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三單元第6課時用語言描述兩個數的大小教學設計【學習目標】1.學生能夠理解“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以及“大一些、小一些、大得多、小得多”等詞語的含義,并能準確運用這些詞語描述 100 以內數之間的大小關系。熟練掌握用“>”“<”表示 100 以內數的大小。2.通過觀察、比較、交流等活動,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提高學生的數感。讓學生經歷用數學語言描述數量關系的過程,體會數學語言的準確性和簡潔性。3.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培養學生積極思考、善于合作交流的學習習慣。【教學重點】理解“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大一些、小一些、大得多、小得多”的含義,并能正確運用這些詞語描述數之間的大小關系。【教學難點】準確區分“多一些”與“多得多”,“少一些”與“少得多”,以及“大一些”與“大得多”,“小一些”與“小得多”,并能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合理描述。【學情分析】一年級學生在之前的學習中已經認識了 100 以內的數,并且掌握了簡單的數的大小比較方法,具備了一定的數感。但對于用較為抽象的語言來描述數之間的大小關系,可能存在理解上的困難。他們的思維以形象思維為主,需要借助具體的情境和直觀的例子來幫助理解。在學習過程中,學生可能會對“多一些”和“多得多”這類相近概念的區分不夠準確,需要通過大量的實例對比和練習來強化理解。同時,一年級學生具有較強的好奇心和表現欲,在教學中可以充分利用這一特點,設計豐富多樣的活動,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和參與熱情。【核心素養】1.數感通過對不同數量貝殼以及數字之間大小關系的觀察和比較,增強學生對數的多少、大小的感知,進一步發展數感。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體會數的相對大小,理解數量之間的差異程度,從而更1 / 7準確地把握數的概念。2.數學抽象從具體的數量(如撿貝殼的個數)中抽象出數之間的大小關系,并能用“多一些、少得多”等數學語言進行描述,培養學生的數學抽象能力。使學生學會將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轉化為數學問題,并用數學語言表達出來。3.邏輯推理在判斷和描述數之間的大小關系時,需要學生進行簡單的分析和推理,例如根據數量的差異判斷是“多得多”還是“多一些”,這有助于培養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讓學生的思維更加有條理。4.數學運算鞏固用“>”“<”表示數的大小這一運算關系,加深學生對數量大小比較的理解,提高學生運用數學符號進行表達的能力。。【教學準備】教學課件、學習任務單教學流程一、創設情境,新課導入【設計意圖:通過創設學生熟悉的海邊撿貝殼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初步感受數量之間的差異,自然地引出本節課的學習內容,同時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師:小朋友們,天氣真好,丫丫一家去海邊撿貝殼啦!(展示教材情境圖)我們一起來看看他們的收獲。丫丫說:“我撿了 18 個……”媽媽說:“我撿了 22 個……”爸爸說:“我撿了50 個……”同學們,觀察他們撿貝殼的數量,你能發現什么呢?生 1:我發現他們撿的貝殼數量不一樣。生 2:爸爸撿的貝殼好像最多。2 / 7師:大家觀察得很仔細!那你們能不能用自己的話來說說他們撿貝殼數量的多少關系呢?生 3:爸爸比丫丫撿得多。師:說得不錯!那除了知道誰比誰多,還有更準確的說法來描述這種數量差異嗎?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用語言描述兩個數的大小》板書課題二、提出問題,講授新課【設計意圖:采用師生對話和小組交流的形式,讓學生積極參與到學習中,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同時加深對數量大小差異程度的認識。鞏固用“>”“<”表示數的大小的知識,將新學的描述方法與之前的知識相聯系,讓學生體會不同方式描述數大小關系的特點,進一步加深對數量大小關系的理解。】1.理解“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對應教材第(1)部分)師:我們先來看媽媽和丫丫撿貝殼的數量,媽媽撿了 22 個,丫丫撿了 18 個。22 比 18 多,那這個多的程度是怎樣的呢?我們可以說媽媽撿的貝殼比丫丫的多一些。(板書:媽媽撿的貝殼比丫丫的多一些)同學們,想一想,為什么用“多一些”來描述呢?生 1:因為 22 和 18 相差不大。師:非常棒,你說到點子上了!兩個數比較接近的時候,我們就用“多一些”來描述。那反過來,丫丫撿的貝殼比媽媽的怎么說呢?生 2:丫丫撿的貝殼比媽媽的少一些。師:對啦!(板書:丫丫撿的貝殼比媽媽的少一些) 現在再看看爸爸和丫丫撿貝殼的數量,爸爸撿了 50 個,丫丫撿了 18 個,50 比 18 又是什么樣的多呢?生 3:50 比 18 多很多。師:對,像這種相差比較大的情況,我們就說爸爸撿的貝殼比丫丫的多得多。(板書:爸爸撿的貝殼比丫丫的多得多)那丫丫撿的貝殼比爸爸的呢?生 4:丫丫撿的貝殼比爸爸的少得多。師:完全正確!(板書:丫丫撿的貝殼比爸爸的少得多)大家再想一想,還可以怎樣說呢?小組內互相說一說。(學生小組交流)小組代表 1:媽媽撿的貝殼比爸爸的少得多。小組代表 2:爸爸撿的貝殼比媽媽的多得多。3 / 7師:大家說得都很好!通過這些例子,我們知道了在描述兩個數的大小關系時,當相差較小時可以用“多一些”“少一些”,相差較大時用“多得多”“少得多”。2.用“>”“<”表示數的大小(對應教材第(2)部分)師:同學們,我們不僅可以用剛才學習的詞語描述數的大小關系,還可以用我們之前學過的“>”“<”來表示。那丫丫一家三人撿貝殼的數量,怎么用“>”“<”表示呢?大家在練習本上寫一寫。(學生書寫,教師巡視指導)師:誰來分享一下你的答案?生 5:18<22,22<50,18<50。師:非常正確!還有不同的寫法嗎?生 6:50>22,22>18,50>18。師:也很棒!大家看,用“>”“<”表示數的大小是不是很簡潔明了?那在比較大小時,我們要注意什么呢?生 7:開口朝大數,尖尖對小數。師:對啦,記住這個小口訣,我們就能準確地用“>”“<”表示數的大小啦。3.理解“大一些、小一些、大得多、小得多”(對應“試一試”部分)師:小朋友們,我們再來看看這幾個數:50、98、38、10、51。我們也可以用類似的詞語來描述它們之間的關系。比如 51 和 50,51 比 50 怎么樣呢?生 8:51 比 50 大一點。師:對呀,我們可以說 51 比 50 大一些。(板書:51 比 50 大一些)那 50 比 51 呢?生 9:50 比 51 小一些。師:非常好!(板書:50 比 51 小一些) 再看 98 和 10,98 比 10 又是什么情況呢?生 10:98 比 10 大很多。師:沒錯,這時候我們就說 98 比 10 大得多。(板書:98 比 10 大得多)那 10 比 98 呢?生 11:10 比 98 小得多。師:完全正確!(板書:10 比 98 小得多)現在請大家在小組內互相說一說這些數之間的其他關系。(學生小組交流)師:接下來,我們要把這些數按照從大到小或者從小到大的順序排列,并用“>”或“<”表4 / 7示出來,大家自己在練習本上完成。(學生完成后,展示交流)二、隨堂練習【設計意圖:讓學生運用所學詞語描述大小關系,鞏固對“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的理解和運用;強化學生用“>”“<”表示數大小的能力,同時通過小組交流和同桌檢查,培養學生的合作學習能力和自我檢查能力。】1.(1)用語言描述三個數量之間的關系。。(2)在○里填上合適的符號。2.動物園里的黑熊可能有多少只?3.先用語言描述三個數量之間的關系,再用符號表示。三、課堂小結【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回顧本節課的重點內容,培養學生的歸納總結能力,加深對知識的理解5 / 7和記憶,同時讓學生體會數學在生活中的應用,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師:今天這節課,我們一起學習了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以及“大一些、小一些、大得多、小得多”來描述數的大小關系,還復習了用“>”“<”表示數的大小。現在請大家想一想,你都有哪些收獲呢?生 1:我學會了用不同的詞語描述數的大小,比如“多得多”和“多一些”。生 2:我知道了在比較數的時候,相差大就用“多得多”“少得多”,相差小就用“多一些”“少一些”。生 3:我能更準確地用“>”“<”表示數的大小了。師:同學們的收獲真不少!在生活中,我們也可以用這些知識來描述數量之間的關系。希望大家以后能更細心地觀察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四、總結評價—拓“延伸”【設計意圖:評價環節通過師生評價和學生互評相結合,全面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和語言表達能力,及時發現問題并進行改進,體現新課標中學教評一體化的理念。拓展部分讓學生將所學知識應用到生活中,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實踐能力,同時推薦數學游戲,增加學習的趣味性,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1.評價師生評價:老師出示幾組數,如 35 和 32、68 和 20 等,讓學生用所學詞語描述它們的大小關系并判斷大小,老師針對學生的回答進行評價,如“你用‘多一些’準確地描述了這兩個數的關系,非常好!但是在比較大小時,要是能把比較的方法說清楚就更完美了。”然后引導其他學生進行補充評價,“你覺得他描述得準確嗎?有沒有需要改進的地方?”學生互評:組織學生進行同桌互評活動。同桌兩人一組,一人寫出兩個 100 以內的數,另一人用“多一些、少得多”等詞語描述它們的關系并比較大小,然后互相批改和評價。評價內容包括描述是否準確、符號使用是否正確、表達是否清晰等。例如,“你描述的關系很準確,但是符號寫得有點不規范,要注意哦。”通過這種方式,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學習,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和語言表達能力。2.拓展讓學生回家后,統計自己家里不同物品的數量,如書的本數、玩具的個數等,然后用“多一些、少得多”等詞語描述它們之間的數量關系,并記錄下來,下節課和同學們分享。推薦數學游戲“數字大小猜猜猜”:一個同學在心里想一個 100 以內的數,其他同學通過提6 / 7問“比某個數大一些嗎?”“比某個數小得多嗎?”等問題來猜測這個數,在游戲中進一步鞏固對描述數大小關系詞語的運用。五、作業設計【設計意圖:基礎作業幫助學生鞏固課堂所學知識,強化對重點內容的掌握。實踐作業通過親子游戲的方式,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進一步運用所學知識,提高學生的數學應用能力和與家長的互動交流能力,同時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1.回顧反思:怎么描述兩個數之間的大小關系呢?2.和家長一起玩數字卡片游戲。準備一些寫有 100 以內數的卡片,每次隨機抽取兩張卡片,用“多一些、少得多”等詞語描述兩個數的關系,并用“>”“<”表示它們的大小,然后互相說一說自己的思考過程。【板書設計】用語言描述兩個數的大小1.詞語描述媽媽撿的貝殼比丫丫的多一些。 丫丫撿的貝殼比媽媽的少一些。爸爸撿的貝殼比丫丫的多得多。 丫丫撿的貝殼比爸爸的少得多。51 比 50 大一些。 50 比 51 小一些。98 比 10 大得多。 10 比 98 小得多。2.符號表示18<22 22<50 18<5050>22 22>18 50>18比較口訣:開口朝大數,尖尖對小數7 / 7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