】A、根據純凈物是由一種物質組成分析;B、根據元素質量等于原子相對原子質量與原子個數乘積分析;C、根據元素質量分數是元素質量與相對分子質量的比分析;D、根據化學式中數字含義分析;【解答】A、 葡萄糖酸鋅口服液含有多種物質因此屬于混合物;B、 葡萄糖酸鋅中氫、氧質量比為 ,選項錯誤;C、 葡萄糖酸鋅口服液中鋅的質量分數為,選項正確;D、 化學式中右下角數字表示分子中原子的個數,每個葡萄糖酸鋅分子中都含有 22個氫原子,不含氫分子,選項錯誤;故選:C。5.【答案】B【解析】【分析】根據科學家的貢獻分析。【解答】首先發現原子里有電子的科學家是湯姆生,故答案為:B。6.【答案】A【解析】【分析】物質中元素的質量分數等于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除以物質的相對分子質量。【解答】A、由乙酸鈉的化學式可知,乙酸鈉(CH3COONa)由C、H、O、Na四種元素組成,故A正確;B、相對分子質量是一個比值,單位為“1”,故B錯誤;C、乙酸鈉中氧元素、鈉元素的質量比為(16×2):23=32:23,故C錯誤;D、乙酸鈉中碳元素、氫元素、氧元素、鈉元素的質量比為(12×2):(1×3):(16×2):23=24:3:32:23,因此氫元素的質量分數最小,故D錯誤。故答案為:A。7.【答案】A【解析】【分析】物質的類別結合微觀微粒示意圖和反應示意圖進行考查是較為常見的形式,單質是指由一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解答】A、由一種分子構成,屬于純凈物,由一種元素組成,屬于單質,故A正確;B、由兩種分子構成,屬于混合物,故B錯;C、由一種分子構成,屬于純凈物,由兩種元素組成,屬于化合物,故C錯;D、由兩種分子構成,屬于混合物,故D錯。故選:A。8.【答案】C【解析】【分析】原子由位于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電子組成。其中,原子核帶正電,電子帶負電。【解答】湯姆生發現了原子中存在一種帶負電荷的粒子,這種粒子就是電子。故選C9.【答案】C10.【答案】D【解析】【分析】 相對分子質量是分子中各個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的總和,所以NO2相對分子質量=,只要根據題給條件求一個氮原子質量即可求解。【解答】 一個NO2分子質量是n千克,一個N2O5分子質量是m千克,所以2個NO2分子比1個N2O5分子剛好少1個氧原子,所以一個氧原子質量為n-2m;則一個氮原子的質量為:m-(n-2m)×2=5m-2n;根據相對分子質量的定義,則N2O5的相對分子質量為。故選D。11.【答案】C【解析】【分析】A.稀有氣體直接由原子構成;B.元素周期表中左上角的數字表示原子序數,結合“原子序數=核電荷數=質子數=核外電子數”判斷;C.根據物質構成的知識判斷;D.元素周期表中漢字下面的數字表示相對原子質量。【解答】A.根據題意可知,氖氣的化學式為Ne,故A正確不合題意;B.根據圖片可知,該元素的原子序數為10。根據“原子序數=核電荷數=質子數=核外電子數”可知,則氖原子核內有10個質子,故B正確不合題意;C.氖氣是由氖原子直接構成的,故C錯誤符合題意;D.根據圖片可知,氖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20.18,故D正確不合題意。故選C。12.【答案】C【解析】【分析】不能說一種分子中含有其他分子,決定元素化學性質的是最外層電子數,化合物元素化合價之和為零。【解答】A.氧分子構成氧氣,有氧氣的物質中含有氧分子,、 中不含有氧分子,故A錯誤;B. 中錳元素的化合價分別是 +7 價和+6 價,故B錯誤;C.決定元素化學性質的是最外層電子數,最外層電子數不相同,化學性質不相同,故C正確;D. 原子核內質子數分別是11和12以及13,故D錯誤;故答案為:C。13.【答案】C【解析】【分析】A、根據元素的種類分析。B、根據離子的帶電情況分析。C、根據離子的結構分析。D、根據離子的結構分析。【解答】氮原子的質子數和電子數均為7,N5的質子數和電子數均為7×5=35;N5-中是N5得到一個電子得到的微粒,所以每個N5-中含有35個質子和36個電子,A. N是一種非金屬元素,故錯誤;B. 1個N5-帶一個單位的負電荷,故錯誤;C. 1個N5-共含有的質子數=7×5=35,故正確;D. 1個N5-共含有的電子數=7×5+1=36,故錯誤。故答案為:C。14.【答案】D【解析】【分析】(1)根據分子和物質構成的關系判斷;(2)注意原子和原子團的區別;(3)電子帶負電荷;(4)根據化合物定義判斷。【解答】A.構成物質的微粒除分子外,還有原子、離子也能構成物質,故A錯誤;B.質子數相同的粒子不一定屬于同種元素,例如水分子和氖原子質子數都是10,不屬于同種元素,故B錯誤;C.帶電的微粒不一定是離子,例如質子帶正電荷,電子帶負電荷,故C錯誤;D.化合物是由不同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化合物中最少含有兩種元素,故D正確。故選D。15.【答案】A【解析】【分析】兩種氮肥混合時,混合物中的氮元素的質量分數一定介于兩種氮肥中氮元素的質量分數之間,據此分析判斷。【解答】硫酸銨中氮元素的質量分數為:,而樣品其中氮元素的質量分數為20%,說明另一種氮肥中,氮元素的質量分數應該小于20%,故A正確,而B、C、D錯誤。故選A。16.【答案】A【解析】【分析】根據元素質量分數=相對原子質量×原子個數/相對分子質量分析。【解答】 在CO和CO2的混合氣體中,碳元素與氧元素的質量比為5:12,設混合氣體中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分子個數分別為a、b,則12×(a+b):16×(a+2b)=5:12,則a:b=1:4.故選A。17.【答案】C【解析】【分析】在化學式中,正負化合價的代數和為零,據此分析解答。【解答】在 Cam(PO4)nOH 中,Ca元素化合價為+2價,P的化合價為+5價,O的化合價為-2價,OH根為-1價,根據正負化合價的代數和為零得到:(+2)m+(+5)n+(-2)×4n+(-1)=0,解得:。故選C。18.【答案】C【解析】【分析】根據陰、陽離子核外電子數的計算方法來分析解答。【解答】 A的質子數為a ,則A 原子核外電子數為a,A2-的核外電子數為a+2;設B原子的質子數為x,質子數= 核外電子數=x,則B3+核外電子數為x-3,由于B3+和A2-具有相同的核外電子數 ,即有a+2=x-3,得x= a+2+3 ,選項C正確。故選C。19.【答案】B【解析】【分析】根據化學符號所表示的意義來分析解答。【解答】①表示的是氫元素和一個氫原子;②表示的是亞鐵離子,一個亞鐵離子帶兩個單位的正電荷;③表示的是銅元素、一個銅原子和銅這種物質,銅由銅元素組成;④表示的是五氧化二磷,五氧化二磷是由磷元素和氧元素組成的,也表示一個五氧化二磷分子,一個五氧化二磷分子是由兩個磷原子和五個氧原子構成的;⑤表示的是鐵離子,一個鐵離子帶三個單位的正電荷,鐵離子和亞鐵離子的質子數相同,但化學性質不同;⑥表示的是氯化鈉,氯化鈉是由鈉元素和氯元素組成的。故選B。20.【答案】C【解析】【分析】 A.根據丙氨酸的分子結構模型圖分析;B.根據常見的原子分析;C.根據純凈物是由一種物質組成的物質,混合物是指由兩種或兩種以上物質組成的物質分析;D.根據化合物中各元素質量比=各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原子個數之比分析。【解答】 A.由丙氨酸的分子結構模型圖可知,一個丙氨酸分子中含有3個碳原子、7個氫原子、2個氧原子、1個氮原子,其化學式為C3H7O2N,故A正確不合題意;B.在構成丙氨酸分子的原子(碳、氫、氮、氧)中,氫原子最小,故B正確不合題意;C.丙氨酸中只含有丙氨酸一種物質,屬于純凈物,故C錯誤符合題意;D.丙氨酸中C、O元素質量比為(12×3):(16×2)=9:8,故D正確不合題意。故選C。21.【答案】AD;Fe2+;D22.【答案】2Fe3+;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化合價為+4價;一個三氧化硫分子中有三個氧原子;Na+ Cl-【解析】【分析】根據化學用語分析;【解答】 ①每個鐵離子帶三個單位的正電荷,由離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該離子的元素符號右上角,標出該離子所帶的正負電荷數,數字在前,正負符號在后,帶1個電荷時,1要省略,2個鐵離子 表示為; ② 物質中元素化合價標在化學式該元素正上方,正負在左,數字在右,O2中4的意義 表示 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化合價為+4價 ;③化學式元素符號右下角數字表示分子中原子的個數,故SO3中“3”的意義 一個三氧化硫分子中有三個氧原子 ; ④ 氯化鈉是由鈉離子和氯離子構成的,故構成氯化鈉的微粒符號是。23.【答案】CH4;5;-4價24.【答案】③;質子;D【解析】【分析】(1)先確定①②③所代表的三種元素分別是什么元素,結合中文名稱進行判斷。(2)元素周期表是按原子的質子數排列的,所以原子序數就等于質子數。(3)化學性質由最外層電子數決定,同一族元素具有相同的最外層電子數。【解答】(1)由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可知,①是鋰元素,屬于金屬元素;②是鈹元素,屬于金屬元素;③是氟元素,屬于非金屬元素。(2)因為原子序數=質子數,117號元素的原子的原子核中一定含有117個質子。(3)②號元素和④號元素位于同一族,其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相同,所以化學性質相似。故答案為:D。25.【答案】(1)混合物(2)乙【解析】【分析】(1)只由一種物質組成的叫純凈物,由多組物質組成的叫化合物。(2)根據原子結構的知識和電荷之間的相互作用規律分析判斷。【解答】(1)根據圖1可知,其中存在兩種不同的分子,即由兩種不同的物質組成,應該為混合物。(2)原子的中間為原子核,它的體積很小但質量很大,且帶正電荷。a粒子也帶正電荷,那么a粒子會受到原子核的排斥力而改變運動軌跡,且距離越近,排斥力越大,運動軌跡改變的幅度越大。甚至少數a粒子會發生撞擊而沿原路返回,故選乙。26.【答案】(1)7∶8(2)+5(3)分解【解析】【分析】(1)元素質量比等于相對原子質量乘以下角標后的值之比。(2)物質不帶電,所以化合物中所有元素化合價之和為0。【解答】(1)LiFePO4中鐵元素與氧元素的質量比為56:(16×4)=7∶8(2)已知在LiFePO4中,Li的化合價為+1價,Fe的化合價為+2價,O的化合價為-2,根據化合物中正負化合價的代數和為0可知:在LiFePO4中,設P的化合價為x價,則有:(+1)+(+2)+x+(-2)×4=0,解得x=+5,故在LiFePO4中,P的化合價為+5價。(1)LiFePO4中鐵元素與氧元素的質量比為56:(16×4)=7∶8;(2)已知在LiFePO4中,Li的化合價為+1價,Fe的化合價為+2價,O的化合價為-2,根據化合物中正負化合價的代數和為0可知:在LiFePO4中,設P的化合價為x價,則有:(+1)+(+2)+x+(-2)×4=0,解得x=+5,故在LiFePO4中,P的化合價為+5價;27.【答案】(1)金屬(2)7(3)Li2O【解析】【分析】鋰元素的名稱帶有金字旁,屬于金屬元素,元素周期表中最下方的數字就是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根據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價的代數和為零寫出化學式。【解答】(1)鋰元素的名稱帶有金字旁,所以鋰元素屬于金屬元素,故填金屬。(2)元素信息圖中,最下方的數字就是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由圖可知,鋰的相對原子質量為6.941,故填6.941。(3)化合物中,鈉元素的化合價為+1,鋰元素和鈉元素的化學性質相似,則鋰元素的化合價也為+1價,氧元素的化合價為-2價,根據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價的代數和為零,則鋰元素和氧元素可形成氧化鋰,其化學式為Li2O,故填Li2O。28.【答案】a;將帶火星的木條靠近乙試管口,若帶火星的木條復燃,則證明是氧氣;2:1;氧氣在水中的溶解性比氫氣稍大(合理即可);B29.【答案】純凈物;1:4【解析】【分析】(1)根據物質的組成與分類來分析;(2)根據化合物中各元素質量比的計算方法來分析。【解答】(1)草酸亞鐵晶體(FeC2O4·2H2O)中只含一種物質,因此屬于純凈物;(2)草酸亞鐵晶體中,碳、氧元素的質量比為(12×2):(16×6)=1:4。故答案為:(1)純凈物;(2)1:4。30.【答案】四氧化三鐵;氧化鐵31.【答案】(1)②(2)A(3)建立模型是一個不斷完善不斷修正的過程【解析】【分析】(1)原子核帶正電荷,α粒子也帶正電荷,因此α粒子靠近原子核時會受到排斥力而改變運動軌跡;(2)α粒子越靠近原子核,它們受到的排斥力越大,它們的運動軌跡偏轉的越厲害;(3)根據自己對原子結構模型建立過程的理解解答。【解答】(1)有小部分α粒子改變了原來的運動方向,說明它們受到了原子核的排斥力,根據“同種電荷相互排斥”可知,原子核帶正電荷,故選②;(2)α粒子越靠近原子核,它們受到的排斥力越大,它們的運動軌跡偏轉的越厲害;少數α粒子正面撞擊原子核時甚至沿原方向返回,故反映盧瑟福α粒子轟擊金箔實驗結果的示意圖最合理的是A;(3)根據題目可知,原子模型不是一下就建立起來的,而是經歷了很長時間,歷經很多科學家的不斷研究而得到的,那么得到的啟示為:建立模型是一個不斷完善不斷修正的過程。32.【答案】(1)A(2)A;D【解析】【分析】(1)根據“ ①絕大多數α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不改變原來的運動方向;②有小部分α粒子改變了原來的運動方向;③有極少部分a粒子被彈了回來 ”分析即可;(2)根據自己對科學探究的認識判斷。【解答】 (1)金原子核質量比α粒子大很多,且體積很小,所以當α粒子正碰到金原子核被彈了回來,且是很少被彈回,金原子核質量比α粒子大很多,當α粒子正碰到金原子核被彈了回來,能說明原子內部絕大部分是空的,故A正確,B、C、D錯誤。故選A;(2)A.湯姆森、盧瑟福兩位科學家都是在實驗的基礎上,通過推理和想象建構原子模型,故A正確;B.19世紀末,湯姆生發現了電子,認為原子是棗糕式模型,盧瑟福能過α粒子散射實驗驗證了原子的核式結構模型,盧瑟福的原子核式結構模型不是推翻了湯姆生對原子內部結構的所有觀點,故B錯誤;C.盧瑟福的原子模型在當時是認為正確的,但隨著科學的發展,技術的進步,發現盧瑟福的原子模型也不全對,玻爾改進了盧瑟福的原子結構模型,但并沒有使人們對原子結構的認識達到完美的境界,故C錯誤;D.建立模型往往需要有一個不斷完善、不斷修正的過程,以使模型更接近事物的本質,故D正確。故選AD。33.【答案】(1)不會(2)B(3)質子【解析】【分析】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電子構成的,原子核體積很小,質量大,原子的質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原子核外有一個非常大的空間,核外電子圍繞原子核做高速運動。【解答】(1)若原子質量、正電荷在原子內均勻分布, 則α粒子在各個方向受力平衡,就不會發生大角度散射。(2)原子核外有一個非常大的空間,使絕大多數α粒子穿過后方向不變。所以原子內部絕大部分空間是空的。故答案為:B(3) α 粒子就是氦的原子核,電荷數為2, 氮原核電荷數為7,生成氧原子核電荷數為8, 被打出的微粒 核電荷數是2+7-8=1,所以是質子。34.【答案】(1)紅色(2)15:11:6(3)287(4)18【解析】【分析】(1)花青素酸性和堿性溶液中呈不同的顏色,可用作酸堿指示劑。(2)原子個數比等于化學式中原子個數比的最簡整數比。(3)相對分子質量=各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與下標乘積之和。(4)物質中元素的質量=元素的質量分數乘以物質的質量。【解答】(1)由文中信息可知,花青素遇酸洗物質變紅,堿性物質變藍,醋是酸性的,所以花青素將變紅。(2)個數比等于化學式下標之比,故個數比為15:11:6。(3)相對分子質量.(4)碳元素的質量。35.【答案】100;32%;136.【答案】(1)60:5:8(2)C10H10O的相對分子質量=12×10+10+16=146碳元素的質量分數=120/146 × 100%=82.2%(3)側柏蓮酮芳香油中碳元素質量=5.84g×120/146=4.8g葡萄糖中碳元素的質量分數=6×12/6×12+12+6×16=40%葡萄糖的質量=4.8g/40%=12g【解析】【分析】(1)元素質量比等于各元素相對原子質量總和之比。側柏蓮酮芳香油中C、H、O元素的質量比=(12×10):(1×10):16=60:5:8(2)元素質量分數等于該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總和與該物質的相對分子質量的比值;(3)化合物中某元素質量=該物質的質量×該元素的質量分數,根據碳元素的質量守恒列式進行計算。試題分析部分1、試卷總體分布分析總分:146分分值分布 客觀題(占比) 48.0(32.9%)主觀題(占比) 98.0(67.1%)題量分布 客觀題(占比) 20(55.6%)主觀題(占比) 16(44.4%)2、試卷題量分布分析大題題型 題目量(占比) 分值(占比)填空題(每空2分,共52分) 10(27.8%) 54.0(37.0%)實驗探究題 3(8.3%) 16.0(11.0%)綜合題(共7題,共46分) 3(8.3%) 28.0(19.2%)選擇題(每題2分,共40分) 20(55.6%) 48.0(32.9%)3、試卷難度結構分析序號 難易度 占比1 普通 (50.0%)2 容易 (50.0%)4、試卷知識點分析序號 知識點(認知水平) 分值(占比) 對應題號1 常見物質的分類 6.0(4.1%) 14,25,292 分子的定義與分子的特性 3.0(2.1%) 73 分子和原子的區別和聯系 5.0(3.4%) 7,124 元素的符號及其意義 16.0(11.0%) 21,225 元素的種類與分布 2.0(1.4%) 136 化學式的書寫及意義 29.0(19.9%) 3,4,19,20,22,277 水的組成和主要性質 6.0(4.1%) 288 元素的概念 0.0(0.0%) 149 分子、原子、離子、元素與物質之間的關系 0.0(0.0%) 1410 構成物質的粒子模型 12.0(8.2%) 7,18,2311 原子的構成 36.0(24.7%) 5,8,12,21,24,25,31,32,3312 元素化合價的規則與計算 9.0(6.2%) 17,23,2613 有關化學式的計算和推斷 55.0(37.7%) 3,4,6,9,15,16,26,29,30,34,35,3614 模型與符號 12.0(8.2%) 1,7,2315 離子的書寫與意義 14.0(9.6%) 13,2216 純凈物和混合物的區別 2.0(1.4%) 2017 化學符號及其周圍數字的意義 18.0(12.3%) 3,19,2218 元素周期表 18.0(12.3%) 2,11,24,2719 相對分子質量 3.0(2.1%) 1020 相對原子質量 31.0(21.2%) 2,3,27,34,3621 酸堿指示劑及其性質 8.0(5.5%) 34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