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章末檢測試卷(三)(滿分:100分)一、選擇題(本題共15小題,每小題3分,共45分。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目要求)1.《千里江山圖》是宋代畫家王希孟創作的絹本設色畫。下列關于成畫工序涉及化學知識的描述正確的是 ( )選項 成畫工序 化學知識A. 以絹為畫布 蠶絲是絹的主要成分,屬于纖維素B. 以水墨描底,畫出粉本 炭黑是墨的主要成分,炭黑和石墨結構相同C. 以孔雀石上綠色 堿式碳酸銅是孔雀石的主要成分,常溫易分解D. 以藍銅礦上青色 藍銅礦含重金屬元素,可避免作品被蟲蛀2.(2023·江西九江高一期末聯考)下列化學用語正確的是 ( )A.甲烷分子的空間填充模型:B.乙烯分子的電子式:C.丙烷分子的結構簡式:D.丙烯分子的結構簡式為CH2CHCH33.(2023·福建三明高一期中聯考)某有機物為,其可能具有的性質是 ( )①能發生加成反應 ②能使酸性高錳酸鉀溶液褪色 ③能發生取代反應 ④能發生中和反應 ⑤能發生氧化反應A.全部 B.只能發生①③④C.除⑤外都能 D.除④⑤外都能4.有關苯的結構和性質,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與是同一種物質,說明苯分子中碳碳雙鍵、碳碳單鍵交替排列B.苯在空氣中不易燃燒完全,燃燒時冒濃煙,說明苯組成中含碳量較高C.煤干餾得到的煤焦油可以分離出苯,苯是無色無味的液態烴D.向2 mL苯中加入1 mL溴的四氯化碳溶液,振蕩后靜置,可觀察到液體分層,上層呈橙紅色5.下列所學有機物性質和應用的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 )A.乙烯和苯都易發生取代反應B.苯、乙醇和乙酸都能發生取代反應C.油脂在堿性條件下可發生水解,工業上利用該反應生產肥皂D.用新制Cu(OH)2懸濁液可檢驗尿液中的葡萄糖6.下列四種有機物的分子式都是C4H10O,其中不能被氧化為同碳原子數醛的是 ( )① ② ③(CH3)2CHCH2OH④(CH3)3COHA.①和② B.②和③C.③和④ D.①和④7.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蛋白質灼燒時會產生燒焦羽毛的特殊氣味,利用這一性質可鑒別棉和蠶絲B.石油分餾得到的汽油產量難以滿足社會需求,工業上通過催化裂化來緩解C.葡萄糖在酶的催化作用下能水解為乙醇,生活中常用玉米、高粱來釀酒D.氫化植物油性質穩定不易變質,工業上常用植物油與氫氣發生加成反應制取8.兩種氣態烴組成的混合氣體完全燃燒后所得到CO2和H2O的物質的量隨混合烴總物質的量的變化如圖所示。下列有關混合氣體的說法正確的是 ( )A.該混合氣體中一定含有乙烯B.該混合氣體中一定含有甲烷和乙炔C.在110 ℃和一定壓強條件下,該混合氣體與足量氧氣混合,總混合氣燃燒前后體積不變D.若混合氣體由CH4和C2H4組成,則其體積比為1∶39.下列有關敘述與結論對應正確的是 ( )選項 敘述 結論A. 乙烯和苯都能使溴水褪色 二者分子中都含有碳碳雙鍵B. 甲烷和乙烯在一定條件下都能與Cl2反應 二者屬于同一類型的反應C. 乙酸和葡萄糖都能與新制Cu(OH)2懸濁液反應 二者所含的官能團相同D. 乙烯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和酸性高錳酸鉀溶液褪色 二者褪色的本質不同10.(2024·武漢高一期末)下列勞動項目涉及的化學原理錯誤的是 ( )選項 勞動項目 化學原理A. 家務勞動:用食醋清洗水壺中的少量水垢 乙酸的酸性弱于碳酸的酸性B. 學農活動:幫助果農在儲存水果的倉庫中放置用酸性高錳酸鉀溶液浸泡過的磚瓦 乙烯是水果催熟劑,酸性高錳酸鉀溶液能除去乙烯C. 社區服務:回收廢棄塑料,減少“白色污染” 塑料在自然環境中難降解D. 實踐活動:用糯米釀制米酒 淀粉水解生成葡萄糖,葡萄糖轉化為乙醇11. (2024·廣東佛山高一期中)根據下列實驗操作和現象所得到的實驗結論正確的是 ( )選項 實驗操作和現象 實驗結論A. 向酒精中加入少量鈉塊,有氣泡產生 酒精中含有水B. 將石油裂解產生的氣體通入溴的CCl4溶液,溶液褪色 石油裂解產生了乙烯C. 向蛋白質溶液中加入飽和Na2SO4溶液,產生白色沉淀 蛋白質發生變性D. 在淀粉溶液中加入稀硫酸,充分加熱冷卻后,再加入碘水,溶液變藍 淀粉未完全水解12.下列物質除雜的過程不能實現目的的是 ( )選項 A. B. C. D.物質(雜質) CO2(H2S) 碳粉(MnO2) 乙酸(乙醇) 硝基苯(NO2)除雜試劑 CuSO4溶液 濃鹽酸 新制CaO NaOH溶液除雜方法 洗氣 加熱后過濾 蒸餾 分液13.“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中的藍是指靛藍,它是歷史上最早使用的還原性染料,其結構簡式如圖,下列關于它的性質的敘述錯誤的是 ( )A.它的苯環上的一氯取代物有4種B.它的分子式為C14H10N2O2C.它可以與溴水因發生加成反應而使溴水褪色D.它不屬于烴類14.(2024·北京朝陽高一期末)抗壞血酸(即維生素C)有較強的還原性,具有抗氧化作用,是常用的食品抗氧化劑。下列有關抗壞血酸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A.在空氣中可發生氧化反應B.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C.分子中的官能團有羥基、酯基和碳碳雙鍵D.抗壞血酸與脫氫抗壞血酸互為同分異構體15.已知有機物A的結構簡式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1 mol A能與1 mol NaHCO3發生反應B.1 mol A能與2 mol金屬Na反應C.A能在加熱且有Cu存在的條件下與氧氣發生氧化反應D.A既能與乙醇發生酯化反應,也能與乙酸發生酯化反應二、非選擇題(本題共5小題,共55分)16.(12分)有機化合物A(C4H10O)可用作增塑劑、溶劑等。A可以發生如圖轉化。已知:Ⅰ.R1—CHCH—R2;Ⅱ.R3—CHCH—R4R3—CHO+R4—CHO。請回答下列問題:(1)A中官能團的名稱為 。 (2)A→B的反應類型是 。 (3)A→C的轉化中Na的作用是 。 (4)寫出A→D的化學方程式: 。 (5)F的結構簡式是 。 (6)寫出A在催化劑條件下與氧氣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 17.(10分)下表是甲、乙、丙、丁四種有機物的有關信息(已知球棍模型中的棍代表單鍵或雙鍵):甲 ①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②空間填充模型為乙 ①由C、H兩種元素組成;②球棍模型為丙 ①由C、H、O三種元素組成;②能與金屬Na反應,但不能與NaOH溶液反應;③能與丁反應生成相對分子質量為100的酯丁 ①由C、H、O三種元素組成;②球棍模型為(1)(1分)甲與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反應所得產物的名稱是 。(2)甲與氫氣發生加成反應后生成物質己,與己在分子組成和結構上相似的有機物有一大類(俗稱“同系物”),它們均符合通式CnH2n+2。當n= 時,這類有機物開始出現同分異構體。(3)(1分)乙具有的性質是 (填序號)。 ①無色無味液體 ②有毒 ③難溶于水 ④密度比水大 ⑤與酸性KMnO4溶液和溴水反應而使其褪色(4)丙與丁反應能生成相對分子質量為100的酯,所發生反應的反應類型為 ,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 (5)丁在一定條件下可生成高分子化合物,其化學方程式為 。 18.(11分)(1)有機溶劑是一大類在生活和生產中廣泛應用的有機化合物,相對分子質量不大,常溫下呈液態。有機溶劑包括多類物質,其中苯、四氯化碳、乙醇、汽油是常見的有機溶劑,能與水互溶的是 ;難溶于水,且密度比水小的是 。 (2)一瓶無色氣體,可能含有CH4和CH2CH2或其中的一種,與一瓶Cl2混合后光照,觀察到黃綠色逐漸褪去,瓶壁有少量無色油狀小液滴。①由上述實驗現象推斷出該瓶氣體中一定含有CH4,你認為是否正確,為什么? 。 ②(1分)上述實驗中可能涉及的反應類型有 。(3)廣泛用作農用薄膜的聚氯乙烯塑料是由聚合而成的,其化學方程式是 。(4)電器包裝中大量使用的泡沫塑料的主要成分是聚苯乙烯(),它是由 (寫結構簡式)聚合而成的。19.(10分)A是一種重要的化工原料,A的產量可以用來衡量一個國家的石油化工水平,D是具有果香氣味的烴的衍生物。A、B、C、D在一定條件下存在如下轉化關系(部分反應條件、產物被省略)。(1)工業上,由石油獲得石蠟油的方法是 ,由石蠟油獲得A是 變化。 (2)A→B的反應類型是 ;寫出反應B+C→D的化學方程式: 。 (3)丁烷是由石蠟油獲得A的過程中的中間產物之一,寫出它的同分異構體的結構簡式: 。20.(12分)乙酸乙酯是一種重要的有機化工原料和工業溶劑,具有低毒性,有甜味,濃度較高時有刺激性氣味,易揮發,屬于一級易燃品,應儲存于低溫通風處,遠離火種火源。實驗室一般通過乙酸和乙醇的酯化反應來制取,實驗裝置如圖所示(夾持裝置已省略),主要步驟如下:①在甲試管中加入3 mL乙醇、2 mL濃硫酸和2 mL乙酸,再加入幾片碎瓷片。②按圖連接好裝置(裝置的氣密性良好),小火均勻地加熱3~5 min。③待乙試管收集到一定量產物后停止加熱,撤出乙試管并用力振蕩,然后靜置待分層。④分離出乙酸乙酯層,洗滌、干燥,得乙酸乙酯產品。(1)寫出上述實驗中生成乙酸乙酯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 乙試管中長玻璃導管的作用是 。 (2)步驟②中需要用小火均勻加熱,其主要原因是 。 (3)為了證明濃硫酸在該反應中起到了催化劑和吸水劑的作用,某同學利用上述實驗裝置進行下列3組實驗。實驗開始時先用酒精燈微熱甲試管中的試劑3 min,再加熱使之微微沸騰3 min。實驗結束后,充分振蕩乙試管并測其有機層的厚度,實驗數據記錄如下:實驗組號 甲試管中試劑 乙試管中試劑 有機層的厚度/cmA 3 mL乙醇、2 mL乙酸、3 mL 18 mol·L-1濃硫酸 飽和Na2CO3 溶液 3.0B 3 mL乙醇、2 mL乙酸、3 mL H2O 0.1C 3 mL乙醇、2 mL乙酸、a mL 2 mol·L-1 H2SO4溶液 0.6①實驗C中a= 。 ②分析實驗 (填字母)的數據,可以推測出濃H2SO4的吸水性提高了乙酸乙酯的產率。 ③已知:乙酸的密度為1.05 g·cm-3,乙醇的密度為0.789 g·cm-3,實驗A收集到的乙酸乙酯的質量為2.464 g,則該反應中產品的產率為 (產率=×100%)。 答案精析1.D [蠶絲屬于蛋白質,A不符合題意;炭黑和石墨是不同的物質,結構不同,B不符合題意;堿式碳酸銅加熱易分解,C不符合題意;藍銅礦含重金屬元素,蟲子是蛋白質,重金屬鹽能使蛋白質變性,D符合題意。]2.A [乙烯中含有碳碳雙鍵,電子式為,B錯誤;丙烷分子的結構簡式為CH3CH2CH3,C錯誤;丙烯分子的結構簡式為CH2CHCH3,D錯誤。]3.A [①該物質分子中含有碳碳雙鍵、苯環,能發生加成反應,正確;②該物質分子中含有碳碳雙鍵、羥基,能夠被酸性高錳酸鉀溶液氧化而使其褪色,正確;③該物質分子中含有羧基、羥基,能發生取代反應,正確;④該物質分子中含有羧基,能與堿發生中和反應,正確;⑤該物質分子中含有羥基、碳碳雙鍵,能發生氧化反應,正確。]4.B [和是同一種物質,說明苯分子中不是碳碳雙鍵、碳碳單鍵交替排列,故A錯誤;苯的分子式為C6H6,含碳量高,不易燃燒完全,燃燒時冒濃煙,故B正確;苯具有芳香氣味,故C錯誤;四氯化碳與苯互溶,向2 mL苯中加入1 mL溴的四氯化碳溶液,振蕩后靜置,溶液不分層,故D錯誤。]5.A [乙烯易發生加成反應,不易發生取代反應,A錯誤。]6.D [分子中不含有—CH2OH結構不能被氧化為醛,①④符合題意。]7.C [蠶絲的主要成分為蛋白質,棉花的主要成分為纖維素,所以利用灼燒可鑒別棉和蠶絲,故A正確;石油分餾得到的汽油產量難以滿足社會需求,催化裂化可以將重油轉化為汽油等輕質油,故B正確;葡萄糖在酒化酶的作用下反應生成乙醇和二氧化碳,不是水解反應,故C錯誤;植物油通常為不飽和高級脂肪酸甘油酯,結構中含有碳碳雙鍵,可以與氫氣發生加成反應,得到氫化植物油,性質穩定不易變質,故D正確。]8.C [由圖像可知,混合氣體平均分子組成為C1.6H4,則混合氣體中一定含有CH4,由氫原子平均數可知,另一氣態烴中氫原子數目為4,可能含有C2H4或C3H4等,A不符合題意;C2H2中氫原子數目小于4,不可能含有C2H2,B不符合題意;在110 ℃條件下,生成的水為氣體,燃燒前后總體積不變,C符合題意;若混合氣體由CH4和C2H4組成,令甲烷物質的量為x mol、乙烯物質的量為y mol,根據平均C原子數目可得=1.6,整理得x∶y=2∶3,D不符合題意。]9.D [苯中無碳碳雙鍵,A錯誤;甲烷與Cl2反應屬于取代反應,乙烯與Cl2發生的是加成反應,二者反應類型不同,B錯誤;乙酸含有—COOH,顯酸性,與Cu(OH)2發生中和反應,葡萄糖含有—CHO,與Cu(OH)2發生的是氧化反應,C錯誤;乙烯與溴的四氯化碳溶液發生的是加成反應,而使KMnO4(H+)溶液褪色發生的是氧化反應,二者本質不同,D正確。]10.A [用食醋清洗水壺中的少量水垢,利用了乙酸的酸性強于碳酸的酸性,乙酸能與碳酸鈣反應生成二氧化碳和水,A項錯誤;酸性高錳酸鉀溶液能吸收乙烯,減慢水果腐敗的速率,B項正確;制備米酒時,淀粉水解為葡萄糖,葡萄糖在酒化酶的催化作用下轉化為乙醇,D項正確。]11.D [酒精和水均與Na反應生成氫氣,向酒精中加入少量鈉塊,有氣泡產生,不能說明酒精中含有水,故A錯誤;石油裂解產物能使溴的CCl4溶液褪色,說明產物中含不飽和烴,不一定是乙烯,故B錯誤;向蛋白質溶液中加入飽和Na2SO4溶液,產生白色沉淀,為鹽析過程,蛋白質的性質沒有發生變化,故C錯誤;在淀粉溶液中加入稀硫酸,充分加熱冷卻后,再加入碘水,溶液變藍,說明溶液中還存在淀粉,淀粉未完全水解,故D正確。]12.C [硫化氫與硫酸銅溶液反應生成CuS沉淀和硫酸,二氧化碳不反應,洗氣可分離,故A正確;加熱時濃鹽酸與二氧化錳反應,碳粉不反應,然后過濾分離,故B正確;乙酸與CaO反應,將原物質除去,不能除雜,故C錯誤;二氧化氮與NaOH溶液反應后,與硝基苯分層,然后分液分離,故D正確。]13.B [靛藍分子中苯環上有4種氫原子,故其苯環上的一氯代物有4種,A正確;由有機物的結構簡式可知該有機物的分子式為C16H10N2O2,B錯誤;該有機物中含有碳碳雙鍵,能與溴發生加成反應而使溴水褪色,C正確;該有機物中除含有C、H兩種元素外,還含有N、O元素,因此不屬于烴,D正確。]14.D [抗壞血酸含有碳碳雙鍵,因此在空氣中可發生氧化反應,能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而使溶液褪色,故A、B正確。]15.C [A中含有羧基,1 mol A能與1 mol NaHCO3發生反應,A項正確;羥基、羧基都可與鈉反應,則1 mol A能與2 mol金屬Na反應,B項正確;A中與羥基直接相連的碳原子上不含H原子,則A不能發生催化氧化反應,C項錯誤;A中含有羧基,可與乙醇發生酯化反應,又含有羥基,可與乙酸發生酯化反應,D項正確。]16.(1)羥基 (2)取代反應 (3)作還原劑(4)H2O+CH3CHCHCH3↑(5) (6)+O22H2O+2CH3CH2COCH3解析 A的分子式是C4H10O,該物質與濃硫酸混合加熱發生已知信息Ⅰ的反應生成D,D發生已知信息Ⅱ的反應生成E(C2H4O),則E是CH3CHO,逆推可知D是CH3CHCHCH3,A是。A與Cl2在光照條件下發生取代反應,A分子中含有羥基,與金屬Na可以發生取代反應,產生的C為。D是CH3CHCHCH3,分子中含有碳碳雙鍵,在一定條件下發生加聚反應生成的高分子化合物F是,以此解答。(3)與鈉發生取代反應生成和H2,在該反應中Na元素的化合價由0價變為+1價,化合價升高,失去電子,表現還原性,所以A→C的轉化中Na的作用是作還原劑。(6)A為,與氧氣在催化劑加熱條件下反應生成CH3CH2COCH3和H2O。17.(1)1,2 二溴乙烷 (2)4 (3)②③ (4)酯化(或取代)反應CH2CH—COOH+C2H5OHCH2CH—COOC2H5+H2O (5)nCH2CH—COOH解析 由甲、乙、丁的文字敘述和對應模型,可確定有機物甲、乙、丁分別為CH2CH2、、CH2CH—COOH(丙烯酸);因為丙能與Na反應,不能與NaOH溶液反應,說明丙結構中含有—OH,丙與丙烯酸發生酯化反應生成相對分子質量為100的酯,則丙的相對分子質量為100+18-72(丙烯酸的相對分子質量)=46,可確定丙為C2H5OH(乙醇)。(2)CH2CH2與H2加成生成乙烷(CH3CH3),烷烴的通式為CnH2n+2,當n=4時,烷烴開始出現同分異構體。(3)乙是苯(),它具有的性質是無色、有特殊氣味、有毒的液體,難溶于水,密度比水小,不與酸性KMnO4溶液反應,與液溴在催化劑、加熱條件下發生取代反應。18.(1)乙醇 苯、汽油(2)①不正確,因為CH2CH2也可以與Cl2發生加成反應,而使黃綠色逐漸褪去,生成的CH2Cl—CH2Cl也是油狀小液滴②取代反應、加成反應(3)(4)解析 (1)乙醇能與水以任意比例互溶,苯、汽油不溶于水且密度比水小,四氯化碳難溶于水,密度比水大。(2)乙烯可以和氯氣發生反應,而甲烷也可以和氯氣發生反應;乙烯和氯氣發生加成反應,甲烷和氯氣發生的是取代反應。(3)聚氯乙烯塑料是氯乙烯通過加聚反應形成的,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4)泡沫塑料的主要成分聚苯乙烯的單體為苯乙烯,結構為。19.(1)分餾(蒸餾) 化學 (2)加成反應 CH3COOH+CH3CH2OHCH3COOCH2CH3+H2O(3)CH3CH2CH2CH3、解析 (1)乙烯的產量可以用來衡量一個國家的石油化工發展水平,則A為乙烯;工業上以石油分餾產品為原料進行高溫裂解制取乙烯,該過程發生了化學變化。(2)乙烯和水發生加成反應得到乙醇,乙醇被酸性高錳酸鉀溶液氧化生成乙酸,乙醇和乙酸發生酯化反應生成具有果香氣味的乙酸乙酯。20.(1)CH3COOH+CH3CH2OHCH3COOC2H5+H2O 導氣、冷凝、防倒吸(2)減少反應物的揮發,增大產率 (3)①3 ②AC ③80%解析 (1)乙酸和乙醇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CH3COOH+CH3CH2OHCH3COOC2H5+H2O,乙試管中長玻璃導管可以導氣、冷凝、防倒吸。(2)乙醇、乙酸均易揮發,步驟②中用小火均勻加熱,可以減少原料損失。(3)①根據變量控制的原則,實驗C中加入稀硫酸的體積為3 mL。②只有A、C中加入硫酸,且A中為濃硫酸,則實驗A、C中數據可以推測出濃H2SO4的吸水性提高了乙酸乙酯的產率。③3 mL乙醇的質量為3 mL×0.789 g·cm-3=2.367 g,n(C2H5OH)=≈0.05 mol,2 mL乙酸的質量為2 mL×1.05 g·cm-3=2.1 g,n(CH3COOH)==0.035 mol,乙醇過量,乙酸完全反應理論上生成乙酸乙酯的質量為0.035 mol×88 g·mol-1=3.08 g,該反應中產品的產率為×100%=80%。(共67張PPT)章末檢測試卷(三)第3章<<<對一對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題號 1 2 3 4 5 6 7 8答案 D A A B A D C C題號 9 10 11 12 13 14 15答案 D A D C B D C(1)羥基 (2)取代反應 (3)作還原劑(4) H2O+CH3CH==CHCH3↑ (5) (6) +O2 2H2O+2CH3CH2COCH316.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1)1,2 二溴乙烷 (2)4 (3)②③ (4)酯化(或取代)反應 CH2==CH—COOH+C2H5OH CH2==CH—COOC2H5+H2O (5)nCH2==CH—COOH17.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1)乙醇 苯、汽油(2)①不正確,因為CH2==CH2也可以與Cl2發生加成反應,而使黃綠色逐漸褪去,生成的CH2Cl—CH2Cl也是油狀小液滴 ②取代反應、加成反應(3) (4)18.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1)分餾(蒸餾) 化學 (2)加成反應 CH3COOH+CH3CH2OH CH3COOCH2CH3+H2O(3)CH3CH2CH2CH3、19.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1)CH3COOH+CH3CH2OH CH3COOC2H5+H2O 導氣、冷凝、防倒吸(2)減少反應物的揮發,增大產率 (3)①3 ②AC ③80%20.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選項 成畫工序 化學知識A 以絹為畫布 蠶絲是絹的主要成分,屬于纖維素B 以水墨描底,畫出粉本 炭黑是墨的主要成分,炭黑和石墨結構相同C 以孔雀石上綠色 堿式碳酸銅是孔雀石的主要成分,常溫易分解D 以藍銅礦上青色 藍銅礦含重金屬元素,可避免作品被蟲蛀1.《千里江山圖》是宋代畫家王希孟創作的絹本設色畫。下列關于成畫工序涉及化學知識的描述正確的是選擇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選擇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蠶絲屬于蛋白質,A不符合題意;炭黑和石墨是不同的物質,結構不同,B不符合題意;堿式碳酸銅加熱易分解,C不符合題意;藍銅礦含重金屬元素,蟲子是蛋白質,重金屬鹽能使蛋白質變性,D符合題意。20答案2.(2023·江西九江高一期末聯考)下列化學用語正確的是A.甲烷分子的空間填充模型:B.乙烯分子的電子式:C.丙烷分子的結構簡式:D.丙烯分子的結構簡式為CH2CHCH3選擇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選擇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乙烯中含有碳碳雙鍵,電子式為 ,B錯誤;丙烷分子的結構簡式為CH3CH2CH3,C錯誤;丙烯分子的結構簡式為CH2==CHCH3,D錯誤。20答案3.(2023·福建三明高一期中聯考)某有機物為 ,其可能具有的性質是①能發生加成反應 ②能使酸性高錳酸鉀溶液褪色③能發生取代反應 ④能發生中和反應⑤能發生氧化反應A.全部 B.只能發生①③④C.除⑤外都能 D.除④⑤外都能選擇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①該物質分子中含有碳碳雙鍵、苯環,能發生加成反應,正確;②該物質分子中含有碳碳雙鍵、羥基,能夠被酸性高錳酸鉀溶液氧化而使其褪色,正確;③該物質分子中含有羧基、羥基,能發生取代反應,正確;④該物質分子中含有羧基,能與堿發生中和反應,正確;⑤該物質分子中含有羥基、碳碳雙鍵,能發生氧化反應,正確。選擇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4.有關苯的結構和性質,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 與 是同一種物質,說明苯分子中碳碳雙鍵、碳碳單鍵交替排列B.苯在空氣中不易燃燒完全,燃燒時冒濃煙,說明苯組成中含碳量較高C.煤干餾得到的煤焦油可以分離出苯,苯是無色無味的液態烴D.向2 mL苯中加入1 mL溴的四氯化碳溶液,振蕩后靜置,可觀察到液體分層,上層呈橙紅色選擇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選擇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 和 是同一種物質,說明苯分子中不是碳碳雙鍵、碳碳單鍵交替排列,故A錯誤;苯的分子式為C6H6,含碳量高,不易燃燒完全,燃燒時冒濃煙,故B正確;苯具有芳香氣味,故C錯誤;四氯化碳與苯互溶,向2 mL苯中加入1 mL溴的四氯化碳溶液,振蕩后靜置,溶液不分層,故D錯誤。20答案5.下列所學有機物性質和應用的說法中,不正確的是A.乙烯和苯都易發生取代反應B.苯、乙醇和乙酸都能發生取代反應C.油脂在堿性條件下可發生水解,工業上利用該反應生產肥皂D.用新制Cu(OH)2懸濁液可檢驗尿液中的葡萄糖選擇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乙烯易發生加成反應,不易發生取代反應,A錯誤。6.下列四種有機物的分子式都是C4H10O,其中不能被氧化為同碳原子數醛的是① ②③(CH3)2CHCH2OH ④(CH3)3COHA.①和② B.②和③ C.③和④ D.①和④選擇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分子中不含有—CH2OH結構不能被氧化為醛,①④符合題意。7.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A.蛋白質灼燒時會產生燒焦羽毛的特殊氣味,利用這一性質可鑒別棉和蠶絲B.石油分餾得到的汽油產量難以滿足社會需求,工業上通過催化裂化來緩解C.葡萄糖在酶的催化作用下能水解為乙醇,生活中常用玉米、高粱來釀酒D.氫化植物油性質穩定不易變質,工業上常用植物油與氫氣發生加成反應制取選擇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蠶絲的主要成分為蛋白質,棉花的主要成分為纖維素,所以利用灼燒可鑒別棉和蠶絲,故A正確;石油分餾得到的汽油產量難以滿足社會需求,催化裂化可以將重油轉化為汽油等輕質油,故B正確;葡萄糖在酒化酶的作用下反應生成乙醇和二氧化碳,不是水解反應,故C錯誤;植物油通常為不飽和高級脂肪酸甘油酯,結構中含有碳碳雙鍵,可以與氫氣發生加成反應,得到氫化植物油,性質穩定不易變質,故D正確。選擇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8.兩種氣態烴組成的混合氣體完全燃燒后所得到CO2和H2O的物質的量隨混合烴總物質的量的變化如圖所示。下列有關混合氣體的說法正確的是A.該混合氣體中一定含有乙烯B.該混合氣體中一定含有甲烷和乙炔C.在110 ℃和一定壓強條件下,該混合氣體與足量氧氣混合,總混合氣燃燒前后體積不變D.若混合氣體由CH4和C2H4組成,則其體積比為1∶3選擇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選擇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由圖像可知,混合氣體平均分子組成為C1.6H4,則混合氣體中一定含有CH4,由氫原子平均數可知,另一氣態烴中氫原子數目為4,可能含有C2H4或C3H4等,A不符合題意;C2H2中氫原子數目小于4,不可能含有C2H2,B不符合題意;在110 ℃條件下,生成的水為氣體,燃燒前后總體積不變,C符合題意;20答案選擇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若混合氣體由CH4和C2H4組成,令甲烷物質的量為x mol、乙烯物質的量為y mol,根據平均C原子數目可得=1.6,整理得x∶y=2∶3,D不符合題意。20答案選項 敘述 結論A 乙烯和苯都能使溴水褪色 二者分子中都含有碳碳雙鍵B 甲烷和乙烯在一定條件下都能與Cl2反應 二者屬于同一類型的反應C 乙酸和葡萄糖都能與新制Cu(OH)2懸濁液反應 二者所含的官能團相同D 乙烯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和酸性高錳酸鉀溶液褪色 二者褪色的本質不同9.下列有關敘述與結論對應正確的是選擇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選擇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苯中無碳碳雙鍵,A錯誤;甲烷與Cl2反應屬于取代反應,乙烯與Cl2發生的是加成反應,二者反應類型不同,B錯誤;乙酸含有—COOH,顯酸性,與Cu(OH)2發生中和反應,葡萄糖含有—CHO,與Cu(OH)2發生的是氧化反應,C錯誤;乙烯與溴的四氯化碳溶液發生的是加成反應,而使KMnO4(H+)溶液褪色發生的是氧化反應,二者本質不同,D正確。20答案選項 勞動項目 化學原理A 家務勞動:用食醋清洗水壺中的少量水垢 乙酸的酸性弱于碳酸的酸性B 學農活動:幫助果農在儲存水果的倉庫中放置用酸性高錳酸鉀溶液浸泡過的磚瓦 乙烯是水果催熟劑,酸性高錳酸鉀溶液能除去乙烯C 社區服務:回收廢棄塑料,減少“白色污染” 塑料在自然環境中難降解D 實踐活動:用糯米釀制米酒 淀粉水解生成葡萄糖,葡萄糖轉化為乙醇10.(2024·武漢高一期末)下列勞動項目涉及的化學原理錯誤的是選擇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選擇題用食醋清洗水壺中的少量水垢,利用了乙酸的酸性強于碳酸的酸性,乙酸能與碳酸鈣反應生成二氧化碳和水,A項錯誤;酸性高錳酸鉀溶液能吸收乙烯,減慢水果腐敗的速率,B項正確;制備米酒時,淀粉水解為葡萄糖,葡萄糖在酒化酶的催化作用下轉化為乙醇,D項正確。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選項 實驗操作和現象 實驗結論A 向酒精中加入少量鈉塊,有氣泡產生 酒精中含有水B 將石油裂解產生的氣體通入溴的CCl4溶液,溶液褪色 石油裂解產生了乙烯C 向蛋白質溶液中加入飽和Na2SO4溶液,產生白色沉淀 蛋白質發生變性D 在淀粉溶液中加入稀硫酸,充分加熱冷卻后,再加入碘水,溶液變藍 淀粉未完全水解選擇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11. (2024·廣東佛山高一期中)根據下列實驗操作和現象所得到的實驗結論正確的是√20答案選擇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酒精和水均與Na反應生成氫氣,向酒精中加入少量鈉塊,有氣泡產生,不能說明酒精中含有水,故A錯誤;石油裂解產物能使溴的CCl4溶液褪色,說明產物中含不飽和烴,不一定是乙烯,故B錯誤;向蛋白質溶液中加入飽和Na2SO4溶液,產生白色沉淀,為鹽析過程,蛋白質的性質沒有發生變化,故C錯誤;在淀粉溶液中加入稀硫酸,充分加熱冷卻后,再加入碘水,溶液變藍,說明溶液中還存在淀粉,淀粉未完全水解,故D正確。20答案12.下列物質除雜的過程不能實現目的的是選擇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選項 A B C D物質(雜質) CO2(H2S) 碳粉(MnO2) 乙酸(乙醇) 硝基苯(NO2)除雜試劑 CuSO4溶液 濃鹽酸 新制CaO NaOH溶液除雜方法 洗氣 加熱后過濾 蒸餾 分液√選擇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硫化氫與硫酸銅溶液反應生成CuS沉淀和硫酸,二氧化碳不反應,洗氣可分離,故A正確;加熱時濃鹽酸與二氧化錳反應,碳粉不反應,然后過濾分離,故B正確;乙酸與CaO反應,將原物質除去,不能除雜,故C錯誤;二氧化氮與NaOH溶液反應后,與硝基苯分層,然后分液分離,故D正確。20答案13.“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中的藍是指靛藍,它是歷史上最早使用的還原性染料,其結構簡式如圖,下列關于它的性質的敘述錯誤的是A.它的苯環上的一氯取代物有4種B.它的分子式為C14H10N2O2C.它可以與溴水因發生加成反應而使溴水褪色D.它不屬于烴類選擇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靛藍分子中苯環上有4種氫原子,故其苯環上的一氯代物有4種,A正確;由有機物的結構簡式可知該有機物的分子式為C16H10N2O2,B錯誤;選擇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該有機物中含有碳碳雙鍵,能與溴發生加成反應而使溴水褪色,C正確;該有機物中除含有C、H兩種元素外,還含有N、O元素,因此不屬于烴,D正確。20答案14.(2024·北京朝陽高一期末)抗壞血酸(即維生素C)有較強的還原性,具有抗氧化作用,是常用的食品抗氧化劑。下列有關抗壞血酸的說法不正確的是A.在空氣中可發生氧化反應B.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C.分子中的官能團有羥基、酯基和碳碳雙鍵D.抗壞血酸與脫氫抗壞血酸互為同分異構體選擇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抗壞血酸含有碳碳雙鍵,因此在空氣中可發生氧化反應,能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而使溶液褪色,故A、B正確。選擇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15.已知有機物A的結構簡式為 ,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1 mol A能與1 mol NaHCO3發生反應B.1 mol A能與2 mol金屬Na反應C.A能在加熱且有Cu存在的條件下與氧氣發生氧化反應D.A既能與乙醇發生酯化反應,也能與乙酸發生酯化反應選擇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選擇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A中含有羧基,1 mol A能與1 mol NaHCO3發生反應,A項正確;羥基、羧基都可與鈉反應,則1 mol A能與2 mol金屬Na反應,B項正確;A中與羥基直接相連的碳原子上不含H原子,則A不能發生催化氧化反應,C項錯誤;A中含有羧基,可與乙醇發生酯化反應,又含有羥基,可與乙酸發生酯化反應,D項正確。20答案16.有機化合物A(C4H10O)可用作增塑劑、溶劑等。A可以發生如圖轉化。 已知:Ⅰ. R1—CH==CH—R2;Ⅱ.R3—CH==CH—R4 R3—CHO+R4—CHO。請回答下列問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非選擇題(1)A中官能團的名稱為 。 (2)A→B的反應類型是 。 (3)A→C的轉化中Na的作用是 。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非選擇題羥基取代反應作還原劑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A的分子式是C4H10O,該物質與濃硫酸混合加熱發生已知信息Ⅰ的反應生成D,D發生已知信息Ⅱ的反應生成E(C2H4O),則E是CH3CHO,逆推可知D是CH3CH==CHCH3,A是 。A與Cl2在光照條件下發生取代反應,A分子中含有羥基,與金屬Na可以發生取代反應,產生的C為 。D是CH3CH==CHCH3,分子20答案非選擇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中含有碳碳雙鍵,在一定條件下發生加聚反應生成的高分子化合物F是 ,以此解答。與鈉發生取代反應生成 和H2,在該反應中Na元素的化合價由0價變為+1價,化合價升高,失去電子,表現還原性,所以A→C的轉化中Na的作用是作還原劑。20答案非選擇題(4)寫出A→D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F的結構簡式是____________。(6)寫出A在催化劑條件下與氧氣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非選擇題H2O+CH3CH==CHCH3↑+O22H2O+2CH3CH2COCH3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A為 ,與氧氣在催化劑加熱條件下反應生成CH3CH2COCH3和H2O。20答案非選擇題17.下表是甲、乙、丙、丁四種有機物的有關信息(已知球棍模型中的棍代表單鍵或雙鍵):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非選擇題20答案甲 ①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②空間填充模型為乙 ①由C、H兩種元素組成;②球棍模型為丙 ①由C、H、O三種元素組成;②能與金屬Na反應,但不能與NaOH溶液反應;③能與丁反應生成相對分子質量為100的酯丁 由C、H、O三種元素組成;②球棍模型為(1)甲與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反應所得產物的名稱是 。 (2)甲與氫氣發生加成反應后生成物質己,與己在分子組成和結構上相似的有機物有一大類(俗稱“同系物”),它們均符合通式CnH2n+2。當n=____時,這類有機物開始出現同分異構體。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非選擇題20答案1,2 二溴乙烷4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非選擇題由甲、乙、丁的文字敘述和對應模型,可確定有機物甲、乙、丁分別為CH2==CH2、 、CH2==CH—COOH(丙烯酸);因為丙能與Na反應,不能與NaOH溶液反應,說明丙結構中含有—OH,丙與丙烯酸發生酯化反應生成相對分子質量為100的酯,則丙的相對分子質量為100+18-72(丙烯酸的相對分子質量)=46,可確定丙為C2H5OH(乙醇)。CH2==CH2與H2加成生成乙烷(CH3CH3),烷烴的通式為CnH2n+2,當n=4時,烷烴開始出現同分異構體。20答案(3)乙具有的性質是 (填序號)。 ①無色無味液體 ②有毒 ③難溶于水 ④密度比水大 ⑤與酸性KMnO4溶液和溴水反應而使其褪色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非選擇題20答案②③乙是苯( ),它具有的性質是無色、有特殊氣味、有毒的液體,難溶于水,密度比水小,不與酸性KMnO4溶液反應,與液溴在催化劑、加熱條件下發生取代反應。(4)丙與丁反應能生成相對分子質量為100的酯,所發生反應的反應類型為 ,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丁在一定條件下可生成高分子化合物,其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非選擇題20答案酯化(或取代)反應CH2==CH—COOH+C2H5OHCH2==CH—COOC2H5+H2OnCH2==CH—COOH18.(1)有機溶劑是一大類在生活和生產中廣泛應用的有機化合物,相對分子質量不大,常溫下呈液態。有機溶劑包括多類物質,其中苯、四氯化碳、乙醇、汽油是常見的有機溶劑,能與水互溶的是 ;難溶于水,且密度比水小的是__________。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非選擇題20答案乙醇乙醇能與水以任意比例互溶,苯、汽油不溶于水且密度比水小,四氯化碳難溶于水,密度比水大。苯、汽油(2)一瓶無色氣體,可能含有CH4和CH2==CH2或其中的一種,與一瓶Cl2混合后光照,觀察到黃綠色逐漸褪去,瓶壁有少量無色油狀小液滴。①由上述實驗現象推斷出該瓶氣體中一定含有CH4,你認為是否正確,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上述實驗中可能涉及的反應類型有____________________。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非選擇題20答案不正確,因為CH2==CH2也可以與Cl2發生加成反應,而使黃綠色逐漸褪去,生成的CH2Cl—CH2Cl也是油狀小液滴取代反應、加成反應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非選擇題乙烯可以和氯氣發生反應,而甲烷也可以和氯氣發生反應;乙烯和氯氣發生加成反應,甲烷和氯氣發生的是取代反應。20答案(3)廣泛用作農用薄膜的聚氯乙烯塑料是由 聚合而成的,其化學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非選擇題20答案聚氯乙烯塑料是氯乙烯通過加聚反應形成的,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4)電器包裝中大量使用的泡沫塑料的主要成分是聚苯乙烯( ),它是由 (寫結構簡式)聚合而成的。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非選擇題20答案泡沫塑料的主要成分聚苯乙烯的單體為苯乙烯,結構為 。19.A是一種重要的化工原料,A的產量可以用來衡量一個國家的石油化工水平,D是具有果香氣味的烴的衍生物。A、B、C、D在一定條件下存在如下轉化關系(部分反應條件、產物被省略)。非選擇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1)工業上,由石油獲得石蠟油的方法是 ,由石蠟油獲得A是 變化。 分餾(蒸餾)化學非選擇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乙烯的產量可以用來衡量一個國家的石油化工發展水平,則A為乙烯;工業上以石油分餾產品為原料進行高溫裂解制取乙烯,該過程發生了化學變化。20答案非選擇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2)A→B的反應類型是 ;寫出反應B+C→D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加成反應CH3COOH+CH3CH2OH CH3COOCH2CH3+H2O非選擇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乙烯和水發生加成反應得到乙醇,乙醇被酸性高錳酸鉀溶液氧化生成乙酸,乙醇和乙酸發生酯化反應生成具有果香氣味的乙酸乙酯。20答案非選擇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3)丁烷是由石蠟油獲得A的過程中的中間產物之一,寫出它的同分異構體的結構簡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H3CH2CH2CH3、20.乙酸乙酯是一種重要的有機化工原料和工業溶劑,具有低毒性,有甜味,濃度較高時有刺激性氣味,易揮發,屬于一級易燃品,應儲存于低溫通風處,遠離火種火源。實驗室一般通過乙酸和乙醇的酯化反應來制取,實驗裝置如圖所示(夾持裝置已省略),主要步驟如下:①在甲試管中加入3 mL乙醇、2 mL濃硫酸和2 mL乙酸,再加入幾片碎瓷片。②按圖連接好裝置(裝置的氣密性良好),小火均勻地加熱3~5 min。非選擇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③待乙試管收集到一定量產物后停止加熱,撤出乙試管并用力振蕩,然后靜置待分層。④分離出乙酸乙酯層,洗滌、干燥,得乙酸乙酯產品。(1)寫出上述實驗中生成乙酸乙酯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試管中長玻璃導管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非選擇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CH3COOH+CH3CH2OH CH3COOC2H5+H2O導氣、冷凝、防倒吸非選擇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乙酸和乙醇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CH3COOH+CH3CH2OHCH3COOC2H5+H2O,乙試管中長玻璃導管可以導氣、冷凝、防倒吸。(2)步驟②中需要用小火均勻加熱,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非選擇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減少反應物的揮發,增大產率乙醇、乙酸均易揮發,步驟②中用小火均勻加熱,可以減少原料損失。(3)為了證明濃硫酸在該反應中起到了催化劑和吸水劑的作用,某同學利用上述實驗裝置進行下列3組實驗。實驗開始時先用酒精燈微熱甲試管中的試劑3 min,再加熱使之微微沸騰3 min。實驗結束后,充分振蕩乙試管并測其有機層的厚度,實驗數據記錄如下:非選擇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實驗組號 甲試管中試劑 乙試管中試劑 有機層的厚度/cmA 3 mL乙醇、2 mL乙酸、3 mL 18 mol· L-1濃硫酸 飽和Na2CO3 溶液 3.0B 3 mL乙醇、2 mL乙酸、3 mL H2O 0.1C 3 mL乙醇、2 mL乙酸、a mL 2 mol·L-1 H2SO4溶液 0.6非選擇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①實驗C中a= 。 3實驗組號 甲試管中試劑 乙試管中試劑 有機層的厚度/cmA 3 mL乙醇、2 mL乙酸、3 mL 18 mol· L-1濃硫酸 飽和Na2CO3 溶液 3.0B 3 mL乙醇、2 mL乙酸、3 mL H2O 0.1C 3 mL乙醇、2 mL乙酸、a mL 2 mol·L-1 H2SO4溶液 0.6根據變量控制的原則,實驗C中加入稀硫酸的體積為3 mL。②分析實驗 (填字母)的數據,可以推測出濃H2SO4的吸水性提高了乙酸乙酯的產率。 非選擇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AC實驗組號 甲試管中試劑 乙試管中試劑 有機層的厚度/cmA 3 mL乙醇、2 mL乙酸、3 mL 18 mol· L-1濃硫酸 飽和Na2CO3 溶液 3.0B 3 mL乙醇、2 mL乙酸、3 mL H2O 0.1C 3 mL乙醇、2 mL乙酸、a mL 2 mol·L-1 H2SO4溶液 0.6非選擇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只有A、C中加入硫酸,且A中為濃硫酸,則實驗A、C中數據可以推測出濃H2SO4的吸水性提高了乙酸乙酯的產率。③已知:乙酸的密度為1.05 g·cm-3,乙醇的密度為0.789 g·cm-3,實驗A收集到的乙酸乙酯的質量為2.464 g,則該反應中產品的產率為 (產率=×100%)。 非選擇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80%實驗組號 甲試管中試劑 乙試管中試劑 有機層的厚度/cmA 3 mL乙醇、2 mL乙酸、3 mL 18 mol· L-1濃硫酸 飽和Na2CO3 溶液 3.0B 3 mL乙醇、2 mL乙酸、3 mL H2O 0.1C 3 mL乙醇、2 mL乙酸、a mL 2 mol·L-1 H2SO4溶液 0.6非選擇題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3 mL乙醇的質量為3 mL×0.789 g·cm-3=2.367 g,n(C2H5OH)= ≈0.05 mol,2 mL乙酸的質量為2 mL×1.05 g·cm-3=2.1 g,n(CH3COOH)= =0.035 mol,乙醇過量,乙酸完全反應理論上生成乙酸乙酯的質量為0.035 mol×88 g·mol-1=3.08 g,該反應中產品的產率為× 100%=80%。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章末檢測試卷(三).docx 第3章 章末檢測試卷(三).ppt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