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 讓教學更有效 精品試卷 | 小學科學【素養測評】人教鄂教版科學四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環境中的生物》測試基礎卷題號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總分得分一、知識廣場(每空1分,共10分)1. 生物的生存離不開周圍( ),只有當環境滿足它們( )的時候,它們才能夠生存下來。2. 像蚯蚓、屎殼郎等動物以腐爛的動植物遺體為食,它們被稱為( )。3. 各種生物之間存在著( )或( )的食物關系,我們把這種關系叫做食物鏈。4. 食物鏈通常從( )開始,到( )終止。5. 許多相互交叉的食物鏈構成了一張復雜的( )。6. 生態瓶中的動物和植物形成了一個( )。二、判斷大廳(每題2分,共20分)1. 只要有充足的陽光,植物就能生存。( )2. 青蛙既能在水中生活,又能在陸地上生活,所以它不需要特定的環境。( )3. 生產者是食物鏈中不可缺少的環節。( )4. 分解者在生態系統中可有可無。( )5. 一種生物只能參與一條食物鏈的構成。( )6. 制作生態瓶時,植物放得越多越好。( )7. 人類的活動不會影響環境中的生物。( )8. 所有的動物都是消費者。( )9. 在一個生態系統中,各種生物之間是相互依存、相互影響的。( )10. 我們可以隨意捕捉田野里的青蛙,因為青蛙的數量很多。( )三、選擇樂園(每題2分,共30分)1. 下列屬于生產者的是( )。A. 蘑菇 B. 水稻 C. 兔子2. 蚯蚓屬于( )。A. 生產者 B. 消費者 C. 分解者3. “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描述的是( )。A. 食物網 B. 食物鏈 C. 生態系統4. 以下生物中,( )是消費者。A. 草 B. 老鷹 C. 木耳5. 食物鏈的正確表示方法是( )。A. 陽光→草→兔→狼B. 草←兔←狼C. 草→兔→狼6. 在生態瓶中,為動物提供氧氣的是( )。A. 植物 B. 水 C. 土壤7. 下列關于生態系統的說法,正確的是( )。A. 生態系統只包括生物B. 生態系統只包括非生物C. 生態系統包括生物和非生物8. 為了讓生態瓶中的生物生活得更好,我們應該( )。A. 把生態瓶放在黑暗的地方B. 把生態瓶放在陽光直射的地方C. 把生態瓶放在有散射光的地方9. 下列哪種情況不會對環境中的生物造成影響?( )A. 大量使用農藥 B. 建立自然保護區 C. 砍伐森林10. 下列生物中,與其他兩種不屬于同一類的是( )。A. 牛 B. 玉米 C. 羊11. 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除了生產者、消費者,還應該包括( )。A. 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 B. 空氣和水 C. 土壤和陽光12. 在“水稻→蝗蟲→青蛙”這條食物鏈中,生產者是( )。A. 水稻 B. 蝗蟲 C. 青蛙13. 下列動物中,( )在食物鏈中處于最高級。A. 狐貍 B. 老鼠 C. 蛇14. 下列關于食物鏈和食物網的說法,錯誤的是( )。A. 食物網由許多條食物鏈相互交叉構成B. 食物鏈的起始環節是消費者C. 食物網中生物之間的關系更加復雜15. 制作生態瓶時,下列做法正確的是( )。A. 先放動物,再放植物B. 把生態瓶密封起來C. 多放一些動物,少放一些植物四、問題城堡(每題4分,共20分)1. 舉例說明生物與環境之間的關系。2. 什么是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請分別舉例說明。3. 為什么說生產者在生態系統中非常重要?4. 簡述食物鏈和食物網的概念,并說明它們之間的關系。5. 我們應該如何保護生態系統?請提出至少三條建議。五、科學探究(8分)小明想要探究植物在生態瓶中的作用,他設計了如下實驗:1. 準備兩個相同的透明塑料瓶,分別標記為A和B。2. 在A瓶中放入適量的水、一些水草和一條小魚;在B瓶中放入等量的水和一條小魚,但不放入水草。3. 將兩個瓶子都放在有散射光的地方,觀察并記錄小魚的生存情況。(1)這個實驗的變量是什么?(2分)(2)在這個實驗中,B瓶的作用是什么?(3分)(3)一段時間后,小明發現A瓶中的小魚生存狀況良好,而B瓶中的小魚很快死亡。由此,小明可以得出什么結論?(3分)六、拓展長廊(每題6分,共12分)1. 查閱資料,了解一種珍稀生物的生存環境和面臨的威脅,并提出保護它的建議。2. 假如你是一名環保宣傳大使,你將如何向身邊的人宣傳保護生態系統的重要性?請寫出你的宣傳方案。答案及解析一、知識廣場1. 環境;需要:生物的生存高度依賴其所處的周圍環境,只有環境條件契合生物的各項生存需求,生物才能存活。2. 分解者:蚯蚓、屎殼郎這類以腐爛動植物遺體為食的動物,在生態系統中承擔著分解有機物的角色,被定義為分解者。3. 吃;被吃:各種生物之間通過吃與被吃的食物關聯,形成了食物鏈,這是生態系統中能量流動和物質循環的重要途徑。4. 綠色植物;兇猛的肉食動物:食物鏈起始于能進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的綠色植物,終止于處于食物鏈頂端的兇猛肉食動物。5. 食物網:眾多食物鏈相互交織、彼此交叉,共同構成了復雜的食物網,反映了生態系統中生物之間復雜的食物關系。6. 平衡和諧的整體:生態瓶中的動物和植物相互依存、相互影響,共同構成了一個相對平衡和諧的整體,模擬了自然生態系統的部分特征。二、判斷大廳1. ×:植物生存不僅需要充足陽光,還需要適宜的溫度、水分、空氣、土壤等多種條件,僅陽光充足是不夠的。2. ×:青蛙雖能在水陸兩棲生活,但它對生活環境仍有特定要求,如適宜的溫度、濕度,清潔的水源,豐富的食物等。3. √:生產者能通過光合作用將無機物轉化為有機物,為整個生態系統提供物質和能量基礎,是食物鏈不可或缺的環節。4. ×:分解者能將動植物遺體和排泄物中的有機物分解為無機物,歸還到無機環境中,供生產者重新利用,在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中起著關鍵作用,并非可有可無。5. ×:一種生物可能參與多條食物鏈的構成,例如老鼠,既可能被蛇吃,也可能被貓頭鷹吃,從而處于不同的食物鏈中。6. ×:制作生態瓶時,植物數量應適中。植物過多可能導致氧氣和營養物質供應過剩,打破生態瓶內的生態平衡,影響生物生存。7. ×:人類的許多活動,如砍伐森林、污染水源、排放廢氣等,都會對環境中的生物產生嚴重影響,破壞生物的生存環境。8. ×:并非所有動物都是消費者,像蚯蚓等以腐爛有機物為食的動物屬于分解者。9. √:在生態系統中,各種生物通過食物鏈和食物網相互聯系,彼此之間相互依存、相互影響,共同維持生態系統的平衡。10. ×:青蛙是農田害蟲的天敵,對維持生態平衡起著重要作用,不能隨意捕捉。而且隨意捕捉可能導致青蛙數量減少,破壞生態系統的穩定性。三、選擇樂園1. B:水稻能通過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屬于生產者;蘑菇是分解者;兔子是消費者。2. C:蚯蚓以腐爛的有機物為食,將其分解為無機物,屬于分解者。3. B:“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描述的是生物之間吃與被吃的關系,這是典型的食物鏈。4. B:老鷹不能自己制造有機物,以其他生物為食,屬于消費者;草是生產者;木耳是分解者。5. C:食物鏈的起始端必須是生產者(綠色植物),且箭頭指向捕食者,所以草→兔→狼是正確的表示方法。陽光不屬于食物鏈的組成部分,A選項錯誤;B選項箭頭方向錯誤。6. A:植物通過光合作用能產生氧氣,為生態瓶中的動物提供氧氣。7. C:生態系統是生物與非生物相互作用形成的統一整體,包括生物部分(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陽光、空氣、水等)。8. C:把生態瓶放在有散射光的地方,既能滿足植物光合作用對光的需求,又不會因陽光直射導致水溫過高,影響生物生存。放在黑暗處植物無法進行光合作用,放在陽光直射處可能使水溫過高。9. B:建立自然保護區可以保護生物的棲息地,為生物提供適宜的生存環境,有利于保護生物多樣性;而大量使用農藥會污染環境,危害生物健康;砍伐森林會破壞生物的棲息地,導致生物數量減少。10. B:玉米是植物,屬于生產者;牛和羊是動物,屬于消費者。11. A: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由生物部分(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陽光、空氣、水等)組成。12. A:在“水稻→蝗蟲→青蛙”這條食物鏈中,水稻能進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是生產者;蝗蟲和青蛙是消費者。13. A:在食物鏈中,狐貍通常處于較高級位置,以老鼠、兔子等為食;老鼠處于較低位置,是許多肉食動物的食物;蛇雖然也是肉食動物,但一般狐貍能捕食蛇,所以狐貍在食物鏈中相對處于最高級。14. B:食物鏈的起始環節是生產者(綠色植物),而不是消費者,食物網由許多相互交叉的食物鏈構成,生物之間的關系比單純的食物鏈更加復雜。15. B:制作生態瓶時,把生態瓶密封起來可以模擬一個相對獨立的生態系統;應先放植物,為動物提供氧氣和食物;動植物數量應根據生態瓶大小等因素合理搭配,并非多放動物少放植物。四、問題城堡1. 答案:生物與環境相互依存、相互影響。例如,仙人掌生活在干旱的沙漠環境中,它的葉子退化成刺,減少水分蒸發,莖肉質化可以儲存大量水分,這是生物適應環境的表現。同時,仙人掌通過光合作用釋放氧氣,其死后的遺體被分解后又能為土壤增加養分,影響著周圍環境。又如,蚯蚓在土壤中生活,它的活動可以疏松土壤,增加土壤肥力,而土壤的質地、濕度等環境條件又影響著蚯蚓的生存和分布。 解析:通過具體生物(仙人掌、蚯蚓)與環境相互作用的例子,說明生物適應環境并影響環境。2. 答案:生產者是指能利用簡單的無機物制造有機物的自養生物,一般是綠色植物,如草原上的草,它們通過光合作用將二氧化碳和水轉化為有機物,為自身和其他生物提供食物和氧氣。消費者指不能利用無機物質制造有機物質的生物,其不能直接利用太陽能來生產食物,只能直接或間接地依賴于生產者所制造的有機物質的異養生物,如兔子,以草為食。分解者是指生態系統中細菌、真菌和放線菌等具有分解能力的生物,也包括某些原生動物和腐食性動物,如蘑菇,它們能把動植物殘體中復雜的有機物分解成簡單的無機物,釋放到環境中,供生產者再一次利用。 解析:分別闡述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的概念,并各舉一例說明。3. 答案:生產者在生態系統中非常重要,因為它們是生態系統中物質和能量的源頭。生產者通過光合作用將太陽能轉化為化學能,固定在有機物中,這些有機物不僅為生產者自身的生長、發育和繁殖提供物質和能量,還為消費者提供食物來源。如果沒有生產者,消費者就失去了食物,整個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和物質循環將無法正常進行,生態系統將崩潰。 解析:從生產者在生態系統能量流動和物質循環中的源頭作用進行闡述。4. 答案:食物鏈是指各種生物之間存在著吃與被吃的食物關系,通常從綠色植物開始,到兇猛的肉食動物終止,比如“草→兔子→狼”。食物網是許多相互交叉的食物鏈構成的一張復雜的網狀結構。食物鏈是構成食物網的基本單元,食物網是由多條食物鏈相互交織形成的,食物網比食物鏈更復雜,它反映了生態系統中生物之間更廣泛的食物聯系,使得生態系統中的能量流動和物質循環更加復雜多樣。 解析:分別解釋食物鏈和食物網的概念,并說明兩者的關系。5. 答案:保護生態系統可以從以下方面著手:減少污染排放:倡導綠色出行,減少汽車尾氣排放;合理使用農藥化肥,避免對土壤、水源造成污染;工業廢水、廢氣要經過處理達標后再排放,以保護生態系統中的生物生存環境。保護生物棲息地:不隨意砍伐森林,保護森林生態系統,為眾多生物提供棲息場所;保護濕地,濕地被譽為“地球之肺”,對維護生態平衡具有重要作用;合理規劃城市建設,避免過度開發破壞生物棲息地。維護生物多樣性:不隨意捕殺野生動物,保護生物種類的多樣性;建立自然保護區,保護珍稀物種及其生存環境;開展科普宣傳,提高人們對生物多樣性重要性的認識,鼓勵公眾參與保護行動。 解析:從減少污染、保護棲息地、維護生物多樣性三個方面提出保護解析:從減少污染、保護棲息地、維護生物多樣性三個方面提出保護生態系統的建議。五、科學探究(1)答案:這個實驗的變量是植物(水草)的有無。 解析:A瓶中有水草,B瓶中沒有水草,其他條件相同,所以變量是植物的有無。(2)答案:B瓶的作用是作為對照組。通過與A瓶對比,排除其他因素對小魚生存情況的影響,突出植物在生態瓶中的作用。如果沒有B瓶作為對照,就無法確定A瓶中小魚生存狀況良好是因為植物的作用,還是其他因素導致的。 解析:闡述對照組在實驗中的作用,即通過對比突出變量的影響。(3)答案:由此可以得出結論:植物在生態瓶中對動物的生存起著重要作用,植物通過光合作用產生氧氣,為小魚提供了生存所需的氧氣,使小魚能夠更好地生存。 解析:根據A、B兩瓶小魚不同的生存情況(A瓶小魚生存良好,B瓶小魚很快死亡),結合植物的光合作用能產生氧氣這一知識,得出植物對動物生存的重要作用。六、拓展長廊1. 答案:以大熊貓為例,大熊貓主要生活在中國四川、陜西和甘肅的山區,那里有豐富的竹子資源,海拔一般在1200 - 3500米,氣候溫涼潮濕。大熊貓面臨的威脅主要有:棲息地破壞:人類的大規模森林砍伐、道路建設等活動,破壞了大熊貓的棲息地,使其生存空間不斷縮小。竹子開花:竹子周期性開花死亡,會導致大熊貓食物短缺。繁殖困難:大熊貓繁殖率低,幼崽成活率也較低。保護建議:建立自然保護區:加強對大熊貓棲息地的保護,建立更多的自然保護區,并加強管理和監測,減少人類活動對其棲息地的干擾。人工繁殖與野化放歸:通過人工繁殖技術增加大熊貓數量,并開展野化訓練,將人工繁殖的大熊貓放歸自然,擴大野外種群數量。加強宣傳教育:通過各種媒體宣傳大熊貓的保護意義,提高公眾對大熊貓保護的意識,鼓勵公眾參與保護行動。科學研究:加強對大熊貓的科學研究,深入了解其繁殖、生態習性等,為更好地保護大熊貓提供科學依據。 解析:先介紹大熊貓的生存環境和面臨的威脅,再針對這些威脅提出相應的保護建議。2. 答案:保護生態系統宣傳方案一、宣傳主題“呵護生態系統,共創美好家園”二、宣傳目標提高身邊人對生態系統重要性的認識,增強環保意識,促使人們養成保護生態系統的良好習慣。三、宣傳對象社區居民、學校學生、企業員工等四、宣傳內容1. 生態系統的組成和功能:介紹生態系統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以及生態系統在物質循環、能量流動、提供生態服務等方面的重要功能。2. 生態系統面臨的威脅:講解人類活動如污染、砍伐森林、過度捕撈等對生態系統造成不平衡。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