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紅蜻蜓》【教材分析】《紅蜻蜓》是一首日本著名的兒童歌曲,由作曲家山田耕作,根據日本詩人三本露風回憶童年情景的詩作譜而成。歌曲為拍、宮調式,共8小節,為上、下樂句構成的一段體結構,曲調自然流暢,感情真摯,具有夢幻般的意境。歌曲的主旋律起伏較大,音域達10度,和聲式的第二聲部圍繞主音“1”起伏不大,使歌曲的和聲色彩非常濃厚。歌曲分為兩個樂句,第一樂句旋律上行,第二樂句以下行作為呼應。歌曲中設置了較多的力度記號,力度變化細膩、頻繁,但又與旋律的其份額結合緊密。歌曲雖然短小,但曲調極其優美抒情,將美好的童年的生動情景展現在人們的眼前。歌曲通過“我”在晚霞中看到紅蜻蜓而引起的回憶,親切而又深情地抒發了作者對童年時光的美好回憶。【教學目標】1、初步學會演唱二聲部歌曲《紅蜻蜓》的旋律,能用親切、優美的聲音,自信、有表情地演唱。2、能專注地聆聽歌曲,感受合唱的效果,在情境中體驗和感受歌曲深情優美的音樂情緒。3、在學唱歌曲中掌握漸強、漸弱的力度記號,并能在演唱歌曲中正確地表現力度的變化。【學生學習目標】1、聲樂方面:能用緩呼緩吸的呼吸方法,用自然的聲音演唱歌曲。2、欣賞方面:能根據音樂的基本要素,理解音樂所表達的情感,感受音樂所描繪的意境。3、表演方面:能比較正確的表達歌曲內容。【教學重難點】二聲部合唱時音準的把握,以及聲音的和諧統一。【教學過程】學生聽音樂拍手進教室,師生問好。二、發聲練習《櫻花》學生用“lu”模唱旋律。注意聲音自然柔和。師:你對這首樂曲的曲調有什么感受?它是哪個國家的樂曲?三、學習活動一:學習表演《紅蜻蜓》1.教師播放樂曲旋律。提問:這首樂曲和《櫻花》有什么相似之處。2.聆聽歌曲《紅蜻蜓》范唱,初步感受音樂形象。設問:這首歌曲的情緒是怎樣的? 歌曲讓你產生什么感受?表達了什么內容?師:歌曲由日本作曲家山田耕筰采用詩人三木露風的一首回憶童年情景的詩譜寫而成的。拍曲調非常優美抒情,歌詞將美好童年的生動情景展現在人們的眼前,令人難以忘懷。通過“我”在晚霞中看到的紅蜻蜓而引起的回憶,親切而又深情地抒發了對童年時光的美好回憶。3.帶著問題再次聆聽范唱。(1)歌曲是幾拍子的?(2)歌曲共有幾個樂句?(3)歌曲有幾個聲部? 教學時可以讓學生多聽幾遍,邊聽邊討論,然后打著拍子或用手勢隨旋律律動,邊聽邊用“呣”哼唱,熟悉歌曲。4.全班分為二個聲部,學唱二聲部曲調(1)教師分別范唱、范奏二聲部曲調。學生用指揮圖式邊劃邊輕輕哼唱各自曲調。(2)二聲部學生分別學習曲調。教師重點輔導低聲部唱穩、唱準。(3)用“喝”唱二聲部合唱,相互傾聽效果。5. 學唱歌曲:(1)在“喝”的基礎上唱歌詞。使兩個聲部都唱得很流暢熟練,能從中獲得二聲部的效果。(2)完整地唱好第一段歌詞,二聲部注意和諧。(3)演唱第二段歌詞。(4)完整地演唱歌曲,注意聲部間的相互配合及協調。6.表演歌曲:(1)認識力度記號:漸強、漸弱,找一找它們和旋律高低有什么聯系?(2)按歌曲標的力度記號的變化深情地演唱。7.交流分享教師啟發學生交流感想:這首歌通過“我”在晚霞中看到的紅蜻蜓而引起的回憶,親切而又深情地抒發了對童年時光的美好回憶,歌曲曲調非常優美抒情,歌詞將美好童年的生動情景展現在人們的眼前,令人難以忘懷!這首歌有沒有激起你的回憶?在你的記憶中有沒有讓你忘的美好情景呢?和大家分享一下。評價標準:能用輕柔、連貫、優美、和諧的聲音演唱歌曲《紅蜻蜓》,感受二聲部合唱的魅力,并能按力度記號的變化表現歌曲的情感和意境。四、學習活動二:學習力度記號;漸強、漸弱1.結合歌曲《紅蜻蜓》,找一找已學過的力度記號,導入漸強、漸弱力度記號的學習。2.也可從生活中的聲音導入漸強、漸弱記號的認識。如汽車遠去、蚊子飛近、馬蹄聲漸漸近了,風刮過的聲音等等。可讓學生模擬一下這些聲音,說說它們有什么變化?引出“漸強”、“漸弱”力度記號,教師在黑板上書寫“漸強和漸弱”的圖示。3.實踐活動:以一個均勻的音量唱一個長音,然后在教師手勢指揮下進行漸強、漸弱的力度變化。4.結合兩首歌曲的演唱中對“漸強和漸弱”等力度變化的要求,進一步復習和鞏固所學的力度記號,懂得氣息對力度變化和音量控制的重要性。評價標準:在學唱歌曲中掌握漸強、漸弱的力度記號,并能在演唱歌曲中正確地表現力度的變化。五、教師小結六、作業設計在課下用各種方式收集表現童年的音樂作品,分享交流。板書設計紅蜻蜓日本 拍(漸強、漸弱)抒發了作曲家對童年時光的美好回憶八、教學反思28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