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科學 第02章 月考--好題精選【溫州月考】在學習完模型的建立后,小明和小紅嘗試完成項目任務:建構分子模型來解釋物質的變化。以下是項目學習記錄單(部分),據此回答以下題目:驅動問題:如何利用水分子模型解釋水的物態變化。任務一:制作水分子模型資料:水的化學式為H2O,氫原子直徑為0.53×10-10m,氧原子直徑為0.74×10-10m。材料:①直徑2cm白色圓片若干;②直徑2cm黑色圓片若干;③直徑2.8cm白色圓片若干;④直徑2.8cm黑色圓片若干;⑤直徑8cm白色圓片若干;⑥直徑8cm黑色圓片若干。評價標準 評價內容 優秀 合格 不合格水分子模型 能區分原子種類、并符合原子實際比例 能區分原子種類、不符合原子實際比例 不能區分原子種類且不符合原子實際比例任務二:利用建構的分子模型解釋水結冰過程中的變化。(1)為使其制作的水分子模型達到優秀,其選材為 。A.①② B.④⑤ C.①④ D.②⑥(2)請結合資料建構水分子模型,并在圖中畫出水結冰時冰的模型。(3)從微觀角度解釋上述變化的實質是 ,因此該變化屬于 (選填“物理變化”或“化學變化”)。【答案】(1)C;(2);(3)分子間的間隔發生變化;物理變化。【解析】(1)由題中信息可知,氫原子直徑:氧原子直徑=0.53×10﹣10m:0.74×10﹣10m≈5:7,則應選直徑為2cm、2.8cm的圓片,并且為了能區分原子種類,應選擇不同顏色的圓片,并符合原子實際比例,故可以選擇①直徑2cm白色圓片若干,④直徑2.8cm黑色圓片若干,故選:C;(2)根據生活經驗可知,水結冰時,體積會變大,即冰分子間的間隔大于水分子間的間隔,則水結冰時冰的模型為;(3)水結成冰,分子的種類沒有改變,只是分子間的間隔發生變化,則從微觀角度解釋水結成冰的實質是分子間的間隔發生變化,因此該變化屬于物理變化。故答案為:(1)C;(2);(3)分子間的間隔發生變化;物理變化。【金華月考】下表是幾種原子的構成情況,三位同學認真思考后,提出了各自的觀點。原子種類 質子數 中子數 核外電子數 相對原子質量氫 1 0 1 1碳 6 6 6 12氧 8 8 8 16鈉 11 12 11 23鎂 12 12 12 24小光:在原子里,質子數等于核外電子數;小紅:相對原子質量=質子數+中子數;小偉:原子都是由質子、中子和核外電子構成的。老師聽了三位同學提出的觀點后說:“大家總結得非常好,都開動了腦筋,體現了良好的求知態度。但有一位同學的結論不準確,需要加以修正,而且表中還隱藏著其他的一些結論。”請你認真思考三位同學的觀點,并對照上表回答下列問題:(1)三位同學的結論中,不準確的是 ,理由是 。(2)從上表中,你還能得出的結論有: (至少提出兩條)。【答案】(1)小偉;氫原子只有質子、電子,沒有中子;(2)不同原子的質子數不同;同一原子的質子數不一定等于中子數。【解析】(1)小偉:原子都是由質子、中子和核外電子構成的.結論不正確,因為根據圖表中數據氫原子中只有質子,沒有中子,故答案為:小偉;氫原子只有質子、電子,沒有中子;(2)①從氫、碳、氧、鈉、鎂原子的質子數分析得出結論:不同原子的質子數不同;②從氫原子的質子數為1,中子數為0,鈉原子的質子數為11,中子數為析可得出結論:同一原子質子數不一定等于中子數;③從鈉原子的中子數為12,鎂原子的中子數也為析可得出結論:不同種的原子,中子數可能相同;④從有的原子有中子,有的原子(氫原子)沒有中子分析可得出結論:原子中可能不含有中子;⑤從各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分析可得出結論:不同原子其相對原子質量不同。故答案為:不同原子的質子數不同;同一原子質子數不一定等于中子數。故答案為:(1)小偉;氫原子只有質子、電子,沒有中子;(2)不同原子的質子數不同;同一原子的質子數不一定等于中子數。【杭州月考】隔夜菜是否能吃,主要在于燒熟后的隔夜菜中亞硝酸鹽含量的變化是否符合食品安全要求。蔬菜中的硝酸鹽來自生長過程中所施氮肥。空氣中的微生物(如硝酸鹽還原菌)進入到蔬菜中,會產生一種還原酶,使蔬菜中的部分硝酸鹽還原成亞硝酸鹽。燒熟后的菜在食用和保存階段都會有一些細菌進入,做熟的蔬菜更適合細菌生長。某研究小組對燒熟的菜中亞硝酸鹽含量做了測試,數據如下表。將一份紅燒鯽魚樣本(不蓋保鮮膜)在常溫下放置4小時,測定其亞硝酸鹽含量為8.9483mg/kg。蓋有保鮮膜的菜肴在4℃的冰箱中放置不同時間的亞硝酸鹽含量(單位:mg/kg)菜肴 半小時 6小時 18小時 24小時炒青菜 0.6861 0.7982 4.3333 5.3624韭菜炒蛋 1.8153 1.9249 2.8390 5.6306紅燒肉 2.4956 4.2558 4.3668 5.5188紅燒鯽魚 / 2.0948 3.2300 7.2397請根據以上材料,回答下列問題:(1)亞硝酸鹽中含有,其中氮元素的化合價是 價。(2)根據表中的數據,菜中的亞硝酸鹽含量變化的共同規律是 。(3)要使燒熟后的隔夜菜中亞硝酸鹽含量盡可能低,保存的條件應該是 。(4)炒菜過程中溫度一般在100℃以上,你認為從生菜炒到熟菜過程中的亞硝酸鹽含量 (選填“會”或“不會”)持續增加,原因是 。【答案】(1)+3;(2)菜中的亞硝酸鹽含量隨時間的增加而增加,溫度高和不密封菜中的亞硝酸鹽含量增加更快;(3)低溫和密封;(4)不會;高溫條件下空氣中的微生物(如硝酸鹽還原菌)會被殺死。【解析】(1)帶有一個單位的負電荷,則的化合價為﹣1價,氧元素顯﹣2,設氮元素的化合價是x,可得:x+(﹣2)×2=﹣1,則x=+3。(2)根據表中的數據、將一份紅燒鯽魚樣本(不蓋保鮮膜)分析可知,菜中的亞硝酸鹽含量隨時間的增加而增加,溫度高和不密封菜中的亞硝酸鹽含量增加越快.(3)由菜中的亞硝酸鹽含量隨時間的增加而增加,溫度高和不密封菜中的亞硝酸鹽含量增加越快,要使燒熟后的隔夜菜中亞硝酸鹽含量盡可能低,應低溫和密封保存.(4)根據題意,燒熟后的菜在食用和保存階段都會有一些細菌進入,做熟的蔬菜更適合細菌生長,但高溫條件下空氣中的微生物(如硝酸鹽還原菌)會被殺死,故從生菜炒到熟菜過程中的亞硝酸鹽含量不會增加.故答案為:(1)+3;(2)菜中的亞硝酸鹽含量隨時間的增加而增加,溫度高和不密封菜中的亞硝酸鹽含量增加更快;(3)低溫和密封;(4)不會;高溫條件下空氣中的微生物(如硝酸鹽還原菌)會被殺死。【臺州月考】核事故時往往泄漏出污染物——具有放射性的碘原子。為避免核輻射,需一次性口服100mg不具放射性的碘原子,使人體甲狀腺中碘達到飽和而不再吸收外界的碘,從而起到保護作用。請回答:(1)具有放射性的碘原子是一種質子數為53、中子數為78的原子,該原子核外電子數為 。(2)具有放射性的碘原子與不具有放射性的碘原子兩者的關系是 。A.同種元素 B.同種物質 C.同種分子 D.同種原子(3)假設所處的環境已受污染,通過服用加碘食鹽的方法能否有效起到避免核輻射的目的呢?【查閱資料】成人每天食用食鹽的質量通常為6g,某種加碘食鹽的標簽如圖所示。【問題分析】500g該品牌食鹽中,含碘的最大質量是 ;若要使人體甲狀腺中的碘達到飽和,至少需要一次性食用該品牌碘鹽的質量為 。【結論】日常服用加碘食鹽 (選填“能”或“不能”)起到避免核輻射的目的,原因是 。【答案】(1)53;(2)A;(3)25mg;2kg;不能;成人每天每天食用食鹽約為6g,遠小于2kg,人體甲狀腺中碘未達到飽和。【解析】(1)在原子中,質子數=核外電子數,因為“具有放射性的碘原子”是一種質子數為53、中子數為78的碘原子,所以該原子核外電子數為53;故答案為:53;(2)A、具有放射性的碘原子和不具放射性的碘原子具有相同的質子數(即核電荷數),屬于同種元素,故選項說法正確。B、具有放射性的碘原子和不具放射性的碘原子,是兩種不同的碘原子,不是同種物質,故選項說法錯誤。C、具有放射性的碘原子和不具放射性的碘原子,是兩種不同的碘原子,不是同種分子,故選項說法錯誤。D、具有放射性的碘原子和不具放射性的碘原子,是兩種不同的碘原子,不是同種原子,故選項說法錯誤。故答案為:A;(3)【問題分析】利用圖示中加碘鹽的碘的含量可知500g該品牌食鹽中含碘的最大質量是50mg÷2=25mg(標簽所示一千克食鹽的含碘量是20~50mg);因為一次性口服100毫克(不具放射性的碘原子),可使人體甲狀腺中碘達到飽和,因該食鹽的含碘量是50mg/kg,又因100毫克(不具放射性的碘原子),使人體甲狀腺中碘達到飽和而不再吸收外界的碘,從而起到保護作用。所以需要至少食用2kg這種食鹽才能達到碘的飽和;故答案為:25mg;2kg;【結論】日常食用這種食鹽不會起到防輻射作用,因為每天食用食鹽約為6g,遠小于2kg;故答案為:不能;因為每天食用食鹽約為6g,遠小于2kg,人體甲狀腺中碘未達到飽和。【紹興月考】實驗室有一瓶未貼標簽的粉末狀常見金屬R,為了測定R的相對原子質量,準確稱取一定量金屬粉末在坩堝內加強熱,使其完全轉化成其對應的氧化物(該氧化物中的金屬元素全部來源于該金屬粉末,氧元素全部來源于氧氣),冷卻后再稱重,重復實驗,獲得如表數據。請回答:試驗次數 金屬質量(g) 金屬氧化物質量(g)1 45.0 84.92 45.0 85.13 45.0 85.0平均值 45.0 m(1)表格中m= 。(2)該金屬氧化物中,R元素和氧元素的質量比為 。(3)已知R的化合價為+3價,則R的相對原子質量為 ,該金屬元素的元素符號為 。【答案】(1)85.0;(2)9:8;(3)27,Al。【解析】(1)通過計算可知,平均值為:85.0g;(2)金屬元素質量是45g,所以氧元素質量是85g﹣45g=40g,所以R元素和氧元素的質量比為9:8;(3)設R的相對原子質量為x,所以(2x):(3×16)=9:8,所以x=27,為金屬元素Al。故答案為:(1)85;(2)9:8;(3)27,Al。【杭州月考】已知在C2H4、C2H4O和C2H4O6 組成的混合物中,經分析發現含氧元素的質量分數為M%,則混合物中氫元素的質量分數是多少?面對這類的題目,我們可以對抽象的問題進行理想化處理。我們把此混合物放入一容器,那么在此容器中便存在大量構成這三種物質的分子:a個C2H4分子,b個C2H4O分子,c 個C2H4O6 分子。現在我們需取出三個分子,隨機的結果有:①一個C2H4分子,一個C2H4O分子,一個C2H4O6 分子;②一個C2H4分子,二個C2H4O分子;③一個C2H4分子,二個C2H4O6 分子……(1)我們來看這三種情況,我們發現,無論怎么組合 (填兩種元素名稱)的原子個數比為一定值,且這兩種元素所占總物質的質量分數可表示為(1﹣M%),碳元素的質量分數可表示為 。(2)拓展:已知在NaHS、MgSO4和NaHSO3組成的混合物中,含硫a%,則氧元素的質量分數為 。【答案】(1)碳、氫;;(2)1﹣1.75a%。【解析】(1)根據它們的化學式 C2H4、C2H4O和C2H4O6 可知,無論怎么組合,碳、氫的原子個數比為一定值2:4=1:2,即兩者質量比為(12×1):(1×2)=6:1;那么兩者的質量分數之比為6:1;由于混合物中含氧元素的質量分數為M%,則碳、氫兩種元素所占總物質的質量分數可表示為1﹣M%,則碳元素的質量分數:。(2)由于Na和H的相對原子質量和等于Mg的相對原子質量,所以可以從質量角度將“NaH”視為一個與Mg等效的整體A(即將“NaH”和Mg都換用“A”來表示,其相對原子質量可作24)。其中A、S質量比為24:32=3:4;硫的質量分數為a%,設A的質量分數為x,則有24:32=x:a%,解得:混合物中A的質量分數x=0.75%;氧的質量分數為:1﹣a%﹣0.75a%=1﹣1.75a%。故答案為:(1)碳、氫;;(2)1﹣1.75a%。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科學 第02章 月考--好題精選【溫州月考】在學習完模型的建立后,小明和小紅嘗試完成項目任務:建構分子模型來解釋物質的變化。以下是項目學習記錄單(部分),據此回答以下題目:驅動問題:如何利用水分子模型解釋水的物態變化。任務一:制作水分子模型資料:水的化學式為H2O,氫原子直徑為0.53×10-10m,氧原子直徑為0.74×10-10m。材料:①直徑2cm白色圓片若干;②直徑2cm黑色圓片若干;③直徑2.8cm白色圓片若干;④直徑2.8cm黑色圓片若干;⑤直徑8cm白色圓片若干;⑥直徑8cm黑色圓片若干。評價標準 評價內容 優秀 合格 不合格水分子模型 能區分原子種類、并符合原子實際比例 能區分原子種類、不符合原子實際比例 不能區分原子種類且不符合原子實際比例任務二:利用建構的分子模型解釋水結冰過程中的變化。(1)為使其制作的水分子模型達到優秀,其選材為 。A.①② B.④⑤ C.①④ D.②⑥(2)請結合資料建構水分子模型,并在圖中畫出水結冰時冰的模型。(3)從微觀角度解釋上述變化的實質是 ,因此該變化屬于 (選填“物理變化”或“化學變化”)。【金華月考】下表是幾種原子的構成情況,三位同學認真思考后,提出了各自的觀點。原子種類 質子數 中子數 核外電子數 相對原子質量氫 1 0 1 1碳 6 6 6 12氧 8 8 8 16鈉 11 12 11 23鎂 12 12 12 24小光:在原子里,質子數等于核外電子數;小紅:相對原子質量=質子數+中子數;小偉:原子都是由質子、中子和核外電子構成的。老師聽了三位同學提出的觀點后說:“大家總結得非常好,都開動了腦筋,體現了良好的求知態度。但有一位同學的結論不準確,需要加以修正,而且表中還隱藏著其他的一些結論。”請你認真思考三位同學的觀點,并對照上表回答下列問題:(1)三位同學的結論中,不準確的是 ,理由是 。(2)從上表中,你還能得出的結論有: (至少提出兩條)。【杭州月考】隔夜菜是否能吃,主要在于燒熟后的隔夜菜中亞硝酸鹽含量的變化是否符合食品安全要求。蔬菜中的硝酸鹽來自生長過程中所施氮肥。空氣中的微生物(如硝酸鹽還原菌)進入到蔬菜中,會產生一種還原酶,使蔬菜中的部分硝酸鹽還原成亞硝酸鹽。燒熟后的菜在食用和保存階段都會有一些細菌進入,做熟的蔬菜更適合細菌生長。某研究小組對燒熟的菜中亞硝酸鹽含量做了測試,數據如下表。將一份紅燒鯽魚樣本(不蓋保鮮膜)在常溫下放置4小時,測定其亞硝酸鹽含量為8.9483mg/kg。蓋有保鮮膜的菜肴在4℃的冰箱中放置不同時間的亞硝酸鹽含量(單位:mg/kg)菜肴 半小時 6小時 18小時 24小時炒青菜 0.6861 0.7982 4.3333 5.3624韭菜炒蛋 1.8153 1.9249 2.8390 5.6306紅燒肉 2.4956 4.2558 4.3668 5.5188紅燒鯽魚 / 2.0948 3.2300 7.2397請根據以上材料,回答下列問題:(1)亞硝酸鹽中含有,其中氮元素的化合價是 價。(2)根據表中的數據,菜中的亞硝酸鹽含量變化的共同規律是 。(3)要使燒熟后的隔夜菜中亞硝酸鹽含量盡可能低,保存的條件應該是 。(4)炒菜過程中溫度一般在100℃以上,你認為從生菜炒到熟菜過程中的亞硝酸鹽含量 (選填“會”或“不會”)持續增加,原因是 。【臺州月考】核事故時往往泄漏出污染物——具有放射性的碘原子。為避免核輻射,需一次性口服100mg不具放射性的碘原子,使人體甲狀腺中碘達到飽和而不再吸收外界的碘,從而起到保護作用。請回答:(1)具有放射性的碘原子是一種質子數為53、中子數為78的原子,該原子核外電子數為 。(2)具有放射性的碘原子與不具有放射性的碘原子兩者的關系是 。A.同種元素 B.同種物質 C.同種分子 D.同種原子(3)假設所處的環境已受污染,通過服用加碘食鹽的方法能否有效起到避免核輻射的目的呢?【查閱資料】成人每天食用食鹽的質量通常為6g,某種加碘食鹽的標簽如圖所示。【問題分析】500g該品牌食鹽中,含碘的最大質量是 ;若要使人體甲狀腺中的碘達到飽和,至少需要一次性食用該品牌碘鹽的質量為 。【結論】日常服用加碘食鹽 (選填“能”或“不能”)起到避免核輻射的目的,原因是 。【紹興月考】實驗室有一瓶未貼標簽的粉末狀常見金屬R,為了測定R的相對原子質量,準確稱取一定量金屬粉末在坩堝內加強熱,使其完全轉化成其對應的氧化物(該氧化物中的金屬元素全部來源于該金屬粉末,氧元素全部來源于氧氣),冷卻后再稱重,重復實驗,獲得如表數據。請回答:試驗次數 金屬質量(g) 金屬氧化物質量(g)1 45.0 84.92 45.0 85.13 45.0 85.0平均值 45.0 m(1)表格中m= 。(2)該金屬氧化物中,R元素和氧元素的質量比為 。(3)已知R的化合價為+3價,則R的相對原子質量為 ,該金屬元素的元素符號為 。【杭州月考】已知在C2H4、C2H4O和C2H4O6 組成的混合物中,經分析發現含氧元素的質量分數為M%,則混合物中氫元素的質量分數是多少?面對這類的題目,我們可以對抽象的問題進行理想化處理。我們把此混合物放入一容器,那么在此容器中便存在大量構成這三種物質的分子:a個C2H4分子,b個C2H4O分子,c 個C2H4O6 分子。現在我們需取出三個分子,隨機的結果有:①一個C2H4分子,一個C2H4O分子,一個C2H4O6 分子;②一個C2H4分子,二個C2H4O分子;③一個C2H4分子,二個C2H4O6 分子……(1)我們來看這三種情況,我們發現,無論怎么組合 (填兩種元素名稱)的原子個數比為一定值,且這兩種元素所占總物質的質量分數可表示為(1﹣M%),碳元素的質量分數可表示為 。(2)拓展:已知在NaHS、MgSO4和NaHSO3組成的混合物中,含硫a%,則氧元素的質量分數為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七下科學丨第02章 月考好題精選-答案+解析.docx 七下科學丨第02章 月考好題精選.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