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4張PPT)8.2.1 海水“曬鹽”的過程一、化學觀念理解海水曬鹽的原理,認識蒸發結晶是物質結晶的一種方式,形成從化學視角認識物質分離和提純的觀念;了解食鹽的來源多樣性。二、科學思維通過分析海水曬鹽過程,培養邏輯思維和歸納總結能力。三、科學態度與責任了解我國海鹽生產歷史和產量,增強民族自豪感,激發對化學科學的熱愛;認識到化學在資源利用方面的重要作用,樹立合理利用自然資源、保護環境的責任意識。核心素養目標重點:1. 海水曬鹽的原理和過程(鹽田法)2. 蒸發結晶的概念難點:1. 剖析海水曬鹽的過程2. 運用海水曬鹽原理和蒸發結晶知識,對井鹽、湖鹽、池鹽的形成原理進行科學分析。學習重難點01 海水“曬鹽”1. 海水“曬鹽”的方法(1)主要方法:“鹽田法”(也稱“太陽能蒸發法”)。2. “鹽田法”曬鹽過程鹽田法提取食鹽的過程:先將海水(或海邊地下鹵水)引入蒸發池,經日曬蒸發水分到一定程度時,再導入結晶池,繼續日曬,海水就會成為食鹽的飽和溶液,再曬就會逐漸析出食鹽來。這時得到的晶體就是我們常見的“粗鹽”。剩余的液體稱為母液(也稱“苦鹵”),可從中提取多種化工原料。2. “鹽田法”曬鹽過程鹽田分為兩部分:蒸發池和結晶池母液海水蒸發池結晶池粗鹽多種化工原料提取風吹日曬日曬2. “鹽田法”曬鹽過程鹽田苦鹵是以海水、地下鹵水等為原料,通過鹽田日曬、蒸發濃縮、結晶制取原鹽后所剩余的、含有大量無機鹽類的水溶液,俗稱苦鹵。不同地區的苦鹵的成分各不相同,例如山東省青島地區海水苦鹵的主要成分是MgCl2、MgSO4、MgBr2、MgCO3和KCl等。觀察思考8-1常溫下,取少許不飽和氯化鈉溶液滴在潔凈的玻璃片上,用吹風機向玻璃片上的溶液吹熱風,觀察現象。蒸發水分。氯化鈉溶液水分逐漸減少,開始析出食鹽晶體,說明溶液已經飽和了。【問題思考】:1. 上述過程中,氯化鈉溶液從不飽和變為飽和的途徑是什么?你根據什么現象判斷溶液已經變飽和了?[實驗現象]:一段時間后有白色晶體析出觀察思考8-1【問題思考】:2. 你認為哪些自然條件有利于海水“曬鹽”?為什么?氣溫高、濕度低、風力大、陽光充足、雨量少等自然條件有利于海水“曬鹽”。因為這些調價有利于水分的蒸發,形成食鹽的飽和溶液。02 結晶1. 結晶(1)定義:固體物質從它的飽和溶液中以晶體的形式析出的過程叫作結晶。(2)蒸發結晶:經日曬、風吹等,使溶劑不斷減少,溶質的質量分數逐漸增大,直至形成飽和溶液,繼而析出晶體,這便是蒸發結晶。具有一定規則幾何外形的固體(3)降溫結晶:后續學習。思考討論結晶與溶解有哪些區別?溶解和結晶是互為相反的兩個過程。當溶液中溶質微粒較少(未飽和)時,溶質便不斷溶解;反之,若溶液中的溶質微粒過多,超過了溶解的限量,溶質就會成為晶體而析出。2. 幾種常見晶體明礬晶體硫酸銅晶體冰糖食鹽晶體硫酸亞鐵晶體3. 鹽類物質的形成鹽湖鹽井鹽礦在氣候炎熱干燥的地區,由于長期的水分蒸發,往往會形成一些鹽井、鹽湖和鹽池等。4. 海鹽的獲取海鹽是人類最早從海洋中獲取的鹽類物質之一。我國勞動人民在五千年以前就已經能夠從海水中提取海鹽。我國海鹽年產量約3000萬噸,居世界第一位。河北的長蘆鹽場山東的萊州灣鹽場5. 海鹽的用途我國的海鹽大部分用于工業生產,只有有小部分用于精制食用鹽。多識一點井鹽 湖鹽 池鹽在天氣炎熱干燥的地區,由于長期的水分蒸發,往往會形成一些鹽井、鹽湖和鹽池等。我國的四川、云南常見鹽井,山西、青海、新疆和內蒙古等地常見鹽池或鹽湖。我國勞動人民在古代就會從鹽井、鹽池和鹽湖中汲取鹽液,蒸發濃縮,制備粗鹽。右圖描繪的即為我國漢代井鹽場情景(圖片采自成都市郫都區出土的東漢制鹽畫像磚拓片)。東漢井鹽生產場景總結歸納隨堂練習1. 在利用海水曬鹽時,陽光和風力所起的主要作用是( )A. 降低溫度 B. 蒸發溶劑C. 增大壓強 D. 減少溶質B隨堂練習2. 下列有關海水曬鹽的幾種說法, 錯誤的是( )A. 海水成為食鹽的飽和溶液后才能析出食鹽晶體B. 鹽場應建在陽光充足、雨量少的地區C. 結晶池中析出食鹽后的母液沒有任何用途, 為防止污染需排入大海D. 鹽場利用日曬、風吹曬鹽, 采取的是蒸發結晶的方法C隨堂練習3. 下列關于結晶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A. 結晶是指有規則幾何形狀的晶體從溶液中析出的過程B. 不同物質的晶體從溶液中析出后, 其幾何形狀可能不同C. 結晶必須通過蒸發才能進行D. 把飽和溶液的溶劑蒸發一些一定會有晶體析出C隨堂練習4. 從海水中提取粗鹽的流程如圖所示, 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 蒸發池中氯化鈉的質量分數大于海水中氯化鈉的質量分數B. 結晶池內蒸發得到的母液(亦稱苦鹵)屬于混合物C. 經過第③步的操作, 進入結晶池后, 繼續蒸發水分, 只有氯化鈉晶體析出D. 氣溫高、濕度低、風力大、雨量少、陽光充足有利于海水“曬鹽”C感謝您的觀看“THANK YOU”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