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三章 概率初步2 頻率的穩定性第2課時一、教學目標1.通過擲硬幣活動,經歷猜測、試驗、收集數據、分析試驗結果等過程,初步體會頻率與概率的關系;2.進一步體會試驗次數較大時,頻率具有穩定性;3.理解并掌握用頻率來估計概率的方法;4.學會根據問題的特點,用統計來估計事件發生的概率,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二、教學重難點重點:進一步體會試驗次數較大時,頻率具有穩定性.難點:理解并掌握用頻率來估計概率的方法.三、教學過程設計環節一 創設情境【情境導入】教師活動:教師出示問題,引發學生思考.師:拋擲一枚質地均勻的硬幣,硬幣落下后,會出現兩種情況:提問:你認為正面朝上和正面朝下的可能性相同嗎?預設答案:相同.師:通過試驗趕快驗證一下吧!設計意圖:通過拋硬幣的實際情境,引發學生思考并猜想,激發學生的探索欲,為學習本節課知識做鋪墊.環節二 探究新知【操作思考】拋擲一枚硬幣,你認為正面朝上和正面朝下的可能性相同嗎?(1)兩人一組做20次擲硬幣的游戲,并將數據記錄在下表中:樣例數據:教師帶領學生回憶頻率的含義:在n次重復試驗中,不確定事件A發生了m次,則比值稱為事件A發生的頻率.提問:通過試驗,與你們的猜想一致嗎?預設答案:有點不太一樣呢,可能試驗次數有點少,我們把全班同學的試驗結果匯總一下看看吧!總結全班的試驗結果,匯總在表格中.(2)累計全班同學的試驗結果,并將試驗數據匯總填入下表:樣例數據:設計意圖:經歷猜測、試驗、收集數據、分析試驗結果等過程,進一步體會頻率與概率的關系.(3)根據上表,完成下面的折線統計圖:教師根據表中數據繪制統計圖并全班交流.(4)根據下面的折線統計圖,你發現了什么規律?預設答案:當試驗的次數較少時,折線在“0.5水平直線”的上下擺動的幅度較大.隨著試驗的次數的增加,折線在“0.5水平直線”的上下擺動的幅度會逐漸變小.設計意圖:通過繪制統計圖,觀察統計圖中的變化趨勢,理解頻率與概率之間的關系.下表列出了一些歷史上的數學家所做的擲硬幣實驗的數據:提問:表中的數據支持你發現的規律嗎?預設答案:試驗次數很大時,頻率穩定在0.5左右. 表中的數據支持所發現的規律.【拓展】第一個從理論上證明頻率具有穩定性這一規律的是數學家雅科布·伯努利(Jakob Bernoulli,1654-1705).伯努利用大數定理以嚴格的數學形式表達了頻率的穩定性,即當試驗次數n很大時,事件發生的頻率與概率有較大偏差的可能性很小.根據實際推斷原理,在實際應用中,當試驗次數n很大時,就可以用事件發生的頻率來估計事件發生的概率.事件A發生的概率P(A),刻畫了事件A發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P(A)越大,事件A發生的可能性也越大,P(A)越小,事件A發生的可能性也越小.頻率與概率既有密切的聯系,又有本質的差別.概率是隨機事件的本質屬性,頻率是隨機事件在試驗中的統計結果.設計意圖:通過拓展知識,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與掌握,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歸納】頻率的穩定性:無論是擲質地均勻的硬幣還是擲圖釘,在試驗次數很大時正面朝上(釘尖朝上)的頻率都會在一個常數附近擺動,這就是頻率的穩定性.由于事件A發生的頻率,表示該事件發生的頻繁程度,頻率越大,事件A發生越頻繁,這就意味著事件A發生的可能性也越大,因而,我們就用這個常數來表示事件A發生的可能性大小.概率:我們把刻畫事件A發生的可能性大小的數值,稱為事件A發生的概率,記為P(A).一般地,大量重復的試驗中,我們常用隨機事件A發生的頻率來估計事件A發生的概率.設計意圖:通過總結概括,培養學生語言組織與概括的能力,加深對知識的理解與掌握.【嘗試思考】事件A發生的概率P(A)的取值范圍是什么?必然事件發生的概率是多少?不可能事件發生的概率又是多少 預設答案:若A是必然事件,則事件A發生的次數m=n,所以,因此P(A)=1,即必然事件發生的概率為1.若A是不可能事件,則事件A發生的次數m=0,所以,因此P(A)=0,即不可能事件發生的概率為0.【歸納】必然事件發生的概率為1;不可能事件發生的概率為0;隨機事件A發生的概率P(A)是0與1之間的一個常數.設計意圖:通過頻率與概率的知識,歸納總結確定事件、不可能事件及隨機事件的概率,為解決實際問題奠定理論基礎.【思考交流】(1)小明做了4次拋瓶蓋的試驗,其中有3次蓋口向上,由此,他估計蓋口向上的概率是,你同意他的想法嗎 與同伴進行交流.預設答案:不同意.因為概率是針對大量試驗而言的,大量試驗中存在的規律并不一定在一次試驗中存在.(2)擲一枚質地均勻的硬幣,正面朝上的概率是,那么,擲10次硬幣定會有5次正面朝上嗎 如何理解正面朝上的概率是 與同伴進行交流.預設答案:不會.因為概率是針對大量試驗而言的,當試驗的次數越來越大時,正面朝上的頻率會穩定到.【回顧反思】回顧你做過的拋瓶蓋和擲硬幣試驗,你對事件發生的頻率與概率的關系有怎樣的理解 預設答案:頻率是概率的一個近似值,而概率是頻率的長期穩定值.環節三 應用新知教師提出問題,學生先獨立思考,解答.然后再小組交流探討,如遇到有困難的學生適當點撥,最終教師展示答題過程.【典型例題】例1 對某批乒乓球的質量進行隨機抽查,結果如下表所示:(1) 完成上表;(2)根據上表,在這批乒乓球中任取一個,它為優等品的概率大約是多少?(3)如果重新再抽取1000個乒乓球進行質量檢查,對比上表記錄下數據,兩表的結果會一樣嗎?為什么?答案:(1)(2)在這批乒乓球中任取一個,它為優等品的概率大約是0.825.(3)不一樣,因為隨機事件在一次試驗中發生與否是不確定的,所以如果再抽取1000個乒乓球進行質量檢查,記錄下來的數據一般是不同的.例2 小凡做了5次拋擲均勻硬幣的試驗,其中有3次正面朝上,2次正面朝下,他認為正面朝上的概率約為,正面朝下的概率約為 .你同意他的觀點嗎?你認為他再多做一些試驗,結果還是這樣嗎?答案:不同意,結果不一樣.解析:因為試驗的次數不多(只有5次),此時用頻率來估計概率,其誤差一般較大,所以,認為正面朝上的可能性大約為,朝下的可能性約為是不大合適的. 由于硬幣是均勻的,所以再多做一些試驗,正面朝上的頻率和正面朝下的頻率一般會穩定在附近.設計意圖:通過練習,讓學生掌握利用頻率估計概率的方法,提高學生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環節四 鞏固新知教師給出練習,隨時觀察學生完成情況并相應指導,最后給出答案,根據學生完成情況適當分析講解.【隨堂練習】1.下列事件發生的可能性為0的是( )A.擲兩枚骰子,同時出現數字“6”朝上B.小明從家里到學校用了10分鐘,從學校回到家里卻用了15分鐘C.今天是星期天,昨天必定是星期六D.小明步行的速度是每小時40千米答案:D2.2025年4月30日,蘇州吳江蠶種全部發放完畢,共計發放蠶種6460張(每張上的蠶卵有200粒左右),涉及6個鎮,各鎮隨即開始孵化蠶種,小李所記錄的蠶種孵化情況如表所示,則可以估計蠶種孵化成功的概率為( )A.0.95 B.0.9 C.0.85 D.0.8答案:B3.拋擲一枚均勻的硬幣,正面朝上的概率為,那么,拋擲100次硬幣,你能保證恰好50次正面朝上嗎?答:不能保證.因為概率是針對大量試驗而言的,大量試驗中存在的規律并不一定在一次試驗中存在,概率是,不能保證在2次試驗中恰好發生1次,也不能保證在100次試驗中恰好發生50次,只是當試驗的次數越來越大時,正面朝上的頻率會穩定到.設計意圖:通過課堂練習及時鞏固本節課所學內容,并考查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培養學生獨立完成練習的習慣.環節五 課堂小結以思維導圖的方式呈現:設計意圖:通過小結總結回顧本節課學習內容,幫助學生歸納、鞏固所學知識.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