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專題4 生活中常用的有機物——烴的含氧衍生物 課件(共35張PPT) 2024-2025學年高二化學蘇教版(2019)選擇性必修3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專題4 生活中常用的有機物——烴的含氧衍生物 課件(共35張PPT) 2024-2025學年高二化學蘇教版(2019)選擇性必修3

資源簡介

(共35張PPT)
專題復習
一、醇
羥基與烴基或苯環側鏈上的碳原子相連的化合物稱為醇。
注意:當羥基與碳碳雙鍵或碳碳三鍵相連時,容易發生異構化。例如,羥基與碳碳雙鍵(C=C)相連時,會轉變為醛或酮
醇的化學性質主要由羥基所決定,醇分子氧原子吸引電子的能力比氫原子和碳原子強,①O-H鍵和②C-O鍵的電子對都向氧原子偏移。
因而,醇在起反應時,①O-H鍵和②C-O鍵容易斷裂。



H—C—C—O—H
H H
H H


一、醇
1.與金屬鈉的反應
每2mol 羥基與足量的Na反應生成1mol H2
乙醇鈉
斷①號鍵
2CH3CH2O-H+2Na→2CH3CH2ONa+H2↑
置換反應
其它活潑金屬如鉀、鈣等也可與乙醇反應產生H2。
醚不能跟鈉反應。
一、醇
2.消去反應
在一定條件下,一個有機化合物分子內脫去一個或幾個小分子生成不飽和化合物(含雙鍵或三鍵)的反應。
1700C
濃H2SO4
H C C H H2O + CH2=CH2
H
H
H
OH
斷②⑤號鍵
結構條件:β-C有H(β-H)
一、醇
②濃硫酸的作用是什么
①碎瓷片作用是什么
③酒精與濃硫酸混合液如何配置?
④溫度計的位置?
⑤為何使液體溫度迅速升到170℃,不能過高或高低?
⑥混合液顏色如何變化?為什么?
⑦有何雜質氣體?如何除去?
一、醇
注意:實驗室制備的乙烯常含有有乙醚、乙醇蒸氣、SO2、CO2及H2O
斷①②號鍵
分子間脫水:
CH3CH2-OH+H-O-CH2CH3 CH3CH2-O-CH2CH3
濃H2SO4
140 ℃
+H2O
溫度適中使人著迷(醚)
溫度過高使人窒息(制烯)
乙醚
一、醇
3.乙醇能夠被氧化劑氧化
①燃燒(淡藍色火焰):
2CO2 +3H2O
C2H5OH +3 O2
點燃
酸性KMnO4
酸性K2Cr2O7
②與強氧化劑反應:
C2H5OH CH3COOH
K2Cr2O7(H+)
或KMnO4(H+)
一、醇
③催化氧化(去氫):
對醇結構要求:
需有α—H(連羥基的碳上有氫)
α-C上氫原子個數
4.取代反應
①酯化反應:
CH3CO—OH+ H—OCH2CH3 CH3COOCH2CH3+H2O
濃硫酸作催化劑和吸水劑
斷①號鍵
②乙醇的分子間脫水成醚
一、醇
一、醇
4.取代反應
③與氫溴酸在加熱條件下的取代反應(制溴乙烷的方法)
實驗現象:Ⅱ中產生油狀液體
C2H5—OH + HBr C2H5Br + H2O

斷②號鍵
醇不僅可以與氫溴酸反應,還可以與其他氫鹵酸反應。
在反應中,醇分子中的羥基被鹵素原子取代生成鹵代烴。
一、醇
名稱 結構簡式 相對分子量 沸點/℃
甲醇 CH3OH 32 65
乙烷 CH3CH3 30 -89
乙醇 CH3CH2OH 46 79
丙烷 CH3CH2CH3 44 -42
正丙醇 CH3CH2CH2OH 60 97
正丁烷 CH3CH2CH2CH3 58 -0.5
相對分子質量相近的醇與烷烴的沸點比較
結論:
相對分子質量相近時,醇比烷烴的沸點遠高得多
醇分子間存在氫鍵,增強了分子間的作用力。
二、酚
分子中羥基與苯環碳原子直接相連的有機化合物
顏色:
純苯酚無色,在空氣中被氧化顯紅色。
氣味:
有特殊氣味
狀態:
常溫下,無色晶體,熔點(40.9℃)
有毒,強腐蝕性,皮膚沾到苯酚,立即用酒精清洗,再用水沖洗。
有機分子內原子或原子團的相互影響
(1)鏈烴基對其他基團的影響:甲苯的硝化反應產物是三硝基甲苯,而同樣條件下的苯的硝化反應只能生成一硝基苯。
(2)苯環對其他基團的影響:
①水、醇、苯酚提供氫離子的能力大小:R—OH < H—OH < C6H5—OH。
②烷烴和苯均不能使酸性高錳酸鉀溶液褪色,而苯的同系物可使酸性高錳酸鉀溶液褪色。
(3)羥基對其他基團的影響:
①羥基對C—H的影響:使和羥基相連的C—H更不穩定。
②羥基對苯環的影響:使苯環鄰、對位上的氫原子更易被取代。
二、酚
1.弱酸性
變澄清
變渾濁
變渾濁
酸性:HCl>C6H5OH
酸性:H2CO3>C6H5OH
注意:苯酚酸性較弱,俗稱石炭酸不能使酸堿指示劑變色。
向苯酚鈉溶液中通入CO2時,無論CO2過量與否,產物均為NaHCO3
二、酚
2.與溴水的取代反應
注意:
① 溴只能取代苯環上羥基的鄰和對位上的氫,與甲苯相似;
② 苯酚與飽和溴水反應不需要催化劑,這說明羥基對苯環產生了影響,使取代更易進行。
③溴水應過量,否則生成的三溴苯酚會溶于苯酚中
④不能用溴水除去苯中混有的苯酚。
2,4,6-三溴苯酚
羥基使苯環鄰、對位氫更活潑,更易取代。
應用:反應靈敏,可用于酚的定性檢驗與定量測定;
二、酚
3.苯酚的顯色反應
其他的酚類物質也會發生類似的反應。該顯色反應非常靈敏,常用于酚類物質的檢驗。
溶液顯紫色。
二、酚
4.苯酚的氧化反應
①可燃性
②空氣中被氧化
③與酸性高錳酸鉀
苯酚能使酸性高錳酸鉀溶液褪色
C6H6O+7O2 6CO2+3H2O
點燃
三、醛
α
分析結構
δ-
δ+
醛基
碳氧雙鍵
碳氫單鍵
均為極性共價鍵
R C C H
H
H
O
醛基碳不飽和,C=O雙鍵易斷裂,易加成、加聚,可被H2還原(加成)為醇,具有氧化性。
受C=O影響,C-H鍵極性較強,易斷裂,易被氧化成相應羧酸,具有還原性。
碳氧雙鍵具有較強的極性,使α-H具有一定的活性,能被鹵素取代發生α-H的鹵化。
三、醛
【實驗3-7】在潔凈的試管中加入1 mL 2% AgNO3溶液,然后邊振蕩邊逐滴滴入2%氨水,使最初產生的沉淀溶解,制得銀氨溶液。再滴入3滴乙醛,振蕩后將試管放在熱水浴中溫熱。觀察實驗現象。
向A中滴加氨水,現象為先產生白色沉淀后變澄清,水浴加熱一段時間后,試管內壁出現一層光亮的銀鏡。
實驗現象:
實驗探究 乙醛與銀氨溶液的反應(銀鏡反應)
每mol醛基可生成2mol銀:—CHO~2Ag

CH3CHO+ 2Ag(NH3)2OH CH3COONH4+H2O+2Ag↓+3NH3
三、醛
在試管里加入2 mL 10% NaOH溶液,加入5滴 5% CuSO4,溶液,得到新制的Cu(OH)2,振蕩后加入0.5 mL乙醛溶液,加熱。觀察實驗現象。
實驗探究 乙醛與新制氫氧化銅溶液的反應
實驗現象:
A中溶液出現藍色絮狀沉淀,
C中有磚紅色沉淀產生。
三、醛
A中新制Cu(OH)2懸濁液的配置
2NaOH+CuSO4===Cu(OH)2↓+Na2SO4
C中乙醛與新制Cu(OH)2的反應
應用:檢驗醛基,醫療上檢測尿糖;
CH3CHO+2Cu(OH)2+NaOH → CH3COONa+Cu2O↓+3H2O
實驗探究 乙醛與新制氫氧化銅溶液的反應
三、醛
特征反應 銀鏡反應 與新制的Cu(OH)2反應
現象 產生光亮的銀鏡 產生磚紅色沉淀
注意 事項 (1)試管內壁必須潔凈。 (2)銀氨溶液隨用隨配,不可久置。 (3)水浴加熱,不可用酒精燈直接加熱。 (4)醛用量不宜太多,如乙醛一般滴3滴。 (5)銀鏡可用稀硝酸浸泡洗滌除去 (1)新制的Cu(OH)2要隨用
隨配,不可久置。
(2)配制新制的Cu(OH)2時,
所用NaOH溶液必須過量
小結:醛類的兩個特征反應及—CHO的檢驗
三、醛
加成反應
氧化反應
催化氧化
被弱氧化劑氧化
燃燒
CO2、H2O
銀鏡反應
Cu(OH)2
能使高錳酸鉀溶液、溴水褪色
醛+H2→醇(還原反應)
醛+HCN→羥基腈
乙醛的化學性質
三、醛
甲醛
特殊點:
甲醛中相當于有2個-CHO可被氧化。
寫出甲醛分別與銀氨溶液、新制氫氧化銅溶液的反應方程式。

HCHO+4[Ag(NH3)2]OH 4Ag↓+(NH4)2CO3+6NH3+2H2O
HCHO+4Cu(OH)2+2NaOH 2Cu2O↓+Na2CO3+6H2O

甲醛其結構相當于兩個醛基,1mol HCHO ~ 4Ag~2molCu2O
縮聚反應:
→甲醛的水溶液(福爾馬林)可用于消毒和浸制標本
四、酮
丙酮的化學性質
不能被銀氨溶液、新制的Cu(OH)2等弱氧化劑氧化,但在催化劑存在的條件下,能催化加氫生成醇,也能與氰化氫加成。
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H2
催化劑

+HCN
催化劑

五、羧酸
1. 酸性
RCOOH
RCOO-+H+
反應 現象與化學方程式
與酸堿指示劑
與堿
與堿性氧化物
與活潑金屬
與某些鹽溶液
羧酸的酸性比碳酸強
羧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變紅
RCOOH+NaOH→RCOONa+H2O
CuO+2RCOOH→(RCOO)2Cu+H2O
2RCOOH+2Na→2RCOONa+H2↑
2RCOOH+Na2CO3→2RCOONa+CO2↑+H2O
RCOOH+NaHCO3→RCOONa+CO2↑+H2O
1、隨著分子中碳原子數的增加,羧酸的酸性逐漸減弱。高級脂肪酸不一定能使酸堿指示劑變色。
2、隨著羧基數目的增加,羧酸的酸性逐漸增強。乙二酸>乙酸。
羧酸的酸性規律:
問:下列常見物質酸性強弱比較:苯酚、甲酸、乙酸、乙二酸、碳酸、丙酸。
乙二酸>甲酸>乙酸>丙酸>碳酸>苯酚
五、羧酸
五、羧酸
含羥基的物質 醇 水 酚 低級羧酸
羥基上氫原 子活潑性 在水溶液中 電離程度 極難電離 難電離 微弱電離 部分
電離
酸堿性 中性 中性 很弱的酸性 弱酸性
五、羧酸
含羥基的物質 醇 水 酚 低級羧酸
與Na反應 反應放出H2 反應放出H2 反應放出H2 反應放出H2
與NaOH反應 不反應 不反應 反應 反應
與NaHCO3反應 不反應 水解 不反應 反應放出CO2
與Na2CO3反應 不反應 水解 反應生成NaHCO3 反應放出CO2
五、羧酸
2. 酯化反應
飽和碳酸鈉溶液的液面上有無色透明的油狀液體生成,且能聞到香味。
乙酸乙酯
同位素示蹤法
酸脫羥基醇脫氫
酯化反應實驗注意事項
導管在飽和Na2CO3液面上:防倒吸
長導管作用:
導氣兼冷凝
加物順序:
乙醇→濃硫酸→乙酸
飽和Na2CO3作用:
①溶解乙醇;
②中和乙酸;
③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利于酯的析出
濃硫酸作用:
催化劑、吸水劑
沸點:
乙酸乙酯(77.1)
乙醇(78.3 ℃ )
乙酸(118℃)
小心加熱:
減少乙酸、乙醇的揮發。
加熱:
加快反應速率,蒸出乙酸乙酯,提高乙酸轉化率。
分離碳酸鈉和乙酸乙酯:
分液
五、羧酸
3. 縮聚反應
有機化合物分子間脫去小分子獲得高分子化合物的反應。
加聚反應 縮聚反應
單體特征
單體種類
聚合方式
聚合物特征
產物
含不飽和鍵或環
一般含有兩個官能團
含碳碳雙鍵或碳碳三鍵
酚、醛、醇、羧酸、氨基酸等
通過不飽和鍵或開環加成
通過官能團縮合脫去小分子而連接
聚合物鏈節和單體具有相同的化學組成
聚合物鏈節和單體具有不同的化學組成
聚合物
聚合物和小分子
加聚反應和縮聚反應的比較
4. 還原反應
RCOOH RCH2OH
LiAlH4
與醛和酮相比,羧基中的羧基較難與H2加成而被還原,只有強還原劑LiAlH4等才能將羧酸還原。
五、羧酸
六、酯
酸性水解
堿性水解
C
O
R’
R
O
RCOOR’+NaOH RCOONa+R’OH
RCOOR’+H2O RCOOH+R’OH
濃硫酸

注意:酯在無機酸、堿催化下,均能發生水解反應,其中在酸性條件下水解是可逆的,在堿性條件下水解是不可逆的。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祁门县| 蚌埠市| 长阳| 乐山市| 灵丘县| 阜南县| 墨脱县| 兴和县| 教育| 建昌县| 昌宁县| 大理市| 贞丰县| 庄河市| 水富县| 惠安县| 富宁县| 多伦县| 曲阳县| 都昌县| 乐业县| 博客| 桃园县| 靖安县| 乐清市| 蓬溪县| 翁源县| 堆龙德庆县| 武陟县| 石首市| 灌阳县| 利津县| 阿巴嘎旗| 平谷区| 长宁县| 石家庄市| 郑州市| 罗城| 收藏| 秀山| 阿拉善右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