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3.6 光合作用(分層練習)--2024-2025學年浙教版科學八年級下冊(含解析)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3.6 光合作用(分層練習)--2024-2025學年浙教版科學八年級下冊(含解析)

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第6課 光合作用
分層練習
1.如圖表示德國科學家薩克斯所做的實驗:在葉片照光2至4h后,經脫色、漂洗并用碘液處理,結果錫箔覆蓋的部分呈棕色,而不被錫箔覆蓋的部分呈藍色。實驗說明(  )
①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 ②光合作用需要光
③光合作用需要葉綠素 ④光合作用制造淀粉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2.如圖表示葉在夏季一天中氧氣的凈吸收速率。請分析,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
A.曲線中A點表示葉片沒有進行光合作用
B.曲線中B點表示光合作用釋放氧氣的速率與呼吸作用吸收氧氣的速率的差值達到最大
C.曲線中BC段上升的原因是光照強度減弱
D.曲線中DE段上升的原因是氣孔關閉
3.“綠葉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實驗中,經過圖一所示的暗處理后,下列敘述中不正確的是(  )
A.圖二中遮光部分和未遮光部分形成對照
B.圖三的作用是褪去葉片中的綠色
C.圖四中遮光部分滴加碘酒后變藍色
D.此實驗的結論是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能產生淀粉
4.2023年3月某團隊在我國云南發現新物種龍陵秋海棠,某校項目學習小組對秋海棠進行系列觀察與實驗,請回答問題。如圖所示為密閉培養室中,放置秋海棠和無秋海棠情況下,一天中氧氣濃度變化曲線圖。為證明秋海棠能夠提高室內氧氣濃度,需要比較的兩個時間點是(  )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①④
5.黑暗條件下,將金魚藻放在4支盛有水的試管中,再分組放置在離白熾燈不同距離處。打開白熾燈,一段時間后統計到的氣泡數目如圖所示。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試管與燈的距離代表光照的強度
B.每組實驗需重復多次,求平均值
C.產生的氣泡數與距離大小呈正比
D.若關閉燈源,所得數據將有變化
6.如圖是某同學驗證“綠葉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實驗的部分步驟。下列有關實驗過程和實驗現象的分析錯誤的是(  )
A.步驟甲是為了消耗葉內原有淀粉
B.步驟乙是為了形成對照
C.步驟丙中小燒杯內是酒精,可以溶解葉綠素
D.步驟丁的現象說明光合作用需要光和水
7.如圖表示綠色植物在不同光照強度下,釋放氧氣與吸收氧氣的情況。圖中哪一段光合作用強度不斷增加且大于呼吸作用(  )
A.ab B.bc C.cd D.ad
8.國際頂尖雜志《科學》刊登消息:我國中科院科學家首次在實驗室利用二氧化碳合成淀粉,實現了光能到化學能的轉換,這相當于綠色植物(  )
A.分解有機物,釋放能量
B.分解有機物,儲存能量
C.合成有機物,釋放能量
D.合成有機物,儲存能量
9.如圖是植物生長時不同物質進出葉片的示意圖,其中a、b可通過氣孔進出葉片,c、d可通過葉柄進出葉片。研究光合作用時,下列描述正確的是(  )
A.a表示二氧化碳,b表示氧氣
B.b表示二氧化碳,a表示氧氣
C.c表示二氧化碳,d表示氧氣
D.d表示二氧化碳,c表示氧氣
10.樂樂為了研究植物的光合作用做了如下實驗。下列有關實驗的分析正確的是(  )
A.a組中產生的氣泡主要是二氧化碳氣體
B.上述實驗表明水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條件
C.a組和b組對照,可以證明光照是光合作用的條件
D.b組和c組對照,可以證明光合作用場所是葉綠體
11.市面上有一款氣培箱(如圖),它不需要土壤就可以讓植物茁壯成長。該箱體由透明玻璃制成,其頂部有3排LED燈,5個小凹槽能同時種植植株,植株根部“懸于”玻璃箱中,不與營養水接觸。其原理是利用內部馬達的震動,將帶有營養成分的水霧化,從而直接被植物根部吸收。下列有關氣培箱的說法錯誤的是(  )
A.透明的玻璃箱體,有利于根接受光照,進行光合作用
B.頂部的LED燈能彌補光照不足,增強植物的光合作用
C.根“懸于”箱中,沒有與營養水接觸,防止植物爛根
D.同時能種植5株小植株,體現了合理密植的科學思想
12.如圖表示生長著大量綠藻的池塘一天內水中二氧化碳濃度的變化情況(晴天日出、日落時間分別為6:00和18:00),正確的是(  )
A. B.
C. D.
13.如圖是測定一密閉蔬菜大棚內24小時氧氣含量變化曲線,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一天中d點光合作用最強
B.e點光合作用比c點強
C.這一天大棚蔬菜中有機物得到積累
D.一天中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機物等于光合作用產生的有機物
14.為探究溫度對某植物光合作用與呼吸作用的影響,興趣小組以溫度為變量進行實驗。分別測出在光照與黑暗下植物體吸收和釋放二氧化碳的速率,并繪成如圖。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  )
A.從 5℃到 35℃,溫度越高該植物的呼吸作用越強
B.光照時間相同,植物在 25℃條件下積累的有機物最多
C.圖中兩曲線的交點表示光合作用消耗的二氧化碳與呼吸作用釋放的二氧化碳量相等
D.光照時間相同,在 35℃條件下植物光合作用消耗的二氧化碳多于 25℃
15.如圖兩條曲線分別表示某植株一晝夜內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強度隨時間的變化情況,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
A.ab段植物只進行呼吸作用
B.d點時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強度相等
C.該植株一晝夜內在f點時有機物總量最多
D.c點時光合作用強度減弱,是因為光照強度減弱
16.如圖為光合作用示意圖。據圖分析,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X表示氧氣
B.Y表示二氧化碳
C.光照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條件
D.有機物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17.如圖是表示在光照強度一定的情況下,溫室中某種蔬菜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強度(用單位時間合成或分解有機物量來表示)受溫度影響的曲線圖。據圖可以得出的結論是(  )
A.植物生長最快的溫度就是光合作用強度最大時的溫度
B.在0℃時,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強度為0
C.在一定溫度范圍內,提高溫度能增大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強度
D.光合作用的強度隨溫度升高而增大
18.葉面積指數是指單位土地面積上植物的總葉面積,葉面積指數越大,葉片交錯重疊程度越大.如圖表示葉面積指數與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兩個生理過程的關系.下列敘述中,錯誤的是(  )
A.A點時,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強度相等
B.兩條曲線圍成的部分代表有機物的積累量
C.葉面積指數大約為5時,對農作物增產最有利
D.葉面積指數超過7時,有機物不再積累
19.樂樂通過甲乙兩組對照裝置進行探究,其目的是驗證(  )
A.光照是光合作用的條件
B.氧氣是光合作用的產物
C.水分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D.CO2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20.小金為探究光合作用需要的原料,使用了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
A.甲、乙瓶中液體取量可以不相等
B.甲、乙瓶瓶塞是否塞緊對實驗沒有影響
C.實驗探究的光合作用需要的原料是二氧化碳
D.實驗結束時乙中葉片滴加碘液會變藍
21.有人說“包括人類在內的其他生物是‘攀附’著植物的莖蔓才站在這個星球上的。”這句話道出了綠色植物光合作用的重要意義。下列關于光合作用的意義,說法錯誤的是(  )
A.為動物和人類提供食物
B.為自身生活提供氧氣
C.為自身生活提供無機鹽
D.為動物和人類提供能量
22.氣孔是氧氣、二氧化碳出入及水分散失的門戶,當保衛細胞含水量多時氣孔大(如圖甲),含水量少時氣孔小甚至關閉(如圖乙)。下列敘述中正確的是(  )
A.將葉片浸入濃鹽水中,氣孔將如圖甲所示
B.保衛細胞的形狀能改變是因為沒有細胞壁
C.蒸騰作用能在溫度偏高的情況下有效降低葉片溫度
D.植物體光合作用強弱與保衛細胞的含水量關系不大
23.我國宣布力爭于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即二氧化碳的排放與吸收互相平衡(如圖)。下列途徑中屬于吸收二氧化碳的是(  )
A.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B.化石燃料的燃燒
C.微生物的氧化分解 D.生物的呼吸作用
24.將一顆1克重的樟樹種子種到土地里幾年后長城100多千克的大樟樹,樟樹能夠增重,主要來自于(  )
A.土壤中的無機鹽 B.陽光
C.氧氣 D.二氧化碳
25.圖中表示一段時間內某植物葉片吸收二氧化碳與光照強度關系示意圖。以下分析正確的是(  )
A.ab段表示該植物不進行光合作用
B.bc段表示該植物的光合作用不斷增強
C.b點表示該植物既不進行光合作用,也不進行呼吸作用
D.cd段表示該植物的光合作用不再進行
26.位于海淀溫泉鎮的草莓種植基地,采用“5G智能溫室環境控制系統”進行管理。下列管理措施不合理的是(  )
A.監測土壤含水量,以便合理灌溉
B.監測光照強度,光弱時自動補光
C.監測溫度,以及時減小晝夜溫差
D.監測二氧化碳濃度,以及時增補
27.甲、乙兩種植物二氧化碳的吸收量隨光照強度的變化趨勢如圖所示,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
A.光照強度為0時,甲和乙釋放的二氧化碳量相同
B.光照強度為a時,乙不進行光合作用
C.光照強度為c時,甲和乙合成的有機物量相同
D.光照強度為d時,可表明甲更適合強光照下生長
28.模型可以揭示客觀對象的形態、特征和本質。已知線粒體是細胞進行有氧呼吸(消耗氧氣,產生二氧化碳)的主要場所,下列模型能正確反映晴朗白天植物葉肉細胞氧氣和二氧化碳運輸情況的是(  )
A.
B.
C.
D.
29.如圖是某植物在夏季一天24小時內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的活動強度變化曲線,根據如圖所示分析合理的是(  )
A.ad之間表示光合作用弱于呼吸作用
B.d點時刻是一天中該植物有機物含量最多的時刻
C.曲線Ⅱ為植物的光合作用變化曲線
D.一天中光照越強,光合作用強度越大
30.如圖1是測定光合作用速率的裝置示意圖,放一段新鮮綠葉和CO2緩沖液(能使裝置內的CO2濃度始終保持穩定)。在不同的光照條件下,測得毛細刻度管1小時內的氣體體積變化,如圖2所示。
(1)在一定光照條件下,一段時間后,發現紅色液柱向右移動,說明此時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填“強于”或“弱于”)。
(2)本實驗目的是測定綠葉光合作用時     (選填“吸收二氧化碳”或“放出氧氣”)的速率。
(3)當光照強度15千勒克斯時,這片綠葉在1h內光合作用產生氧氣的體積為     mL。(提示:綠葉呼吸作用強度不變)
31.如圖甲,小明將一盆綠色植物放在鐘罩內,鐘罩口涂凡士林進行密封,并置于室外進行培養。用濃度傳感器測定一天中該鐘罩內濃度的變化情況,并繪制成如圖乙曲線。
(1)鐘罩口涂凡士林的目的是     。
(2)該植物經過一天的培養后,其體內有機物含量將     。(填“增加”、“減少”或“不變”)
(3)空氣中含氧較高時會令人心曠神怡。據圖分析,你建議人們外出到公園等綠色植物較多的地方進行散步的時間為     時左右。
32.技術人員對葡萄的種植進行了相關的研究,從而幫助果農提高葡萄的產量。圖甲中①②③分別表示葡萄葉片進行的三大生理作用,圖乙表示夏季晴天某葡萄大棚一天24小時內測得的二氧化碳濃度的變化情況(密閉狀態測定)。請據圖回答下列問題:
(1)圖甲中②表示葡萄葉片進行的生理作用是     。
(2)根據圖乙的曲線判斷植物一天24小時內,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機物的總量     (選填“大于”或者“小于”)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機物的總量,一天內有機物積累最多的是圖乙曲線中的     點。
(3)為提高葡萄的產量,請你為葡萄種植戶提一條建議:    。
33.將某綠色植物的葉片放在特定裝置中,研究在不同溫度和光照條件下(圖中的勒克斯是光照強度的單位)的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測得數據如圖所示。
(1)從本實驗可以得出的結論是     。
(2)該葉片在20℃時的呼吸速率是10℃時呼吸速率的     倍。
(3)20℃、2萬勒克斯光照時,葉片每小時通過光合作用產生氧氣     毫克。
34.某種牽牛花(如圖所示)清晨是粉紅色,下午卻變成藍紫色.這是由于牽牛花中含有一種遇酸變紅,遇堿變藍的色素,牽牛花清晨呈粉紅色是因為經過一夜的呼吸作用,細胞內的    含量增高,細胞液呈酸性;白天則由于    作用,細胞內該物質含量降低,花由粉紅色逐漸變成藍紫色.
35.光合作用對維持自然界的碳一氧平衡起了重要作用,植物進行光合作用具體場所主要是在葉肉細胞的     中。如圖,在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過程中,除需要CO2作為原料外,還需要的物質①是     (填化學式)。植物光合作用的能量轉化是將太陽能轉化為     。
36.為了探究綠色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條件,小樂利用銀邊天竺葵(銀邊部分的細胞中無葉綠素,呈白色)開展如下實驗:
①將銀邊天竺葵放在黑暗的地方一晝夜。
②如圖甲所示,選定一片葉,對其不同區域按表中方式進行處理,然后放在陽光下照射4小時。
③用碘液檢驗葉片不同區域是否有淀粉生成,相關實驗現象如表所示。
葉片區域 實驗處理 實驗現象
A 綠色部分 不做處理 變藍
B 銀邊部分 不做處理 不變藍
C 銀邊部分 黑色卡紙遮光 不變藍
D 綠色部分 黑色卡紙遮光 不變藍
(1)進行步驟①的目的是     。
(2)進行步驟③,需對葉片進行處理,其正確順序應為圖乙中的:    (按序填寫字母)。
(3)對比葉片的     (填寫字母)兩個區域,可知綠色植物進行光合作用需要葉綠素。此外,該實驗還能得出的結論是     。
37.霧霾會造成陽光被遮擋。某興趣小組為探究“霧霾對植物光合作用的影響”進行如下實驗:
①在三個玻璃瓶中分別加入等量2%碳酸氫鈉溶液(維持溶液中二氧化碳濃度不變)。
②用打孔器在菠菜葉上打出直徑1厘米的葉圓片30片,進行抽氣處理(抽出葉圓片細胞間隙的空氣,使其能沉入水底)。將葉圓片平均分為三組,放入三個玻璃瓶中,密封處理。
③如圖所示,將玻璃瓶分別放入甲、乙、丙3個密閉玻璃罩中。甲中不放衛生香,乙中點燃1根衛生香,丙中點燃2根衛生香。
④打開臺燈照射30分鐘后,觀察并記錄甲、乙、丙裝置內葉圓片浮起的數量分別是10片、4片、2片,請回答下列問題:
(1)本實驗通過     反映葉圓片的光合作用強度。
(2)步驟④中“菠菜葉圓片上浮”的原因是光合作用產生的     附著在葉圓片表面,增大了排開水的體積,導致其所受浮力大于重力。
(3)本實驗可以得出的結論是     。
(4)若要研究光照強度對植物光合作用影響,除了在甲裝置中,更換燈泡的功率外,請寫出另一種操作方法:    。
38.小科在探究“環境因素對菠菜葉光合作用強度的影響”時,設計了如下實驗。
【實驗器材】打孔器、菠菜葉、注射器、燒杯、LED燈、秒表、刻度尺、量筒、蒸餾水、2%的NaHCO3溶液
【實驗步驟】
步驟1:取生長旺盛的菠菜綠葉,用打孔器打出直徑為6mm的葉圓片40片,并用注射器抽去葉圓片內的氣體(抽氣處理使葉圓片內幾乎沒有氣體,在溶液中會下沉)。
步驟2:取4只相同規格的燒杯編號甲、乙、丙、丁,配制濃度為0.50%的NaHCO3溶液(可使溶液中的CO2濃度保持恒定),向4只燒杯中各加入20mL;再向各燒杯中放入10片抽氣后的葉圓片(均沉底)。
步驟3:取4盞相同規格的冷光源(不會引起溫度變化),將盛葉圓片的4只燒杯置于距光源不同遠近的位置,如圖所示。
步驟4:10分鐘后統計4只燒杯中葉圓片浮起的數目。重復多次實驗,計算各組葉圓片浮起數目的平均值。
組別 燒杯與LED燈的距離/cm 葉圓片浮起數目的平均值/片
甲 5 7.5
乙 10 5.0
丙 15 4.2
丁 20 0.4
(1)該實驗探究的問題是     。
(2)每組燒杯中放入10片葉圓片而不是1片目的是     。
(3)實驗前菠菜是否需要進行暗處理?理由是     。
(4)小科根據表格得出光照強度越強,光合作用越強的結論。小明并不贊同,他認為葉圓片浮起可能是因為植物進行呼吸作用消耗了有機物且產生CO2導致的。請設計實驗進行驗證     。
39.為了探究溫度對植物光合作用的影響,小嘉進行了如下實驗:
【步驟】①選擇生長狀況一致的某種植物,隨機平均分成甲、乙、丙、丁、戊五組;
②將五組植物分別放置在溫度為20℃、25℃、30℃、35℃、40℃的環境中,其他環境條件相同且適宜;
③用儀器分別測定每組的光合作用速率(用CO2吸收量的相對值表示)。
【結果】
組別 甲組 乙組 丙組 丁組 戊組
溫度 20℃ 25℃ 30℃ 35℃ 40℃
CO2吸收量相對值 18.2 20.3 23.6 18.9 ﹣1.3
(1)二氧化碳吸收量的相對值越大說明植物光合作用的速率越     。
(2)根據實驗結果,可得出的結論是     。
(3)戊組實驗CO2吸收量的相對值為負值,原因是     。
40.胡楊的葉形隨著樹齡增長,自下而上會逐漸出現條形葉、卵形葉和鋸齒葉。為探究葉形對胡楊光合作用強度的影響,興趣小組設計了實驗并進行探究,實驗簡要步驟如下:
①將胡楊樹進行暗處理。
②在光照強度等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讓胡楊樹光照4小時。
③分別摘取三種葉形的葉片各1片,脫色處理后滴上碘液。實驗結果:三種葉片都變藍,且藍色深淺程度為鋸齒葉>卵形葉>條形葉。
(1)將胡楊樹先進行暗處理可以排除原有淀粉的干擾,其原理是     。
(2)如圖1所示為脫色環節,甲燒杯中裝有     。
(3)小明認為興趣小組的方案中有不合理之處,請指出     。
(4)如圖2所示為胡楊葉片在夏季晴朗的一天內吸收和釋放二氧化碳量隨時間變化的曲線圖,則一天中c點有機物積累的量     d點(選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41.如圖是探究光合作用產物的實驗裝置圖,實驗步驟如下。
①往燒杯中倒入水,放入金魚藻,再將漏斗倒扣在金魚藻上;
②在漏斗上倒扣一支裝滿水的試管;
③將整個裝置放在臺燈邊光照。一段時間后有氣泡產生,試管內液面下降;
④當試管內充滿氣體時,用大拇指在水中將試管口蓋住后取出;
⑤檢驗試管中的氣體,得出結論。
(1)步驟⑤中檢驗氣體的方法和觀察到的實驗現象是     。
(2)該實驗不需要對金魚藻進行暗處理,理由是     。
(3)如果要在原實驗的基礎上,探究光合作用的速率大小與光照強弱的關系,請寫出一種改變光照強弱的方法。     。
42.已知光合作用所產生的淀粉會儲存在葉片中,為探究“光合作用的條件和產物”,科學興趣小組用天竺葵設計的實驗如圖所示。
(1)正確的實驗步驟是①→    (填圖中序號,每圖只用一次)→⑥→漂洗并觀察現象。
(2)圖⑤內外燒杯中所盛放的液體A、B分別為     。
(3)若實驗操作規范正確,該實驗觀察到的現象是     。
(4)為了進一步探究光合作用的原料,該小組的同學選取圖③中某一正常生長的葉片黑暗處理一晝夜,先切斷主葉脈,隨后光照4小時,再進行淀粉檢驗,該實驗設計基于的假設是     。
43.學習光合作用的相關知識后,科學小組成員設計了一個實驗,探究光照強度對光合作用的影響。步驟、結果等如表:
Ⅰ.取材。取生長旺盛且長勢相同的灰莉葉片若干,避開葉脈,用直徑為1cm的打孔器制備若干圓形小葉片。
Ⅱ.排氣。將制備好的圓形小葉片置于大注射器內,堵住注射器前端開口并向外緩緩拉活塞,重復數次使小圓形葉片內部的氣體逸出。
Ⅲ.取完全相同的四只燒杯,分別裝入等體積NaHCO3溶液(一種能為植物提供CO2的溶液),分別放入10片小圓形葉片。將燒杯放置在溫度適宜的環境中,分別調節燒杯和光源的距離,觀察并記錄燒杯中?。實驗結果如下表所示。
燒杯 圓形小葉片 2%NaHCO3溶液 距光源距離 3min 6min 9min
甲 10片 20mL 15cm 2 4 8
乙 10片 20mL 30cm 1 2 6
丙 10片 20mL 45cm 0 1 4
丁 10片 20mL 黑暗 0 0 0
(1)實驗中,每個燒杯放入40片小圓形葉片面不是1片,是為了     。
(2)本實驗進行前,不需要對灰莉植株進行暗處理,現由是     。
(3)步驟Ⅲ中“?”應該填的內容是     。
(4)通過實驗,可能得出的結論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強度,隨光照強度的增強而增強,請你對該同學的結論作出評價     。
44.科學小組進行探究植物光合作用的實驗。
查閱資料:植物葉肉細胞的氧氣可積累在細胞間,使水中的葉片浮力增大,葉片上浮。
實驗裝置:光合作用探究箱(圖甲),箱內用木板分隔,分別放有透明玻璃水槽,箱頂裝有兩個可改變亮度和顏色的LED燈。
實驗步驟:①選擇長勢良好且一致的韭菜葉片,剪取等長的50小段放入水中,采取措施使韭菜葉片沉于水底。
②向兩個玻璃水槽中各加入300毫升冷開水,放入二氧化碳緩沖液,維持水中二氧化碳含量穩定,然后向水槽中各放入處理后的韭菜葉片25段。
③用遮光盒將左側玻璃水槽遮光(圖乙),經燈光照射一段時間后,有光照一側(右側)的韭菜小葉片都浮上水面,而遮光一側(左側)的韭菜小葉片始終處于沉底狀態(圖丙)。
(1)該實驗的自變量是     。
(2)根據實驗現象可得到的結論是     。
(3)光合作用受多種外界環境因素的影響,利用本實驗裝置還可以探究的問題是     。
45.小科在探究“環境因素對菠菜葉光合作用強度的影響”時,設計了如下實驗。
【實驗器材】打孔器、菠菜葉、注射器、燒杯、LED燈、秒表、刻度尺、量筒、蒸餾水、2%的NaHCO3溶液。
【實驗步驟】
步驟1:取生長旺盛的菠菜綠葉,用打孔器打出直徑為6mm的葉圓片40片,并用注射器抽去葉圓片內的氣體(抽氣處理使葉圓片內幾乎沒有氣體,在溶液中會下沉)。
步驟2:取4只相同規格的燒杯編號甲、乙、丙、丁,配制濃度為0.50%的NaHCO3溶液(可使溶液中的CO2濃度保持恒定),向4只燒杯中各加入20mL;再向各燒杯中放入10片抽氣后的葉圓片(均沉底)。
步驟3:取4盞相同規格的冷光源(不會引起溫度變化),將盛葉圓片的4只燒杯置于距光源不同遠近的位置,如圖所示。
步驟4:10分鐘后統計4只燒杯中葉圓片浮起的數目。重復多次實驗,計算各組葉圓片浮起數目的平均值。
組別 燒杯與LED燈的距離/cm 葉圓片浮起數目的平均值/片
甲 5 7.5
乙 10 5.0
丙 15 4.2
丁 20 0.4
(1)該實驗探究的問題是     。
(2)每組燒杯中放入10片葉圓片而不是1片目的是     。
(3)實驗前菠菜是否需要進行暗處理?理由是     。
(4)小科根據表格得出光照強度越強,光合作用越強的結論。小明并不贊同,他認為葉圓片浮起可能是因為植物進行呼吸作用消耗了有機物且產生CO2導致的。請設計實驗進行驗證     。
46.小金學習光合作用知識后,決定探究外界因素對植物光合作用速率的影響。
【實驗器材】
吸管、菠菜、注射器、燒杯、LED燈(冷光源)、秒表、刻度尺
【實驗步驟】
①取同一株菠菜上生理狀況相同的葉片,用打孔器在葉片上取葉圓片若干,放入有水的針筒中,如圖甲所示;
②用針筒抽取葉圓片內的空氣,使其能在水中下沉、如圖乙所示:
③將葉圓片取出放入含有CO2釋放劑的燒杯中,葉圓片沉于底部,如圖丙所示;
④以LED燈作為光源,放置在離燒杯10厘米處,記錄每個葉圓片上浮時間并計算出平均值;
⑤改變LED燈與燒杯的距離、使距離為20厘米、30厘米,重復上述實驗。
(1)該實驗中,小金探究的是     對光合作用速率的影響。
(2)當LED燈距燒杯越近,葉圓片上浮所需時間越短,請你解釋其中的原因     。
(3)小金對“不同顏色的光照對植物光合作用速率的影響”很感興趣,準備再做進一步探究,請你幫他設計一個實驗方案。光照顏色可以選用不同顏色的LED燈(白光、紅、綠、藍光)     。
47.以下為研究“不同光照條件對某植物光合作用相關因素的影響”后的實驗結果,請回答下列問題:
(1)在光照條件為     時,最有利于該植物的生長。
(2)據圖中信息可知,植物可通過     等方式增強對弱光的適應能力。
(3)取某張葉片的一部分(A)遮光處理,另一部分(B)不做處理,適宜光照2個小時后,在A、B對應部位截取相同面積的葉片,烘干稱重,分別記MA、MB,則MB﹣MA代表的含義是     。
48.為了提高大棚蔬菜種植產量,可以給大棚補充“氣肥(二氧化碳)”興趣小組設計了一個二氧化碳發生器,如圖所示,在貯酸桶內添加稀鹽酸,①號桶中間有多孔塑料板,多孔塑料板上存放塊狀石灰石。當棚內二氧化碳濃度低于設定值時,打開閥門A和B,將稀鹽酸注入①號桶,直到浸沒塊狀石灰石,再關閉閥門A,反應生成的二氧化碳通過管道到達大棚頂部再排放到棚內。
(1)為提高大棚蔬菜種植產量,給大棚補充“氣肥(二氧化碳)”,其科學依據是     。
(2)二氧化碳發生器把反應生成的二氧化碳送到大棚頂部排放的原因是     。
(3)當棚內二氧化碳濃度上升到一定值,需要停止反應時,只需要關閉閥門     (選填“A”或“B”)。一段時間后,反應就會停止。請簡要說明該裝置能控制反應停止的原因     。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第6課 光合作用
分層練習
1.如圖表示德國科學家薩克斯所做的實驗:在葉片照光2至4h后,經脫色、漂洗并用碘液處理,結果錫箔覆蓋的部分呈棕色,而不被錫箔覆蓋的部分呈藍色。實驗說明(  )
①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 ②光合作用需要光
③光合作用需要葉綠素 ④光合作用制造淀粉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答案】C
【解答】解:如圖所示某植物上的綠葉經陽光照射24h后,脫色并用碘液處理,結果錫箔覆蓋的部位不呈藍色,而不被錫箔覆蓋的部位呈藍色。該實驗葉片的一半曝光,一半用錫箔遮光,這樣形成一組對照組,既葉片的一部分見光,另一部分不見光,光是唯一的變量。又根據淀粉遇碘變藍的特性,見光的部分變藍說明有淀粉存在,遮光的部分沒有變藍而呈現碘蒸氣的顏色,說明未制造淀粉。因此通過此實驗我們可以證明:見光的綠葉在光下制造了淀粉,未見光的綠葉不能制造淀粉。因此光合作用需要光,產物是淀粉。
故選:C。
2.如圖表示葉在夏季一天中氧氣的凈吸收速率。請分析,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
A.曲線中A點表示葉片沒有進行光合作用
B.曲線中B點表示光合作用釋放氧氣的速率與呼吸作用吸收氧氣的速率的差值達到最大
C.曲線中BC段上升的原因是光照強度減弱
D.曲線中DE段上升的原因是氣孔關閉
【答案】B
【解答】解:光合作用釋放氧氣,呼吸作用消耗氧氣。
A、曲線中A點表示光合作用產生的氧氣等于呼吸作用吸收的氧氣,光合作用與呼吸作用平衡,A錯誤;
B、曲線中B點表示光合作用釋放氧氣的速率與呼吸作用吸收氧氣的速率的差值達到最大,B正確;
C、曲線中BC段上升的原因是光照強度過強,葉片表皮上的部分氣孔會關閉,C錯誤;
D、曲線中DE段上升的原因是光線減弱,導致光合作用減弱。D錯誤。
故選:B。
3.“綠葉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實驗中,經過圖一所示的暗處理后,下列敘述中不正確的是(  )
A.圖二中遮光部分和未遮光部分形成對照
B.圖三的作用是褪去葉片中的綠色
C.圖四中遮光部分滴加碘酒后變藍色
D.此實驗的結論是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能產生淀粉
【答案】C
【解答】解:A、圖二中遮光部分和未遮光部分形成對照,實驗變量是光照,A正確。
B、圖三小燒杯中酒精的作用是溶解葉綠素。把葉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燒杯中目的是用酒精溶解葉片中的葉綠素,便于觀察,所以酒精的作用是褪去葉片中的綠色,B正確。
C、葉片的遮光部分沒有光不能進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因此圖四中遮光部分滴加碘液后不變藍色,C錯誤。
D、見光的綠葉在光下制造了淀粉,未見光的綠葉不能制造淀粉,因此此實驗的結論是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的產物是淀粉,D正確。
故選:C。
4.2023年3月某團隊在我國云南發現新物種龍陵秋海棠,某校項目學習小組對秋海棠進行系列觀察與實驗,請回答問題。如圖所示為密閉培養室中,放置秋海棠和無秋海棠情況下,一天中氧氣濃度變化曲線圖。為證明秋海棠能夠提高室內氧氣濃度,需要比較的兩個時間點是(  )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D
【解答】解:圖中④與①比較,氧氣濃度大,說明秋海棠通過光合作用產生的氧氣大于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氣,可見秋海棠能夠提高室內氧氣濃度。
故選:D。
5.黑暗條件下,將金魚藻放在4支盛有水的試管中,再分組放置在離白熾燈不同距離處。打開白熾燈,一段時間后統計到的氣泡數目如圖所示。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試管與燈的距離代表光照的強度
B.每組實驗需重復多次,求平均值
C.產生的氣泡數與距離大小呈正比
D.若關閉燈源,所得數據將有變化
【答案】C
【解答】解:AC、從實驗現象得出的數據可知,距離燈越近,金魚藻產生的氧氣(氣泡)就越多,由于距離近光照會變強,距離遠光照會變弱,所以這一現象說明,試管與燈的距離代表光照的強度,產生的氣泡數與距離大小呈反比,A正確,C錯誤。
B、為避免實驗的偶然性,減少實驗誤差,每組實驗需重復多次,求平均值,C正確。
D、從曲線圖中的數據可知,光照強度不同,產生的氣泡數目不同,若關閉燈源,所得數據將有變化,D正確。
故選:C。
6.如圖是某同學驗證“綠葉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實驗的部分步驟。下列有關實驗過程和實驗現象的分析錯誤的是(  )
A.步驟甲是為了消耗葉內原有淀粉
B.步驟乙是為了形成對照
C.步驟丙中小燒杯內是酒精,可以溶解葉綠素
D.步驟丁的現象說明光合作用需要光和水
【答案】D
【解答】解:A、選作實驗的植物實驗前已經進行了光合作用,葉片里面儲存了豐富的有機物(如淀粉),若不除去會對實驗結果造成影響。所以,步驟甲是為了消耗葉內原有淀粉,A正確;
B、用不透光的黑紙片把葉片的一部分從上下兩面遮蓋起來,放置陽光下照射一段時間。遮光處理時,除了光照不同外,其他條件都相同,故步驟乙,可形成對照實驗,實驗變量是光照,B正確;
C、把葉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燒杯中,隔水加熱,使葉片含有的葉綠素溶解到酒精中至葉片變成黃白色,便于觀察到淀粉遇碘變藍的顏色反應。所以,步驟丙中小燒杯內是酒精,可以溶解葉綠素,C正確;
D、葉片見光部分產生了淀粉,遮光部分沒有產生淀粉,說明光是綠色植物制造有機物不可缺少的條件。可見,步驟丁的現象說明光合作用需要光,D錯誤。
故選:D。
7.如圖表示綠色植物在不同光照強度下,釋放氧氣與吸收氧氣的情況。圖中哪一段光合作用強度不斷增加且大于呼吸作用(  )
A.ab B.bc C.cd D.ad
【答案】B
【解答】解:圖示表示綠色植物在不同光照強度下,釋放氧氣與吸收氧氣的情況:其中a點表明植物只吸收氧氣,說明a點植物只進行呼吸作用而不進行光合作用;曲線ab段表示綠色植物進行光合作用,但是不如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氣多;b點為零界點,表明b點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與呼吸作用放出的正好相等;bc段光合作用隨著光照強度的增強光合作用增強釋放的氧氣增多,表示隨著光照強度增加,光合作用增強,并且光合作用強度大于呼吸作用強度;cd表示表示光合作用強度不再增加,原因是部分氣孔處于關閉狀態。
故選:B。
8.國際頂尖雜志《科學》刊登消息:我國中科院科學家首次在實驗室利用二氧化碳合成淀粉,實現了光能到化學能的轉換,這相當于綠色植物(  )
A.分解有機物,釋放能量
B.分解有機物,儲存能量
C.合成有機物,釋放能量
D.合成有機物,儲存能量
【答案】D
【解答】解: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在葉綠體里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機物,釋放氧氣,同時把光能轉變成化學能儲存在合成的有機物中的過程,其場所是葉綠體。光合作用的實質是制造有機物,儲存能量,ABC不符合題意,D符合題意。
故選:D。
9.如圖是植物生長時不同物質進出葉片的示意圖,其中a、b可通過氣孔進出葉片,c、d可通過葉柄進出葉片。研究光合作用時,下列描述正確的是(  )
A.a表示二氧化碳,b表示氧氣
B.b表示二氧化碳,a表示氧氣
C.c表示二氧化碳,d表示氧氣
D.d表示二氧化碳,c表示氧氣
【答案】A
【解答】解:綠色植物通過葉綠體,利用光能將二氧化碳和水轉變成儲存能量的有機物,并釋放出氧氣的過程,叫做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在光照下,葉片進行光合作用時,a表示二氧化碳由氣孔進入,b表示氧氣,由氣孔釋放出來,c是水通過導管向上運輸,d是有機物通過篩管向下運輸。
故選:A。
10.樂樂為了研究植物的光合作用做了如下實驗。下列有關實驗的分析正確的是(  )
A.a組中產生的氣泡主要是二氧化碳氣體
B.上述實驗表明水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條件
C.a組和b組對照,可以證明光照是光合作用的條件
D.b組和c組對照,可以證明光合作用場所是葉綠體
【答案】C
【解答】解:A、在光下,該裝置中的含葉綠體的濾液進行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產生氧氣,a組中產生的氣泡主要是氧氣,錯誤。
B、上述實驗a和c對照,實驗變量是葉綠體,可以證明光合作用場所是葉綠體,不能證明水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條件,錯誤。
C、a組和b組對照,實驗變量是光照,可以說明光照是光合作用的條件,正確。
D、b組和c組對照,有光照和葉綠體兩個變量,不可以證明光合作用場所是葉綠體,錯誤。
故選:C。
11.市面上有一款氣培箱(如圖),它不需要土壤就可以讓植物茁壯成長。該箱體由透明玻璃制成,其頂部有3排LED燈,5個小凹槽能同時種植植株,植株根部“懸于”玻璃箱中,不與營養水接觸。其原理是利用內部馬達的震動,將帶有營養成分的水霧化,從而直接被植物根部吸收。下列有關氣培箱的說法錯誤的是(  )
A.透明的玻璃箱體,有利于根接受光照,進行光合作用
B.頂部的LED燈能彌補光照不足,增強植物的光合作用
C.根“懸于”箱中,沒有與營養水接觸,防止植物爛根
D.同時能種植5株小植株,體現了合理密植的科學思想
【答案】A
【解答】解:A、根細胞不含葉綠體,不能進行光合作用,A錯誤。
B、頂部的LED燈能彌補光照不足,增強植物的光合作用,B正確。
C、根“懸于”箱中,沒有與營養水接觸,是利用內部馬達的震動,將帶有營養成分的水霧化,從而直接被植物根部吸收,防止植物爛根,C正確。
D、同時能種植5株小植株,能夠充分利用光照,有利于提高光合作用效率,體現了合理密植的科學思想,D正確。
故選:A。
12.如圖表示生長著大量綠藻的池塘一天內水中二氧化碳濃度的變化情況(晴天日出、日落時間分別為6:00和18:00),正確的是(  )
A. B.
C. D.
【答案】B
【解答】解:0點~6點沒有光綠藻不進行光合作用而進行呼吸作用釋放二氧化碳,因此二氧化碳濃度增加;6點~18點綠藻進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而且綠藻光合作用強度大于呼吸作用強度,因此導致二氧化碳濃度逐級減少;18點~24點綠藻不進行光合作用而進行呼吸作用釋放二氧化碳,導致二氧化碳濃度增加。所以”如圖表示生長著大量綠藻的池塘一天內水中二氧化碳濃度的變化情況(晴天日出、日落時間分別為6:00和18:00)“,正確的是B。
故選:B。
13.如圖是測定一密閉蔬菜大棚內24小時氧氣含量變化曲線,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一天中d點光合作用最強
B.e點光合作用比c點強
C.這一天大棚蔬菜中有機物得到積累
D.一天中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機物等于光合作用產生的有機物
【答案】C
【解答】解:A、d點對應傍晚18點,植物進行了一天的光合作用,釋放了大量的氧氣,所以d點不是d一天中光合作用最強的點,錯誤。
B、e點是24時,沒有光線,不能進行光合作用,c點有光照,能進行光合作用,e點光合作用不比c點強,錯誤。
C、e點氧氣的含量多于a點氧氣的含量,說明一天24小時,植物光合作用產生的有機物比呼吸作用消耗的多,有機物得到更多積累,產量有所提高,正確。
D、e點氧氣的含量多于a點氧氣的含量,表明光合作用的強度大于呼吸作用的強度,一天中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機物小于光合作用產生的有機物,錯誤。
故選:C。
14.為探究溫度對某植物光合作用與呼吸作用的影響,興趣小組以溫度為變量進行實驗。分別測出在光照與黑暗下植物體吸收和釋放二氧化碳的速率,并繪成如圖。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  )
A.從 5℃到 35℃,溫度越高該植物的呼吸作用越強
B.光照時間相同,植物在 25℃條件下積累的有機物最多
C.圖中兩曲線的交點表示光合作用消耗的二氧化碳與呼吸作用釋放的二氧化碳量相等
D.光照時間相同,在 35℃條件下植物光合作用消耗的二氧化碳多于 25℃
【答案】C
【解答】解:A、從坐標圖可以看出,從5℃到 35℃,溫度越高該植物的呼吸作用越強,A正確;
B、圖示中在25℃的時候,光照時下植物吸收二氧化碳速率最大,積累的有機物最多,B正確;
C、光合作用的二氧化碳消耗量等于光照下二氧化碳的吸收量加上黑暗中呼吸作用釋放的二氧化碳,因此圖中兩曲線的交點處光合作用消耗的二氧化碳較多,C錯誤;
D、根據C選項的解析,光照時間相同,在 35℃條件下植物光合作用消耗的二氧化碳為:3+3.5=6.5(mg/h),而 25℃時消耗的二氧化碳為:3.75+2.25=6(mg/h),D正確。
故選:C。
15.如圖兩條曲線分別表示某植株一晝夜內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強度隨時間的變化情況,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
A.ab段植物只進行呼吸作用
B.d點時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強度相等
C.該植株一晝夜內在f點時有機物總量最多
D.c點時光合作用強度減弱,是因為光照強度減弱
【答案】B
【解答】解:A、由題圖可知,ab段植物能夠進行呼吸作用、也能進行光合作用,A錯誤;
B、d點是兩條曲線的交點,表示光合作用強度和呼吸作用強度相等,B正確;
C、d點時,光合作用強度和呼吸作用強度相等。當超過d點時由于光照減弱,光合作用強度小于呼吸作用強度,植物體內的有機物開始出現消耗。因此,d時達到一天中有機物積累的最大值,C錯誤;
D、在夏日中午12時左右光合作用強度明顯減弱,是因為此時溫度很高,蒸騰作用很強,氣孔大量關閉,二氧化碳供應減少,導致光合作用強度明顯減弱。
可見,c點時光合作用強度減弱,是因為氣孔部分關閉,二氧化碳進入減少引起的,不是因為光照強度減弱,D錯誤。
故選:B。
16.如圖為光合作用示意圖。據圖分析,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X表示氧氣
B.Y表示二氧化碳
C.光照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條件
D.有機物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答案】C
【解答】解:A、圖中X表示二氧化碳進入葉,A錯誤。
B、Y表示氧氣被釋放到大氣中,B錯誤。
C、光合作用的公式:二氧化碳+水有機物(儲存著能量)+氧。根據光合作用的表達式可知:光合作用的必要條件是光照,正確。
D、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產物是有機物(儲存著能量)和氧。B錯誤。
故選:C。
17.如圖是表示在光照強度一定的情況下,溫室中某種蔬菜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強度(用單位時間合成或分解有機物量來表示)受溫度影響的曲線圖。據圖可以得出的結論是(  )
A.植物生長最快的溫度就是光合作用強度最大時的溫度
B.在0℃時,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強度為0
C.在一定溫度范圍內,提高溫度能增大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強度
D.光合作用的強度隨溫度升高而增大
【答案】C
【解答】解:由圖可以知道:在一定范圍內,溫度越高,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越強。
A、植物的生長與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有關,所以植物生長最快的溫度不一定就是光合作用最強的時候,還要看呼吸作用的強度,不符合題意。
B、由圖可知,在0℃時,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強度均不為0,不符合題意。
C、由圖可知,在一定溫度范圍內,溫度越高,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越強,所以提高溫度能增大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強度,符合題意。
D、由圖可知,在一定溫度范圍內,溫度越高,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越強,當溫度達到一定值時,由于溫度高,氣孔關閉,所以導致光合作用減弱。
故選:C。
18.葉面積指數是指單位土地面積上植物的總葉面積,葉面積指數越大,葉片交錯重疊程度越大.如圖表示葉面積指數與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兩個生理過程的關系.下列敘述中,錯誤的是(  )
A.A點時,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強度相等
B.兩條曲線圍成的部分代表有機物的積累量
C.葉面積指數大約為5時,對農作物增產最有利
D.葉面積指數超過7時,有機物不再積累
【答案】D
【解答】解:A、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強度相交于A點,體現了兩者的強度相等,A正確;
B、農作物積累量是光合作用強度于呼吸作用強度之差,兩條曲線圍成的部分代表有機物的積累量,B正確;
C、葉面積指數大約為5時,光合作用強度與呼吸作用強度之差最大,即農作物積累量最大,C正確;
D、圖中農作物積累量是光合作用強度與呼吸作用強度之差,葉面積指數在7﹣9時,光合強度大于呼吸強度,有有機物的積累,只是積累量較之前少,超過9時,農作物才減產,D錯誤。
故選:D。
19.樂樂通過甲乙兩組對照裝置進行探究,其目的是驗證(  )
A.光照是光合作用的條件
B.氧氣是光合作用的產物
C.水分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D.CO2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答案】D
【解答】解:甲乙兩組對照裝置唯一不同的地方是:甲中是清水,乙中是氫氧化鈉溶液,氫氧化鈉溶液能吸收玻璃鐘罩內的二氧化碳,兩組的變量是有無二氧化碳。所以,D正確。
故選:D。
20.小金為探究光合作用需要的原料,使用了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
A.甲、乙瓶中液體取量可以不相等
B.甲、乙瓶瓶塞是否塞緊對實驗沒有影響
C.實驗探究的光合作用需要的原料是二氧化碳
D.實驗結束時乙中葉片滴加碘液會變藍
【答案】C
【解答】解:A、對照實驗除了該條件不同以外,其他條件都相同的實驗,甲、乙瓶中液體取量必須相等,A錯誤。
B、氫氧化鈉可以吸收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因此甲、乙兩裝置唯一的變量是有無二氧化碳,形成以有無二氧化碳為變量的對照試驗,甲、乙瓶瓶塞是否塞緊對實驗有影響,B錯誤。
C、觀察實驗裝置可知,該生物興趣小組是想以二氧化碳為變量設置一組對照實驗,來驗證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C正確。
D、淀粉有遇碘變藍的特性。甲裝置中由于有二氧化碳,可以進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因此滴加碘液會變藍,而乙裝置由于瓶內無二氧化碳,光合作用缺乏原料,因此不能制造淀粉,故滴加碘液不會變藍色,D錯誤。
故選:C。
21.有人說“包括人類在內的其他生物是‘攀附’著植物的莖蔓才站在這個星球上的。”這句話道出了綠色植物光合作用的重要意義。下列關于光合作用的意義,說法錯誤的是(  )
A.為動物和人類提供食物
B.為自身生活提供氧氣
C.為自身生活提供無機鹽
D.為動物和人類提供能量
【答案】C
【解答】解:ABD、光合作用是一切生物生存、繁衍和發展的根本保障。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機物不僅能滿足自身生長、發育和繁殖的需要,而且為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了基本的食物來源,其產生的氧氣是生物圈的氧氣的來源,正確;
C、光合作用不能為自身生活提供無機鹽,錯誤;
故選:C。
22.氣孔是氧氣、二氧化碳出入及水分散失的門戶,當保衛細胞含水量多時氣孔大(如圖甲),含水量少時氣孔小甚至關閉(如圖乙)。下列敘述中正確的是(  )
A.將葉片浸入濃鹽水中,氣孔將如圖甲所示
B.保衛細胞的形狀能改變是因為沒有細胞壁
C.蒸騰作用能在溫度偏高的情況下有效降低葉片溫度
D.植物體光合作用強弱與保衛細胞的含水量關系不大
【答案】C
【解答】解:A、鹽水的濃度比較大,將葉片浸入濃鹽水,細胞會失水,氣孔將會變小甚至關閉,A錯誤。
B、由分析知道:保衛細胞形狀能改變與細胞的含水量有關,B錯誤。
C、在汽化過程中要吸熱,所以植物進行蒸騰作用能帶走葉片的部分熱量,C正確。
D、氣孔的張開與關閉是由保衛細胞的含水量決定的,氣孔的狀態直接影響氣體的進出,從而會影響光合作用的強度。D錯誤。
故選:C。
23.我國宣布力爭于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即二氧化碳的排放與吸收互相平衡(如圖)。下列途徑中屬于吸收二氧化碳的是(  )
A.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B.化石燃料的燃燒
C.微生物的氧化分解 D.生物的呼吸作用
【答案】A
【解答】解:A、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消耗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同時釋放氧氣,維持生物圈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氣的濃度處于相對的平衡狀態,A正確;
B、化石燃料的燃燒,會產生二氧化碳氣體,B錯誤;
C、微生物的氧化分解,會產生二氧化碳氣體,C錯誤;
D、生物的呼吸作用吸收氧氣,釋放二氧化碳,D錯誤。
故選:A。
24.將一顆1克重的樟樹種子種到土地里幾年后長城100多千克的大樟樹,樟樹能夠增重,主要來自于(  )
A.土壤中的無機鹽 B.陽光
C.氧氣 D.二氧化碳
【答案】D
【解答】解:綠色植物由根吸收來的水,99%以上的水都通過蒸騰作用以水蒸氣的形式從葉片的氣孔散發到大氣中去了,只有約1%被植物體利用,用于細胞的構建以及光合作用的原料。光合作用是綠色植物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機物,釋放氧氣,同時把光能轉變成化學能儲存在合成的有機物中的過程。由題意可知,將一顆1克重的樟樹種子種到適宜樟樹生長的土地里,幾年后長成100多公斤重的大樟樹。增加的重量主要來源于章樹通過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機物的重量,而光合作用的原料是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和土壤中的水。
故選:D。
25.圖中表示一段時間內某植物葉片吸收二氧化碳與光照強度關系示意圖。以下分析正確的是(  )
A.ab段表示該植物不進行光合作用
B.bc段表示該植物的光合作用不斷增強
C.b點表示該植物既不進行光合作用,也不進行呼吸作用
D.cd段表示該植物的光合作用不再進行
【答案】B
【解答】解:A、ab段植物吸收的二氧化碳低于零表示植物進行呼吸作用強度大于光合作用強度,植物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小于呼吸作用釋放二氧化碳。A錯誤;
B、光合作用隨著光照強度的增強光合作用增強吸收的二氧化碳增多,呼吸作用強度不變,所以吸收的二氧化碳逐漸增多,bc段表示該植物的光合作用隨光照強度的增強而增強。B正確;
C、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呼吸作用釋放二氧化碳,b點的二氧化碳吸收相對量為零,表示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量等于呼吸作用釋放的二氧化碳量。C錯誤;
D、cd短表示光合作用趨于穩定,D錯誤。
故選:B。
26.位于海淀溫泉鎮的草莓種植基地,采用“5G智能溫室環境控制系統”進行管理。下列管理措施不合理的是(  )
A.監測土壤含水量,以便合理灌溉
B.監測光照強度,光弱時自動補光
C.監測溫度,以及時減小晝夜溫差
D.監測二氧化碳濃度,以及時增補
【答案】C
【解答】解:A、監測土壤含水量,以便合理灌溉,保證植物生長所需的水分,這樣能通過為光合作用提供充足的原料(水和無機鹽)增強光合作用強度,有利于提高作物產量,A不符合題意;
B、植物只有在光下才能進行光合作用,在一定范圍內,光照強光合作用旺盛,監測光照強度,光弱時自動補光,有利于提高作物產量,B不符合題意;
C、一般而言,在一定的溫度范圍內,呼吸強度隨著溫度的升高而增強。根據溫度對呼吸強度的影響原理,夜間,植物不能進行光合作用,還要進行呼吸作用,及時減小晝夜溫差,呼吸作用強,不利于提高大棚草莓產量,C符合題意;
D、二氧化碳是綠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在一定范圍內提高二氧化碳的濃度能提高光合作用的速率,監測二氧化碳濃度,以及時增補,有利于提高作物產量,D不符合題意。
故選:C。
27.甲、乙兩種植物二氧化碳的吸收量隨光照強度的變化趨勢如圖所示,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
A.光照強度為0時,甲和乙釋放的二氧化碳量相同
B.光照強度為a時,乙不進行光合作用
C.光照強度為c時,甲和乙合成的有機物量相同
D.光照強度為d時,可表明甲更適合強光照下生長
【答案】D
【解答】解:A、光照強度為0時,甲和乙釋放的二氧化碳量不同,A錯誤;
B、光照強度為a時,乙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相等,B錯誤;
C、據圖可見:從0到c點甲吸收的二氧化碳比乙吸收的二氧化碳多,所以光照強度為c時,甲和乙合成的有機物量不同,C錯誤;
D、據圖可見:甲的代謝比乙的代謝旺盛,可表明甲更適合強光照下生長,D正確。
故選:D。
28.模型可以揭示客觀對象的形態、特征和本質。已知線粒體是細胞進行有氧呼吸(消耗氧氣,產生二氧化碳)的主要場所,下列模型能正確反映晴朗白天植物葉肉細胞氧氣和二氧化碳運輸情況的是(  )
A.
B.
C.
D.
【答案】A
【解答】解:葉綠體是光合作用的場所,植物光合作用的吸收二氧化碳,釋放氧氣;線粒體是呼吸作用的場所,植物呼吸作用的吸收氧氣,釋放二氧化碳。晴朗白天植物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所以能正確反映晴朗白天植物葉肉細胞氧氣和二氧化碳運輸情況的是選項A所示的模型。
故選:A。
29.如圖是某植物在夏季一天24小時內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的活動強度變化曲線,根據如圖所示分析合理的是(  )
A.ad之間表示光合作用弱于呼吸作用
B.d點時刻是一天中該植物有機物含量最多的時刻
C.曲線Ⅱ為植物的光合作用變化曲線
D.一天中光照越強,光合作用強度越大
【答案】B
【解答】解:AC、曲線Ⅰ只在白天進行,而曲線Ⅱ白天、黑夜都進行,可判定曲線Ⅰ代表光合作用,Ⅱ曲線代表呼吸作用。結合題圖可知,在ad之間,曲線Ⅰ在曲線Ⅱ之上,表示光合作用強于呼吸作用,AC錯誤;
B、d點是兩條曲線的交點,表示光合作用強度和呼吸作用強度相等。當超過d點時由于光照減弱,光合作用強度小于呼吸作用強度,植物體內的有機物開始出現消耗。因此,d點時刻是一天中該植物有機物含量最多的時刻,B正確;
D、夏日中午,光照太強,溫度很高,植物蒸騰作用很強,氣孔大量關閉,二氧化碳供應減少,導致光合作用強度明顯減弱,曲線會表現為圖中bc段的下降趨勢,D錯誤。
故選:B。
30.如圖1是測定光合作用速率的裝置示意圖,放一段新鮮綠葉和CO2緩沖液(能使裝置內的CO2濃度始終保持穩定)。在不同的光照條件下,測得毛細刻度管1小時內的氣體體積變化,如圖2所示。
(1)在一定光照條件下,一段時間后,發現紅色液柱向右移動,說明此時光合作用  強于  呼吸作用(填“強于”或“弱于”)。
(2)本實驗目的是測定綠葉光合作用時  放出氧氣  (選填“吸收二氧化碳”或“放出氧氣”)的速率。
(3)當光照強度15千勒克斯時,這片綠葉在1h內光合作用產生氧氣的體積為  200  mL。(提示:綠葉呼吸作用強度不變)
【答案】(1)強于
(2)放出氧氣
(3)200
【解答】解:(1)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呼吸作用釋放二氧化碳;光合作用釋放氧氣,呼吸作用吸收氧氣。圖1中,二氧化碳緩沖液能使裝置內的二氧化碳濃度始終保持穩定。在一定光照條件下,一段時間后,發現紅色液柱向右移動,說明此時新鮮綠葉產生了氧氣,瓶內氣壓增大,推動紅色液滴向右移動。可見,該光照條件下,光合作用強于呼吸作用。
(2)弱光條件下,光合作用小于呼吸作用,瓶內新鮮綠葉吸收氧氣,紅色液滴向左移動;光強在某程度時,光合作用等于呼吸作用,紅色液滴不移動;光較強時,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瓶內新鮮綠葉釋放氧氣,紅色液滴向右一點。結合題圖2可知,本實驗目的是測定綠葉在不同的光照條件下,進行光合作用時,放出氧氣的速率。
(3)光合作用產生的總氧氣=釋放到外界的氧氣+呼吸消耗的氧氣。結合題圖2可知,當光照強度為0時,這片綠葉在1h內進行呼吸作用吸收氧氣的體積為50mL。由于綠葉呼吸作用強度不變,當光照強度15千勒克斯時,這片綠葉能進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釋放到外界的氧氣是150mL,故其在1h內光合作用產生氧氣的體積為:150+50=200mL。
故答案為:
(1)強于
(2)放出氧氣
(3)200
31.如圖甲,小明將一盆綠色植物放在鐘罩內,鐘罩口涂凡士林進行密封,并置于室外進行培養。用濃度傳感器測定一天中該鐘罩內濃度的變化情況,并繪制成如圖乙曲線。
(1)鐘罩口涂凡士林的目的是  起到密封的作用,切斷植物與外界大氣的氣體交換  。
(2)該植物經過一天的培養后,其體內有機物含量將  增加  。(填“增加”、“減少”或“不變”)
(3)空氣中含氧較高時會令人心曠神怡。據圖分析,你建議人們外出到公園等綠色植物較多的地方進行散步的時間為  18  時左右。
【答案】(1)起到密封的作用,切斷植物與外界大氣的氣體交換
(2)增加
(3)18
【解答】解:(1)凡士林不透氣,鐘罩口涂凡士林的目的是起到密封的作用,切斷植物與外界大氣的氣體交換。
(2)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呼吸作用釋放二氧化碳;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呼吸作用分解有機物。綠色植物放在鐘罩內,鐘罩口涂凡士林進行密封,結合曲線圖可知,該植物經過一天的培養后,24時刻裝置內的二氧化碳濃度低于0時刻的二氧化碳濃度,說明植物總光合作用強度大于總呼吸作用強度,其體內有機物含量將增加。
(3)光合作用需要光,呼吸作用有光無光都可進行;光合作用釋放氧氣,呼吸作用吸收氧氣。圖二中6點~18點,光合作用的強度大于呼吸作用的強度,植物不斷吸收二氧化碳、釋放氧氣,因此18點時,林中的氧氣濃度最高。空氣中含氧較高時會令人心曠神怡。所以,建議人們外出到公園等綠色植物較多的地方進行散步的時間為18時左右。
故答案為:
(1)起到密封的作用,切斷植物與外界大氣的氣體交換
(2)增加
(3)18
32.技術人員對葡萄的種植進行了相關的研究,從而幫助果農提高葡萄的產量。圖甲中①②③分別表示葡萄葉片進行的三大生理作用,圖乙表示夏季晴天某葡萄大棚一天24小時內測得的二氧化碳濃度的變化情況(密閉狀態測定)。請據圖回答下列問題:
(1)圖甲中②表示葡萄葉片進行的生理作用是  蒸騰作用  。
(2)根據圖乙的曲線判斷植物一天24小時內,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機物的總量  大于  (選填“大于”或者“小于”)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機物的總量,一天內有機物積累最多的是圖乙曲線中的  D  點。
(3)為提高葡萄的產量,請你為葡萄種植戶提一條建議: 延長光照時間(或定時通風等)  。
【答案】(1)蒸騰作用;
(2)大于;D;
(3)延長光照時間(或定時通風等)。
【解答】解:(1)水分從活的植物體表面以水蒸氣狀態散失到大氣中的過程,叫做蒸騰作用。故由圖甲可知,②表示葡萄葉片進行的生理作用是蒸騰作用。
(2)由圖乙可知,E點的二氧化碳濃度小于A點,則說明一天24小時內植物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的量大于呼吸作用產生二氧化碳的量,故說明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機物的總量大于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機物的總量。曲線BD段二氧化碳濃度持續降低,說明此時間段光合作用強度大于呼吸作用強度,有機物得以積累,故一天內有機物積累最多的是圖乙曲線中的D點。
(3)運用光合作用的原理,可提高葡萄的產量,故為葡萄種植戶提的建議有:延長光照時間、定時通風等。
故答案為:(1)蒸騰作用;
(2)大于;D;
(3)延長光照時間(或定時通風等)。
33.將某綠色植物的葉片放在特定裝置中,研究在不同溫度和光照條件下(圖中的勒克斯是光照強度的單位)的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測得數據如圖所示。
(1)從本實驗可以得出的結論是  (在一定范圍內)呼吸速率隨溫度升高而加快;光合速率隨溫度升高而加快;光合速率隨光照增強而加快  。
(2)該葉片在20℃時的呼吸速率是10℃時呼吸速率的  3  倍。
(3)20℃、2萬勒克斯光照時,葉片每小時通過光合作用產生氧氣  7.5  毫克。
【答案】見試題解答內容
【解答】:解答:解:(1)根據圖示可以看出植物的呼吸速率和光合速率與溫度以及光照強度的關系:(在一定范圍內)呼吸速率隨溫度升高而加快;光合速率隨溫度升高而加快;光合速率隨光照增強而加快;
(2)由圖示可知,在黑暗的條件下,20℃2個小時內氧氣的吸收量為3毫克,而在10℃2個小時內氧氣的吸收量為1毫克,所以該葉片在20℃時的呼吸速率是10℃呼吸吸速率的3倍;
(3)由圖示可知,20℃、2萬勒克斯光照時,該葉片在2個小時內釋放出的氧氣的量為15毫克,所以20℃、2萬勒克斯光照時,該葉片每小時通過光合作用產生氧氣的質量為7.5毫克.
故答案為:
(1)(在一定范圍內)呼吸速率隨溫度升高而加快;光合速率隨溫度升高而加快;光合速率隨光照增強而加快;
(2)3;
(3)7.5.點評:
34.某種牽牛花(如圖所示)清晨是粉紅色,下午卻變成藍紫色.這是由于牽牛花中含有一種遇酸變紅,遇堿變藍的色素,牽牛花清晨呈粉紅色是因為經過一夜的呼吸作用,細胞內的 二氧化碳  含量增高,細胞液呈酸性;白天則由于 光合  作用,細胞內該物質含量降低,花由粉紅色逐漸變成藍紫色.
【答案】見試題解答內容
【解答】解:晚上牽牛花主要進行呼吸作用,釋放出較多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溶于水形成碳酸,故細胞液呈酸性,白天主要進行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釋放氧氣,所以細胞內二氧化碳含量降低;
所以牽牛花因晚上的呼吸作用清晨細胞內二氧化碳含量高,細胞液顯酸性,花的顏色是紅色.因光合作用,下午細胞內CO2含量低,細胞液酸性消失,花的顏色變藍,正符合紫色石蕊試液遇酸變紅色、遇堿變藍色的特性.所以這種物質的性質類似與石蕊試液.
故答案為:二氧化碳;光合
35.光合作用對維持自然界的碳一氧平衡起了重要作用,植物進行光合作用具體場所主要是在葉肉細胞的  葉綠體  中。如圖,在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過程中,除需要CO2作為原料外,還需要的物質①是  H2O  (填化學式)。植物光合作用的能量轉化是將太陽能轉化為  化學能  。
【答案】葉綠體;H2O;化學能
【解答】解:圖示表示的是光合作用的過程,場所主要是在葉肉細胞的葉綠體里。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機物,釋放氧氣,同時把光能轉變成化學能儲存在合成的有機物中的過程,因此在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過程中,除需要CO2作為原料外,還需要的物質①是H2O。植物光合作用的能量轉化是將太陽能轉化為化學能。
故答案為:
葉綠體;H2O;化學能
36.為了探究綠色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條件,小樂利用銀邊天竺葵(銀邊部分的細胞中無葉綠素,呈白色)開展如下實驗:
①將銀邊天竺葵放在黑暗的地方一晝夜。
②如圖甲所示,選定一片葉,對其不同區域按表中方式進行處理,然后放在陽光下照射4小時。
③用碘液檢驗葉片不同區域是否有淀粉生成,相關實驗現象如表所示。
葉片區域 實驗處理 實驗現象
A 綠色部分 不做處理 變藍
B 銀邊部分 不做處理 不變藍
C 銀邊部分 黑色卡紙遮光 不變藍
D 綠色部分 黑色卡紙遮光 不變藍
(1)進行步驟①的目的是  將葉片內原有的淀粉轉運或消耗殆盡  。
(2)進行步驟③,需對葉片進行處理,其正確順序應為圖乙中的: bca  (按序填寫字母)。
(3)對比葉片的  A、B  (填寫字母)兩個區域,可知綠色植物進行光合作用需要葉綠素。此外,該實驗還能得出的結論是  光合作用的必備條件是光,光合作用能合成淀粉  。
【答案】(1)將葉片內原有的淀粉轉運或消耗殆盡
(2)bca
(3)A、B;光合作用的必備條件是光,光合作用能合成淀粉。
【解答】解:(1)實驗需排除葉片內原有的淀粉對實驗結果的干擾,故進行步驟①暗處理的目的是將葉片內原有的淀粉轉運或消耗殆盡。
(2)進行步驟③滴加碘液,需先對葉片進行b脫色處理,脫色后進行c漂洗,最后a滴加碘液,并漂洗后觀察。
(3)由表格可知,葉片A區域和B區域除葉綠素外其他實驗條件都相同,故對比葉片的A、B兩個區域,可知綠色植物進行光合作用需要葉綠素。此外,葉片的A區域和D區域形成以光為變量的對照實驗,已知淀粉具有遇碘變藍的特性,故該實驗還能得出的結論是光合作用的必備條件是光,光合作用能合成淀粉。
故答案為:(1)將葉片內原有的淀粉轉運或消耗殆盡
(2)bca
(3)A、B;光合作用的必備條件是光,光合作用能合成淀粉。
37.霧霾會造成陽光被遮擋。某興趣小組為探究“霧霾對植物光合作用的影響”進行如下實驗:
①在三個玻璃瓶中分別加入等量2%碳酸氫鈉溶液(維持溶液中二氧化碳濃度不變)。
②用打孔器在菠菜葉上打出直徑1厘米的葉圓片30片,進行抽氣處理(抽出葉圓片細胞間隙的空氣,使其能沉入水底)。將葉圓片平均分為三組,放入三個玻璃瓶中,密封處理。
③如圖所示,將玻璃瓶分別放入甲、乙、丙3個密閉玻璃罩中。甲中不放衛生香,乙中點燃1根衛生香,丙中點燃2根衛生香。
④打開臺燈照射30分鐘后,觀察并記錄甲、乙、丙裝置內葉圓片浮起的數量分別是10片、4片、2片,請回答下列問題:
(1)本實驗通過  葉圓片浮起的數量  反映葉圓片的光合作用強度。
(2)步驟④中“菠菜葉圓片上浮”的原因是光合作用產生的  氧氣  附著在葉圓片表面,增大了排開水的體積,導致其所受浮力大于重力。
(3)本實驗可以得出的結論是  霧霾對植物光合作用有影響,且霧霾越大光合作用越弱  。
(4)若要研究光照強度對植物光合作用影響,除了在甲裝置中,更換燈泡的功率外,請寫出另一種操作方法: 改變臺燈與葉圓片的距離  。
【答案】(1)葉圓片浮起的數量;
(2)氧氣;
(3)霧霾對植物光合作用有影響,且霧霾越大光合作用越弱(合理即可);
(4)改變臺燈與葉圓片的距離。
【解答】解:(1)葉圓片的光合作用越強,產生的氧氣就越多,上浮的數量也就越多。因此,實驗通過葉圓片浮起的數量反映葉圓片的光合作用強度。
(2)植物的光合作用能產生氧氣。因此,步驟④中“菠菜葉圓片上浮”的原因是光合作用產生的氧氣附著在葉圓片表面,增大了排開水的體積,導致其所受浮力大于重力。
(3)由圖可知,甲組的葉圓片全部上浮,丙組的葉圓片上浮最少,故可以得出的結論是霧霾對植物光合作用有影響,且霧霾越大光合作用越弱。
(4)光源與植物的距離越近,光照越強,反之,則光照越弱。因此,若要研究光照強度對植物光合作用影響,除了在甲裝置中,更換燈泡的功率外,請寫出另一種操作方法:改變臺燈與葉圓片的距離。
故答案為:(1)葉圓片浮起的數量;
(2)氧氣;
(3)霧霾對植物光合作用有影響,且霧霾越大光合作用越弱(合理即可);
(4)改變臺燈與葉圓片的距離。
38.小科在探究“環境因素對菠菜葉光合作用強度的影響”時,設計了如下實驗。
【實驗器材】打孔器、菠菜葉、注射器、燒杯、LED燈、秒表、刻度尺、量筒、蒸餾水、2%的NaHCO3溶液
【實驗步驟】
步驟1:取生長旺盛的菠菜綠葉,用打孔器打出直徑為6mm的葉圓片40片,并用注射器抽去葉圓片內的氣體(抽氣處理使葉圓片內幾乎沒有氣體,在溶液中會下沉)。
步驟2:取4只相同規格的燒杯編號甲、乙、丙、丁,配制濃度為0.50%的NaHCO3溶液(可使溶液中的CO2濃度保持恒定),向4只燒杯中各加入20mL;再向各燒杯中放入10片抽氣后的葉圓片(均沉底)。
步驟3:取4盞相同規格的冷光源(不會引起溫度變化),將盛葉圓片的4只燒杯置于距光源不同遠近的位置,如圖所示。
步驟4:10分鐘后統計4只燒杯中葉圓片浮起的數目。重復多次實驗,計算各組葉圓片浮起數目的平均值。
組別 燒杯與LED燈的距離/cm 葉圓片浮起數目的平均值/片
甲 5 7.5
乙 10 5.0
丙 15 4.2
丁 20 0.4
(1)該實驗探究的問題是  探究光照強度對光合作用強度的影響  。
(2)每組燒杯中放入10片葉圓片而不是1片目的是  避免偶然性因素對實驗結果的影響,減少實驗誤差  。
(3)實驗前菠菜是否需要進行暗處理?理由是  不需要,因為本實驗是通過氧氣產生的速度來判斷光合作用的強弱,不需要進行暗處理  。
(4)小科根據表格得出光照強度越強,光合作用越強的結論。小明并不贊同,他認為葉圓片浮起可能是因為植物進行呼吸作用消耗了有機物且產生CO2導致的。請設計實驗進行驗證  另取一個相同規格的燒杯,編號戊組,加入20mL0.50%的NaHCO3溶液,放入10片抽氣后的葉圓片,將裝置置于黑暗的環境中,觀察到戊組的葉片均不上浮,說明不是因為呼吸作用導致的  。
【答案】(1)探究光照強度對光合作用強度的影響;
(2)避免偶然性因素對實驗結果的影響,減少實驗誤差;
(3)不需要,因為本實驗是通過氧氣產生的速度來判斷光合作用的強弱,不需要進行暗處理;
(4)另取一個相同規格的燒杯,編號戊組,加入20mL0.50%的NaHCO3溶液,放入10片抽氣后的葉圓片,將裝置置于黑暗的環境中,觀察到戊組的葉片均不上浮,說明不是因為呼吸作用導致的。
【解答】解:(1)由題干可知,甲、乙、丙、丁四組實驗除光照強度外,其他實驗條件都相同,故該實驗探究的問題是探究光照強度對光合作用強度的影響。
(2)若使用1片葉圓片進行實驗,容易因偶然因素使實驗結果出現較大偏差,故每組燒杯中放入10片葉圓片而不是1片目的是避免偶然性因素對實驗結果的影響,減少實驗誤差。
(3)實驗前菠菜不需要進行暗處理,理由是:因為本實驗是通過氧氣產生的速度來判斷光合作用的強弱,不需要進行暗處理。
(4)植物光合作用的必備條件是光,故要探究植物呼吸作用對實驗結果的影響,設計的實驗是:另取一個相同規格的燒杯,編號戊組,加入20mL0.50%的NaHCO3溶液,放入10片抽氣后的葉圓片,將裝置置于黑暗的環境中,觀察到戊組的葉片均不上浮,說明不是因為呼吸作用導致的。
故答案為:(1)探究光照強度對光合作用強度的影響;
(2)避免偶然性因素對實驗結果的影響,減少實驗誤差;
(3)不需要,因為本實驗是通過氧氣產生的速度來判斷光合作用的強弱,不需要進行暗處理;
(4)另取一個相同規格的燒杯,編號戊組,加入20mL0.50%的NaHCO3溶液,放入10片抽氣后的葉圓片,將裝置置于黑暗的環境中,觀察到戊組的葉片均不上浮,說明不是因為呼吸作用導致的。
39.為了探究溫度對植物光合作用的影響,小嘉進行了如下實驗:
【步驟】①選擇生長狀況一致的某種植物,隨機平均分成甲、乙、丙、丁、戊五組;
②將五組植物分別放置在溫度為20℃、25℃、30℃、35℃、40℃的環境中,其他環境條件相同且適宜;
③用儀器分別測定每組的光合作用速率(用CO2吸收量的相對值表示)。
【結果】
組別 甲組 乙組 丙組 丁組 戊組
溫度 20℃ 25℃ 30℃ 35℃ 40℃
CO2吸收量相對值 18.2 20.3 23.6 18.9 ﹣1.3
(1)二氧化碳吸收量的相對值越大說明植物光合作用的速率越  快  。
(2)根據實驗結果,可得出的結論是  在一定溫度范圍內,隨著溫度的升高,植物的光合作用速率逐漸增強;當溫度超過一定范圍后,隨著溫度的升高,植物的光合作用速率逐漸減弱  。
(3)戊組實驗CO2吸收量的相對值為負值,原因是  溫度過高,導致植物氣孔關閉,CO2吸收量減少,植物的光合作用減弱,同時呼吸作用速率增強,釋放的CO2量增多  。
【答案】(1)快
(2)在一定溫度范圍內,隨著溫度的升高,植物的光合作用速率逐漸增強;當溫度超過一定范圍后,隨著溫度的升高,植物的光合作用速率逐漸減弱
(3)溫度過高,導致植物氣孔關閉,CO2吸收量減少,植物的光合作用減弱,同時呼吸作用速率增強,釋放的CO2量增多
【解答】解:(1)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在一定的范圍內,二氧化碳的濃度越高,光合速率越強。故二氧化碳吸收量的相對值越大說明消耗的二氧化碳越多,即植物光合作用的速率越強。
(2)根據實驗結果,可得出的結論是:在一定溫度范圍內,隨著溫度的升高,植物的光合作用速率逐漸增強;當溫度超過一定范圍后,隨著溫度的升高,植物的光合作用速率逐漸減弱。
(3)戊組實驗CO2吸收量的相對值為負值,原因是溫度過高,導致植物氣孔關閉,CO2吸收量減少,植物的光合作用減弱,同時呼吸作用速率增強,釋放的CO2量增多,所以CO2吸收量的相對值為負值。
故答案為:
(1)快
(2)在一定溫度范圍內,隨著溫度的升高,植物的光合作用速率逐漸增強;當溫度超過一定范圍后,隨著溫度的升高,植物的光合作用速率逐漸減弱
(3)溫度過高,導致植物氣孔關閉,CO2吸收量減少,植物的光合作用減弱,同時呼吸作用速率增強,釋放的CO2量增多
40.胡楊的葉形隨著樹齡增長,自下而上會逐漸出現條形葉、卵形葉和鋸齒葉。為探究葉形對胡楊光合作用強度的影響,興趣小組設計了實驗并進行探究,實驗簡要步驟如下:
①將胡楊樹進行暗處理。
②在光照強度等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讓胡楊樹光照4小時。
③分別摘取三種葉形的葉片各1片,脫色處理后滴上碘液。實驗結果:三種葉片都變藍,且藍色深淺程度為鋸齒葉>卵形葉>條形葉。
(1)將胡楊樹先進行暗處理可以排除原有淀粉的干擾,其原理是  黑暗處胡楊只進行呼吸作用,不進行光合作用,葉片中的淀粉會被轉運或消耗殆盡  。
(2)如圖1所示為脫色環節,甲燒杯中裝有  酒精  。
(3)小明認為興趣小組的方案中有不合理之處,請指出  只摘取三種葉形的葉片各1片,數量太少,實驗存在偶然性  。
(4)如圖2所示為胡楊葉片在夏季晴朗的一天內吸收和釋放二氧化碳量隨時間變化的曲線圖,則一天中c點有機物積累的量  小于  d點(選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答案】(1)黑暗處胡楊只進行呼吸作用,不進行光合作用,葉片中的淀粉會被轉運或消耗殆盡;
(2)酒精;
(3)只摘取三種葉形的葉片各1片,數量太少,實驗存在偶然性;
(4)小于。
【解答】解:(1)植物光合作用的必備條件是光,而呼吸作用在有光或無光的條件下都能進行。將胡楊樹先進行暗處理可以排除原有淀粉的干擾,其原理是黑暗處胡楊只進行呼吸作用,不進行光合作用,葉片中的淀粉會被轉運或消耗殆盡。
(2)酒精能溶解葉綠素,且酒精不能直接加熱,故如圖1所示為脫色環節,甲燒杯中裝有酒精。
(3)若用于實驗的材料(對象)太少,容易因偶然因素使實驗結果出現較大的偏差,故興趣小組的方案中的不合理之處是:只摘取三種葉形的葉片各1片,數量太少,實驗存在偶然性。
(4)由圖2可知,曲線bf段二氧化碳吸收量大于0,則說明此時段光合作用強度大于呼吸作用強度,有機物持續積累,故一天中c點有機物積累的量小于d點。
故答案為:(1)黑暗處胡楊只進行呼吸作用,不進行光合作用,葉片中的淀粉會被轉運或消耗殆盡;
(2)酒精;
(3)只摘取三種葉形的葉片各1片,數量太少,實驗存在偶然性;
(4)小于。
41.如圖是探究光合作用產物的實驗裝置圖,實驗步驟如下。
①往燒杯中倒入水,放入金魚藻,再將漏斗倒扣在金魚藻上;
②在漏斗上倒扣一支裝滿水的試管;
③將整個裝置放在臺燈邊光照。一段時間后有氣泡產生,試管內液面下降;
④當試管內充滿氣體時,用大拇指在水中將試管口蓋住后取出;
⑤檢驗試管中的氣體,得出結論。
(1)步驟⑤中檢驗氣體的方法和觀察到的實驗現象是  取出試管,將帶火星的木條伸入試管內,可以看到小木條復燃,說明試管內收集到的氣體是氧氣  。
(2)該實驗不需要對金魚藻進行暗處理,理由是  暗處理的目的是將葉片內的淀粉運走耗盡,避免原有淀粉干擾實驗。該實驗是探究光合作用產生氧氣,所以不需要暗處理  。
(3)如果要在原實驗的基礎上,探究光合作用的速率大小與光照強弱的關系,請寫出一種改變光照強弱的方法。  可通過控制燈泡功率的大小或調節試管與燈泡的距離  。
【答案】(1)取出試管,將帶火星的木條伸入試管內,可以看到小木條復燃,說明試管內收集到的氣體是氧氣;
(2)暗處理的目的是將葉片內的淀粉運走耗盡,避免原有淀粉干擾實驗。該實驗是探究光合作用產生氧氣,所以不需要暗處理;
(3)可通過控制燈泡功率的大小或調節試管與燈泡的距離。
【解答】解:(1)用漏斗罩住浸在清水中的金魚藻,再將盛滿清水的試管倒扣在漏斗柄上,將實驗裝置放到陽光下,收集金魚藻在陽光下放出的氣體;等氣體充滿試管的1/2時,取出試管,用拇指按緊試管口,然后迅速地把帶火星的小木條伸進試管內,可以看到小木條復燃,說明試管內收集到的氣體是氧氣。
(2)暗處理的目的是將葉片內的淀粉運走耗盡,避免原有淀粉干擾實驗。該實驗是探究光合作用產生氧氣,所以不需要暗處理。
(3)如果要在原實驗的基礎上,探究光合作用的速率大小與光照強弱的關系,可通過控制燈泡功率的大小或調節試管與燈泡的距離,來改變光照的強弱。
故答案為:(1)取出試管,將帶火星的木條伸入試管內,可以看到小木條復燃,說明試管內收集到的氣體是氧氣;
(2)暗處理的目的是將葉片內的淀粉運走耗盡,避免原有淀粉干擾實驗。該實驗是探究光合作用產生氧氣,所以不需要暗處理;
(3)可通過控制燈泡功率的大小或調節試管與燈泡的距離。
42.已知光合作用所產生的淀粉會儲存在葉片中,為探究“光合作用的條件和產物”,科學興趣小組用天竺葵設計的實驗如圖所示。
(1)正確的實驗步驟是①→ ③→②→⑤→④  (填圖中序號,每圖只用一次)→⑥→漂洗并觀察現象。
(2)圖⑤內外燒杯中所盛放的液體A、B分別為  酒精、清水  。
(3)若實驗操作規范正確,該實驗觀察到的現象是  遮光部分不變藍,見光部分變藍  。
(4)為了進一步探究光合作用的原料,該小組的同學選取圖③中某一正常生長的葉片黑暗處理一晝夜,先切斷主葉脈,隨后光照4小時,再進行淀粉檢驗,該實驗設計基于的假設是  水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
【答案】(1)③→②→⑤→④
(2)酒精、清水
(3)遮光部分不變藍,見光部分變藍
(4)水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解答】解:(1)《綠葉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實驗步驟:①暗處理→③葉片部分遮光并光照→②摘下葉片,去掉黑紙片→⑤酒精脫色→④清水漂洗→⑥滴加碘液→漂洗并觀察現象。因此用圖中編號及箭頭表示實驗步驟的正確順序是①→③→②→⑤→④→⑥。
(2)把葉片放入盛有酒精的燒杯中,隔水加熱,使葉片含有的葉綠素溶解到酒精中至葉片變成黃白色。葉綠素為綠色,脫色后便于觀察,如不脫色,不易觀察到淀粉遇碘變藍的現象;脫色時,酒精要隔水加熱是因為酒精的燃點低,防止酒精燃燒發生危險。因此A小燒杯內、B大燒杯內盛放的液體分別是酒精、清水。
(3)葉片遮光部分、葉片見光部分唯一的變量是光,遮光部分無光,不能進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因此滴加碘液不變藍色;見光部分有光,能進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因此滴加碘液變藍色。
(4)由于葉脈能輸送水分,切斷主葉脈,葉片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形成以水分為變量的對照實驗,所以該實驗的假設是水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故答案為:(1)③→②→⑤→④
(2)酒精、清水
(3)遮光部分不變藍,見光部分變藍
(4)水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43.學習光合作用的相關知識后,科學小組成員設計了一個實驗,探究光照強度對光合作用的影響。步驟、結果等如表:
Ⅰ.取材。取生長旺盛且長勢相同的灰莉葉片若干,避開葉脈,用直徑為1cm的打孔器制備若干圓形小葉片。
Ⅱ.排氣。將制備好的圓形小葉片置于大注射器內,堵住注射器前端開口并向外緩緩拉活塞,重復數次使小圓形葉片內部的氣體逸出。
Ⅲ.取完全相同的四只燒杯,分別裝入等體積NaHCO3溶液(一種能為植物提供CO2的溶液),分別放入10片小圓形葉片。將燒杯放置在溫度適宜的環境中,分別調節燒杯和光源的距離,觀察并記錄燒杯中?。實驗結果如下表所示。
燒杯 圓形小葉片 2%NaHCO3溶液 距光源距離 3min 6min 9min
甲 10片 20mL 15cm 2 4 8
乙 10片 20mL 30cm 1 2 6
丙 10片 20mL 45cm 0 1 4
丁 10片 20mL 黑暗 0 0 0
(1)實驗中,每個燒杯放入40片小圓形葉片面不是1片,是為了  避免偶然性對實驗結果的影響,使實驗結果更可靠  。
(2)本實驗進行前,不需要對灰莉植株進行暗處理,現由是  該實驗是檢測指標不是淀粉而是光合作用產生氧氣的速率(即圓形小葉片上浮的時間)  。
(3)步驟Ⅲ中“?”應該填的內容是  全部小圓形葉片上浮所需的時間  。
(4)通過實驗,可能得出的結論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強度,隨光照強度的增強而增強,請你對該同學的結論作出評價  結論不嚴謹,具有片面性,因為沒有用更強的光照做實驗(可能光照增加到一定強度后,光合作用強度就不再增加了)  。
【答案】(1)避免偶然性對實驗結果的影響,使實驗結果更可靠
(2)該實驗是檢測指標不是淀粉而是光合作用產生氧氣的速率(即圓形小葉片上浮的時間)
(3)全部小圓形葉片上浮所需的時間
(4)結論不嚴謹,具有片面性,因為沒有用更強的光照做實驗(可能光照增加到一定強度后,光合作用強度就不再增加了)
【解答】解:(1)實驗中,每個燒杯放入20片小圓形葉片而不是1片,是為了避免偶然性對實驗結果的影響,使實驗結果更可靠。
(2)暗處理的目的是將葉片內的淀粉運走耗盡,避免原有淀粉干擾實驗。該實驗是檢測指標不是淀粉而是光合作用產生氧氣的速率(即圓形小葉片上浮的時間),所以不需要暗處理。
(3)此實驗的觀測指標為全部小圓形葉片上浮所需的時間,小圓形葉片經光照后能上浮,這是因為葉片進行光合作用生成氧氣,附著在葉片上,從而增大了葉片的浮力,而葉片的重力增量極小,當浮力大于重力時,葉片上浮。
(4)通過實驗,可能得出的結論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強度,隨光照強度的增強而增強。該結論不嚴謹,具有片面性,因為沒有用更強的光照做實驗(可能光照增加到一定強度后,光合作用強度就不再增加了)。
故答案為:
(1)避免偶然性對實驗結果的影響,使實驗結果更可靠
(2)該實驗是檢測指標不是淀粉而是光合作用產生氧氣的速率(即圓形小葉片上浮的時間)
(3)全部小圓形葉片上浮所需的時間
(4)結論不嚴謹,具有片面性,因為沒有用更強的光照做實驗(可能光照增加到一定強度后,光合作用強度就不再增加了)
44.科學小組進行探究植物光合作用的實驗。
查閱資料:植物葉肉細胞的氧氣可積累在細胞間,使水中的葉片浮力增大,葉片上浮。
實驗裝置:光合作用探究箱(圖甲),箱內用木板分隔,分別放有透明玻璃水槽,箱頂裝有兩個可改變亮度和顏色的LED燈。
實驗步驟:①選擇長勢良好且一致的韭菜葉片,剪取等長的50小段放入水中,采取措施使韭菜葉片沉于水底。
②向兩個玻璃水槽中各加入300毫升冷開水,放入二氧化碳緩沖液,維持水中二氧化碳含量穩定,然后向水槽中各放入處理后的韭菜葉片25段。
③用遮光盒將左側玻璃水槽遮光(圖乙),經燈光照射一段時間后,有光照一側(右側)的韭菜小葉片都浮上水面,而遮光一側(左側)的韭菜小葉片始終處于沉底狀態(圖丙)。
(1)該實驗的自變量是  光照  。
(2)根據實驗現象可得到的結論是  光是光合作用的必備條件  。
(3)光合作用受多種外界環境因素的影響,利用本實驗裝置還可以探究的問題是  二氧化碳是否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
【答案】(1)光照;
(2)光是光合作用的必備條件;
(3)二氧化碳是否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解答】解:(1)由題干可知,水槽左右兩側除光照不同外,其他實驗條件都相同,故該實驗的自變量是光照。
(2)實驗觀察到有光照一側(右側)的韭菜小葉片都浮上水面,而遮光一側(左側)的韭菜小葉片始終處于沉底狀態,則說明右側韭菜小葉片進行光合作用產生了氧氣使葉片上浮,故可得到的結論是光是光合作用的必備條件。
(3)實驗中裝置內玻璃水槽一個加入二氧化碳緩沖液,另一個加入等量清水,其他條件相同且適宜,可以探究的問題是二氧化碳是否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故答案為:(1)光照;
(2)光是光合作用的必備條件;
(3)二氧化碳是否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45.小科在探究“環境因素對菠菜葉光合作用強度的影響”時,設計了如下實驗。
【實驗器材】打孔器、菠菜葉、注射器、燒杯、LED燈、秒表、刻度尺、量筒、蒸餾水、2%的NaHCO3溶液。
【實驗步驟】
步驟1:取生長旺盛的菠菜綠葉,用打孔器打出直徑為6mm的葉圓片40片,并用注射器抽去葉圓片內的氣體(抽氣處理使葉圓片內幾乎沒有氣體,在溶液中會下沉)。
步驟2:取4只相同規格的燒杯編號甲、乙、丙、丁,配制濃度為0.50%的NaHCO3溶液(可使溶液中的CO2濃度保持恒定),向4只燒杯中各加入20mL;再向各燒杯中放入10片抽氣后的葉圓片(均沉底)。
步驟3:取4盞相同規格的冷光源(不會引起溫度變化),將盛葉圓片的4只燒杯置于距光源不同遠近的位置,如圖所示。
步驟4:10分鐘后統計4只燒杯中葉圓片浮起的數目。重復多次實驗,計算各組葉圓片浮起數目的平均值。
組別 燒杯與LED燈的距離/cm 葉圓片浮起數目的平均值/片
甲 5 7.5
乙 10 5.0
丙 15 4.2
丁 20 0.4
(1)該實驗探究的問題是  光照強度對植物光合作用有影響嗎?  。
(2)每組燒杯中放入10片葉圓片而不是1片目的是  避免實驗偶然性,使實驗結果更準確  。
(3)實驗前菠菜是否需要進行暗處理?理由是  是,轉移并消耗葉片內原有的有機物  。
(4)小科根據表格得出光照強度越強,光合作用越強的結論。小明并不贊同,他認為葉圓片浮起可能是因為植物進行呼吸作用消耗了有機物且產生CO2導致的。請設計實驗進行驗證  設計一個不照光的對照組,其它條件與實驗中相同,相同時間內比較葉片浮起的情況,并重復實驗得出結論  。
【答案】(1)光照強度對植物光合作用的是否有影響?(2)避免實驗偶然性,使實驗結果更準確;(3)是,轉移并消耗葉片內原有的有機物;(4)設計一個不照光的對照組,其它條件與實驗中相同,相同時間內比較葉片浮起的情況,并重復實驗得出結論。
【解答】解:(1)根據表格中記錄的實驗數據,可知變量是燒杯與LED燈的距離,本質是光照強度不同,故探究的問題是:光照強度對植物光合作用的是否有影響?
(2)實驗材料每組燒杯中放入10片葉圓片而不是1片目的是:避免實驗偶然性,使實驗結果更準確;
(3)實驗前菠菜需要進行暗處理,目的是轉移并消耗葉片內原有的有機物;
(4)設計一個不照光的對照組,其它條件與實驗中相同,相同時間內比較葉片浮起的情況,并重復實驗得出結論。
故答案為:(1)光照強度對植物光合作用的是否有影響?(2)避免實驗偶然性,使實驗結果更準確;(3)是,轉移并消耗葉片內原有的有機物;(4)設計一個不照光的對照組,其它條件與實驗中相同,相同時間內比較葉片浮起的情況,并重復實驗得出結論。
46.小金學習光合作用知識后,決定探究外界因素對植物光合作用速率的影響。
【實驗器材】
吸管、菠菜、注射器、燒杯、LED燈(冷光源)、秒表、刻度尺
【實驗步驟】
①取同一株菠菜上生理狀況相同的葉片,用打孔器在葉片上取葉圓片若干,放入有水的針筒中,如圖甲所示;
②用針筒抽取葉圓片內的空氣,使其能在水中下沉、如圖乙所示:
③將葉圓片取出放入含有CO2釋放劑的燒杯中,葉圓片沉于底部,如圖丙所示;
④以LED燈作為光源,放置在離燒杯10厘米處,記錄每個葉圓片上浮時間并計算出平均值;
⑤改變LED燈與燒杯的距離、使距離為20厘米、30厘米,重復上述實驗。
(1)該實驗中,小金探究的是  光照強度  對光合作用速率的影響。
(2)當LED燈距燒杯越近,葉圓片上浮所需時間越短,請你解釋其中的原因  在一定范圍內,光照強度越強光合作用越強,產生的氧氣越多  。
(3)小金對“不同顏色的光照對植物光合作用速率的影響”很感興趣,準備再做進一步探究,請你幫他設計一個實驗方案。光照顏色可以選用不同顏色的LED燈(白光、紅、綠、藍光)  ①取同一株菠菜上生理狀況相同的葉片,用打孔器在葉片上取葉圓片若干,放入有水的針筒中,如圖甲所示;
②用針筒抽取葉圓片內的空氣,使其能在水中下沉、如圖乙所示:
③將葉圓片取出放入含有CO2釋放劑的燒杯中,葉圓片沉于底部,如圖丙所示;
④以白光LED燈作為光源,放置在離燒杯10厘米處,記錄每個葉圓片上浮時間并計算出平均值;
⑤分別換用紅、綠、藍光LED燈作為光源,重復上述實驗。  。
【答案】(1)光照強度;
(2)在一定范圍內,光照強度越強光合作用越強,產生的氧氣越多;
(3)①取同一株菠菜上生理狀況相同的葉片,用打孔器在葉片上取葉圓片若干,放入有水的針筒中,如圖甲所示;
②用針筒抽取葉圓片內的空氣,使其能在水中下沉、如圖乙所示:
③將葉圓片取出放入含有CO2釋放劑的燒杯中,葉圓片沉于底部,如圖丙所示;
④以白光LED燈作為光源,放置在離燒杯10厘米處,記錄每個葉圓片上浮時間并計算出平均值;
⑤分別換用紅、綠、藍光LED燈作為光源,重復上述實驗。
【解答】解:(1)由題干可知,實驗除光照強度外,其他實驗條件都相同,故該實驗中,小金探究的是光照強度對光合作用速率的影響。
(2)葉圓片光合作用產生的氧氣是導致葉圓片上浮的原因,故當LED燈距燒杯越近,葉圓片上浮所需時間越短的原因是:在一定范圍內,光照強度越強光合作用越強,產生的氧氣越多。
(3)要探究“不同顏色的光照對植物光合作用速率的影響”,則應設置以光照顏色為變量的對照實驗,故實驗方案是:
①取同一株菠菜上生理狀況相同的葉片,用打孔器在葉片上取葉圓片若干,放入有水的針筒中,如圖甲所示;
②用針筒抽取葉圓片內的空氣,使其能在水中下沉、如圖乙所示:
③將葉圓片取出放入含有CO2釋放劑的燒杯中,葉圓片沉于底部,如圖丙所示;
④以白光LED燈作為光源,放置在離燒杯10厘米處,記錄每個葉圓片上浮時間并計算出平均值;
⑤分別換用紅、綠、藍光LED燈作為光源,重復上述實驗。
故答案為:(1)光照強度;
(2)在一定范圍內,光照強度越強光合作用越強,產生的氧氣越多;
(3)①取同一株菠菜上生理狀況相同的葉片,用打孔器在葉片上取葉圓片若干,放入有水的針筒中,如圖甲所示;
②用針筒抽取葉圓片內的空氣,使其能在水中下沉、如圖乙所示:
③將葉圓片取出放入含有CO2釋放劑的燒杯中,葉圓片沉于底部,如圖丙所示;
④以白光LED燈作為光源,放置在離燒杯10厘米處,記錄每個葉圓片上浮時間并計算出平均值;
⑤分別換用紅、綠、藍光LED燈作為光源,重復上述實驗。
47.以下為研究“不同光照條件對某植物光合作用相關因素的影響”后的實驗結果,請回答下列問題:
(1)在光照條件為  70%光照  時,最有利于該植物的生長。
(2)據圖中信息可知,植物可通過  增加(葉片)葉綠素含量  等方式增強對弱光的適應能力。
(3)取某張葉片的一部分(A)遮光處理,另一部分(B)不做處理,適宜光照2個小時后,在A、B對應部位截取相同面積的葉片,烘干稱重,分別記MA、MB,則MB﹣MA代表的含義是  葉片B被截取部分在2小時內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機物總量  。
【答案】(1)70%光照;
(2)增加(葉片)葉綠素含量;
(3)葉片B被截取部分在2小時內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機物總量。
【解答】解:(1)70%光照有機物增加量最高,因此,在光照條件為70%光照時,最有利于該植物的生長。
(2)據表中數據弱光時,植物體內葉綠素的含量最高,推測該植物可以通過增加葉片葉綠素含量增強對弱光的適應能力。
(3)假設初始重量為X,為呼吸速率,為凈光合速率,總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凈光合速率,所以MB﹣MA代表葉片B被截取部分在2小時內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機物總量。
故答案為:(1)70%光照;
(2)增加(葉片)葉綠素含量;
(3)葉片B被截取部分在2小時內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機物總量。
48.為了提高大棚蔬菜種植產量,可以給大棚補充“氣肥(二氧化碳)”興趣小組設計了一個二氧化碳發生器,如圖所示,在貯酸桶內添加稀鹽酸,①號桶中間有多孔塑料板,多孔塑料板上存放塊狀石灰石。當棚內二氧化碳濃度低于設定值時,打開閥門A和B,將稀鹽酸注入①號桶,直到浸沒塊狀石灰石,再關閉閥門A,反應生成的二氧化碳通過管道到達大棚頂部再排放到棚內。
(1)為提高大棚蔬菜種植產量,給大棚補充“氣肥(二氧化碳)”,其科學依據是  二氧化碳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  。
(2)二氧化碳發生器把反應生成的二氧化碳送到大棚頂部排放的原因是  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氣大,從頂部排放能更好的與植物接觸  。
(3)當棚內二氧化碳濃度上升到一定值,需要停止反應時,只需要關閉閥門  B  (選填“A”或“B”)。一段時間后,反應就會停止。請簡要說明該裝置能控制反應停止的原因  關閉閥門B,生成的二氧化碳無法導出,導致①號桶內壓強增大,將鹽酸壓入②號桶,反應物脫離接觸,反應停止  。
【答案】(1)二氧化碳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
(2)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氣大,從頂部排放能更好的與植物接觸。
(3)B;關閉閥門B,生成的二氧化碳無法導出,導致①號桶內壓強增大,將鹽酸壓入②號桶,反應物脫離接觸,反應停止。
【解答】解:(1)二氧化碳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在一定范圍內,二氧化碳濃度越大,光合作用越強,所以適當給大棚補充“氣肥(二氧化碳)”,即適度增加大棚中的二氧化碳氣體的含量,能有效提高大棚蔬菜產量。
(2)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且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氣大,二氧化碳發生器把反應生成的二氧化碳送到大棚頂部排放便于植物充分利用二氧化碳合成有機物。
(3)分析題圖可知,當棚內二氧化碳濃度上升到一定值,需要停止反應時,只需要關閉閥門B,其原理為:關閉閥門B,生成的二氧化碳無法導出,導致①號桶內壓強增大,將鹽酸壓入②號桶,反應物脫離接觸,反應停止。
故答案為:
(1)二氧化碳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
(2)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氣大,從頂部排放能更好的與植物接觸。
(3)B;關閉閥門B,生成的二氧化碳無法導出,導致①號桶內壓強增大,將鹽酸壓入②號桶,反應物脫離接觸,反應停止。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比如县| 新巴尔虎左旗| 南川市| 山阴县| 华安县| 重庆市| 大英县| 泸定县| 于田县| 乌恰县| 许昌市| 西平县| 财经| 南充市| 乡宁县| 当阳市| 昂仁县| 城步| 四子王旗| 囊谦县| 神木县| 大渡口区| 盐池县| 肃宁县| 织金县| 湖北省| 岳阳县| 平原县| 清苑县| 简阳市| 涟水县| 宿迁市| 阜城县| 南丹县| 平罗县| 涿州市| 铁岭市| 杭州市| 建瓯市| 木兰县| 乾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