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浙江省2025年初中學業水平考試科學模擬試卷(9)答 題 卷一、選擇題(本大題有15小題,每小題3分,共45分,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不選、多選、錯選均不得分)題號 1 2 3 4 5 6 7 8答案題號 9 10 11 12 13 14 15答案二、填空題(本大題有7小題20空,每空2分,共40分)16、 (1) ;(2) ;(3) ;17、(1) ;(2) ;(3) ;18、(1) ;(2) ;(3) ;19、(1) ;(2) ;(3) ;20、(1) ;(2) ;21、(1) ;(2) ;(3) ;22、(1) ;(2) ;(3) 。三、實驗與探究題(本大題有5小題,共40分)23、(1) ;(2) ;(3) ;(4) ;24、(1) ; ;(2) ;(3) ;25、(1) ;(2) ;(3) ;(4) ;26、(1)(2) ;(3) ;(4) ;27、(1) ;(2) ; ;(3) 。四、綜合題(本大題有5小題,共35分)28、(1) ;(2) ;(3) ;29、(1) ;(2) ;(3) ;(4) ;(5) ;30、 實驗一:① ;② ;實驗二: ;實驗三: ;31、(1) ;(2) ;(3) ; ;32、(1) ;(2) ;(3) ;(4)解:學校 班級 姓名 學號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清風明月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浙江省2025年初中學業水平考試科學模擬試卷(9)本卷可能用到的相對原子質量:H—1 O—16 C—12 S—32 Cl—35.5 C u—64 Na—23 Ca—40本卷g取10N/kg一、選擇題(本大題有15小題,每小題3分,共45分,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不選、多選、錯選均不得分)1、浙江是香榧主產地,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香榧栽培歷史。香榧樹雄雄異株,淺根系,沒有真正的花,常綠喬木。香榧葉、莖、種子的提取物含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物質,具有極高的價值。根據上述信息判斷香榧屬于( )A.被子植物 B.裸子植物 C.嶡類植物 D.苔蘚植物解析:香榧樹只有根、莖、葉、種子四大器官,沒有真正的花,不能形成果實,屬于裸子植物,故ACD錯誤,B正確。故B符合題意。答案:B。2、圖甲、乙分別是酒精在標準大氣壓下熔化和沸騰時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像,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固態酒精是非晶體 B. 在-117 ℃時,酒精處于液態C. 酒精溫度計可以用來測量沸水的溫度 D. 酒精在沸騰過程中吸熱但溫度不變解析:A、讀圖甲可知,在-117℃時吸熱,但溫度不再升高,說明此時物質達到了熔點,正在熔化,因此固體酒精屬于晶體,故A錯誤;B、在-117℃時,酒精處于熔點溫度,可能為固態,可能為液體,可能為固液共存狀態,故B錯誤;C、由圖乙知酒精的沸點為78℃,低于標準大氣壓下水的沸點,不能用酒精溫度計來測量沸水的溫度,故C錯誤;D、酒精在沸騰過程中吸熱但溫度不變,故D正確。答案:D3、描繪純美青春的《再別康橋》詩句中蘊含了豐富的光學知識.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河畔的金柳是夕陽中的新娘”,金柳的影子是光的折射形成的B.“撐一支長篙向青草更青處漫溯”,長篙在水中的倒影是等大的實像C.“波光里的艷影在我的心頭蕩漾”,湖面波光粼粼是光的直線傳播形成的D.“我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云彩”,看到天上的云彩是由于云彩反射了太陽光解析:影子是由于光的直線傳播形成的,故A錯誤;長篙在水中的倒影是平面鏡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等大的虛像,故B錯誤;湖面波光粼粼是光的反射形成的,故C錯誤;看到天上的云彩,是由于云彩反射的太陽光進入了人的眼睛,故D正確。故D符合題意。答案:D4、下列對甲乙丙丁四幅曲線圖的分析,錯誤的是( )A.圖甲若表示人體血液流經腎臟時某物質含量的變化情況,則該物質可能時尿素B.圖乙BC段表示人體的呼氣過程,此過程中肋間外肌和膈肌都處于舒張狀態C.圖丙可表示植物一晝夜光合作用強度的變化,且植物積累有機物最多的是d點D.圖丁表示某食物鏈中草、鼠、狐三者數量關系,則甲、乙、丙依次表示鼠、草、狐解析:A. 圖甲若表示人體血液流經腎臟時某物質含量的變化情況,則該物質不可能是尿素,因為尿素通過腎臟后跑到尿液中去了,A錯誤;B. 圖乙BC段表示人體的呼氣過程,此過程中肋間外肌和膈肌都處于舒張狀態 ,胸腔變小,胸內氣壓變大,胸內氣壓大于肺泡內氣壓,肺泡體積變小,氣壓變大,大于外界大氣壓,氣體呼出;B正確;C. 圖丙可表示植物一晝夜光合作用強度的變化,且植物積累有機物最多的是d點,正確,因為在d點之前二氧化碳的吸收量大于其釋放量,說明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機物大于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機物,C正確;D. 生態系統中的物質是循環的,能量隨著食物鏈單向流動,逐級遞減,圖丁表示某食物鏈中草、鼠、狐三者數量關系,則甲、乙、丙依次表示鼠、草、狐,故A符合題意。答案:A5、木炭還原氧化銅和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銅的實驗裝置如下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木炭、一氧化碳與氧化銅的反應都屬于置換反應B.兩個實驗的相關反應中,只有碳元素的化合價發生改變C.兩個實驗中都可觀察到紅色固體變黑D.兩個實驗的操作中都要防止液體倒吸解析:A、木炭與氧化銅反應生成銅和二氧化碳,屬于置換反應;一氧化碳與氧化銅反應生成銅和二氧化碳,反應物均為化合物,不屬于置換反應,故選項說法錯誤。B、反應中氧化銅轉化為了銅,銅元素的化合價也發生了改變,故選項說法錯誤。C、木炭、一氧化碳均具有還原性,兩個實驗中都有銅生成,都可觀察到黑色固體變紅,故選項說法錯誤。D、兩個實驗中均使用了石灰水,都要防止液體倒吸,故選項說法正確。故D符合題意。答案:D6、科創小組為倉庫的制冷系統設計的自動啟動裝置的簡化電路圖如圖所示,其中R1為熱敏電阻,其阻值隨溫度的變化如表所示,滑動變阻器Rp的最大阻值為20Ω,電磁鐵的線圈電阻不計,控制電路的電源電壓調為U0=6V。閉合開關S,滑動變阻器Rp處于最大阻值,當溫度達到28℃時,電磁鐵把銜鐵吸下,接通工作電路,制冷系統啟動。以下關于該制冷系統工作原理的說法中錯誤的是( )A.電磁鐵的應用原理是電流的磁效應B.控制開關S閉合時,接線柱b應與c相連C.制冷系統啟動時,控制電路中的電流為0.1AD.若想將制冷系統的啟動溫度升高到31℃,則控制電路中電源電壓最小為5.8V解析:A. 電磁鐵的應用原理是電流的磁效應,即通電導線周圍存在磁場,A正確;B. 電磁鐵把銜鐵吸下,接通工作電路,因此接線柱b應與c相連才能使工作電路形成閉合電路,B正確;C. 當溫度達到28℃時,熱敏電阻R1=580Ω,控制電路電流,C錯誤;D. 根據C中分析,想要制冷系統啟動,控制電路中的電流需至少達到0.01A,溫度達到31℃時,熱敏電阻R1=560Ω,電源電壓U=I×(R1+RP)=0.01A×(560Ω+20Ω)=5.8V ,D正確,故C符合題意。答案:C7、如圖示人體結構層次。分析正確的是( )A.結構層次從微觀到宏觀是①→②→③→④,不同的④組成人體B.①是受精卵,它通過不斷分裂形成③C.皮膚、血液屬于②這一結構層次,都是由不同的③按一定次序構成D.③有四種基本類型,其中1具有保護、分泌等功能,4主要由神經元構成解析:圖中①是細胞;②是器官,③組織,④是消化系統。人體的結構層次是細胞→組織→器官→系統→人體,用數字表示為①→③→②→④→人體;③是組織,是通過①受精卵多次分裂和生長,最后分化形成的;皮膚屬于②這個結構層次,血液屬于③這個結構層次。答案:D8、薺菜是春季田間地頭常見的一種野菜,挖野菜的人常說,開花后的薺菜比較好認,尤其是薺菜的果實,是"愛心”形狀。關于對薺菜的認識,正確的是( )A.從植物分類的角度,薺菜屬于裸子植物B.薺菜開花后果實迅速膨大,是由于幼嫩的種子產生大量生長激素C.春季溫度適宜,利于酶的催化作用,促使薺菜快速生長D.薺菜生長時,白天通過光合作用釋放能量,夜間進行呼吸作用儲存能量解析:A. 從植物分類的角度,薺菜屬于被子植物,是綠色開花植物,A錯誤;B. 薺菜開花后果實迅速膨大,是由于幼嫩的種子產生大量生長素,生長激素是動物的垂體分泌的,B錯誤;C. 春季溫度適宜,利于酶的催化作用,促使薺菜快速生長,C正確;D. 薺菜生長時,白天通過光合作用儲存能量,夜間進行呼吸作用釋放能量,D錯誤;故C符合題意。答案:C9、下列關于冬奧運的運動場最,解釋正確的是( )A. 圖甲:冰壺表面打磨得很光滑,是為了增大摩擦力B.圖乙;滑雪板面積較大,是為了增大壓強C.圖丙:冰球離桿后繼續運動,是因為冰球具有慣性D.圖丁:滑冰運動員轉彎滑行時,處于平衡狀態解析:A. 圖甲:冰壺表面打磨得很光滑,是為了減小摩擦力,A錯誤;B.圖乙;滑雪板面積較大,是為了通過增大受力面積來減小壓強,B錯誤;C.圖丙:冰球離桿后繼續運動,是因為冰球具有慣性,C正確;D.圖丁:滑冰運動員轉彎滑行時,運動方向發生改變,處于不平衡狀態,D錯誤;故C符合題意。答案:C10、現將一杯子和木塊(不吸水,密度為0.6×103千克/米3)以兩種方式放入同一容器中(容器內水的質量保持不變)。如圖所示,圖1杯子開口向上,浮在水面上。圖2杯子倒扣(里面充滿水),木塊緊貼杯底,一起懸浮在水中。兩種情況下( )A.木塊所受浮力的大小相同 B.杯子所受浮力的大小相同C.容器內水的深度相同 D.木塊對杯子底部力的大小相同解析:A.因為木塊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所以圖1木塊所受的浮力等于重力。圖2木塊完全浸沒在水中,它排開水的體積變大,那么它所受的浮力大于重力,故A錯誤;B.圖1杯子所受的浮力等于杯子和木塊的總重力,圖2杯子所受浮力小于杯子的重力,故B錯誤;C.圖1中木塊和杯子一起漂浮,則它們受到的浮力等于重力;圖2中,木塊和杯子懸浮,則浮力等于重力,則二者受到的浮力相等。根據阿基米德原理V排=F浮/ρ水g可知,它們排開水的體積相同,那么容器內水的深度相同,故C正確;D.圖1中,木塊對杯底的壓力等于木塊的重力,圖2木塊對杯子底部的壓力等于杯子受到的浮力減重力,故木塊對杯子底部力的大小不同,故D錯誤。故C符合題意。答案:C(第10題圖) (第11題圖)11、如圖所示,一根粗細和質量分布都均勻的硬棒置于支點O上,左端用細繩固定在物體A上,一個重為G的小球從O點開始向右滾動(物體A始終未離開地面),小球滾動過程中物體A對地面的壓強p與小球到O點之間的距離s之間的關系圖像為( )A B C D解析:設硬棒的重力為G0,長度為L,當小球在O點時,繩子對硬棒左端的拉力為阻力F2;O點到繩子固定點的距離為阻力臂l2;硬棒的重力為動力F1;則重心到O點的距離動力臂為(L-l2)/2;此時:F1 ( L/2—L2)=F2 L2,當小球向右滾動時,則動力為硬棒的重力與小球重力之和,動力臂分別為(L-l2)/2和s;阻力為繩子對硬棒的拉力F2,阻力臂為L2,此時F2 L2=F1 (L/2—L2)+GS,F=G物—F2=G物—F1(L/2—L2)/L2—GS/L2,所以F與s成正比例函數,所以P與s也成正比例函數關系,所以B符合題意。答案:B12、科學規律可以用文字、公式和圖像表述,下面四幅圖像與選項表述一致的是( )A.對于液體產生的壓強,當液體密度一定時,其壓強與深度的關系可用甲圖表示B.對于氣體的密度,當氣體的質量一定時,其密度與體積的關系可用乙圖表示C.對于做勻速直線運動的物體,離終點的距離與所用時間的關系可用丙圖表示D.對于導體,當其電阻一定時,通過導體的電流與導體兩端的電壓可用丁圖表示解析:A.在液體密度一定時,液體壓強跟液體深度成正比,圖中不是正比函數圖象,故A錯誤;B.當氣體的質量一定時,體積增大時,由ρ=m/V可知氣體的密度減小,圖示錯誤,故B錯誤;C.對于一個做勻速直線運動的物體,其速度是一個定值,所以它通過的路程和所用時間成正比,隨著時間的增加,距離終點越來越近,故C正確;D.由R=U/I可知,當電阻一定時, 通過導體的電流與導體兩端的電壓成正比,圖中不是正比函數圖象,故D錯誤。故C符合題意。答案:C13、如圖是綠色植物植株、花、果實、種子的示意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甲 乙 丙 丁A.圖甲等農作物根吸收的水分是通過根、莖、葉中的導管和篩管運輸到植物各處的B.圖甲中的①和③分別是由圖丁中的②和③發育而來的C.圖丙中的①和②分別是由圖乙中的④和⑥發育而來的D.受精卵發育成圖丁中的①②③解析:植物的根部吸收的水分和無機鹽,沿導管自下而上送到全身各器官,它位于木質部內,而葉片制造的有機物則是篩管自上而下運輸到根等其它器官的,故A錯誤;圖甲中的①葉和③根分別是由圖丁中的②胚芽和③胚根發育而來的,故B正確;圖丙中的①果皮和②種子分別是由圖乙中的⑤子房壁和⑥胚珠發育而來的,故C錯誤;受精卵發育成胚,圖丁中①胚軸、②胚芽、③胚根、④子葉四部分構成胚,故D錯誤。答案:B14、科學中存在著各種“系統”,下列關于“系統”的分析,正確的是( )A.太陽系可視作一個天體系統,地球作為太陽系的行星圍繞太陽公轉B.人體可視作一個生命系統,生長發育階段異化作用強度大于同化作用C.汽油機可視作一個動力系統,汽油機做功沖程氣缸內燃氣的內能增加D.自來水廠可視作一個水凈化系統,通過過濾除去水中固體顆粒屬于化學變化解析:A. 太陽系可視作一個天體系統,地球作為太陽系的行星圍繞太陽公轉,A正確;B. 人體可視作一個生命系統,生長發育階段同化作用強度大于異化作用,B錯誤;C. 汽油機可視作一個動力系統,汽油機做功沖程氣缸內燃氣的內能減少,此過程將內能轉化為機械能,C錯誤;D. 自來水廠可視作一個水凈化系統,通過過濾除去水中固體顆粒屬于物理變化,沒有新物質的產生,D錯誤;故A符合題意。答案:A15、為測定一瓶久置的氫氧化鈉溶液中碳酸鈉的質量分數,小金進行了如下探究:取該溶液50 g于錐形瓶中,向錐形瓶中滴加一定濃度的稀鹽酸。實驗測得錐形瓶中溶液的總質量與加入稀鹽酸的質量關系如圖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加入50 g稀鹽酸后,才開始產生氣泡 B.混合液中碳酸鈉質量分數為10.6%C.滴加的稀鹽酸質量分數為3.65% D.該方法測得的碳酸鈉質量分數偏小解析:A、久置的氫氧化鈉溶液中碳酸鈉中加入鹽酸,鹽酸先與氫氧化鈉反應,然后再與碳酸鈉反應,由圖像可知, 氫氧化鈉與鹽酸反應后溶液為100g,則與氫氧化鈉反應的鹽酸質量為50g,即加入50 g稀鹽酸后,才開始產生氣泡,不符合題意;B、由質量守恒定律可知,產生二氧化碳質量為100g+50g-147.8g=2.2g,設碳酸鈉質量分數為x;根據化學方程式:Na2CO3+2HCl=2NaCl+H2O+CO2↑ 中Na2CO3與CO2質量關系,106:44=5.gx:2.2g ,x=10.6%,不符合題意;C、設滴加稀鹴質量分數為y;根據化學方程式Na2CO3+2HCl=2NaCl+H2O+CO2↑中HCl與CO2的質量關系,73:44=50gy:2.2gy=7.3%,符合題意;D、反應后裝置內會有氣體殘留, 該方法測得的碳酸鈉質量分數偏小 ,不符合題意;故C 符合題意。答案:C二、填空題(本大題有7小題20空,每空2分,共40分)16、寧波杭州灣濕地公園,風景秀麗如畫。(1)杭州灣海地中有大量的蘆葦,它的根狀莖十分發達,生有不定根,葉片長30cm,寬2cm為平行葉脈。據此推測蘆葦是 (填“單子葉”或“雙子葉”)植物;(2)小寧同學為濕地內的四種生物睡蓮、蟹、青蛙、震旦鴉雀編了一個檢索表;1a有葉綠體能通樣光合作用………………P1b無葉綠體,不能進行光合作用…………22a無脊椎骨…………………………………Q2b有脊椎骨…………………………………33a體溫恒定…………………………………R3b體溫不恒定………………………………S這些生物中有一種是震旦鴉雀,則它是 (填“P”“Q”“R”或 “S”);(3)濕地內有瀕臨滅絕的黑臉琵鷺,黑嘴鷗等國家珍稀保護動物,要保護這些瀕臨滅絕的生物的主要措施有______________。A.引入新物種加拿大一枝黃花 B.建立濕地保護公約C.禁止人工干預 D.成立珍稀鳥類研究所解析:(1)蘆葦,它的根狀莖十分發達,生有不定根,葉片長30cm,寬2cm為平行葉脈。據此推測蘆葦是單子葉植物。(2)震旦鴉雀無葉綠體,不能進行光合作用,有脊椎骨,體溫恒定,則它是R。 (3)濕地內有瀕臨滅絕的黑臉琵鷺,黑嘴鷗等國家珍稀保護動物,要保護這些瀕臨滅絕的生物的主要措施有建立濕地保護公約,禁止人工干預。故選BC。答案:(1)單子葉 (2)R (3)B;C17、圖1是“比較不同物質吸熱情況”的實驗裝置,兩個相同的燒杯中分別裝有質量相等的水和食用油。(1)選用兩個相同規格的電加熱器加熱,目的是使水和食用油在相同時間內 。(2)實驗過程中溫度計的玻璃泡不要碰到燒杯和 。(3)圖2中能合理反映實驗結果的圖像是 。(選填“甲”“乙”或“丙”)解析:(1)選用兩個相同規格的電加熱器加熱,目的是使水和食用油在相等時間內吸收的熱量相同;(2)為準確測量液體的溫度,溫度計的玻璃泡應充分與被測液體接觸,實驗過程中溫度計的玻璃泡不要碰到燒杯和加熱器;(3)相同質量的水和食用油在吸收相同的熱量時(加熱時間相同),因水的比熱容大,由Q=cmΔt可知,水的溫度變化小,故圖2中能合理反映該實驗結果的圖像是乙。答案:(1)吸收的熱量相同 (2)加熱器 (3)乙18、小明同學在學習了“用過氧化氫制取氧氣”的知識后,進行如圖所示實驗:①按圖甲組裝實驗儀器并進行氣密性檢查。②取10mL溶質質量分數為3%的過氧化氫溶液和0.03g二氧化錳裝入容器,塞緊橡皮塞,接上壓強測量儀,如圖乙。③傾斜裝置,使過氧化氫溶液和二氧化錳充分混合,用壓強測量儀測量容器內的氣壓。④分別用0.06g、0.09g和0.12g相同的二氧化錳重復上述實驗,整理數據如圖丙。(1)寫出步驟①中檢查裝置氣密性的具體操作及氣密性良好的判斷依據: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實驗中,小明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來反映產生氧氣的多少。(3)本實驗除了研究“二氧化錳質量對過氧化氫分解產生氧氣質量的影響”外,還可以研究的問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對該裝置進行氣密性檢查的方法是用雙手捂住裝置外壁,觀察導管口是否有氣泡產生。實驗中通過壓強測量儀測量壓強的增大來反映產生的氧氣多少,屬于轉換法。實驗中的變量是二氧化錳的質量,所以只能研究二氧化錳的質量多少對產生氧氣質量、產生氧氣快慢的影響。答案:(1)用手捂住容器后,導管口有氣泡產生(其他合理答案均可)。(2)容器內氣壓的大小(其他合理答案均可)。(3)二氧化錳的質量對過氧化氫分解快慢的影響(其他合理答案均可)。19、準媽媽們通過產前診斷、定期檢查和孕期合理飲食,期待迎來一個健康的寶寶。請回答:(1)產前診斷檢查胎兒脫落細胞中染色體是否異常,可診斷胎兒是否患 病。(2)孕婦合理飲食有利于胎兒健康發育,因為胎兒通過 從母體中獲得營養物質和氧氣,同時排出代謝廢物。(3)嬰兒離開母體后,身上特有的棕色脂肪發揮作用,使他們能快速適應低于母體體溫的新環境。這是人類進化過程中經過 形成的一種適應性。解析:(1)產前診斷:胎兒出生前,醫生用專門的檢測手段確定胎兒是否患某種遺傳病或先天性疾病,產前診斷可以大大降低病兒的出生率。(2)胎兒通過胎盤和臍帶從母體中獲得營養物質及排出廢物。(3)基因突變具有不定向性且能產生的新基因,所以基因突變不定向地改變了種群的基因頻率,為生物進化提供原材料,對生物進化有重要意義.嬰兒離開母體后,身上特有的棕色脂肪發揮作用,使他們能快速適應低于母體體溫的新環境,這是人類進化過程中經過自然選擇形成的一種適應性。答案:(1)遺傳 (2)胎盤和臍帶 (3)自然選擇20、2025年3月28日,緬甸曼德勒省發生里氏7.9級強震,造成大量人員被困、通信中斷、道路損毀,災區民眾生命財產安全面臨嚴重威脅;我國云南多地也受到不同程度影響;這次地震是因為地殼的兩大板塊的走滑斷層引起的。(1)引起緬甸大地震的兩大板塊是( )A. 印度板塊與中國板塊 B. 印度洋板塊與南極洲板塊C. 印度洋板塊與亞歐板塊 D. 亞歐板塊與南極洲板塊(2)關于地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世界上最大的地震帶是歐亞地震帶B. 地震發生后應立刻切斷電源、關掉煤氣C. 這次地震時,我國正處于春分日向夏至日過渡D. 云南地區靠近太平洋板塊和亞歐板塊碰撞帶,屬于多地震地區解析:(1)全球的陸地和海洋分為六大板塊,而緬甸位于印度洋板塊和亞歐板塊交界處,所以是地震多發區;(2)A、80%的地震集中在兩大地震帶:不太平洋地震帶和地中海-喜馬拉雅地震帶,歐亞地震帶不是最大地震帶,不正確;B、地震發生后應立刻切斷電源、關掉煤氣,正確;C、這次地震時,我國正處于春分日(3月21日左右)向夏至日(6月23日左右)過渡,正確;D、云南地區靠近印度洋板塊和亞歐板塊碰撞帶,多地震,不正確;故AD符合題意。答案:(1)B (2)AD(第20題圖) (第21題圖)21、如圖是某科技小組設計制作的一只噴氣船。船浮在水面上,打開漏斗的活塞,流下的液體與碳酸鈉反應產生大量二氧化碳氣體,塑料罐內氣壓迅速增大,氣體從左邊罐底小孔噴出。此時你將看到:噴氣船飛快地向前行駛。(1)漏斗中的液體可以是 (寫一種即可)。(2)以金屬盒為參照物,塑料罐是 的(選填“靜止”或“運動”)。(3)氣體從左邊罐底小孔噴出使船向右前進,這是由于 。解析:(1)酸和鹽發生復分解反應。由題可知,流下的液體與碳酸鈉反應生成二氧化碳氣體,實際上是與碳酸鈉反應生成了不穩定的碳酸,故液體應用硫酸或鹽酸,反應方程式為:;(2)由圖可知,塑料罐相對金屬盒沒有位置的變化,所以以金屬盒為參照物,塑料罐是靜止的;(3)噴氣船向后噴出氣流,對空氣有向后的作用力,由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空氣對噴氣船產生向前的反作用力,所以噴氣船能夠前進。答案:(1)稀硫酸 (2)靜止 (3)力的作用是相互的22、兩個實心物體的質量與體積的關系如圖甲所示。(1)物體A的密度是 。(2)分別由A、B兩種物質組成的體積相同的甲、乙兩個物體的重力比為 。(3)將體積相同的A、B兩物體分別掛在滑輪和杠桿下面,如圖乙所示,O為杠桿OQ的支點,P為杠桿OQ的中點,若要使他們處于靜止,則虛線框內懸掛物體B的個數是 。(不計摩擦以及杠桿和滑輪的自重)解析:(1)由圖甲可知,當m=20g時,VA=10cm3,VB=40cm3,則A物體的密度:,B物體的密度:,(2)ρA:ρB=2g/cm3:0.5g/cm3=4:1;A、B的體積相同,由G=mg=ρVg可得,A、B的重力之比:GA:GB=ρAVg:ρBVg=ρA:ρB=4:1;(2)由圖乙可知,使用的滑輪組中n=2,不計摩擦和滑輪的自重,則作用在杠桿上Q點的拉力F=;要使它們處于靜止狀態,設方框中掛n個B物體,根據杠桿的平衡條件F1L1=F2L2得到:nGB×OP=×OQ;nGB×1=×2;解得:n=4。答案:(1)28/cm3:(或2×10kg/m3) (2)4:1 (3)4三、實驗與探究題(本大題有5小題,共40分)23、小李同學利用如圖所示植物為實驗材料,設計如下實驗步驟:①將植物A、B兩張葉片分別用含石灰水和清水的薄透明塑料袋扎住,然后放到黑暗處48 h。②……③將A、B兩張葉片置于酒精溶液中水浴加熱,至葉片褪成黃白色時,取出葉片并用清水洗凈后,滴上碘液,觀察顏色變化。請完善小李同學的實驗步驟并回答問題。(1)寫出實驗步驟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將A、B兩張葉片置于酒精溶液中加熱,這樣處理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你預期的實驗結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除了實驗中起對照作用的變量外,請再列舉兩個可能會影響實驗結果的其他變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綠色植物在光下制造有機物的實驗步驟:暗處理→部分光照→光照→摘下葉片→酒精脫色→漂洗加碘→觀察顏色,所以第二步應該是放在陽光下4小時。(2)把葉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燒杯中,隔水加熱,目的是用酒精溶解葉片中的葉綠素,消除顏色的干擾。(3)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沒有二氧化碳不能進行光合作用產生淀粉,所以葉片B的變為藍色,說明進行了光合作用產生了淀粉;葉片A沒有變藍色,說明沒有進行光合作用。(4)影響光合作用的因素很多,還有:水分、光照、葉綠體等。答案:1)將植物置于光照下3~4小時; 2)脫去葉綠素; 3)A葉片加碘液后不變藍,B葉片加碘液后變藍; 4)葉的大小、生長狀況、石灰水質量、塑料袋體積、環境溫度、光照強度等(任選兩個)24、一質量均勻分布、正反面相同的長方形木板,以中線MN為界,對比觀察左右兩部分,發現粗糙程度可能不一樣,哪一側更粗糙?同學們進行了研究。(1)①小華將滑塊放在木板上,通過細線和固定的彈簧測力計相連,如圖甲所示。水平向右拉動木板,待示數穩定時,記下滑塊經過左、右兩部分時測力計的示數F左和F右,若F左>F右,則木板的左側更粗糙,實驗時________(選填“需要”或“不需要”)勻速拉動木板;②小華左右手戴上同樣的手套,木板水平對稱地放在左右手上,現左手向左移、右手向右移,使兩手距離快速增大,若木板向左運動,則木板________側更粗糙。(2)小明用圖乙實驗裝置,進行如下操作:①將輕彈簧的一端分別固定在板上MN左右兩側的P、Q點,另一端分別與同一滑塊接觸;②移動滑塊使彈簧壓縮相同的長度,由靜止釋放滑塊,使滑塊越過MN但不滑離木板;③分別測出滑塊越過MN后滑行的距離x1和x2。小明想根據x1和x2的大小關系判斷木板的粗糙程度,小華提出疑議。為能根據x1和x2的大小關系作出正確判斷,請指出小明實驗中存在的問題是 。(3)小紅使滑塊分別從左右兩側滑上木板,測出滑塊運動的速度,作出滑塊從兩端分別運動至MN過程中的速度v和時間t的關系圖像如圖丙,則ab兩條曲線中哪條圖線所對應的接觸面更粗糙,判斷的依據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①如圖甲,水平向右拉動木板,待示數穩定時,記下滑塊經過左、右兩部分時測力計的示數F左和F右,若F左>F右,則說明左側摩擦力大,即木板的左側更粗糙;實驗時,滑塊相對于桌面是靜止的,因此受力平衡,不需要勻速拉動木板;②小華左右手戴上同樣的手套,木板水平對稱地放在左右手上,現左手向左、右手向右,使兩手距離快速增大,若木板向左運動,則說明左側摩擦力大,即木板左側更粗糙。(2)根據小明的實驗過程可知,若依據小明的實驗,根據x1和x2的大小關系判斷木板的粗糙程度并不科學,因為這一實驗過程不能確定滑塊經過中線MN時的速度相同,不符合控制變量法的要求。(3)由圖象可知,在相同時間內,a的速度減小的慢,b的速度減小的快,說明b受到的摩擦阻力更大,則圖線b所對應的接觸面更粗糙。答案:(1)①不需要; ②左;(2)不能確定滑塊經過中線MN時的速度相同;(3)b曲線,因為b圖線物塊的速度變化快。25、某科學興趣小組的同學在學習了空氣中氧氣含量的測定基礎上,改進了教材中的實驗,設計出了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實驗步驟如下:①連接儀器,檢查裝置氣密性,發現裝置氣密性良好;②在集氣瓶里裝進適量a體積的水,燃燒匙里放一小塊白磷,在酒精燈上加熱玻璃棒下端,按圖示把集氣瓶中的空氣密封起來,把集氣瓶內的長導管伸到瓶底,長導管的另一端放入盛有足量水的燒杯中;③把預先加熱過的玻璃棒按下與白磷接觸,觀察到白磷立即著火燃燒產生大量白煙,同時放熱;④待白磷熄滅后,稍加振蕩,白煙消失;⑤待集氣瓶完全冷卻到室溫,量出集氣瓶中水的體積為b,整個集氣瓶的體積為c;⑥根據a、b、c三個數據,計算出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分數。根據以上信息,回答下列問題:(1)在白磷開始燃燒到最后熄滅的過程中,集氣瓶內水面的變化情況是 ;(2)若實驗成功,請寫出a、b、c三個數據應滿足的一個等式關系是 ;(3)小組成員小宇無意間發現步驟⑤集氣瓶內的水中滴加幾滴石蕊試液,會變紅。對這一現象,組內成員積極地開展討論,小玉認為是由于二氧化碳溶于水,使溶液顯酸性,但小張馬上反對:空氣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很少,而實驗中又沒有產生二氧化碳,短時間內不可能使溶液顯酸性。請根據正確的觀點,對變紅現象提出大膽的猜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上述實驗中,若集氣瓶內的導管沒有被液面封住,則導致測量的結果將_____(選填“偏大”“偏小”或“不變”)。解析:(1)白磷燃燒時會放出大量的熱,集氣瓶內空氣受熱體積膨脹,氣壓增大,使集氣瓶內的水沿玻璃管流入燒杯內;燃燒停止后,溫度下降,瓶內氣壓減小,燒杯中的水就會沿著玻璃管再流入集氣瓶內。(2)由于氧氣約占空氣體積的五分之一,若實驗成功,a、b、c三個數據應滿足的一個等式關系是(b-a)=(c-a)/5,即c+4a=5b。(4)若玻璃管的下端沒有被水液封,白磷燃燒放出熱量會導致集氣瓶內的空氣受熱膨脹,一部分氣體逸出,而造成測量值偏大。答案:(1)先下降后上升 (2)c+4a=5b (3)可能是白磷燃燒生成的五氧化二磷溶于水,導致溶液顯酸性(或可能是五氧化二磷與水反應生成了酸) (4)偏大。26、小科用如圖1所示電路來測量小燈泡的電功率(部分實驗器材的規格已標明)。(1)請用筆畫線代替導線將圖1中滑動變阻器連入電路,使之接入電路的阻值最大。(2)實驗中,小科發現無論怎樣調節滑動變阻器,兩電表指針始終處于圖2位置,則故障是 。(3)故障排除后,小科從滑動變阻器接人電路阻值最大時開始記錄數據,得到小燈泡U-I圖象如圖3,所用滑動變阻器的規格是下列四個選項中的 。A.“5Ω 2A” B.“20Ω 2A” C.“25Ω 2A" D.“50Ω 2A”(4)某次調節中,滑動變阻器接入電路的阻值減小了△R1,小燈泡的阻值變化了△R2,則△R1 △R2(填“>”、“<”或“=”)。解析:(1)根據圖片可知,滑動變阻器連入電路時,使之接入電路的阻值最大,故應將左下接線柱連入電路中,如下圖所示:(2)由圖2可知,電流表示數為0,說明電路可能斷路;圖中電壓表示數接近電源電壓,說明電壓表、電流表、滑動變阻器、開關與電源連通,則與電壓表并聯的支路以外的電路是完好的,則與電壓表并聯的燈泡斷路了,即接線柱間⑥⑦之間發生了斷路;(3)因電壓電壓為3V,由圖3可知,當燈的電壓為0.5V,通過的最小電流為I=0.1A,此時滑動變阻器兩端的電壓為:U滑=U總-UL=3V-0.5V=2.5V;此時變阻器連入電路中的最大電阻:;故C符合題意。(4)當滑動變阻器電阻R滑變小時,根據分壓原理,變阻器的電壓變小,由串聯電路電壓的規律,燈泡兩端電壓增大;由圖3知,通過燈的電流也增大,根據P=UI可知,燈的實際功率增大,燈絲溫度升高,燈泡電阻R燈變大;因通過燈的電流即電路中電流變大,說明電路中的總電流變大,故總電阻R變小;根據R=R滑+R燈可知,只有當R滑的減小量大于R燈的增加量才會讓總電阻變小,即ΔR1>ΔR2。答案:(1) 見解析; (2)⑥⑦之間發生斷路 (3)C (4)>27、小敏為探究鐵制品銹蝕的條件,并進行如下實驗:步驟1:利用圖甲所示裝置,將干燥的氧氣從導管a通入U形管(裝置氣密性良好,藥品如圖所示);待U形管內充滿氧氣后,在導管b處連接一活塞推至底部的注射器,收集20mL氧氣后在導管a處連接乳膠管并用止水夾夾緊,如圖乙所示。步驟2:一段時間后,觀察U形管內的鐵絲,其現象如下表所示:觀察對象 ①干燥的普通鐵絲 ②潮濕的普通鐵絲 ③潮濕的純鐵絲現象 沒有明顯變化 較多紅褐色銹斑 沒有明顯變化(1)鐵制品銹蝕的條件之一是需要氧氣,此實驗中能支持此條件的現象 。(2)通過對比 的實驗現象,可以得出鐵制品銹蝕與水有關;通過對比②③的實驗現象還可得出鐵制品銹蝕與金屬的 有關。(3)小敏還發現切過咸菜的鐵質菜刀更容易生銹,他猜測可能是咸菜中的鹽水加快了鐵的銹蝕,于是他又設計了如圖丙所示的實驗。一段時間后,若觀察到 (填實驗現象),則可證明他的猜測是正確的。解析:(1) 由③潮濕的純鐵絲接觸水,但沒有明顯變化, 可推知鐵生銹需要氧氣。(2)①干燥的普通鐵絲因不接觸水沒有明顯變化, ②潮濕的普通鐵絲接觸氧氣和水,出現較多紅褐色銹斑, 由此對比可證明鐵生銹與水有關。 ②③鐵絲的純度不同,通過對比②③的實驗現象還可得出鐵制品銹蝕與金屬的純度(或是否含雜質)有關。(3)鐵生銹消耗氧氣,鹽水加快鐵絲生銹,則b試管中反應速率快,壓強減小快,則通過丙實驗中U型管液面出現左低右高的現象,可證明鹽水加快鐵的銹蝕。答案:(1)③潮濕的純鐵絲接沒有明顯變化 (2)①②;金屬的純度(或是否含雜質)(3)U型管液面左低右高四、綜合題(本大題有5小題,共35分)28、(6分)物理知識對我們的生活產生著很大的影響。(1)小米11Ultra全相變散熱技術采用了可相變有機烴材料,固體導熱墊吸熱后 (填物態變化),大大提升了表面的親和力,如同冰水附著在處理器表面上。(2)氫能源汽車成為了北京冬奧會的賽時保障車輛,其氫燃料電池工作原理如圖所示。氫原子在催化劑的作用下失去電子形成氫離子,氫離子移動到陰極后,與氧氣結合產生水,實現了“零碳排放”。氫燃料電池工作時,產生的電流方向為: 。(填“a→b”或“b→a”)。(3)汽車在滑行時可以反向給電池充電﹐其產生電流的原理是 。解析:(1)吸熱后,導熱墊由固態變成液態發生熔化現象,大大提升了表面的親和力,如同冰水附著在處理器表面上。(2)根據圖片可知,電子移動方向從a→b,而電流方向與其相反,即電流方向從b→a。汽車在滑行時可以反向給電池充﹐其產生電流的原理是電磁感應。答案:(1)熔化 (2)b→a;(3)電磁感應(第28題圖) (第29題圖)29、(5分)某同學設計了如圖的三個裝置,用以探究學習植物的生理作用。其中三個裝置中的植物、培養液、隔板、光照等條件都完全相同。據圖回答下列問題:(已知氫氧化鈉能吸收二氧化碳氣體)(1)實驗前應該將培養植物的裝置放在________________,以將葉中的淀粉轉運或耗盡。(2)甲、乙兩組作為一組對照實驗,變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別將甲、乙、丙的葉片取下,放在盛有酒精的小燒杯中進行隔水加熱,使葉片中的_________溶解到酒精中。(4)甲、乙、丙的葉片脫色后,滴加碘液,葉片不會變藍的是_________。(5)一段時間后,甲、乙裝置中培養液的水分分別減少了100 mL、95 mL。甲比乙多減少的水分用于植物的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為了驗證光合作用的產物,實驗前應該將植物放在黑暗處一晝夜,將葉片中原有的淀粉消耗盡。(2)甲、乙兩組實驗的變量是二氧化碳。(3)分別將甲、乙、丙的葉片取下,放在盛有酒精的小燒杯中進行隔水加熱,使葉片含有的葉綠素溶解到酒精中。(4)甲裝置中有二氧化碳能夠進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主要是淀粉),乙、丙裝置中的氫氧化鈉和石灰水能構吸收二氧化碳,不能進行光合作用,故甲、乙、丙的葉片脫色后,滴入碘液,葉片不會變藍的是乙、丙。(5)甲、乙、丙的培養液的水分分別減少了100ml、95ml、95ml。說明甲比乙、丙多減少的水分用于了植物的光合作用。答案:(1)黑暗的環境中 (2)鐘罩內有無二氧化碳 (3)葉綠素 (4)乙和丙 (5)光合作用30、(8分)學習了CO2的相關知識之后,小明對CO2的性質進行三個實驗:實驗一:探究CO2在水中的溶解能力。①將試劑瓶加滿_______(選填“蒸餾水”或“干凈雨水”),恰好200mL,塞緊橡皮塞;②用針筒抽取200mL CO2;③連接裝置,緩慢推動活塞,將CO2注入瓶內;④當注入CO2氣體體積達到120mL時,紅色油柱開始向上移動。則表明在該條件下,1體積水中能溶解_______體積CO2。實驗二:驗證CO2的密度比空氣大,應選 裝置易成功。實驗三:驗證CO2能否與NaOH、Ca(OH)2反應。①關閉K1,打開K2,緩緩通入600mL CO2,丙、丁容器中均無明顯現象;②打開K1,關閉K2,繼續通入CO2,丁容器中出現渾濁。根據上述現象,可推斷CO2 。A.一定能與NaOH反應 B.可能與NaOH反應C.一定能與Ca(OH)2反應 D.可能與Ca(OH)2反應解析:實驗一:干凈雨水中溶解了空氣中的二氧化碳,會影響實驗的結果,所以試劑瓶中加入的水應是蒸餾水;當向水中注入CO2氣體體積達到120mL時,紅色油柱開始向上移動,說明200mL水中最多能溶解120mL二氧化碳,即1體積水中能溶解0.6體積二氧化碳。實驗二:為確保蠟燭自下而上熄滅,傾倒二氧化碳時應讓它沿著燒杯壁流下。實驗三:先關閉K1,打開K2,往導管中緩緩通入600mL二氧化碳,丙、丁均無明顯現象,說明二氧化碳全部被氫氧化鈉溶液吸收,又由于該條件下1體積水大約只能吸收0.6體積二氧化碳,因此說明了二氧化碳和氫氧化鈉發生了反應;然后打開K1,關閉K2,繼續往導管中通入二氧化碳,觀察到丁容器中出現渾濁,說明二氧化碳與氫氧化鈣發生了化學反應。答案:實驗一:①蒸餾水 ④0.6 實驗二:乙 實驗三:AC31、(8分)小樂利用“氫氣還原氧化銅”實驗驗證水的組成,實驗裝置及藥品如圖所示,實驗前后測定的數據如表所示。回答問題:(1)為了實驗安全,在開始加熱硬質玻璃管內氧化銅前,應先進行的實驗操作是 。(2)實驗中觀察到硬質玻璃管中黑色粉末逐漸變紅,則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3)驗證水的組成的原理為:根據硬質玻璃管及其內藥品在反應前后的質量差m1,U形管及其內藥品在反應前后的質量差m2,可計算出水中氫、氧元素的質量比為 (用m1、m2等表示)。若實驗過程中小樂操作無誤,依據實驗數據,分析產生誤差的可能原因 (寫出1點)。解析:(1)氫氣與空氣混合遇明火易發生爆炸, 為了實驗安全,在開始加熱硬質玻璃管內氧化銅前,應先能一段時間的氫氣,排除裝置內空氣;(2) 實驗中觀察到硬質玻璃管中黑色粉末逐漸變紅,發生的反應為氫氣與氧化銅的反應,方程式為 CuO+H2△Cu+H2O;(3) 硬質玻璃管及其內藥品在反應前后的質量差m1, 即參加反應的氧元素質量,參加反應的氧元素質量就是水中氧元素質量, U形管及其內藥品在反應前后的質量差m2, 即生成水的質量,則水中氫、氧元素質量比為 (m2—m1):m1 ; U形管中的堿石灰能吸收空氣中的水和二氧化碳 ,所以會使實驗數據產生誤差。答案:(1)通一段時間的氫氣 (2)CuO+H2△Cu+H2O (3)(m2-m1):m1; U形管中的堿石灰吸收了空氣中的水和二氧化碳32、(8分)圖甲是某款電火鍋,其內部簡化電路如圖乙所示,S1是旋鈕開關,S2是溫控開關(當鋼體溫度達到設定值時自動斷開,當鍋體溫度低于一定值時自動閉合。R是指示燈的分壓電阻,不起到加熱作用。發熱管內部結構如圖丙所示,滑片轉動時只能與滑動頭接觸,0檔為斷開狀態,Ⅰ、Ⅱ檔是不同功率的檔位,電熱絲被均分為四段接入電路,其他元件的電阻均忽略不計。(1)S從0檔轉到Ⅰ檔開始工作,溫控開關S2的狀態是 (選填“斷開”或“閉合”)。(2)加熱時,鍋內水溫逐漸升高,其中改變水的內能的方式是 (選填“做功”或“熱傳遞”)。(3)圖丙中,滑片順時針轉動,發熱管的加熱功率增大,V檔時功率最大。則接線柱a、b、c中連入電路的應該是 。(4)已知電火鍋Ⅳ檔加熱功率為1000瓦。若電火鍋在Ⅲ檔工作5分鐘,求發熱管消耗的電能。解析:(1)S從0檔轉到Ⅰ檔開始工作,溫控開關S2的狀態是斷開;(2)加熱時,鍋內水溫逐漸升高,其中改變水的內能的方式是熱傳遞; (3)滑片順時針轉動,發熱管的加熱功率增大,V檔時功率最大。則接線柱a、b、c中連入電路的應該是b與c;(4)根據;Ⅲ檔時,連入阻值為96.8歐,此時功率;發熱管消耗的電能W=P=500W×5×60s=1.5×103J。答案:(1)閉合 (2)熱傳遞 (3)b、c (4)1.5×103J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清風明月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浙江省2025年初中學業水平考試科學模擬試卷(9)本卷可能用到的相對原子質量:H—1 O—16 C—12 S—32 Cl—35.5 C u—64 Na—23 Ca—40本卷g取10N/kg一、選擇題(本大題有15小題,每小題3分,共45分,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不選、多選、錯選均不得分)1、浙江是香榧主產地,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香榧栽培歷史。香榧樹雄雄異株,淺根系,沒有真正的花,常綠喬木。香榧葉、莖、種子的提取物含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物質,具有極高的價值。根據上述信息判斷香榧屬于( )A.被子植物 B.裸子植物 C.嶡類植物 D.苔蘚植物2、圖甲、乙分別是酒精在標準大氣壓下熔化和沸騰時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像,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固態酒精是非晶體 B. 在-117 ℃時,酒精處于液態C. 酒精溫度計可以用來測量沸水的溫度 D. 酒精在沸騰過程中吸熱但溫度不變3、描繪純美青春的《再別康橋》詩句中蘊含了豐富的光學知識.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河畔的金柳是夕陽中的新娘”,金柳的影子是光的折射形成的B.“撐一支長篙向青草更青處漫溯”,長篙在水中的倒影是等大的實像C.“波光里的艷影在我的心頭蕩漾”,湖面波光粼粼是光的直線傳播形成的D.“我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云彩”,看到天上的云彩是由于云彩反射了太陽光4、下列對甲乙丙丁四幅曲線圖的分析,錯誤的是( )A.圖甲若表示人體血液流經腎臟時某物質含量的變化情況,則該物質可能時尿素B.圖乙BC段表示人體的呼氣過程,此過程中肋間外肌和膈肌都處于舒張狀態C.圖丙可表示植物一晝夜光合作用強度的變化,且植物積累有機物最多的是d點D.圖丁表示某食物鏈中草、鼠、狐三者數量關系,則甲、乙、丙依次表示鼠、草、狐5、木炭還原氧化銅和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銅的實驗裝置如下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木炭、一氧化碳與氧化銅的反應都屬于置換反應B.兩個實驗的相關反應中,只有碳元素的化合價發生改變C.兩個實驗中都可觀察到紅色固體變黑D.兩個實驗的操作中都要防止液體倒吸6、科創小組為倉庫的制冷系統設計的自動啟動裝置的簡化電路圖如圖所示,其中R1為熱敏電阻,其阻值隨溫度的變化如表所示,滑動變阻器Rp的最大阻值為20Ω,電磁鐵的線圈電阻不計,控制電路的電源電壓調為U0=6V。閉合開關S,滑動變阻器Rp處于最大阻值,當溫度達到28℃時,電磁鐵把銜鐵吸下,接通工作電路,制冷系統啟動。以下關于該制冷系統工作原理的說法中錯誤的是( )A.電磁鐵的應用原理是電流的磁效應B.控制開關S閉合時,接線柱b應與c相連C.制冷系統啟動時,控制電路中的電流為0.1AD.若想將制冷系統的啟動溫度升高到31℃,則控制電路中電源電壓最小為5.8V7、如圖示人體結構層次。分析正確的是( )A.結構層次從微觀到宏觀是①→②→③→④,不同的④組成人體B.①是受精卵,它通過不斷分裂形成③C.皮膚、血液屬于②這一結構層次,都是由不同的③按一定次序構成D.③有四種基本類型,其中1具有保護、分泌等功能,4主要由神經元構成8、薺菜是春季田間地頭常見的一種野菜,挖野菜的人常說,開花后的薺菜比較好認,尤其是薺菜的果實,是"愛心”形狀。關于對薺菜的認識,正確的是( )A.從植物分類的角度,薺菜屬于裸子植物B.薺菜開花后果實迅速膨大,是由于幼嫩的種子產生大量生長激素C.春季溫度適宜,利于酶的催化作用,促使薺菜快速生長D.薺菜生長時,白天通過光合作用釋放能量,夜間進行呼吸作用儲存能量9、下列關于冬奧運的運動場最,解釋正確的是( )A. 圖甲:冰壺表面打磨得很光滑,是為了增大摩擦力B.圖乙;滑雪板面積較大,是為了增大壓強C.圖丙:冰球離桿后繼續運動,是因為冰球具有慣性D.圖丁:滑冰運動員轉彎滑行時,處于平衡狀態10、現將一杯子和木塊(不吸水,密度為0.6×103千克/米3)以兩種方式放入同一容器中(容器內水的質量保持不變)。如圖所示,圖1杯子開口向上,浮在水面上。圖2杯子倒扣(里面充滿水),木塊緊貼杯底,一起懸浮在水中。兩種情況下( )A.木塊所受浮力的大小相同 B.杯子所受浮力的大小相同C.容器內水的深度相同 D.木塊對杯子底部力的大小相同(第10題圖) (第11題圖)11、如圖所示,一根粗細和質量分布都均勻的硬棒置于支點O上,左端用細繩固定在物體A上,一個重為G的小球從O點開始向右滾動(物體A始終未離開地面),小球滾動過程中物體A對地面的壓強p與小球到O點之間的距離s之間的關系圖像為( )A B C D12、科學規律可以用文字、公式和圖像表述,下面四幅圖像與選項表述一致的是( )A.對于液體產生的壓強,當液體密度一定時,其壓強與深度的關系可用甲圖表示B.對于氣體的密度,當氣體的質量一定時,其密度與體積的關系可用乙圖表示C.對于做勻速直線運動的物體,離終點的距離與所用時間的關系可用丙圖表示D.對于導體,當其電阻一定時,通過導體的電流與導體兩端的電壓可用丁圖表示13、如圖是綠色植物植株、花、果實、種子的示意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甲 乙 丙 丁A.圖甲等農作物根吸收的水分是通過根、莖、葉中的導管和篩管運輸到植物各處的B.圖甲中的①和③分別是由圖丁中的②和③發育而來的C.圖丙中的①和②分別是由圖乙中的④和⑥發育而來的D.受精卵發育成圖丁中的①②③14、科學中存在著各種“系統”,下列關于“系統”的分析,正確的是( )A.太陽系可視作一個天體系統,地球作為太陽系的行星圍繞太陽公轉B.人體可視作一個生命系統,生長發育階段異化作用強度大于同化作用C.汽油機可視作一個動力系統,汽油機做功沖程氣缸內燃氣的內能增加D.自來水廠可視作一個水凈化系統,通過過濾除去水中固體顆粒屬于化學變化15、為測定一瓶久置的氫氧化鈉溶液中碳酸鈉的質量分數,小金進行了如下探究:取該溶液50 g于錐形瓶中,向錐形瓶中滴加一定濃度的稀鹽酸。實驗測得錐形瓶中溶液的總質量與加入稀鹽酸的質量關系如圖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加入50 g稀鹽酸后,才開始產生氣泡 B.混合液中碳酸鈉質量分數為10.6%C.滴加的稀鹽酸質量分數為3.65% D.該方法測得的碳酸鈉質量分數偏小二、填空題(本大題有7小題20空,每空2分,共40分)16、寧波杭州灣濕地公園,風景秀麗如畫。(1)杭州灣海地中有大量的蘆葦,它的根狀莖十分發達,生有不定根,葉片長30cm,寬2cm為平行葉脈。據此推測蘆葦是 (填“單子葉”或“雙子葉”)植物;(2)小寧同學為濕地內的四種生物睡蓮、蟹、青蛙、震旦鴉雀編了一個檢索表;1a有葉綠體能通樣光合作用………………P1b無葉綠體,不能進行光合作用…………22a無脊椎骨…………………………………Q2b有脊椎骨…………………………………33a體溫恒定…………………………………R3b體溫不恒定………………………………S這些生物中有一種是震旦鴉雀,則它是 (填“P”“Q”“R”或 “S”);(3)濕地內有瀕臨滅絕的黑臉琵鷺,黑嘴鷗等國家珍稀保護動物,要保護這些瀕臨滅絕的生物的主要措施有______________。A.引入新物種加拿大一枝黃花 B.建立濕地保護公約C.禁止人工干預 D.成立珍稀鳥類研究所17、圖1是“比較不同物質吸熱情況”的實驗裝置,兩個相同的燒杯中分別裝有質量相等的水和食用油。(1)選用兩個相同規格的電加熱器加熱,目的是使水和食用油在相同時間內 。(2)實驗過程中溫度計的玻璃泡不要碰到燒杯和 。(3)圖2中能合理反映實驗結果的圖像是 。(選填“甲”“乙”或“丙”)18、小明同學在學習了“用過氧化氫制取氧氣”的知識后,進行如圖所示實驗:①按圖甲組裝實驗儀器并進行氣密性檢查。②取10mL溶質質量分數為3%的過氧化氫溶液和0.03g二氧化錳裝入容器,塞緊橡皮塞,接上壓強測量儀,如圖乙。③傾斜裝置,使過氧化氫溶液和二氧化錳充分混合,用壓強測量儀測量容器內的氣壓。④分別用0.06g、0.09g和0.12g相同的二氧化錳重復上述實驗,整理數據如圖丙。(1)寫出步驟①中檢查裝置氣密性的具體操作及氣密性良好的判斷依據: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實驗中,小明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來反映產生氧氣的多少。(3)本實驗除了研究“二氧化錳質量對過氧化氫分解產生氧氣質量的影響”外,還可以研究的問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準媽媽們通過產前診斷、定期檢查和孕期合理飲食,期待迎來一個健康的寶寶。請回答:(1)產前診斷檢查胎兒脫落細胞中染色體是否異常,可診斷胎兒是否患 病。(2)孕婦合理飲食有利于胎兒健康發育,因為胎兒通過 從母體中獲得營養物質和氧氣,同時排出代謝廢物。(3)嬰兒離開母體后,身上特有的棕色脂肪發揮作用,使他們能快速適應低于母體體溫的新環境。這是人類進化過程中經過 形成的一種適應性。20、2025年3月28日,緬甸曼德勒省發生里氏7.9級強震,造成大量人員被困、通信中斷、道路損毀,災區民眾生命財產安全面臨嚴重威脅;我國云南多地也受到不同程度影響;這次地震是因為地殼的兩大板塊的走滑斷層引起的。(1)引起緬甸大地震的兩大板塊是( )A. 印度板塊與中國板塊 B. 印度洋板塊與南極洲板塊C. 印度洋板塊與亞歐板塊 D. 亞歐板塊與南極洲板塊(2)關于地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世界上最大的地震帶是歐亞地震帶B. 地震發生后應立刻切斷電源、關掉煤氣C. 這次地震時,我國正處于春分日向夏至日過渡D. 云南地區靠近太平洋板塊和亞歐板塊碰撞帶,屬于多地震地區(第20題圖) (第21題圖)21、如圖是某科技小組設計制作的一只噴氣船。船浮在水面上,打開漏斗的活塞,流下的液體與碳酸鈉反應產生大量二氧化碳氣體,塑料罐內氣壓迅速增大,氣體從左邊罐底小孔噴出。此時你將看到:噴氣船飛快地向前行駛。(1)漏斗中的液體可以是 (寫一種即可)。(2)以金屬盒為參照物,塑料罐是 的(選填“靜止”或“運動”)。(3)氣體從左邊罐底小孔噴出使船向右前進,這是由于 。22、兩個實心物體的質量與體積的關系如圖甲所示。(1)物體A的密度是 。(2)分別由A、B兩種物質組成的體積相同的甲、乙兩個物體的重力比為 。(3)將體積相同的A、B兩物體分別掛在滑輪和杠桿下面,如圖乙所示,O為杠桿OQ的支點,P為杠桿OQ的中點,若要使他們處于靜止,則虛線框內懸掛物體B的個數是 。(不計摩擦以及杠桿和滑輪的自重)三、實驗與探究題(本大題有5小題,共40分)23、小李同學利用如圖所示植物為實驗材料,設計如下實驗步驟:①將植物A、B兩張葉片分別用含石灰水和清水的薄透明塑料袋扎住,然后放到黑暗處48 h。②……③將A、B兩張葉片置于酒精溶液中水浴加熱,至葉片褪成黃白色時,取出葉片并用清水洗凈后,滴上碘液,觀察顏色變化。請完善小李同學的實驗步驟并回答問題。(1)寫出實驗步驟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將A、B兩張葉片置于酒精溶液中加熱,這樣處理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你預期的實驗結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除了實驗中起對照作用的變量外,請再列舉兩個可能會影響實驗結果的其他變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4、一質量均勻分布、正反面相同的長方形木板,以中線MN為界,對比觀察左右兩部分,發現粗糙程度可能不一樣,哪一側更粗糙?同學們進行了研究。(1)①小華將滑塊放在木板上,通過細線和固定的彈簧測力計相連,如圖甲所示。水平向右拉動木板,待示數穩定時,記下滑塊經過左、右兩部分時測力計的示數F左和F右,若F左>F右,則木板的左側更粗糙,實驗時________(選填“需要”或“不需要”)勻速拉動木板;②小華左右手戴上同樣的手套,木板水平對稱地放在左右手上,現左手向左移、右手向右移,使兩手距離快速增大,若木板向左運動,則木板________側更粗糙。(2)小明用圖乙實驗裝置,進行如下操作:①將輕彈簧的一端分別固定在板上MN左右兩側的P、Q點,另一端分別與同一滑塊接觸;②移動滑塊使彈簧壓縮相同的長度,由靜止釋放滑塊,使滑塊越過MN但不滑離木板;③分別測出滑塊越過MN后滑行的距離x1和x2。小明想根據x1和x2的大小關系判斷木板的粗糙程度,小華提出疑議。為能根據x1和x2的大小關系作出正確判斷,請指出小明實驗中存在的問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3)小紅使滑塊分別從左右兩側滑上木板,測出滑塊運動的速度,作出滑塊從兩端分別運動至MN過程中的速度v和時間t的關系圖像如圖丙,則ab兩條曲線中哪條圖線所對應的接觸面更粗糙,你判斷的依據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5、某科學興趣小組的同學在學習了空氣中氧氣含量的測定基礎上,改進了教材中的實驗,設計出了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實驗步驟如下:①連接儀器,檢查裝置氣密性,發現裝置氣密性良好;②在集氣瓶里裝進適量a體積的水,燃燒匙里放一小塊白磷,在酒精燈上加熱玻璃棒下端,按圖示把集氣瓶中的空氣密封起來,把集氣瓶內的長導管伸到瓶底,長導管的另一端放入盛有足量水的燒杯中;③把預先加熱過的玻璃棒按下與白磷接觸,觀察到白磷立即著火燃燒產生大量白煙,同時放熱;④待白磷熄滅后,稍加振蕩,白煙消失;⑤待集氣瓶完全冷卻到室溫,量出集氣瓶中水的體積為b,整個集氣瓶的體積為c;⑥根據a、b、c三個數據,計算出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分數。根據以上信息,回答下列問題:(1)在白磷開始燃燒到最后熄滅的過程中,集氣瓶內水面的變化情況是 ;(2)若實驗成功,請寫出a、b、c三個數據應滿足的一個等式關系是 ;(3)小組成員小宇無意間發現步驟⑤集氣瓶內的水中滴加幾滴石蕊試液,會變紅。對這一現象,組內成員積極地開展討論,小玉認為是由于二氧化碳溶于水,使溶液顯酸性,但小張馬上反對:空氣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很少,而實驗中又沒有產生二氧化碳,短時間內不可能使溶液顯酸性。請根據正確的觀點,對變紅現象提出大膽的猜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上述實驗中,若集氣瓶內的導管沒有被液面封住,則導致測量的結果將_____(選填“偏大”“偏小”或“不變”)。26、小科用如圖1所示電路來測量小燈泡的電功率(部分實驗器材的規格已標明)。(1)請用筆畫線代替導線將圖1中滑動變阻器連入電路,使之接入電路的阻值最大。(2)實驗中,小科發現無論怎樣調節滑動變阻器,兩電表指針始終處于圖2位置,則故障是 。(3)故障排除后,小科從滑動變阻器接人電路阻值最大時開始記錄數據,得到小燈泡U-I圖象如圖3,所用滑動變阻器的規格是下列四個選項中的 。A.“5Ω 2A” B.“20Ω 2A” C.“25Ω 2A" D.“50Ω 2A”(4)某次調節中,滑動變阻器接入電路的阻值減小了△R1,小燈泡的阻值變化了△R2,則△R1 △R2(填“>”、“<”或“=”)。27、小敏為探究鐵制品銹蝕的條件,并進行如下實驗:步驟1:利用圖甲所示裝置,將干燥的氧氣從導管a通入U形管(裝置氣密性良好,藥品如圖所示);待U形管內充滿氧氣后,在導管b處連接一活塞推至底部的注射器,收集20mL氧氣后在導管a處連接乳膠管并用止水夾夾緊,如圖乙所示。步驟2:一段時間后,觀察U形管內的鐵絲,其現象如下表所示:觀察對象 ①干燥的普通鐵絲 ②潮濕的普通鐵絲 ③潮濕的純鐵絲現象 沒有明顯變化 較多紅褐色銹斑 沒有明顯變化(1)鐵制品銹蝕的條件之一是需要氧氣,此實驗中能支持此條件的現象 。(2)通過對比 的實驗現象,可以得出鐵制品銹蝕與水有關;通過對比②③的實驗現象還可得出鐵制品銹蝕與金屬的 有關。(3)小敏還發現切過咸菜的鐵質菜刀更容易生銹,他猜測可能是咸菜中的鹽水加快了鐵的銹蝕,于是他又設計了如圖丙所示的實驗。一段時間后,若觀察到 (填實驗現象),則可證明他的猜測是正確的。四、綜合題(本大題有5小題,共35分)28、(6分)物理知識對我們的生活產生著很大的影響。(1)小米11Ultra全相變散熱技術采用了可相變有機烴材料,固體導熱墊吸熱后 (填物態變化),大大提升了表面的親和力,如同冰水附著在處理器表面上。(2)氫能源汽車成為了北京冬奧會的賽時保障車輛,其氫燃料電池工作原理如圖所示。氫原子在催化劑的作用下失去電子形成氫離子,氫離子移動到陰極后,與氧氣結合產生水,實現了“零碳排放”。氫燃料電池工作時,產生的電流方向為: 。(填“a→b”或“b→a”)。(3)汽車在滑行時可以反向給電池充電﹐其產生電流的原理是 。(第28題圖) (第29題圖)29、(5分)某同學設計了如圖的三個裝置,用以探究學習植物的生理作用。其中三個裝置中的植物、培養液、隔板、光照等條件都完全相同。據圖回答下列問題:(已知氫氧化鈉能吸收二氧化碳氣體)(1)實驗前應該將培養植物的裝置放在________________,以將葉中的淀粉轉運或耗盡。(2)甲、乙兩組作為一組對照實驗,變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別將甲、乙、丙的葉片取下,放在盛有酒精的小燒杯中進行隔水加熱,使葉片中的_________溶解到酒精中。(4)甲、乙、丙的葉片脫色后,滴加碘液,葉片不會變藍的是_________。(5)一段時間后,甲、乙裝置中培養液的水分分別減少了100 mL、95 mL。甲比乙多減少的水分用于植物的__________________。30、(8分)學習了CO2的相關知識之后,小明對CO2的性質進行三個實驗:實驗一:探究CO2在水中的溶解能力。①將試劑瓶加滿_______(選填“蒸餾水”或“干凈雨水”),恰好200mL,塞緊橡皮塞;②用針筒抽取200mL CO2;③連接裝置,緩慢推動活塞,將CO2注入瓶內;④當注入CO2氣體體積達到120mL時,紅色油柱開始向上移動。則表明在該條件下,1體積水中能溶解_______體積CO2。實驗二:驗證CO2的密度比空氣大,應選 裝置易成功。實驗三:驗證CO2能否與NaOH、Ca(OH)2反應。①關閉K1,打開K2,緩緩通入600mL CO2,丙、丁容器中均無明顯現象;②打開K1,關閉K2,繼續通入CO2,丁容器中出現渾濁。根據上述現象,可推斷CO2 。A.一定能與NaOH反應 B.可能與NaOH反應C.一定能與Ca(OH)2反應 D.可能與Ca(OH)2反應31、(8分)小樂利用“氫氣還原氧化銅”實驗驗證水的組成,實驗裝置及藥品如圖所示,實驗前后測定的數據如表所示。回答問題:(1)為了實驗安全,在開始加熱硬質玻璃管內氧化銅前,應先進行的實驗操作是 。(2)實驗中觀察到硬質玻璃管中黑色粉末逐漸變紅,則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3)驗證水的組成的原理為:根據硬質玻璃管及其內藥品在反應前后的質量差m1,U形管及其內藥品在反應前后的質量差m2,可計算出水中氫、氧元素的質量比為 (用m1、m2等表示)。若實驗過程中小樂操作無誤,依據實驗數據,分析產生誤差的可能原因 (寫出1點)。32、(8分)圖甲是某款電火鍋,其內部簡化電路如圖乙所示,S1是旋鈕開關,S2是溫控開關(當鋼體溫度達到設定值時自動斷開,當鍋體溫度低于一定值時自動閉合。R是指示燈的分壓電阻,不起到加熱作用。發熱管內部結構如圖丙所示,滑片轉動時只能與滑動頭接觸,0檔為斷開狀態,Ⅰ、Ⅱ檔是不同功率的檔位,電熱絲被均分為四段接入電路,其他元件的電阻均忽略不計。(1)S從0檔轉到Ⅰ檔開始工作,溫控開關S2的狀態是 (選填“斷開”或“閉合”)。(2)加熱時,鍋內水溫逐漸升高,其中改變水的內能的方式是 (選填“做功”或“熱傳遞”)。(3)圖丙中,滑片順時針轉動,發熱管的加熱功率增大,V檔時功率最大。則接線柱a、b、c中連入電路的應該是 。(4)已知電火鍋Ⅳ檔加熱功率為1000瓦。若電火鍋在Ⅲ檔工作5分鐘,求發熱管消耗的電能。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清風明月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浙江省2025年初中學業水平考試科學模擬試卷9(學生版).doc 浙江省2025年初中學業水平考試科學模擬試卷9(教師版).doc 浙江省2025年初中學業水平考試科學模擬試卷9(答題卷) .doc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